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5714116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0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960124.9

申请日:

2015.12.21

公开号:

CN105481754A

公开日:

2016.04.1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209/46申请日:20151221|||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09/46; A61P35/00; A61P35/02

主分类号:

C07D209/46

申请人:

云南民族大学

发明人:

胡秋芬; 周敏; 吴海艳; 李银科; 高雪梅; 叶艳清; 黄相忠; 江智勇; 杜刚; 杨海英; 李干鹏

地址:

650500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雨花校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53116

代理人:

谢乔良; 姜开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从傣族药用植物豆科腊肠树(Cassia fistula)的干燥树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命名为:2-(2-羟乙基)-5-甲基-6-异戊烯基-异吲哚-1-酮,英文名为2-(2-hydroxyethyl)-5-methyl-6-prenyl-isoindolin-1-one,其分子式为C16H21NO2,具有下述结构:所述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制备方法是以傣族药用植物豆科腊肠树(Cassia fistula)的干燥树皮为原料,经浸膏提取、有机溶剂萃取、MCI脱色、硅胶柱层析、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步骤而分离得到。所述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经细胞毒活性实验,对部分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本发明化合物结构新颖,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可作为抗癌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从豆科植物
腊肠树(Cassiafistula)的干燥树皮中分离得到,命名为:2-(2-羟乙基)-5-甲基-6-异戊
烯基-异吲哚-1-酮,英文名为2-(2-hydroxyethyl)-5-methyl-6-prenylisoindolin-1-
one,其分子式为C16H21NO2,具有下述结构: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豆科植物腊
肠树(Cassiafistula)的干燥树皮为原料,经浸膏提取、有机溶剂萃取、MCI脱色、硅胶柱层
析、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分离步骤,具体为:
A、浸膏提取:将豆科植物腊肠树(Cassiafistula)的树皮粉碎到20~40目,用有机溶剂
超声提取2~5次,每次30~60分钟,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静置,滤除沉淀物,浓
缩成浸膏a;
B、有机溶剂萃取:在浸膏a中加入重量比1~2倍量的水,然后用与水等体积的有机溶剂
萃取3~5次,合并有机溶剂萃取相,减压浓缩成浸膏b;
C、MCI脱色:在浸膏b加入重量比3~5倍量的甲醇水溶解,上MCI柱,用80%-90%甲醇水洗
脱,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成浸膏c;
D、硅胶柱层析:浸膏c上硅胶柱层析,装柱硅胶为160~200目,用量为浸膏c重量6~10倍
量;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氯仿和丙酮混合有机溶剂梯度洗脱,收集梯度洗脱液、浓缩,经
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
E、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将以体积含量为50~90%石油醚-丙酮溶液洗脱得到的洗脱液经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即得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的
有机溶剂为70~100%的丙酮、90~100%的乙醇或90~100%的甲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的
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乙醚或石油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步骤中
浸膏c在经硅胶柱层析前,用重量比1.5~3倍量的丙酮或者甲醇溶解,然后用浸膏重0.8~1.2
倍的80~100目硅胶拌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步骤的
氯仿和丙酮混合有机溶剂的体积配比为20:1,9:1,8:2,7:3,6:4和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步骤
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是以30~60%的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2~18ml/min,以21.2×250
mm,5μm的ZorbaxPrepHTGF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98nm,每次进
样10~100μL,收集10~40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民族特色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
及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豆科决明属植物腊肠树(Cassiafistula),是泰国的国花,原产于南亚南部,分布
在缅甸、斯里兰卡、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南部、西南部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的地区。在
中国傣族民间广泛用于皮肤感染、肥胖症、周期性发热以及肿瘤病等的治疗。而腊肠树在傣
语中又叫“锅拢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主治止血,通便,退热。据报道,该植物的不同部位
具有抗糖尿病、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菌、抗氧化的活性。本发明从腊肠树中分离得到一
个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且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
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制备
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从豆科植物腊
肠树(Cassiafistula)的干燥树皮中分离得到,其分子式为C16H21NO2,具有下述结构:


该化合物为浅黄色固体,命名为:2-(2-羟乙基)-5-甲基-6-异戊烯基-异吲哚-1-酮,英
文名为:2-(2-hydroxyethyl)-5-methyl-6-prenylisoindolin-1-one。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以
豆科植物腊肠树(Cassiafistula)的干燥树皮为原料,经浸膏提取、有机溶剂萃取、MCI脱
色、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分离步骤,具体为:

A、浸膏提取:将豆科植物腊肠树(Cassiafistula)的树皮粉碎到20~40目,用有机溶剂
超声提取2~5次,每次30~60分钟,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静置,滤除沉淀物,浓
缩成浸膏a;

B、有机溶剂萃取:在浸膏a中加入重量比1~2倍量的水,然后用与水等体积的有机溶剂
萃取3~5次,合并有机溶剂萃取相,减压浓缩成浸膏b;

C、MCI脱色:在浸膏b加入重量比3~5倍量的甲醇水溶解,上MCI柱,用80%-90%甲醇水洗
脱,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成浸膏c;

D、硅胶柱层析:浸膏c上硅胶柱层析,装柱硅胶为160~200目,用量为浸膏c重量6~10倍
量;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氯仿和丙酮混合有机溶剂梯度洗脱,收集梯度洗脱液、浓缩,经
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

E、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将以体积含量为50~90%石油醚-丙酮溶液洗脱得到的洗脱液经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即得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

本发明所制备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出来的:本发
明化合物为浅黄色固体;紫外光谱(溶剂为甲醇),λmax(logε):210(4.32)、260(3.86)、
298(3.05);红外光谱(溴化钾压片)νmax:3312、2930、1665、1610、1547、1460、1354、1213、
1152、1068、838、746cm–1;高分辨质谱(HRESIMS)显示本发明化合物准分子离子峰m/z
260.1658[M+H]+(计算值260.1651),可推测其分子式为C16H21NO2。其红外光谱显示化合物
中有羟基(3312cm-1)、羰基(1665cm-1),和芳环(1610、1547、1460cm-1)信号,紫外光谱
在210、260、298nm有最大吸收也证实化合物中存在芳环结构。化合物的1H-和13C-NMR
谱(表-1)显示其含有16个碳和21个氢,包括1个异吲哚-1-酮母核(C-1~C-7a,H-3、H-4
和H-6),一个异戊烯基(C-1'~C-5',H-1'、H-2'、H-4'和H-5'),一个甲基(C-6',H-6'),和一
个N-羟乙基(C-7'和C-8',H-7'和H-8')。化合物中H2-3和C-1、C-3a、C-4、C-7a、C-7',H-4
和C-3,H-7和C-1,H2-7'和C-1、C-3的HMBC(图3)进一步证实化合物中存在异吲哚-1-酮
母核。化合物的骨架类型得到确认后,可进一步通过HMBC相关谱确定取代基位置;根据H2-
1′和C-5、C-6、C-7,H-2′和C-6的HMBC相关可确定异戊烯基取代在C-6位;甲基取代在C-
5位可通过甲基氢(H3-6′)和C-4、C-5、C-6的HMBC相关证实。羟乙基和氮原子相连和通过H2-
7′和C-1、C-3,以及H2-3和C-7′的HMBC相关确认。至此化合物的结构得到确定,该化合物被
命名为:2-(2-羟乙基)-5-甲基-6-异戊烯基-异吲哚-1-酮,英文名为:2-(2-
hydroxyethyl)-5-methyl-6-prenylisoindolin-1-one。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癌药物
中的应用。

本发明化合物是首次从腊肠树树皮中分离出来的,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法确定为
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并表征了其具体结构。以本发明化合物为原料,对NB4、A549、
SHSY5Y、PC3和MCF7细胞株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达1.1、0.62、0.43、0.58、0.36
μM。本发明化合物结构简单活性较好,可作为抗癌药物研发的先导性化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13CNMR);

图2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

图3化合物的关键HMBC相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
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改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从豆科植物腊肠树(Cassiafistula)的
干燥树皮中分离得到,其分子式为C16H21NO2,


命名为:2-(2-羟乙基)-5-甲基-6-异戊烯基-异吲哚-1-酮,英文名为:2-(2-
hydroxyethyl)-5-methyl-6-prenylisoindolin-1-one。

本发明所述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以豆科植物腊肠树(Cassia
fistula)的干燥树皮为原料,经浸膏提取、有机溶剂萃取、MCI脱色、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
色谱制备分离步骤,具体为:

A、浸膏提取:将豆科植物腊肠树(Cassiafistula)的树皮粉碎到20~40目,用有机溶剂
超声提取2~5次,每次30~60分钟,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提取液,静置,滤除沉淀物,浓
缩成浸膏a;

B、有机溶剂萃取:在浸膏a中加入重量比1~2倍量的水,然后用与水等体积的有机溶剂
萃取3~5次,合并有机溶剂萃取相,减压浓缩成浸膏b;

C、MCI脱色:在浸膏b加入重量比3~5倍量的甲醇水溶解,上MCI柱,用80%-90%甲醇水洗
脱,合并有机相,减压浓缩成浸膏c;

D、硅胶柱层析:浸膏c上硅胶柱层析,装柱硅胶为160~200目,用量为浸膏c重量6~10倍
量;以体积配比为1:0~0:1的氯仿和丙酮混合有机溶剂梯度洗脱,收集梯度洗脱液、浓缩,经
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

E、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将以体积含量为50~90%石油醚-丙酮溶液洗脱得到的洗脱液经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即得所述的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

所述A步骤的有机溶剂为70~100%的丙酮、90~100%的乙醇或90~100%的甲醇。

所述B步骤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乙醚或石油醚。

所述D步骤中浸膏c在经硅胶柱层析前,用重量比1.5~3倍量的丙酮或者甲醇溶解,
然后用浸膏重0.8~1.2倍的80~100目硅胶拌样。

所述D步骤的氯仿和丙酮混合有机溶剂的体积配比为20:1,9:1,8:2,7:3,6:4
和1:1。

所述E步骤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是以30~60%的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2~18ml/
min,以21.2×250mm,5μm的ZorbaxPrepHTGF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
长为298nm,每次进样10~100μL,收集10~40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

本发明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决明属植物不受地区和品种限制,均可以实现本发明。

实施例1

取干燥豆科植物决明属腊肠树(Cassiafistula)的树皮3.2kg,粗粉碎至30目,用70%
的丙酮超声提取4次,每次60分钟,提取液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体积的1/4;静置,
滤除沉淀物,浓缩成108g的浸膏a;在浸膏a中加入250g水,用与水等体积的氯仿萃取5次,
合并萃取相,减压浓缩成63g浸膏b;浸膏b用MCI装柱,在浸膏b中加入240g的80%甲醇水溶
解,然后上柱,用90%甲醇水2至6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46g浸膏c;浸膏c在浸
膏c中加入120g的丙酮溶解,然后加入100目硅胶62g拌样,拌样后,用200目硅胶400g装柱;
用体积比分别为20:1,9:1,8:2,7:3,6:4和1:1的氯仿-丙酮混合有机溶剂梯度洗脱,
收集梯度洗脱液、浓缩,经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6个部分A-F,其中,对收集到的样
品B部分11.6g,再重复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9:1-1:2的石油醚-丙酮混合有机溶剂梯度洗
脱,收集梯度洗脱液、浓缩,经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6个部分B1-B6,其中第B4部
分,即6:4部分约1.08g,再以52%的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21.2×250mm,5μm的
ZorbaxPrepHTGF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98nm,每次进样50μL,
收集26.8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即得所述新化合物。

实施例2

取干燥豆科植物决明属腊肠树(Cassiafistula)的树皮10kg,粗粉碎至40目,用80%的
甲醇冷浸提取4次,每次40分钟,提取液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体积的1/4;静置,滤
除沉淀物,浓缩成300g浸膏a;在浸膏a中加入350g水,用与水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5次,合
并萃取相,减压浓缩成210g浸膏b;浸膏b用MCI装柱,在浸膏b中加入600g的80%甲醇水溶解,
然后上柱,用90%甲醇水5至15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150g浸膏c;浸膏c中加入
300g的丙酮溶解,然后加入100目硅胶150g拌样,用200目硅胶1Kg装柱,拌样后上柱;用体积
比分别为20:1,9:1,8:2,7:3,6:4和1:1的氯仿-丙酮混合有机溶剂梯度洗脱,收集梯
度洗脱液、浓缩,经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6个部分A-F,其中,对收集到的样品B部
分28g,再重复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9:1-1:2的石油醚-丙酮混合有机溶剂梯度洗脱,收集
梯度洗脱液、浓缩,经TLC监测,合并相同的部分,得到6个部分B1-B6,其中第B4部分,即6:4
部分约2.5g,再以52%的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21.2×250mm,5μm的Zorbax
PrepHTGF反相制备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98nm,每次进样80μL,收集26.8
min的色谱峰,多次累加后蒸干,即得所述新化合物。

实施例3

取实施例1-2制备的化合物,为浅黄色固体;

测定方法为:用核磁共振,结合其它波谱技术鉴定结构。

本发明所制备的新型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出来的:
本发明化合物为浅黄色固体;紫外光谱(溶剂为甲醇),λmax(logε):210(4.32)、260
(3.86)、298(3.05);红外光谱(溴化钾压片)νmax:3312、2930、1665、1610、1547、1460、1354、
1213、1152、1068、838、746cm–1;高分辨质谱(HRESIMS)显示本发明化合物准分子离子峰m/z
260.1658[M+H]+(计算值260.1651),可推测其分子式为C16H21NO2。其红外光谱显示化合物
中有羟基(3312cm-1)、羰基(1665cm-1),和芳环(1610、1547、1460cm-1)信号,紫外光谱
在210、260、298nm有最大吸收也证实化合物中存在芳环结构。化合物的1H-和13C-NMR
谱(表-1)显示其含有16个碳和21个氢,包括1个异吲哚-1-酮母核(C-1~C-7a,H-3、H-4
和H-6),一个异戊烯基(C-1'~C-5',H-1'、H-2'、H-4'和H-5'),一个甲基(C-6',H-6'),和一
个N-羟乙基(C-7'和C-8',H-7'和H-8')。化合物中H2-3和C-1、C-3a、C-4、C-7a、C-7',H-4
和C-3,H-7和C-1,H2-7'和C-1、C-3的HMBC(图3)进一步证实化合物中存在异吲哚-1-酮
母核。化合物的骨架类型得到确认后,可进一步通过HMBC相关谱确定取代基位置;根据H2-
1′和C-5、C-6、C-7,H-2′和C-6的HMBC相关可确定异戊烯基取代在C-6位;甲基取代在C-
5位可通过甲基氢(H3-6′)和C-4、C-5、C-6的HMBC相关证实。羟乙基和氮原子相连和通过H2-
7′和C-1、C-3,以及H2-3和C-7′的HMBC相关确认。至此化合物的结构得到确定,该化合物被
命名为:2-(2-羟乙基)-5-甲基-6-异戊烯基-异吲哚-1-酮,英文名为:2-(2-
hydroxyethyl)-5-methyl-6-prenylisoindolin-1-one。

实施例4

取实施例2制备的化合物,为浅黄色固体。测定与实施3相同,确认实施2制备的化合物
为所述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

实施例5

取实施例1和2所制备的任一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检测试验,试验情
况如下:

细胞株:白血病细胞(NB4)、肺癌细胞(A549)、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前列腺
癌细胞(PC3)、乳腺癌细胞(MCF7)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提供。

实验设计:以上细胞与不同浓度化合物温育72小时,每株细胞的实验均重复一
次,用两次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改良MTT法及SRB法评价化合物对细胞增殖
的抑制程度,计算抑制率,根据抑制率采用Logit方法计算IC50,比较化合物的体外抗肿
瘤活性。

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空白对照OD值-加药孔的OD值)/空白对照OD值×100%。

(a)改良MTT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悬浮细胞,将细胞浓度调整为4×104/ml,加入96孔培养板,
90μL/孔。阳性对照为顺铂,用生理盐水溶解。每孔分别加入10μl不同浓度的样品(1号试
液-5号试液)。加样组及对照组均设4个复孔,加样组、阳性对照组的高浓度组还设培养基
的加药平行孔,每块板均设有4个空白对照孔(仅加培养基)。样品的终浓度分别为10-2、
10-1、1、10及102μg/mL,相应DMSO的终浓度分别为0.1%、0.01%、0.001%、0.0001%、
0.00001%。样品在终浓度102μg/mL时,用0.1%DMSO作为溶剂对照,其余浓度均用生理盐
水作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药顺铂的终浓度为10-1、1、10μg/mL。细胞在37℃,5%CO2培养箱
中分别孵育48h后,加入MTT(5mg/ml,Sigma),10μL/孔。继续培养4h后,加入三联
液[10%SDS–5%异丁醇–0.012mol/LHCL(w/v/v)],100μL/孔,放置过夜后用酶标
仪在570nm、630nm双波长下测定各孔的OD值。

(b)SRB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贴壁细胞株,用25%胰酶常规消化后,再用15%小牛血清完全
RPMI-1640培养基将细胞浓度调整为5×104/mL,加入96孔培养板,90μL/孔。细胞在37
℃,5%CO2培养箱中分别孵育24h后加入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以及受试样品(各受试浓度
同上MTT法,10μL/孔),样品的终浓度分别为10-2、10-1、1、10、102μg/mL,相应DMSO的终浓
度分别为0.1%、0.01%、0.001%、0.0001%、0.00001%。样品在终浓度102μg/mL时用0.1%DMSO
作为溶剂对照,其余浓度均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药顺铂的终浓度为10-1、1、10
μg/mL,阴性对照为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加样组及对照组均设4复孔,加样组、阳性对照组
的高浓度组还设培养基的加药平行孔,每块板均设有4个空白对照孔(仅加培养基)。将96
孔培养板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孵育(细胞与样品作用)48h后,加入4℃、50%的
TCA(三氯乙酸)50μL/孔。加完TCA后,将96孔培养板置于4℃孵育1小时,取出培养板,
轻轻倾去板内液体。用自来水轻轻冲洗5遍(将自来水由烧杯中轻轻倒入板中,轻晃后再
将水倒去),置于空气中风干至不见水痕。然后加入配制好的0.4%SRB(用1%乙酸稀释),
50μL/孔,于室温下静置染色30分钟后倾去SRB溶液,用1%乙酸冲洗4遍,以除去未与蛋
白质结合的染料。置于空气中风干至无水痕后,加入10mM未缓冲Tris(缓血氨酸)溶液
150μL/孔(PH10,用三蒸水配制),将染料溶解后,于振荡器上振荡5分钟,用酶标仪在
570nm波长下读取各孔OD值。

(c)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经对白血病急性早幼粒NB4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人骨髓神经母细胞
瘤SHSY5Y细胞、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实验,腊肠树碱A对
NB4,A549和PC3细胞株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达8.2、5.6、和6.8μM。

表2化合物腊肠树碱A的细胞毒活性

Compounds
NB4
A549
SHSY5Y
PC3
MCF7
腊肠树碱A
1.1
0.62
0.43
0.58
0.36
Taxol
0.01
0.01
0.5
0.5
0.02

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异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从傣族药用植物豆科腊肠树(Cassia fistula)的干燥树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命名为:2-(2-羟乙基)-5-甲基-6-异戊烯基-异吲哚-1-酮,英文名为2-(2-hydroxyethyl)-5-methyl-6-prenyl-isoindolin-1-one,其分子式为C16H21NO2,具有下述结构:所述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