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塔式立体车库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形塔式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攀升,交通拥堵、停车难、汽车尾气排放问题等
等,已经成为大中城市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中,停车设施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挤
占非机动车道等公共资源,影响交通通行,制约了城市进一步提升品质和管理服务水平。
地面停车场需要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地下停车场建设成本高,运营管理成本高,无法满
足城市发展需要。立体车库由于综合占用空间小停车数量多,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
国内现有的立体停车库主要包括升降横移式停车库、垂直循环机械式停车库、水平循
环机械式停车库、多层循环机械式停车库、堆垛式停车库等多种形式,这些立体车库普遍
存在不足是:泊车容量相对较小,功能少,使用不方便,运营成本高等等,因而制约了立
体车库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圆形塔式立体车库,以有限的占
地面积获得最多的停车位置。同时通过优化存取车交换室的位置、进出车道的位置,确保
高效存取车的同时进出车辆互不干扰,同时配合人性化的引导措施和信息发布,确保存取
车易用、方便与快捷,使其具有真正实用价值,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发挥积极作用。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形塔式立体车
库包括由多个成环形分布的支撑柱支撑的多层环形停车带,构成中空的立体车库主体;在
立体车库主体的中心设有中心立柱,在中心立柱上安装有汽车升降电梯,在汽车升降电梯
上安装有回转平台,在回转平台上设有作直线运动的、对汽车进行举升和下放的载运小车;
在立体车库主体的一层设有存车交换室和取车交换室,存车交换室的入口位于驶入车道的
末端、取车交换室的出口位于驶出车道的首端;还包括控制系统,汽车升降电梯、回转平
台以及载运小车的驱动部件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总体运行速度高、操作人性化设计,使用方便;
(2)动力运动部件少,结构相对简单,可以控制合理的成本;(3)停取车流程少、效率
高,平均存取一辆车≤1min(20层316停车位),满足一般公众停车场需要;(4)由于
动力运动部件少故障点少,设计安全系数高,使用寿命长;(5)由于动力运动部件少,
耗电量相对小,运营费用低;(6)系统比照载人电梯采用多重安全保护装置,安全可靠
高;(7)减少环境污染,系统为全电驱电控,无油气泄露污染;采用多重平衡、减震与
缓冲保护装置,运行平稳无噪音。
优选地:存车交换室和取车交换室两者比邻设置。
优选地:在存车交换室的内部和外部均设有门禁,在取车交换室的内部和外部均设有
门禁。
优选地:汽车以径向斜线的方式停放在各车位上,每层环形停车带上设置停放的汽车
的数量为n,相邻两车位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60°/n。
优选地:n≥10且为偶数。
优选地:汽车升降电梯由电梯曳引驱动系统驱动升降;在汽车升降电梯上还配置有平
衡系统,所述平衡系统包括固定安装在中心立柱顶部的平衡轮组座以及位于中心立柱内腔
的平衡配重,还包括平衡钢丝绳,平衡钢丝绳的中部绕过平衡配重、其两端分别绕过平衡
轮组座上的平衡绳导向轮、端部固定连接在汽车升降电梯的平衡绳座上。
优选地:在立体车库本体的外部还设有用于显示存取车状态信息的显示屏,显示屏与
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地:立体车库主体为钢结构或钢混结构。
优选地:在立体车库主体内还设有用于维修和消防的载人电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车库标准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车库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存车流程图;
图4是取车流程图。
图中:1、环形停车带;2、支撑柱;3、汽车;4、载人电梯;5、载运小车;
6、回转平台;7、中心立柱;8、取车交换室;9、驶出车道;10、存车交换室;
11、驶入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的圆形塔式立体车库包括由多个成环形分布的支撑柱2支
撑的多层环形停车带1,构成中空的立体车库主体。圆形塔式立体车库的整体建筑可以是
钢混结构,亦可是钢结构,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确定。
在立体车库主体的中心设有中心立柱7,在中心立柱7上安装有汽车升降电梯,在汽
车升降电梯上安装有回转平台6,在回转平台6上设有作直线运动的、对汽车3进行举升
和下放的载运小车5。中心立柱7的顶端部位安装汽车升降电梯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
与立体车库的支撑柱2通过钢构件连接。
在立体车库主体的一层设有存车交换室10和取车交换室8,存车交换室10的入口位
于驶入车道11的末端、取车交换室8的出口位于驶出车道9的首端。
还包括控制系统,汽车升降电梯、回转平台6以及载运小车5的驱动部件均与控制系
统电连接,接收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在立体车库主体的顶部设置设备层,设置立体车库
所需的牵引、驱动等设备,还可以设置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计费收费系统,分别用于信息的
管理以及计费收费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存车交换室10和取车交换室8两者比邻设置,这样能够为顾客的存取
车提供方便。如图中所示,由主路分支的驶入车道11的末端延伸至存车交换室10,由取
车交换室8延伸出来的驶出车道9与主路汇聚,进出分道行驶的方式减少了干扰,并可同
时进行存车、取车准备工作,提高了停车效率。
为了提升存取车的安全性,在存车交换室10的内部和外部均设有门禁,在取车交换
室8的内部和外部均设有门禁。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只有顾客向存车交换室10内停好
汽车3并离开存车交换室10、其外部的门禁关闭时,内部的门禁才能打开,载运小车5
才能够驶出并载运汽车3向内;只有载运小车5将汽车3取出并完全停放在取车交换室8、
其内部的门禁关闭时,外部的门禁才能够打开,此时顾客可以进入取车交换室8并将汽车
3开走。
本圆形塔式立体车库采用多层停车库形式,在每一个标准停车层也就是每一层环形停
车带1上,汽车3以径向斜线的方式停放在各车位上,每层环形停车带上设置停放的汽车
3的数量为n,相邻两车位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就为360°/n,如此布局紧凑、相对占地面积
较小。根据项目情况每层停车数量可以增减,n≥10且为偶数,本实施例中优选每层停车
n=16辆,此时相邻两个车位之间的夹角为360°/16=22.5°。
回转平台6可以围绕中心立柱7作360°回转;回转平台6上的载运小车5对正指定
的某一停车位时,即可由载运小车5将汽车3停入该车位或从该车位取出汽车3。例如,
如图2中图示,在一层汽车回转平台6上A方位载运小车5与1号车位对正,可以存取1
号车位的汽车3;若控制回转平台6顺时针转动22.5°,则载运小车5与2号车位对正,
则可以存取2号车位汽车。其它编号车位、不同停车层的车位操作与前述相同。
当汽车升降电梯处于一层时,若载运小车5处于回转平台6上的A方位,不仅可以存
取一层1号车位汽车3,而且载运小车5可以运行至存车交换室10,将顾客存入的汽车3
搬运至汽车升降电梯的回转平台6上,进入存车流程;若载运小车5回转至B位置,与取
车交换室8对正,则可以将顾客指定取的汽车3送入到取车交换室8。
汽车升降电梯由电梯曳引驱动系统驱动升降;在汽车升降电梯上还配置有平衡系统。
具体地:平衡系统包括固定安装在中心立柱7顶部的平衡轮组座以及位于中心立柱7内腔
的平衡配重;还包括平衡钢丝绳,平衡钢丝绳的中部绕过平衡配重、其两端分别绕过平衡
轮组座上的平衡绳导向轮、端部固定连接在汽车升降电梯的平衡绳座上。上述平衡系统令
升降台与配重达到基本平衡,由此升降电机只需要克服被运送汽车重量而做功,降低了系
统电能消耗,降低了制动系统负荷,提升了系统运行的平稳性,降低了运行噪声,延长了
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升信息化水平、及时将存取车信息进行显示,方便顾客参阅,本实施例中在立
体车库本体的外部还设有用于显示存取车状态信息的显示屏,显示屏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上述显示屏可以设置在本立体车库的存取车交换室的正上方、建筑外墙或其它醒目位置。
考虑到维修维护以及消防应急的需要,本实施例中,在立体车库主体内还设有用于维
修和消防的载人电梯4。
圆形塔式立体车库的外饰面可以根据项目需要作不同的处理,如可以是护栏敞开式、
半敞开式、玻璃幕墙式、或其它建筑材料的封闭式,可以装或不装广告牌或装饰灯;圆形
塔式立体车库的内部装饰可以根据项目需要作不同的处理。
图3中给出了存车的流程,可以看出,存车流程如下:
(1)顾客将汽车驶入存车交换室,在存车交换室外的设备上输入存车信息后离开;
(2)存车交换室的外部门禁关闭、内部门禁打开;
(3)载运小车自回转平台的A位驶至存车交换室内的汽车的正下方,将汽车托举起
来之后返回回转平台;
(4)升降机提升汽车升降电梯和回转平台至指定层,回转机控制回转平台转动至指
定方位;
(5)载运小车托举汽车并驶至环形停车带的对应车位,之后放下;
(6)载运小车驶回回转平台待命。
图4中给出了取车的流程,可以看出,取车流程如下:
(1)在取车交换室外的设备上输入取车信息;
(2)控制系统检索相关信息并定位待取车的所在停车位信息;
(3)升降机提升汽车升降电梯和回转平台至指定层,回转机控制回转平台转动至指
定方位;
(4)载运小车由回转平台驶至待取汽车下方,将汽车托举起来之后返回回转平台;
(5)汽车升降电梯降至一层,回转平台转动至B方位,取车交换室内部门禁打开;
(6)载运小车托举汽车驶至取车交换室并放下,载运小车独自返回回转平台待命;
(7)取车交换室外部门禁打开、内部门禁关闭;
(8)顾客进入取车交换室开车驶离;
(9)取车交换室的外部门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