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10197147.3
2009.10.14
CN101671874A
2010.03.17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1H 4/02公开日:201003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1H 4/02申请日:20091014|||公开
D01H4/02; D02G3/02
D01H4/02
东华大学
薛文良; 魏孟媛; 程隆棣
201620上海市松江区松江新城区人民北路2999号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黄志达;谢文凯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包括:采用喷气涡流纺,工艺参数为:喷嘴压力P=0.42~0.68Mpa,纺锭距离L=16~20mm,V=330~360m/min。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能够改善纱线条干、减少纱线疵点。
1. 一种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包括: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14.8tex~39.7tex的芳砜纶纱线,工艺参数为:喷嘴压力P=0.42~0.68Mpa,纺锭距离L=16~20mm,V=330~360m/min。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喷嘴压力P=0.42Mpa,纺锭距离L=16mm,V=330m/min,纺制成14.8tex的芳砜纶纱线。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喷嘴压力P=0.46Mpa,纺锭距离L=18mm,V=340m/min,纺制成17.4tex的芳砜纶纱线。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喷嘴压力P=0.48Mpa,纺锭距离L=20mm,V=360m/min,纺制成39.7tex的芳砜纶纱线。
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芳砜纶纱线的纺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芳砜纶纤维是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经多年研制开发的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耐高温纤维(申请号:200710037799.1)。芳砜纶属于芳香族聚酰胺类耐高温材料,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耐250℃等级合成纤维的空白。芳砜纶在国防军工和现代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是我国急需的高科技纤维。从重要战略物质和产业新材料核心技术的角度出发,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产业重点领域指南。但是芳砜纶纤维由于具有体积比电阻高、卷曲稳定性差、摩擦系数偏低等特点,造成纺纱加工困难、成纱毛羽较多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芳砜纶纤维的纺纱关键技术,尤其是其纱线的毛羽问题已经成为产业化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效率高,能够改善纱线条干、减少纱线疵点。 本发明的一种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包括: 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14.8tex~39.7tex的芳砜纶纱线,工艺参数为:喷嘴压力P=0.42~0.68Mpa,纺锭距离L=16~20mm,V=330~360m/min。 喷嘴压力、纺锭距离及纺纱速度三个纺纱工艺参数对喷气涡流纺纱线各项性能至关重要,且对纱线强度、伸长及CV值等各项性能的影响各不相同,为此针对芳砜纶纤维的性能特点,制定一个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从而使成纱线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本发明的采用喷气涡流纺技术,由条子直接纺成筒子纱,经过罗拉牵伸的须条被吸入喷嘴前端的螺旋喷丝口,螺旋曲面和导引针一起防止捻回向前罗拉钳口的传递,使得纤维须条是以平行松散的带状纤维束输送到空心锭子前端,涡流室中的压缩气流由外接的橡皮管,经与喷嘴内壁相切的四个喷射孔进入喷嘴内部形成涡流,并沿纺锭锥形顶端的通道旋转下移,当纤维的末端脱离喷嘴前端的螺旋曲面和导引针的控制时,纤维束的后端受到高速涡流轴向分力的作用,须条的纤维互相分离,产生大量的边缘纤维(头端自由纤维),从而产生自由端,在中空纺锭入口处呈伞状倒伏,纤维的另一端根植于纱体内,在中空纺锭入口的集束和高速回转涡流的共同作用下,倒伏的纤维(头端自由纤维)沿着锭子旋转,当纤维被牵引到锭子内时,纤维沿着锭子的回转而获得捻度,完成纤维束的凝聚和加捻成纱; 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喷气涡流纺技术纺制芳砜纶纱线,既克服了传统环锭纺纱线毛羽多的缺点,同时又能够改善纱线条干、减少纱线疵点;另外其所做成的织物顶破强度好,耐磨性能相对较大,且可有效改善织物的起毛起球,其外观形态的稳定性及透气性也具有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纺制14.8tex芳砜纶纱线,经过罗拉牵伸的须条被吸入喷嘴前端的螺旋喷丝口,螺旋曲面和导引针一起防止捻回向前罗拉钳口的传递,使得纤维须条是以平行松散的带状纤维束输送到空心锭子前端,涡流室中的压缩气流由外接的橡皮管,经与喷嘴内壁相切的四个喷射孔进入喷嘴内部形成涡流,并沿纺锭锥形顶端的通道旋转下移,当纤维的末端脱离喷嘴前端的螺旋曲面和导引针的控制时,纤维束的后端受到高速涡流轴向分力的作用,须条的纤维互相分离,产生大量的边缘纤维(头端自由纤维),从而产生自由端,在中空纺锭入口处呈伞状倒伏,纤维的另一端根植于纱体内。在中空纺锭入口的集束和高速回转涡流的共同作用下,倒伏的纤维(头端自由纤维)沿着锭子旋转,当纤维被牵引到锭子内时,纤维沿着锭子的回转而获得一定捻度,完成纤维束的凝聚和加捻成纱。工艺参数为:喷嘴压力P=0.42MPa;纺锭距离L=16mm;V=330m/min。 表114.8tex芳砜纶喷气涡流纺纱线与环锭纺纱线对比结果 毛羽长度(mm) 2 3 4 5 6 7 8 9 环锭纺(1/10m) 360 150 72 28.8 10.6 4.8 2.4 1.2 喷气涡流纺 (1/10m) 280 80 12 2.6 0.6 0 0 0实施例2 纺制17.4tex芳砜纶纱线,经过罗拉牵伸的须条被吸入喷嘴前端的螺旋喷丝口,螺旋曲面和导引针一起防止捻回向前罗拉钳口的传递,使得纤维须条是以平行松散的带状纤维束输送到空心锭子前端,涡流室中的压缩气流由外接的橡皮管,经与喷嘴内壁相切的四个喷射孔进入喷嘴内部形成涡流,并沿纺锭锥形顶端的通道旋转下移,当纤维的末端脱离喷嘴前端的螺旋曲面和导引针的控制时,纤维束的后端受到高速涡流轴向分力的作用,须条的纤维互相分离,产生大量的边缘纤维(头端自由纤维),从而产生自由端,在中空纺锭入口处呈伞状倒伏,纤维的另一端根植于纱体内。在中空纺锭入口的集束和高速回转涡流的共同作用下,倒伏的纤维(头端自由纤维)沿着锭子旋转,当纤维被牵引到锭子内时,纤维沿着锭子的回转而获得一定捻度,完成纤维束的凝聚和加捻成纱。工艺参数为:喷嘴压力P=0.46MPa;纺锭距离L=18mm;V=340m/min。 表217.4tex芳砜纶喷气涡流纺纱线与环锭纺纱线对比结果 毛羽长度(mm) 2 3 4 5 6 7 8 9 环锭纺(1/10m) 480 180 86 32 18 6.4 3.2 1.8 喷气涡流纺 (1/10m) 320 96 18 4.8 2.4 0.6 0 0实施例3 纺制39.7tex芳砜纶纱线,经过罗拉牵伸的须条被吸入喷嘴前端的螺旋喷丝口,螺旋曲面和导引针一起防止捻回向前罗拉钳口的传递,使得纤维须条是以平行松散的带状纤维束输送到空心锭子前端,涡流室中的压缩气流由外接的橡皮管,经与喷嘴内壁相切的四个喷射孔进入喷嘴内部形成涡流,并沿纺锭锥形顶端的通道旋转下移,当纤维的末端脱离喷嘴前端的螺旋曲面和导引针的控制时,纤维束的后端受到高速涡流轴向分力的作用,须条的纤维互相分离,产生大量的边缘纤维(头端自由纤维),从而产生自由端,在中空纺锭入口处呈伞状倒伏,纤维的另一端根植于纱体内。在中空纺锭入口的集束和高速回转涡流的共同作用下,倒伏的纤维(头端自由纤维)沿着锭子旋转,当纤维被牵引到锭子内时,纤维沿着锭子的回转而获得一定捻度,完成纤维束的凝聚和加捻成纱。工艺参数为:喷嘴压力P=0.48MPa;纺锭距离L=20mm;V=360m/min。 表339.7tex芳砜纶喷气涡流纺纱线与环锭纺纱线对比结果 毛羽长度(mm) 2 3 4 5 6 7 8 9 环锭纺(1/10m) 520 200 120 42.6 28.8 18.6 8.4 3.6 喷气涡流纺 (1/10m) 440 126 36 12.6 8.2 4.8 1.6 0
《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喷气涡流纺纺制芳砜纶纱线的方法,包括:采用喷气涡流纺,工艺参数为:喷嘴压力P0.420.68Mpa,纺锭距离L1620mm,V330360m/min。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能够改善纱线条干、减少纱线疵点。。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