一种轻油裂解生产氰化钠的尾气净化方法及设备.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573642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87624.8

申请日:

2009.09.23

公开号:

CN101664627A

公开日:

2010.03.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01D 53/00申请日:20090923授权公告日:20100915终止日期:2014092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53/00申请日:20090923|||公开

IPC分类号:

B01D53/00; B01D53/78; B01D53/14; B01D53/54

主分类号:

B01D53/00

申请人:

赢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至寻; 吴英琦; 王瑞民; 赵国海; 刘旭东; 张佳兴; 付艳娥; 马国术

地址:

115001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路南镇新兴村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宇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轻油裂解生产氰化钠的尾气净化方法及设备,本发明涉及氰化钠尾气的净化方法及设备,具体是一种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吸收尾气中的氰化氢和氨气的方法和设备。其设备由脱氰塔、脱氨塔及蒸馏塔构成。通过加装水环真空泵、原料气冷却器、换热器等构成本发明设备。脱氰是在脱氰塔内采用烧碱溶液喷淋的方法生成氰化钠和水。脱氨是在脱氨塔内采用水喷淋的方法吸收尾气中的氨,再经加热蒸馏获取氨水。氰化钠尾气经脱氰脱氨后作为可利用氢气回收。本发明方法和设备均简单,易于实施,既解决了氰化钠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又为企业增加了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轻油裂解生产氰化钠的尾气净化方法,其特征是:生产下 来的尾气进入脱氰塔,采用30%的烧碱溶液对尾气进行喷淋处理,烧碱 溶液喷淋量为15m 3 /h,原料气进气量为10000Nm 3 /h,被喷淋处理后再经 增压至0.06~0.07Mpa,增压后再冷却至35~40℃进入脱氨塔,在脱氨 塔内用水对尾气进行喷淋处理,喷淋用水量为13m 3 /h,尾气进气量约 为10000Nm 3 /h,然后将稀氨水送入换热器加热至90℃后送入蒸馏塔进 行浓缩处理,处理温度为105℃,压力为0.08~0.1Mpa。
2: 一种轻油裂解生产氰化钠的尾气净化设备,由脱氰塔(1)、脱氨 塔(4)及蒸馏塔(7)构成,其特征是:在脱氰塔和脱氨塔之间有一水环真空 泵(2),水环真空泵与脱氨搭之间有一原料气冷却器(3),脱氰塔、水环真 空泵及原料气冷却器通过管线相连,并连通脱氨塔,在脱氨塔与蒸馏塔 之间有一换热器(6),换热器出口上连接一釜液冷却器(5),釜液冷却器与 脱氨塔相连,在蒸馏塔上出口部有一塔顶冷凝器(8),在塔顶冷凝器下部 有一氨水冷却器(9),在氨水冷却器下部有一贮罐(11),在蒸馏塔下部有一 再沸器(10)。

说明书


一种轻油裂解生产氰化钠的尾气净化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氰化钠尾气的净化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吸收尾气中的氰化氢和氨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氰化钠生产是以轻油裂解法为主,先制取氰化氢,再用烧碱溶液吸收制取氰化钠。而现有生产方法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氰化氢气体和氨气,都排放到大气中,这样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又因为这部分气体不能得到利用而造成浪费。现有的企业为了利用尾气中的氨气,采用硫酸吸收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实施,则需要大量的投资,且设备复杂,运行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氰化钠尾气的净化方法,以解决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和资源再利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净化尾气中的氰化氢气体和氨气,获得氰化钠和氨水。

    本发明的结构如附图所示:由脱氰塔、脱氨塔及蒸馏塔构成。在脱氰塔和脱氨塔之间有一水环真空泵,水环真空泵与脱氨塔之间有一原料气冷却器。脱氰塔、水环真空泵及原料气冷却器通过管线相连,并连通脱氨塔。在脱氨塔与蒸馏塔之间有一换热器。换热器出口连接一釜液冷却器。釜液冷却器与脱氨塔相连。在蒸馏塔出口有一塔顶冷凝器。在塔顶冷凝器下部有一氨水冷却器。在氨水冷却器下部有一贮罐。在蒸馏塔下部有一再沸器。本发明尾气处理方法是:当生产下来的尾气进入脱氰塔,在脱氰塔内,采用30%的烧碱溶液对尾气进行喷淋处理,生成氰化钠和水。烧碱溶液喷淋量为15m3/h。原料气进气量为10000Nm3/h,其中含氢气80%,氨气1.2%,氰化氢0.0005%,其它均为氮气。被喷淋处理后地尾气经过脱氰塔的出口被送至水环真空泵增压。进入脱氰塔的尾气温度为65~70℃。压力为-0.03~-0.04Mpa。经过30%烧碱溶液喷淋,尾气温度降到50~55℃。脱氰后尾气进入水环真空泵,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因此将泵出口气体压力增至0.06~0.07Mpa。再将尾气送至原料气冷却器,冷却至35~40℃进入脱氨塔。在脱氨塔内用水对尾气进行喷淋处理,使尾气中的氨气被水吸收。吸收液即为1.0~1.5%含量的稀氨水。喷淋用水量为13m3/h,尾气进气量约为10000Nm3/h。然后稀氨水送入换热器,将稀氨水加热至90℃后送入蒸馏塔进行浓缩处理。处理温度为105℃。压力为0.08~0.1Mpa。蒸馏后成品氨水由塔顶冷凝器采出,在氨水冷却器内冷却至室温后进入贮罐。氰化钠尾气经脱氰脱氨后作为可利用氢气回收。

    本发明发法和设备均简单,易于实施。采用的设备是常规的脱氰塔、脱氨塔及蒸馏塔。通过加装水环真空泵,原料气冷却器、换热器等构成氰化钠尾气净化装置。通过烧碱溶液的喷淋方式回收氰化钠。采用水的喷淋方式回收氨水。同时回收氢气。既解决了氰化钠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又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符合循环经济模式。解决了现有对氰化钠尾气处理方法存在的设备结构复杂、投资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脱氰塔2-水环真空泵3-原料气冷却器4-脱氨塔5-釜液冷却器6-换热器7-蒸馏塔换热器8-塔顶冷凝器9-氨水冷却器10-再沸器11-贮罐

    图中箭头为尾气净化后的尾气、氨水、冷凝水等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结构如附图所示:由脱氰塔1、脱氨塔4及蒸馏塔7构成。脱氰塔的规格为E=5.36M2、φ2600×20000。脱氨塔的规格为φ1400×16000。蒸馏塔为φ1000×13000。在脱氰塔和脱氨塔之间有一水环真空泵2,水环真空泵与脱氨塔之间有一原料气冷却器3。脱氰塔、水环真空泵及原料气冷却器通过管线相连,并连通脱氨塔。在脱氨塔与蒸馏塔之间有一换热器6。换热器出口连接一釜液冷却器5。釜液冷却器与脱氨塔相连。在蒸馏塔出口有一塔顶冷凝器8。在塔顶冷凝器下部有一氨水冷却器9。在氨水冷却器下部有一贮罐11。在蒸馏塔下部有一再沸器10。生产下来的尾气以10000Nm3/h进入脱氰塔,在脱氰塔内,采用30%的烧碱溶液对尾气进行喷淋处理。烧碱溶液喷淋量为15m3/h。,生成氰化钠和水。被喷淋处理后的尾气经过脱氰塔的出口被送至水环真空泵增压。进入脱氰塔的尾气温度为70℃。压力为-0.03Mpa。经过烧碱溶液喷淋,尾气温度降到55℃。脱氰后尾气进入水环真空泵。泵出口气体压力为0.06Mpa。再将尾气送至原料气冷却器,冷却至40℃进入脱氨塔。在脱氨塔内用水对尾气进行喷淋处理,尾气进气量约为10000Nm3/h,喷淋用水量为13m3/h。生成1.5%含量的稀氨水。然后稀氨水送入换热器,将稀氨水加热至90℃后送入蒸馏塔进行浓缩处理。处理温度为105℃。压力为0.08Mpa。蒸馏后成品氨水经塔顶冷凝器进入氨水冷却器内,冷却至室温后进入贮罐。按每天24小时运行,每小时可回收81%的氢气9880标准立方米。每天可回收17~18%含量的氨水5吨。每天回收100%的氰化钠2.6千克。

一种轻油裂解生产氰化钠的尾气净化方法及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轻油裂解生产氰化钠的尾气净化方法及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轻油裂解生产氰化钠的尾气净化方法及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轻油裂解生产氰化钠的尾气净化方法及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轻油裂解生产氰化钠的尾气净化方法及设备.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轻油裂解生产氰化钠的尾气净化方法及设备,本发明涉及氰化钠尾气的净化方法及设备,具体是一种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吸收尾气中的氰化氢和氨气的方法和设备。其设备由脱氰塔、脱氨塔及蒸馏塔构成。通过加装水环真空泵、原料气冷却器、换热器等构成本发明设备。脱氰是在脱氰塔内采用烧碱溶液喷淋的方法生成氰化钠和水。脱氨是在脱氨塔内采用水喷淋的方法吸收尾气中的氨,再经加热蒸馏获取氨水。氰化钠尾气经脱氰脱氨后作为可利用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