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573472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9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17055.X

申请日:

2015.06.10

公开号:

CN104861139A

公开日:

2015.08.2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8G 18/42申请公布日:201508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G 18/42申请日:20150610|||公开

IPC分类号:

C08G18/42; C08G18/10; C08G18/66; C08G18/32; C08G63/48; C09D11/102(2014.01)I

主分类号:

C08G18/42

申请人:

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登科; 赫长生

地址:

102502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工业区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0

代理人:

郑立明; 付久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聚酯二元醇:将二聚酸与二元醇加入聚酯合成釜中,经酯化反应、抽真空、缩聚后制成聚酯二元醇;制备端NCO基预聚体:将上述制得的所述聚酯二元醇、催化剂和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在50~120℃条件下反应2~4小时制成端NCO基预聚体;扩链合成:向另一容器中加入胺类扩链剂、酯类和醇类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上述制得的所述端NCO基预聚体用5~50分钟投入到混合溶液中进行扩链反应,制成能耐135℃高温蒸煮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该方法通过选用二聚酸来制备聚氨酯树脂,在树脂中引入高疏水的侧链,可以保护聚氨酯分子链中的酯基不易遭受水的攻击,提高了酯基的稳定性,从而大大改善了树脂的耐水性和耐热性,用该树脂配制的油墨不加固化剂即可耐135℃高温蒸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聚酯二元醇:
将二聚酸与二元醇加入聚酯合成釜中,升温至140~240℃,反应5~6小时完成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60℃,对聚酯合成釜进行抽真空,保持真空度为-0.094Mpa,抽真空时间1~2小时,之后维持真空度不变,用5~8小时将聚酯合成釜的釜温升至210℃~230℃,馏分总量到理论值后,放出馏出物,完成缩聚,得到的产物即为聚酯二元醇;
制备端NCO基预聚体:
将上述制得的所述聚酯二元醇、催化剂和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在50~120℃条件下反应2~4小时得到具有如下结构的端NCO基预聚体:OCN-B-(-NH-CO-O-R1-O-CO-NH-)m-B-NCO,其中,R1为亚甲基、酯基或芳香烃基基团,B为亚甲基、芳香烃基或脂环烃基基团;
扩链合成:
向另一容器中加入胺类扩链剂、酯类和醇类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上述制得的所述端NCO基预聚体用5~50分钟投入到所述混合溶液中进行扩链反应,反应温度为30~50℃,反应2~4小时后的产物即为能耐135℃高温蒸煮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该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结构为:NH2-R2-NH-(-CO-NH-R1-NH-CO-)n-NH-R2-NH2,其中,R2为亚甲基、芳香烃基或脂环烃基基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聚酯二元醇中,各原料用量为:二聚酸78~83质量份,二元醇17~22质量份;
所述制备端NCO基预聚体中,各原料用量为:制得的所述聚酯二元醇72~84质量份,催化剂0.05~0.07质量份,二异氰酸酯16~28质量份;
所述扩链合成步骤中,各原料用量为:胺类扩链剂0.7~1.4质量份,酯类46~56质量份,醇类溶剂14~24质量份,制得的所述端NCO基预聚体28~30质量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聚酯二元醇还包括:完成酯化反应后,通过测量反应物的酸值来确认酯化反应是否合格,若反应物的酸值≦20mgKOH/g,则确认酯化反应合格。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聚酯二元醇还包括:缩聚完成后,通过测试缩聚产物来确认缩聚反应是否合格,若缩聚产物羟值达到53±3mgKOH/g,酸值<1.0mgKOH/g,则确认缩聚产物合格。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聚酯二元醇采用的二元醇选自:2-甲基-1,3-丙二醇、3-甲基-1,5戊二醇、二甘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中的任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端NCO基预聚体还包括:反应后,测量反应产物中的NCO的质量含量来确认反应产物是否合格,若测量反应产物NCO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1~6.3%,则确认端NCO基预聚体反应产物为合格。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端NCO基预聚体采用的异氰酸酯单体选自: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几种。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端NCO基预聚体采用的催化剂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氯化亚锡,钛酸四丁酯中的任何一种。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合成步骤中采用的胺类扩链剂选自:异佛尔酮二胺、乙二胺、1,6-己二胺、1,3环己二胺、三甲基1,5戊二胺中的的任一种;
采用的酯类溶剂选自:醋酸乙酯、醋酸正丙酯、醋酸正丁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采用的醇类溶剂选自: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几种。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合成步骤还包括:对得到产物进行测试确定其是否合格的步骤,若产物在25℃的旋转粘度为800±200mPa.s,固含量为29~31%,即为合格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

说明书

说明书耐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高温凹版印刷油墨用聚氨酯树脂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塑料薄膜具有优良附着牢度、能耐135℃高温蒸煮的凹版复合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凹版聚氨酯油墨大量应用于食品软包装水煮、蒸煮领域,然而,受聚氨酯树脂所限,大多数单组份聚氨酯油墨只能耐100℃水煮,对于135℃高温蒸煮,常规单组份油墨难以达到,需加入固化剂配制成双组分油墨才能实现,固化剂与树脂发生反应,在分子链内部形成交联,胶层内聚力增加,粘附强度、耐热性、耐水解性提高,印刷制品附着牢度好,墨层耐高温性优异。但是,双组份油墨至少有两大不足:一是操作不便,油墨与固化剂为分开包装,使用前将固化剂按配比加入油墨,须充分搅拌均匀并稀释到合适的粘度后,才可上机印刷;二是剩墨易浪费,配置好的双组份油墨必须在24小时内用完,超过24小时,油墨会慢慢交联固化,失去印刷适性,造成损耗。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能制备耐135℃高温蒸煮的油墨用聚氨酯树脂,进而解决常规聚氨酯树脂耐高温蒸煮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聚酯二元醇:
将二聚酸与二元醇加入聚酯合成釜中,升温至140~240℃,反应5~6小时完成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60℃,对聚酯合成釜进行抽真空,保持真空度为-0.094Mpa,抽真空时间1~2小时,之后维持真空度不变,用5~8小时将聚酯合成釜的釜温升至210℃~230℃,馏分总量到理论值后,放出馏出物,完成缩聚,得到的产物即为聚酯二元醇;
制备端NCO基预聚体: 
将上述制得的所述聚酯二元醇、催化剂和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在50~120℃条件下反 应2~4小时得到具有如下结构的端NCO基预聚体:OCN-B-(-NH-CO-O-R1-O-CO-NH-)m-B-NCO,其中,R1为亚甲基、酯基或芳香烃基基团,B为亚甲基、芳香烃基或脂环烃基基团;
扩链合成: 
向另一容器中加入胺类扩链剂、酯类和醇类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上述制得的所述端NCO基预聚体用5~50分钟投入到所述混合溶液中进行扩链反应,反应温度为30~50℃,反应2~4小时后的产物即为能耐135℃高温蒸煮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该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结构为:NH2-R2-NH-(-CO-NH-R1-NH-CO-)n-NH-R2-NH2,其中,R2为亚甲基、芳香烃基或脂环烃基基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引入二聚酸合成聚酯二元醇,使制得的聚氨酯树脂受到高疏水的二聚酸主链和支链的保护,酯基不易断裂,具有优异的耐水性与耐热性,能耐135℃的高温蒸煮,而且是单组份,不仅使用方便,也不存在双组份的剩墨浪费问题,而且在低温下具有优异的流动性;使得该聚氨酯树脂对OPP类低极性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对各种颜料也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确保油墨印品光泽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是一种凹版印刷油墨用的能耐135℃高温蒸煮的聚氨酯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酯二元醇:
将二聚酸与二元醇加入聚酯合成釜中,升温至140~240℃,反应5~6小时完成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60℃,对聚酯合成釜进行抽真空,保持真空度为-0.094Mpa,抽真空时间1~2小时,之后维持真空度不变,用5~8小时将聚酯合成釜的釜温升至210℃~230℃,馏分总量到理论值后,放出馏出物,完成缩聚,得到的产物即为聚酯二元醇;
制备端NCO基预聚体: 
将上述制得的所述聚酯二元醇、催化剂和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在50~120℃条件下反应2~4小时得到具有如下结构的端NCO基预聚体:OCN-B-(-NH-CO-O-R1-O-CO-NH-)m-B-NCO,其中,R1为亚甲基、酯基或芳香烃基基团,B为亚甲基、芳香烃基或脂环烃基基团;
扩链合成: 
向另一容器中加入胺类扩链剂、酯类和醇类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上述制得的所述端NCO基预聚体用5~50分钟投入到所述混合溶液中进行扩链反应,反应温度为30~50℃,反应2~4小时后的产物即为能耐135℃高温蒸煮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该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结构为:NH2-R2-NH-(-CO-NH-R1-NH-CO-)n-NH-R2-NH2,其中,R2为亚甲基、芳香烃基或脂环烃基基团。
上述方法制备聚酯二元醇中,各原料用量为:二聚酸78~83质量份,二元醇17~22质量份;
制备端NCO基预聚体中,各原料用量为:制得的所述聚酯二元醇72~84质量份,催化剂0.05~0.07质量份,二异氰酸酯16~28质量份;
扩链合成步骤中,各原料用量为:胺类扩链剂0.7~1.4质量份,酯类46~56质量份,醇类溶剂14~24质量份,制得的所述端NCO基预聚体28~30质量份。
上述方法中,制备聚酯二元醇还包括:完成酯化反应后,通过测量反应物的酸值来确认酯化反应是否合格,若反应物的酸值≦20mgKOH/g,则确认酯化反应合格;
以及缩聚完成后,通过测试缩聚产物来确认缩聚反应是否合格,若缩聚产物羟值达到53±3mgKOH/g,酸值<1.0mgKOH/g,则确认缩聚产物合格。
上述方法制备聚酯二元醇中,采用的二元醇选自:2-甲基-1,3-丙二醇、3-甲基-1,5戊二醇、二甘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中的任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上述方法中,制备端NCO基预聚体还包括:反应后,测量反应产物中的NCO的质量含量来确认反应产物是否合格,若测量反应产物NCO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1~6.3%,则确认端NCO基预聚体反应产物为合格。
上述方法制备端NCO基预聚体中,采用的异氰酸酯单体选自: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几种;
采用的催化剂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氯化亚锡,钛酸四丁酯中的任何一种。
上述方法的扩链合成步骤中,采用的胺类扩链剂选自:异佛尔酮二胺、乙二胺、1,6-己二胺、1,3环己二胺、三甲基1,5戊二胺中的的任一种;
采用的酯类溶剂选自:醋酸乙酯、醋酸正丙酯、醋酸正丁酯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采用的醇类溶剂选自: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中的任一种或任意几种。
上述方法的扩链合成步骤还包括:对得到产物进行测试确定其是否合格的步骤,若产物在25℃的旋转粘度为800±200mPa.s,固含量为29~31%,即为合格的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
上述方法中,通过引入高疏水二聚酸来制备聚氨酯树脂,由二聚酸分子结构:
可以看出,其分子具有一个长的非极性主链,两个非极性支链和两个极性羧基,其特殊的结构使其与多元醇反应制得的聚酯在耐水、耐热性方面显著优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二元酸,疏水的长链烃基可以阻止水分子的进攻,保持酯基的稳定,侧链阻止了聚合物的结晶行为,确保了制得的树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与低温性能,利用该二聚酸制备聚氨酯树脂提高了树脂的耐水性与耐热性,用制得的聚氨酯树脂配制的油墨不加固化剂即可耐135℃高温蒸煮。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耐135℃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聚酯多元醇:

将78质量份的二聚酸、22质量份的3-甲基-1,5戊二醇加入聚酯合成釜中,升温至140~240℃,反应5小时至酸值小于20后,完成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60℃,启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保持真空度在-0.094Mpa,抽2小时,之后维持真空度不变,用5小时将釜温慢慢升至210℃,馏分总量到理论值20质量份后,放出馏出物,得到聚酯二元醇,酸值为0.2,羟值为57;
(2)制备端NCO基预聚体: 

将72质量份步骤(1)制得的聚酯二元醇、0.07质量份的催化剂、28质量份的MDI混匀后,在80℃条件下反应3h后得到的NCO为6.3%的预聚体;
(3)扩链合成: 

另准备一烧瓶,加入1.3质量份的乙二胺、56质量份的醋酸乙酯和14质量份的乙醇,搅拌均匀成混合溶液,将28.7质量份步骤(2)制得的预聚体用5min内投入上述混合溶液中进行扩链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30℃,反应3小时后即得到能耐135℃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测得该聚氨酯树脂的粘度为800mpa.s,固含量为30.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耐135℃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聚酯多元醇:

将81质量份的二聚酸、19质量份的新戊二醇加入聚酯合成釜中,升温至140~240℃, 反应5小时完成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60℃,启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保持真空度在-0.094Mpa,抽2小时,之后,维持真空度不变,用5小时将釜温慢慢升至210℃,馏分总量到20质量份后,放出馏出物,得到聚酯多元醇,酸值为0.7,羟值为55;
(2)制备端NCO基预聚体: 

将84质量份步骤(1)中制得的聚酯二元醇、0.07质量份的催化剂、16质量份TDI混匀后,在80℃条件下反应2h后得到的NCO值为4.1%的预聚体;
(3)扩链合成: 

另准备一烧瓶,加入1.4质量份1,6-己二胺、46质量份醋酸丁酯和24质量份异丙醇,搅拌均匀成混合溶液,将28.6质量份步骤(2)中制得的预聚体用30min内投入上述混合溶液中进行扩链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40℃,反应2.5小时后即得到聚氨酯树脂,粘度为620mpa.s,固含量为30.9%。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耐135℃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聚酯多元醇:

将83质量份的己二酸、17质量份的2-甲基-1,3丙二醇加入聚酯合成釜中,升温至140~240℃,反应5.5小时完成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降温至160℃,启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保持真空度在-0.094Mpa,抽2小时,之后,维持真空度不变,用5小时将釜温慢慢升至210℃,馏分总量到25质量份后,放出馏出物,得到聚酯二元醇酸值为0.1,羟值为56;
(2)制备端NCO基预聚体: 

将79质量份步骤(1)中制得的聚酯二元醇、0.07质量份的催化剂和21质量份IPDI混匀后,在90℃条件下反应3h后得到的NCO值为4.8%的预聚体;
(3)扩链合成: 

另准备一烧瓶,加入0.7质量份异佛尔酮二胺、46质量份醋酸正丙酯和24质量份乙醇,搅拌均匀成混合溶液,将29.3质量份步骤(2)中制得的预聚体用50min内投入上述混合溶液中进行扩链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50℃,反应4小时后即得到能耐135℃高温蒸 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测得该聚氨酯树脂的粘度为980,固含量为29.1。
利用上述各实施例制得的聚氨酯树脂的合成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合成实验结果
合成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固含量/% 30.1 30.9 29.1 粘度/mpa.s/25℃ 800 620 980 外观 透明 透明 透明 流动性/-20℃,24h
从表2可以看出,引入二聚酸后,制得的聚氨酯树脂透明性好,-20℃放置24小时后流动性仍非常好。
应用例:
将实施例1~3所得到的聚氨酯树脂溶液按照表3的配方制作印刷油墨。即将下述原料装入内容量250cm3的密封塑料瓶中,用高速同轨震荡仪研磨2~3小时,得到印刷用油墨组合物。对得到的油墨进行下述的性能试验。
表3-凹版复合塑料薄膜油墨配方
原料 白墨质量份 红墨质量份 黄墨质量份 蓝墨质量份 黑墨质量份 聚氨酯树脂 66 54 54 54 54 20%氯醋溶液 10 20 20 20 20 钛白粉 60         146红   18       联苯胺黄     18     酞箐蓝       18   炭黑         18 聚乙烯蜡 1 1 1 1 1 醋酸乙酯 39 51 51 36 34 醋酸正丙酯 16 44 44 44 44 异丙醇 8 12 12 12 12
 共计 200 200 200 200 200
备注:所用氯醋为日本信越氯醋A树脂,用醋酸乙酯稀释为20%固含量
(1)油墨附着牢度检验方法:
使用丝棒在经表面处理的薄膜(PET或OPP)上涂布油墨组合物,使固体成分为2-3um的厚度。用吹风机吹干后,在涂布面粘贴3M胶带,将胶带与涂面成直角方向迅速剥离,观察涂布面状态。
评价标准为:O:油墨残留90%以上;
△:油墨残留50~90%;
×:油墨残留不满50%;
(2)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取标样油墨少量,滴于OPP薄膜左上方,再取试样少量于右上方,两者相邻而不相连。用丝棒用力自上而下,将墨在OPP薄膜上刮成薄层。观察试样与标样的面色是否一致。
评价标准:O:近似标样; 
×:与标样相差较大;
(3)油墨粘度检验方法:
将油墨调温至室温(约25℃)。取试样油墨倒入3#察恩杯内,直至油墨与察恩杯边缘齐平为止,用玻璃棒刮去气泡。测试试样自开始流出至试样流丝中断并呈现第一滴时所需时间,即为该油墨的粘度。
(4)油墨复合强度检验方法:
使用丝棒在经表面处理的聚酯膜(PET)上涂布油墨组合物,使固体成分为2-3um的厚度。用吹风机吹干后,用丝棒涂布聚氨酯粘合剂,上胶量为2~2.5g/m3,(粘合剂采用北京高盟股份有限公司的YH502S/YH20S)和铝箔复合后,再与表面处理的CPP膜进行复合(复合结构:PET/油墨/粘接剂/AL/粘接剂/CPP),于50℃下熟化72h。将复合膜制成宽15mm的试样,用万用电子拉伸机测定T剥离强度,并以此作为复合强度。数值越大,复合强度越高。
(5)油墨抗粘连检验方法:
使用丝棒在经表面处理的聚酯膜(PET)上涂布油墨组合物,使固体成分为2-3um的厚度,用吹风机充分吹干。将涂布面与非涂布面重合,在温度50℃下施加2.0kgf/cm2的负荷。2小时后进行剥离,观察其表面状态。
评价标准O:剥离时没有粘连;
△:剥离时有粘连;
×:油墨发生转移;
(6)油墨复溶性检验方法:
将油墨涂布在玻璃板上,使固体成分达到2~3um的厚度,在室温(约25℃)下存放30秒后,将其浸入到醋酸乙酯/醋酸正丙酯/异丙醇的重量比为1:1:1的溶剂中,观察油墨膜的再溶解性。
评价标准O:涂膜再溶解;
×:涂膜未溶解而残留于玻璃板;
(7)油墨稳定性检验方法:
将配置好的油墨在室温(约25℃)下存放30天后,观察油墨分层和沉淀情况。
评价标准O:油墨无分层、无沉淀
△:油墨无分层,有少量沉淀;
×:油墨分层,或有大量沉淀;
(8)耐135℃高温蒸煮检测方法
制作蒸煮袋(复合结构:PET/油墨/粘接剂/AL/粘接剂/CPP),在袋内填充水和大豆油的混合物,(水/大豆油=85:15),在135℃蒸煮30分钟后,仔细查看蒸煮袋状态,粘接剂用高盟YH502S:YH20S=20:2.5,50℃熟化72小时;
评价标准为:O:蒸煮后包装袋无任何起皱及分层现象;
×:蒸煮后包装袋起皱或分层。
性能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应用性能测试结果


复合强度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复合强度测试结果

表6- 135℃蒸煮后印刷面状态

备注:O表示包装袋无起皱及分层现象
×表示包装袋起皱或分层
表7. 135℃蒸煮后印刷面剥离强度

上述对利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得树脂制备的聚氨酯油墨的检验方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测定其质量指标,具体参考标准如下:

从表4、表5、表6、表7应用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聚氨酯树脂配制的油墨不仅在PET基材上具有良好的附着牢度,在OPP类低极性基材上亦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油墨印品光泽度高,印品经135℃高温蒸煮后无任何起皱及分层现象,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水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通过选用二聚酸来制备聚氨酯树脂,在树脂中引入高疏水的侧链,可以保护聚氨酯分子链中的酯基不易遭受水的攻击,提高了酯基的稳定性,从而大大改善了树脂的耐水性和耐热性,用该树脂配制的油墨不加固化剂即可耐135℃高温蒸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耐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耐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耐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耐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耐高温蒸煮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蒸煮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聚酯二元醇:将二聚酸与二元醇加入聚酯合成釜中,经酯化反应、抽真空、缩聚后制成聚酯二元醇;制备端NCO基预聚体:将上述制得的所述聚酯二元醇、催化剂和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在50120条件下反应24小时制成端NCO基预聚体;扩链合成:向另一容器中加入胺类扩链剂、酯类和醇类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上述制得的所述端NCO基预聚体用550分钟投入到混合溶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