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72268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1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69341.8

申请日:

2015.08.04

公开号:

CN105002587A

公开日:

2015.10.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1F 6/56申请日:20150804|||公开

IPC分类号:

D01F6/56; D01F6/52; D01F6/54; D01F1/10; A24D3/02; A24D3/04

主分类号:

D01F6/56

申请人: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储国海; 朱强; 徐志康; 王韵; 杨帅; 万灵书; 李海锋; 徐建; 刘建华; 王高合

地址:

310009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建国南路2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代理人:

刘静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丙烯酸共聚物、含钙添加剂和溶剂配置成纺丝液;聚丙烯酸共聚物由有机单体和丙烯酸共聚得到,所述有机单体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聚环氧乙烷、对苯乙烯磺酸钠或丙烯酰胺;(2)以表面附着有碳酸根离子的烟用丝束为基材,对步骤(1)所得的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本发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烟用丝束上沉积有机-无机纳米纤维,采用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制备滤棒,并进一步制备成试样烟,与同规格市售卷烟相比,卷烟主流烟气中HCN释放量降低13-37%、氨释放量降低10-40%。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酸共聚物、含钙添加剂和溶剂配置成纺丝液;
所述聚丙烯酸共聚物由有机单体和丙烯酸共聚得到,所述有机单体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聚环氧乙烷、对苯乙烯磺酸钠或丙烯酰胺;
(2)以表面附着有碳酸根离子的烟用丝束为基材,对步骤(1)所得的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液中,聚丙烯酸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5~25%。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液中,含钙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1~15%。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烟用丝束表面涂覆Na2CO3水溶液或(NH4)2CO3水溶液,得到所述表面附着有碳酸根离子的烟用丝束。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103~100×103g/mol。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共聚物中丙烯酸结构单元的摩尔含量为10~90%。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纺丝电压为10~50kV,接收距离为5~25cm,烟用丝束的卷绕速率为50~300m/min。

8.  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包括烟用丝束以及沉积在烟用丝束表面的纳米纤维,所述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0~500nm。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纤维与烟用丝束的质量比为0.0025~0.0125:1。

10.  一种卷烟滤棒,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制备而成。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卷烟烟气中的氰化氢(HCN)主要来源于烟草中硝酸盐和含氮化合物在燃吸过程中的氧化分解,其释放量约为30-300μg/cig。烟气中的HCN经呼吸道吸收后迅速进入机体,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签订,研发能够有效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HCN和氨的释放量的新型滤嘴材料已成为国际卷烟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多采用吸附法去除卷烟主流烟气中的HCN和氨。
在有机基体中引入无机组分构筑有机-无机纳米纤维膜,可以结合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优点,增强纳米纤维膜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吸附性能。近年来,具有高催化、吸附、生物相容性能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例如,公开号为CN 102352548A的发明专利文献采用共混聚丙烯腈溶液与合成的硅烷共聚物,经静电纺丝制备先驱体纤维膜,然后经高温碳化,制得硅/碳纳米纤维膜。该膜比表面积大、热稳定好、力学性能和催化性能优良,在纳米线器件、过滤材料、复合增强材料等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此外,公开号为CN 102242464的发明专利文献采用聚合物材料与陶瓷材料相复合,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复合材料纳米纤维膜,该膜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隔膜以及微滤、超滤、纳滤等过滤材料的支撑体。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比表面积大,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通过改变纺丝液的组成和纺丝参数,可以制备出不同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 的纳米纤维。
目前,国内烟草行业一般采用醋酸纤维素纤维丝束或聚丙烯纤维丝束制作卷烟滤棒,对丝束进行改性以提高减害降焦性能也进行了研究。例如,公开号为CN 103628253的发明专利文献报道了将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沉积在连续移动的丝束表面形成功能化丝束,有效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亚硝胺和HCN的释放量,且不影响卷烟吸食品质。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够选择性地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HCN和氨的释放量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文献报道,更没有可供实际生产应用的技术和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制备方法,在纺丝液中引入了矿化钙源,在接收丝束上引入矿化碳酸源,使得纳米纤维的生成与矿化同时进行,制得CaCO3粒子在纳米纤维上均匀分布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该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能够选择性的吸附HCN和氨。
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酸共聚物、含钙添加剂和溶剂配置成纺丝液;
所述聚丙烯酸共聚物由有机单体和丙烯酸共聚得到,所述有机单体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聚环氧乙烷、对苯乙烯磺酸钠或丙烯酰胺;
(2)以表面附着有碳酸根离子的烟用丝束为基材,对步骤(1)所得的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
本发明在纺丝液中通过含钙添加剂引入钙源,在烟用丝束(即接收丝束)上引入矿化碳酸源,实现纳米纤维的生成和矿化同时进行,矿化得到的碳酸钙粒子在纳米纤维上均匀分布。
含有碳酸钙粒子的纳米纤维沉积在烟用丝束表面,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该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中的无机组分能够有效吸附HCN和氨,用作卷烟滤嘴时,能够有效降低卷烟主流 烟气中HCN和氨的释放量。
本发明采用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技术,利用载液槽的往复移动使得纺丝电极铁丝表面涂覆一薄层纺丝液,当施加电压超过临界值后,纺丝电极铁丝表面的纺丝液层先形成许许多多的泰勒锥,然后被拉伸成很多束射流,再经鞭动,形成纳米纤维。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连续生产,能够保证卷烟滤棒的生产质量,采用的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技术生产效率较高,不容易产生堵塞针头的问题,维护方便;封闭式的移动载液槽保证了纺丝液浓度的恒定,可以长时间稳定地纺丝,有利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
所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应适当,以保证纺丝液具有合适的粘度,保证可纺性能,作为优选,所述聚丙烯酸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103~100×103g/mol。进一步优选,所述聚丙烯酸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103~100×103g/mol。
聚丙烯酸共聚物中的丙烯酸能够与含钙添加剂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盐,利于钙离子在纺丝液中的分散,同时,丙烯酸结构单元的含量对聚丙烯酸共聚物的溶解性、粘度以及纺丝性能均有影响,作为优选,所述聚丙烯酸共聚物中丙烯酸结构单元的摩尔含量为10~90%。进一步优选,所述聚丙烯酸共聚物中丙烯酸结构单元的摩尔含量为10~50%。
所述溶剂以能够溶解聚丙烯酸共聚物为宜,所述溶剂为水、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
聚丙烯酸共聚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含钙添加剂分散于该溶液中,与丙烯酸发生成盐反应,并在溶液粘度的作用下,均匀分散在纺丝液中。
现有技术中能够提供钙离子的物质均可以作为含钙添加剂,优选地,所述含钙添加剂为CaCl2。
聚丙烯酸共聚物的质量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纺丝液的粘度,影响纳米纤维的尺寸,而含钙添加剂则决定了在纳米纤维中引进的无机粒子的数量,为了保证最终制得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具有高的比表面 积,对于HCN和氨具有更好的吸附作用,对纺丝液中聚丙烯酸共聚物和含钙添加剂的质量分数进行优选。
所述纺丝液中,聚丙烯酸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5~25%。即纺丝液中,聚丙烯酸共聚物质量与纺丝液质量之比为5~25:100。进一步优选,聚丙烯酸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15~25%。
所述纺丝液中,含钙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1~15%。即纺丝液中,含钙添加剂与纺丝液质量之比为1~15:100。进一步优选,含钙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8~15%。
在烟用丝束进入静电纺丝腔之前,在烟用丝束的表面引入碳酸根离子,优选地,在烟用丝束表面涂覆Na2CO3水溶液或(NH4)2CO3水溶液,得到所述表面附着有碳酸根离子的烟用丝束。
所述的Na2CO3水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1~0.7M,所述的(NH4)2CO3水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1~0.7M。
Na2CO3水溶液以及(NH4)2CO3水溶液的摩尔浓度和用量与含钙添加剂的用量相适应,由于涂覆操作过程中,Na2CO3水溶液或(NH4)2CO3水溶液并不能完全附着在烟用丝束的表面,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Na2CO3水溶液或(NH4)2CO3水溶液的用量一般过量,以最高效率地生成碳酸钙粒子。
为了在烟用丝束的表面沉积合适尺寸的纳米纤维,优选地,步骤(2)中,纺丝电压为10~50kV,接收距离为5~25cm,烟用丝束的卷绕速率为50~300m/min。
进一步优选,步骤(2)中,纺丝电压为30~50kV,接收距离为15~25cm,烟用丝束的卷绕速率为100~300m/min。
完成静电纺丝后,将所得的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置于红外灯下烘烤1~60s,然后进行卷绕,得到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所述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包括烟用丝束以及沉积在烟用丝束表面的纳米纤维,所述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0~500nm。
进一步优选,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0~300nm。
本发明中的烟用丝束采用醋酸纤维素丝束,所述纳米纤维与烟用丝束 的质量比为0.0025~0.0125:1。
烟用丝束上沉积适当用量的纳米纤维,以获得最佳的HCN和氨的去除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纳米纤维与烟用丝束的质量比为0.008~0.0125: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卷烟滤棒,由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制备而成。
用制得的滤棒替代某规格市售卷烟中的普通醋纤滤棒生产试样烟,采用Cerulean SM450型吸烟机(Cerulean,UK)按照ISO 3308模式进行卷烟抽吸实验,并以同规格市售卷烟为对照,抽吸容量为35.0毫升,抽吸时间为2秒,抽吸间隔为58秒。
本发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烟用丝束上沉积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得到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复合丝束中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纤维以及无机组分对卷烟烟气中的HCN和氨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采用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的试样烟与同规格的市售卷烟相比,卷烟主流烟气中HCN的释放量降低13%-37%、氨释放量降低10%-40%。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描述,但所述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选择丙烯酸摩尔含量为30%、数均分子量为10000g/mol的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为聚合物,将聚合物溶解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然后加入CaCl2,搅拌混合均匀,静置脱泡,制得聚合物质量分数为8%,CaCl2质量分数为3%的纺丝液(即聚合物与纺丝液的质量比为8:100,CaCl2与纺丝液的质量比为3:100)。
调节纺丝电极铁丝与烟用丝束之间的距离(即接收距离)为25cm,调节纺丝电压为50kV,然后将纺丝液置于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机的载液槽中,设定烟用丝束的卷绕速率为100m/min。烟用丝束进入静电纺丝腔前,其表面喷涂有0.01M的Na2CO3水溶液。
开启电源至设定电压,纺丝液形成直径为450±10nm的纳米纤维,并 沉积在用于接收的连续运动的烟用丝束表面,经红外灯烘干60s后卷绕,即制得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其中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在烟用丝束表面的沉积量为烟用丝束质量的1/250。
最后将制得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在滤棒成型机上卷制成卷烟滤棒,并进一步制备成试样烟。将卷制的试样烟采用CeruleanSM450型吸烟机按照ISO3308模式进行卷烟抽吸实验,测定计算主流烟气中HCN和氨的释放量。采用同规格的市售卷烟作为对照卷烟,结果见表1。
抽吸实验中设定抽吸容量为35mL,抽吸时间为2s,抽吸间隔为58s,以下实施例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用相同的实验条件。
实施例2
选择丙烯酸摩尔含量为10%、数均分子量为60000g/mol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为聚合物,将聚合物溶解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然后加入CaCl2,搅拌混合均匀,静置脱泡,制得聚合物质量分数为8%,CaCl2质量分数为3%的纺丝液。
调节纺丝电极铁丝与烟用丝束之间的距离为15cm,调节纺丝电压为32kV,然后将纺丝液置于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机的载液槽中,设定烟用丝束卷绕速率为100m/min。烟用丝束进入静电纺丝腔前,其表面喷涂有0.1M的Na2CO3水溶液。
开启电源至设定电压,纺丝液形成直径为180±15nm的纳米纤维,并沉积在用于接收的连续运动的烟用丝束表面,经红外灯烘干5s后卷绕,即制得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其中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在烟用丝束表面的沉积量为烟用丝束质量的1/120。
最后将制得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在滤棒成型机上卷制成卷烟滤棒,并进一步制备成试样烟。将卷制的试样烟采用CeruleanSM450型吸烟机按照ISO3308模式进行卷烟抽吸实验,测定计算主流烟气中HCN和氨的释放量。采用同规格的市售卷烟作为对照卷烟,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选择丙烯酸摩尔含量为90%、数均分子量为5000g/mol的丙烯腈和丙 烯酸的共聚物为聚合物,将聚合物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加入CaCl2,搅拌混合均匀,静置脱泡,制得聚合物质量分数为5%,CaCl2质量分数为1%的纺丝液。
调节纺丝电极铁丝与烟用丝束之间的距离为15cm,调节纺丝电压为35kV,然后将纺丝液置于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机的载液槽中,设定烟用丝束的卷绕速率为100m/min。烟用丝束进入静电纺丝腔前,其表面喷涂有0.5M的Na2CO3水溶液。
开启电源至设定电压,纺丝液形成直径为150±10nm的纳米纤维,并沉积在用于接收的连续运动的烟用丝束表面,经红外灯烘干5s后卷绕,即制得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其中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在烟用丝束表面的沉积量为烟用丝束质量的1/280。
最后将制得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在滤棒成型机上卷制成卷烟滤棒,并进一步制备成试样烟。将卷制的试样烟采用CeruleanSM450型吸烟机按照ISO3308模式进行卷烟抽吸实验,测定计算主流烟气中HCN和氨的释放量。采用同规格的市售卷烟作为对照卷烟,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选择丙烯酸摩尔含量为50%、数均分子量为20000g/mol的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为聚合物,将聚合物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然后加入CaCl2,搅拌混合均匀,静置脱泡,制得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0%,CaCl2质量分数为5%的纺丝液。
调节纺丝电极铁丝与烟用丝束之间的距离为15cm,调节纺丝电压为35kV,然后将纺丝液置于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机的载液槽中,设定烟用丝束卷绕速率为100m/min。烟用丝束进入静电纺丝腔前,其表面喷涂有0.7M的(NH4)2CO3水溶液。
开启电源至设定电压,纺丝液形成直径为130±10nm的纳米纤维,并沉积在用于接收的连续运动的烟用丝束表面,经红外灯烘干5s后卷绕,即制得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其中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在烟用丝束表面的沉积量为烟用丝束质量的1/55。
最后将制得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在滤棒成型机上卷制成卷烟滤棒,并进一步制备成试样烟。将卷制的试样烟采用CeruleanSM450型吸烟机按照ISO3308模式进行卷烟抽吸实验,测定计算主流烟气中HCN和氨的释放量。采用同规格的市售卷烟作为对照卷烟,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选择丙烯酸摩尔含量为60%、数均分子量为50000g/mol的聚环氧乙烷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为聚合物,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然后加入CaCl2,搅拌混合均匀,静置脱泡,制得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CaCl2质量分数为7%的纺丝液。
调节纺丝电极铁丝与烟用丝束之间的距离为15cm,调节纺丝电压为35kV,然后将纺丝液置于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机的载液槽中,设定烟用丝束卷绕速率为100m/min。烟用丝束进入静电纺丝腔前,其表面喷涂有0.2M的(NH4)2CO3水溶液。开启电源至设定电压,纺丝液形成直径为120±10nm的纳米纤维,并沉积在用于接收的连续运动的烟用丝束表面,经红外灯烘干5s后卷绕,即制得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其中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在丝束表面的沉积量为烟用丝束质量的1/15。
最后将制得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在滤棒成型机上卷制成卷烟滤棒,并进一步制备成试样烟。将卷制的试样烟采用CeruleanSM450型吸烟机按照ISO3308模式进行卷烟抽吸实验,测定计算主流烟气中HCN和氨的释放量。采用同规格的市售卷烟作为对照卷烟,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选择丙烯酸摩尔含量为20%、数均分子量为30000g/mol的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为聚合物,将聚合物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加入CaCl2,搅拌混合均匀,静置脱泡,制得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0%,CaCl2质量分数为10%的纺丝液。
调节纺丝电极铁丝与烟用丝束之间的距离为5cm,调节纺丝电压为10kV,然后将纺丝液置于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机的载液槽中,设定烟用丝束卷绕速率为100m/min。烟用丝束进入静电纺丝腔前,其表面喷涂有0.3M 的(NH4)2CO3水溶液。
开启电源至设定电压,纺丝液形成直径为200±10nm的纳米纤维,并沉积在用于接收的连续运动的烟用丝束表面,经红外灯烘干5s后卷绕,即制得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其中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在烟用丝束表面的沉积量为烟用丝束质量的1/50。
最后将制得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在滤棒成型机上卷制成卷烟滤棒,并进一步制备成试样烟。将卷制的试样烟采用CeruleanSM450型吸烟机按照ISO3308模式进行卷烟抽吸实验,测定计算主流烟气中HCN和氨的释放量。采用同规格的市售卷烟作为对照卷烟,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选择丙烯酸摩尔含量为30%、数均分子量为70000g/mol的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为聚合物,溶解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然后加入CaCl2,搅拌混合均匀,静置脱泡,制得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0%,CaCl2质量分数为15%的纺丝液。
调节纺丝电极铁丝与烟用丝束之间的距离为15cm,调节纺丝电压为40kV,然后将纺丝液置于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机的载液槽中,设定烟用丝束卷绕速率为50m/min。烟用丝束进入静电纺丝腔前,其表面喷涂有0.6M的Na2CO3水溶液。
开启电源至设定电压,纺丝液形成直径为500±10nm的纳米纤维,并沉积在用于接收的连续运动的烟用丝束表面,经红外灯烘干10s后卷绕,即制得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其中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在烟用丝束表面的沉积量为烟用丝束质量的1/25。
最后将制得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在滤棒成型机上卷制成卷烟滤棒,并进一步制备成试样烟。将卷制的试样烟采用CeruleanSM450型吸烟机按照ISO3308模式进行卷烟抽吸实验,测定计算主流烟气中HCN和氨的释放量。采用同规格的市售卷烟作为对照卷烟,结果见表1。
实施例8
选择丙烯酸摩尔含量为40%、数均分子量为100000g/mol的丙烯腈和 丙烯酸的共聚物为聚合物,将聚合物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CaCl2,搅拌混合均匀,静置脱泡,制得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0%,CaCl2质量分数为10%的纺丝液。
调节纺丝电极铁丝与烟用丝束之间的距离为15cm,调节纺丝电压为40kV,然后将纺丝液置于无针头式静电纺丝机的载液槽中,设定烟用丝束卷绕速率为300m/min。烟用丝束进入静电纺丝腔前,其表面喷涂有0.3M的Na2CO3水溶液。
开启电源至设定电压,纺丝液形成直径为100±10nm的纳米纤维,并沉积在用于接收的连续运动的烟用丝束表面,经红外灯烘干5s后卷绕,即制得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其中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在烟用丝束表面的沉积量为烟用丝束质量的1/10。
最后将制得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在滤棒成型机上卷制成卷烟滤棒,并进一步制备成试样烟。将卷制的试样烟采用CeruleanSM450型吸烟机按照ISO3308模式进行卷烟抽吸实验,测定计算主流烟气中HCN和氨的释放量。采用同规格的市售卷烟作为对照卷烟,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名HCN释放量(μg/cig)氨释放量(μg/cig)实施例1100.77.77实施例296.77.34实施例3103.07.94实施例492.46.73实施例577.05.61实施例690.06.56实施例783.06.04实施例875.15.18对照卷烟118.58.63
由表1中可以得出,采用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制备的卷烟滤棒对于卷烟主流烟气中的HCN和氨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HCN的释放量相比对照卷烟最多可降低43.4μg/cig,氨的释放量相比对照卷烟最多可降低3.45μg/cig。

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丙烯酸共聚物、含钙添加剂和溶剂配置成纺丝液;聚丙烯酸共聚物由有机单体和丙烯酸共聚得到,所述有机单体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聚环氧乙烷、对苯乙烯磺酸钠或丙烯酰胺;(2)以表面附着有碳酸根离子的烟用丝束为基材,对步骤(1)所得的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所述的有机-无机纳米纤维复合丝束。本发明利用静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