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69768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3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15715.7

申请日:

2008.04.21

公开号:

CN101678915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5/72申请日:20080421|||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65D 5/72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那须麻子 柳泽满 梅津正变更后:佐伯麻子 柳泽满 梅津正|||公开

IPC分类号:

B65D5/72; B65D25/52; B65D85/672

主分类号:

B65D5/72

申请人:

株式会社吴羽

发明人:

那须麻子; 柳泽满; 梅津正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7.5.11 JP 126977/2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段承恩;杨光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安全且容易将切断部件完全从箱分离的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膜分配盒(10),具备:箱主体(12),其收纳卷绕着膜(2)的卷绕体(1),具有长方形的底板(14)、和前板(16)、后板(18)以及2张腋板(20),一面(26)开口;长方形的盖板(30),具有合叶边(60)和与合叶边(60)相对向的弯折边(62),通过合叶边能够转动地连接于后板,封闭开口的面;掩盖片(32),其通过弯折边连接于盖板,由弯折边、与弯折边相对向的顶端边(64)和2个侧边(66)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和将膜切断的切断部件(50),其沿着顶端边呈带状配置,通过在该带状的切断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分布的固定部(78)固定于掩盖片;在掩盖片,形成有从侧边通过固定部与弯折边之间、到达顶端边的切入线(70、72)。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膜分配盒,具备:
箱主体,其收纳卷绕着膜的卷绕体,具有长方形的底板、和立设在所述底板的4边的前板、后板以及2张腋板,一面开口;
长方形的盖板,具有合叶边和与所述合叶边相对向的弯折边,通过所述合叶边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板,封闭所述开口的面;
掩盖片,其通过所述弯折边连接于所述盖板,由所述弯折边、与所述弯折边相对向的顶端边和2个侧边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和
将所述膜切断的切断部件,其沿着所述顶端边呈带状配置,通过在该带状的切断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分布的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掩盖片;
在所述掩盖片,形成有从所述侧边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弯折边之间、到达所述顶端边的切入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膜分配盒,其中:具有连接于所述掩盖片的接合片,该接合片连接于所述切入线与所述顶端边之间的所述侧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膜分配盒,其中:
具有连接于所述盖板的腋边的侧盖片,该腋边连接所述合叶边与所述弯折边;
通过所述弯折边,所述盖板与所述掩盖片弯折成大致直角,所述接合片固定于所述侧盖片。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膜分配盒,其中:所述切断部件为金属制,铆接固定于所述掩盖片。

5.
  一种膜装入盒,具备:
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膜分配盒;和
收纳于所述箱主体的卷绕体。

说明书

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纳卷绕着膜的卷绕体、将该膜切断为所希望的长度而使用的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特别涉及在使用后能够容易地将切断部件从盒分离的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
背景技术
食品包装等中所使用的合成树脂制的包装膜、铝箔、厨房用纸片等膜一般收纳在膜分配盒中出售。在膜分配盒,将膜收纳在纸制的长方体形状的箱主体中,在箱主体上开闭自如地连接有覆盖开口的盖板。进而在盖板的顶端连接有与箱主体的前板重合的掩盖片。在掩盖片的顶端部,从背面侧以锯齿的刀锋从掩盖片稍微突出的方式设有金属制的切断部件。在膜的使用时,使用该切断部件将膜切断为所希望的长度。在将膜用完后,对该膜分配盒进行废弃处理或者用纸的再生处理时,由于设有金属制的切断部件,所以产生将切断部件分离的作业。但是,切断部件具有锯齿,如果用手捏住进行作业,则具有使手指受伤的危险性。因此,采用在掩盖片上形成切入线、使得容易将设有切断部件的部分分离除去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271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虽然很少,但在包含切断部件而分离的部分残存有作为掩盖片的一部分的纸。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且容易将切断部件完全从箱分离的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膜分配盒例如,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备:箱主体12,其收纳卷绕着膜2的卷绕体1,具有长方形的底板14、和立设在底板14的4边的前板16、后板18以及2张腋板20,一面26开口;长方形的盖板30,具有合叶边60和与合叶边60相对向的弯折边62,通过合叶边60能够转动地连接于后板18,封闭开口的面26;掩盖片32,其通过弯折边62连接于盖板30,由弯折边62、与弯折边62相对向的顶端边64和2个侧边66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和将膜2切断的切断部件50,其沿着顶端边64呈带状配置,通过在该带状的切断部件50的长度方向上分布的固定部78固定于掩盖片32;在掩盖片32,形成有从侧边66起通过固定部78与弯折边62之间、到达顶端边64的切入线70、72。另外,在掩盖片形成为大致长方形时,也包含顶端边64为V形、圆弧等没有形成为直线的情况。
在这样构成时,在掩盖片,形成有从侧边通过固定部与弯折边之间、到达顶端边的切入线,所以能够通过该切入线将掩盖片的一部分切断并除去,将切断部件的一部分露出。通过将露出的切断部件设为起点,容易将切断部件从掩盖片完全分离。
另外,在作为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膜分配盒中,例如,如图4所示,在作为第1技术方案的膜分配盒10,具有连接于掩盖片32的接合片36,该接合片36连接于切入线70、72与顶端边64之间的侧边66。
在这样构成时,通过捏住接合片牵拉,能够用切入线将掩盖片的一部分切断并除去,容易将切断部件的一部分露出。
另外,在作为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膜分配盒中,例如,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作为第2技术方案的膜分配盒10,具有连接于盖板30的腋边68的侧盖片34,该腋边68连接合叶边60与弯折边62;通过弯折边62,盖板30与掩盖片32弯折成大致直角,接合片36固定于侧盖片34。
在这样构成时,盖板与掩盖片弯折成大致直角,接合片与侧盖片固定着,所以盖板与掩盖片的弯折的形状稳定,容易通过沿着掩盖片的顶端边固定的切断部件将膜切断。
另外,在作为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膜分配盒中,例如,如图1所示,在作为第1至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膜分配盒10,切断部件50为金属制,铆接固定于掩盖片32。
在这样构成时,切断部件通过铆接固定于掩盖片,所以容易将切断部件从掩盖片完全分离。
另外,在作为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膜装入盒,例如,如图1所示,具备:作为第1至第4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膜分配盒10,和收纳于箱主体12的卷绕体1。
在这样构成时,形成容易将切断部件从掩盖片完全分离的膜装入盒。
本申请基于在日本在2007年5月11日申请的特愿2007-126977号,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内容,形成一部分。
本发明可通过下面的详细的说明更完全地理解。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应用范围可通过下面的详细的说明明了。然而,详细的说明以及特定的实例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仅是出于说明的目的而记载的。根据该详细的说明,在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可以对进行各种变更、改变。申请人无意将所记载的所有实施方式都向公众献上,在改变、带替方案中的文字上不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方案,在等同替代理论下也是本发明的一部分。
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的记载中,只要没有特别指示或者没有明了地否定,名词以及同样的指示语的使用应该理解为包含单个以及多个双方。在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任何的例示或者例示性的用语(例如“等”)的使用也只不过是为了容易地说明本发明,只要没有特别在权利要求中记载,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膜分配盒具备:箱主体,其收纳卷绕着膜的卷绕体,具有长方形的底板、和立设在底板的4边的前板、后板以及2张腋板,一面开口;长方形的盖板,具有合叶边和与合叶边相对向的弯折边,通过合叶边能够转动地连接于后板,封闭开口的面;掩盖片,其通过弯折边连接于盖板,由弯折边、与弯折边相对向的顶端边和2个侧边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和将膜切断的切断部件,其沿着顶端边呈带状配置,通过在该带状的切断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分布的固定部固定于掩盖片;在掩盖片,形成有从侧边通过固定部与弯折边之间、到达顶端边的切入线;所以,能够通过切入线将掩盖片的一部分切断并除去,将切断部件的一部分露出。因此,以露出的切断部件为起点,容易将切断部件从掩盖片完全分离。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安全且容易将切断部件完全从箱分离的膜分配盒。
另外,根据本发明,膜装入盒具备上述的膜分配盒和收纳于箱主体的卷绕体,所以形成了容易将切断部件完全从掩盖片分离的膜装入盒。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安全且容易将切断部件完全从箱分离的膜装入盒。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膜装入盒的立体图。
图2是膜分配盒的组装前的展开图。
图3是使用过的膜分配盒的展开图。
图4是将接合片捏起的状态下的膜分配盒的展开图。
图5是分离部切离了的膜分配盒的展开图。
图6是将切断部件设为上侧的、分离部切离了的膜分配盒的展开图。
图7是将切断部件向切断部件固定在掩盖片上的方向弯折地向上拉的状态下的膜分配盒的展开图。
符号说明
1:卷绕体
2:膜
10:膜分配盒
12:箱主体
14:底板
16:前板
18:后板
20:腋板
26:开口的面
30:盖板
32:掩盖片
34:侧盖片
36:接合片
38:分离部
40:切取片
42、44:粘接片
50:切断部件
60:合叶边
62:弯折边
64:顶端边
66:侧边
68:腋边
70:第1切入线
72:第2切入线
76:切取线
78:固定部
100:膜装入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于互相相同或者相当的装置赋予相同符号,重复的说明省略。
参照图1,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膜装入盒100。图1是用于说明膜装入盒100的立体图。在膜装入盒100中,在膜分配盒10中收纳有卷绕着膜2的卷绕体1。在图1中,通过虚线表示膜分配盒10中的卷绕体1,通过双点划线表示一部分被拉出的膜2。作为膜2,有合成树脂制的包装膜、铝箔、厨房用纸片等,并不特别限定。形成为长尺寸的膜2卷绕在圆筒形的卷芯(未图示)上,作为卷绕体1收纳在膜分配盒10中。膜2从膜分配盒10拉出,切断为所希望的长度,以供各种用途。
膜分配盒10具备:箱主体12,能够转动地连接于箱主体12的盖板30,连接于盖板30的掩盖片32,和固定于掩盖片32的切断部件50。箱主体12为长方体,且一面26开口。在图1所示的箱主体12,将作为底的面即与开口的面26相对的面的板称为底板14,将跟前的面的板称为前板16,将与前板相对的面的板称为后板18,将连接前板16和后板18的侧面2张板称为腋板20。箱主体12为细长的长方体,在长度方向y上比圆筒形的卷绕体1的轴方向的长度稍长,在宽度方向x以及高度z上比卷绕体1的外径稍长。因此,能够将卷绕体1收纳在箱主体12中。另外,随着使用膜2,卷绕体1的外径变小,在宽度方向x以及高度z上间隙变大。
盖板30能够转动地连接于箱主体12的后板18的上边即合叶边60。盖板30以覆盖开口的面26的方式,形成为与开口的面26大致相同大小或者稍大的面。掩盖片32连接于盖板30的与合叶边60相对的边即弯折边62。另外,侧盖片34连接于腋边68,腋边68是在盖板30中连接合叶边60与弯折边62的剩余的2条边。
掩盖片32的顶端即与弯折边62相对的顶端边64,形成为其中央部凸出的山形,即V形。顶端边64可以由与弯折边62平行的直线形成,也可以由相对于弯折边62倾斜的直线形成,也可以由圆弧形成,也可以由其他任意的曲线形成,其形状为任意的。在哪一种情况下,掩盖片32的形状都包含在大致长方形的范畴内。
沿着掩盖片32的顶端边64,在掩盖片32的背面侧即掩盖片32的面向箱主体12一侧,固定有切断部件50。切断部件50为沿着顶端边64的带状的部件,在带状的切断部件50的长度方向上,在边缘上形成有锯齿。切断部件50配设成锯齿从顶端边64稍稍突出。切断部件50通过沿着带状的切断部件50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固定部78固定在掩盖片32上。在图中,通过沿着顶端边64分布的多个圆标记表示的部分表示固定部78。固定部78沿着带状的切断部件50的长度方向分布,所以带状的切断部件50整体稳定固定在掩盖片32上。
在这里,参照图2,对膜分配盒10的组装进行说明。图2是膜分配盒10的组装前的展开图。箱主体12、盖板30、掩盖片32以及侧盖片34等典型的情况下是纸制的。在这里,如图2的展开图所示那样使用冲裁并附加折线的坯件,弯折粘接来组装。前板16、底板14、后板18、盖板30以及掩盖片32分别夹着折线顺次连接,配置成一列。切取片40连接于掩盖片32的顶端边64(参照图1)。即,作为形成有切取线76的1块板,形成掩盖片32和切取片40,该切取线76是沿着顶端边64的形状的、长打孔线(ミシン目)的切入的部分。因此,通过前板16、底板14、后板18、盖板30、掩盖片32以及切取片40,形成为大致长方形。
前板16的两腋夹着折线连接有粘接片42,在底板14的两腋夹着折线连接有腋板20,在后板18的两腋夹着折线连接有粘接片44。另外,侧盖片34夹着折线连接于盖板30的两腋,接合片36夹着折线连接于掩盖片32的两腋。
在掩盖片32上,从背面侧固定有切断部件50。切断部件50,典型的情况下由金属片构成,通过铆接(かしめ)固定于掩盖片32。例如,从金属片形成圆筒状的突起,将突起插入掩盖片32,然后将突起的顶端弯曲而固定于掩盖片32。如果这样通过铆接固定,则在从金属片的坯件通过冲压等冲取切断部件50时,一并形成突起,从背面按压到膜分配盒10用的纸制坯件上,由此能够不使用粘接剂等地容易地固定。在这里,在铆接的突起的顶端,被弯曲而咬入掩盖片32的部分形成得小。即,铆接是容易脱落的铆接。另外,所谓背面,指的是组装成膜分配盒10时位于内侧的面,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的展开图。即,图2的折线都是折叠成折线在外侧的所谓山折的折叠方式。
在掩盖片32上,从相当于与接合片36之间的折线的侧边66起,形成有作为打孔线的第1切入线70。第1切入线70从侧边66开始在固定部78与弯折边62之间,沿着带状的切断部件50延伸。在这里,所谓固定部78与弯折边62之间,指的是在假定了连结沿带状的切断部件50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固定部78、(1次近似地)到达侧边66的线段时,该假定的线段与弯折边62之间的部分。另外,在掩盖片32上,从第1切入线70派生同样作为打孔线的第2切入线72。第2切入线72横切连结了固定部78的线段,到达顶端边64,其中该固定部78固定着切断部件50。这样,第1切入线70与第2切入线72在互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其交点连接。接合片36在与顶端边64相当的切取线76和第1切入线70之间,连接于掩盖片32。
第1切入线70与第2切入线72,并不一定是图2所示那样的L形,例如,也可以是第2切入线72在第1切入线70的中途交叉的T形,也可以是从掩盖片32的两侧的侧边66起的第1切入线70分别延长而连接成一根的π形。另外,也可以不明确地区别第1切入线70与第2切入线72,通过曲线连接、如同1根切入线那样地形成,也可以设为从侧边66起通过固定部78与弯折边62之、到达与顶端边64相当的切取线76的直线,即相对于切取线76倾斜地形成的直线。另外,第1切入线70与第2切入线72也可以不是打孔线,而是被半切断,也可以是完全切断,也可以是其他的容易切开的样态。在这里,由于纸制的坯件一般使用将薄片层叠起来的纸,所谓半切断,指的是层叠起来的纸的一部分被切断、而不是层叠起来的所有纸被切断的状态;所谓完全的切断,指的是层叠起来的所有纸切断的状态。即使将第1切入线70与第2切入线72完全切断,由于由第1切入线70以及第2切入线72与切取线76(顶端边64)包围的分离部38固定于切断部件50,并且切取线76没有完全切断,所以不会与掩盖片32的其他的部分分离。
在从图2所示的坯件组装膜分配盒10时,将各折线大致弯折成直角,将腋板20设为最外部地将重叠的腋板20、粘接片42、44重叠粘接。通过将腋板20、粘接片42以及粘接片44粘接,形成了前板16、后板18以及2块腋板20立设于底板14的4边的箱主体12。另外,将侧盖片34设为外侧地将重叠的侧盖片34与接合片36粘接。通过将侧盖片34与接合片36粘接,盖板30与掩盖片32垂直地连接的形状稳定。即,各板30、32、34保持垂直。腋板20、粘接片42、44与侧盖片34、接合片36没有粘接,所以盖板30能够以合叶边60为旋转中心在箱主体12上转动。
返回图1,对膜装入盒10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在将盖板30打开、使开口的面26露出的状态下,将卷绕体1收纳在箱主体12内,将盖板30关闭而覆盖开口的面26。一般在该状态下,作为膜装入盒100在市面上销售。为了使在运输中卷绕体1不会从膜分配盒10出来,例如也可以少量使用粘接剂将切取片40(参照图2)粘接在前板16上。在使用膜2前,使用者通过拉切取片40的一端而顺次将切取线76(参照图2)的打孔线切断,将切取片40去除。通过将切取片40去除,切断部件50的锯齿变为稍稍从掩盖片32的顶端边64伸出的状态。
从卷绕体1通过盖板30以及掩盖片32与前板16之间将膜2向膜分配盒10外拉出。在拉出的膜2的长度成为所希望的长度时,一边向前板16按压掩盖片32,一边将拉出的膜2向比盖板30靠上方抬起。于是,膜2强力地抵接于切断部件50的锯齿,而被切断。接合片36与侧盖片34粘接着,所以盖板30与掩盖片32的形状稳定,即使膜2强力地抵接切断部件50,掩盖片32即切断部件50也不变形,膜2的切断容易。这样,能够将卷绕在卷绕体1上长尺寸的膜2切断为所希望的长度而使用。
接下来,参照图3~图7,对使用过的膜分配盒10的解体进行说明。首先,图3是使用过的膜分配盒10的展开图。在膜2用尽后,从箱主体12取出卷绕体1中使用的芯。然后,将粘接着的腋板20、粘接片42以及粘接片44之间的粘接剥离,另外,将粘接着的侧盖片34与接合片36之间的粘接剥离,如图3的展开图所示那样展开成1个片。在使用过的膜分配盒10,与图2所示的组装前的膜分配盒10不同,切取片40(参照图2)被切除。
接下来,如图4所示,以将正面朝上、即切断部件50在下侧的方式展开放置在平的桌子等上。图4是将接合片36捏起的状态下的膜分配盒10的展开图。用一只手捏住接合片36,用另一只手按住剩余部分,向上拉接合片36。于是,由于接合片36夹着侧边66连接于掩盖片32,所以掩盖片32也被牵拉。在这里,接合片36连接于掩盖片32的顶端边64与第1切入线70之间,所以侧边66的顶端边64与第1切入线70之间被拉起。其结果,在第1切入线70上施加力,被切断。另外,接合片36也可以在侧边66连接于掩盖片32的第1切入线70与弯折边62之间。另外,如果接合片36比起第1切入线70与弯折边62之间,更长地连接于顶端边64与第1切入线70之间,则施加在接合片36上的力有很多作用于顶端边64与第1切入线70之间,其结果在第1切入线70上施加力,被切断。这样,接合片36虽然也连接于第1切入线70与弯折边62之间但更长地连接于顶端边64与第1切入线70之间的状态,也包含在连接于第1切入线70与顶端边64之间的侧边66这个概念中。
第1切入线70被切断,进而将接合片36抬起时,第2切入线72被切断。尤其是,通过一边将接合片36抬起一边向顶端边64侧拉,能更可靠地将第2切入线72切断。作为第2切入线72被切断的结果,由第1切入线70、第2切入线72以及顶端边64包围的分离部38从掩盖片32的剩余部分切离。此时,分离部38也从切断部件50分离,而如果切断部件50通过铆接固定于掩盖片32即分离部38,则能够完全地分离。特别是,如果是在铆接的突起的顶端、被弯曲而咬入掩盖片32的部分形成得小的铆接,则容易脱离,容易完全地分离。另外,如果铆接在切断部件50的长度方向上分布、在分离部38上仅排列由例如1处或者2处左右的铆接得到的固定部78,则铆接容易脱离、切断部件50与分离部38分离,所以优选。
如图5所示,通过将分离部38切离,这部分的切断部件50被露出。图5是分离部38被切离的膜分配盒10的展开图。这样,通过将切断部件50的一部分露出,容易抓住切断部件50的平坦的宽度中央部分,而不是切断部件50的锯齿的部分。因此,能够用手容易即安全地捏住切断部件50。
如图6所示,将膜分配盒10的片翻转,使切断部件50成为上侧。图6是将切断部件50设为上侧的、分离部38切离了的膜分配盒10的展开图。用一只手捏住切断部件50的露出的部分,用另一只手按住膜分配盒10的片,将切断部件50从一侧逐渐向上拉。于是,向上拉切断部件50的力的大部分作用在一个固定部78,所以铆接脱离,切断部件50逐渐从掩盖片32分离。
进而,如图7所示,通过将切断部件50向切断部件50固定在掩盖片32的方向(图中的箭头方向)弯折地向上拉,铆接更容易脱离。图7是将切断部件50向切断部件50固定在掩盖片32的方向弯折地向上拉的状态下的膜分配盒10的展开图。这样,能够容易、安全且完全地将切断部件50从箱分离。因此,能够将作为金属制的不可燃材料的切断部件50从纸制的箱分离,废弃处理或者纸的再生处理变得容易。
在此前的说明中,切断部件50为金属制,但也可以是塑料制、陶瓷制等的切断部件。另外,说明了切断部件50通过铆接固定在掩盖片32上,但也可以是利用粘接剂的粘接等其他的众所周知的固定方法。

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安全且容易将切断部件完全从箱分离的膜分配盒以及膜装入盒。膜分配盒(10),具备:箱主体(12),其收纳卷绕着膜(2)的卷绕体(1),具有长方形的底板(14)、和前板(16)、后板(18)以及2张腋板(20),一面(26)开口;长方形的盖板(30),具有合叶边(60)和与合叶边(60)相对向的弯折边(62),通过合叶边能够转动地连接于后板,封闭开口的面;掩盖片(32),其通过弯折边连接于盖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