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发电系统.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573623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4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15574.2

申请日:

2010.07.02

公开号:

CN102315791A

公开日:

2012.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2N 6/00申请公布日:201201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N 6/00申请日:20100702|||公开

IPC分类号:

H02N6/00; C25B1/04; F03D9/00; F03D3/00

主分类号:

H02N6/00

申请人:

友荃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文章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代理人:

张雅军;顾以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复合式发电系统,包含一外壳单元、一电力单元、一转动单元、至少一氢氧气产生单元,及一燃烧单元,利用该电力单元的太阳能发电器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转换成电能,而驱动该氢氧气产生单元产生不具有任何污染物质的氢氧混合气体,再配合该燃烧单元的炉座燃烧氢氧混合气体而产生上升气流,使该转动单元的风扇转动并带动该电力单元的动能发电器产生电能,借此方式能够将太阳光的能量转换成机械动能而驱动该电力单元的动能发电器发电,进而能够获得较佳的发电效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复合式发电系统包含 : 一个外壳单元, 包括一个呈中空状的壳体, 该壳体界定有一个能供空气流通的流动空 间, 且该壳体具有一个形成于上缘且能够将该流动空间中的空气导出的出口, 及至少一个 连通该流动空间且能够导入外界空气的导风口 ; 一个电力单元, 包括多个铺设在该壳体上且能够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太阳 能发电器, 及一个设置在该壳体内且能够将机械动能转换成电能的动能发电器 ; 一个转动单元, 包括一个连接该动能发电器且能够带动该动能发电器运转的转轴, 及 多个间隔设置在该转轴上的风扇 ; 至少一个氢氧气产生单元, 包括一个盛装有电解液的电解槽, 及多片间隔地设置于该 电解槽内且电连接于所述太阳能发电器的电极片, 每一电极片能借所述太阳能发电器输出 的电能电解该电解液产生氢氧混合气体 ; 一个燃烧单元, 设置在该壳体内且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使用氢氧混合气体作为燃气而产 生热源的炉座, 该炉座用于加热该流动空间中的空气而产生上升气流, 进而带动所述风扇 旋转。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 该壳体的内横截面由下往上 渐缩。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 该壳体呈多面锥状且还具有 多个倾斜面, 所述连通该流动空间并能够导入外界空气的导风口为多个且与所述倾斜面对 应设置, 所述太阳能发电器对应铺设在所述倾斜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 该复合式发电系统还包含一 个能够将外界空气导引至该流动空间中的导引单元, 该导引单元具有多个设置在相对应的 倾斜面且与相对应的导风口连通的座体, 及多个设置在相对应的座体上且能够将外界空气 导引入该流动空间中的导引扇轮。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 该外壳 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该壳体上缘且能够遮盖该出口的盖体。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 该电力 单元还包括一个电连接该动能发电器且能够蓄存该动能发电器所产生的电能的蓄电器。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 该氢氧 气产生单元还包括一个连通该电解槽的储气瓶, 用于储存电解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
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每一个 太阳能发电器包括一个能吸收太阳光以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板、 一个电连接该太阳能板且 能够蓄存电能的储电件, 及一个电连接该储电件的控制件, 该控制件能够控制输出至该氢 氧气产生单元的电极片的电能。

说明书


复合式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式发电系统。背景技术 由于地球的石化燃料蕴藏量有限, 终将面临耗尽的地步, 因此新能源或绿色能源 的开发与推广便成为现阶段各界积极努力的目标, 例如风能、 水力、 太阳能、 生质能、 地热、 大气热能等再生能源, 或者是如废热、 废弃物能等回收能源, 通过不断地改进上述能源的生 产模式, 以期能够达到成本低廉、 无污染环境的副产物, 及取用不竭的目标, 进而能够逐渐 替代传统火力发电与核能发电的技术。
     目前以太阳能与风力发电的技术较为成熟, 且已得到广泛应用, 不过单一以太阳 能发电或是风力发电较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 例如日夜交替的日照时间, 以及季节性 季风风速的影响, 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发电的效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有业者发展出一种复 合式的能源系统, 如图 1 所示, 为中国台湾第 200806882 号 「环保循环性风水互补式再生能 源系统」 公开案, 该再生能源系统包含一能提供水流的水力源单元 11、 一能提供风能的风能 源单元 12、 一增压单元 13、 一转换单元 14, 以及一循环单元 15。
     通过该转换单元 14 将撷取的水流与风能转换成机械动能, 进而利用该机械动能 带动一发电器 16 进行发电, 但是由于循环水流的水力泵 17 与循环风能的风鼓泵 18 能够带 动流体的马力越大, 其购置成本就越高, 而且所述泵 17、 18 需经常性维修保养, 耗费的人力 及费用较高, 所以该再生能源系统较容易因成本效益的考量而使用成本较低的泵 17、 18, 相 对使带动流体的马力受到局限, 进而使该再生能源系统的发电效能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发电效能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 包含一个外壳单元、 一个电力单元、 一个转动单元、 至少 一个氢氧气产生单元, 及一个燃烧单元。
     该外壳单元包括一个呈中空状的壳体, 该壳体界定有一个能供空气流通的流动空 间, 且该壳体具有一个形成于上缘且能够将该流动空间中的空气导出的出口, 及至少一个 连通该流动空间且能够导入外界空气的导风口。
     该电力单元包括多个铺设在该壳体上且能够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太 阳能发电器, 及一个设置在该壳体内且能够将机械动能转换成电能的动能发电器。
     该转动单元包括一个连接该动能发电器且能够带动该动能发电器运转的转轴, 及 多个间隔设置在该转轴上的风扇。
     该氢氧气产生单元包括一个盛装有电解液的电解槽, 及多片间隔地设置于该电解 槽内且电连接于所述太阳能发电器的电极片, 每一电极片能借所述太阳能发电器输出的电 能电解该电解液产生氢氧混合气体。
     该燃烧单元设置在该壳体内且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使用氢氧混合气体作为燃气而
     产生热源的炉座, 该炉座用于加热该流动空间中的空气而产生上升气流, 进而带动所述风 扇旋转。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 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中该壳体的内横截面由下往上渐缩。
     较佳地, 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中该壳体呈多面锥状且还具有多个倾斜面, 所 述连通该流动空间并能够导入外界空气的导风口为多个且与所述倾斜面对应设置, 所述太 阳能发电器对应铺设在所述倾斜面上。
     较佳地, 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中该复合式发电系统还包含一个能够将外界 空气导引至该流动空间中的导引单元, 该导引单元具有多个设置在相对应的倾斜面且与相 对应的导风口连通的座体, 及多个设置在相对应的座体上且能够将外界空气导引入该流动 空间中的导引扇轮。
     较佳地, 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中该外壳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该壳体上缘 且能够遮盖该出口的盖体。
     较佳地, 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中该电力单元还包括一个电连接该动能发电 器且能够蓄存该动能发电器所产生的电能的蓄电器。 较佳地, 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中该氢氧气产生单元还包括一个连通该电解 槽的储气瓶, 用于储存电解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
     较佳地, 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 其中每一个太阳能发电器包括一个能吸收太阳 光以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板、 一个电连接该太阳能板且能够蓄存电能的储电件, 及一个电 连接该储电件的控制件, 该控制件能够控制输出至该氢氧气产生单元的电极片的电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利用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转换成电能, 而能够驱动该氢氧 气产生单元产生不具有任何污染物质的氢氧混合气体, 再配合该燃烧单元的炉座燃烧氢氧 混合气体而产生上升气流, 使所述风扇转动而带动该动能发电器产生电能, 借此方式能够 将太阳光的能量间接转换成动能而驱动该动能发电器发电, 进而能够获较佳的发电效能并 具有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图 1 是一系统方块图, 说明中国台湾第 200806882 号 「环保循环性风水互补式再生 能源系统」 公开案中各个构件的连结关系 ;
     图 2 是一侧视示意图, 说明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 构;
     图 3 是一俯视示意图, 辅助说明图 2, 为了方便说明, 图中省略太阳能发电器的结 构;
     图 4 是一立体示意图, 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器、 氢氧气产生单元 与燃烧单元间的连结关系 ;
     图 5 是一流程图, 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流程 ;
     图 6 是一侧视示意图, 说明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 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 要注 意的是, 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 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 2、 图 3 所示, 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外壳单元 2、 一 电力单元 3、 一转动单元 4、 两个氢氧气产生单元 5, 及一燃烧单元 6。
     该外壳单元 2 包括一呈中空状的壳体 21, 并界定有一供空气流通的流动空间 22, 该壳体 21 具有一形成于上缘并连通该流动空间 22 且能够将该流动空间 22 中的空气导出 的出口 23, 及四个连通该流动空间 22 且能够导入外界空气的导风口 24。
     在本实施例中, 该壳体 21 呈类似截头金字塔的四面锥状型态, 该壳体 21 具有四个 倾斜面 211, 所述四个导风口 24 分别形成在所述倾斜面 211 上, 要说明的是, 该壳体 21 的 型态也可以是圆锥状或多面锥状, 只要该壳体 21 的内横截面是由下往上渐缩的, 而能够使 该流动空间 22 中的空气由下往上挤压, 如图 2 中箭头 202 所示往该出口 23 流动, 使该壳体 21 内产生集风的效果, 进而能通过增加内部风压与空气流动速度, 强化增大该转动单元 4 的转速。
     该电力单元 3 包括多个对应铺设在该壳体 21 的倾斜面 211 上且能够将接收到的 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发电器 31、 一设置在该壳体 21 内且能够将机械动能转换成电 能的动能发电器 32, 及一电连接该动能发电器 32 且能够蓄存该动能发电器 32 所产生的电 能的蓄电器 33。
     该转动单元 4 包括一连接该动能发电器 32 且能够带动该动能发电器 32 运转的转 轴 41, 及多个间隔设置在该转轴 41 上的风扇 42, 该转轴 41 的转动能够使该动能发电器 32 内部的线圈 ( 图未示 ) 形成感应电动势而产生电能, 进而蓄存在该蓄电器 33 中, 由于该动 能发电器 32 的内部构件与作动原理, 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轻易思及, 所以不在此加以 赘述, 也不再绘出。
     如图 4 所示 ( 为方便说明, 图中只绘示四个太阳能发电器 31, 及一氢氧气产生单 元 5), 每一太阳能发电器 31 包括一能吸收太阳光以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板 311、 一电连接 该太阳能板 311 且能够蓄存电能的储电件 312, 以及一电连接该储电件 312 的控制件 313 ; 在此要说明的是, 每一个太阳能发电器 31 的太阳能板 311 为半导体材料制成, 以太阳光的 能量来提升半导体中的原子外层电子的势能, 让电子从原子中游离出来, 游离出来的自由 电子具有负电荷, 而游离出自由电子后的原子, 则形成空穴 ( 具有正电荷 ), 此处的自由电 子与空穴间就形成电位差, 以产生电能。
     每一氢氧气产生单元 5 包括一盛装有电解液 54 的电解槽 51、 多个间隔地设置于 该电解槽 51 内且电连接于所述太阳能发电器 31 的控制件 313 的电极片 52, 及一连通该电 解槽 51 且用于储存电解出的氢氧混合气体的储气瓶 53, 每一电极片 52 能电解该电解液 54 产生氢氧混合气体, 所述太阳能发电器 31 的控制件 313 能够控制输出至每一氢氧气产生单 元 5 的电极片 52 的电能。
     如图 2、 图 4 所示, 该燃烧单元 6 设置在该壳体 21 内且包含两个炉座 61( 图 4 中只 绘出一个 ), 每一炉座 61 能够使用相对应的储气瓶 53 的氢氧混合气体作为燃气, 用于加热 该流动空间 22 中的空气而产生如图 2 箭头 202 所示的上升气流, 进而带动所述风扇 42 旋 转, 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使用者能依照氢氧混合气体的实际需求设计一个或多个氢氧气产生单元 5, 另外, 随着该壳体 21 的尺寸 ( 流动空间 22 的大小 ) 的改变或该流动空间 22 中的 空气加热程度的不同, 能够设置有特定数量的炉座 61, 因此通过增加所述炉座 61 的数量, 就能使该流动空间 22 中的空气的加热速度更快或温度更高。
     依据上述结构, 并配合图 5 所示, 本发明利用多种自然能的转换, 以达到发电的效 果, 首先, 所述太阳能发电器 31 接收太阳光后产生电能, 以提供所述氢氧气产生单元 5 电解 产生氢氧混合气体, 该燃烧单元 6 的炉座 61 会使氢氧混合气体燃烧, 使该流动空间 22 中的 空气被加热, 进而使大量的热空气往该出口 23 流动而产生如图 2 箭头 202 所示的上升气 流, 进而使该流动空间 22 中的气压降低, 使气压较高的外界空气如箭头 201 所示自所述导 风口 24 往该壳体 21 内流入而产生对流, 使所述风扇 42 被上升气流不断地吹动而连动该转 轴 41 旋转, 进而使该动能发电器 32 被该转轴 41 带动而产生电能。
     通过上述设计, 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相较于现有再生能源系统, 确实具有以下 优点 :
     1. 发电效能较高 : 相较于背景技术因成本的考量而使泵的马力受到限制, 不容易 有效地提升发电效能, 而本发明能够利用增加所述风扇 42 的数量、 体积, 或者是增设导风 24 以提升该流动空间 22 的上升气流的流量, 以产生较大的风能来转换成较多的电能。 2. 结构简单 : 由于背景技术中进行发电必须再通过增压单元 13 对流体进行加压, 才会有足够的动力驱动该转换单元 14 发电, 接着又必须利用循环单元 15 对水流与风能进 行回收, 因而造成内部发电循环结构复杂, 相较之下, 本发明通过燃烧氢氧混合气体产生上 升气流的发电方式, 结构较为简单。
     3. 具有环保效益 : 由于本发明利用太阳能发电器 31、 氢氧气产生单元 5 与燃烧单 元 6 相配合产生上升气流, 进而带动该动能发电器 32 转动, 能够免除大量的发电用水, 从而 达到有别于背景技术的环保效益。
     如图 6 所示, 为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大致上与第一较佳实 施例所公开的结构相同, 不同的地方在于 : 该外壳单元 2 还包括一设置在该壳体 21 上缘且 能够遮盖该出口 23 的盖体 25, 用于避免外界污染物或雨水落入该壳体 21 内部, 进一步保护 该壳体 21 内的机具。
     另外, 该复合式发电系统还包含一能够将外界空气经所述导风口 24 导引至该流 动空间 22 中的导引单元 7, 该导引单元 7 具有四个设置在相对应的倾斜面 211 上且与相对 应的导风口 24 连通的座体 71, 及四个设置在相对应的座体 71 上且能够将外界空气经由所 述导风口 24 导入至流动空间 22 中的导引扇轮 72( 因视角关系, 图中只显示两个 ), 由于所 述导引扇轮 72 能够增加导入的外界空气的风量, 相对地能够提高上升气流的流量, 进而提 升所述风扇 42 的转速而增加发电量。
     综上所述, 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利用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转换成电能, 而能够驱 动该氢氧气产生单元 5 产生不具有任何污染物质的氢氧混合气体, 再配合该燃烧单元 6 燃 烧氢氧混合气体而产生上升气流, 使所述风扇 42 转动而带动该动能发电器 32 产生电能, 借 此方式将太阳光的能量转换成机械动能而驱动动能发电器 32 发电, 能够获得较佳的发电 效果并具有环保效益, 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复合式发电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复合式发电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复合式发电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式发电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式发电系统.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15791A43申请公布日20120111CN102315791ACN102315791A21申请号201010215574222申请日20100702H02N6/00200601C25B1/04200601F03D9/00200601F03D3/0020060171申请人友荃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高雄县72发明人林文章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55代理人张雅军顾以中54发明名称复合式发电系统57摘要一种复合式发电系统,包含一外壳单元、一电力单元、一转动单元、至少一氢氧气产生单元,及一燃烧单元,利用该电力单元的太阳能发电器将接收到的太。

2、阳光转换成电能,而驱动该氢氧气产生单元产生不具有任何污染物质的氢氧混合气体,再配合该燃烧单元的炉座燃烧氢氧混合气体而产生上升气流,使该转动单元的风扇转动并带动该电力单元的动能发电器产生电能,借此方式能够将太阳光的能量转换成机械动能而驱动该电力单元的动能发电器发电,进而能够获得较佳的发电效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6页CN102315796A1/1页21一种复合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发电系统包含一个外壳单元,包括一个呈中空状的壳体,该壳体界定有一个能供空气流通的流动空间,且该壳体具有一个形成于上缘且能够将该流动空间中的。

3、空气导出的出口,及至少一个连通该流动空间且能够导入外界空气的导风口;一个电力单元,包括多个铺设在该壳体上且能够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发电器,及一个设置在该壳体内且能够将机械动能转换成电能的动能发电器;一个转动单元,包括一个连接该动能发电器且能够带动该动能发电器运转的转轴,及多个间隔设置在该转轴上的风扇;至少一个氢氧气产生单元,包括一个盛装有电解液的电解槽,及多片间隔地设置于该电解槽内且电连接于所述太阳能发电器的电极片,每一电极片能借所述太阳能发电器输出的电能电解该电解液产生氢氧混合气体;一个燃烧单元,设置在该壳体内且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使用氢氧混合气体作为燃气而产生热源的炉座,该炉座用。

4、于加热该流动空间中的空气而产生上升气流,进而带动所述风扇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内横截面由下往上渐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呈多面锥状且还具有多个倾斜面,所述连通该流动空间并能够导入外界空气的导风口为多个且与所述倾斜面对应设置,所述太阳能发电器对应铺设在所述倾斜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发电系统还包含一个能够将外界空气导引至该流动空间中的导引单元,该导引单元具有多个设置在相对应的倾斜面且与相对应的导风口连通的座体,及多个设置在相对应的座体上且能够将外界空气导引入该流动空间中的导引扇轮。5根。

5、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该壳体上缘且能够遮盖该出口的盖体。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力单元还包括一个电连接该动能发电器且能够蓄存该动能发电器所产生的电能的蓄电器。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氢氧气产生单元还包括一个连通该电解槽的储气瓶,用于储存电解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太阳能发电器包括一个能吸收太阳光以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板、一个电连接该太阳能板且能够蓄存电能的储电件,及一个电连接。

6、该储电件的控制件,该控制件能够控制输出至该氢氧气产生单元的电极片的电能。权利要求书CN102315791ACN102315796A1/4页3复合式发电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式发电系统。背景技术0002由于地球的石化燃料蕴藏量有限,终将面临耗尽的地步,因此新能源或绿色能源的开发与推广便成为现阶段各界积极努力的目标,例如风能、水力、太阳能、生质能、地热、大气热能等再生能源,或者是如废热、废弃物能等回收能源,通过不断地改进上述能源的生产模式,以期能够达到成本低廉、无污染环境的副产物,及取用不竭的目标,进而能够逐渐替代传统火力发电与核能发电的技术。0003目前以。

7、太阳能与风力发电的技术较为成熟,且已得到广泛应用,不过单一以太阳能发电或是风力发电较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例如日夜交替的日照时间,以及季节性季风风速的影响,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发电的效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业者发展出一种复合式的能源系统,如图1所示,为中国台湾第200806882号环保循环性风水互补式再生能源系统公开案,该再生能源系统包含一能提供水流的水力源单元11、一能提供风能的风能源单元12、一增压单元13、一转换单元14,以及一循环单元15。0004通过该转换单元14将撷取的水流与风能转换成机械动能,进而利用该机械动能带动一发电器16进行发电,但是由于循环水流的水力泵17与循环风能的风鼓。

8、泵18能够带动流体的马力越大,其购置成本就越高,而且所述泵17、18需经常性维修保养,耗费的人力及费用较高,所以该再生能源系统较容易因成本效益的考量而使用成本较低的泵17、18,相对使带动流体的马力受到局限,进而使该再生能源系统的发电效能受到限制。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发电效能的复合式发电系统。0006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包含一个外壳单元、一个电力单元、一个转动单元、至少一个氢氧气产生单元,及一个燃烧单元。0007该外壳单元包括一个呈中空状的壳体,该壳体界定有一个能供空气流通的流动空间,且该壳体具有一个形成于上缘且能够将该流动空间中的空气导出的出口,及至少一个连通该流。

9、动空间且能够导入外界空气的导风口。0008该电力单元包括多个铺设在该壳体上且能够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发电器,及一个设置在该壳体内且能够将机械动能转换成电能的动能发电器。0009该转动单元包括一个连接该动能发电器且能够带动该动能发电器运转的转轴,及多个间隔设置在该转轴上的风扇。0010该氢氧气产生单元包括一个盛装有电解液的电解槽,及多片间隔地设置于该电解槽内且电连接于所述太阳能发电器的电极片,每一电极片能借所述太阳能发电器输出的电能电解该电解液产生氢氧混合气体。0011该燃烧单元设置在该壳体内且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使用氢氧混合气体作为燃气而说明书CN102315791ACN102315。

10、796A2/4页4产生热源的炉座,该炉座用于加热该流动空间中的空气而产生上升气流,进而带动所述风扇旋转。0012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0013较佳地,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中该壳体的内横截面由下往上渐缩。0014较佳地,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中该壳体呈多面锥状且还具有多个倾斜面,所述连通该流动空间并能够导入外界空气的导风口为多个且与所述倾斜面对应设置,所述太阳能发电器对应铺设在所述倾斜面上。0015较佳地,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中该复合式发电系统还包含一个能够将外界空气导引至该流动空间中的导引单元,该导引单元具有多个设置在相对应的倾斜面且与相对应的导。

11、风口连通的座体,及多个设置在相对应的座体上且能够将外界空气导引入该流动空间中的导引扇轮。0016较佳地,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中该外壳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该壳体上缘且能够遮盖该出口的盖体。0017较佳地,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中该电力单元还包括一个电连接该动能发电器且能够蓄存该动能发电器所产生的电能的蓄电器。0018较佳地,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中该氢氧气产生单元还包括一个连通该电解槽的储气瓶,用于储存电解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0019较佳地,前述的复合式发电系统,其中每一个太阳能发电器包括一个能吸收太阳光以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板、一个电连接该太阳能板且能够蓄存电能的储电件,及一个电连接该储。

12、电件的控制件,该控制件能够控制输出至该氢氧气产生单元的电极片的电能。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转换成电能,而能够驱动该氢氧气产生单元产生不具有任何污染物质的氢氧混合气体,再配合该燃烧单元的炉座燃烧氢氧混合气体而产生上升气流,使所述风扇转动而带动该动能发电器产生电能,借此方式能够将太阳光的能量间接转换成动能而驱动该动能发电器发电,进而能够获较佳的发电效能并具有环保效益。附图说明0021图1是一系统方块图,说明中国台湾第200806882号环保循环性风水互补式再生能源系统公开案中各个构件的连结关系;0022图2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

13、;0023图3是一俯视示意图,辅助说明图2,为了方便说明,图中省略太阳能发电器的结构;0024图4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器、氢氧气产生单元与燃烧单元间的连结关系;0025图5是一流程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流程;0026图6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说明书CN102315791ACN102315796A3/4页5具体实施方式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0028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

14、例包含一外壳单元2、一电力单元3、一转动单元4、两个氢氧气产生单元5,及一燃烧单元6。0029该外壳单元2包括一呈中空状的壳体21,并界定有一供空气流通的流动空间22,该壳体21具有一形成于上缘并连通该流动空间22且能够将该流动空间22中的空气导出的出口23,及四个连通该流动空间22且能够导入外界空气的导风口24。0030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21呈类似截头金字塔的四面锥状型态,该壳体21具有四个倾斜面211,所述四个导风口24分别形成在所述倾斜面211上,要说明的是,该壳体21的型态也可以是圆锥状或多面锥状,只要该壳体21的内横截面是由下往上渐缩的,而能够使该流动空间22中的空气由下往上挤压,。

15、如图2中箭头202所示往该出口23流动,使该壳体21内产生集风的效果,进而能通过增加内部风压与空气流动速度,强化增大该转动单元4的转速。0031该电力单元3包括多个对应铺设在该壳体21的倾斜面211上且能够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发电器31、一设置在该壳体21内且能够将机械动能转换成电能的动能发电器32,及一电连接该动能发电器32且能够蓄存该动能发电器32所产生的电能的蓄电器33。0032该转动单元4包括一连接该动能发电器32且能够带动该动能发电器32运转的转轴41,及多个间隔设置在该转轴41上的风扇42,该转轴41的转动能够使该动能发电器32内部的线圈图未示形成感应电动势而产生电能。

16、,进而蓄存在该蓄电器33中,由于该动能发电器32的内部构件与作动原理,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轻易思及,所以不在此加以赘述,也不再绘出。0033如图4所示为方便说明,图中只绘示四个太阳能发电器31,及一氢氧气产生单元5,每一太阳能发电器31包括一能吸收太阳光以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板311、一电连接该太阳能板311且能够蓄存电能的储电件312,以及一电连接该储电件312的控制件313;在此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太阳能发电器31的太阳能板311为半导体材料制成,以太阳光的能量来提升半导体中的原子外层电子的势能,让电子从原子中游离出来,游离出来的自由电子具有负电荷,而游离出自由电子后的原子,则形成空穴具有正。

17、电荷,此处的自由电子与空穴间就形成电位差,以产生电能。0034每一氢氧气产生单元5包括一盛装有电解液54的电解槽51、多个间隔地设置于该电解槽51内且电连接于所述太阳能发电器31的控制件313的电极片52,及一连通该电解槽51且用于储存电解出的氢氧混合气体的储气瓶53,每一电极片52能电解该电解液54产生氢氧混合气体,所述太阳能发电器31的控制件313能够控制输出至每一氢氧气产生单元5的电极片52的电能。0035如图2、图4所示,该燃烧单元6设置在该壳体21内且包含两个炉座61图4中只绘出一个,每一炉座61能够使用相对应的储气瓶53的氢氧混合气体作为燃气,用于加热该流动空间22中的空气而产生如。

18、图2箭头202所示的上升气流,进而带动所述风扇42旋转,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使用者能依照氢氧混合气体的实际需求设计一个或多个氢氧气产说明书CN102315791ACN102315796A4/4页6生单元5,另外,随着该壳体21的尺寸流动空间22的大小的改变或该流动空间22中的空气加热程度的不同,能够设置有特定数量的炉座61,因此通过增加所述炉座61的数量,就能使该流动空间22中的空气的加热速度更快或温度更高。0036依据上述结构,并配合图5所示,本发明利用多种自然能的转换,以达到发电的效果,首先,所述太阳能发电器31接收太阳光后产生电能,以提供所述氢氧气产生单元5电解产生氢氧混合气体,该燃烧单元。

19、6的炉座61会使氢氧混合气体燃烧,使该流动空间22中的空气被加热,进而使大量的热空气往该出口23流动而产生如图2箭头202所示的上升气流,进而使该流动空间22中的气压降低,使气压较高的外界空气如箭头201所示自所述导风口24往该壳体21内流入而产生对流,使所述风扇42被上升气流不断地吹动而连动该转轴41旋转,进而使该动能发电器32被该转轴41带动而产生电能。0037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相较于现有再生能源系统,确实具有以下优点00381发电效能较高相较于背景技术因成本的考量而使泵的马力受到限制,不容易有效地提升发电效能,而本发明能够利用增加所述风扇42的数量、体积,或者是增设导风2。

20、4以提升该流动空间22的上升气流的流量,以产生较大的风能来转换成较多的电能。00392结构简单由于背景技术中进行发电必须再通过增压单元13对流体进行加压,才会有足够的动力驱动该转换单元14发电,接着又必须利用循环单元15对水流与风能进行回收,因而造成内部发电循环结构复杂,相较之下,本发明通过燃烧氢氧混合气体产生上升气流的发电方式,结构较为简单。00403具有环保效益由于本发明利用太阳能发电器31、氢氧气产生单元5与燃烧单元6相配合产生上升气流,进而带动该动能发电器32转动,能够免除大量的发电用水,从而达到有别于背景技术的环保效益。0041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

21、上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公开的结构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外壳单元2还包括一设置在该壳体21上缘且能够遮盖该出口23的盖体25,用于避免外界污染物或雨水落入该壳体21内部,进一步保护该壳体21内的机具。0042另外,该复合式发电系统还包含一能够将外界空气经所述导风口24导引至该流动空间22中的导引单元7,该导引单元7具有四个设置在相对应的倾斜面211上且与相对应的导风口24连通的座体71,及四个设置在相对应的座体71上且能够将外界空气经由所述导风口24导入至流动空间22中的导引扇轮72因视角关系,图中只显示两个,由于所述导引扇轮72能够增加导入的外界空气的风量,相对地能够提高上升气流的流量,进而提升。

22、所述风扇42的转速而增加发电量。0043综上所述,本发明复合式发电系统利用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转换成电能,而能够驱动该氢氧气产生单元5产生不具有任何污染物质的氢氧混合气体,再配合该燃烧单元6燃烧氢氧混合气体而产生上升气流,使所述风扇42转动而带动该动能发电器32产生电能,借此方式将太阳光的能量转换成机械动能而驱动动能发电器32发电,能够获得较佳的发电效果并具有环保效益,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说明书CN102315791ACN102315796A1/6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15791ACN102315796A2/6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15791ACN102315796A3/6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15791ACN102315796A4/6页10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15791ACN102315796A5/6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15791ACN102315796A6/6页12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1579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