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用钢及制造方法和套管的生产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套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用钢
及其制造方法和套管的生产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复合API标准的K55
钢级低屈强比高频电阻焊(HFW)石油套管用钢及其制造方法和套管的生
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石油及天然气开采用套管是根据API标准组织生产与供
货的。API标准规定,K55钢级石油套管有无缝管和焊管两种类型,相对
于无缝管而言,焊管具有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好、规格范围宽、成本低
等显著特点,因此,焊管是生产厂家与油田用户的首选品种,一直受到市
场的青睐。但是对于K55钢级低屈强比高频电阻焊(HFW)套管,由于
生产难度高,目前仅有国外少数厂家可以生产。
K55钢级石油套管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该套管屈服强度须在
379~552MPa之间,抗拉强度须大于655MPa,其特点是材料的屈强比低,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取中线值)的比值约为0.7。目前该级别套管一
般的生产流程为:炼钢-连铸-热轧成板卷-板卷头尾剪切对焊-板带成型-在
线焊接-焊缝热处理或整管热处理-管加工-出厂检验等。从生产流程上看,
由于制管时板带成型而引入的加工硬化的作用,与板卷相比,管体屈服强
度会有所提高,抗拉强度会因材料损伤而略有降低。实践表明,成型后管
体屈服强度较板卷升高约50~100MPa,抗拉强度可以下降约10~30MPa,
这样,理想的板卷屈服强度应该控制在400MPa左右,而抗拉强度应该控
制在680MPa以上,要求热轧板的屈强比小于0.65,对于较低碳当量的低
合金钢很难达到这一要求。
API5CT标准中对K55的成分要求比较简单,只有S和P的要求
(S≤0.03,P≤0.03)。英国钢铁公司(BSC)的Corby钢管厂采用2种成
分生产K55套管。成分1为(以质量百分数计):C:0.17-0.22%,Si:
0.25-0.35%,Mn:1.3-1.5%,P≤0.025%,S≤0.015%,V:0.1-0.13%,Nb:
0.01-0.024%、Al:0.025-0.065%。成分2为(以质量百分数计):C:
0.33-0.37%,Si:0.10-0.35%,Mn:1.35-1.55%,P≤0.025%,S≤0.015%,
Al:0.025-0.065%。成分1因碳含量较低,故加入了V、Nb等元素来弥补
强度的不足,其制造特点是焊管制管后需再次加热经张力减径制成K55套
管,加工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屈强比较高。成分2制管后需再次加热到
880℃正火处理制成K55套管,工艺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用钢及其制造方法和
套管的生产方法,该石油套管用钢的屈服强度为379~552MPa,抗拉强度
≥655MPa,屈强比<0.65,冲击功≥50J,生产出性能稳定的低屈强比K55
套管,该套管的屈服比<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通过成分设计降低材料的屈强比,具体是提高C和Mn含量,
以提高珠光体比例以及减小珠光体片层间距,提高抗拉强度,同时适当配
以Ti、Nb微合金化,依靠Ti、Nb微合金元素在高温下形成的碳氮化物,
作为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核质点,促进晶界铁素体析出,增加组织中的软相,
保证较低的屈服强度。同时在制造工艺上,采用低温轧制和卷取控冷工艺,
抑制魏氏组织的形成,降低屈强比的同时提高韧性。为保证高碳当量热轧
板的板卷对焊质量,本发明优化焊接工艺参数,实现了高碳当量材料成型
过程中不断裂,保证了安全生产。
具体的,本发明一种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用钢,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
为:C:0.38~0.48%,Si:0.1~0.4%,Mn:1.0~1.4%,P≤0.015%,S≤0.005%,
Al:0.002~0.04%,Ti:0.005~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上
述成分含量必须同时满足如下关系:0.58%≤C+Mn/6≤0.68%。
进一步,所述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用钢还含有:0<Nb≤0.02%,以质量
百分比计。
所述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用钢的微观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
所述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用钢的屈服强度为379~552MPa,抗拉强度
≥655MPa,屈强比<0.65,冲击功≥50J。
本发明钢化学成分中各合金元素作用机理如下:
C:C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当C含量低于0.38%时,
导致K55钢中珠光体组织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强度;当C含量高于0.48%时,
钢的韧性会显著降低,会显著恶化材料的焊接性。因此,本发明控制C含
量为0.38~0.48%。
Mn:Mn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当Mn含量小于
1%时,材料中铁素体含量过多,降低了材料强度;当Mn含量大于1.4%
时,将显著增加钢中的组织偏析,影响热轧组织的均匀性和冲击性能。因
此,本发明控制Mn含量为1.0~1.4%。
本发明在材料设计上着眼于降低材料的屈强比,需要控制C和Mn含
量,碳当量计算公式为=C+Mn/6+(Cr+Mo+V)/5+(Ni+Cu)/15,一方面C和
Mn可以影响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相比例,当C+Mn/6<0.58%时,铁素体含
量增加,珠光体含量降低,导致材料屈服强度偏低,屈强比提高,从而强
度指标不能满足K55的要求;当C+Mn/6>0.68%时,碳当量过高,韧性
降低,横焊缝在成型过程中易发生断裂,从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因此,
需要控制0.58%≤C+Mn/6≤0.68%。
Si:Si固溶于铁素体以提高钢的屈服强度,不宜过高,宜采用Si含量
为0.1~0.4%。
Al:Al是传统脱氧固氮元素,可细化晶粒,考虑其可降低材料屈强比,
Al含量不宜过高。因此,本发明控制Al含量为0.002~0.04%。
Ti:Ti是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显著细化奥氏体晶粒,促进先共析铁
素体析出,可弥补因C降低而引起的强度下降,降低屈强比。但若Ti含
量太高,易形成粗大的TiN,降低材料性能。因此,本发明控制Ti含量为
0.005~0.05%。
Nb:Nb是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同时也可起到细晶和析出强化作用,
促进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宜采用Nb含量≤0.02%。
P≤0.015%、S≤0.005%:P和S是钢中的有害杂质元素,含量过高会恶
化钢的韧性,因此应尽量降低钢中的P、S含量。
本发明所述的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用钢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冶炼、铸造
按照上述化学成分进行转炉炼钢,钢水经炉外精炼后,连铸成坯;
2)热轧
连铸坯经1200~1250℃加热后热轧成板带,终轧温度800~860℃;
3)冷却+卷取
热轧后板带以5~20℃/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550~650℃,再卷取成板卷。
进一步,所述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用钢的微观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
本发明所述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用钢的屈服强度为379~552MPa,抗拉
强度≥655MPa,屈强比<0.65,冲击功≥50J。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冶炼、铸造
按照上述化学成分进行转炉炼钢,钢水经炉外精炼后,连铸成坯;
2)热轧
连铸坯经1200~1250℃加热后热轧成板带,终轧温度800~860℃;
3)冷却+卷取
热轧后板带以5~20℃/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550~650℃,再卷取成板
卷;
4)板卷对焊
送丝速度为7~13m/min,焊接速度为45~65cm/min,焊丝伸出量为
15~25mm;
5)高频电阻焊接
焊接温度为1200~1400℃,焊接功率850±30kW,焊接速度
16±3m/min;
6)热处理
焊缝在线正火热处理,正火温度为900~980℃。
进一步,所述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的微观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
所述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的屈服强度为379~552MPa,抗拉强度
≥655MPa,屈强比<0.7,冲击功≥50J。
本发明为保证抗拉强度达到K55钢级的要求,添加较高的C和Mn
元素,但是现有技术中高C高Mn材料在热轧后水冷过程中易产生如图1
中所示的魏氏组织,明显降低材料的韧性,提高屈强比。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将热轧过程中终轧温度降低为
800~860℃(常规油井管产品终轧温度为880~920℃),该较低的终轧温度
可以细化铁素体和珠光体晶粒,减少水冷过程中的过冷度,促进铁素体和
珠光体组织的析出和长大,抑制了魏氏组织的形成,从而降低屈强比,提
高韧性。
同时,为保证屈服强度达到K55要求,本发明将热轧板卷的卷取温度
控制为550~650℃的范围内。在焊接工艺上,为防止高碳当量材料
(Ceq=0.58以上)的焊缝在成型过程中发生开裂,优化了板卷对焊工艺,
且采用上述工艺后进行批量大生产未发生开裂问题。
本发明套管生产中,在高频感应焊接后采用正火热处理工艺,根据本
发明提出的成分设计确定了正火温度为900~980℃,通过焊缝正火热处理
工艺消除了焊缝组织应力,能够细化焊缝晶粒,提高组织均匀性,改善焊
缝的强度和冲击韧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设计的钢材料合金成本低,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提供的石油套管横焊缝焊接工艺,能够适用于高碳当量材质
的焊接,具有良好的冷弯性能,在成型过程中不发生断裂。
3)本发明所述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用钢具有较低屈强比,具体为屈强比
达到0.65以下,屈服强度为379~552MPa,抗拉强度≥655MPa,冲击功≥50J;
制造出的石油套管的屈强比达到0.7以下,屈服强度为379~552MPa,抗
拉强度≥655MPa,冲击功≥50J。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高碳高锰材料中的魏氏组织金相照片。
图2为本发明低屈强比石油套管的典型金相组织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及比较例套管的成分,表2为本发明实施例及比
较例的制造工艺参数,表3为本发明实施例及比较例钢的性能,表4为本
发明实施例及比较例套管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工艺如下,具体工艺参数参见表2:
本发明实施例化学成分见表1,经转炉炼钢炉外精炼后,制成连铸坯。
连铸坯经1200~1250℃加热后热轧成厚12mm的板带,终轧温度
800~860℃,轧后板带以5~20℃/s的冷却速度经层流冷却到550~650℃卷
取成板卷,板卷的力学性能参见表3。板卷间横焊缝焊接工艺为:送丝速
度为7~13m/min,焊接速度为45~65cm/min,焊丝伸出量为15~25mm。板
卷经过成型工序后进行高频电阻焊接,焊接温度为1200~1400℃,焊缝在
线正火热处理,正火温度为900~980℃。采用以上工艺制成的K55钢级套
管的力学性能参见表4。
由表3可知,实施例1-7制造得到钢卷均满足屈服强度在379~552MPa
之间,抗拉强度≥655MPa的要求,屈强比低于0.65,冲击功≥50J。
由表4可知,实施例1-7生产得到的套管均满足屈服强度在
379~552MPa之间,抗拉强度≥655MPa的要求,屈强比低于0.7,典型金相
组织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该套管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没有
出现对性能不利的魏氏组织。因此,采用本发明所设计的化学成分和热处
理制度,可以稳定生产出满足K55性能要求的低屈强比HFW套管。
比较例1的C含量稍低,C+Mn/6小于0.58%,材料的抗拉强度达不
到要求。而比较例2的C含量则过高,C+Mn/6大于0.68%,致使材料的
韧性降低,而且碳当量过高,横焊缝焊缝冷弯试验时发生断裂。比较例3
的Mn含量稍低,C+Mn/6小于0.58%,材料的抗拉强度达不到要求,屈强
比较高。比较例4的Mn含量则过高,C+Mn/6大于0.68%,没有Ti和Nb,
使得使材料的珠光体组织含量加高,导致强度偏高,冲击韧性也偏低。比
较例5的终轧温度偏高,导致组织中出现大量魏氏组织,提高了屈强比并
降低了韧性,同时焊接工艺未在本发明要求范围内,焊缝在成型过程中发
生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