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捻合股机.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573592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4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18277.X

申请日:

2008.05.28

公开号:

CN101688360A

公开日:

2010.03.3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7B 3/10申请日:20080528|||公开

IPC分类号:

D07B3/10

主分类号:

D07B3/10

申请人:

L·艾歇尔曼

发明人:

L·艾歇尔曼; K·艾歇尔曼

地址:

德国泰尔托

优先权:

2007.5.31 DE 102007025538.3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胜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合股线束材料(14)、尤其金属丝的双捻合股机,其包括用于分离线束(12)的输入口(17),分离线束(12)可供给到具有第一偏转辊(19)的第一偏转点(18),其中第一偏转辊(19)设置成可绕旋转轴线(21)转动以形成第一捻;弓带(24),其绕旋转轴线(21)转动且将第一偏转点(18)与第二偏转点(26)连接,其中第二偏转点(26)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偏转辊(32),第二偏转辊绕旋转轴线(21)可旋转以形成第二捻;以及线轴(36),合股线束材料(14)被缠绕在线轴上且线轴设置在弓带(24)旋转范围外,其中第二偏转辊(32)和指定给第二偏转辊(32)的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55)形成偏转装置(31),它们成对安装使得可绕旋转轴线(21)转动,并且线束材料(14)的供给点(33)配备在附加偏转辊(55)上且所述供给点位于第二和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32,55)之间、以及具有配备在该第二偏转辊(32)上的线束材料(14)的牵出点,所述牵出点位于旋转轴线(21)上的第二偏转点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制造合股线束材料(14)、尤其是金属丝的双捻合股机,所述双捻合股机包括用于分离线束(12)的输入口(17),分离线束(12)可供给到具有第一偏转辊(19)的第一偏转点(18),该第一偏转辊(19)设置成围绕旋转轴线(21)可旋转以形成第一捻;弓带(24),其绕旋转轴线(21)转动且将第一偏转点(18)与第二偏转点(26)连接,该第二偏转点(26)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偏转辊(32),该第二偏转辊绕旋转轴线(21)可旋转以形成第二捻;以及线轴(36),合股线束材料(14)被缠绕在线轴上且线轴设置在弓带(24)的旋转范围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转辊(32)和指定给第二偏转辊(32)的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55)形成偏转装置(31),第二偏转辊和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成对安装使得它们可绕旋转轴线(21)转动;以及线束材料(14)的供给点(33)配备在该附加偏转辊(55)上且位于该第二和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32,55)之间,以及线束材料(14)的牵出点配备在该第二偏转辊(32)上且位于旋转轴线(21)上的第二偏转点(26)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和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32,55)彼此平行对齐,并且优选地,它们的纵向轴线垂直于旋转轴线(21)。

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材料(14)在经过附加偏转辊(55)的供给点(33)之后盘绕附加偏转辊且供给到第二偏转辊(32),所述线束材料(14)经过到供给点(33)的供给方向并随后围绕第二偏转辊(32)盘绕,使得所述线束材料(14)在第二偏转点(26)处被引导出偏转装置(31)。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合股线束材料(14)在供给点(33)与第二偏转点(26)之间被引导,使得其以至少一次完整捻接(56)围绕第二偏转辊(32)和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55)而盘绕。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装置(31)包括引导辊(44),所述引导辊(44)相对于旋转轴线(21)横向偏移且将线束材料(14)供给到从旋转轴线(21)偏移的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55)的供给点(33)。

6.
  一种用于制造合股线束材料(14)、尤其是金属丝的双捻合股机,所述双捻合股机包括用于分离线束(12)的输入口(17),分离线束(12)可供给到具有第一偏转辊(19)的第一偏转点(18),该第一偏转辊(19)设置成以便围绕旋转轴线(21)可旋转,用于形成第一捻;弓带(24),其绕旋转轴线(21)转动且将第一偏转点(18)与第二偏转点(26)连接,该第二偏转点(26)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偏转辊(32),该第二偏转辊绕旋转轴线(21)可旋转以形成第二捻;以及线轴(36),合股线束材料(14)被缠绕在线轴上且线轴设置在弓带(24)的旋转范围之外,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偏转点(26)处配备包括第二偏转辊(32)的偏转装置(31),所述偏转装置(31)绕旋转轴线(21)转动且具有线束材料(14)从第二偏转辊(32)的牵出点,所述牵出点位于偏转点(26)处;以及第一和第二偏转辊(19,32)设置在弓带(24)与旋转轴线(21)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装置(31)具有至少一个附加引导辊(44),所述引导辊(44)设置在指定给偏转装置(31)的弓带(24)一端与第二偏转辊(32)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面向偏转装置(31)的所述弓带(24)一端和偏转装置(31)中的第二偏转辊(32)设置成使得合股线束材料(14)通过离开弓带(24)直接供给到第二偏转辊(32),且经由第二偏转辊(32)被引导出弓带(24)的旋转范围。

9.
  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偏转辊(32)配备具有节距的周向沟状凹槽,以便允许线束材料(14)以至少一整圈围绕辊来盘绕。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装置(31)具有输出口(34),所述输出口(34)位于第一和第二偏转点(18,26)的旋转轴线(21)上。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装置(31)具有主体(41),所述主体(41)容纳至少第二偏转辊(32)且弓带(24)的一端可释放地附连到其上。

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装置(31)具有旋转轴承(42),主体(41)经由所述旋转轴承(42)接收成使得其可绕旋转轴线(21)转动;并且优选地,所述旋转轴承(42)包括通孔,合股线束材料(14)通过所述通孔被引导出弓带(24)的旋转范围且向外抽拉。

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口(34)、尤其是旋转轴承(42)中,合股模(46)、滑块或引导套配备成被紧固而抵抗旋转。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股模(46)配备成使得其在旋转轴承(42)中可替换,并且其优选抵靠着止块(47)定位。

1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驱动构件(48)配备在偏转装置(31)的主体(41)上,用于旋转地驱动主体(41)的驱动单元(49)施加在所述驱动构件(48)上。

1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捻合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带(24)的旋转速度与线轴(36)的尺寸无关。

说明书

双捻合股机
本发明涉及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捻合股机(double-twistbunching machine)。
由DE 3500949A1已知双捻合股机被设计成用于将分离线束合股成合股线束材料或成束金属丝。分离线束经由合股机的输入口被提供到第一偏转点。偏转辊配置在第一偏转点处以便引导供给的分离线束沿着引向第二偏转点的旋转弓带。在该第二偏转点处配置偏转辊,以便引导线束材料至旋转弓带的旋转区域或范围,在该区域或范围中配置用于收集合股线束材料的线轴。在第一和第二偏转点处的第一和第二偏转辊位于弓带的旋转轴线上。这使得可能在第一偏转点处获得第一捻且在第二偏转点处获得用于将分离线束捻接的第二捻,以便将分离线束合股成为线束材料。
这种类型的双捻合股机的不利之处在于,用于合股线束材料的线轴的存放容量由弓带占据的旋转范围限定。虽然使用很大的旋转弓带和小直径的线束可能获得高的线轴存放容量,但是由于必须形成有更大尺寸的弓带,所以捻的数量减少且双捻合股机的操作速度降低。归因于增大的惯性质量,旋转速度降低。如果旋转弓带形成具有小形状因素,那么线轴的存放容量减少,使得更多数量的停工时间必须要用来更换线轴。在这两种情形中,双捻合股机的生产率将降低。
从DE 3347793A1已知一种设计用于合股分离线束的合股机。在该合股机中,合股线束材料的收集线轴配置在合股转子的旋转范围之外,使得弓带的尺寸不由线轴的存放容量确定。该合股转子包括壳体,在壳体中旋转辊配置成使得线束材料经由旋转合股转子被引导沿着辊。在该绞线转子的下游配置一对辊,该对辊通过齿轮组件连接到第一绞线转子。为了合股分离金属丝,绞线转子被设计成以单一旋转速度工作,且设置在其下游的分离线束接辊对被设计成相对于第一绞线转子以两倍旋转速度旋转。因而实现复合绞线。该装置的不利之处在于不同的旋转速度和中间齿轮啮合导致复杂的结构设计。此外,这也使得必须有可观的安装空间。此外,在具有这种类型结构设计的组件中,其中该对绞线辊的两倍旋转速度以及在绞线转子之外进行操作都将限定加工速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双捻合股机,该双捻合股机允许高加工速度或较大的捻数量,该高加工速度或较大的捻数量尽可能大地独立于线轴尺寸或线轴存放容量以及线束截面。
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可实现该目的。
归因于在第二偏转点处偏转装置的构造,即其使得要引导的合股线束材料在第二捻之后离开旋转弓带的旋转范围并供给到设置在弓带的旋转范围之外的线轴,所以可能独立于线轴的存放容量来设计旋转弓带的尺寸。因而可能产生在长度上更短以便允许更多捻数量的弓带。这可导致更高的生产率并允许输出增大。同时,与使用在现有技术的双捻合股机相比,采用更小的弓带则允许相当低的能量消耗,因为所需的驱动动力减少了。
此外,在使用更小弓带时由磨损和破裂所致的花费减少,因为弓带的制造更便宜且需要用于要合股的线束材料的更少引导构件。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有利之处在于:不同尺寸的线轴可用于存放合股线束材料;可导致更频繁地更换线轴的不同线束直径对生产时间无影响;以及线轴可在进行合股操作的区域之外进行更换而不中断生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偏转装置的构造(具有至少两个偏转辊,该至少两个偏转辊相对于彼此成对对齐且围绕弓带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的有利之处在于,偏转装置允许线束材料的可靠引导以及合股的较高加工速度。在该设置中,第二偏转辊设计成配备位于弓带的旋转轴线上的偏转点。
优选地,该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的纵向轴线设计成与第二偏转辊平行配置,以便形成偏转装置。这得到允许尤其高旋转速度的简单几何关系,使得该类型偏转装置将不限定高加工速度,该高加工速度由于旋转弓带而变得可能。优选地,偏转装置的偏转辊的旋转轴线定向为垂直于弓带的旋转轴线。具体地,弓带的旋转轴线位于偏转辊的两个纵向轴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构造,具有通过引向偏转装置的供给点的线束材料被设计成围绕该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而盘绕,并随后将被引导朝向第二偏转辊,从而该线束材料经过引向供给点的供给方向并然后围绕第二偏转辊盘绕,使得线束材料经由牵出点可被引导出偏转装置。优选地,牵出点位于第二偏转点处。通过将线束材料引导围绕偏转装置的第二和该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从而实现线束材料的扭曲或捻接。第二和该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优选地安装成使得其绕各自纵向轴线旋转,以便允许高加工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有利构造,合股线束材料被设计成在偏转装置的供给点和牵出点之间引导,使得其以至少一次完整圈围绕该至少两个偏转辊而盘绕。此外,整圈缠绕确保合股线束材料在其通过偏转装置时不退捻。
优选地,引导辊指定给该偏转装置并设置在其上游,该偏转装置配备彼此成对指定的至少两个偏转辊,所述引导辊将线束材料引导到偏转装置,该引导辊相对于弓带旋转轴线具有横向偏移并将线束材料供给到偏心设置的偏转装置的供给点处。在牵出点与供给点之间的横向偏移以及该至少两个偏转辊的旋转使得第二捻用于将线束材料合股。横向偏移优选地较小以保持未平衡质量尽可能小,同时优选地确保围绕偏转辊缠绕的分离圈彼此分离。该偏转装置的这些偏转辊优选地设计成至少部分地配备槽状凹槽,在线束材料围绕辊盘绕时该凹槽旨在支承线束材料的引导器。
根据本发明的替换构造,双捻合股机被设计成具有偏转装置,该偏转装置位于第二偏转点处的弓带的端部区域且仅包括第二偏转辊,且线束材料的牵出点被设计成位于弓带的旋转轴线上。该第二偏转辊同样地安装以便绕旋转轴线可旋转,第一和第二偏转辊优选地设置在相对于旋转轴线的同一侧和/或设置在旋转轴线与弓带之间。与根据本发明的前述构造相比,该实施例可提供偏转装置的简化实施例。在该构造中,第二偏转辊优选地定向成使得其相对于旋转轴线以与第一偏转辊相同的方向起作用。这意味着偏转点与第一偏转辊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中的一个的方向与从第二偏转点到第二偏转辊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的方向相同。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偏转辊的自转轴线与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的方向被反向。由于本发明的该替换构造(具有包括仅一个偏转辊的偏转装置),可能实现很高的加工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构造,偏转装置被设计成具有至少一个附加引导辊,该引导辊被设置在旋转弓带与第二偏转辊之间。第二引导辊在将线束材料引导出旋转弓带的旋转范围和/或引导出合股机时允许改变方向。该引导辊直接指定给旋转弓带且在第二偏转辊以相反的方向操作之前首先将线束材料的一部分以引出弓带的旋转范围的方向引导,且在形成第二捻之后引导合股线束材料沿着旋转弓带的旋转轴线并将合股线束材料引导出弓带的旋转范围。为了实施所述的相反方向,线束材料在牵出点处离开第二偏转辊之前优选地设计成以在从85°至275°范围内的量围绕第二偏转辊进行盘绕。
根据本发明的替换构造,偏转装置被设计成包括旋转弓带和第二偏转辊,该第二偏转辊相对于旋转弓带设置成使得线束材料经由弓带供给到第二偏转辊,用于直接引导出旋转弓带的旋转范围。第二偏转辊维持引入第二捻。该设置允许实现降低运动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构造,附加偏转辊被设计成配备周向沟状凹槽,该凹槽设置在周向表面上且具有节距,以便允许线束材料至少一整圈围绕辊盘绕。通过偏转辊的该构造,该第二偏转辊被设计成绕第二偏转点旋转并将要合股的线束材料以从旋转轴线的偏移供给到第二偏转辊。通过线束材料至少一整圈围绕辊而盘绕的事实,从而实现可靠的捻接或扭曲。该实施例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小数量的移动部件及因此小量的运动质量以及小量的要补偿的未平衡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构造,偏转装置被设计成具有输出口,该输出口位于第一和第二偏转点的旋转轴线上。因而,可能保持双捻合股的基本原理且实现结构上的简易构造,用于将合股线束材料引导出弓带的旋转范围和/或引导出合股机。
偏转装置优选地具有接收第二偏转辊的主体,且旋转弓带可释放地附连到主体上。因此,可实现简单的结构化构造。同时,可降低运动质量。
偏转装置具有旋转轴承,主体围绕旋转轴承放置使得主体可绕旋转弓带的旋转轴线旋转。该旋转轴承刚性地连接到机座或机架上。旋转轴线优选地实现为滚动轴承或平面轴承,以便适应高的旋转速度。旋转轴承优选地包括通孔,以便将合股线束材料引导出弓带的旋转范围并朝外引导。旋转轴承实现为例如管状或圆柱状部件的形式,该管状或圆柱状部件具有用于容纳主体的一个或多个滚动轴承、回转轴承或平面轴承。
偏转装置优选地具有合股模、滑块或引导套,它配置在旋转轴承中以便抵抗旋转地紧固。因此可能实现将合股线束材料可控地引导出弓带的旋转范围和/或引导出双捻合股机。该类型的合股模防止已经以两捻合股的线束材料在已经通过合股模之后退捻,因而确保线束材料保持其合股或捻制的设置。
合股模优选地以可替换的方式配置在偏转装置中。借由止块,可迅速并容易地实现其上的正确定位。考虑到摩擦磨损,该合股模优选地由陶瓷、硬金属、陶瓷涂层钢、天然或工业金刚石制成。
驱动构件配置在偏转装置的主体上,其用于旋转地驱动所述主体且在驱动构件上施加驱动单元。驱动构件可配备为齿轮、冠齿轮和滑轮等形式,以便经由驱动马达以及离合器构件(如果必要的话)将用于达到其工作速度所需的转数传送到驱动单元。
由于有利地将线轴放置在弓带的旋转范围之外,所以旋转速度可独立于弓带的尺寸来设定。因此,旋转速度可根据其它结构参数和线束直径的尺寸来调整。就目前来说,旋转速度依赖于弓带尺寸,因为考虑到出现的离心力的作用,具有很大尺寸的弓带的机器必须以低旋转速度运行。
本发明以及其它有利的实施例和研究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示例进行后述说明和描述。从根据本发明的说明书和附图指出的特征可独立地或以任何结合的几个特征进行实施。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双捻合股机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将合股线束材料引导出双捻合股机的偏转装置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3是不同于图2的偏转装置的替代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双捻合股机的示意图;和
图5是如图4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双捻合股机的偏转装置的示意性放大图。
的范围内的线束截面是可能的。
双捻合股机11优选地由外壳16包围,外壳16处于安全理由和用于噪声保护而配备。在外壳16外提供用于线轴的存放空间(未示出),该存放空间用于提供和供给分离线束12或多股线束。分离线束12经由输入口17传送到第一偏转点18处。该第一偏转点18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偏转辊19,第一偏转辊19安装到机架22上使得其可绕旋转轴线21转动。旋转轴线21优选地对应于输入口17的供给轴线。第一偏转点18放置弓带24的一端,弓带24在相对的另一端处被固定至第二偏转点26。因而,弓带24安装成使得其绕旋转轴线21可旋转。这种弓带24由例如碳纤维或合成材料制成且具有几个引导构件27或辊,分离线束通过引导构件27或辊从第一偏转点18被引导到第二偏转点26。这些引导构件27优选地配置为在弓带24上可替换的陶瓷引导元件。
第二偏转点26实现为偏转装置31的形式,该偏转装置3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偏转辊32,借由第二偏转辊32,分离线束12可经由输出口34被引导出外壳16成为合股线束材料14。第二偏转装置31被固定到机架22上且设置成可绕旋转轴线21转动。
在外壳16之外配置线轴36,线轴36配置用于收集并存放合股线束材料14。此外,牵出齿轮37优选地配置在外壳16之外,以确保将合股线束材料14引导出双捻合股机11的工作范围。此外,铺设装置38可配置在线轴36的上游,以确保合股线束材料14均匀地收集在被驱动的线轴36上。可替换地,线轴36可以横向的方式配置,以确保均匀铺设要收集的线束材料。此外,可配置外壳16之外的中间存放器,在其下游配置具有自动缠绕装置的双绕线器。因此,飞速更换线轴的连续加工是可能的。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偏转装置31的第一实施例的放大图。该偏转装置31包括主体41,主体41放置成使得其借由旋转轴承42的旋转可绕旋转轴线21相对于机架22进行旋转。第二偏转辊32可旋转地安装到主体41上,使得其可绕第二偏转点26旋转,以便将第二捻传递给经由弓带24供给的分离线束12。该第二偏转点26同时形成为来自于偏转辊32的线束材料14的牵出点(pull-off point)。分离线束12经由引导辊44向第二偏转辊26供给,引导辊44接收并偏转从弓带24供给的分离线束12以便改变供给方向。随后,线束材料在供给点33处供给到偏转辊32且围绕偏转辊32盘绕、优选地在从75°至285°的范围内。因此,在线束材料14离开第二偏转点26之后,可能将其引导出工作范围或弓带24的旋转范围。弓带24在其第二端处可释放地附连到主体41。
在主体41中配备通孔,旋转轴承42插入该通孔中。旋转轴承42在其布置在主体41外的一端处刚性地连接到机架22。旋转轴承42具有中心通孔43,中心通孔43形成为输出口34的至少一部分。至少一个合股模46配置在该中心通孔43中,合股模46是可替换的且合股线束材料14通过合股模46引出且合股线束材料14经由合股模46牢固地保持到位,以防止自发地退捻。合股模46可替换地设置在旋转轴承42中且优选地抵靠在止块47上,以确保限定的位置和从旋转轴承42自动释放。此外,该至少一个合股模46也可设置在偏转装置31之外,作为在外壳16之内或之外的分离构件。不管怎样,根据图2的实施例允许尤其紧凑的设置。
驱动构件48附连到主体41上,用于旋转地驱动主体41的驱动单元49施加在驱动构件48上。
图3示出了不同于图2中示出的偏转装置31的替代实施例。在该偏转装置31中,分离线束12经由弓带24的供给实施使得分离线束在离开弓带24之后直接由第二偏转辊32偏转并传送到输出口34。因此,在设计可实现上简化。此外,在弓带24的端部区域中可配备一个或几个附加引导辊51,以确保分离线束12准确传递到第二偏转辊32。关于其它方面,涉及根据图1和图2的偏转装置31的解释可同等地应用到当前的情形中。
在又一实施例中,该实施例示出了取决于旋转速度可设定不同曲线形状的可替换弓带24,能够提供用于引导分离金属丝12的刚性架或笼。
此外,设置在弓带24的旋转范围外的线轴36使得可能将允许飞速更换线轴的装置设置在双捻合股机11的下游。可替换地,存放单元可配置在合股机11之外,在线轴被替换时该存放单元允许合股线束材料临时存放,从而实现合股机的不间断操作。
在弓带24的旋转范围之外的线轴36的设置确保双捻合股机11关于分离线束12的直径和要加工的线束截面的高度柔性。此外,也可能以线束材料的不同存放容量工作。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双捻合股机11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偏转装置31的构造,这将在后文更详细地描述。关于其它方面,就构造和实施例而言充分广泛地参考前述附图。
偏转装置31与图1和图2中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偏转装置31具有不止一个第二偏转辊32而是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偏转辊55,偏转辊55指定给第二偏转辊32。在图5中更详细地示出了两个偏转辊32、55的设置以及线束材料围绕在引导辊44与合股模46之间的两个偏转辊32、55盘绕的方式和/或合股线束材料14的引导出偏转装置31。在图4中示出的合股机11的工作位置处,偏转辊32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旋转轴线21与第一偏转辊19的纵向轴线镜像对称。也就是说,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旋转轴线21,第二偏转辊32设置在第一偏转辊19的相对侧。然而,第二偏转点26设计成设置在旋转轴线21上,第二偏转点26形成从第二偏转辊32的牵出点。该附加偏转辊55位于旋转轴线21的另一侧上,与第二偏转辊32相对。因此,在第二偏转辊32与该附加偏转辊55之间形成距离或间距,该距离或间距以直角经过旋转轴线21。两个偏转辊32、55优选地设置成彼此平行。偏转辊32和该附加偏转辊55优选地相对于旋转轴线21以直角对齐。两个偏转辊32、55之间的距离优选地较小。偏转辊32、55优选旋转地容纳在主体41中。它们在其中设置或放置成使得其易于替换。
在离开弓带24之后,线束材料14经由引导辊44被偏转且在供给点33处被供给到该附加偏转辊55。该供给点33优选地位于存在于该两个偏转辊32、55之间的空间中。接着,线束材料以四分之三圈围绕偏转辊55来盘绕。线束材料然后以至少一整圈围绕偏转辊32、55两者来盘绕。随后,线束材料14在例如在第二偏转点26或牵出点处被引导出偏转装置31并拉出通过合股模46之前再一次以又一个四分之三圈围绕第二偏转辊32来盘绕。围绕辊实施缠绕的设置被设计成使得线束材料14的分离部分各自彼此分开,从而在线束材料14的分离部分之间不发生摩擦。优选地,偏转辊32、55可具有用于引导线束材料14的沟槽。此外,偏转辊32、55中的一个或两者可设计成被旋转地驱动。
第二偏转辊32和附加偏转辊55的纵向轴线位于共同的平面内。该平面可定向成在沿着纵向轴线的第一延展方向上垂直于旋转轴线21和同时在将所述两个纵向轴线彼此连接的附加延展方向上垂直于该旋转轴线。可替代地,所述平面可设计成以倾斜的方式设置,从而形成旋转轴线21与其附加延展方向之间的角度,该附加延展方向经过所述两个纵向轴线,如图4所示。
附加偏转辊55上的供给点33被设计成从第二偏转辊32的第二偏转点26中的牵出点以距离I分隔开。该距离I或横向偏移与第一偏转点18和第二偏转点26之间的距离相比要小得多,或者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偏转点18、26之间的距离比根据图4和5中偏转装置31中的线束材料14的供给点与牵出点之间的距离I要长许多倍。
此外,作为在第二偏转辊32与附加偏转辊55之间缠绕的线束材料的至少一个完整圈的替代,如图5所示,线束材料可设计成各自以仅四分之三圈围绕每个偏转辊盘绕。
联系图5更详细描述的缠绕类型也可以类似的方式配置在根据图2和图3的双捻合股机11的实施例中。为了该目的,取代图2和图3中描述的偏转辊32,修改的偏转辊32被采用,其具有配备周向沟状凹槽的外圆周或横向表面,该凹槽配备节距。该沟状凹槽因而以螺纹或蜗杆的方式延伸到周向表面上。该沟状凹槽配备使得线束材料可至少一整圈围绕周向表面进行盘绕。在第二偏转点处的线束材料的牵出点仍在旋转轴线上。因而要合股的线束材料的供给发生为从旋转轴线21有偏移。
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由于进行了修改,第二偏转辊32、设置在上游的引导辊44以及指定给引导辊44的弓带24的端部都被设计成相对于第二偏转点26横向偏移。该横向偏移至少对应于需要使得线束材料14以一整圈围绕第二偏转辊32盘绕的距离,以便线束材料14在偏转点26处时可独占地牵出。
类似地在使用修改的偏转辊32时,前述设置可应用到图3的实施例中,该实施例的弓带24简易地设置成从要合股的线束材料14的旋转轴线21稍微偏移。
取决于要合股成为线束材料14的分离线束的数量和直径,可能使得线束材料以一次或几次完整圈围绕辊而盘绕,以便第二偏转辊32可相应地调整。取决于调整,弓带24和/或引导辊44的离心偏移可进一步被影响,以便允许要合股的线束材料14以大致直线的方式供给到第二偏转辊32。
前述特征中的任何一个都在其自身都与本发明有关且其能够彼此结合而不受限制。

双捻合股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双捻合股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双捻合股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捻合股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捻合股机.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合股线束材料(14)、尤其金属丝的双捻合股机,其包括用于分离线束(12)的输入口(17),分离线束(12)可供给到具有第一偏转辊(19)的第一偏转点(18),其中第一偏转辊(19)设置成可绕旋转轴线(21)转动以形成第一捻;弓带(24),其绕旋转轴线(21)转动且将第一偏转点(18)与第二偏转点(26)连接,其中第二偏转点(26)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偏转辊(32),第二偏转辊绕旋转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绳;除电缆以外的缆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