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及装置、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569149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64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12236.7

申请日:

2010.03.31

公开号:

CN102355927A

公开日:

2012.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1/00申请日:20100331|||公开

IPC分类号:

B01D1/00; B08B3/04

主分类号:

B01D1/00

申请人: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SUTAI; 关西化学机械制作株式会社

发明人:

河津裕之; 伊藤直志; 杉野泰彦; 山本光男; 野田秀夫; 西村午良

地址:

日本国爱知县

优先权:

2009.06.03 JP 2009-133710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宋晓宝;郭晓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溶液回收装置(40)向分离部(41)中容纳含有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进行固化反应的浸渗剂和溶解浸渗剂的溶媒的溶液,向容纳在分离部(41)中的溶液供给空气(氧),并且对分离部(41)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一边通过搅拌部(42)搅拌溶液一边通过热交换部(43)对溶液的温度进行调整以使溶液的温度处于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然后使溶液所含有的溶媒气化,通过初级水回收部(51)以及次级水回收部(61)冷却回收所气化的溶媒。这样,通过一边供给氧一边在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内进行减压,来分离浸渗剂和溶媒,由此防止浸渗剂的固化。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溶液成分回收方法, 分离回收含有多种成分的溶液,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分离工序, 对含有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溶液进行减压, 在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 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内, 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 所述第一成分在所述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 温度下固化, 所述第二成分溶解该第一成分, 回收工序, 冷却回收在所述分离工序中气化的第二成分。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为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的成分, 在所述分离工序中, 一边向所述溶液供给氧一边进行减压, 来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离工序中, 在正 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的溶液的温度到达规定的判定温度时, 视为所述第一成分与所述第二 成分的分离已结束, 从而结束所述分离工序。
4: 如权利要求 1 ~ 3 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离工序 中, 将含有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的溶液减压至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而抑制所述第 一成分气化的规定的减压范围内, 来使该第二成分气化。
5: 如权利要求 1 ~ 4 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的回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含有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 所述第二成分为水。
6: 如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为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填充的浸渗成分, 所述第二成分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的溶媒。
7: 一种溶液成分回收装置, 分离回收含有多种成分的溶液, 其特征在于, 具有 : 分离部, 其形成有内部空间, 所述内部空间容纳含有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溶液, 所述 第一成分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 所述第二成分溶解该第一 成分, 氧供给部, 其与所述分离部相连接, 向容纳在该分离部中的溶液供给氧, 减压部, 其对所述分离部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 溶液温度调整部, 其具有对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进行搅拌的搅拌部和与容纳在 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相接触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 所述溶液温度调整部调整所述溶液 的温度, 以使所述溶液的温度处于比所述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 回收部, 其经由能够使流体流通的连接管与所述分离部相连接, 用于冷却回收从容纳 在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气化的所述第二成分。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供给部具有在所述分 离部的下方侧形成有开口部的供给管和以规定压力向该供给管供给氧的调压部。
9: 如权利要求 7 或 8 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部被水平方向的 部位相对水平面倾斜的所述连接管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 7 ~ 9 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部被 由平滑的曲面形成的所述连接管连接。 2
11: 如权利要求 7 ~ 10 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溶液温 度调整部中, 所述热交换部配设在所述分离部的壁面附近, 所述搅拌部使所容纳的所述溶 液向所述分离部的壁面侧流动, 由此对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进行分离。
12: 如权利要求 7 ~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温度 调整部在正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的溶液的温度到达规定的判定温度时, 视为所述第一成分 与所述第二成分的分离已结束, 从而结束分离处理。
13: 如权利要求 7 ~ 12 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含有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 所述第二成分为水。
14: 如权利要求 7 ~ 13 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分为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填充的浸渗成分, 所述第二成分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的溶媒。
15: 一种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具有 : 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 其在所述分离部中, 容纳在清洗槽中使用于清 洗后的含有所述浸渗成分和所述溶媒的溶液 ; 浸渗槽, 其使作为所述第一成分的浸渗成分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浸渗 ; 所述清洗槽, 其通过作为所述第二成分的溶媒对在所述浸渗槽中浸渗后的工件进行清 洗。
16: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成分 回收装置向所述浸渗槽供给所述分离部所回收的作为所述第一成分的浸渗成分。
17: 如权利要求 15 或 16 所述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液 成分回收装置向所述清洗槽供给所述回收部所回收的作为所述第二成分的溶媒。
18: 如权利要求 15 或 16 所述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槽具有 : 第一清洗槽, 其清洗所述工件, 并排出含有规定的浓度范围内的浓度的所述第一成分 的溶液, 第二清洗槽, 其配设在所述第一清洗槽的后级, 进一步清洗由所述第一清洗槽清洗后 的工件, 并排出含有浓度比所述第一清洗槽中的浓度低的所述第一成分的溶液, 将所排出 的所述溶液向所述第一清洗槽供给 ; 所述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使从所述第一清洗槽排出的溶液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 并对所 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进行分离, 然后将所述回收部所回收的所述第二成分向所述第 二清洗槽供给。

说明书


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及装置、 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溶液成分的回收方法、 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 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 作为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提出有如下装置, 即, 在包括水箱、 泵和喷射器 (ejector) 的水的循环系统中, 通过对利用喷射器导入了油水混合溶液的真空腔室进行减 压, 使真空腔室内的油水混合溶液沸腾 ( 蒸发水 ), 进行油水分离, 然后从真空腔室向水箱 排出处理水 ( 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 1)。在该装置中, 水箱为双重结构, 具有从底部垂直地配 设至未到达顶部的内筒, 在顶部设置循环水的供给孔, 并且在内筒内的底部设置循环水的 汲出口, 在外筒与内筒之间的底部上, 设置向外部排出处理水的排出口, 由于微量的油成分 停留在内筒的上方, 所以能够进一步分离油成分和水成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JP 特开 2005-288373 号公报。发明内容 但是, 在该专利文献 1 所述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中, 设置内筒, 使油成分停留在 该内筒的上方, 来与水成分分离, 这种回收装置对于油成分以及水成分等分离的溶液有效, 但是, 例如, 对于在溶媒中溶解了其他成分等溶液的成分没有分离的情况, 不能够发挥在水 箱中设置内筒的效果, 不能够充分地分离回收多种成分。 另外, 有时在含有希望分离回收的 多种成分的溶液中, 例如, 含有在温度等规定的条件下固化的成分等。 关于这样的溶液的分 离, 在该专利文献 1 中没有考虑到。这样, 希望进一步充分地分离多种成分, 进一步再利用 回收的成分。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 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对从含 有因温度而固化的成分的溶液中回收的成分进行再利用的溶液成分的回收方法、 溶液成分 的回收装置、 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的主要目的, 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方法以及溶液成分的回收装 置采用以下的方式。
     即, 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 分离回收含有多种成分的溶液, 包括 : 分离工序, 对含有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溶液进行减压, 在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 围内, 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 所述第一成分在所述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固化, 所述 第二成分溶解该第一成分 ; 回收工序, 冷却回收在所述分离工序中气化的第二成分。
     在该溶液成分的收方法中, 对含有在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固化的第一成 分和溶解该第一成分的第二成分的溶液进行减压, 在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 度范围内, 使第二成分气化, 来冷却回收该气化后的第二成分。这样, 通过在规定的分离温
     度范围内进行减压来分离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 来防止第一成分固化。 因此, 能够进一步再 利用回收的成分。在此, “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 可以为比所述第一成分的规定的固化温度 低, 但超过所述第二成分的冻结温度的温度范围。
     在本发明中溶液成分回收方法中, 所述第一成分为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 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的成分, 在所述分离工序中, 一边向所述溶液供给氧一边进行减压, 来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 这样, 由于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成分固化, 所以即使存在在无氧状 态下固化的成分也能够进一步回收再利用。在此, “供给氧” , 除了供给氧之外, 还可以供给 含有氧的气体 ( 例如空气 )。
     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中, 在所述分离工序中, 在正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 的溶液的温度到达规定的判定温度时, 视为所述第一成分与所述第二成分的分离已结束, 从而结束所述分离工序。这样, 能够利用溶液的温度, 比较容易地判断分离工序的结束情 况, 进而能够更加易于再利用回收的成分。在此, “规定的判定温度” , 能够通过实验求出在 规定的压力下的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和包括溶液的温度上升等的物 性的关系, 并利用该关系, 根据第二成分的允许含有量来决定。
     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中, 在所述分离工序中, 将含有所述第一成分和所 述第二成分的溶液减压至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而抑制所述第一成分气化的规定的减压范 围内, 来使该第二成分气化。这样, 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回收的第二成分中混入第一成分, 因 此能够进一步再利用所回收的第二成分。
     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中, 所述第一成分含有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 体, 所述第二成分为水。 在此, 作为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能够举出水溶性的甲基丙 烯酸类的单体和丙烯酸类的单体等。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例如能够举出甲基丙烯酸 -2- 羟 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 -2- 羟基丙酯、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 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 更优选甲基丙烯酸 -2- 羟基乙酯。
     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中, 所述第一成分为向形成在成形的工件上的空隙 填充的浸渗成分, 所述第二成分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的溶媒。 此时, 所述第一成分可以包括 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填充的作为浸渗成分的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 所述 第二成分可以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的作为溶媒的水。
     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 分离回收含有多种成分的溶液, 具有 : 分离部, 其形 成有内部空间, 所述内部空间容纳含有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溶液, 所述第一成分在无氧 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 所述第二成分溶解该第一成分 ; 氧供给部, 其与所述分离部相连接, 向容纳在该分离部中的溶液供给氧 ; 减压部, 其对所述分离部的内 部空间进行减压 ; 溶液温度调整部, 其具有对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进行搅拌的搅拌 部和与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相接触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 所述溶液温度调整部 调整所述溶液的温度, 以使所述溶液的温度处于比所述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 度范围 ; 回收部, 其经由能够使流体流通的连接管与所述分离部相连接, 用于冷却回收从容 纳在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气化的所述第二成分。
     在该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中, 向分离部中容纳含有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 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的第一成分和溶解该第一成分的第二成分的溶液, 并向容纳在分离 部中的溶液供给氧, 并且对分离部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 通过溶液温度调整部一边搅拌溶液一边对溶液的温度进行调整, 以使溶液的温度处于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 度范围, 来使第二成分气化, 然后通过回收部冷却回收气化的所述第二成分。这样, 通过一 边供给氧一边在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内进行减压来分离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 来防止第一 成分固化。因此, 能够进一步再利用所回收的成分。
     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中, 所述氧供给部具有在所述分离部的下方侧形成 有开口部的供给管和以规定压力向该供给管供给氧的调压部。这样, 能够利用调压部以更 加恒定的供给量向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液供给氧, 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成分的固化, 进而能够进一步再利用第一成分。另外, 所述氧供给部可以具有与所述分离部的下方侧相 连接的供给管。这样, 通过使分离部的内部空间成为减压状态, 经由供给管向溶液供给氧, 因此能够形成更简单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中, 所述回收部被水平方向的部位相对于水平面倾 斜的所述连接管连接。这样, 例如, 由于在连接管上凝结的第二成分易于流动, 所以能够进 一步抑制连接管内的堵塞等。此时, 优选所述连接管形成为水平方向的部位相对于水平面 以所述分离部侧比所述回收部侧靠下方的方式倾斜。这样, 连接管内的成分易于向分离部 侧流动, 例如, 能够通过分离部再次进行分离处理, 进行再利用。 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中, 所述回收部被由平滑的曲面形成的所述连接管 连接。这样, 在连接管中溶液的成分易于移动。尤其是, 更加优选连接管形成为水平方向的 部位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中, 在所述溶液温度调整部中, 所述热交换部配 设在所述分离部的壁面附近, 所述搅拌部使所容纳的所述溶液向所述分离部的壁面侧流 动, 由此对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进行分离。这样, 能够使溶液的温度分布更加均 匀, 并且进一步保持溶液成分的均匀性, 因此, 能够进一步防止第一成分固化, 而进一步再 利用第一成分。
     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中, 所述溶液温度调整部在正使所述第二成分气 化的溶液的温度到达规定的判定温度时, 视为所述第一成分与所述第二成分的分离已结 束, 从而结束分离处理。 这样, 能够利用溶液的温度, 比较容易地判断分离处理的结束状态, 进而能够更加容易地再利用所回收的成分。
     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中, 所述第一成分含有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 体, 所述第二成分为水。另外, 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中, 所述第一成分为向形成 在成形的工件上的空隙填充的浸渗成分, 所述第二成分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的溶媒。 此时, 所述第一成分可以为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填充的作为浸渗成分的水溶性的甲基 丙烯酸类的单体, 所述第二成分可以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的作为溶媒的水。
     本发明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具有 : 浸渗槽, 其使作为所述第一成分的 浸渗成分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浸渗 ; 清洗槽, 其通过作为所述第二成分的溶媒对 在所述浸渗槽中浸渗后的工件进行清洗 ; 上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 采用对所述第一成分 为浸渗成分且所述第二成分为溶媒的溶液进行回收处理的方式, 在所述分离部中, 容纳在 所述清洗槽中使用于清洗后的含有所述浸渗成分和所述溶媒的溶液。
     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能够更容易地再利用所回收的成分, 因此具有此装 置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也能够发挥同样的效果。另外, 采用上述任一个溶液成
     分回收装置的方式, 能够发挥与其对应的效果。 在该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中, 能够 在进行向工件浸渗的处理之后, 通过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回收再利用作为废液的溶液所含 有的各成分。
     在本发明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中, 所述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向所述浸渗 槽供给所述分离部所回收的作为所述第一成分的浸渗成分。这样, 能够更加高效地再利用 浸渗成分。
     在本发明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中, 所述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向所述清洗 槽供给所述回收部所回收的作为所述第二成分的溶媒。 通常, 含有微量的浸渗成分的溶媒, 在进行了净化处理后被废弃, 但是通过利用作为即使含有浸渗成分也能够利用的清洗用的 溶媒而回收的溶媒, 能够更加高效地再利用溶媒。另外, 能够抑制净化处理。
     在本发明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中, 所述清洗槽具有 : 第一清洗槽, 其清 洗所述工件, 并排出含有规定的浓度范围内的浓度的所述第一成分的溶液 ; 第二清洗槽, 其 配设在所述第一清洗槽的后级, 进一步清洗由所述第一清洗槽清洗后的工件, 并排出含有 浓度比所述第一清洗槽中的浓度低的所述第一成分的溶液, 将所排出的所述溶液向所述第 一清洗槽供给, 所述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使从所述第一清洗槽排出的溶液容纳在所述分离部 中, 并对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进行分离, 然后将所述回收部所回收的所述第二成 分向所述第二清洗槽供给。这样, 在第一成分浓度低的第二清洗槽利用回收部所回收的第 二成分, 进一步在第一成分浓度高的第一清洗槽利用第二清洗槽利用过的第二成分, 在溶 液的回收装置中分离回收第一成分的浓度变高的溶液, 因此, 能够更有效地在浸渗处理中 进行清洗, 以及回收溶媒。 附图说明
     图 1 是概略表示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 2 是概略表示溶液回收装置 40 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 3 是表示浸渗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 4 是表示溶液成分的回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 利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具有 : 分离部, 其形成有用于容纳溶液的内部空间, 所述溶液含有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 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的第一成分和溶解该第一成分的第二成分 ; 氧供给部, 其与分离部 相连接, 向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液供给氧 ; 减压部, 其对分离部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 ; 溶液 温度调整部, 其具有对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液进行搅拌的搅拌部和与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 液接触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 该溶液温度调整部调整溶液的温度, 以使溶液的温度处 于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 ; 回收部, 其经由能够使流体流通的连接管 与分离部相连接, 冷却回收从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液气化的第二成分 ; 由此, 该溶液成分的 回收装置对含有多种成分的溶液进行分离回收。在此, 以下,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 具体说明 将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填充的液状的浸渗剂作为第一成分且将溶解该浸渗剂的 溶媒作为第二成分的装置。图 1 是概略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 2 是概略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溶液回收装置 40 的结 构的结构图。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具有 : 浸渗处理 装置 30, 其使浸渗剂向成形的工件 10 的空隙浸渗 ; 溶液回收装置 40, 其对从浸渗处理装置 30 排出的清洗液 ( 以下也称为溶液 ) 所含有的成分进行分离回收。该工件 10 例如为通过 铸造而成形的成形体, 在铸造时, 有时在其内部形成空隙即铸件气孔 12。在该浸渗处理及 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中, 通过浸渗处理装置 30 实施在该铸件气孔 12 中填充浸渗剂且使其 固化的处理 ( 浸渗处理 ), 然后排出含有清洗液和浸渗剂的溶液, 另一方面, 使通过溶液回 收装置 40 分离回收的清洗液和浸渗剂返回浸渗处理装置 30, 来再次利用清洗液和浸渗剂。 在此, 具体说明将水作为清洗液 ( 溶解浸渗剂的溶媒 ) 的装置。
     浸渗处理装置 30 具有 : 浸渗槽, 其向形成在工件 10 上的空隙即铸件气孔 12 等填 充浸渗剂 ; 清洗槽, 其对填充了浸渗剂的工件 10 进行清洗 ; 固化槽, 其使填充在铸件气孔 12 中的浸渗剂固化。浸渗槽具有 : 储液槽 21, 其容纳浸渗剂 ; 浸渗箱 22, 其容纳从储液槽 21 供给的浸渗剂和一个以上的工件 10, 来向工件 10 填充浸渗剂 ; 除液离心槽 23, 从填充了 浸渗剂的工件 10 除去浸渗剂。在储液槽 21 中, 例如容纳因加热而固化的单体等作为浸渗 剂。作为该浸渗剂, 例如, 能够使用加热至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促进固化反应的物质, 也能 够使用在无氧状态下促进固化反应的物质。 作为浸渗剂, 例如, 能够使用环氧树脂类的单体 或丙烯酸树脂类的单体。 其中, 优选主要成分含有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的物质, 能 够使用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或丙烯酸类的单体, 优选使用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 的单体。作为该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 例如, 能够举出甲基丙烯酸 -2- 羟基乙酯、 甲基丙烯 酸 -2- 羟基丙酯、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聚乙二醇二甲基 丙烯酸酯等, 其中, 甲基丙烯酸 -2- 羟基乙酯对铸件气孔 12 的填充效果比较好, 从而更加优 选。另外, 可以按照需要对这些物质中的 2 种以上的物质进行组合。在该浸渗剂中, 可以混 合固化引发剂, 也可以在水溶性的单体中添加非水溶性的单体。浸渗箱 22 配设有未图示的 盖, 从而能够被密闭, 通过借助该盖进行密闭, 对浸渗箱 22 的内部空间减压, 来从铸件气孔 12 脱气, 或者对浸渗箱 22 的内部空间加压, 向铸件气孔 12 填充浸渗液。除液离心槽 23 在 圆筒形的外壁的内侧配设能够围绕轴旋转的圆筒形的内壁部, 通过使内壁部旋转, 来对附 着在工件 10 的外壁上的浸渗液进行离心分离。通过该除液离心槽 23 的除液而产生的浸渗 液向储液槽 21 供给。此外, 后述的第一除水离心槽 26、 第二除水离心槽 29、 第三除水离心 槽 33、 除热水离心槽 35 与除液离心槽 23 的结构相同, 以下省略说明它们的结构。
     清洗槽包括 : 第一循环部, 其包括第一清洗槽 24、 第一清洗液箱 25、 第一除水离心 槽 26, 用于对在浸渗箱 22 中进行了浸渗处理的工件 10 进行清洗及除液 ; 第二循环部, 其包 括第二清洗槽 27、 第二清洗液箱 28、 第二除水离心槽 29, 用于进一步对在第一循环部中清 洗了的工件 10 进行清洗及除液 ; 旋转清洗部, 其包括旋转清洗槽 31、 第三清洗液箱 32、 第 三除水离心槽 33, 用于对在第二循环部中清洗了的工件 10 进行最后的清洗及除液。第一 清洗槽 24 能够容纳从第一清洗液箱 25 供给的清洗液, 通过清洗液的流动, 来冲洗附着在工 件 10 的外部上的不需要的浸渗剂。第一清洗液箱 25 用于容纳浸渗剂浓度比较高的清洗 液 ( 在此, 为含有浸渗剂的水 ), 配设有能够与第一清洗槽 24 之间交换清洗液的管道, 并且 配设有用于使第一除水离心槽 26 所产生的清洗水流入的管道。这样, 第一清洗槽 24、 第一清洗液箱 25、 第一除水离心槽 26 在第一循环部中构成使清洗液循环的循环路径。另外, 在 第一清洗槽 24 上还配设有将浸渗剂浓度变高了的清洗液向排水储存槽 36 输送的管道和用 于使来自后级的第二清洗槽 27 的浸渗剂浓度比较低的清洗液流入的管道等。第二循环部 除了使浸渗剂浓度低于第一循环部的浸渗剂浓度的清洗液循环以外, 与第一循环部的结构 相同。在第二清洗槽 27 上, 配设能够与第二清洗液箱 28 交换清洗液的管道, 并且配设用于 使第二除水离心槽 29 所产生的清洗水流入的管道。另外, 在第二清洗槽 27 上, 配设有与再 生水储存槽 38 相连接的管道, 从而能够使溶液回收装置 40 所分离回收的高纯度的清洗液 ( 水 ) 流入。另外, 在第二清洗槽 27 上还配设用于使浸渗剂浓度变高的清洗液向第一清洗 槽 24 输送的管道等。在旋转清洗部中, 由于清洗后的清洗液中的浸渗剂的浓度极低, 所以 在旋转清洗槽 31 与第三清洗液箱 32 之间交换清洗液, 而对第三除水离心槽 33 所生成的清 洗液进行废液处理。
     固化槽具有 : 热水浸渍槽 34, 其具有能够将温度保持在浸渗剂的固化温度以上的 温度范围内的加热器 ; 除热水离心槽 35, 其对在热水浸渍槽 34 中进行了固化处理的工件 10 进行离心处理, 来除去热水。在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中, 通过热水对工件 10 加 热, 来使浸渗剂固化。 然后, 通过除热水离心槽 35, 来除去热水, 由此, 能够做成浸渗剂 16 在 空隙内固化了的浸渗处理后的工件 14, 从而能够防止工件 10 的浸渗剂泄漏, 并且能够利用 工件 10 的浸渗剂进行加强等。此外, 在此, 通过热水浸渍槽 34 对浸渗至工件 10 内部的浸 渗剂进行加热及固化, 但是, 可以将浸渗处理后的工件 10 放置在能够产生温度在浸渗剂的 固化温度以上的热风的热风槽中, 来对浸渗在工件 10 内部的浸渗剂进行加热及固化。
     溶液回收装置 40 具有 : 分离部 41, 其容纳含有浸渗剂和水的溶液, 对各成分进行 分离 ; 空气供给管 45, 其与分离部 41 连接, 向容纳在分离部 41 内部的溶液供给空气 ; 真空 泵 63, 其对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 ; 搅拌部 43 及热交换部 44, 其调整容纳在分离部 41 内部的溶液的温度 ; 初级水回收部 51 及次级水回收部 61, 其冷却回收在分离部 41 气化 而生成的水分。另外, 在溶液回收装置 40 并设有 : 排水储存槽 36, 其用于容纳从浸渗处理 装置 30 排出的清洗后的含有浸渗剂的溶液 ( 清洗液 ) ; 再生浸渗液储存槽 37, 其容纳通过 溶液回收装置 40 从清洗液分离回收的高纯度的浸渗剂 ; 再生水储存槽 38, 其容纳通过溶液 回收装置 40 从清洗液分离回收的高纯度的水。
     分离部 41 为具有能够开闭的盖且能够耐减压状态的密闭型的隔热耐压容器。在 该分离部 41 的上部配设 : 供给管 39, 其导入来自排水储存槽 36 的溶液 ; 连接管 48, 其向初 级水回收部 51 输送气化的水蒸气 ; 搅拌部 42, 其搅拌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另外, 在 分离部 41 的从中央至下方的外周等, 设置有与容纳的溶液进行热交换来调整该溶液的温 度的热交换部 43。另外, 在分离部 41 的下部配设有 : 空气供给管 45, 其向容纳在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中的溶液导入空气 ; 浸渗液回收管 47, 其向外部排出容纳在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 间中的溶液。供给管 39 为能够耐减压状态的耐压管, 其一端配设在排水储存槽 36 的下方, 并且, 配设有在供给溶液时打开的电磁阀即供给阀 39a。 搅拌部 42 具有 : 搅拌轴 42a, 其沿分 离部 41 的上下方向配置, 在搅拌轴 42a 的下端固定有螺旋桨, 来搅拌溶液 ; 搅拌马达 42b, 其固定在分离部 41 的上部, 用于驱动搅拌轴 42a 进行旋转。在该搅拌轴 42a 上设置有将分 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保持为减压状态的未图示的密封部。对于该搅拌部 42, 在驱动搅拌轴 42a 进行旋转时, 使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向分离部 41 的壁面侧流动。热交换部 43 具有: 套部 (jacket)43a, 其形成于分离部 41 的外周 ( 壁面 ), 能够容纳冷媒 ; 温度传感器 43b, 其检测在套部 42 的内部循环的冷媒的温度 ; 热交换器 43c, 其通过加热器的热量以及冷却 水调整该冷媒的温度 ; 循环泵 43d, 其使冷媒循环。通过该热交换部 43 以及搅拌部 42 来调 整溶液的温度, 以使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的温度处于比促进浸渗剂固化的规定的固 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另外, 在此进行如下设定, 即, 在基于温度传感器 43b 的 检测值判断为正在使水气化时的溶液的温度到达了规定的判定温度时, 视为浸渗剂与水的 分离回收已结束, 从而结束分离处理。该判定温度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决定, 即, 通过 实验求出运转真空度下的气液平衡关系和包括溶液的温度上升等的物性的关系, 并利用这 些关系, 根据浸渗剂所含有的水的允许含有量 ( 例如, 1 重量%、 5 重量%、 10 重量%等 ) 来 决定判定温度。此外, 在气液平衡关系中, 例如包括在规定压力下从溶液气化后的气相中的 浸渗剂与溶媒的混合状态 ( 混合比率等 ) 的关系, 和该溶液中的浸渗剂和溶媒的浓度与温 度之间的关系等。此外, 通过实验确认出存在如下的相关关系, 即, 在容纳于分离部 41 中的 以规定压力正进行分离的溶液所含有的浸渗剂的浓度变高时, 该溶液的温度上升。 因此, 能 够利用溶液的温度, 掌握在正进行分离的溶液所含有的浸渗剂的浓度。空气供给管 45 在分 离部 41 的下方侧形成有开口部, 在所述空气供给管 45 的另一端侧配设有以规定压力供给 空气的空气供给泵 46。因此, 由于能够从位于分离部 41 下方的开口部向上方稳定地导入 空气, 所以能够更均匀地向溶液中供给氧。在该空气供给管 45 上, 配设在供给空气时打开 的电磁阀即空气阀 45a。 浸渗液回收管 47 从分离部 41 的下部向下方配置, 在浸渗液回收管 47 的下方的前端配置有能够移动的浸渗液输送箱 49。被分离回收的浸渗剂经由该浸渗液 输送箱 49 向再生浸渗液储存槽 37 输送。在该浸渗液回收管 47 上配设有在排出容纳在分 离部 41 中的溶液时打开的电磁阀即浸渗液回收阀 47a。连接管 48 为能够耐减压状态的耐 压管, 其一端与初级水回收部 51 的上方连接, 构成为能够将在分离部 41 气化的水蒸气向初 级水回收部 51 输送的筒状体。在该连接管 48 上, 在其整个外周, 形成有隔热构件, 来尽量 地保持在内部流通的蒸气的温度。另外, 连接管 48 形成为, 弯曲的部分等由平滑的曲面形 成, 而且, 沿水平方向形成的部位相对于水平面以分离部 41 侧相比初级水回收部 51 侧靠下 方的方式倾斜。这样, 虽然连接管 48 具有一个以上的沿水平方向形成的部位, 但是, 在管内 部存在的水等易于向分离部 41 侧流动。
     初级水回收部 51 为圆筒形的冷凝器, 内部设置有能够经由与冷却器 70 连接的冷 却管道 71、 72 使冷却水 ( 例如 5℃~ 10℃等 ) 循环的管道。 在该初级水回收部 51 的下方具 有: 储水部 52, 其回收凝结的水 ; 水回收管 53, 其设置在储水部 52 的下方, 用于输送回收的 水; 水输送箱 54, 其与水回收管 53 连接 ; 次级回收管 58, 其配设在储水部 52 的上方, 将在次 级水回收部 61 中凝结的水向储水部 52 导入。在初级水回收部 51 的上部, 配设有能够测定 回收路径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51a, 从而能够掌握分离部 41、 连接管 48 等的内部空间的压 力。另外, 在储水部 52 的上部配设有用于检测回收的水的液面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52a。水 回收管 53 从储水部 52 的下部向下方配置, 在水回收管 53 的下方的前端配置暂时容纳回收 的水的水输送箱 54。在该水输送箱 54 上, 在其下部, 配设水输送管 57 的一端, 在该水输送 管 57 上设置电磁阀即输送阀 57a, 水输送管 57 的另一端侧与再生水储存槽 38 连接。在该 水回收管 53 上, 配设有在排出容纳在储水部 52 中的溶液时打开的电磁阀即水回收阀 53a。 在该水回收管 53 上经由加压管 55 以及加压阀 55a 连接有压缩泵 56, 另一方面, 经由减压管 64 以及减压阀 64a 连接有真空泵 63。这样, 通过压缩泵 56 以及真空泵 63, 能够对水回 收管 53 以及水输送箱 54 的内部进行加压或减压。而且, 通过对水输送箱 54 进行减压以及 加压, 能够将分离回收至储水部 52 中的水经由水输送箱 54 以及水输送管 57 向再生水储存 槽 38 输送。次级回收管 58 为能够耐减压状态的耐压管, 其一端与次级水回收部 61 的下端 侧连接。该次级回收管 58 形成为, 弯曲的部分等由平滑的曲面形成, 而且沿水平方向形成 的部位相对于水平面以储水部 52 侧相比次级水回收部 61 侧靠下方的方式倾斜。这样, 次 级回收管 58 形成为在管内部存在的水易于向储水部 52 侧流动。
     次级水回收部 61 为圆筒形的冷凝器, 内部设置有能够经由与冷却器 74 连接的冷 却管道 75、 76 使冷却水循环的管道。在该次级水回收部 61 中循环有温度比初级水回收部 51 的冷却水低的冷却水 ( 例如 0℃~ 5℃等 ), 来防止水蒸气等向后级排出。在该次级水回 收部 61 的上部配设有另一端与真空泵 63 连接的真空连接管 62。在该真空连接管 62 上连 接有电磁阀即真空阀 62a。优选真空泵 63 具有能够将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减压至例如数 Torr 的减压容量。这样, 在溶液回收装置 40 中, 通过真空泵 63 的驱动, 能够经由真空连接 管 62、 次级水回收部 61、 次级回收管 58、 储水部 52、 初级水回收部 51 以及连接管 48 使分离 部 41、 供给管 39 减压, 并且, 从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使作为溶媒的水气化, 来回收至储 水部 52。此外, 各管道的连接部和各阀类进行能耐减压的连接。另外, 在该溶液回收装置 40 中, 输送溶液和 / 或分离的水等的泵等驱动设备没有配设在供给管 39、 连接管 48 以及真 空连接管 62 上, 而通过真空泵 63 等的压力差, 输送所回收的水等。这样, 由于驱动设备不 配设于溶液在减压状态下进行流通的部分上, 所以能够防止在该驱动设备内产生因浸渗剂 固化而形成的故障。 另外, 在连接管 48 以及分离部 41 上连接有清洗用水管道 80, 能够清洗内部。在 此, 经由清洗阀 80a 在连接管 48 与初级水回收部 51 连接的连接部上连接有清洗用水管道 80, 经由清洗阀 81a 向搅拌轴 42a 与分离部 41 连接的连接部连接搅拌部清洗管 81, 经由清 洗阀 82a 连接用于清洗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的分离部清洗管 82, 经由清洗阀 83a 连接用 于清洗连接管 48 的下层的水平部的连接部第一清洗管 83。在此, 由于连接管 48 倾斜地配 置为使水向分离部 41 侧流动, 所以清洗连接管 48 内部的清洗用水, 一边溶解附着在管内部 的浸渗剂, 一边流入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因此, 清洗连接管 48、 搅拌部 42 以及分离部 41 的清洗用水也与从排水储存槽 36 供给的清洗液一样能够被分离回收。
     接着, 利用附图说明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中的对工件 10 的浸渗处理 以及对浸渗处理中所排出的清洗液 ( 溶液 ) 所含有的成分进行回收的回收方法。图 3 为表 示浸渗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 4 为表示溶液成分的回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该浸渗处理中可以包括 : 浸渗工序, 使浸渗剂向在成形的工件 10 上形成的空隙浸渗 ; 清 洗工序, 通过清洗液 ( 溶解浸渗液的溶媒 ) 清洗浸渗了浸渗剂的工件 10 ; 固化工序, 使浸渗 在工件 10 中的浸渗剂固化 ; 输送工序, 将在清洗工序中浸渗剂浓度变高的清洗液向溶液回 收装置 40 侧输送。 作为浸渗剂例如能够使用环氧树脂类的单体或丙烯酸树脂类的单体。 其 中, 优选主要成分为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 能够使用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的单 体或丙烯酸类的单体, 更优选使用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 此时, 作为清洗液能够使 用水。作为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 例如能够列举出甲基丙烯酸 -2- 羟基乙酯、 甲基 丙烯酸 -2- 羟基丙酯、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聚乙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等, 其中, 甲基丙烯酸 -2- 羟基乙酯向铸件气孔 12 填充的填充效果比较好, 所 以更优选。 在该浸渗剂中, 可以混合固化引发剂, 也可以在水溶性的单体中添加非水溶性的 单体。在此, 主要说明如下情况, 即, 将在无氧且 30℃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固化反应的甲基丙 烯酸 -2- 羟基乙酯作为浸渗剂, 作为清洗剂使用作为溶媒的水。
     在开始进行浸渗处理时, 如图 1、 图 3 所示, 首先, 进行浸渍处理, 从储液槽 21 向浸 渗箱 22 导入浸渗剂, 并且, 将一个以上的工件 10 浸渍在该浸渗箱 22 中 ( 步骤 S100), 然后 进行真空处理, 通过未图示的盖封闭浸渗箱 22, 驱动未图示的真空泵, 使浸渗箱 22 的内部 减压 ( 步骤 S110)。于是, 使形成在工件 10 上的铸件气孔 12( 空隙 ) 脱气, 浸渗剂进入铸件 气孔 12 的内部。接着, 进行加压处理, 驱动未图示的加压泵, 对浸渗箱 22 的内部加压 ( 步 骤 S120), 从而进一步向铸件气孔 12 的内部填充浸渗剂。接着, 使工件 10 从浸渗箱 22 向除 液离心槽 23 移动, 进行除液处理 ( 步骤 S130)。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后, 浸渗工序结束。
     接着, 使进行了除液处理的工件 10 向第一清洗槽 24 移动, 从第一清洗液箱 25 向 第一清洗槽 24 供给浸渗剂浓度比较高的清洗液 ( 例如, 10 ~ 40 重量%等 ), 来对工件 10 进行第一清洗处理 ( 步骤 S140), 然后使工件 10 向第一除水离心槽 26 移动, 进行除水处理 ( 步骤 S150)。此时, 第一循环部的清洗液在第一清洗槽 24、 第一清洗液箱 25 中循环, 第一 除水离心槽 26 所排出的清洗液返回第一清洗液箱 25。在每次对工件 10 进行清洗后, 该第 一循环部的清洗液的浸渗剂的浓度就会变高。接着, 使工件 10 从第一除水离心槽 26 向第 二清洗槽 27 移动, 从第二清洗液箱 28 向第二清洗槽 27 供给浸渗剂浓度比较低的清洗液 ( 例如, 1 ~ 20 重量%等 ), 来对工件 10 进行第二清洗处理 ( 步骤 S160), 然后使工件 10 向 第二除水离心槽 29 移动, 进行除水处理 ( 步骤 S170)。 此时, 第二循环部的清洗液在第二清 洗槽 27 以及第二清洗液箱 28 中循环, 第二除水离心槽 29 所排出的清洗液返回第二清洗液 箱 28。该第二循环部的清洗液的浸渗液浓度比第一循环部的浸渗液浓度低, 但每次对工件 10 进行清洗后, 浸渗剂的浓度就会变高。接着, 使进行了除水处理的工件 10 向旋转清洗槽 31 移动, 从第三清洗液箱 32 向旋转清洗槽 31 供给清洗液, 来对工件 10 进行旋转清洗处理 ( 步骤 S180), 然后使工件 10 向第三除水离心槽 33 移动, 来进行除水处理 ( 步骤 S190)。进 行了这样的处理后, 清洗工序结束。
     接着, 对经过了清洗工序的工件 10 所含有的浸渗剂进行固化处理 ( 步骤 S200)。 在此, 进行热水浸渍处理, 使工件 10 从第三除水离心槽 33 向热水浸渍槽 34 移动, 在浸渗 剂固化的温度 ( 例如, 80℃~ 100℃等 ) 下结束固化, 然后使工件 10 向除热水离心槽 35 移 动, 进行除热水处理, 然后适当地进行干燥处理等, 从而能够得到浸渗处理后的工件 14。此 外, 对于该固化处理, 可以进行向工件 10 吹拂固化温度以上的热风来使浸渗剂固化的热风 处理, 来代替热水浸渍处理。这样, 能够省略除热水处理和干燥处理等。固化处理可以适当 地选择适于浸渗剂的方法。
     另外, 在固化处理之后, 例如在容纳在第一清洗液箱 25 的清洗液的浸渗剂的浓度 到达规定的回收浓度 ( 例如, 20 重量%或 30 重量%等 ) 时, 进行将容纳在第一清洗液箱 25 中的第一清洗液向排水储存槽 36 输送的清洗液输送处理 ( 步骤 S210), 然后结束该过程。 此时, 由于容纳在第二清洗液箱 28 中的第二清洗液的浸渗剂的浓度也变高, 所以也将该第 二清洗液从第二清洗槽 27 向第一清洗槽 24 输送。另外, 将后述的容纳在再生水储存槽 38 中的高纯度的回收水向第二清洗槽 27 输送。这样, 通过第二循环部和第一循环部反复进行清洗处理, 并且各清洗液所含有的浸渗剂的浓度进一步变高。 这样一来, 易于通过溶液回收 装置 40 对溶媒和浸渗剂进行分离回收。
     接着, 说明对从浸渗处理装置 30 排出的溶液成分的回收处理。该处理利用图 2 所 示的溶液回收装置 40 进行。首先, 在溶液成分的回收处理中, 起动冷却器 70、 74, 对初级水 回收部 51 以及次级水回收部 61 进行冷却处理 ( 步骤 S300), 然后对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 进行真空处理 ( 步骤 S310)。 使供给阀 39a、 浸渗液回收阀 47a 以及水回收阀 53a 关闭, 使真 空阀 62a 打开, 通过真空泵 63, 经由真空连接管 62、 次级水回收部 61、 次级回收管 58、 储水 部 52、 初级水回收部 51 以及连接管 48, 对分离部 41 进行真空处理。接着, 进行将容纳在排 水储存槽 36 中的含有浸渗剂的溶液 ( 清洗液 ) 向分离部 41 导入的注液处理 ( 步骤 S320)。 在此, 由于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处于减压的状态下, 所以通过打开供给阀 39a, 溶液自然地 经由供给管 39 向分离部 41 的内部导入。接着, 驱动空气供给泵 46, 进行经由空气供给管 45 向溶液内供给空气的氧供给处理 ( 步骤 S330)。该处理对于例如在将甲基丙烯酸 -2- 羟 基乙酯作为浸渗剂等在无氧状态下进行固化反应的浸渗剂特别有效。然后, 在向分离部 41 注入规定容量的溶液时, 关闭供给阀 39a。 接着, 驱动搅拌部 42 的搅拌马达 42b 并且起动热 交换部 43 的热交换器 43c 以及循环泵 43d, 来进行对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的温度进行 调整的温度调整处理 ( 步骤 S340)。 在此, 将溶液的温度控制在比浸渗剂进行固化的固化温 度低的温度且水不冻结的温度范围内。该温度范围例如优选为 5℃以上 30℃以下的范围, 更优选在 25℃以下, 特别优选在 20℃以下。
     接着, 进行回收处理, 即, 使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成为规定的减压状态, 使水从溶 液中气化来进行回收 ( 步骤 S350)。 在此, 优选例如在使水气化而抑制浸渗剂气化的规定的 减压范围内, 对含有浸渗剂和水的溶液进行减压, 来使水气化。该减压范围能够凭借经验, 根据压力传感器 51a 的测定值与储水部 52 回收的回收水所含有的浸渗剂的量之间的关系 求出。此外, 由于溶液所含有的浸渗剂在无氧状态下进行固化, 所以为了不出现为了促进 水气化过于减压而使溶液中的氧量过于减少的情况, 优选凭借经验求出能够进一步抑制浸 渗剂固化且能够促进水气化的能够在回收处理中使用的减压范围。而且, 由于溶液所含有 的浸渗剂在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进行固化, 所以优选凭借经验, 根据与浸 渗剂的固化温度之间的关系求出能够在回收处理中使用的减压范围。 该减压范围可以设定 为, 例如, 溶媒的沸点温度为 10℃以上 30℃以下的范围, 更优选 10℃以上 25℃以下的范围。 这样, 在 30℃以下, 易于促进溶媒气化, 在 10℃以上, 易于使在后级气化的溶媒凝结。例如, 优选该减压范围为 0.5kPa 以上 10kPa 以下的范围, 更优选为 1kPa 以上 5kPa 以下的范围。 如果这样对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 则在室温附近的温度下使溶液沸腾, 因此能够 抑制溶液所含有的浸渗剂进行固化反应, 且能够促进溶媒即水的气化。 若进行该回收处理, 则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的浸渗剂的浓度变高, 并且气化的水回收至储水部 52。
     接着, 基于位置传感器 52a( 参照图 2) 的检测值判定回收至储水部 52 的回收水量 L 是否为规定的阈值 Lref 以上 ( 步骤 S360), 在回收水量 L 在规定的阈值 Lref 以上时, 进 行将容纳在储水部 52 中的回收水向水输送箱 54 输送的回收水输送处理 ( 步骤 S370)。该 处理是如下进行的, 关闭水回收阀 53a、 加压阀 55a 以及输送阀 57a, 并打开减压阀 64a, 对 水回收管 53 以及水输送箱 54 的内部减压, 然后, 关闭减压阀 64a, 并打开水回收阀 53a。若 对水输送箱 54 进行减压, 则伴随打开水回收阀 53a, 容纳在储水部 52 中的回收水自然地向水输送箱 54 侧吸出。另外, 在容纳在水输送箱 54 中的回收水到达允许量时, 关闭水回收阀 53a、 输送阀 57a 以及减压阀 64a, 并打开加压阀 55a, 对水输送箱 54 的内部进行加压, 通过 打开输送阀 57a, 能够使容纳在水输送箱 54 中的回收水经由水输送管 57 输送至再生水储存 槽 38。
     在步骤 S370 之后, 或者, 在步骤 S360 中判定为回收水量 L 没有在规定的阈值 Lref 以上时, 基于温度传感器 43b 的检测值判定分离部 41 的温度 T 是否在规定的阈值 Tref 以上 ( 步骤 S380)。在此, 在正在使水气化的溶液的温度 T 到达了规定的判定温度 Tref 时, 结束 浸渗剂与水的分离回收, 而结束分离处理。该判定温度 Tref 是例如凭借经验求出正在使水 气化时的温度与溶液中的水的含有量的关系, 然后利用该关系, 按照浸渗剂所含有的水的 允许含有量 ( 例如, 1 重量%、 5 重量%或 10 重量%等 ) 来决定的。在判定为分离部温度 T 没有为规定的阈值 Tref 以上时, 视为溶液的分离回收还没充分进行, 反复进行步骤 S350 以 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 在判定为分离部温度 T 为规定的阈值 Tref 以上时, 视为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为含有小于允许含有量的溶媒的高纯度的浸渗剂, 进行对回收的浸渗剂进行输 送的回收浸渗剂输送处理 ( 步骤 S390)。该处理是如下进行的, 使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成 为常压, 打开浸渗液回收阀 47a, 通过自重使分离部 41 内的溶液通过浸渗液回收管 47 向浸 渗液输送箱 49 输送。然后, 将容纳在浸渗液输送箱 49 中的溶液 ( 高纯度的浸渗剂 ) 导入 再生浸渗液储存槽 37。
     在这样对溶液含有的溶媒和浸渗剂进行了分离回收后, 适当地进行装置内的水洗 处理 ( 步骤 S400), 然后该过程结束。在该水洗处理中, 通过清洗用水管道 80, 将清洗用水 向分离部 41 内部、 搅拌部 42、 连接管 48 供给, 来冲洗附着在装置内的浸渗剂, 然后将清洗工 件 10 后的溶液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通过该水洗处理而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可以与 下次被导入的新的溶液一起进行分离回收处理。
     在此, 明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构件与本发明的构成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本实施 方式的分离部 41 相当于本发明的分离部, 空气供给管 45 以及空气供给泵 46 相当于氧供给 部, 空气供给管 45 相当于供给管, 空气供给泵 46 相当于调压部, 真空连接管 62、 次级水回 收部 61、 次级回收管 58、 储水部 52、 初级水回收部 51、 连接管 48 以及真空泵 63 相当于减压 部, 搅拌部 42 以及热交换部 43 相当于溶液温度调整部, 初级水回收部 51 以及次级水回收 部 61 相当于回收部。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说明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的 动作, 也明确了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方法的一个例子。
     若采用以上说明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则向分离部 41 中容纳含有 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的浸渗剂和溶解浸渗剂的溶媒的溶 液, 并向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供给空气 ( 氧 ), 并且对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 一边通过搅拌部 42 搅拌溶液, 一边通过热交换部 43 使溶液的温度调整为处于比规定的固 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 来使溶媒气化, 然后通过初级水回收部 51 以及次级水回 收部 61 来冷却回收气化的溶媒。这样, 通过一边供给氧一边在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内进行 减压, 使浸渗剂和溶媒分离, 来防止浸渗剂固化。因此, 能够进一步再利用回收的成分。另 外, 由于具有在分离部 41 的下方侧形成有开口部的空气供给管 45, 和以规定压力向空气供 给管 45 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泵 46, 所以能够进一步以恒定的供给量向溶液供给氧, 能够进 一步抑制浸渗剂固化, 而且能够进一步再利用浸渗剂。而且, 连接管 48 和次级回收管 58 由平滑的曲面形成, 沿水平方向形成的部位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因此, 在管内凝结的液体易于 流动, 能够进一步抑制管内的堵塞等。另外, 连接管 48 沿水平方向形成的部位相对于水平 面以分离部 41 侧比初级水回收部 51 侧靠下方的方式倾斜, 因此, 连接管 48 内的液体易于 向分离部 41 侧流动, 例如, 能够在分离部再次进行分离处理, 进行再利用。另外, 热交换部 43 的套部 43a 配设在分离部 41 的壁面上, 搅拌部 42 使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向分离 部 41 的壁面侧流动, 来分离浸渗剂和溶媒, 因此, 能够使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并且能够进一 步保持溶液成分的均匀性, 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浸渗剂固化, 进一步对浸渗剂进行再利用。 而且, 在正在气化的溶液的温度 T 到达规定的判定温度 Tref 时, 结束浸渗剂和溶媒的分离, 因此, 能够利用溶液的温度, 比较容易地判断出分离处理结束, 进而能够更容易地再利用所 回收的成分。
     另外, 在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中, 能够在进行向工件浸渗的处理之 后, 通过溶液回收装置 40 回收作为废液的溶液所含有的各成分, 并能够通过浸渗处理装置 30 进行再利用。而且, 在浸渗剂浓度低的第二循环部利用初级水回收部 51 以及次级水回 收部 61 所回收的溶媒, 进而, 在浸渗剂浓度高的第一循环部利用第二循环部利用过的清洗 液, 在溶液回收装置 40 中分离回收浸渗剂浓度变高的溶液, 因此, 能够更加高效地通过浸 渗处理进行清洗和回收溶媒。另外, 溶液回收装置 40 将分离部 41 所回收的浸渗剂向浸渗 槽供给, 因此能够更高效地再利用浸渗剂。另外, 通常, 含有微量浸渗剂的溶媒在进行净化 处理后被废弃, 但是, 通过利用作为即使含有浸渗剂也能够直接利用的清洗用的溶媒而回 收的溶媒, 能够更高效地再利用溶媒。另外, 能够抑制对回收的溶媒进行净化处理。 此外,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只要属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可以以各种 方式进行实施。
     例如,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第一成分为浸渗剂, 第二成分为溶媒, 但是, 只要第一 成分为在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的成分, 第二成分为溶解第一成分的成 分即可, 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 可以将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媒中的单体作为第一成分, 将溶 解该单体的有机溶媒作为第二成分。 作为能够溶解在该有机溶媒中的单体, 例如, 能够列举 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和多元醇的 ( 甲基 ) 丙烯酸酯等, 其中,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包括 ( 甲基 ) 丙烯酸十二酯、 ( 甲基 ) 丙烯酸十三烷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十八烷基酯、 甲基丙烯 酸 -2- 乙基己酯等, 多元醇的 ( 甲基 ) 丙烯酸酯包括乙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二乙二醇 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1, 2- 丙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二丙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1, 4- 丁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1, 6- 己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1, 9- 壬二醇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这些可以根据需要将两种以上的物质组合。 另 外, 作为溶解单体的有机溶媒, 没有特别限定, 但是优选与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媒中的单体之 间相溶性好且有机溶媒的沸点与能够溶解在所述有机溶媒中的单体的沸点差异大的溶媒。 例如, 包括氯代烃类、 低级醇类、 芳香烃类和酮类等, 其中氯代烃类包括二氯甲烷等, 低级醇 类包括甲醇、 乙醇、 n- 丙醇、 异丙醇等, 芳香烃类包括苯、 甲苯、 二甲苯等, 酮类包括丙酮、 甲 基乙基酮、 二乙基酮、 甲基异丁基酮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浸渗处理装置 30 再利用溶液回收装置 40 所回收的浸渗剂 以及溶媒, 但是不限于此, 其他装置可以利用溶液回收装置 40 所回收的浸渗剂以及溶媒。 另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具有浸渗处理装置 30 和溶液回收装置 40 的浸渗处理及
     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但是可以仅具有溶液回收装置 40。而且, 可以是在分离温度范围内 对溶液进行减压来使第二成分气化的对含有多种成分的溶液进行分离回收的溶液成分的 回收方法。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第一成分使用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 度的状态下固化的物质, 但是也可以使用在无氧的状态下不进行固化的物质作为第一成 分, 来分离回收该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这样, 能够省略供给氧, 来分离回收第一成分和第 二成分。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具有空气供给管 45 和空气供给泵 46, 来向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以恒定量供给空气 ( 氧 ), 但是只要能够将氧供给至溶液即可, 例如, 可以省略空 气供给泵 46。 这样, 通过使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成为减压状态, 能够经由空气供给管 45 向 分离部 41 的内部空间供给空气。 这样, 如果省略空气供给泵 46, 则难于恒定地供给空气, 但 是, 能够简化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连接管 48、 次级回收管 58 的水平形成的部分倾斜, 但是不 限于此, 水平形成的部分可以不倾斜。另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连接管 48、 次级回收管 58 由平滑的曲面形成, 但是不限于此, 可以不由平滑的曲面形成。 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再利用 所回收的成分。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热交换部 43 的套部 43a 配设在分离部 41 的壁面上, 搅拌部 42 使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向分离部 41 的壁面侧流动, 来使浸渗剂和溶媒分离, 但是, 只要具有搅拌溶液的搅拌部和与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液接触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 来调整溶液的温度, 使其处于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即可, 没有特别的限定, 可以使用任意方 法。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在正在气化的溶液的温度 T 到达规定的判定温度 Tref 时, 结束浸渗剂与溶媒的分离, 但是, 只要利用能够掌握第一成分所含有的第二成分的浓度的 参数即可, 没有特别的限定, 由此能够判断出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的分离结束。另外, 可以 测量套部 43a 的温度, 将此温度作为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的温度, 也可以直接测定容 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溶液的温度。此外, 各判定处理可以由操作者进行, 也可以由计算机进 行。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在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中, 通过除液离心槽 23、 第一除水离心槽 26、 第二除水离心槽 29、 第三除水离心槽 33 以及除热水离心槽 35 等离 心作用, 分离溶液, 但是, 只要能够分离溶液即可, 没有特别的限定, 例如通过振动等。 另外, 在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中, 清洗槽具有第一循环部、 第二循环部以及旋转清洗 部这三个部分, 但是只要具有一个以上即可, 没有特别的限定。此外, 为了清洗多余的浸渗 剂, 优选具有两个以上的清洗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在浸渗处理中, 从储液槽 21 导入浸渗液, 并且将工件 10 浸 渍在浸渗箱 22 中, 但是, 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即, 预先在浸渗箱 22 内储存浸渗剂, 将工件 10 设置在未浸渍于溶液中的高度上, 然后进行减压, 之后, 利用升降装置等使工件 10 浸渍。另 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在浸渗处理中, 驱动加压泵, 进行对浸渗箱 22 的内部加压的加压 处理, 来向工件 10 浸渗浸渗剂, 但是可以不利用加压泵, 使环境恢复为大气压, 来以一个气 压的量进行加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第一成分为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 该丙烯酸树脂 类的水溶性的单体作为向工件 10 的铸件气孔 12 浸渗并固化的浸渗剂, 第二成分为水, 该 水作为溶解该浸渗剂的溶媒, 在分离部 41 中来分离这些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 但是不限于 此。例如, 可以是, 第一成分为主要成分包括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的物质, 丙烯酸 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不是向工件 10 浸渗的浸渗剂, 第二成分为水, 该水作为溶解该浸渗 剂的溶媒, 可以来分离该第一成分和该第二成分。 也可以是, 第一成分为主要成分包括丙烯 酸树脂类的不是水溶性的向工件 10 浸渗的浸渗剂的单体的物质, 第二成分为溶解该浸渗 剂的水或其他的溶媒, 来分离这些成分。
     以下, 以如下例子作为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即, 利用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 20 具体地分离回收浸渗剂和溶媒。
     使用浸渗剂为甲基丙烯酸 -2- 羟基乙酯且溶媒为水的溶液。该溶液中的浸渗剂的 浓度为 36 重量%。使该溶液容纳在图 2 的分离部 41 中, 使套部 43a 的温度为 28℃, 使分 离部 41 内部的压力减压到 1.33kPa, 使来自空气供给管 45 的空气供给量为 0.5L/ 分, 使初 级水回收部 51 的冷却温度为 6 ~ 8℃, 在这样的条件下, 进行分离处理, 直到分离部 41 的 内温为 28℃。其结果, 浸渗剂的回收量为 28.7kg, 浸渗剂的纯度为 95.5 重量%, 浸渗剂的 含水率为 1.8 重量%。另外, 回收水的回收量为 48.4kg, 有机物含有量为 0.8%, CODMn 为 7900mg/L。 另外发现, 虽然反复进行三次该回收处理, 但是回收的浸渗剂的粘度恒定保持在 7.8 ~ 8.1mPa· s, 即使反复进行回收处理, 浸渗剂也不变质。这样可知, 如果使用溶液回收 装置 40, 则能够进一步再利用回收的成分。 此外, 通过实验确定了存在如下的相关关系, 即, 在容纳在分离部 41 中的正进行分离的溶液所含有的浸渗剂的浓度变高时, 分离部 41 中的 溶液的温度上升。因此, 通过掌握溶液的温度, 能够分离回收所希望的浓度的浸渗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与溶液成分的回收相关的产业等。

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及装置、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及装置、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及装置、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及装置、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及装置、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5927A43申请公布日20120215CN102355927ACN102355927A21申请号201080012236722申请日20100331200913371020090603JPB01D1/00200601B08B3/0420060171申请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国爱知县申请人株式会社SUTAI关西化学机械制作株式会社72发明人河津裕之伊藤直志杉野泰彦山本光男野田秀夫西村午良74专利代理机构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代理人宋晓宝郭晓东54发明名称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及装置、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57摘要溶液回收装置40向分离部41中容纳含。

2、有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进行固化反应的浸渗剂和溶解浸渗剂的溶媒的溶液,向容纳在分离部41中的溶液供给空气氧,并且对分离部41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一边通过搅拌部42搅拌溶液一边通过热交换部43对溶液的温度进行调整以使溶液的温度处于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然后使溶液所含有的溶媒气化,通过初级水回收部51以及次级水回收部61冷却回收所气化的溶媒。这样,通过一边供给氧一边在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内进行减压,来分离浸渗剂和溶媒,由此防止浸渗剂的固化。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0915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0/0558012010。

3、0331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0/140423JA20101209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4页附图4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2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声明或说明1页CN102355937A1/2页21一种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分离回收含有多种成分的溶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工序,对含有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溶液进行减压,在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内,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所述第一成分在所述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固化,所述第二成分溶解该第一成分,回收工序,冷却回收在所述分离工序中气化的第二成分。2如权利要。

4、求1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分为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的成分,在所述分离工序中,一边向所述溶液供给氧一边进行减压,来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离工序中,在正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的溶液的温度到达规定的判定温度时,视为所述第一成分与所述第二成分的分离已结束,从而结束所述分离工序。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离工序中,将含有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的溶液减压至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而抑制所述第一成分气化的规定的减压范围内,来使该第二成分气化。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

5、项所述的溶液成分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分含有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所述第二成分为水。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分为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填充的浸渗成分,所述第二成分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的溶媒。7一种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分离回收含有多种成分的溶液,其特征在于,具有分离部,其形成有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容纳含有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溶液,所述第一成分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所述第二成分溶解该第一成分,氧供给部,其与所述分离部相连接,向容纳在该分离部中的溶液供给氧,减压部,其对所述分离部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溶液温度调。

6、整部,其具有对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进行搅拌的搅拌部和与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相接触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所述溶液温度调整部调整所述溶液的温度,以使所述溶液的温度处于比所述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回收部,其经由能够使流体流通的连接管与所述分离部相连接,用于冷却回收从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气化的所述第二成分。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供给部具有在所述分离部的下方侧形成有开口部的供给管和以规定压力向该供给管供给氧的调压部。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部被水平方向的部位相对水平面倾斜的所述连接管连接。10如权利要求。

7、79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部被由平滑的曲面形成的所述连接管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2355927ACN102355937A2/2页3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溶液温度调整部中,所述热交换部配设在所述分离部的壁面附近,所述搅拌部使所容纳的所述溶液向所述分离部的壁面侧流动,由此对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进行分离。12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温度调整部在正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的溶液的温度到达规定的判定温度时,视为所述第一成分与所述第二成分的分离已结束,从而结束分离处理。13如权利要求。

8、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分含有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所述第二成分为水。14如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分为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填充的浸渗成分,所述第二成分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的溶媒。15一种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4所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其在所述分离部中,容纳在清洗槽中使用于清洗后的含有所述浸渗成分和所述溶媒的溶液;浸渗槽,其使作为所述第一成分的浸渗成分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浸渗;所述清洗槽,其通过作为所述第二成分的溶媒对在所述浸渗槽中浸渗后的工件进行清洗。16如权利要。

9、求15所述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向所述浸渗槽供给所述分离部所回收的作为所述第一成分的浸渗成分。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向所述清洗槽供给所述回收部所回收的作为所述第二成分的溶媒。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槽具有第一清洗槽,其清洗所述工件,并排出含有规定的浓度范围内的浓度的所述第一成分的溶液,第二清洗槽,其配设在所述第一清洗槽的后级,进一步清洗由所述第一清洗槽清洗后的工件,并排出含有浓度比所述第一清洗槽中的浓度低的所述第一成分的溶液,将所排出。

10、的所述溶液向所述第一清洗槽供给;所述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使从所述第一清洗槽排出的溶液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并对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进行分离,然后将所述回收部所回收的所述第二成分向所述第二清洗槽供给。权利要求书CN102355927ACN102355937A1/14页4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及装置、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溶液成分的回收方法、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背景技术0002以往,作为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提出有如下装置,即,在包括水箱、泵和喷射器EJECTOR的水的循环系统中,通过对利用喷射器导入了油水混合溶液的真空腔室进行减压,使真空腔室内的油。

11、水混合溶液沸腾蒸发水,进行油水分离,然后从真空腔室向水箱排出处理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装置中,水箱为双重结构,具有从底部垂直地配设至未到达顶部的内筒,在顶部设置循环水的供给孔,并且在内筒内的底部设置循环水的汲出口,在外筒与内筒之间的底部上,设置向外部排出处理水的排出口,由于微量的油成分停留在内筒的上方,所以能够进一步分离油成分和水成分。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288373号公报。发明内容0006但是,在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中,设置内筒,使油成分停留在该内筒的上方,来与水成分分离,这种回收装置对于油成分以及水成分等分离的溶液有效。

12、,但是,例如,对于在溶媒中溶解了其他成分等溶液的成分没有分离的情况,不能够发挥在水箱中设置内筒的效果,不能够充分地分离回收多种成分。另外,有时在含有希望分离回收的多种成分的溶液中,例如,含有在温度等规定的条件下固化的成分等。关于这样的溶液的分离,在该专利文献1中没有考虑到。这样,希望进一步充分地分离多种成分,进一步再利用回收的成分。0007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对从含有因温度而固化的成分的溶液中回收的成分进行再利用的溶液成分的回收方法、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0008为了达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方法以及溶液成分。

13、的回收装置采用以下的方式。0009即,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分离回收含有多种成分的溶液,包括分离工序,对含有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溶液进行减压,在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内,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所述第一成分在所述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固化,所述第二成分溶解该第一成分;回收工序,冷却回收在所述分离工序中气化的第二成分。0010在该溶液成分的收方法中,对含有在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固化的第一成分和溶解该第一成分的第二成分的溶液进行减压,在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内,使第二成分气化,来冷却回收该气化后的第二成分。这样,通过在规定的分离温说明书CN10235592。

14、7ACN102355937A2/14页5度范围内进行减压来分离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来防止第一成分固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再利用回收的成分。在此,“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可以为比所述第一成分的规定的固化温度低,但超过所述第二成分的冻结温度的温度范围。0011在本发明中溶液成分回收方法中,所述第一成分为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的成分,在所述分离工序中,一边向所述溶液供给氧一边进行减压,来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这样,由于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成分固化,所以即使存在在无氧状态下固化的成分也能够进一步回收再利用。在此,“供给氧”,除了供给氧之外,还可以供给含有氧的气体例如空气。0012在本发。

15、明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中,在所述分离工序中,在正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的溶液的温度到达规定的判定温度时,视为所述第一成分与所述第二成分的分离已结束,从而结束所述分离工序。这样,能够利用溶液的温度,比较容易地判断分离工序的结束情况,进而能够更加易于再利用回收的成分。在此,“规定的判定温度”,能够通过实验求出在规定的压力下的第一成分与第二成分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和包括溶液的温度上升等的物性的关系,并利用该关系,根据第二成分的允许含有量来决定。0013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中,在所述分离工序中,将含有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的溶液减压至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而抑制所述第一成分气化的规定的减压范围内,来使该。

16、第二成分气化。这样,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回收的第二成分中混入第一成分,因此能够进一步再利用所回收的第二成分。0014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中,所述第一成分含有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所述第二成分为水。在此,作为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能够举出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和丙烯酸类的单体等。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例如能够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更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0015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方法中,所述第一成分为向形成在成形的工件上的空隙填充的浸渗成分,所述第二成分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

17、的溶媒。此时,所述第一成分可以包括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填充的作为浸渗成分的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所述第二成分可以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的作为溶媒的水。0016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分离回收含有多种成分的溶液,具有分离部,其形成有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容纳含有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溶液,所述第一成分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所述第二成分溶解该第一成分;氧供给部,其与所述分离部相连接,向容纳在该分离部中的溶液供给氧;减压部,其对所述分离部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溶液温度调整部,其具有对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进行搅拌的搅拌部和与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相接触以进行热交换。

18、的热交换部,所述溶液温度调整部调整所述溶液的温度,以使所述溶液的温度处于比所述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回收部,其经由能够使流体流通的连接管与所述分离部相连接,用于冷却回收从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的溶液气化的所述第二成分。0017在该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中,向分离部中容纳含有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的第一成分和溶解该第一成分的第二成分的溶液,并向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液供给氧,并且对分离部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通过溶液温度调整部一边搅拌溶说明书CN102355927ACN102355937A3/14页6液一边对溶液的温度进行调整,以使溶液的温度处于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

19、的分离温度范围,来使第二成分气化,然后通过回收部冷却回收气化的所述第二成分。这样,通过一边供给氧一边在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内进行减压来分离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来防止第一成分固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再利用所回收的成分。0018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中,所述氧供给部具有在所述分离部的下方侧形成有开口部的供给管和以规定压力向该供给管供给氧的调压部。这样,能够利用调压部以更加恒定的供给量向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液供给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成分的固化,进而能够进一步再利用第一成分。另外,所述氧供给部可以具有与所述分离部的下方侧相连接的供给管。这样,通过使分离部的内部空间成为减压状态,经由供给管向溶液供给。

20、氧,因此能够形成更简单的结构。0019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中,所述回收部被水平方向的部位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所述连接管连接。这样,例如,由于在连接管上凝结的第二成分易于流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连接管内的堵塞等。此时,优选所述连接管形成为水平方向的部位相对于水平面以所述分离部侧比所述回收部侧靠下方的方式倾斜。这样,连接管内的成分易于向分离部侧流动,例如,能够通过分离部再次进行分离处理,进行再利用。0020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中,所述回收部被由平滑的曲面形成的所述连接管连接。这样,在连接管中溶液的成分易于移动。尤其是,更加优选连接管形成为水平方向的部位相对于水平面倾斜。0021在本发明的。

21、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中,在所述溶液温度调整部中,所述热交换部配设在所述分离部的壁面附近,所述搅拌部使所容纳的所述溶液向所述分离部的壁面侧流动,由此对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进行分离。这样,能够使溶液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并且进一步保持溶液成分的均匀性,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第一成分固化,而进一步再利用第一成分。0022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中,所述溶液温度调整部在正使所述第二成分气化的溶液的温度到达规定的判定温度时,视为所述第一成分与所述第二成分的分离已结束,从而结束分离处理。这样,能够利用溶液的温度,比较容易地判断分离处理的结束状态,进而能够更加容易地再利用所回收的成分。0023在本发明的。

22、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中,所述第一成分含有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所述第二成分为水。另外,在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中,所述第一成分为向形成在成形的工件上的空隙填充的浸渗成分,所述第二成分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的溶媒。此时,所述第一成分可以为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填充的作为浸渗成分的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所述第二成分可以为溶解所述浸渗成分的作为溶媒的水。0024本发明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具有浸渗槽,其使作为所述第一成分的浸渗成分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浸渗;清洗槽,其通过作为所述第二成分的溶媒对在所述浸渗槽中浸渗后的工件进行清洗;上述的溶液成分回收装置,采用对所述第一成分为浸。

23、渗成分且所述第二成分为溶媒的溶液进行回收处理的方式,在所述分离部中,容纳在所述清洗槽中使用于清洗后的含有所述浸渗成分和所述溶媒的溶液。0025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能够更容易地再利用所回收的成分,因此具有此装置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也能够发挥同样的效果。另外,采用上述任一个溶液成说明书CN102355927ACN102355937A4/14页7分回收装置的方式,能够发挥与其对应的效果。在该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中,能够在进行向工件浸渗的处理之后,通过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回收再利用作为废液的溶液所含有的各成分。0026在本发明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中,所述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向所述。

24、浸渗槽供给所述分离部所回收的作为所述第一成分的浸渗成分。这样,能够更加高效地再利用浸渗成分。0027在本发明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中,所述溶液成分回收装置向所述清洗槽供给所述回收部所回收的作为所述第二成分的溶媒。通常,含有微量的浸渗成分的溶媒,在进行了净化处理后被废弃,但是通过利用作为即使含有浸渗成分也能够利用的清洗用的溶媒而回收的溶媒,能够更加高效地再利用溶媒。另外,能够抑制净化处理。0028在本发明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中,所述清洗槽具有第一清洗槽,其清洗所述工件,并排出含有规定的浓度范围内的浓度的所述第一成分的溶液;第二清洗槽,其配设在所述第一清洗槽的后级,进一步清洗由所述第。

25、一清洗槽清洗后的工件,并排出含有浓度比所述第一清洗槽中的浓度低的所述第一成分的溶液,将所排出的所述溶液向所述第一清洗槽供给,所述溶液成分回收装置使从所述第一清洗槽排出的溶液容纳在所述分离部中,并对所述第一成分和所述第二成分进行分离,然后将所述回收部所回收的所述第二成分向所述第二清洗槽供给。这样,在第一成分浓度低的第二清洗槽利用回收部所回收的第二成分,进一步在第一成分浓度高的第一清洗槽利用第二清洗槽利用过的第二成分,在溶液的回收装置中分离回收第一成分的浓度变高的溶液,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在浸渗处理中进行清洗,以及回收溶媒。附图说明0029图1是概略表示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20的结构的结构图。。

26、0030图2是概略表示溶液回收装置40的结构的结构图。0031图3是表示浸渗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0032图4是表示溶液成分的回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33接着,利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本发明的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具有分离部,其形成有用于容纳溶液的内部空间,所述溶液含有在无氧以及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状态下固化的第一成分和溶解该第一成分的第二成分;氧供给部,其与分离部相连接,向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液供给氧;减压部,其对分离部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溶液温度调整部,其具有对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液进行搅拌的搅拌部和与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液接触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该溶液温度。

27、调整部调整溶液的温度,以使溶液的温度处于比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回收部,其经由能够使流体流通的连接管与分离部相连接,冷却回收从容纳在分离部中的溶液气化的第二成分;由此,该溶液成分的回收装置对含有多种成分的溶液进行分离回收。在此,以下,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具体说明将向在成形的工件上形成的空隙填充的液状的浸渗剂作为第一成分且将溶解该浸渗剂的溶媒作为第二成分的装置。说明书CN102355927ACN102355937A5/14页80034图1是概略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20的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溶液回收装置40的结。

28、构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20具有浸渗处理装置30,其使浸渗剂向成形的工件10的空隙浸渗;溶液回收装置40,其对从浸渗处理装置30排出的清洗液以下也称为溶液所含有的成分进行分离回收。该工件10例如为通过铸造而成形的成形体,在铸造时,有时在其内部形成空隙即铸件气孔12。在该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20中,通过浸渗处理装置30实施在该铸件气孔12中填充浸渗剂且使其固化的处理浸渗处理,然后排出含有清洗液和浸渗剂的溶液,另一方面,使通过溶液回收装置40分离回收的清洗液和浸渗剂返回浸渗处理装置30,来再次利用清洗液和浸渗剂。在此,具体说明将水作为清洗液溶解浸渗剂的溶。

29、媒的装置。0035浸渗处理装置30具有浸渗槽,其向形成在工件10上的空隙即铸件气孔12等填充浸渗剂;清洗槽,其对填充了浸渗剂的工件10进行清洗;固化槽,其使填充在铸件气孔12中的浸渗剂固化。浸渗槽具有储液槽21,其容纳浸渗剂;浸渗箱22,其容纳从储液槽21供给的浸渗剂和一个以上的工件10,来向工件10填充浸渗剂;除液离心槽23,从填充了浸渗剂的工件10除去浸渗剂。在储液槽21中,例如容纳因加热而固化的单体等作为浸渗剂。作为该浸渗剂,例如,能够使用加热至规定的固化温度以上促进固化反应的物质,也能够使用在无氧状态下促进固化反应的物质。作为浸渗剂,例如,能够使用环氧树脂类的单体或丙烯酸树脂类的单体。。

30、其中,优选主要成分含有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的物质,能够使用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或丙烯酸类的单体,优选使用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作为该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例如,能够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对铸件气孔12的填充效果比较好,从而更加优选。另外,可以按照需要对这些物质中的2种以上的物质进行组合。在该浸渗剂中,可以混合固化引发剂,也可以在水溶性的单体中添加非水溶性的单体。浸渗箱22配设有未图示的盖,从而能够被密闭,通过借助该盖进行密闭,对浸渗箱22的内部空间减压,。

31、来从铸件气孔12脱气,或者对浸渗箱22的内部空间加压,向铸件气孔12填充浸渗液。除液离心槽23在圆筒形的外壁的内侧配设能够围绕轴旋转的圆筒形的内壁部,通过使内壁部旋转,来对附着在工件10的外壁上的浸渗液进行离心分离。通过该除液离心槽23的除液而产生的浸渗液向储液槽21供给。此外,后述的第一除水离心槽26、第二除水离心槽29、第三除水离心槽33、除热水离心槽35与除液离心槽23的结构相同,以下省略说明它们的结构。0036清洗槽包括第一循环部,其包括第一清洗槽24、第一清洗液箱25、第一除水离心槽26,用于对在浸渗箱22中进行了浸渗处理的工件10进行清洗及除液;第二循环部,其包括第二清洗槽27、第。

32、二清洗液箱28、第二除水离心槽29,用于进一步对在第一循环部中清洗了的工件10进行清洗及除液;旋转清洗部,其包括旋转清洗槽31、第三清洗液箱32、第三除水离心槽33,用于对在第二循环部中清洗了的工件10进行最后的清洗及除液。第一清洗槽24能够容纳从第一清洗液箱25供给的清洗液,通过清洗液的流动,来冲洗附着在工件10的外部上的不需要的浸渗剂。第一清洗液箱25用于容纳浸渗剂浓度比较高的清洗液在此,为含有浸渗剂的水,配设有能够与第一清洗槽24之间交换清洗液的管道,并且配设有用于使第一除水离心槽26所产生的清洗水流入的管道。这样,第一清洗槽24、第一说明书CN102355927ACN102355937。

33、A6/14页9清洗液箱25、第一除水离心槽26在第一循环部中构成使清洗液循环的循环路径。另外,在第一清洗槽24上还配设有将浸渗剂浓度变高了的清洗液向排水储存槽36输送的管道和用于使来自后级的第二清洗槽27的浸渗剂浓度比较低的清洗液流入的管道等。第二循环部除了使浸渗剂浓度低于第一循环部的浸渗剂浓度的清洗液循环以外,与第一循环部的结构相同。在第二清洗槽27上,配设能够与第二清洗液箱28交换清洗液的管道,并且配设用于使第二除水离心槽29所产生的清洗水流入的管道。另外,在第二清洗槽27上,配设有与再生水储存槽38相连接的管道,从而能够使溶液回收装置40所分离回收的高纯度的清洗液水流入。另外,在第二清洗。

34、槽27上还配设用于使浸渗剂浓度变高的清洗液向第一清洗槽24输送的管道等。在旋转清洗部中,由于清洗后的清洗液中的浸渗剂的浓度极低,所以在旋转清洗槽31与第三清洗液箱32之间交换清洗液,而对第三除水离心槽33所生成的清洗液进行废液处理。0037固化槽具有热水浸渍槽34,其具有能够将温度保持在浸渗剂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内的加热器;除热水离心槽35,其对在热水浸渍槽34中进行了固化处理的工件10进行离心处理,来除去热水。在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20中,通过热水对工件10加热,来使浸渗剂固化。然后,通过除热水离心槽35,来除去热水,由此,能够做成浸渗剂16在空隙内固化了的浸渗处理后的工件14,从。

35、而能够防止工件10的浸渗剂泄漏,并且能够利用工件10的浸渗剂进行加强等。此外,在此,通过热水浸渍槽34对浸渗至工件10内部的浸渗剂进行加热及固化,但是,可以将浸渗处理后的工件10放置在能够产生温度在浸渗剂的固化温度以上的热风的热风槽中,来对浸渗在工件10内部的浸渗剂进行加热及固化。0038溶液回收装置40具有分离部41,其容纳含有浸渗剂和水的溶液,对各成分进行分离;空气供给管45,其与分离部41连接,向容纳在分离部41内部的溶液供给空气;真空泵63,其对分离部41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搅拌部43及热交换部44,其调整容纳在分离部41内部的溶液的温度;初级水回收部51及次级水回收部61,其冷却回收。

36、在分离部41气化而生成的水分。另外,在溶液回收装置40并设有排水储存槽36,其用于容纳从浸渗处理装置30排出的清洗后的含有浸渗剂的溶液清洗液;再生浸渗液储存槽37,其容纳通过溶液回收装置40从清洗液分离回收的高纯度的浸渗剂;再生水储存槽38,其容纳通过溶液回收装置40从清洗液分离回收的高纯度的水。0039分离部41为具有能够开闭的盖且能够耐减压状态的密闭型的隔热耐压容器。在该分离部41的上部配设供给管39,其导入来自排水储存槽36的溶液;连接管48,其向初级水回收部51输送气化的水蒸气;搅拌部42,其搅拌容纳在分离部41中的溶液。另外,在分离部41的从中央至下方的外周等,设置有与容纳的溶液进行。

37、热交换来调整该溶液的温度的热交换部43。另外,在分离部41的下部配设有空气供给管45,其向容纳在分离部41的内部空间中的溶液导入空气;浸渗液回收管47,其向外部排出容纳在分离部41的内部空间中的溶液。供给管39为能够耐减压状态的耐压管,其一端配设在排水储存槽36的下方,并且,配设有在供给溶液时打开的电磁阀即供给阀39A。搅拌部42具有搅拌轴42A,其沿分离部41的上下方向配置,在搅拌轴42A的下端固定有螺旋桨,来搅拌溶液;搅拌马达42B,其固定在分离部41的上部,用于驱动搅拌轴42A进行旋转。在该搅拌轴42A上设置有将分离部41的内部空间保持为减压状态的未图示的密封部。对于该搅拌部42,在驱动。

38、搅拌轴42A进行旋转时,使容纳在分离部41中的溶液向分离部41的壁面侧流动。热交换部43具说明书CN102355927ACN102355937A7/14页10有套部JACKET43A,其形成于分离部41的外周壁面,能够容纳冷媒;温度传感器43B,其检测在套部42的内部循环的冷媒的温度;热交换器43C,其通过加热器的热量以及冷却水调整该冷媒的温度;循环泵43D,其使冷媒循环。通过该热交换部43以及搅拌部42来调整溶液的温度,以使容纳在分离部41中的溶液的温度处于比促进浸渗剂固化的规定的固化温度低的规定的分离温度范围。另外,在此进行如下设定,即,在基于温度传感器43B的检测值判断为正在使水气化时的。

39、溶液的温度到达了规定的判定温度时,视为浸渗剂与水的分离回收已结束,从而结束分离处理。该判定温度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决定,即,通过实验求出运转真空度下的气液平衡关系和包括溶液的温度上升等的物性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根据浸渗剂所含有的水的允许含有量例如,1重量、5重量、10重量等来决定判定温度。此外,在气液平衡关系中,例如包括在规定压力下从溶液气化后的气相中的浸渗剂与溶媒的混合状态混合比率等的关系,和该溶液中的浸渗剂和溶媒的浓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等。此外,通过实验确认出存在如下的相关关系,即,在容纳于分离部41中的以规定压力正进行分离的溶液所含有的浸渗剂的浓度变高时,该溶液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

40、利用溶液的温度,掌握在正进行分离的溶液所含有的浸渗剂的浓度。空气供给管45在分离部41的下方侧形成有开口部,在所述空气供给管45的另一端侧配设有以规定压力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泵46。因此,由于能够从位于分离部41下方的开口部向上方稳定地导入空气,所以能够更均匀地向溶液中供给氧。在该空气供给管45上,配设在供给空气时打开的电磁阀即空气阀45A。浸渗液回收管47从分离部41的下部向下方配置,在浸渗液回收管47的下方的前端配置有能够移动的浸渗液输送箱49。被分离回收的浸渗剂经由该浸渗液输送箱49向再生浸渗液储存槽37输送。在该浸渗液回收管47上配设有在排出容纳在分离部41中的溶液时打开的电磁阀即浸渗液。

41、回收阀47A。连接管48为能够耐减压状态的耐压管,其一端与初级水回收部51的上方连接,构成为能够将在分离部41气化的水蒸气向初级水回收部51输送的筒状体。在该连接管48上,在其整个外周,形成有隔热构件,来尽量地保持在内部流通的蒸气的温度。另外,连接管48形成为,弯曲的部分等由平滑的曲面形成,而且,沿水平方向形成的部位相对于水平面以分离部41侧相比初级水回收部51侧靠下方的方式倾斜。这样,虽然连接管48具有一个以上的沿水平方向形成的部位,但是,在管内部存在的水等易于向分离部41侧流动。0040初级水回收部51为圆筒形的冷凝器,内部设置有能够经由与冷却器70连接的冷却管道71、72使冷却水例如51。

42、0等循环的管道。在该初级水回收部51的下方具有储水部52,其回收凝结的水;水回收管53,其设置在储水部52的下方,用于输送回收的水;水输送箱54,其与水回收管53连接;次级回收管58,其配设在储水部52的上方,将在次级水回收部61中凝结的水向储水部52导入。在初级水回收部51的上部,配设有能够测定回收路径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51A,从而能够掌握分离部41、连接管48等的内部空间的压力。另外,在储水部52的上部配设有用于检测回收的水的液面位置的位置传感器52A。水回收管53从储水部52的下部向下方配置,在水回收管53的下方的前端配置暂时容纳回收的水的水输送箱54。在该水输送箱54上,在其下部,配设。

43、水输送管57的一端,在该水输送管57上设置电磁阀即输送阀57A,水输送管57的另一端侧与再生水储存槽38连接。在该水回收管53上,配设有在排出容纳在储水部52中的溶液时打开的电磁阀即水回收阀53A。在该水回收管53上经由加压管55以及加压阀55A连接有压缩泵56,另一方面,经由减压说明书CN102355927ACN102355937A8/14页11管64以及减压阀64A连接有真空泵63。这样,通过压缩泵56以及真空泵63,能够对水回收管53以及水输送箱54的内部进行加压或减压。而且,通过对水输送箱54进行减压以及加压,能够将分离回收至储水部52中的水经由水输送箱54以及水输送管57向再生水储存。

44、槽38输送。次级回收管58为能够耐减压状态的耐压管,其一端与次级水回收部61的下端侧连接。该次级回收管58形成为,弯曲的部分等由平滑的曲面形成,而且沿水平方向形成的部位相对于水平面以储水部52侧相比次级水回收部61侧靠下方的方式倾斜。这样,次级回收管58形成为在管内部存在的水易于向储水部52侧流动。0041次级水回收部61为圆筒形的冷凝器,内部设置有能够经由与冷却器74连接的冷却管道75、76使冷却水循环的管道。在该次级水回收部61中循环有温度比初级水回收部51的冷却水低的冷却水例如05等,来防止水蒸气等向后级排出。在该次级水回收部61的上部配设有另一端与真空泵63连接的真空连接管62。在该真。

45、空连接管62上连接有电磁阀即真空阀62A。优选真空泵63具有能够将分离部41的内部空间减压至例如数TORR的减压容量。这样,在溶液回收装置40中,通过真空泵63的驱动,能够经由真空连接管62、次级水回收部61、次级回收管58、储水部52、初级水回收部51以及连接管48使分离部41、供给管39减压,并且,从容纳在分离部41中的溶液使作为溶媒的水气化,来回收至储水部52。此外,各管道的连接部和各阀类进行能耐减压的连接。另外,在该溶液回收装置40中,输送溶液和/或分离的水等的泵等驱动设备没有配设在供给管39、连接管48以及真空连接管62上,而通过真空泵63等的压力差,输送所回收的水等。这样,由于驱动。

46、设备不配设于溶液在减压状态下进行流通的部分上,所以能够防止在该驱动设备内产生因浸渗剂固化而形成的故障。0042另外,在连接管48以及分离部41上连接有清洗用水管道80,能够清洗内部。在此,经由清洗阀80A在连接管48与初级水回收部51连接的连接部上连接有清洗用水管道80,经由清洗阀81A向搅拌轴42A与分离部41连接的连接部连接搅拌部清洗管81,经由清洗阀82A连接用于清洗分离部41的内部空间的分离部清洗管82,经由清洗阀83A连接用于清洗连接管48的下层的水平部的连接部第一清洗管83。在此,由于连接管48倾斜地配置为使水向分离部41侧流动,所以清洗连接管48内部的清洗用水,一边溶解附着在管内。

47、部的浸渗剂,一边流入分离部41的内部空间。因此,清洗连接管48、搅拌部42以及分离部41的清洗用水也与从排水储存槽36供给的清洗液一样能够被分离回收。0043接着,利用附图说明浸渗处理及浸渗成分回收系统20中的对工件10的浸渗处理以及对浸渗处理中所排出的清洗液溶液所含有的成分进行回收的回收方法。图3为表示浸渗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4为表示溶液成分的回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该浸渗处理中可以包括浸渗工序,使浸渗剂向在成形的工件10上形成的空隙浸渗;清洗工序,通过清洗液溶解浸渗液的溶媒清洗浸渗了浸渗剂的工件10;固化工序,使浸渗在工件10中的浸渗剂固化;输送工序,将在清洗工序中浸渗剂浓度变。

48、高的清洗液向溶液回收装置40侧输送。作为浸渗剂例如能够使用环氧树脂类的单体或丙烯酸树脂类的单体。其中,优选主要成分为丙烯酸树脂类的水溶性的单体,能够使用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或丙烯酸类的单体,更优选使用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此时,作为清洗液能够使用水。作为水溶性的甲基丙烯酸类的单体,例如能够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聚乙二醇二说明书CN102355927ACN102355937A9/14页12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向铸件气孔12填充的填充效果比较好,所以更优选。在该浸渗剂中,可以混合固化引发剂。

49、,也可以在水溶性的单体中添加非水溶性的单体。在此,主要说明如下情况,即,将在无氧且30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固化反应的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作为浸渗剂,作为清洗剂使用作为溶媒的水。0044在开始进行浸渗处理时,如图1、图3所示,首先,进行浸渍处理,从储液槽21向浸渗箱22导入浸渗剂,并且,将一个以上的工件10浸渍在该浸渗箱22中步骤S100,然后进行真空处理,通过未图示的盖封闭浸渗箱22,驱动未图示的真空泵,使浸渗箱22的内部减压步骤S110。于是,使形成在工件10上的铸件气孔12空隙脱气,浸渗剂进入铸件气孔12的内部。接着,进行加压处理,驱动未图示的加压泵,对浸渗箱22的内部加压步骤S120,从而进一步向铸件气孔12的内部填充浸渗剂。接着,使工件10从浸渗箱22向除液离心槽23移动,进行除液处理步骤S130。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后,浸渗工序结束。0045接着,使进行了除液处理的工件10向第一清洗槽24移动,从第一清洗液箱25向第一清洗槽24供给浸渗剂浓度比较高的清洗液例如,1040重量等,来对工件10进行第一清洗处理步骤S140,然后使工件10向第一除水离心槽26移动,进行除水处理步骤S150。此时,第一循环部的清洗液在第一清洗槽24、第一清洗液箱25中循环,第一除水离心槽26所排出的清洗液返回第一清洗液箱25。在每次对工件10进行清洗后,该第一循环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