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干燥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72279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17776.7

申请日:

2008.05.28

公开号:

CN101680154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F 58/02申请日:20080528|||公开

IPC分类号:

D06F58/02; F28D1/04; F28F1/32

主分类号:

D06F58/02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谷口光德; 西畠秀男; 安藤智朗; 田中优行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7.5.31 JP 144804/2007; 2008.4.21 JP 109813/2008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汪惠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具备热泵装置(30)、收容被干燥物(4)的旋转槽(5)、将由散热器(23)加热的空气向旋转槽(5)内供给的鼓风机(12)、和使旋转槽(5)内的空气通过吸热器(21)向散热器(23)循环的热交换风路(22、24),通过设置贯穿散热器(23)与吸热器(21)的散热片,将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一体化,配设于热交换风路(22、24)内,在散热片中的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之间设置有抑制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之间的经由散热片的热量移动的狭小传热部(32),由此得到防止了在吸热器产生的霜或冰的生长的干燥性能高的紧凑的衣物干燥装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其中,具备:
热泵装置,其用管路连结压缩机、散热器、节流部、和吸热器以使制冷剂依次在所述部件中循环,上述压缩机压缩所述制冷剂,所述散热器使利用所述压缩机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所述制冷剂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所述制冷剂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节流部用于对由所述散热器散热的高压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所述吸热器使利用所述节流部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所述制冷剂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利用所述制冷剂从周围吸取热量;
槽,其收容被干燥物;
鼓风部,其将由所述散热器加热的空气向所述槽内供给;
热交换风路,其使所述槽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吸热器向所述散热器循环,
通过设置贯穿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吸热器的散热片,将所述吸热器和所述散热器一体化,配设于所述热交换风路内,通过以蜿蜒状形成且贯通所述散热片而向规定的方向延伸的制冷剂管分别构成所述吸热器和所述散热器,在所述散热片中的所述吸热器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设置有狭小传热部,该狭小传热部在与所述散热片中的所述制冷剂管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并抑制所述吸热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经由所述散热片的热量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所述狭小传热部至少设置在与分别形成所述吸热器和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制冷剂管接近的部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使所述吸热器倾斜为,所述吸热器的最下部比所述散热器的最下部位于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在所述吸热器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设置有使所述制冷剂通过的所述制冷剂管的未插入贯通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至少构成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制冷剂管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形成在不相邻的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至少在所述散热器中的散热片的所述制冷剂管延伸的方向的制冷剂二相区域与制冷剂过热区域的边界部设置有过热区域侧狭小传热部,该过热区域侧狭小传热部在与所述散热片中的所述制冷剂管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抑制所述制冷剂二相区域与所述制冷剂过热区域之间的经由所述散热片的热量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至少在所述散热器中的散热片的所述制冷剂管延伸的方向的制冷剂二相区域与制冷剂过冷区域的边界部设置有过冷区域侧狭小传热部,该过冷区域侧狭小传热部在与所述散热片中的所述制冷剂管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抑制所述制冷剂二相区域与所述制冷剂过冷区域之间的经由所述散热片的热量移动的。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至少通过并排配置有多个以蜿蜒状形成且向规定的方向延伸的所述制冷剂管的散热侧制冷剂管列构成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侧制冷剂管列构成连接所述一方的制冷剂管的一端与所述另一方的制冷剂管的一端的单一的散热侧制冷剂流路,至少在所述散热侧制冷剂管列中的具有所述散热器的制冷剂过热区域的列、和与具有所述制冷剂过热区域的列相邻的列之间设置有狭小传热部,该狭小传热部沿与所述散热片中的所述制冷剂管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至少通过并排配置有多个以蜿蜒状形成且向规定的方向延伸的所述制冷剂管的散热侧制冷剂管列构成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侧制冷剂管列构成连接所述一方的制冷剂管的一端与所述另一方的制冷剂管的一端的单一的散热侧制冷剂流路,至少在所述散热侧制冷剂管列中的具有所述散热器的制冷剂过冷区域的列、和与具有所述制冷剂过冷区域的列相邻的列之间设置有狭小传热部,该狭小传热部沿与所述散热片中的所述制冷剂管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至少使所述散热器具备并排配置有多个以蜿蜒状形成且向规定的方向延伸的所述制冷剂管的吸热侧制冷剂管列,所述吸热侧制冷剂管列构成连接所述一方的制冷剂管的一端与所述另一方的制冷剂管的一端的单一的吸热侧制冷剂流路,在所述吸热侧制冷剂管列中的至少具有制冷剂入口的列、和与具有所述制冷剂入口的列相邻的列之间设置有吸热侧狭小传热部,该吸热侧狭小传热部沿与所述散热片中的所述制冷剂管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至少将所述吸热器的散热片形成为波形散热片。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至少将所述散热器的散热片形成为狭缝散热片。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利用刻痕或切口形成所述狭小传热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利用刻痕或切口形成所述过热区域侧狭小传热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利用刻痕或切口形成所述过冷区域侧狭小传热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
利用刻痕或切口形成所述吸热侧狭小传热部。

说明书

衣物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普通家庭中使用的衣物等的洗涤干燥机中使用的衣物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提出有利用了能够有效地充分利用热量的热泵装置的衣物干燥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热泵装置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使通过压缩机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制冷剂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器;用于对由散热器散热的高压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节流部;使通过节流部被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用制冷剂从周围吸取热量的吸热器,用管路连结上述部件以使制冷剂依次在上述部件中循环来构成所述热泵装置。
在具备这样的热泵装置的衣物干燥装置中,通过鼓风机的旋转来输送的干燥用空气从旋转滚筒内的衣物吸取水分的结果,成为湿润后,利用鼓风机,通过循环导管内,送往热泵装置的吸热器。被吸热器吸取热量的干燥用空气被除湿,进而送往散热器,被加热后,再次在旋转滚筒内循环。通过如此反复来干燥衣物。
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可知,通过使从衣物蒸发的水分在吸热器结露,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衣物的干燥。进而,含有来自衣物的水分的暖风的热量被吸热器吸收,将其通过制冷剂送往压缩机,将在压缩机加热的制冷剂的热量由散热器散热,再次加热暖风,由此能够有效地充分利用热量。
这样,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热泵方式的干燥装置中,反复进行如下所述的动作,即:通过在吸热器中对湿润的衣物的水分进行除湿,作为冷冻循环的吸热源,施加用于驱动压缩机的电输入,在散热器加热空气,由此进而使衣物的水分蒸发。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热泵方式的衣物干燥装置中,衣物变暖,能够利用作为冷冻循环的吸热源为止花费时间,其间,发生压缩机的压力难以上升的状况。
尤其是,在衣物的温度低时或冬季等外部空气温度低、洗涤干燥机自身的温度低的情况下,在构成冷冻循环的吸热器、散热器中循环的空气的温度也变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与该空气进行热交换,若不将在吸热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而控制为比该空气低,则不能从空气吸取热能。
因此,在循环的空气的温度成为一定温度以上之前,流过吸热器的制冷剂的温度为0℃以下,此时在吸热器结露的水分在吸热器的表面成为霜或冰而附着。其结果,附着的霜或冰成为循环的空气的流动的阻力,并且,阻碍制冷剂和空气的热交换。
另外,在吸热器中,循环的空气随着向下游侧前进而被冷却,因此,下游侧的温度最低。从而,霜、冰从下游侧开始生长,成为循环的空气的阻力,并且,阻碍制冷剂和空气的热交换。
另外,在循环的空气上升至某一定温度之前,在吸热器表面产生的霜反复生长、融化,该融化的水分在流落到吸热器的下表面侧的期间再结冰。因此,在吸热器再结冰的冰层成为循环的空气的阻力,并且,阻碍制冷剂和空气的热交换。
进而,若霜或冰在吸热器中生长,空气和制冷剂的热交换不充分,则制冷剂在未完全蒸发的情况下以液体的状态被吸入压缩机,对压缩机的可靠性也产生影响。
还有,作为除湿机用热交换器,周知有将构成热泵装置的吸热器、和散热器形成为共有散热片的一体形的热交换器,在散热片中的吸热器和散热器之间设置有狭缝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由此可知,在吸热器和散热器之间设置的狭缝抑制吸热器和散热器之间的热量的移动,因此,能够实现吸热器、散热器的小型化。
然而,专利文献2所示的热交换器在吸热器及散热器各自中,制冷剂管共用散热片且相邻。从而,在吸热器及散热器各自中,相邻的制冷剂管之间的经由散热片的热量移动发生作用。因此,吸热器、散热器各自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进而,在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高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热量移动,难以确保散热器侧中的制冷剂过冷区域,导致除湿能力降低。
另外,还周知有在比较高温的制冷剂入口的传热管和比较低温的制冷剂出口的传热管附近设置了长的切断部的空调机用或冷冻机用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由此可知,有效地隔断温度大不相同的传热管相互的热传导,大幅度采用制冷剂的过冷,从而能够增大热交换量即热量交换能力。
然而,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热交换器中,位于制冷剂入口与制冷剂出口之间的制冷剂管存在多列的情况下,进行相邻的制冷剂管相互的经由散热片的热量移动。因此,在散热器的情况下,高温维持的效率降低。另外,在吸热器的情况下,低温维持的效率降低。从而,作为结果,无法期待效率的进一步的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782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105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7690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的状况下也抑制吸热器中的霜或冰的生长的衣物干燥装置。
另外,提供一种实现吸热器、散热器各自的效率的提高,即使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高的情况下,也确保散热器侧的制冷剂过冷区域,抑制除湿能力的降低,干燥效率优越的衣物干燥装置。
本发明的衣物干燥装置,具备:热泵装置,其用管路连结压缩机、散热器、节流部、和吸热器以使制冷剂在所述部件中依次循环,所述压缩机压缩制冷剂,所述散热器使利用压缩机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制冷剂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节流部用于对由散热器散热的高压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所述吸热器使利用节流部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利用制冷剂从周围吸取热量;槽,其收容被干燥物;鼓风部,其将由散热器加热的空气向槽内供给;热交换风路,其使槽内的空气通过吸热器向散热器循环,通过设置贯穿散热器与吸热器的散热片,将吸热器与散热器一体化,配设于热交换风路内,通过以蜿蜒状形成且贯通散热片而向规定的方向延伸的制冷剂管分别构成吸热器和散热器,在散热片中的吸热器与散热器之间设置有在与散热片中的制冷剂管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抑制吸热器与散热器之间的经由散热片的热量移动的狭小传热部。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热量从散热器侧通过散热片向吸热器侧移动。其结果,在低外部空气温度下,由于霜的生长,吸热器被闭塞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并且使霜融化,从而能够防止干燥效率的降低。
此外,由于一体化而构成吸热器和散热器,因此,能够构成紧凑性优越的热泵单元,因此,能够提供干燥性能高的紧凑的衣物干燥装置。
另外,通过在吸热器与散热器共有的散热片中的吸热器与散热器之间设置狭小传热部,能够抑制吸热器、散热器相互之间的热量的移动,能够抑制除湿、干燥作用的效率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衣物干燥装置的洗涤干燥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该洗涤干燥机的从侧面方向观察的干燥工序时的局部缺欠剖面图。
图3是该洗涤干燥机的从背面方向观察的干燥工序时的局部缺欠剖面图。
图4是表示该洗涤干燥机的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该洗涤干燥机的热交换风路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洗涤干燥机的热交换风路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洗涤干燥机的热交换风路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洗涤干燥机的热交换风路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该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10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11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12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13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14是该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15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16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中:1-筐体;4-衣物(被干燥物);5-旋转槽(槽);12-鼓风机(鼓风部);21-吸热器;21A、23A-制冷剂入口;21B、23B-制冷剂出口;21a、23a-制冷剂管;22-吸热器风路(热交换风路);23-散热器;24-散热器风路(热交换风路);25、25a、25b-散热片;26-压缩机;27-节流部;28-管路;30-热泵装置;32、32a、32d、32e-刻痕(狭小传热部);32b-刻痕(过热区域侧狭小传热部);32c-刻痕(过冷区域侧狭小传热部);32f-刻痕(吸热侧狭小传热部);33-贯通孔(未插入贯通孔);55-制冷剂过热区域;56-制冷剂二相区域;57-制冷剂过冷区域;60-具有制冷剂过热区域的列;61-与具有制冷剂过热区域的列相邻的列;62、71-具有制冷剂过冷区域的列;70-低温区域;72-与具有制冷剂过冷区域的列相邻的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的同时,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有,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具备衣物干燥装置的洗涤干燥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洗涤干燥机的筐体的从右侧面1b方向观察的干燥工序时的局部缺欠剖面图。图3是图1的洗涤干燥机的筐体的从背面1c方向观察的干燥工序时的局部缺欠剖面图。图4是表示在该洗涤干燥机搭载的热泵装置的结构与干燥用空气的流动的系统示意图。图5是该洗涤干燥机的热交换风路部的放大剖面图。
从图1~图5可知,在构成本实施方式1中的洗涤干燥机的主体的筐体1的内部设置有利用多个悬架装置2弹性支承的圆筒状的水槽3。利用悬架装置2吸收在洗涤、脱水时的水槽3的振动。
在水槽3的内部中,能够旋转地设置有收容衣物4的圆筒状且横轴型的作为槽的旋转槽5。旋转槽5利用驱动马达6来旋转驱动。在筐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放入取出衣物4的开口部1a和将其开闭的门7。
在水槽3及旋转槽5的前表面侧也分别具有相同的开口部3a、5b。水槽3的开口部3a利用波纹管8与筐体1的开口部1a水密性连结。在水槽3的底部具有排出水槽3内的洗涤水的排水口(未图示),该排水口经由排水阀(未图示)与排水软管11连结。
构成鼓风部的鼓风机12以位于利用筐体1的上表面1d和水槽3来形成的角部空间(筐体1的上部)的方式设置在水槽3的外周面。在筐体1的背面下部设置有构成热泵装置30的热交换器部。在该热交换器部设置有作为使空气从箭头e的方向向吸热器21流动的热交换风路的一部分的吸热器风路22、和作为同样使空气从散热器23向箭头f方向流动的热交换风路的一部分的散热器风路24。
进而,吸热器21和散热器23分别具备:以蜿蜒状形成,并向一方向(图中为上下方向)伸长的制冷剂管21a、23a。进而,吸热器21和散热器23分别具备:相对于纸面沿直角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且共有的平板状的散热片(平板散热片)25。通过使制冷剂管21a、23a贯通散热片25,形成为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一体化的结构。尤其,散热器23形成为制冷剂管23a以倾斜的蜿蜒状态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列、和竖立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列的两列配置。即,制冷剂管23a构成并列配置多个的散热侧制冷剂管列。各制冷剂管23a连接其端部,形成连续的单一的制冷剂流路(相当于本发明的散热侧制冷剂流路)。所述情况可以通过图4的管路28的围绕内容、及图5的缺欠制冷剂管21a、23a的一部分的图示来理解。
在此,制冷剂管21a、23a以铜、铜合金或铝、铝合金等周知的金属为材料。散热片25以铝、铝合金等周知的金属为材料,形成为平板状。另外,关于该吸热器21和散热器23的组装方法等,可以适用周知的内容,因此,省略说明。
还有,如图5所示,在散热片25中的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之间形成有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该刻痕32需要形成在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中的制冷剂管至少接近的部位。通过该刻痕32,散热片25划分为吸热侧和散热侧,另外,通过刻痕32之间存在的微小的连接部分形成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之间的热传导面积(传热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狭小传热部,实施了刻痕32,但利用模具,以具有微小宽度并在相等的位置冲裁散热片25的切口时(未图示)也得到相同的作用。但是,在该切口中,散热片25的面积减少,因此,从确保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的观点来说,更有效的是设置刻痕32。还有,刻痕32或切口形成本发明的狭小传热部。
如上所述,共有散热片25,且将刻痕32如线状孔眼一样形成为狭小,由此通过吸热器21及散热器23的空气通过刻痕32与相邻的气流(散热片25的背面的气流)发生干扰的情况少。因此,从吸热器21效率良好地通过散热器23。
从而,吸热器风路22和散热器风路24接近,通过热交换部而急剧反转的风回路的情况下,通过吸热器21及散热器23的气流也顺畅地流动。进而,吸热器风路22和散热器风路24可以通过树脂成形加工,一体地形成为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的箱。其结果,能够紧凑地构成,作为热泵单元,可以安装在筐体1的背面下部的有限的空间内。
如图2所示,由鼓风机12输送的干燥用空气如箭头e所示,通过以波纹状形成的挠性连接管19,通过吸热器风路22的吸热器21。然后,通过散热器风路24的散热器23,如箭头F所示,通过以波纹状形成的挠性连接管19、送风路20。然后,如箭头b所示,从供气口14进入旋转槽5内,通过旋转槽5内的衣物4。然后,如箭头c所示,从设置于上方的排气口16通过循环导管15,返回鼓风机12。以下,由鼓风机12输送的干燥用空气以相同的流动进行循环。
另外,就热泵装置30来说,在制冷剂中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少的可燃性制冷剂,如图4所示,以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26、散热器23、节流部27、和吸热器21中循环的方式用管路28连结而构成。从而,制冷剂向由箭头h、i所示的方向流动而循环,实现热泵循环。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26为压缩制冷剂的立式压缩机。散热器23使利用压缩机26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制冷剂的热量进行散热。节流部27用于对由散热器23散热的高压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由调节阀或毛细管等构成。吸热器21使利用节流部27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周围吸取热量。
另外,在吸热器风路22中的吸热器21的下部设置有接受附着于吸热器21的结露水的贮水室29。在该贮水室29贮存的结露水由排水泵31汲取,从排水软管11向设备外排出。
说明上述结构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工作。在洗涤(清洗)工序中,在关闭了排水阀(未图示)的状态下打开供水阀17,由此从与自来水管的水龙头(未图示)等连接的供水软管18向水槽3内供水。还有,进行供水至在水槽3内达到规定的水位,驱动驱动马达6,使放有衣物4与洗涤水的旋转槽5旋转,进行洗涤。
另外,在接下来的洗涤后的洗涮工序中,也与所述洗涤工序相同地,向水槽3内供水,然后,使旋转槽5旋转,进行衣物4的洗涮。
进而,在接下来的脱水工序中,打开排水阀,使水槽3内的水向洗涤干燥机外排出后,利用驱动马达6,使放有衣物4的旋转槽5向一方向高速旋转,利用其离心力来脱水。
还有,若所述脱水工序结束,则向图4所示的干燥工序转移。在该干燥工序中,旋转槽5以规定的速度被旋转驱动,另外,运行热泵装置30的立式压缩机26,并且,运行鼓风机12。
从而,制冷剂由压缩机26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如图4的箭头h所示,流入散热器23,与在相互的散热片25之间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被冷却,成为液体制冷剂。
成为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接下来流向节流部27,绝热膨胀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或液体和气体混在一起的二相制冷剂,如图4的箭头i所示,流入吸热器21。
在吸热器21中,制冷剂与在散热片25相互之间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被加热,成为气体制冷剂,返回压缩机26。并且,按所述流动来循环。
另一方面,在旋转槽5内从衣物4吸取水分的空气通过鼓风机12的旋转,如箭头c所示,经过水槽3的排气口16,通过鼓风机12,首先流入吸热器21。然后,被冷却并在成为露点温度以下的吸热器21的表面结露,并被除湿。
接下来,流入散热器23,被加温而成为高温低湿的空气,如箭头f所示,通过送风路20,流入水槽3内。
在水槽3内,旋转槽5利用驱动马达6被旋转驱动,因此,衣物4形成为向上下搅拌的同时滚动的状态。
供给于旋转槽5内的高温低湿的空气形成为如下的流动,即,在通过衣物4的间隙时,吸取水分,在湿润的状态下经过水槽3的排气口16,从循环导管15通过鼓风机12,再次到达吸热器21,以下,按上述流动循环。
在此,在吸热器21的表面结露的结露水贮存于设置在吸热器21的下部的贮水室29,并经由排水泵31从排水软管11向设备外排出。
这样,通过在衣物4的干燥中使用热泵装置30的热交换作用,能够在吸热器21中大量且有效地除湿。因此,能够提高干燥效率,能够实现干燥时间的缩短和节省能源。
在上述热泵装置30的热交换作用中,在吸热器21和散热器23共用的散热片25的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的边界部设置有线状孔眼状刻痕32。因此,像在外部空气温度低时,或通过吸热器21的空气温度低时等一样,即使流过吸热器21的制冷剂的温度成为0℃以下的状态的情况下,散热器23侧的热量也经过在刻痕32之间存在的微小的连接部分,向吸热器21侧适量地移动。因此,通过所述热量,能够抑制在吸热器21产生的霜或冰的生长。其结果,即使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的状况下,也能够抑制干燥用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的情况。
另外,通过将刻痕32设为与制冷剂管21a、23a的以蜿蜒状形成而延伸的方向(在图中为上下方向)相同的方向,可以作为散热片25的模具形成时的一个工序来形成刻痕32。
即,利用模具的散热片25的制冷剂管贯通孔的加工形成如周知,通过将散热片材料向一方向(例如从左向右)输送的同时,依次改变模具的内容,缓慢加工其贯通孔而完成的方法来进行。
从而,刻痕32在制冷剂管贯通孔的加工后(或加工前)或与所述贯通孔的加工并行的同时,不需要将散热片材料向与用于孔加工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输送,而可以设为与利用模具的散热片25的制冷剂管贯通孔的加工一致的输送方向,能够实现热交换器中的组装工序的合理化。
进而,吸热器21及散热器23作为一个热交换器一体化而构成,因此,能够构成紧凑性优越的热泵单元。其结果,能够提供干燥性能高的紧凑的衣物干燥装置。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将用于进行衣物4的取出放入的开口部1a设置于具有旋转槽5的驱动马达6的水槽3的面的相反的面。但是,该开口部1a不限定于上述部位,也可以设定于水槽3及旋转槽5的任意的位置。
另外,关于洗涤干燥机的形态,也不限于滚筒式洗涤干燥机,还可以适用于振动式的立式洗涤干燥机。
进而,在热泵装置30中使用的制冷剂为可燃性制冷剂,但使用作为自然制冷剂的二氧化碳或HFC系制冷剂也可,关于压缩机26,也不限于立式,使用卧式也可。
(实施方式2)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洗涤干燥机的热交换风路部的放大剖面图。在此,对于与在先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吸热器21的最下部比散热器23的最下部位于略微下方地倾斜配置了一体化的吸热器21、散热器23。
其结果,能够抑制在吸热器21产生的结露水的向散热器23侧的移动,能够将在吸热器21吸附的结露水顺畅地导向贮水室29。其结果,能够防止从吸热器21向散热器23的溅水现象引起的散热器23的温度降低,能够实现干燥性能优越的衣物干燥装置。
还有,伴随热交换器或散热片25的形状的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以外,使吸热器21的最下部比散热器23的最下部位于下方地使吸热器21倾斜,由此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洗涤干燥机的热交换风路的放大剖面图。在此,对于与在先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吸热器21的制冷剂管21a的配置结构与散热器23相同。即,制冷剂管21a形成为以倾斜的蜿蜒状态贯通散热片25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列、和贯通散热片25且竖立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列的两列配置。但是,废除了所述竖立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列的制冷剂管,设置了有意不使制冷剂管通过的贯通孔33(制冷剂管未插入的贯通孔)。
从而,根据所述结构可知,能够大大确保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的距离,因此,对于在吸热器21产生的结露水,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向散热器23侧移动的情况,同时,能够将其导向贮水室29。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从吸热器21向散热器23的溅水现象引起的散热器23的温度降低,能够将散热器23的温度维持得高,能够实现干燥性能优越的衣物干燥装置。
进而,通过将原来用于使制冷剂管通过的贯通孔33利用于吸热器21和散热器23之间中的热量移动的抑制,能够将散热器23的温度维持得高,能够抑制干燥效率的降低。
(实施方式4)
图8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9是该交换器的侧视图。在此,对于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于制冷剂的流动等,引用实施方式1的附图来说明。
在图8、图9中,热交换器为吸热器21及散热器23均形成为蜿蜒状,向一方向(在图中上下方向)伸长的一列的制冷剂管21a、23a贯通了平板状的散热片(平板散热片)25的结构。吸热器21、散热器23的各自的制冷剂入口21A、23A和制冷剂出口21B、23B设置于不相邻的位置即设置为最远离的位置关系。但是,在由于设计的情况等而接近配置的情况下,需要使吸热器21及散热器23的各自中的制冷剂入口21A、23A和制冷剂出口21B、23B不相邻。在此,箭头h、i表示散热器23及吸热器21各自中的制冷剂的流动。
进而,在散热片25中的吸热器21和散热器23的边界部中,在制冷剂管21a、23a延伸的方向(上下方向)上设置有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a。另外,在该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a的各处设置刻痕32a中断的部分,使得散热片25不易被刻痕32a割裂。
还有,刻痕32a不限于线状孔眼状,只要是进行后述的吸热器21和散热器23之间的热量的授受即可,也可以为以规定的长度间断连续的刻痕(狭缝)或利用模具在相等的位置冲裁了散热片25的间断连续的微小宽度的切口。
另外,在散热器23的制冷剂入口23A侧的制冷剂过热区域(制冷剂温度比饱和温度高的区域)55与制冷剂二相区域(制冷剂温度为饱和温度的区域)56之间的边界部,在与制冷剂管23a的以蜿蜒状延伸的方向(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左右方向)上设置有狭缝状的刻痕32b。该刻痕32b相当于本发明的过热区域侧狭小传热部,也可以与刻痕32a相同地形成为线状孔眼状或切口。
进而,在散热器23的制冷剂出口23B侧的制冷剂过冷区域(制冷剂温度低于饱和温度的区域)57与制冷剂二相区域56之间的边界部,与上述刻痕32b相同地,在与制冷剂管23a的以蜿蜒状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设置有狭缝状刻痕32c。该刻痕32c相当于本发明的过冷区域侧狭小传热部,也可以与刻痕32a相同地形成为线状孔眼状或切口。
在搭载了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的洗涤干燥机的干燥工序中,由压缩机26压缩的制冷剂如箭头h所示,从散热器23的制冷剂入口23A流入,从制冷剂出口23B经由节流部27到达吸热器21。然后,如箭头i所示,从制冷剂入口21A流入,从制冷剂出口21B流向压缩机26。
另外,基于鼓风机12的鼓风向图9的箭头e所示的方向流动,在通过吸热器21时,在该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在吸热器21结露。然后,在通过散热器23时升温而成为干燥的高温的空气,供给于旋转槽5内的衣物4的干燥中。
在该状态下,在热交换器中,将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a设置于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的边界部,由此,能够抑制从散热器23向吸热器21的热量移动(传热)。因此,能够抑制伴随该热量移动的吸热器21及散热器23的效率降低。另一方面,能够将防止在吸热器21产生的霜或冰的生长所需的散热器23的热量从在刻痕32a之间存在的微小的连接部分向吸热器21传递。
其结果,能够抑制外部空气温度(通过吸热器21、散热器23的空气温度)低的状况下的向吸热器21的霜附着,能够抑制干燥用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的情况。
另外,利用刻痕32b和刻痕32c,分别抑制温度比制冷剂二相区域56大幅度高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与制冷剂二相区域56之间的热量移动、及温度比制冷剂二相区域56低的制冷剂过冷区域57与制冷剂二相区域56之间的热量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加热通过散热器23中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制冷剂二相区域56的空气。
换而言之,在制冷剂过热区域55中,利用刻痕32b抑制伴随向制冷剂二相区域56的热量移动的温度降低,因此,能够增大空气和制冷剂的温差。另外,在制冷剂二相区域56中,利用刻痕32c抑制向制冷剂过冷区域57的热量移动。伴随于此,在制冷剂过冷区域57中,形成为受到来自温度高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制冷剂二相区域56的热量的影响的情况极少的状态。
其结果,在该制冷剂过冷区域57中,制冷剂的过冷度变大,制冷剂在液体状态下容易稳定。另外,通过抑制伴随热量移动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的温度降低,能够效率良好地加热通过散热器23的空气。从而,能够得到容易发生吸热器21中的结露且温度高的干燥空气,能够使干燥性能稳定。
进而,在通过散热器23的空气温度高的情况下,通常难以得到散热器23侧处的制冷剂过冷,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入节流部27。若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节流部27,则有制冷剂的循环量减少,吸热器21的温度也变高,处于吸热器21中的结露也减少的倾向。
还有,如上所述,通过形成为进行来自在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a之间存在的微小的连接部分的热传导的结构,与进行低温时的向吸热器21的霜附着抑制的情况相同地,空气温度高的情况下,也经由所述微小的连接部分,进行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之间的热量移动。
其结果,与从所述制冷剂过热区域贯穿制冷剂过冷区域的热量的移动抑制作用相辅相成地,在散热器23的制冷剂出口23B侧,形成容易确保液体状态的制冷剂的环境,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节流部27。
通过了节流部27的制冷剂形成为液体和气体混在一起的二相制冷剂,流入吸热器21,吸热器21进行吸热作用。从而,在空气温度高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吸热器21中的结露,能够确保干燥空气。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制冷剂过热区域55与制冷剂二相区域56之间、及制冷剂过冷区域57与制冷剂二相区域56之间分别设置刻痕32b、32c的结构。但是,例如,也可以相应于大大确保制冷剂过冷区域57等热交换器的特性来废除制冷剂过冷区域57的刻痕32c。
另外,明确的是,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在与吸热器风路22及散热器风路24连通的热交换风路中将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倾斜配置,能够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还有,图8、图9中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制冷剂二相区域56、制冷剂过冷区域57定义为一个意义,根据热交换器的特性,其部位有时不同。从而,相应于热负荷的大小、热泵循环的稳定的状态下的热交换器的状态等,设定刻痕32b、32c的位置即可。
(实施方式5)
图10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在此,对于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于制冷剂的流动等,与在先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引用实施方式1的附图来说明。
在图10中,热交换器中散热器23的结构形成为:独立设置两列以蜿蜒状形成并向一方向(在图中为上下方向)伸长的一列的制冷剂管23a,将这些配置为一直线状,在各自的配置中贯通了散热片25的双回路结构。从而,散热器23的制冷剂入口23A、制冷剂出口23B设置为不与各自两部位相邻。
还有,形成为在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的边界部设置刻痕32a(狭小传热部),在定义为一个意义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制冷剂二相区域56、制冷剂过冷区域57的各自的区域的边界部设置有32b(过热区域侧狭小传热部)、32c(过冷区域侧狭小传热部)的结构。还有,吸热器21的结构与在先的实施方式4相同。
在搭载了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的洗涤干燥机的干燥工序中,基于鼓风机12的鼓风向图10的箭头e方向流动,在通过吸热器21时,在该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在吸热器21结露。然后,在通过散热器23时升温而成为干燥的高温的空气,供给于旋转槽5内的衣物的干燥中。
在该状态下,制冷剂从压缩机26喷出后分支,如箭头h所示,在散热器23中从位于图中上下端的各自的制冷剂入口23A流向位于图中中央部的制冷剂出口23B。然后合流,经由节流部27到达吸热器21,如箭头i所示,从其制冷剂入口21A流入,从制冷剂出口21B流向压缩机26。
在该过程中,在散热器23中,形成制冷剂过热区域55、制冷剂二相区域56、制冷剂过冷区域57。
还有,通过将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a设置于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的边界部,能够抑制从散热器23向吸热器21的热量移动(传热),能够抑制伴随该热量移动的吸热器21及散热器23的效率降低。另一方面,能够将防止在吸热器21产生的霜或冰的生长所需的散热器23的热量从在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a之间存在的微小的连接部分向吸热器21传递。
其结果,能够抑制外部空气温度(通过散热器23、吸热器21的空气温度)低的状况下的干燥用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的情况。
另外,利用刻痕32b及刻痕32c,分别抑制温度比制冷剂二相区域56大幅度高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与制冷剂二相区域56之间的热量移动、及温度比制冷剂二相区域56低的制冷剂过冷区域57与制冷剂二相区域56之间的热量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加热通过散热器23中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制冷剂二相区域56的空气。
其结果,与实施方式4相同地,能够容易确保制冷剂过冷区域57中的过冷制冷剂(液体制冷剂),能够效率良好地加热通过散热器23的空气。另外,能够容易发生吸热器21中的结露并使干燥性能稳定。
进而,在通过散热器23的空气温度高的情况下,也与实施方式4相同地,经由在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a之间存在的微小的连接部分,进行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之间的热量移动。因此,在散热器23中的制冷剂出口23B侧,制冷剂成为液体制冷剂的状态,通过基于吸热器21的冷却作用的结露和基于散热器23的升温(加热)作用,能够确保干燥空气。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相应于大大确保制冷剂过冷区域57等热交换器的特性,废除制冷剂过冷区域57的刻痕32c。
另外,明确的是,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在与吸热器风路22及散热器风路24连通的热交换风路中倾斜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能够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还有,图10中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制冷剂二相区域56、制冷剂过冷区域57也定义为一个意义。从而,根据热交换器的特性,其部位有时不同,但相应于热负荷的大小、热泵循环稳定的状态下的热交换器的状态等,设定刻痕32b、32c的位置即可。
(实施方式6)。
图11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还有,对于与在先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关于制冷剂的流动等,也与在先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引用实施方式1的附图来进行说明。
在图11中,热交换器具备与实施方式4相同的结构,但与实施方式4大大不同的点在于散热片25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吸热器21侧的散热片25a形成为波形散热片,将散热器23侧的散热片25b形成为平板散热片。还有,散热器23侧的散热片25b不限于平板散热片。
在搭载了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的洗涤干燥机的干燥工序中,由压缩机26压缩的制冷剂如箭头h所示,从散热器23的制冷剂入口23A流入,从制冷剂出口23B经由节流部27到达吸热器21。然后,如箭头i所示,从其制冷剂入口21A流入,从制冷剂出口21B流向压缩机26。
另外,基于鼓风机12的鼓风向图11的箭头e方向流动,在通过吸热器21时,在该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在吸热器21结露。然后,在通过散热器23时升温而成为干燥的高温的空气,供给于旋转槽5内的衣物4的干燥中。
这样,通过将结露的吸热器21侧的散热片25a形成为波形散热片,能够期待与实施方式4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容易将在吸热器21结露的结露水向重力方向排出。另外,在散热片25a附着的结露水被气流按压而难以流入气流风下侧的散热器23,因此,能够抑制结露水在散热器23中的再蒸发,能够得到更高的干燥性能。
还有,明确的是,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在与吸热器风路22及散热器风路24连通的热交换风路中倾斜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能够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对于散热器23中的制冷剂流路,作为基于制冷剂管23a的单一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形成为具备制冷剂并行流动的多条制冷剂流路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可以通过设置刻痕32a、32b、32c,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7)
图12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还有,对于与在先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关于制冷剂的流动等,与在先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引用实施方式1的附图来进行说明。
在图12中,本实施方式具备与实施方式6相同的结构,但与实施方式6不同的点在于散热片25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将吸热器21侧的散热片25a形成为波形散热片,除此以外在于将散热器23侧的散热片25b形成为具备多个狭缝80的狭缝散热片这一点上。
在搭载了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的洗涤干燥机的干燥工序中,基于鼓风机12的鼓风向图12的箭头e所示的方向流动,在通过吸热器21时,在该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在吸热器21结露。然后,在通过散热器23时升温而成为干燥的高温的空气,供给于旋转槽5内的衣物4的干燥中。
这样,通过将散热器23侧的散热片25b形成为狭缝散热片,与实施方式5相同地,能够抑制在吸热器21附着的结露水的向散热器23侧的流入所引起的干燥性能的降低。进而,能够期待与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能够提高基于狭缝散热片的散热器23的热交换性能。
而且,利用在制冷剂过热区域55与制冷剂二相区域56之间设置的刻痕32b、及在制冷剂二相区域56与制冷剂过冷区域57之间设置的刻痕32c,抑制相互间的热量移动,因此,能够抑制该热量移动引起的干燥空气的温度降低。
另外,无论是在流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还是在高的情况下,均进行在吸热器21和散热器23的边界部设置的刻痕32a之间的适度的热传导作用。由此,能够抑制向吸热器21的霜附着或者散热器23的制冷剂过冷区域的减少,其结果,能够抑制干燥性能的降低。
另外,明确的是,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在与吸热器风路22及散热器风路24连通的热交换风路中倾斜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能够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对于散热器23中的制冷剂流路,作为基于制冷剂管23a的单一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形成为具备制冷剂并行流动的多条制冷剂流路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同样通过设置刻痕32a、32b、32c,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8)
图13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14是该热交换器的侧视图。在此,对于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关于制冷剂的流动等,也与在先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引用实施方式1的附图来进行说明。
在图13、图14中,构成热交换器的吸热器21中以蜿蜒状形成,且向一方向伸长的一列的制冷剂管21a沿纵向排列而贯通在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共有的散热片(平板散热片)25。
另外,构成热交换器的散热器23中以蜿蜒状形成,且向一方向伸长的多列(用双点划线表示各列)60、61、62的制冷剂管23a沿纵向排列而贯通在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共有的散热片(平板散热片)25。即,利用三列60、61、62的制冷剂管23a构成散热侧制冷剂管列。还有,通过将中央列61的制冷剂管23a的两端与相邻的列60、62的制冷剂管23a的一端连接,形成制冷剂入口23A和制冷剂出口23B配置于远离的位置的单一的散热侧制冷剂流路。
还有,在具有散热器23侧的散热片25中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的列60与相邻的列61的相互的列之间,在制冷剂管23a延伸的方向(在图中为上下方向)上设置有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d(狭小传热部)。
另外,在散热片25中的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的边界部,也在制冷剂管23a延伸的方向上设置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a(狭小传热部),形成为抑制从散热器23向吸热器21的热量的移动的结构。
在此,刻痕32d如实施方式4中的说明所示,不限于线状孔眼状,可以为以规定的长度间断连续的刻痕(狭缝)或利用模具在相等的位置冲裁了散热片25的间断连续的微小宽度的切口。
在搭载了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的洗涤干燥机的干燥工序中,由压缩机26压缩的制冷剂如箭头h所示,从散热器23的制冷剂入口23A流入,从制冷剂出口23B经由节流部27到达吸热器21。然后,如箭头i所示,从其制冷剂管21a流入,从制冷剂出口21B流向压缩机26。
另外,基于鼓风机12的鼓风向图14中箭头e所示的方向流动,在通过吸热器21时,在该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在吸热器21结露。然后,在通过散热器23时升温而成为干燥的高温的空气,供给于旋转槽5内的衣物4的干燥中。
在该状态下,在热交换器中,能够利用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a,抑制从散热器23向吸热器21的传热量,将防止在吸热器21产生的霜或冰的生长所需的散热器23的热量经由在刻痕32a之间存在的微小的连接部分向吸热器21传递。因此,在外部空气温度或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温度低的状况下也能够抑制干燥用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的情况。
进而,利用在列60和列61之间设置的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d,抑制具有温度比制冷剂二相区域大幅度高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的列60、和与该列60相邻的制冷剂二相区域或制冷剂过冷区域57(图14)的列61之间的经由散热片25的传热量。因此,能够有效地加热通过散热器23的空气,能够提高干燥性能。
另外,刻痕32d对外部空气温度或通过热交换器的温度高的情况下的散热器23中的制冷剂过冷区域57赋予的影响也大。
即,如实施方式4中的说明所示,通过散热器23的空气温度高的情况容易成为难以确保散热器23的制冷剂过冷区域57中的液体制冷剂的条件。但是,与低温时相同地,除了散热器23和吸热器21之间的适度的热传导作用之外,利用刻痕32d,抑制从制冷剂过热区域55向制冷剂过冷区域57的热量的移动。因此,在制冷剂过冷区域57中,阻碍与吸热器21的热量移动的主要原因变少。
换而言之,制冷剂过冷区域57由于刻痕32d,不易受到制冷剂过热区域55的热量的影响。因此,处于与吸热器21的温差小的状况,在所述小的温差的状况下,进行与吸热器21的热量的授受,因此,在列62稳定地形成。
其结果,制冷剂在散热器23的制冷剂出口23B为液体状态,利用节流部27,成为液体制冷剂或液体和气体混在一起的二相制冷剂,流入吸热器21。从而,即使在外部空气温度高的情况下,在吸热器21中温度也降低,从而能够进行吸热器21中的结露,能够确保除湿能力。
另外,在散热器23中,通过抑制伴随热量移动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的温度降低,能够效率良好地加热通过散热器23的空气。
从而,使吸热器21中的结露可靠,得到高温的干燥空气,从而能够提高干燥性能。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制冷剂过冷区域57的位置定义为一个意义,相应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形状、或在制冷剂管23a形成的蜿蜒状的列数等,其位置改变。从而,相应于热交换器的结构(特性),设定刻痕32d的位置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在与吸热器风路22及散热器风路24连通的热交换风路中倾斜配置热交换器,能够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也可以根据热交换器的特性、能力,废除图14的列62,将其制冷剂管的贯通孔(未图示)与实施方式3相同地,利用于从散热器23向吸热器21的热量移动抑制中。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8中,将散热片25形成为平板散热片,但与实施方式5、6相同地,吸热器21的部分可以为波纹形状。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吸热器21结露的结露水容易向重力方向排出,并且,结露水被气流按压而难以流入气流风下侧的散热器23。因此,能够抑制结露水在散热器23中的再蒸发,进而能够实现干燥性能优越的衣物干燥装置。
另外,通过将散热片25中的散热器23的部分形成为狭缝散热片,能够增大散热器23的与空气的热交换能力,能够提高干燥能力。
进而,也可以将散热片25中的吸热器21的部分形成为波形散热片,将散热器23的部分形成为狭缝散热片,能够期待排水性及热交换性能良好的热交换器。
另外,对于散热器23中的制冷剂流路,作为将基于制冷剂管23a的单一的流路配置成多列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如实施方式5一样,形成为以上下的配置关系或左右的配置关系具备制冷剂并行而流动的多条制冷剂流路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设置刻痕32a、32d,由此能够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的刻痕32a、32d在各处改变间隔,以免散热片25被该刻痕32a、32d割裂。
(实施方式9)
图15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在此,对于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关于制冷剂的流动等,也与在先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引用实施方式1的附图来进行说明。
图15的热交换器形成为除了实施方式8中的热交换器的结构之外,在散热器23侧的散热片25中的制冷剂管23a的列61与列62之间,也在制冷剂管23a延伸的方向上设置有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e(狭小传热部)的结构。
在搭载了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的洗涤干燥机的干燥工序中,由压缩机26压缩的制冷剂如箭头h所示,从散热器23的制冷剂入口23A流入,从制冷剂出口23B经由节流部27到达吸热器21。然后,如箭头i所示,从其制冷剂入口21A流入,从制冷剂出口21B流向压缩机26。
另外,基于鼓风机12的鼓风向图15中箭头e所示的方向流动,在通过吸热器21时,在该空气中包含的水分在吸热器21结露。然后,在通过散热器23时升温而成为干燥的高温的空气,供给于旋转槽5内的衣物4的干燥。
在该状态下,散热器23中的列60为具有制冷剂过热区域55的列,与列60相邻的列61为具有制冷剂二相区域56的列,与列61相邻的列62为具有制冷剂过冷区域57的列。通过在该列61与列62之间设置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e,除了实施方式7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抑制制冷剂二相区域56的热量经由散热片25向温度比制冷剂二相区域56大幅度低的制冷剂过冷区域57移动的情况。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刻痕32e,能够抑制从制冷剂二相区域56及制冷剂过热区域55向温度最低的制冷剂过冷区域57的热量移动。因此,除了实施方式8的作用效果之外,列62处的制冷剂过冷区域57的形成更稳定。
从而,尤其,外部空气温度或通过热交换器的温度高的情况下的列62中的过冷制冷剂(液体制冷剂)的确保更稳定。另外,容易发生吸热器21中的结露,能够抑制除湿能力的降低。
另外,还能够抑制伴随制冷剂过热区域55、制冷剂二相区域56的热量移动的温度降低。因此,能够有效地加热由吸热器21除湿的空气,能够进一步提高干燥性能。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散热片25形成为平板散热片,但通过将吸热器21的部分形成为波纹形状,容易将在吸热器21结露的结露水向重力方向排出。进而,结露水被气流按压而难以流入气流风下侧的散热器23。因此,能够抑制结露水在散热器23中的再蒸发,能够实现干燥性能更优越的衣物干燥装置。
另外,通过将散热片25中的散热器23的部分形成为狭缝散热片,能够增大散热器23中的与空气的热交换能力,能够提高干燥能力。
进而,还可以将散热片25中的吸热器21的部分形成为波形散热片,将散热器23的部分形成为狭缝散热片,能够期待排水性及热交换性能良好的热交换器。另外,还能够将散热片25整体形成为狭缝散热片。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制冷剂二相区域56、制冷剂过冷区域57定义为一个意义,相应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形状、或在制冷剂管23a形成的蜿蜒状的列数等,其位置改变。从而,相应于热交换器的结构(特性),设定刻痕32d、32e的位置即可。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在与吸热器风路22及散热器风路24连通的热交换风路中倾斜配置热交换器,能够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也可以根据热交换器的特性、能力,废除图15的列62,将其制冷剂管的贯通孔(未图示)与实施方式3相同地,利用于从散热器23向吸热器21的热量移动抑制中。
进而,对于散热器23中的制冷剂流路,作为将基于制冷剂管23a的单一的流路配置为多列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如实施方式5一样,形成为以上下的配置关系或左右的配置关系具备制冷剂并行而流动的多条制冷剂流路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设置刻痕32a、32d、32e,由此能够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的刻痕32a、32d、32e在各处改变间隔,以免散热片25被该刻痕32a、32d、32e割裂。
(实施方式10)
图16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中的洗涤干燥机的吸热器及散热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在此,对于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关于制冷剂的流动等,也与在先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引用实施方式1的附图来进行说明。
在图16中,构成热交换器的吸热器21中以蜿蜒状形成,且向一方向伸长的两列(用双点划线表示各列)71、72的制冷剂管21a沿纵向排列而贯通在吸热器21和散热器23共有的散热片(平板散热片)25。即,利用两列的制冷剂管21a构成吸热侧制冷剂管列。还有,通过连接各列71、72的制冷剂管21a的一端,形成单一的吸热侧制冷剂流路,制冷剂入口21A和制冷剂出口21B在图中配置于上方。
另外,构成热交换器的散热器23中以蜿蜒状形成,且向一方向伸长的两列(用双点划线表示各列)60、61的制冷剂管23a沿纵向排列而贯通在吸热器21和散热器23共有的散热片(平板散热片)25。还有,通过连接各列60、61的制冷剂管23a的一端,形成单一的散热侧制冷剂流路,制冷剂入口23A和制冷剂出口23B在图中配置于上方。
还有,在散热片25中的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的边界部,在制冷剂管21a、23a延伸的方向(上下方向)上设置有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a(狭小传热部),形成为抑制从散热器23向吸热器21的热量的移动。
另外,在散热器23侧的散热片25中,在具有制冷剂过热区域55的列60、和与该列60相邻的列(根据负荷,从制冷剂二相区域56成为制冷剂过冷区域57)61之间,也在制冷剂管23a延伸的方向上设置有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d(狭小传热部)。进而,在具有吸热器21侧中的制冷剂过冷区域或制冷剂二相区域(以下,称为低温区域)70的列71、和与该列71相邻的列72之间,也在制冷剂管21a延伸的方向上设置有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f(吸热侧狭小传热部)。
在此,刻痕32f如实施方式4中的说明所示,不限于线状孔眼状,可以为以规定的长度间断连续的刻痕(狭缝)或利用模具在相等的位置冲裁了散热片25的间断连续的微小宽度的切口。
还有,如箭头h、i所示,通过制冷剂从散热器23流向吸热器21,在吸热器21中空气中的水分结露,在散热器23进行通过了吸热器21的空气的加热。
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实施方式9的作用效果之外,还得到如下所述的效果。
即,通过在吸热器21侧设置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f,在吸热器21中,抑制具有处于低温状态的低温区域70的列71、和与该列71相邻的列即作为制冷剂过热区域(以下,称为高温区域)73的列之间的经由散热片25的传热。
另外,即使列72不具有制冷剂过热区域,也由于吸热器21内中的压损,制冷剂蒸发温度降低,即使列71、72之间的温差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列71、72相互之间的经由散热片的传热量。
尤其,在吸热器21内引起制冷剂的蒸发作用,除了制冷剂管内壁与制冷剂的摩擦损失之外,还有体积的增加引起的加速损失。从而,吸热器21内的压损远大于散热器23内的压损,制冷剂温度的变化也变大。因此,在吸热器21侧设置线状孔眼状的刻痕32f的效果大。
其结果,在吸热器21侧,与空气的热交换量增加,能够有效地将空气中的水分除去,能够进一步提高干燥性能。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散热片25形成为平板散热片,但通过将吸热器21的部分形成为波纹形状,将在吸热器21结露的结露水向重力方向排出。进而,结露水被气流按压而难以流入气流风下侧的散热器23。因此,能够抑制结露水在散热器23中的再蒸发,能够实现干燥性能更优越的衣物干燥装置。
另外,通过散热片25中的散热器23的部分形成为狭缝散热片,能够增大散热器23中的与空气的热交换能力,能够提高干燥能力。
进而,也可以将散热片25中的吸热器21的部分形成为波形散热片,将散热器23的部分形成为狭缝散热片,能够期待排水性及热交换性能良好的热交换器。另外,也可以将散热片25整体形成为狭缝散热片。
还有,散热器23中的制冷剂过热区域55、制冷剂二相区域56、制冷剂过冷区域57及吸热器21中的低温区域70、高温区域73定义为一个意义。从而,就所述部件来说,相应于热交换器的散热片形状、或在制冷剂管21a、23a形成的蜿蜒状的列数等,其位置改变,相应于热交换器的结构(特性),设定刻痕32d、32f的位置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在与吸热器风路22及散热器风路24连通的热交换风路中倾斜配置热交换器,能够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也可以根据热交换器的特性、能力,废除图16的列71,吸热器21的制冷剂流路设为一列,将废除的制冷剂管的贯通孔(未图示)与实施方式3相同地,利用于从散热器23向吸热器21的热量移动抑制中。
进而,对于吸热器21及散热器23中的各自的制冷剂流路,说明了将基于制冷剂管21a、23a的单一的流路配置为多列的结构。但是,例如,也可以如实施方式5一样,形成为以上下的配置关系或左右的配置关系具备制冷剂并行而流动的多条制冷剂流路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设置刻痕32a、32d、32f,由此能够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的刻痕32a、32d、32f在各处改变间隔,以免散热片25被该刻痕32a、32d、32f割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衣物干燥装置将吸热器和散热器一体化而构成,因此,在外部空气温度低时,也能够防止在吸热器产生的霜或冰的生长,因此,能够适用于干燥性能高的衣物干燥装置或具备衣物干燥装置的洗涤干燥机。

衣物干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衣物干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衣物干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衣物干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衣物干燥装置.pdf(4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具备热泵装置(30)、收容被干燥物(4)的旋转槽(5)、将由散热器(23)加热的空气向旋转槽(5)内供给的鼓风机(12)、和使旋转槽(5)内的空气通过吸热器(21)向散热器(23)循环的热交换风路(22、24),通过设置贯穿散热器(23)与吸热器(21)的散热片,将吸热器(21)与散热器(23)一体化,配设于热交换风路(22、24)内,在散热片中的吸热器(21)与散热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