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热交换器.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56964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09078.8

申请日:

2011.10.13

公开号:

CN102364289A

公开日:

2012.02.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28D 15/02登记生效日:2017042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北京丰联奥睿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北京斯泰科空调制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西井路3号3号楼9415房间变更后权利人:101116 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台湖村迤西(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院内1号厂房)|||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F28D 15/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北京丰联奥睿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西井路3号3号楼9415房间变更后: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西井路3号3号楼9415房间|||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8D 15/02申请日:20111013|||公开

IPC分类号:

F28D15/02; F25B30/06

主分类号:

F28D15/02

申请人:

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祝长宇; 丁式平

地址: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西井路3号3号楼9415房间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主要包括导液管、三通阀、进液管、液泵、出液管、导气管、淋液环管、地下导热管和一些导热附件构成。地下导热管下端深入地下恒温层中,导气管和地下导热管上部连接,出液管在导气管旁侧插入地下导热管直达其底部,出液管的下端连接防水液泵;进液管从密封的导热管上端边缘插入和淋液环管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在地面上部通过三通阀汇合联通导液管,这样就组成了一种通过冷凝介质采集地源能量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 主要包括地下导热管 (8) 、 导气管 (11) 、 淋液环管 (10) 、 进液管 (12) 、 液泵 (5) 、 出液管 (13) 和一些导热附件构成 ; 地下导热管 (8) 上端连接口径较细的导气管 (11) , 下端深入地下恒温层 (2) 中, 处在地下恒温层 (2) 的 地下导热管 (8) 外围安装导热附件导热翅片 (7) , 内部管壁上焊接用来加大受热面积的内 槽 (14) , 内槽 (14) 下部到达地下导热管底部, 上端和淋液环管 (10) 接触 ; 淋液环管 (10) 是 一个底部向外翻出的圆环, 安装在地下导热管 (8) 上部, 淋液环管 (10) 的底部圆半径略小 于地下导热管 (8) 半径, 淋液环管 (10) 环壁和地下导热管壁组成了一个没有密封的储液空 间, 以便留下淋液缝 (9) 使液体冷凝剂向下渗透 ; 进液管 (12) 从地下导热管 (8) 上端的边侧 插入和淋液环管 (10) 连通 ; 出液管 (13) 从地下导热管 (8) 上端的导气管 (11) 旁侧插入直 达地下导热管 (8) 底部, 然后与防水液泵 (5) 连接, 进液管 (12) 和出液管 (13) 在地面上部 通过三通阀 (15) 汇合后联通导液管 (16) ; 防水液泵 (5) 安装在地下导热管底 (8) 部, 通过 与地下导热管内壁连接的支架 (6) 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地下导热管 (8) 深入地下恒温层 (2) 中, 处于地下恒温层 (2) 的导热管 (8) 外壁焊接导 热翅片 (7) , 然后在处于恒温层 (2) 中的导热管 (8) 外壁周围填埋导热介质 (4) , 地下导热管 (8) 处于地表变温层 (1) 的外壁周围填埋绝热介质 (3)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进液管 (12) 和出液管 (13) 在地面通过三通阀 (15) 汇合到导液管 (16) , 当液体进入时, 三通阀 (15) 开通进液管 (12) 支路, 出液管 (13) 支路断开 ; 当液体流出时, 三通阀 (15) 开通 出液管 (13) 支路, 进液管 (12) 支路断开。
4: 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淋液环管 (10) 底部圆半径略小于地下导热管 (8) 半径, 两者差值由所述系统功率大小而 定。

说明书


一种地源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源空调的地下热交换器, 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 下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环境舒适程度的要求越 来越高, 供暖、 供冷所需的能量消耗在总的能量消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由于燃料使用 量的增加, 加重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 现在合理的利用太用能、 地源能等可再生能源成 了必然的选择。
     当前对于在空调领域中的地源空调对于浅层地源的利用主要分为土壤源空调和 地下水源空调两种方式。土壤源空调的地下系统需要在地上钻孔, 在孔内设置 U 型闭式换 热器, 从周围土壤中吸收能量, 由于管路与土壤传热效果不好, 需要钻的孔很多, 初投资很 高, 效率也较低 ; 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的地下系统虽然效率高, 但是它需要抽取地下水, 对地 下水的水文地质将会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 并且只能应用在地下水充足又能够顺利回灌的 地区。这两种地热能的利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 这种地下系统避 免了建造数量众多的钻孔, 并且无需抽取地下水而是采用热管技术, 通过热管, 实现对地下 土壤中能量的采集。
     本系统主要由地下导热管、 导气管、 淋液环管、 进液管、 液泵、 出液管和一些导热附 件构成 ; 地下导热管上端连接口径较细的导气管, 下端深入地下恒温层中, 处在地下恒温层 的地下导热管外围安装导热附件导热翅片 ; 地下导热管内壁上焊接用来加大受热面积的内 槽, 内槽下部到达地下导热管底部, 上端和淋液环管接触 ; 淋液环管是一个底部向外翻出 的圆环, 安装在地下导热管上部, 淋液环管底部圆半径略小于地下导热管半径, 淋液圆环和 地下导热管壁组成了一个没有完全密封的储液空间, 以便留下淋液缝使液体冷凝剂向下渗 透; 进液管从地下导热管上端的边侧插入和淋液环管连通 ; 出液管从地下导热管上端的导 气管旁侧插入直达地下导热管底部, 然后与防水液泵连接, 进液管和出液管在地面上部的 端口通过三通阀汇合后联通导液管 ; 防水液泵安装在地下导热管底部, 通过与地下导热管 内壁连接的支架固定。
     当该地源热交换系统进行吸热时, 地面上的三通阀开通进液管支路, 关闭出液管 支路。低温液态冷凝剂从进液管流入淋液环管中, 然后从淋液缝顺着地下导热管壁慢慢向 下渗透, 由于渗透速率小、 数量少, 所以渗透下的低温液态冷凝剂一直顺着地下导热管壁的 内槽下落, 进入地下恒温层后通过地下导热管壁的热量传递, 低温液态冷凝剂吸收热量变 成气态, 根据气态物质自身的物理性质上升, 通过导气管进入地面空调系统中, 该地下热交 换系统吸热过程完成。
     当该地源热交换系统进行放热时, 地面上的三通阀开通出液管支路, 关闭进液管 支路。气态冷凝剂由于空调地面上的动力系统通过导气管向地下导热管运动, 进入地下导 热管后, 气态冷凝剂通过地下导热管壁和地下恒温层进行热交换, 气态冷凝剂变成液态落 入地下热交换器底部, 通过安装在地下热交换器底部的防水液泵把液态冷凝剂输送到地面 空调系统中, 该地下热交换系统放热过程完成。 附图说明
     图一 : 地下热交换系统整体结构图 ; 图二 : 地下热交换系统中部剖面图 ; 地表变温层 ; 2、 地下恒温层 ; 3、 绝热介质 ; 4、 导热介质 ; 5、 防水液泵 ; 6、 液泵支架 ; 7、 导热翅片 ; 8、 地下导热管 ; 9、 淋液缝 ; 10、 淋液环管 ; 11、 导气管 ; 12、 进液管 ; 13、 出液管 ; 14、 内槽 ; 15、 三通阀 ; 16、 导液管。 实施例 本系统主要包括地下导热管 (8) 、 导气管 (11) 、 淋液环管 (10) 、 进液管 (12) 、 液泵 (5) 、 出液管 (13) 和一些导热附件构成 ; 地下导热管 (8) 上端连接口径较细的导气管 (11) , 下端深入地下恒温层 (2) 中, 处在地下恒温层 (2) 的地下导热管 (8) 外围安装导热附件导热 翅片 (7) , 内部管壁上焊接用来加大受热面积的内槽 (14) , 内槽 (14) 下部到达地下导热管 底部, 上端和淋液环管 (10) 接触 ; 淋液环管 (10) 是一个底部向外翻出的圆环, 安装在地下 导热管 (8) 上部, 淋液环管 (10) 的底部圆半径略小于地下导热管 (8) 半径, 淋液环管 (10) 环 壁和地下导热管壁组成了一个没有密封的储液空间, 以便留下淋液缝 (9) 使液体冷凝剂向 下渗透 ; 进液管 (12) 从地下导热管 (8) 上端的边侧插入和淋液环管 (10) 连通 ; 出液管 (13) 从地下导热管 (8) 上端的导气管 (11) 旁侧插入直达地下导热管 (8) 底部, 然后与防水液泵 (5) 连接, 进液管 (12) 和出液管 (13) 在地面上部通过三通阀 (15) 汇合后联通导液管 (16) ;
     防水液泵 (5) 安装在地下导热管底 (8) 部, 通过与地下导热管内壁连接的支架 (6) 固定。
     当该地源热交换系统进行吸热时, 地面上的三通阀 (15) 开通进液管 (12) 支路, 关 闭出液管 (13) 支路。低温液态冷凝剂从进液管 (12) 流入淋液环管 (10) 中, 然后从淋液缝 (9) 顺着地下导热管 (8) 内壁慢慢向下渗透, 由于渗透速率小、 数量少, 所以渗透下的低温液 态冷凝剂一直顺着地下导热管 (8) 内壁的内槽 (14) 下落, 进入地下恒温层 (2) 后通过地下 导热管壁的热量传递, 低温液态冷凝剂吸收热量变成气态, 根据气态物质自身的物理性质 上升, 通过导气管 (11) 进入地面空调系统中, 该地下热交换系统吸热过程完成。
     当该地源热交换系统进行放热时, 地面上的三通阀 (15) 开通出液管 (13) 支路, 关 闭进液管 (12) 支路。气态冷凝剂由于空调地面上的动力系统通过导气管 (11) 向地下导热 管 (8) 运动, 进入地下导热管 (8) 后, 气态冷凝剂通过地下导热管 (8) 壁和地下恒温层 (2) 进行热交换, 气态冷凝剂变成液态落入地下导热管 (8) 底部, 通过安装在导热管 (8) 底部的 防水液泵 (5) 把液态冷凝剂输送到地面空调系统中, 该地下热交换系统放热过程完成。

一种地源热交换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地源热交换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地源热交换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地源热交换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地源热交换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64289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9CN102364289ACN102364289A21申请号201110309078822申请日20111013F28D15/02200601F25B30/0620060171申请人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地址100041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西井路3号3号楼9415房间72发明人祝长宇丁式平54发明名称一种地源热交换器57摘要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主要包括导液管、三通阀、进液管、液泵、出液管、导气管、淋液环管、地下导热管和一些导热附件构成。地下导热管下端深入地下恒温层中,导气管和地下导热管上部连接,出。

2、液管在导气管旁侧插入地下导热管直达其底部,出液管的下端连接防水液泵;进液管从密封的导热管上端边缘插入和淋液环管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在地面上部通过三通阀汇合联通导液管,这样就组成了一种通过冷凝介质采集地源能量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CN102364308A1/1页21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主要包括地下导热管(8)、导气管(11)、淋液环管(10)、进液管(12)、液泵(5)、出液管(13)和一些导热附件构成;地下导热管(8)上端连接口径较细的导气管(11),下端深入地下恒温层(2)中,处。

3、在地下恒温层(2)的地下导热管(8)外围安装导热附件导热翅片(7),内部管壁上焊接用来加大受热面积的内槽(14),内槽(14)下部到达地下导热管底部,上端和淋液环管(10)接触;淋液环管(10)是一个底部向外翻出的圆环,安装在地下导热管(8)上部,淋液环管(10)的底部圆半径略小于地下导热管(8)半径,淋液环管(10)环壁和地下导热管壁组成了一个没有密封的储液空间,以便留下淋液缝(9)使液体冷凝剂向下渗透;进液管(12)从地下导热管(8)上端的边侧插入和淋液环管(10)连通;出液管(13)从地下导热管(8)上端的导气管(11)旁侧插入直达地下导热管(8)底部,然后与防水液泵(5)连接,进液管(。

4、12)和出液管(13)在地面上部通过三通阀(15)汇合后联通导液管(16);防水液泵(5)安装在地下导热管底(8)部,通过与地下导热管内壁连接的支架6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导热管(8)深入地下恒温层(2)中,处于地下恒温层(2)的导热管(8)外壁焊接导热翅片(7),然后在处于恒温层(2)中的导热管(8)外壁周围填埋导热介质(4),地下导热管(8)处于地表变温层(1)的外壁周围填埋绝热介质(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在地面通过三通阀(15)汇合到导。

5、液管(16),当液体进入时,三通阀(15)开通进液管(12)支路,出液管(13)支路断开;当液体流出时,三通阀(15)开通出液管(13)支路,进液管(12)支路断开。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液环管(10)底部圆半径略小于地下导热管(8)半径,两者差值由所述系统功率大小而定。权利要求书CN102364289ACN102364308A1/2页3一种地源热交换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源空调的地下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背景技术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舒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

6、高,供暖、供冷所需的能量消耗在总的能量消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燃料使用量的增加,加重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现在合理的利用太用能、地源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了必然的选择。0003当前对于在空调领域中的地源空调对于浅层地源的利用主要分为土壤源空调和地下水源空调两种方式。土壤源空调的地下系统需要在地上钻孔,在孔内设置U型闭式换热器,从周围土壤中吸收能量,由于管路与土壤传热效果不好,需要钻的孔很多,初投资很高,效率也较低;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的地下系统虽然效率高,但是它需要抽取地下水,对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将会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并且只能应用在地下水充足又能够顺利回灌的地区。这两种地热能的利用都有一定的局限。

7、性。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地源空调的竖式地下热交换系统,这种地下系统避免了建造数量众多的钻孔,并且无需抽取地下水而是采用热管技术,通过热管,实现对地下土壤中能量的采集。0005本系统主要由地下导热管、导气管、淋液环管、进液管、液泵、出液管和一些导热附件构成;地下导热管上端连接口径较细的导气管,下端深入地下恒温层中,处在地下恒温层的地下导热管外围安装导热附件导热翅片;地下导热管内壁上焊接用来加大受热面积的内槽,内槽下部到达地下导热管底部,上端和淋液环管接触;淋液环管是一个底部向外翻出的圆环,安装在地下导热管上部,淋液环管底部圆半径略小于地下导热管半径,淋液圆环和地下导热管壁组。

8、成了一个没有完全密封的储液空间,以便留下淋液缝使液体冷凝剂向下渗透;进液管从地下导热管上端的边侧插入和淋液环管连通;出液管从地下导热管上端的导气管旁侧插入直达地下导热管底部,然后与防水液泵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在地面上部的端口通过三通阀汇合后联通导液管;防水液泵安装在地下导热管底部,通过与地下导热管内壁连接的支架固定。0006当该地源热交换系统进行吸热时,地面上的三通阀开通进液管支路,关闭出液管支路。低温液态冷凝剂从进液管流入淋液环管中,然后从淋液缝顺着地下导热管壁慢慢向下渗透,由于渗透速率小、数量少,所以渗透下的低温液态冷凝剂一直顺着地下导热管壁的内槽下落,进入地下恒温层后通过地下导热管壁的热。

9、量传递,低温液态冷凝剂吸收热量变成气态,根据气态物质自身的物理性质上升,通过导气管进入地面空调系统中,该地下热交换系统吸热过程完成。说明书CN102364289ACN102364308A2/2页40007当该地源热交换系统进行放热时,地面上的三通阀开通出液管支路,关闭进液管支路。气态冷凝剂由于空调地面上的动力系统通过导气管向地下导热管运动,进入地下导热管后,气态冷凝剂通过地下导热管壁和地下恒温层进行热交换,气态冷凝剂变成液态落入地下热交换器底部,通过安装在地下热交换器底部的防水液泵把液态冷凝剂输送到地面空调系统中,该地下热交换系统放热过程完成。附图说明0008图一地下热交换系统整体结构图;图二。

10、地下热交换系统中部剖面图;地表变温层;2、地下恒温层;3、绝热介质;4、导热介质;5、防水液泵;6、液泵支架;7、导热翅片;8、地下导热管;9、淋液缝;10、淋液环管;11、导气管;12、进液管;13、出液管;14、内槽;15、三通阀;16、导液管。实施例0009本系统主要包括地下导热管(8)、导气管(11)、淋液环管(10)、进液管(12)、液泵(5)、出液管(13)和一些导热附件构成;地下导热管(8)上端连接口径较细的导气管(11),下端深入地下恒温层(2)中,处在地下恒温层(2)的地下导热管(8)外围安装导热附件导热翅片(7),内部管壁上焊接用来加大受热面积的内槽(14),内槽(14)下。

11、部到达地下导热管底部,上端和淋液环管(10)接触;淋液环管(10)是一个底部向外翻出的圆环,安装在地下导热管(8)上部,淋液环管(10)的底部圆半径略小于地下导热管(8)半径,淋液环管(10)环壁和地下导热管壁组成了一个没有密封的储液空间,以便留下淋液缝(9)使液体冷凝剂向下渗透;进液管(12)从地下导热管(8)上端的边侧插入和淋液环管(10)连通;出液管(13)从地下导热管(8)上端的导气管(11)旁侧插入直达地下导热管(8)底部,然后与防水液泵(5)连接,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在地面上部通过三通阀(15)汇合后联通导液管(16);防水液泵(5)安装在地下导热管底(8)部,通过与地下。

12、导热管内壁连接的支架6固定。0010当该地源热交换系统进行吸热时,地面上的三通阀(15)开通进液管(12)支路,关闭出液管(13)支路。低温液态冷凝剂从进液管(12)流入淋液环管(10)中,然后从淋液缝(9)顺着地下导热管(8)内壁慢慢向下渗透,由于渗透速率小、数量少,所以渗透下的低温液态冷凝剂一直顺着地下导热管(8)内壁的内槽(14)下落,进入地下恒温层(2)后通过地下导热管壁的热量传递,低温液态冷凝剂吸收热量变成气态,根据气态物质自身的物理性质上升,通过导气管(11)进入地面空调系统中,该地下热交换系统吸热过程完成。0011当该地源热交换系统进行放热时,地面上的三通阀(15)开通出液管(13)支路,关闭进液管(12)支路。气态冷凝剂由于空调地面上的动力系统通过导气管(11)向地下导热管(8)运动,进入地下导热管(8)后,气态冷凝剂通过地下导热管(8)壁和地下恒温层(2)进行热交换,气态冷凝剂变成液态落入地下导热管(8)底部,通过安装在导热管(8)底部的防水液泵(5)把液态冷凝剂输送到地面空调系统中,该地下热交换系统放热过程完成。说明书CN102364289ACN102364308A1/2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64289ACN102364308A2/2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6428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