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573639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94580.4

申请日:

2015.06.02

公开号:

CN104887341A

公开日:

2015.09.0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D 1/00申请日:20150602|||公开

IPC分类号:

A61D1/00; A61D7/00

主分类号:

A61D1/00

申请人:

宁波大学

发明人:

刘禹; 赵进顺; 邹宝波; 周琪; 谷元亮

地址:

315211浙江省宁波市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医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19

代理人:

张文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用聚乙烯导管制作胃插管,在一端用电烙铁加热,趁热将聚乙烯导管在台面上挤压成伞状,并保证聚乙烯导管的管腔与外界相通,待聚乙烯导管冷却后,在聚乙烯导管的伞状端用医用硅橡胶粘结剂制作成一个硅胶球,得到胃插管;将小鼠模型翻转至侧仰位用一个吸管将胃插管的伞状端从小鼠模型颈部引到小鼠模型的左侧上腹部处,在胃模型上开洞,将胃插管的伞状端放入胃模型内,固定并缝合胃模型上的开洞,最后已经制作好的双股细铁丝缝合固定在小鼠模型颈部上,再用胶带将胃插管与细铁丝固定在一起。本发明操作方法应用于相适配的小鼠模型上,操作方法简单,能够提高操作者对小鼠胃插管操作的熟练程度。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胃插管(1)的制作:将聚乙烯导管的一端固定后,然后用电烙铁加热使之变形,并趁热将聚乙烯导管在台面上挤压,使聚乙烯导管的加热端挤压成伞状,同时保证聚乙烯导管的管腔与外界相通,待聚乙烯导管冷却后,在聚乙烯导管的伞状端(2)用医用硅橡胶粘结剂制作成一个硅胶球(3),得到胃插管(1);
步骤二、胃插管(1)的安装:将小鼠模型翻转至侧仰位,用一个吸管将胃插管(1)的伞状端(2)从小鼠模型颈部引到小鼠模型的左侧上腹部处,将胃插管(1)与注射器连接,用注射器排出胃插管(1)中的空气;暴露胃模型(4),在胃模型(4)上开洞,将胃插管(1)的伞状端放入胃模型(4)内,并将胃插管(1)固定于胃模型(4)上,然后将胃模型(4)上的开洞缝合;
步骤三、胃插管(1)的固定:将已经制作好的双股细铁丝缝合固定在小鼠模型颈部上,再用胶带将胃插管(1)与细铁丝固定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一中聚乙烯导管用去掉二头的16号针头的针体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一中用电烙铁加热使,电烙铁离聚乙烯导管的加热端离0.3mm至0.7mm。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一中硅胶球(3)距离聚乙烯导管的伞状端0.5mm至1.5mm。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聚乙烯导管的外径为0.965mm,其内径为0.58mm。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二中胃插管(1)的伞状端放入胃模型(4)内时,胃模型(4)壁位于胃插管(1)的伞状端(2)和硅胶球(3)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胃模型(4)的开洞采用荷包式缝合。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胃插管模型,尤其是指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胃插管动物模型能较准确地经胃给予动物药物或营养成分, 在毒理学、药理学和营养学等动物实验研究中有重要地位。为了插管方便,一般用狗、兔和大鼠等较大型的动物作为实验动物,但是大型动物由于取材不便,这给研究带来很大的麻烦。
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新近发展起来的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动物也多为小鼠, 所以为方便开展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采用小鼠制备胃插管动物模型将是发展趋势。但由于小鼠个体小, 手术难度较大, 目前开展这一技术的研究报道不多, 国内极少见报道。我们参考研究报道成功建立了小鼠胃插管模型,这种在小鼠体内长期植入胃插管的方法, 能方便准确地通过胃插管给药, 为需要每天多次或持续地经胃给予小鼠化学毒物、药物或营养成分等的毒理、药理和营养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在小鼠上进行操作,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需要在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操作方法简单,其应用在小鼠模型上的操作方法,具有能有效地提升操作者的熟练度的作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胃插管的制作:将聚乙烯导管的一端固定后,然后用电烙铁加热使之变形,并趁热将聚乙烯导管在台面上挤压,使聚乙烯导管的加热端挤压成伞状,同时保证聚乙烯导管的管腔与外界相通,待聚乙烯导管冷却后,在聚乙烯导管的伞状端用医用硅橡胶粘结剂制作成一个硅胶球,得到胃插管;
步骤二、胃插管的安装:将小鼠模型翻转至侧仰位,用一个吸管将胃插管的伞状端从小鼠模型颈部引到小鼠模型的左侧上腹部处,将胃插管与注射器连接,用注射器排出胃插管中的空气;暴露胃模型,在胃模型上开洞,将胃插管的伞状端放入胃模型内,并将胃插管固定于胃模型上,然后将胃模型上的开洞缝合;
步骤三、胃插管的固定:将已经制作好的双股细铁丝缝合固定在小鼠模型颈部上,再用胶带将胃插管与细铁丝固定在一起。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步骤一中聚乙烯导管用去掉二头的16号针头的针体固定。
上述的步骤一中用电烙铁加热使,电烙铁离聚乙烯导管的加热端离0.3mm至0.7mm。
上述的步骤一中硅胶球距离聚乙烯导管的伞状端0.5mm至1.5mm。
上述的聚乙烯导管的外径为0.965mm,其内径为0.58mm。
上述的步骤二中胃插管的伞状端放入胃模型内时,胃模型壁位于胃插管的伞状端和硅胶球之间。
上述的胃模型的开洞采用荷包式缝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其在相匹配的小鼠模型上进行操作,能让本方法的使用者在活体试验之前就能获得足够的操作熟练度,提高小鼠胃血管插管成功的几率。
将聚乙烯导管的一端做成伞状,以防止插管完成后,胃插管从胃模型中滑出;而且伞状结构能够尽可能减少其在胃模型中占用的空间,对小鼠实验中小鼠的进食与消化功能影响较少。
胃插管从小鼠模型的颈部引入至上腹部,在颈部和上腹部形成两点固定,从而使胃插管的固定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胃插管与胃模型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胃插管1、伞状端2、硅胶球3、胃模型4。
在小鼠上进行胃插管,操作难度较大,应在活体小鼠操作前在小鼠模型上进行多次练习操作,以达到提高操作熟练度的目的。
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胃插管1的制作:将聚乙烯导管的一端固定后,然后用电烙铁加热使之变形,并趁热将聚乙烯导管在台面上挤压,使聚乙烯导管的加热端挤压成伞状,同时保证聚乙烯导管的管腔与外界相通,待聚乙烯导管冷却后,在聚乙烯导管的伞状端2用医用硅橡胶粘结剂制作成一个硅胶球3,得到胃插管1;
步骤二、胃插管1的安装:将小鼠模型翻转至侧仰位,用一个吸管将胃插管1的伞状端2从小鼠模型颈部引到小鼠模型的左侧上腹部处,将胃插管1与注射器连接,用注射器排出胃插管1中的空气;暴露胃模型4,在胃模型4上开洞,将胃插管1的伞状端放入胃模型4内,并将胃插管1固定于胃模型4上,然后将胃模型4上的开洞缝合;
步骤三、胃插管1的固定:将已经制作好的双股细铁丝缝合固定在小鼠模型颈部上,再用胶带将胃插管1与细铁丝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中,步骤一中聚乙烯导管用去掉二头的16号针头的针体固定。
实施例中,步骤一中用电烙铁加热使,电烙铁离聚乙烯导管的加热端离0.3mm至0.7mm。
实施例中,步骤一中硅胶球3距离聚乙烯导管的伞状端0.5mm至1.5mm。
实施例中,聚乙烯导管的外径为0.965mm,其内径为0.58mm。
实施例中,步骤二中胃插管1的伞状端放入胃模型4内时,胃模型4壁位于胃插管1的伞状端2和硅胶球3之间。
实施例中,胃模型4的开洞采用荷包式缝合。
在活体小鼠上作实验时,方法又有所不同,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胃插管1的制作:将聚乙烯导管的一端用去掉二头的16号针头的针体固定后,然后用电烙铁加热使之变形,并趁热将聚乙烯导管在台面上挤压,使聚乙烯导管的加热端挤压成伞状,同时保证聚乙烯导管的管腔与外界相通,待聚乙烯导管冷却后,在聚乙烯导管的伞状端2用医用硅橡胶粘结剂制作成一个硅胶球3,得到胃插管1;
步骤二、颈部手术:先用重量百分浓度为1.5-5%的异氟烷对小鼠进行吸入性麻醉,将小鼠俯卧在手术恒温台上,用肥皂水涂搽颈部背面的局部毛发,再用剃毛刀剪去该局部毛发进行备皮,医用酒精消毒皮肤,用手术刀做纵向切口并分离皮下组织;
步骤三、腹部手术:将小鼠翻转至侧仰位,用肥皂水涂搽左侧上腹部的局部毛发,再用剃毛刀剪去该局部毛发进行备皮,医用酒精消毒皮肤,用手术刀做横向切口并分离皮下组织;
步骤四、胃插管1的安装:用一个吸管将胃插管1的伞状端2从小鼠颈部皮下引到小鼠的左侧上腹部处,将胃插管1与5ml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用注射器排出胃插管1中的空气;暴露胃体, 用纱布与挂钩固定手术部位,然后在胃底血管处用5号合成纤维可吸收线缝1针, 在缝线一侧用18号针头戳一个洞,从洞口向另一侧剪大约2 mm小口, 插入胃插管的伞状端, 直至伞状端完全送入胃内, 用所留余线在胃插管1的伞状端2与硅胶球3之间行荷包式缝合剪开的小口,以免使胃插管1变狭窄或伞状端2脱出胃部,在检查胃插管1通畅且无渗漏的情况下,用5号合成纤维可吸收线缝合腹壁肌层,最后用6号线缝合皮肤;
步骤五、胃插管1的固定:将已经制作好的双股细铁丝缝合固定在颈部的肌肉上,缝合颈部皮肤,再用胶带将胃插管1与细铁丝固定在一起,然后将动物移动到饲养笼中,将细铁丝固定在旋转阀门上,再将胃插管1与阀门连接,或用软管封闭胃插管1管口,这样便完成了小鼠胃插管手术。
上述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来源广,成本低,达到在动物完全清醒和自由活动状态下进行连续动态观察、研究小鼠的生理、病理和药理变化,研究参数波幅小,研究结果较佳,可提供动物正常活动状态下的生理病理变化情况。
上述方法进行的胃插管,插管包埋在小鼠皮下,从上腹部至颈背部引出,并在小鼠上腹部和颈部有两处固定,加上小鼠运动幅度较小,这样制得的胃插管在小鼠清醒运动状态下,胃插管也不会脱落。因此可在小鼠清醒、自由活动与进食的状态下,通过胃插管给予研究因素,在生理、病理、器官移植、药物代谢及毒理学等研究领域中用途广泛。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一种小鼠胃插管模型的操作方法,用聚乙烯导管制作胃插管,在一端用电烙铁加热,趁热将聚乙烯导管在台面上挤压成伞状,并保证聚乙烯导管的管腔与外界相通,待聚乙烯导管冷却后,在聚乙烯导管的伞状端用医用硅橡胶粘结剂制作成一个硅胶球,得到胃插管;将小鼠模型翻转至侧仰位用一个吸管将胃插管的伞状端从小鼠模型颈部引到小鼠模型的左侧上腹部处,在胃模型上开洞,将胃插管的伞状端放入胃模型内,固定并缝合胃模型上的开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