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及其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319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55250.9

申请日:

2015.07.30

公开号:

CN105020565A

公开日:

2015.11.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F16S 3/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变更后:浙江力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平水镇力博工业园区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变更后: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力博工业园区|||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S 3/00申请日:20150730|||公开

IPC分类号:

F16S3/00; C22F1/08; B22D11/14; C22C9/00; B21C37/02

主分类号:

F16S3/00

申请人:

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高磊

地址:

312000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平水镇力博工业园区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0

代理人:

蒋卫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包括铜、银和氧,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铜和银总量≥99.99%,且所述银含量的波动范围小于5ppm,氧含量小于5ppm;所述带材的维氏硬度HV为102-108,抗拉强度为310-330MPa,延伸率为8-15%,厚度公差为±0.005mm,宽度公差为±0.05mm,侧弯小于1mm/m,导电率大于101%IACS。本发明通过合理优化带材的成分,保证了带材的成分稳定,且采用连续挤压技术与上引连铸技术相结合,生产工艺流程短、高效、节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铜、银和氧,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铜和银总量≥99.99%,且所述银含量的波动范围小于5ppm,氧含量小于5ppm;所述带材的维氏硬度HV为102-108,抗拉强度为310-330MPa,延伸率为8-15%,厚度公差为±0.005mm,宽度公差为±0.05mm,侧弯小于1mm/m,导电率大于101%IACS。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银含量为0.03-0.32%。

3.  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采用阴极铜和银锭为原料,阴极铜和银锭按0.03%的银含量比例进行配料和添加,用牵引机组进行连续铸造,并用冷却循环水进行冷却,在熔炼装置中采用木炭及石墨磷片覆盖,制得上引铜杆;
(2)将步骤(1)中制得的上引铜杆在连续挤压机内进行连续挤压,所述连续挤压机转速为3.2-3.5r/min,挤压的铜带坯尺寸为20×350mm;
(3)冷轧:采用冷轧机组对步骤(2)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轧制,道次加工率为35~45%;
(4)退火:采用光亮退火设备对步骤(3)所得的铜带进行中间退火,到退火温度为375℃~385℃,退火时间为6~10h;
(5)冷轧:采用可逆液压冷轧机组对步骤(4)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中轧,加工率为30~33%;
(6)退火:采用光亮退火设备对步骤(5)所得的铜带进行成品退火,到退火温度为365℃~370℃,退火时间为7~9h;
(7)冷轧:采用可逆液压冷轧机组对步骤(6)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精轧,加工率为25~29%;
(8)分切:采用高精度分切机组对步骤(7)所得的带材进行分切;分切侧弯小于1mm/m;
(9)包装入库:将步骤(8)分切后的带材进行包装入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阴极铜采用高纯阴极铜,所述银锭为银含量大于99.99%的银锭。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牵引机组的引杆速度为300~500mm/min,冷却循环出水温度35℃~50℃。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木炭的粒度为30mm~50mm,覆盖厚度100mm~150mm;所述的石墨磷片的覆盖厚度30mm~40mm。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上引铜杆的维氏硬度HB56-63,抗拉强度180-190MPa,延伸率36-39%,节距50mm,上引铜杆直径为Ф30.2mm,直径公差±0.1mm。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向器的材料,具体是涉及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换向器是电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在电机运行中,换向器不仅要导电,而且要受到摩擦、发热以及离心等综合作用。因此,换向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热性、耐磨性和较高的强度等性能。随着微特电机制造技术的发展,电机的转速越来越快,体积愈来愈小,换向器不断地与电刷产生高速摩擦,使得电机的电磁负荷增加,温升提高,传统的紫铜(T1) 和无氧铜(TU1) 材料已无法满足制造换向器材料的要求。
而铜银合金是在铜基体中添加微量的银元素,能够在不明显减低电导率的前提下,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抗软化温度,满足当代换向器材料的发展要求。然而铜银合金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合金中含氧量的高低,含氧量越高,电导率、韧性越差。为了进一步提高合金的性能,需要严格控制铜银合金的工业化生产中含氧量。因此,开发出一种适用于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及其生产工艺,通过合理优化带材的成分,保证了带材的成分稳定,且采用连续挤压技术与上引连铸技术相结合,生产工艺流程短、高效、节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包括铜、银和氧,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铜和银总量≥99.99%,且所述银含量的波动范围小于5ppm,氧含量小于5ppm;所述带材的维氏硬度HV为102-108,抗拉强度为310-330MPa,延伸率为8-15%,厚度公差为±0.005mm,宽度公差为±0.05mm,侧弯小于1mm/m,导电率大于101%IACS。
所述的银含量为0.03-0.32%。
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采用阴极铜和银锭为原料,阴极铜和银锭按0.03%的银含量比例进行配料和添加,用牵引机组进行连续铸造,并用冷却循环水进行冷却,在熔炼装置中采用木炭及石墨磷片覆盖,制得上引铜杆;
(2)将步骤(1)中制得的上引铜杆在连续挤压机内进行连续挤压,所述连续挤压机转速为3.2-3.5r/min,挤压的铜带坯尺寸为20×350mm;
(3)冷轧:采用冷轧机组对步骤(2)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轧制,道次加工率为35~45%;
(4)退火:采用光亮退火设备对步骤(3)所得的铜带进行中间退火,到退火温度为375℃~385℃,退火时间为6~10h;
(5)冷轧:采用可逆液压冷轧机组对步骤(4)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中轧,加工率为30~33%;
(6)退火:采用光亮退火设备对步骤(5)所得的铜带进行成品退火,到退火温度为365℃~370℃,退火时间为7~9h;
(7)冷轧:采用可逆液压冷轧机组对步骤(6)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精轧,加工率为25~29%;
(8)分切:采用高精度分切机组对步骤(7)所得的带材进行分切;分切侧弯小于1mm/m;
(9)包装入库:将步骤(8)分切后的带材进行包装入库。
所述步骤(1)中的阴极铜采用高纯阴极铜,所述银锭为银含量大于99.99%的银锭。
所述步骤(1)中的牵引机组的引杆速度为300~500mm/min,冷却循环出水温度35℃~50℃。
所述步骤(1)中的木炭的粒度为30mm~50mm,覆盖厚度100mm~150mm;所述的石墨磷片的覆盖厚度30mm~40mm。
所述步骤(1)中的上引铜杆的维氏硬度HB56-63,抗拉强度180-190MPa,延伸率36-39%,节距50mm,上引铜杆直径为Ф30.2mm,直径公差±0.1m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银铜板带材料合理优化了带材的成分,铜和银总量≥99.99%,其中银含量为0.03-0.32%,银含量的波动范围小于5ppm;氧含量小于5ppm,保证了带材的成分稳定。
2、本发明的带材性能优异,维氏硬度HV102-108,抗拉强度310-330MPa,延伸率8-15%,厚度公差±0.005mm,宽度公差±0.05mm,侧弯小于1mm/m;导电率大于101%IACS。
3、本发明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采用连续挤压技术与上引连铸技术相结合,生产工艺流程短、高效、节能。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节省了铸锭加工、铣面、剪边等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的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采用阴极铜和银锭为原料,阴极铜和银锭按0.03%的银含量比例进行配料和添加,用牵引机组进行连续铸造,并用冷却循环水进行冷却,在熔炼装置中采用木炭及石墨磷片覆盖,制得上引铜杆;阴极铜采用高纯阴极铜,银锭为银含量大于99.99%的银锭。
牵引机组的引杆速度为300mm/min,冷却循环出水温度35℃。
木炭的粒度为30mm,覆盖厚度100mm;石墨磷片的覆盖厚度30mm。
该步骤(1)中的上引铜杆的维氏硬度HB56,抗拉强度180MPa,延伸率36%,节距50mm,上引铜杆直径为Ф30.2mm,直径公差±0.1mm。
(2)将步骤(1)中制得的上引铜杆在连续挤压机内进行连续挤压,所述连续挤压机转速为3.2r/min,挤压的铜带坯尺寸为20×350mm;
(3)冷轧:采用冷轧机组对步骤(2)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轧制,道次加工率为35%;
(4)退火:采用光亮退火设备对步骤(3)所得的铜带进行中间退火,到退火温度为375℃,退火时间为6h;
(5)冷轧:采用可逆液压冷轧机组对步骤(4)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中轧,加工率为30%;
(6)退火:采用光亮退火设备对步骤(5)所得的铜带进行成品退火,到退火温度为365℃,退火时间为7h;
(7)冷轧:采用可逆液压冷轧机组对步骤(6)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精轧,加工率为25%;
(8)分切:采用高精度分切机组对步骤(7)所得的带材进行分切;分切侧弯小于1mm/m;
(9)包装入库:将步骤(8)分切后的带材进行包装入库。
该实施例1制得的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包括铜、银和氧,按质量百分比计,铜和银总量≥99.99%,银含量为0.03%,银含量的波动范围小于5ppm,氧含量小于5ppm。
该带材的维氏硬度HV为102,抗拉强度为310MPa,延伸率为8%,厚度公差为±0.005mm,宽度公差为±0.05mm,侧弯小于1mm/m,导电率大于101%IACS。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的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采用阴极铜和银锭为原料,阴极铜和银锭按0.03%的银含量比例进行配料和添加,用牵引机组进行连续铸造,并用冷却循环水进行冷却,在熔炼装置中采用木炭及石墨磷片覆盖,制得上引铜杆;阴极铜采用高纯阴极铜,银锭为银含量大于99.99%的银锭。
牵引机组的引杆速度为500mm/min,冷却循环出水温度50℃。
木炭的粒度为50mm,覆盖厚度150mm;石墨磷片的覆盖厚度40mm。
该步骤(1)中的上引铜杆的维氏硬度HB63,抗拉强度190MPa,延伸率39%,节距50mm,上引铜杆直径为Ф30.2mm,直径公差±0.1mm。
(2)将步骤(1)中制得的上引铜杆在连续挤压机内进行连续挤压,所述连续挤压机转速为3.5r/min,挤压的铜带坯尺寸为20×350mm;
(3)冷轧:采用冷轧机组对步骤(2)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轧制,道次加工率为45%;
(4)退火:采用光亮退火设备对步骤(3)所得的铜带进行中间退火,到退火温度为385℃,退火时间为10h;
(5)冷轧:采用可逆液压冷轧机组对步骤(4)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中轧,加工率为33%;
(6)退火:采用光亮退火设备对步骤(5)所得的铜带进行成品退火,到退火温度为370℃,退火时间为9h;
(7)冷轧:采用可逆液压冷轧机组对步骤(6)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精轧,加工率为29%;
(8)分切:采用高精度分切机组对步骤(7)所得的带材进行分切;分切侧弯小于1mm/m;
(9)包装入库:将步骤(8)分切后的带材进行包装入库。
该实施例2制得的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包括铜、银和氧,按质量百分比计,铜和银总量≥99.99%,银含量为0.03%,银含量的波动范围小于5ppm,氧含量小于5ppm。
该带材的维氏硬度HV为108,抗拉强度为330MPa,延伸率为15%,厚度公差为±0.005mm,宽度公差为±0.05mm,侧弯小于1mm/m,导电率大于101%IACS。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的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上引连续铸造:采用阴极铜和银锭为原料,阴极铜和银锭按0.03%的银含量比例进行配料和添加,用牵引机组进行连续铸造,并用冷却循环水进行冷却,在熔炼装置中采用木炭及石墨磷片覆盖,制得上引铜杆;阴极铜采用高纯阴极铜,银锭为银含量大于99.99%的银锭。
牵引机组的引杆速度为400mm/min,冷却循环出水温度42.5℃。
木炭的粒度为40mm,覆盖厚度125mm;石墨磷片的覆盖厚度35mm。
该步骤(1)中的上引铜杆的维氏硬度HB59.5,抗拉强度185MPa,延伸率37.5%,节距50mm,上引铜杆直径为Ф30.2mm,直径公差±0.1mm。
(2)将步骤(1)中制得的上引铜杆在连续挤压机内进行连续挤压,所述连续挤压机转速为3.4r/min,挤压的铜带坯尺寸为20×350mm;
(3)冷轧:采用冷轧机组对步骤(2)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轧制,道次加工率为40%;
(4)退火:采用光亮退火设备对步骤(3)所得的铜带进行中间退火,到退火温度为380℃,退火时间为8h;
(5)冷轧:采用可逆液压冷轧机组对步骤(4)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中轧,加工率为32%;
(6)退火:采用光亮退火设备对步骤(5)所得的铜带进行成品退火,到退火温度为367℃,退火时间为8h;
(7)冷轧:采用可逆液压冷轧机组对步骤(6)所得的铜带坯料进行精轧,加工率为27%;
(8)分切:采用高精度分切机组对步骤(7)所得的带材进行分切;分切侧弯小于1mm/m;
(9)包装入库:将步骤(8)分切后的带材进行包装入库。
该实施例1制得的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包括铜、银和氧,按质量百分比计,铜和银总量≥99.99%,银含量为0.03%,银含量的波动范围小于5ppm,氧含量小于5ppm。
该带材的维氏硬度HV为105,抗拉强度为320MPa,延伸率为12%,厚度公差为±0.005mm,宽度公差为±0.05mm,侧弯小于1mm/m,导电率大于101%IACS。
本发明的银铜板带材料合理优化了带材的成分,铜和银总量≥99.99%,其中银含量为0.03%,银含量的波动范围小于5ppm;氧含量小于5ppm,保证了带材的成分稳定。
本发明的带材性能优异,维氏硬度HV102-108,抗拉强度310-330MPa,延伸率8-15%,厚度公差±0.005mm,宽度公差±0.05mm,侧弯小于1mm/m;导电率大于101%IACS。
本发明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采用连续挤压技术与上引连铸技术相结合,生产工艺流程短、高效、节能。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节省了铸锭加工、铣面、剪边等工序。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及其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及其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及其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及其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及其生产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向器用铜银合金带材,包括铜、银和氧,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铜和银总量99.99%,且所述银含量的波动范围小于5ppm,氧含量小于5ppm;所述带材的维氏硬度HV为102-108,抗拉强度为310-330MPa,延伸率为8-15%,厚度公差为0.005mm,宽度公差为0.05mm,侧弯小于1mm/m,导电率大于101%IACS。本发明通过合理优化带材的成分,保证了带材的成分稳定,且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