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抱式单向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输出轴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的环抱式单向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启动时,先要由起动机带动发动机的飞轮转动,然后发动机才能启动;但当发动机点火启动后,其飞轮的转速会迅速超越启动机的转速,为了避免发动机反向的带动启动机转动,因此在发动机与起动机之间设置了单向器,又叫超越离合器,因此在发动机的转速超过启动机的转速后,单向器将被分离,从而避免发动机带动启动机转动。
在电动车上同样也设置有单向器;在电动车由高速档换到低速档时,由于输出轴刚脱离高速齿轮,所以输出轴依然具有一个较高的转速,因此当输出轴与低速齿轮连接后,要使输出轴与低速齿轮具有一个相同的速度就需要输出轴有一个减速过程,否则输出轴就会反向带动低速齿轮转动,或使低速齿轮出现打齿现象,从而对齿轮形成冲击,使齿轮迅速被损坏,因此在电动车上也设置了单向器,防止输出轴反向带动低速齿轮。
在电动车中,单向器套设在输出轴上,通常包括电磁阀、摩擦片、可控单向器浮动套、可控单向器凸轮和滚轴。摩擦片与可控单向器浮动套相配合,同时与低速齿轮连接,可控单向器凸轮和滚珠位于可控单向器浮动套内。电磁阀吸合使可控单向器浮动套靠近摩擦片,并与摩擦片接触相配合,通过摩擦片带动可控单向器浮动套,可控单向器浮动套卡死滚珠,使得可控单向器凸轮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实现挂档或换挡。目前,可控单向器浮动套与摩擦片相接触配合的面为平面,工作时为平面接触,在实际应用中发明,比较容易打滑,不可靠,经常出现跳档或不换挡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摩擦片不易打滑的环抱式单向器。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环抱式单向器,包括壳体、电磁阀、摩擦片、滚柱、凸轮和由铸铁制成的环体;所述环体呈圆环状;所述凸轮和滚柱安装在所述环体内,且凸轮上具有六个工作表面,所述滚柱位于环体内表面和凸轮的工作表面之间;所述摩擦片为瓦片状,且摩擦片中均匀的镶嵌有铁块;所述摩擦片至少两块片,摩擦片均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且所有的摩擦片围成圆筒状;所述环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摩擦片围成的圆筒中间;所述电磁阀的铁芯与所述环体相连。
在本基础方案的环抱式单向器套装在输出轴上,且凸轮与输出轴为花键连接;而壳体与低速齿轮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工作时,电磁阀使环体带有磁性,从而将摩擦片吸附在环体表面,从而环体与摩擦片结合;由于低速齿轮转动带动壳体转动,同时带动摩擦片转动,所以此时摩擦片也将带动环体转动。
本方案中,壳体和环体与输出轴均为转动连接,而凸轮与输出轴为键连接;本方案中的摩擦片设置成瓦片状,并与环体的外周面配合,从而使得摩擦片与环体为弧面接触,所以接触效果好,同时接触面积也较大;所以摩擦片与环体不易打滑,且可靠性也较高,从而不会出现跳档或不换档现象。另外环体体积较大,因此接通电磁阀后,具有的磁性也比较大,而摩擦片质量较轻,所以环体对摩擦片的吸附能力也较高,进一步的优化的其性能。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壳体和所述摩擦片之间设置了弹簧;在基础方案中,电磁阀断电后,摩擦片由于离心力从环体上分离,因此震动较大,使得摩擦片的寿命不高;在壳体与摩擦片之间设置弹簧后,弹簧可将摩擦片压在壳体上,从而减少摩擦片的震动。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摩擦片共四片;摩擦片设置成四片更有利于环体将摩擦片吸附在其表面,且更有利于摩擦片与环体贴合更紧密;但摩擦片分割得太多又不利于安装,同时强度也更低。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摩擦片上设置了截面为V形的凸沿,而所述环体的外壁上设置了与所述摩擦片的凸沿相配合的V形凹槽;本优化可进一步的增大摩擦片与环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减少滑转,使得输出轴加速更快。
附图说明
图1为环抱式单向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与输出轴与低速齿轮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环抱式单向器1、输出轴2、低速齿轮3、电磁阀11、壳体12、摩擦片13、凸轮14、滚柱15、环体16、弹簧17、铁芯11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环抱式单向器1包括壳体12、电磁阀11、摩擦片13、环体16、凸轮14和滚柱15;其中摩擦片13为瓦片状,且摩擦片13中均匀的镶嵌有铁块,使其能被磁铁吸附;摩擦片13共有四片,壳体12上设置有滑槽,摩擦片13的两端插入到壳体12上的滑槽内,使摩擦片13均与壳体12滑动连接,且所有的摩擦片13围成圆筒状;环体16由铸铁制成,且环体16呈圆环状,安装在壳体12内,并位于摩擦片13围成的圆筒中间;凸轮14和滚柱15安装在环体16内,且凸轮14上还具有六个工作表面,滚柱15位于环体16内表面和凸轮14的工作表面之间。
如图1所示,电磁阀11的铁芯111与环体16相连,所以在电磁阀11启动时,环体16与电磁阀11铁芯111一样带有磁性;所以启动电磁阀11,摩擦片13将被吸附在环体16上,从而使得摩擦片13和环体16配合。在壳体12和摩擦片13之间,还设置了弹簧17,当电磁阀11关闭后,弹簧17可使摩擦片13与环体16脱离配合。为了增大摩擦片13和环体16的摩擦力,在摩擦片13上设置有截面为V形的凸沿,而在环体16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摩擦片13的凸沿相配合的V形凹槽,以进一步的增大摩擦片13与环体16的接触面积。
如图2所示,本单向器套装在输出轴2上,且凸轮14与输出轴2为花键连接;而壳体12与低速齿轮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工作时,电磁阀11使环体16带有磁性,从而将摩擦片13吸附在环体16表面,从而环体16与摩擦片13结合;由于低速齿轮3转动带动壳体12转动,同时带动摩擦片13转动,所以此时摩擦片13也将带动环体16转动;当输出轴2的转速低于低速齿轮3的转速时,环体16与凸轮14和滚柱15将卡死,即三者将一起运动,凸轮14带动输出轴2转动输出动力。当输出轴2的转速高于低速齿轮3的转速时,则环体16与凸轮14和滚柱15三者则脱离,即输出轴2不能带动低速齿轮3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