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内板部涂膜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内板部涂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要求车辆具有很高的美观性,尤其希望外板能够获得照亮处
(highlight)的彩度高且具有较强深度的涂色。因此,在在外板的电沉积
涂膜上形成中涂膜再在该中涂膜上形成上涂膜的结构下,用例如金属底涂
料层、彩色透明涂料层以及无色透明涂料层这样的三层构造形成该上涂膜。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中是这样记载的,针对汽车相关部件等有用的
成形用层叠片,能够获得具有深度感的美观性。该外观性的具体情况为:
在将着色层层叠在金属光泽层上的层叠片中,着色层的透过光的明度L*
为20~80,金属光泽层的光泽值在200以上,45度的正反射光的彩度C*
在150以上。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6-2814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虽然车辆内板部涂膜也被涂成与外板涂膜一样的颜色,但是为减少挥
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的排出量、降低成
本,通常的做法是例如让上涂膜仅为底涂料层这一个单层。但是,在该情
况下,没有无色透明涂料层(clearcoat),底涂料层会显露出来,结果是
会出现涂膜容易损伤这样的问题。例如,门(外板)侧的密封条与立柱
(pillar)内板部接触,但因为门的重复开关、车辆的行驶振动,立柱涂
膜表面会被密封条擦过,该擦过容易导致出现磨损面比较显眼的状态。特
别是,如果使用红色呈色性良好的二萘嵌苯类颜料作涂料,涂膜容易磨损,
擦痕就容易比较显眼。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既确保上述内板部涂膜的呈色性,又提高
涂膜强度。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上述内板部涂膜中使用了二萘嵌苯类
颜料和氧化铁类颜料。
这里,使其发出特定颜色的涂膜中,当将在光的入射角为45度和受光
角为+30度下测得的、以标准白色板的反射率为基准的反射率定义为照亮
处反射率,将分光反射率曲线中反射率为最大值的波长定义为峰值波长,将
在被分割为10色相的迈歇尔色相环中相当于特定颜色所属于的色相的补
色的色相和与该补色的色相相邻的两个色相合起来后的波长域定义为补色
侧波长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包括利用含二萘嵌苯类颜料的涂膜发出特定颜色
的外板。在设在峰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为ROH(P),设补色侧波长域的平
均照亮处反射率为ROH(OA)时,该外板涂膜满足(ROH(P)/ROH(OA))≥74。
另一方面,上述车辆内板部涂膜为了发出与上述外板涂膜一样的特定
颜色而含有作为颜料的二萘嵌苯类颜料和氧化铁类颜料,二萘嵌苯类颜料
的含量以PWC计在10%以上14%以下,氧化铁类颜料的含量与二萘嵌苯类
颜料的含量的比率以质量比计在3%以上20%以下。
相对于外板涂膜而言,(ROH(P)/ROH(OA))≥74就是特定色所涉及的在峰
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ROH(P)比补色侧波长域的平均照亮处反射率ROH(OA)
大,特别是大到超过70倍。这样一来,既能够在照亮处获得高彩度,致密
感也能够变好。
通过对上述内板部涂膜采用上述结构,那么在该内板部涂膜的照亮处,
彩度便会与外板涂膜一样高,而且涂膜强度提高。一般这样考虑:涂膜的
磨损是因为构成涂膜母体的树脂遭受切削而产生的,但是比二萘嵌苯类颜
料硬的氧化铁类颜料暴露于涂膜表面,该氧化铁类颜料成为阻力以后,树
脂便难以遭受切削,磨损进展得就慢。
这里,外板是构成车辆外表面的部件,除了车盖、翼子板等以外,还
包括前门、后门、发动机罩等开关部件。内板部指的是上述开关部件的内
表面侧部分或被该开关部件覆盖着的立柱部等纵梁的朝外部分、发动机室
内表面、行李箱内表面等。
因为内板部涂膜中的二萘嵌苯类颜料的含量以颜料重量浓度(PWC:
PigmentWeightConcentration)计在10%以上14%以下,所以其呈色性
良好,与外板涂膜一样,能够在照亮处获得高彩度;因为以“氧化铁类颜
料/二萘嵌苯类颜料”的质量比计含有3%以上的氧化铁类颜料,所以涂
膜强度提高;因为其比率在20%以下,所以不会大幅度地损伤利用二萘嵌
苯类颜料获得的照亮处的彩度。
优选方面为,上述内板部涂膜含有上述颜料和光辉材,上述二萘嵌苯
类颜料的含量与该颜料和光辉材合起来的总量的比率在50质量%以上。这
样一来便有利于确保上述照亮处的彩度。
优选方面为,上述氧化铁类颜料的含量与二萘嵌苯类颜料的含量的比
率以质量比计5%以上15%以下。这样一来便有利于确保照亮处的彩度和
提高涂膜强度。
优选方面为,上述氧化铁类颜料的平均粒径在50nm以上60nm以下。
若氧化铁类颜料的粒径变小,尽管呈色性会变好,分散性却会恶化。当其
平均粒径在50nm以上60nm以下时,不会较大地损伤二萘嵌苯类颜料带来
的呈色性,分散性良好,有利于确保涂膜强度。
优选方面为,当上述内板部涂膜在峰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为RIH(P)
时,上述外板和该内板部在峰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比(RIH(P)/ROH(P))
在0.5以上1.0以下。这样一来,外板和内板部的特定颜色的照亮处的彩
度相近,外观变好。
优选方面为,当上述内板部涂膜在补色侧波长域的平均照亮处反射率
为RIH(OA)时,上述外板部和该内板部在补色侧波长域的平均照亮处反射率
比(RIH(OA)/ROH(OA))在1.0以上6.0以下。这样一来,就内板部涂膜而言,
既能够在照亮处获得高彩度,致密感也会变好。
优选方面为,在将在光的入射角为45度和受光角为0度下测得的、以
标准白色板的反射率为基准的反射率定义为表面处反射率,设上述外板涂
膜在峰值波长下的表面处反射率为ROF(P),该内板部涂膜在峰值波长下的表
面处反射率为RIF(P)时,上述外板和该内板部在峰值波长下的表面处反射
率比(RIF(P)/ROF(P))在0.7以上1.3以下,
当将在光的入射角为45度和受光角为30度下测得的、以标准白色板
的反射率为基准的反射率定义为阴暗处反射率,设上述外板涂膜在峰值波
长下的阴暗处反射率为ROS(P),该内板部涂膜在峰值波长下的阴暗处反射率
为RIS(P)时,上述外板和该内板部在峰值波长下的阴暗处反射率比(RIS(P)
/ROS(P))在1.0以上2.0以下。
因此,在不断地改变观察角度来观察涂膜表面时,外板和内板部的明
度和彩度一样地变化,异样感觉少。
优选方面为,使用1英寸的面积上有1000个网眼、面积为20mm×20mm
的砂纸,在载荷200g、往返距离240mm、30往返/分以及往返次数300次
的条件进行上述内板部涂膜的磨损试验时,每往返100次的涂膜磨损量不
满1.8μm。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外板涂膜含有二萘嵌苯类颜料,特定颜色所涉及的峰
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为ROH(P),补色侧波长域的平均照亮处反射率为
ROH(OA)时,满足(ROH(P)/ROH(OA))≥74的车辆中,其内板部涂膜含有二萘嵌
苯类颜料和氧化铁类颜料,二萘嵌苯类颜料的含量以PWC计在10%以上14
%以下,(氧化铁类颜料/二萘嵌苯类颜料)以质量比计在3%以上20%以
下,所以在该内板部涂膜的照亮处彩度和外板涂膜一样变高,而且涂膜强
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示出外板的叠层涂膜构造的剖视图。
图2(A)是示意地示出外界光入射到彩色透明涂料层并透过的具体情
况的剖视图,图2(B)是示出彩色透明涂料层的分光透过率曲线之一例的
曲线图。
图3是示意地示出光在金属底涂料层中的光辉材部的反射情况的剖视
图。
图4是示出金属底涂料层带来的分光反射率曲线之一例的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在金属底涂料层发生了反射的光透过彩色透明涂料
层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外板的叠层涂膜带来的分光反射率曲线之一例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迈歇尔色相环中的基本10色相的图。
图8是示出红色系试样在照亮处的分光反射率曲线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同一红色系试样在表面处的分光反射率曲线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同一红色系试样在阴暗处的分光反射率曲线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内板的涂膜构造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外板和内板涂膜在照亮处的分光反射率曲线的曲线图。
图13是示出外板和内板涂膜在表面处的分光反射率曲线的曲线图。
图14是示出外板和内板涂膜在阴暗处的分光反射率曲线的曲线图。
图15是示出内板涂膜的二萘嵌苯类颜料的含量和照亮处反射率比(RIH
(P)/ROH(P))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6是示出内板涂膜的(氧化铁类颜料/二萘嵌苯类颜料)质量比与
磨损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7是示出内板涂膜的(氧化铁类颜料/二萘嵌苯类颜料)质量比和
照亮处反射率比(RIH(P)/ROH(P))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8是示出内板涂膜的氧化铁类颜料的含量和照亮处反射率比(RIH(P)
/ROH(P))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优选实施
方式仅仅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而已,并没有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
或本发明的用途加以限制的意图。
(车辆外板涂膜的结构)
图1示意地示出设置在外板(钢板)1外表面的叠层涂膜2之一例。
该叠层涂膜2通过依次层叠金属底涂料层(1BC)4、彩色透明涂料层(2BC)
5以及透明的顶部无色涂料层6而成。金属底涂料层4含有光辉材7和颜
料8,彩色透明涂料层5含有颜料8。利用阴极电沉积在外板1的表面形成
电沉积涂膜3,在电沉积涂膜3上形成中涂膜9,在该中涂膜9上形成作为
上涂膜的上述叠层涂膜2。金属底涂料层4和彩色透明涂料层5含有作为
红颜料8的二萘嵌苯类颜料,金属底涂料层4含有作为光辉材7的铝片。
[对呈色原理的考察]
利用叠层涂膜2在照亮处实现高彩度·高明度,获得致密感,进一步
出现深度感。说明实现它的特定颜色(红)的呈色原理。
如图2(A)所示,透过顶部无色透明涂料层6的光入射到彩色透明涂
料层5中。图2(B)示出含有红颜料8的彩色透明涂料层5的分光透过率
曲线。为实现高彩度和高明度,让彩色透明涂料层5具有让尽量多的红光
透过的功能和尽量地吸收红色以外其它颜色的光的功能。
如图3所示,透过彩色透明涂料层5的光在金属底涂料层4发生反射。
为提高彩度,让金属底涂料层4具有尽量地让入射的光反射的功能;为提
高深度,让金属底涂料层4具有增大FF(flipflop,观察角度变化后反
射光强度的变化度)的功能;为提高彩度,让金属底涂料层4具有反射红
光,尽量地不让红光以外的光反射的功能。
如图4中金属底涂料层4的分光反射率曲线之一例所示,红光的照亮
处反射率高、阴暗处反射率低以及表面处反射率也低,这就提高了深度感,
红光以外的光的反射率低,这就提高了彩度。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在
光的入射角度为45度、受光角为+30度下测得的、以标准白色板的反射
率为基准的反射率定义为照亮处反射率;将在光的入射角度为45度、受光
角为-30度下测得的、以标准白色板的反射率为基准的反射率定义为阴暗
处反射率;将在光的入射角度为45度、受光角为0度下测得的、以标准白
色板的反射率为基准的反射率定义为表面处反射率。
如图5所示,被金属底涂料层4反射的光透过彩色透明涂料层5,进
一步透过顶部无色透明涂料层6出现在外。图6示出最终从顶部无色透明
涂料层6出来的光的分光反射率曲线之一例。对图4和图6做一比较,图
6中,由于彩色透明涂料层5中所含颜料8对光的吸收反射等的影响,照
亮处反射率整体稍低。
由图6可知,照亮处反射率大且照亮处和阴暗处之反射率差、以及照
亮处和表面处的反射率差大,而且,红光以外的光几乎都没出来,在照亮
处获得高明度、高彩度,且获得了强烈的深度感。特别是,当照亮处和表
面处的反射率差较大时,随着观察角度不断地变化,色调也急剧变化,获
得了强烈的深度感。
[获得高明度、高彩度、致密感、深度感之条件的制定]
从对上述呈色原理的考察可知,特定颜色的照亮处、阴暗处以及表面
处的反射率、特定颜色以及特定颜色以外的颜色的光线透过率会影响叠层
涂膜的明度、彩度、深度感。因此,准备了实施例和比较例所涉及的多个
叠层涂膜试样,测量它们的反射率,对彩度、深度感、致密感进行了评价。
-外板No.1(实施例)-
在图1所示的涂膜结构中,将中涂膜9(L*值:50)层叠在钢板1表
面的环氧树脂类电沉积涂膜3上,在该中涂膜9上形成有通过依次层叠金
属底涂料层4、彩色透明涂料层5以及顶部无色透明涂料层6而形成的叠
层涂膜2。中涂膜9采用聚酯类溶剂型涂料。该膜厚为25μm。
使用旋转雾化式静电涂装机采用丙烯酸三聚氰酰胺类溶剂涂料形成了
金属底涂料层4。在该涂料中配合了作为光辉材7的铝片10%(PWC)、作
为着色颜料8的二萘嵌苯类颜料15%(PWC)。涂装条件如下:喷出量330cc
/min,转速20000rpm、S/A(成形空气:shapingair)流量420Nl/min。
膜厚为12μm。
彩色透明涂料层5也使用旋转雾化式静电涂装机采用丙烯酸三聚氰酰
胺类溶剂涂料形成。在该涂料中配合了作为着色颜料8的二萘嵌苯类颜料
2.0%(PWC)。涂装条件如下:喷出量300cc/min,转速20000rpm、S/A
(shapingair)流量300Nl/min。膜厚为12μm。
顶部无色透明涂料层6用酸环氧树脂类无色透明涂料形成。该膜厚为
30μm。湿碰湿地涂装了中涂料、金属底涂料层、彩色透明涂料层以及顶部
透明涂料层以后,进行烘烤(140℃下加热20分钟)。
-外板No.2~10(实施例)-
针对外板No.1,调节形成金属底涂料层4的涂装条件来改变光辉材7
的取向性,这样来制作了金属底涂料层4的照亮处、阴暗处以及表面处的
反射率不同的外板No.2~10试样。金属底涂料层4的涂料构成、以及彩色
透明涂料层5、顶部无色透明涂料层6、中涂膜9与外板No.1一样。
-外板No.11(实施例)-
将中涂膜(L*值:30)层叠在钢板表面的环氧树脂类电沉积涂膜上,
在该中涂膜上形成有依次层叠金属底涂料层、彩色透明涂料层而形成的叠
层涂膜(三涂一烘)。中涂膜采用了聚酯类溶剂型涂料。该膜厚为25μm。
金属底涂料层使用旋转雾化式静电涂装机采用丙烯酸三聚氰酰胺类溶
剂涂料形成。在该涂料中配合了作为光辉材的铝片8%(PWC)、作为着色
颜料的二萘嵌苯类颜料14%(PWC)。涂装条件为喷出量330cc/min、转速
20000rpm、S/A流量420nl/min。膜厚为15μm。
彩色透明涂料层也使用用旋转雾化式静电涂装机采用酸环氧树脂类无
色透明涂料形成。在该涂料中配合了作为着色颜料8的二萘嵌苯类颜料1.0
%(PWC)。涂装条件为喷出量240cc/min、转速22000rpm、S/A流量250nl
/min。该膜厚为30μm。采用湿碰湿(wetonwet)的方法涂装了中涂料、
金属底涂料层、彩色透明涂料层以及顶部透明涂料层以后,进行了烘烤(140
℃下加热20分钟)。
-外板No.12(实施例)-
像No.11那样形成中涂膜、金属底涂料层以后,又形成了依次层叠透
明涂料层、彩色透明涂料层、顶部透明涂料层而形成的叠层涂膜(五涂二
烘)。
彩色透明涂料层使用旋转雾化式静电涂装机采用丙烯酸三聚氰酰胺类
溶剂涂料形成。在该涂料中配合有作为着色颜料8的二萘嵌苯类颜料2.0
%(PWC)。涂装条件为喷出量330cc/min、转速20000rpm、S/A流量300nl
/min。该膜厚为12μm。透明涂料层和顶部透明涂料层用酸环氧树脂类无
色透明涂料形成,该膜厚为30μm。采用湿碰湿的方式涂装了中涂料、底
涂料、无色透明涂料以后,进行了烘烤(140℃下加热20分钟)。采用湿碰
湿的方式涂装了彩色透明涂料层、顶部无色透明涂料层,再次进行了烘烤
(140℃下加热20分钟)。
-市场上销售No.1、No.2(比较例)-
准备了两种其它公司制造的涂色不同的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涉及的试
样(红云母1和红云母2)。
-申请人现有的No.1~No.2(比较例)-
准备了本案申请人制造的涂色不同的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涉及的试样
(红云母和红金属)。
-对叠层涂膜的颜色特性的评价-
对上述各试样测量了特定颜色所涉及的在峰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
ROH(P)、阴暗处反射率ROS(P)以及表面处反射率ROF(P);在补色侧波长域的平
均照亮处反射率ROH(OA)。通过目视对各试样的彩度、深度以及致密感做了
评价。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的变角分光光度计GCMS-4测量了反射
率。测量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如图7所示,在被分割为10色相的迈歇尔色相环中,位于彼此相对的
位置处的颜色为补色。例如,红R色相的补色色相为蓝绿BG,该蓝绿BG
与其两边的色相即蓝B、绿G合起来的波长域成为补色侧波长域。根据JIS
Z8110的参考附图1“系统颜色名称的一般色度分类”,特定颜色所属于的
色相和补色侧波长域的关系,在测量波长范围400~700nm内如表1所示。
特定颜色所属于的色相由以用变角分光光度计获得的物体的反射率为
基础计算的Yxy决定。纤细情况记载在JISZ8721“颜色的表示方法-三
属性表示”中的“6.颜色的表示记号的决定方法”中。这一次,为决定色
相,在D65光源和10度视野的条件下测量了试样的颜色,给出了Yxy。
【表1】
目视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彩度◎:“感觉到非常鲜艳。”
○:“感觉很鲜艳。”
△:“感觉到有点鲜艳。”
×:“感觉不到鲜艳。”
深度◎:“感觉到深度非常深。”
○:“感觉到深度。”
△:“感觉到稍有深度。”
×:“没感觉到深度。”
致密感◎:“没有粒子感。”
○:“稍有粒子感。”
△:“有粒子感。”
×:“非常有粒子感。”
-测量评价结果-
上述颜色特性的测量评价结果示于表2。一部分试样的照亮处、表面
处以及阴暗处的各分光反射率曲线示于图8、图9以及图10。
【表2】
看一下表2中的特定颜色所涉及的峰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ROH(P)
和彩度的目视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现有红云母等照亮处反射率ROH
(P)较高,彩度的目视评价却较低。由此可知,仅仅照亮处反射率ROH(P)高
是无法实现高彩度的。
当条件A(=ROH(P)/ROH(OA))较高时,具有彩度的评价大致较高这样的
一种倾向,致密感也好。根据表1中的结果,优选让条件A在74以上,更
优选让条件A大于120。
接下来,看一看阴暗处反射率ROS(P),如果照亮处反射率ROH(P)和阴暗
处反射率ROS(P)之差增大,则有深度升高这样的一种倾向。但是,与市场
上销售的红云母2相比,现有红云母的照亮处和阴暗处的反射率差(ROH(P)
-ROS(P))大,但是深度感目视评价结果,却是现有红云母比市场上销售的
红云母2低。由此可知,仅仅照亮处和阴暗处的反射率差大,也无法给出
深度。看一下条件B((ROH(P)/ROH(OA))×(ROH(P)-ROS(P))×1/100)的值,
该值较高时,彩度和深度感目视评价结果都提高。亦即,可以说,要想增
大深度,不仅需要照亮处和阴暗处的反射率差大,还需要彩度高。根据表
2中的结果,优选使条件B大于100,更优选使条件B大于150。
接下来,看一下表面处反射率ROF(P),外板No.1~No.12和市场上销售
的红云母1的表面处反射率ROF(P)差不多大,但是深度和致密感却是No.1~
No.12好。可以认为这是因为照亮处反射率ROH(P)和表面处反射率ROF(P)的
差较大之故。也就是说,当使反映表面处反射率ROF(P)的条件C((ROH(P)/
ROH(OA))×(ROH(P)-ROS(P))×(1/ROF(P))×(1/100))的值较大时,深度和致
密感良好。根据表1中的结果,优选让条件C在3以上,更优选让条件C
大于8。
优选,补色侧波长域的平均照亮处反射率ROH(OA)在3%以下。
(内板部涂膜的构成)
图11示意地示出设置在内板部(钢板)11的外表面上的涂膜12之一
例。该涂膜12中含有光辉材7和红色颜料8。利用阴极电沉积在内板部11
的表面形成有电沉积涂膜3,在电沉积涂膜3上形成有上述涂膜12。没有
设置彩色透明涂料层和顶部透明涂料层。
[内板部涂膜的呈色性和涂膜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内板部11的涂膜12,既确保水平不低于外
板1的叠层涂膜的呈色性,又提高涂膜强度。因此,对于内板部11的涂膜
12,为了发出和外板1的叠层涂膜2一样的特定颜色,含有作为颜料的二
萘嵌苯类颜料和氧化铁类颜料,且让二萘嵌苯类颜料的含量为以PWC计算
10%以上14%以下,氧化铁类颜料的含量与二萘嵌苯类颜料的含量的比率
以质量比计3%以上20%以下。
于是,准备了实施例和比较例所涉及的多个涂膜试样,测量了它们的
反射率,进行了磨损试验,对呈色性和涂膜强度做了评价。
-内板No.1(比较例)-
在图11所示的涂膜构成中,在钢板11表面的环氧树脂类电沉积涂膜
3上形成了涂膜12。
涂膜12使用旋转雾化式静电涂装机采用丙烯酸三聚氰酰胺类溶剂涂
料形成。在该涂料中配合上了作为光辉材7的铝片6.2%(PWC)、作为着
色颜料8的二萘嵌苯类颜料14.4%(PWC)、喹吖啶酮类颜料2.7%(PWC)。
二萘嵌苯类颜料的含量与颜料8和光辉材7合起来的总量的比率为61.8
质量%。不含氧化铁类颜料。涂装条件为喷出量400cc/min、转速
20000rpm、S/A流量420Nl/min。膜厚为15μm。
-内板No.3、4、7~10(实施例)、内板No.2、5、6、11、12(比较例)
-
改变颜料和光辉材的组成形成了内板No.2~No.12的各涂膜12。内板
No.1~No.12的颜料和光辉材的配合等如表3所示。除了内板No.2~No.12
的颜料和光辉材的组成以外,其它涂膜形成条件都和内板No.1一样。氧化
铁类颜料A的平均粒径在50nm以上60nm以下,比重为4.2;氧化铁类颜
料B的平均粒径在10nm以上20nm以下,比重为3.9;二萘嵌苯类颜料的
平均粒径为40nm以上50nm以下,比重为1.2。
【表3】
-呈色性的评价-
对上述各试样测量了特定颜色所涉及的在峰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
RIH(P)、阴暗处反射率RIS(P)和表面处反射率RIF(P)、以及补色侧波长域的平
均照亮处反射率RIH(OA)。求出了各个内板No.1~No.12和外板No.1的特定
颜色所涉及的在峰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比(RIH(P)/ROH(P))、补色侧波
长域的平均照亮处反射率比(RIH(OA)/ROH(OA))、特定颜色所涉及的在峰值波
长下的表面处反射率比(RIF(P)/ROF(P))、以及特定颜色所涉及的在峰值波
长下的阴暗处反射率比(RIS(P)/ROS(P));通过目视评价了各试样的呈色性。
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的变角分光光度计GCMS-4测量了反射率。
测量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外板No.1和内板No.1~No.12在照亮处、表面处以及阴暗处的各分光
反射率曲线示于图12、图13以及图14。
目视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呈色性目视评价基准
○:内板的涂色相对于外板的涂色无异样感
△:内板的涂色相对于外板的涂色稍有异样感
×:内板的涂色相对于外板的涂色有异样感
-对涂膜强度的评价-
通过用学振型(Gakushintype)摩擦试验机进行的磨损试验对内板
No.1~No.12的涂膜强度进行了评价。亦即,使用1英寸的面积上有1000
个网眼、面积为20mm×20mm的砂纸作摩擦件,在载荷200g、往返距离240mm、
30往返/分以及往返次数300次的条件下,用膜厚计测量了让摩擦件在内
板部涂膜表面做水平往返移动时的涂膜磨损量,求出了每往返100次的涂
膜磨损量。测量点数为12个点。以该磨损量评价了涂膜强度。
-测量评价结果-
表3中示出了上述反射率比、目视评价结果及磨损量、综合判断结果。
综合判断的基准如下所述。
◎:呈色性和涂膜强度非常好
○:呈色性和涂膜强度良好
△:呈色性或者涂膜强度不好
×:呈色性或者涂膜强度非常不好
图15示出内板No.1~No.12中的二萘嵌苯类颜料的含量(PWC)和特
定颜色所涉及的在峰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比(RIH(P)/ROH(P))之间的关
系。二萘嵌苯系颜料的含量越多,该照亮处反射率比越小。此外,内板No.6,
减少了二萘嵌苯类颜料的含量,增加了云母的含量。
二萘嵌苯类颜料的含量以PWC计在10%以上14%以下(二萘嵌苯类颜
料的含量与颜料和光辉材合起来的总量的比率在50质量%以上)的实施例
内板No.3、4、7~10,特定颜色所涉及的在峰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比
在0.5以上1.0以下。根据表3,实施例内板No.3、4、7~10は、补色侧
波长域的平均照亮处反射率比(RIH(OA)/ROH(OA))在1.0以上6.0以下。也
就是说,实施例内板No.3、4、7~10和外板No.1一样,可见光(400~700nm)
中红色光的反射强,红光以外的光的反射受抑制,在与外板之间关系上,
色调几乎没有异样感。
根据表3可知,针对表面处反射率和阴暗处反射率,实施例内板No.3、
4、7~10和外板No.1的差别不大(0.7≤表面处反射率比≤1.3,1.0≤阴
暗处反射率比≤2.0)、色调没有异样感。
图16示出(氧化铁类颜料/二萘嵌苯类颜料)的质量比(%)和内板
涂膜的磨损量之间的关系。可知,氧化铁类颜料与二萘嵌苯类颜料的比例
越高,磨损量越少,涂膜强度升高。但是,如图17所示,氧化铁类颜料与
二萘嵌苯类颜料的比率越高,特定颜色所涉及的在峰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
射率比(RIH(P)/ROH(P))就越大。因为与二萘嵌苯类颜料相比,氧化铁类颜
料的红呈色性较低之故。图18(氧化铁类颜料的含量(PWC)和特定颜色
所涉及的在峰值波长的照亮处反射率比(RIH(P)/ROH(P))之间的关系)也表
示上述关系。
由图16、图17可知,为确保红呈色性且提高涂膜强度,优选(氧化
铁类颜料/二萘嵌苯类颜料)的质量比在3%以上20%以下。而且,如果
使(氧化铁类颜料/二萘嵌苯类颜料)的质量比在5%以上15%以下,则
能够使特定颜色所涉及的在峰值波长下的照亮处反射率比(RIH(P)/ROH(P))
在0.5以上1.0以下(红呈色性UP)且将涂膜磨损量抑制在1.6μm以下。
-符号说明-
1外板
2叠层涂膜
3电沉积涂膜
4金属底涂料层
5彩色透明涂料层
6顶部透明涂料层
7光辉材
8颜料
9中涂膜
11内板
12涂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