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569817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27445.X

申请日:

2011.08.10

公开号:

CN102351983A

公开日:

2012.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F 220/18申请日:20110810|||公开

IPC分类号:

C08F220/18; C08F220/28; C08F220/22; C08F230/08; C08F220/04; C08F216/08; C09D133/10; C09D133/08; C09D5/00

主分类号:

C08F220/18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袁晓燕; 李辉; 赵蕴慧; 周建伟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代理人:

王小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为式1所示:式1其制备过程如下:将丙烯酸酯硬单体、丙烯酸酯软单体、含有羟基或羧基或硅氧烷的功能丙烯酸酯单体、含氟功能丙烯酸单体和含有机硅功能单体的笼型硅氧烷在溶剂中通过自由基四元无规共聚法制备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本发明优点在于,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易控,便于工业化。该共聚物成膜后,具有较低的表面能,疏水性强;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可无需加增强剂等无机填料可直接与溶剂和固化剂混合制备涂料使用,所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防冰雪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 该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构式为式 1 所 示, 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 为: 8000 ~ 30000, 分子量分布指数 5 为 1.5 ~
2: 8, 质量 损失为 5%时热分解温度, Td ≥ 400℃, 共聚物成膜后对水的接触角大于 110°, 式1 R7 为 该结构单元中 R 为烷基或氟化烷基。 2.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 程: 按丙烯酸酯硬单体的质量, 与丙烯酸酯软单体的质量比, 与含有羟基或羧基或硅氧 烷功能的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比, 与含氟功能丙烯酸单体的质量比, 与含有机硅功能单体 的 笼 型 硅 氧 烷 的 质 量 比 为 1 ∶ (0.5 ~ 1.3) ∶ (0.06 ~ 0.2) ∶ (0.2 ~ 0.8) ∶ (0 ~ 0.13), 以及按上述总单体的质量与引发剂的质量比, 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 ∶ (0.005 ~ 0.03) ∶ (0.7 ~ 1.5), 首先将用量的 1/3 引发剂和用量 1/2 的溶剂加入反应器中, 在温度 30 ~ 80℃下, 向反应器中滴加丙烯酸酯硬单体、 丙烯酸酯软单体、 含有羟基或羧基或硅氧 烷的功能丙烯酸酯单体及用量的 1/3 引发剂和用量的 1/4 的溶剂混合物, 滴加完毕后, 升温 至 80 ~ 110℃聚合 3 ~ 6h 后, 再向反应器中滴加含氟功能丙烯酸酯单体或含有机硅功能单 体的笼型硅氧烷以及用量剩余的 1/3 引发剂和用量剩余的 1/4 的溶剂继续反应 3 ~ 45h, 反 应结束, 降温至室出料, 得到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
3: 按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丙烯酸酯硬单 体, 选自甲基丙烯酸环己酯、 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 丙烯酸环己酯和丙烯酸异冰片酯其中一 的种或两种。
4: 按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丙烯酸酯软单 2 体, 选自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辛酯、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其中的一种或两 种。
5: 按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含有羟基或羧 基或硅氧烷的功能的丙烯酸酯单体, 选自丙烯酸羟乙酯、 丙烯酸羟丙酯、 甲基丙烯酸羟乙 酯、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十一烯酸、 烯丙醇、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 γ- 甲基丙烯酰氧基 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6: 按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含氟功能丙烯 酸酯单体, 选自丙烯酸三氟乙酯、 丙烯酸六氟丁酯、 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甲基丙烯酸六氟 丁酯、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 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和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其中的一种 或两种。
7: 按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含有机硅功能 单体的笼型硅氧烷, 选自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 - 七异丁基 POSS 和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丁 基 - 七苯乙烯基 POSS 其中的一种。
8: 按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引发剂, 选自偶 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二异苯甲酰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9: 按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溶剂选自甲基 异丁基甲酮、 甲苯、 二甲苯、 乙酸丁酯和环己酮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10: 一种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或按权利要求 2 方法所制备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应用, 用于制备疏水防冰雪涂料及涂层。

说明书


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属于氟硅丙烯酸酯共 聚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光性、 耐候性、 耐紫外光照射、 耐腐蚀性, 用其制 成的丙烯酸酯系涂料的成膜性能好, 其漆膜的耐水性、 耐光性、 耐碱性、 耐老化性及保色性 较为突出, 并有很好的施工性能, 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的涂料, 但是也存在抗污性、 耐候性 不好、 机械强度和硬度稍差等缺点。近年来, 人们对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各种改性进行了研 究, 有人通过在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引入了含氟基团或有机硅基团, 含氟基团的引入可大大 降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表面能 ( 周耿槟, 文秀芳, 皮丕辉, 蔡智奇, 程江, 杨卓如, 电镀与涂 饰, 2010, 29(8) : 50-53) ; 有机硅基团的引入可赋予丙烯酸酯共聚物优良的低温性能, 柔韧 性, 耐腐蚀性, 与含氟基团共同使用配合, 除了可以改善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低温性能不足之
     处, 还具有良好的湿润渗透性和自清洁性能等优点 ( 倪勇, 赵玉索, 来国桥, 邬继荣, 有机硅 材料, 2005, 19(2) : 14-16), 含氟基团或有机硅基团对主链和内部分子形成 “屏蔽保护” 作 用, 从而使改性后的丙烯酸酯聚合物有效地提高了漆膜的综合性能, 如良好的化学惰性、 耐 候性、 抗污性、 憎水憎油等, 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 杨浩, 张杏娟, 王希波, 黄二梅, 皮丕辉, 杨卓如, 电镀与涂饰, 2010, 29(1) : 41-45)。
     众所周知, 有机硅及含氟材料是自然界所有物质中已知表面能最低的两种材料, 因此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也是制备疏水涂层的首选材料之一。 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所制备 的疏水涂层可在在防冰雪、 防污、 自清洁以及与生物血液相容性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前 景。POSS 结构规整, 是一类有机无机杂化的中空封闭型或半封闭型硅氧烷, 尺寸很小, 直径 约为 1.5nm, 分子量可高达 1000, 可以通过化学键合或物理共混与聚合物生成有机无机杂 化材料, POSS 在其形成的聚合物杂化材料中具有向表面迁移和自组装的特点, POSS 引入聚 合物中可增加共聚物膜的表面粗糙度, 提高聚合物的疏水性能。最近申请公开的一篇专利 是采用三元共聚制备了含氟 POSS 丙烯酸酯共聚树脂, 应用在防污涂料上 ( 冷世伟, 胡文, 吴 平, CN200910107167.7)。
     当前制备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强度和硬度不够理想, 限制了氟硅丙烯酸酯共 聚物的应用, 特别是在制备疏水防冰雪涂料中的应用, 且尚未发现有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该共聚物 具有表面能低, 疏水性强, 其制备方法简单, 用于制备的防冰雪疏水涂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 一种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
     该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构式为式 1 所示, 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 子量分布指数为: 8000 ~ 30000, 分为 1.5 ~ 2.8, 质量损失为 5%时热分解温度 Td5 ≥ 400℃, 共聚物成膜后对水的接触角大于 110°。
     式1
     R7 为本结构单元中 R 为烷基或氟化烷基。上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
     按丙烯酸酯硬单体的质量, 与丙烯酸酯软单体的质量比, 与含有羟基或羧基 或硅氧烷功能的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比, 与含氟功能丙烯酸单体的质量比, 与含有机 硅 功 能 单 体 的 笼 型 硅 氧 烷 质 量 比 为 1 ∶ (0.5 ~ 1.3) ∶ (0.06 ~ 0.2) ∶ (0.2 ~ 0.8) ∶ (0 ~ 0.13), 以及按上述总单体的质量与引发剂的质量比, 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 ∶ (0.005-0.03) ∶ (0.7-1.5), 首先将用量的 1/3 引发剂和用量 1/2 的溶剂加入反应器 中, 在温度 30 ~ 80℃下, 向反应器中滴加丙烯酸酯硬单体、 丙烯酸酯软单体、 含有羟基或羧 基或硅氧烷的功能丙烯酸酯单体及用量的 1/3 引发剂和用量的 1/4 的溶剂混合物, 滴加完 毕后, 升温至 80 ~ 110℃聚合 3 ~ 6 小时后, 再向反应器中滴加含氟功能丙烯酸酯单体或含 有机硅功能单体的笼型硅氧烷以及用量剩余的 1/3 引发剂和用量剩余的 1/4 的溶剂继续反
     应 3 ~ 45 小时, 反应结束, 降温至室出料, 得到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
     上述的丙烯酸酯硬单体, 选自甲基丙烯酸环己酯、 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 丙烯酸环 己酯和丙烯酸异冰片酯其中一的种或两种, 为聚合物超疏水涂层提供一定的硬度, 并限制 侧链基团的运动。
     上述的丙烯酸酯软单体, 选自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辛酯、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 甲基 丙烯酸月桂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聚合物超疏水涂层提供一定的柔韧性。
     上述的含有羟基或羧基或硅氧烷的功能的丙烯酸酯单体, 选自丙烯酸羟乙酯、 丙 烯酸羟丙酯、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十一烯酸、 烯丙醇、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 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上述的含氟功能丙烯酸酯单体, 选自丙烯酸三氟乙酯、 丙烯酸六氟丁酯、 甲基丙烯 酸三氟乙酯、 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 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和丙烯 酸全氟烷基乙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给予聚合物以低的表面能。
     上述的含有机硅功能单体的笼型硅氧烷, 选自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 - 七异丁基 POSS 和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 - 七苯乙烯基 POSS 其中的一种, POSS 的引入一是可提高涂 层疏水性能, 二是可改变涂层表面形貌。
     上述的引发剂, 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二异苯甲酰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上述的溶剂, 选自甲基异丁基甲酮、 甲苯、 二甲苯、 乙酸丁酯和环己酮其中的一种 或两种。
     上述的或上述方法制备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应用, 用于制备疏水防冰雪涂料及 涂层。
     本发明优点在于 : 一是采用氟单体或有机硅单体延迟滴加的方法, 有利于含氟基 团向表面迁移, 可提高涂层氟单体的利用率 ; 合成方法简便, 反应条件温和易控, 便于工业 化。二是用该共聚物成膜后, 具有较低的表面能, 疏水性强 ; 三是该共聚物成膜后具有一定 的硬度和强度 ; 可无需加增强剂等无机填料可直接与溶剂和固化剂混合制备涂料使用, 所 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防冰雪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 但本发明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实例。
     实施例 1
     在反应器 (250ml) 中加入 10g 甲基异丁基甲酮和 0.05g 偶氮二异丁腈, 通氮气, 加 热到温度 60℃, 再向反应器滴加两种混合溶液, 其中一种混合溶液由 12g 甲基丙烯酸环己 酯、 9g 丙烯酸辛酯、 2g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及 15g 甲基异丁基甲酮组成, 另一种混合溶液由 5g 甲基异丁基甲酮和 0.05g 偶氮二异丁腈组成, 反应 3h, 然后缓慢滴加剩余的 0.05g 偶氮二异 丁腈以及 3g 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和 3g 丙烯酸三氟乙酯、 1g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 - 七 苯乙烯基 POSS 和剩余的 5g 甲基异丁基甲酮, 反应 24h 结束, 降温, 得到半透明的乳浊溶液。
     采用 GPC-MwA 型凝胶色谱仪, 测得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 16000, 分子量分布指数
     采用 JC2000D 型接触角测量仪测得共聚物成膜后与水的接触角为 115°。实施例 2
     在 250mL 反应器加入 10g 二甲苯和 0.2g 偶氮二异丁腈, 通氮气, 加热到 80℃。然 后滴加由 12g 丙烯酸环己酯、 6g 丙烯酸丁酯、 0.72g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及 5g 二甲苯组成 的混和溶液, 同时滴加由 5g 二甲苯和 0.2g 偶氮二异丁腈组成的溶液。反应 3h 后, 再滴加 的 0.2g 偶氮二异丁腈以及 2.4g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 5g 二甲苯。继续反应 24h 后降 至室温, 得到半透明的乳浊溶液。
     采用 GPC-MwA 型凝胶色谱仪, GPC 法测得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涂膜与水的接触角为 110°。分子量分布指数
     实施例 3 在反应器 (250ml) 中加入 30g 乙酸丁酯, 通氮气, 加热到 80℃。用滴加由 12g 甲基丙烯酸环己酯、 15.6g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 2.4g 十一烯酸、 及 15g 甲基异丁基甲酮组成的溶 液, 同时用另一个恒压漏斗滴加由 15g 乙酸丁酯和 0.3g 过氧化二苯甲酰组成的溶液, 升温 至 110℃, 反应约 3h。然后缓慢滴加剩余的 0.15g 过氧化二苯甲酰以及 6g 丙烯酸全氟烷基 乙酯、 15g 乙酸丁酯, 反应 24h 结束, 降温, 得到半透明的乳浊溶液。上述 10g 氟硅丙烯酸酯 共聚物室温下溶于 65g 乙酸乙酯和 25g 甲苯的混合物配制成溶液, 超声波振荡, 溶解后涂覆 在洁净的玻璃片上, 室温下干燥 24h。
     GPC 法测得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 24000, 分子量分布指数采用JC2000D 型接触角测量仪共聚物成膜后与水的接触角为 114°。
     实施例 4
     在反应器 (250ml) 中加入 8g 环己酮, 通氮气, 加热到 70℃。用滴加由 10g 丙烯酸 异冰片酯、 10g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2g 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及 10g 环己 酮组成的溶液, 同时用另一个恒压漏斗滴加由 4g 环己酮和 0.3g 偶氮二异丁腈组成的溶液, 反应约 3h。然后缓慢滴加剩余的 0.15g 偶氮二异丁腈以及 2g 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 3g 甲 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和剩余的 10g 环己酮, 反应 10h 结束, 降温, 得到半透明的乳浊溶液。上 述 10g 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室温下溶于 65g 乙酸乙酯和 25g 甲苯的混合物配制成溶液, 超 声波振荡, 溶解后涂覆在洁净的玻璃片上, 室温下干燥 24h。
     GPC 法测得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 30000, 分子量分布指数共聚物成膜后与水的接触角为 112°。
     实施例 5
     在反应器 (250ml) 中加入 15g 的甲苯, 通氮气, 加热到 90℃。 用滴加由甲基丙烯酸 异冰片酯 (10g)、 丙烯酸十八酯 (10g)、 烯丙醇 (2g)、 及甲苯 (18g) 组成的溶液, 同时用另一 个恒压漏斗滴加由甲苯 (4g) 和过氧化二苯甲酰 (0.3g) 组成的溶液, 反应约 3 个小时。然 后缓慢滴加剩余的过氧化二苯甲酰 (0.15g) 以及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 (5g) 和剩余的甲苯 (10g) 以及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 - 七异丁基 POSS(1g), 反应 45h 结束, 降温, 得到半透明 的乳浊溶液, 降温到 30℃, 出料, 保存。上述 10g 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室温下溶于 65g 乙酸 乙酯和 25g 甲苯的混合物配制成溶液, 超声波振荡, 溶解后涂覆在洁净的玻璃片上, 室温下 干燥 24h。
     GPC 法测得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 1.3×104, 分子量分布指数共聚物成膜后与水的接触角为 116°。7

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1983A43申请公布日20120215CN102351983ACN102351983A21申请号201110227445X22申请日20110810C08F220/18200601C08F220/28200601C08F220/22200601C08F230/08200601C08F220/04200601C08F216/08200601C09D133/10200601C09D133/08200601C09D5/0020060171申请人天津大学地址300072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72发明人袁晓燕李辉赵蕴慧周建伟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22。

2、07代理人王小静54发明名称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为式1所示式1其制备过程如下将丙烯酸酯硬单体、丙烯酸酯软单体、含有羟基或羧基或硅氧烷的功能丙烯酸酯单体、含氟功能丙烯酸单体和含有机硅功能单体的笼型硅氧烷在溶剂中通过自由基四元无规共聚法制备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本发明优点在于,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易控,便于工业化。该共聚物成膜后,具有较低的表面能,疏水性强;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可无需加增强剂等无机填料可直接与溶剂和固化剂混合制备涂料使用,所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防冰雪性能。51INTCL19中。

3、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CN102351990A1/2页21一种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该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构式为式1所示,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80003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28,质量损失为5时热分解温度,TD5400,共聚物成膜后对水的接触角大于110,式1R7为该结构单元中R为烷基或氟化烷基。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按丙烯酸酯硬单体的质量,与丙烯酸酯软单体的质量比,与含有羟基或羧基或硅氧烷功能的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比,与含氟功能丙烯酸单体的质量比,与含有机硅功能单体的笼型硅氧烷的。

4、质量比为105130060202080013,以及按上述总单体的质量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0050030715,首先将用量的1/3引发剂和用量1/2的溶剂加入反应器中,在温度3080下,向反应器中滴加丙烯酸酯硬单体、丙烯酸酯软单体、含有羟基或羧基或硅氧烷的功能丙烯酸酯单体及用量的1/3引发剂和用量的1/4的溶剂混合物,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110聚合36H后,再向反应器中滴加含氟功能丙烯酸酯单体或含有机硅功能单体的笼型硅氧烷以及用量剩余的1/3引发剂和用量剩余的1/4的溶剂继续反应345H,反应结束,降温至室出料,得到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

5、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丙烯酸酯硬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环己酯和丙烯酸异冰片酯其中一的种或两种。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丙烯酸酯软单权利要求书CN102351983ACN102351990A2/2页3体,选自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羟基或羧基或硅氧烷的功能的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十一烯酸、烯丙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其中。

6、的一种或两种。6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氟功能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和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7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机硅功能单体的笼型硅氧烷,选自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七异丁基POSS和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七苯乙烯基POSS其中的一种。8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二异苯甲酰其中的一种或两种。9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

7、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选自甲基异丁基甲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和环己酮其中的一种或两种。10一种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或按权利要求2方法所制备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应用,用于制备疏水防冰雪涂料及涂层。权利要求书CN102351983ACN102351990A1/4页4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光性、耐候性、耐紫外光照射、耐腐蚀性,用其制成的丙烯酸酯系涂料的成膜性能好,其漆膜的耐水性、耐光性、耐碱性、耐老化性及保色性较为突出,并有很好的施工性能。

8、,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的涂料,但是也存在抗污性、耐候性不好、机械强度和硬度稍差等缺点。近年来,人们对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各种改性进行了研究,有人通过在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引入了含氟基团或有机硅基团,含氟基团的引入可大大降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表面能周耿槟,文秀芳,皮丕辉,蔡智奇,程江,杨卓如,电镀与涂饰,2010,2985053;有机硅基团的引入可赋予丙烯酸酯共聚物优良的低温性能,柔韧性,耐腐蚀性,与含氟基团共同使用配合,除了可以改善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低温性能不足之处,还具有良好的湿润渗透性和自清洁性能等优点倪勇,赵玉索,来国桥,邬继荣,有机硅材料,2005,1921416,含氟基团或有机硅基团对主链和内部分。

9、子形成“屏蔽保护”作用,从而使改性后的丙烯酸酯聚合物有效地提高了漆膜的综合性能,如良好的化学惰性、耐候性、抗污性、憎水憎油等,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杨浩,张杏娟,王希波,黄二梅,皮丕辉,杨卓如,电镀与涂饰,2010,2914145。0003众所周知,有机硅及含氟材料是自然界所有物质中已知表面能最低的两种材料,因此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也是制备疏水涂层的首选材料之一。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所制备的疏水涂层可在在防冰雪、防污、自清洁以及与生物血液相容性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POSS结构规整,是一类有机无机杂化的中空封闭型或半封闭型硅氧烷,尺寸很小,直径约为15NM,分子量可高达1000,可以。

10、通过化学键合或物理共混与聚合物生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POSS在其形成的聚合物杂化材料中具有向表面迁移和自组装的特点,POSS引入聚合物中可增加共聚物膜的表面粗糙度,提高聚合物的疏水性能。最近申请公开的一篇专利是采用三元共聚制备了含氟POSS丙烯酸酯共聚树脂,应用在防污涂料上冷世伟,胡文,吴平,CN2009101071677。0004当前制备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强度和硬度不够理想,限制了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应用,特别是在制备疏水防冰雪涂料中的应用,且尚未发现有关的报道。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共聚物具有表面能低,疏水性强,其制备方法简单,。

11、用于制备的防冰雪疏水涂料。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该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构式为式1所示,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80003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28,质量损失为5时热分解温度TD5400,共聚物成说明书CN102351983ACN102351990A2/4页5膜后对水的接触角大于110。00070008式100090010R7为本结构单元中R为烷基或氟化烷基。0011上述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0012按丙烯酸酯硬单体的质量,与丙烯酸酯软单体的质量比,与含有羟基或羧基或硅氧烷功能的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比,。

12、与含氟功能丙烯酸单体的质量比,与含有机硅功能单体的笼型硅氧烷质量比为105130060202080013,以及按上述总单体的质量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0050030715,首先将用量的1/3引发剂和用量1/2的溶剂加入反应器中,在温度3080下,向反应器中滴加丙烯酸酯硬单体、丙烯酸酯软单体、含有羟基或羧基或硅氧烷的功能丙烯酸酯单体及用量的1/3引发剂和用量的1/4的溶剂混合物,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110聚合36小时后,再向反应器中滴加含氟功能丙烯酸酯单体或含有机硅功能单体的笼型硅氧烷以及用量剩余的1/3引发剂和用量剩余的1/4的溶剂继续反应345小时,反应结束,降温至室出料,。

13、得到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0013上述的丙烯酸酯硬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环己酯和丙烯酸异冰片酯其中一的种或两种,为聚合物超疏水涂层提供一定的硬度,并限制侧链基团的运动。0014上述的丙烯酸酯软单体,选自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为聚合物超疏水涂层提供一定的柔韧性。0015上述的含有羟基或羧基或硅氧烷的功能的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十一烯酸、烯丙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说明书CN102351983ACN102351990A3/4页6烷以及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

14、硅烷其中的一种或两种。0016上述的含氟功能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和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给予聚合物以低的表面能。0017上述的含有机硅功能单体的笼型硅氧烷,选自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七异丁基POSS和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七苯乙烯基POSS其中的一种,POSS的引入一是可提高涂层疏水性能,二是可改变涂层表面形貌。0018上述的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二异苯甲酰其中的一种或两种。0019上述的溶剂,选自甲基异丁基甲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和环己酮其中的一种或两种。0。

15、020上述的或上述方法制备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应用,用于制备疏水防冰雪涂料及涂层。0021本发明优点在于一是采用氟单体或有机硅单体延迟滴加的方法,有利于含氟基团向表面迁移,可提高涂层氟单体的利用率;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易控,便于工业化。二是用该共聚物成膜后,具有较低的表面能,疏水性强;三是该共聚物成膜后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可无需加增强剂等无机填料可直接与溶剂和固化剂混合制备涂料使用,所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防冰雪性能。具体实施方式0022以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实例。0023实施例10024在反应器250ML中加入10G甲基异丁基甲酮和005G偶氮二异丁腈,通。

16、氮气,加热到温度60,再向反应器滴加两种混合溶液,其中一种混合溶液由12G甲基丙烯酸环己酯、9G丙烯酸辛酯、2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及15G甲基异丁基甲酮组成,另一种混合溶液由5G甲基异丁基甲酮和005G偶氮二异丁腈组成,反应3H,然后缓慢滴加剩余的005G偶氮二异丁腈以及3G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和3G丙烯酸三氟乙酯、1G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七苯乙烯基POSS和剩余的5G甲基异丁基甲酮,反应24H结束,降温,得到半透明的乳浊溶液。0025采用GPCMWA型凝胶色谱仪,测得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16000,分子量分布指数采用JC2000D型接触角测量仪测得共聚物成膜后与水的接触角为115。0026实施例。

17、20027在250ML反应器加入10G二甲苯和02G偶氮二异丁腈,通氮气,加热到80。然后滴加由12G丙烯酸环己酯、6G丙烯酸丁酯、072G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及5G二甲苯组成的混和溶液,同时滴加由5G二甲苯和02G偶氮二异丁腈组成的溶液。反应3H后,再滴加的02G偶氮二异丁腈以及24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5G二甲苯。继续反应24H后降至室温,得到半透明的乳浊溶液。0028采用GPCMWA型凝胶色谱仪,GPC法测得共聚物数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指数涂膜与水的接触角为110。0029实施例30030在反应器250ML中加入30G乙酸丁酯,通氮气,加热到80。用滴加由12G甲基说明书CN1023519。

18、83ACN102351990A4/4页7丙烯酸环己酯、156G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4G十一烯酸、及15G甲基异丁基甲酮组成的溶液,同时用另一个恒压漏斗滴加由15G乙酸丁酯和03G过氧化二苯甲酰组成的溶液,升温至110,反应约3H。然后缓慢滴加剩余的015G过氧化二苯甲酰以及6G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15G乙酸丁酯,反应24H结束,降温,得到半透明的乳浊溶液。上述10G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室温下溶于65G乙酸乙酯和25G甲苯的混合物配制成溶液,超声波振荡,溶解后涂覆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室温下干燥24H。0031GPC法测得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24000,分子量分布指数采用JC2000D型接触角测量仪共聚。

19、物成膜后与水的接触角为114。0032实施例40033在反应器250ML中加入8G环己酮,通氮气,加热到70。用滴加由10G丙烯酸异冰片酯、10G甲基丙烯酸月桂酯、2G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10G环己酮组成的溶液,同时用另一个恒压漏斗滴加由4G环己酮和03G偶氮二异丁腈组成的溶液,反应约3H。然后缓慢滴加剩余的015G偶氮二异丁腈以及2G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3G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和剩余的10G环己酮,反应10H结束,降温,得到半透明的乳浊溶液。上述10G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室温下溶于65G乙酸乙酯和25G甲苯的混合物配制成溶液,超声波振荡,溶解后涂覆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室温下干燥24H。

20、。0034GPC法测得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3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共聚物成膜后与水的接触角为112。0035实施例50036在反应器250ML中加入15G的甲苯,通氮气,加热到90。用滴加由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10G、丙烯酸十八酯10G、烯丙醇2G、及甲苯18G组成的溶液,同时用另一个恒压漏斗滴加由甲苯4G和过氧化二苯甲酰03G组成的溶液,反应约3个小时。然后缓慢滴加剩余的过氧化二苯甲酰015G以及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5G和剩余的甲苯10G以及4甲基丙烯酰氧基丁基七异丁基POSS1G,反应45H结束,降温,得到半透明的乳浊溶液,降温到30,出料,保存。上述10G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室温下溶于65G乙酸乙酯和25G甲苯的混合物配制成溶液,超声波振荡,溶解后涂覆在洁净的玻璃片上,室温下干燥24H。0037GPC法测得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为13104,分子量分布指数共聚物成膜后与水的接触角为116。说明书CN10235198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