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6657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1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19043.2

申请日:

2014.12.25

公开号:

CN104533432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D 9/06申请日:20141225|||公开

IPC分类号:

E21D9/06; E21D9/093

主分类号:

E21D9/06

申请人: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陆正; 易国平; 陈静; 龚毅

地址:

200433上海市杨浦区民星路23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代理人:

吴宝根; 王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在复杂地质情况下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步骤:1、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施工的总推力控制;2、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施工的盾构姿态控制;3、盾构穿越建筑物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4、微扰动注浆控制技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能解决在复杂地质情况下大面积、长距离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的时所遇到的总推力控制、盾构姿态控制、盾构施工及二次注浆对建筑物沉降控制等一系列施工问题。形成成熟的复杂地层中大面积、长距离穿越建筑物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为今后地下空间开发向深层发展打下基础,解决了盾构在中心城区施工的局限性,保障地下盾构隧道工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施工的总推力控制:
(1)使用超挖刀
(2)盾构机壳体减摩注浆
2)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施工的盾构姿态控制:
(1)小半径曲线段纠偏控制
(2)纠偏量计算
(3)盾尾偏离值计算与盾尾间隙复核
(4)控制措施;
3)盾构穿越建筑物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
(1)土压力设定
(2)推进速度控制
(3)出土量控制
(4)盾构姿态控制
(5)同步注浆;
4)微扰动注浆控制技术:
(1)注浆孔布置
(2)施工流程
(3)浆液配比
(4)运输、浆液形成与注浆过程控制
(5)注浆压力和流量控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超挖刀的具体方法:盾构机超深覆土施工时,开启盾构机上半周21点~9点位置的超挖刀,超挖量定为80mm,盾构机上半周开挖半径为3.25m,通过超挖刀刮松盾壳上半部的土体,降低钢板与土体间的摩擦系数,以减小侧摩阻力,随着超挖刀使用时间变长,总推力逐步减小,并稳定在5000KN。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机壳体减摩注浆的具体方法:在盾构机支承环位置1点、5点、8点、11点四个方向设置壳体外注入孔,通过外注入孔向外压注膨润土浆液,使膨润土浆液在盾构机壳体表面形成一层泥膜。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半径曲线段纠偏控制的具体方法:在施工时采取分段纠偏的方式,将每环隧道的掘进分为12小段,每段掘进长度100mm,根据设计轴线的线形事先每小段掘进的纠偏量和千斤顶行程差作为掘进施工时纠偏的控制值;实际施工时每推进一小段,测量一次千斤顶行程差,并根据需要测量盾构的姿态,并将测量数据与计算的控制值进行对比,发生偏离时及时采取调整盾构区域油压等措施对千斤顶行程差、盾构姿态进行调整。

说明书

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盾构在大面积、长距离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有大量的现实需求,因此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向深层地下空间和人口稠密的大面积成片建筑物穿越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城市的中心城区,盾构法隧道穿越大面积成片的居民区建筑物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本发明针对盾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大面积、长距离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的特点,对盾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姿态控制、穿越建筑物的微扰动施工技术、微扰动注浆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发展出一套能够适应盾尾大面积成片穿越中心城区建筑物施工的新型盾构法施工技术,减少了盾构施工对周边老旧建筑物的影响,且为隧道线路规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宏观上降低地下盾构隧道工程开发利用的成本。通过一整套施工控制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可为全社会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该方法能减少盾构施工对周边老旧建筑物的影响,且为隧道线路规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宏观上降低地下盾构隧道工程开发利用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施工的总推力控制:
(1)使用超挖刀
(2)盾构机壳体减摩注浆
2、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施工的盾构姿态控制:
(1)小半径曲线段纠偏控制
(2)纠偏量计算
(3)盾尾偏离值计算与盾尾间隙复核
(4)控制措施。
3、盾构穿越建筑物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
(1)土压力设定
(2)推进速度控制
(3)出土量控制
(4)盾构姿态控制
(5)同步注浆。
4、微扰动注浆控制技术:
(1)注浆孔布置
(2)施工流程
(3)浆液配比
(4)运输、浆液形成与注浆过程控制
(5)注浆压力和流量控制。
所述使用超挖刀的具体方法:盾构机超深覆土施工时,开启盾构机上半周21点~9点位置的超挖刀,超挖量定为80mm,盾构机上半周开挖半径为3.25m,通过超挖刀刮松盾壳上半部的土体,降低钢板与土体间的摩擦系数,以减小侧摩阻力,随着超挖刀使用时间变长,总推力逐步减小,并稳定在5000KN。
所述盾构机壳体减摩注浆的具体方法:在盾构机支承环位置1点、5点、8点、11点四个方向设置壳体外注入孔,通过外注入孔向外压注膨润土浆液,使膨润土浆液在盾构机壳体表面形成一层泥膜。
所述小半径曲线段纠偏控制的具体方法:在施工时采取分段纠偏的方式,将每环隧道的掘进分为12小段,每段掘进长度100mm,根据设计轴线的线形事先每小段掘进的纠偏量和千斤顶行程差作为掘进施工时纠偏的控制值;实际施工时每推进一小段,测量一次千斤顶行程差,并根据需要测量盾构的姿态,并将测量数据与计算的控制值进行对比,发生偏离时及时采取调整盾构区域油压等措施对千斤顶行程差、盾构姿态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实现盾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大面积、长距离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应用盾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姿态控制、穿越建筑物的微扰动施工技术、微扰动注浆控制技术,发展出一套能够适应盾尾大面积成片穿越中心城区建筑物施工的新型盾构法施工技术,减少了盾构施工对周边老旧建筑物的影响,且为隧道线路规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宏观上降低地下盾构隧道工程开发利用的成本。通过一整套施工控制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可为全社会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土压平衡盾构原理图;
图2是注浆孔布置图;
图3是注浆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施工的总推力控制;
(1)使用超挖刀
盾构机超深覆土施工时,壳体上半部的侧摩阻力远大于下半部的侧摩阻力,所以开启盾构机上半周21点~9点位置超挖刀,超挖量定为80mm,盾构机上半周实际开挖半径为3.25m,通过超挖刀刮松盾壳上半部的土体,降低钢板与土体间的摩擦系数,以减小侧摩阻力。随着超挖刀使用时间变长,总推力的减小量可逐步稳定在约5000KN。
(2)盾构机壳体减摩注浆
盾构机支承环位置1点、5点、8点、11点四个方向设置壳体外注入孔,通过外注入孔向外压注膨润土浆液,使膨润土浆液在盾构机壳体表面形成一层泥膜。
① 膨润土浆液配比:
每拌桶(1.6m3)膨润土土掺加量为250kg。
② 膨润土浆液拌制要求:
加料顺序:拌制膨润土土浆应先加水,后加入膨润土土;新制膨润土土浆需存放一段时间,经充分水化溶胀后方能使用;浆桶内的膨润土土浆应经常搅动,避免沉淀或离析;
③ 膨润土浆液性能指标:
膨润土土浆应对其泥浆比重进行控制,适当的比重有利于浆液在盾构机壳体表面形成有效的泥膜,膨润土土浆液比重一般控制在1.04~1.06。
④ 膨润土浆液施工参数:
注浆压力确定:为确保膨润土浆液充分打入土体内并盾构机表面形成泥膜,注浆压力以外部土压力为参考值,在超深覆土的工况条件下,以0.5MPa作为控制指标。
注浆量的确定:每环压注膨润土浆约1.2m3,压注6环后,理论上可在盾构机壳体表面形成一道5cm厚的泥膜。
注浆顺序选择:盾构机切口环外周4个注入孔相互切换压注,压注量4个孔相对均匀,可根据注浆压力进行调节。
2、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施工的盾构姿态控制;
(1)小半径曲线段纠偏控制
在施工时采取分段纠偏的方式,将每环隧道的掘进分为12小段(1.2m)和10段(1m),每段掘进长度100mm,根据设计轴线的线形事先每小段掘进的纠偏量和千斤顶行程差作为掘进施工时纠偏的控制值。实际施工时每推进一小段,测量一次千斤顶行程差,并根据需要测量盾构的姿态,并将测量数据与计算的控制值进行对比,发生偏离时及时采取调整盾构区域油压等措施对千斤顶行程差、盾构姿态进行调整。
(2)纠偏量计算
在拟合纠偏过程中使盾构切口中心始终位于设计轴线上即始终使盾构切口中心和千斤顶靴板断面处中心连线(前方中心线)位于设计轴线的割线位置,隧道对设计轴线的拟合效果最好且超挖量最小。因此假定盾构机千斤顶完全回缩时千斤顶前端长度为L0,后端长度为L1,管片环宽为B,每环掘进时拟合纠偏的过程就是将盾构前方中心线从以已完成隧道最前端中心点为起点、长度为L0的割线沿设计轴线逐步调整到长度为L0+B的割线的过程,由此可计算出盾构掘进一环过程中各阶段的千斤顶行程差理论控制值Δl,计算公式如下:
Δl=(L0+l)*d/R
其中R为设计轴线半径,d为千斤顶布置圆环的的直径,l为推进长度。
(3)盾尾偏离值计算与盾尾间隙复核
根据以上拟合纠偏状态设定,盾构在掘进时其切口应始终位于设计轴线上,因此,在对设计轴线拟合过程中,切口水平方向的偏离值的理论控制值始终为0。因拟合纠偏始终保持千斤顶靴板断面中心和切口中心连线位于设计轴线的割线上,因此,盾尾存在一定量的向曲线外侧的偏离值,这个偏离值可根据盾构轴线与设计轴线在千斤顶靴板中心处切线之间的夹角计算,计算公式为:
ε=(L0+l)(L1-B)/2R
由于盾尾间隙的限制,盾构纠偏幅度过大会造成盾尾没有间隙,造成管片拼装错台、管片破碎等质量问题,故盾构纠偏幅度必须确保在纠偏过程中盾尾保留一定量的盾尾间隙。因此,对拟合纠偏的理论计算还必须对盾尾间隙值进行复核。在对设计轴线的拟合纠偏时,盾尾间隙的变小是由于盾构轴线与已拼装管片之间存在的夹角造成盾尾向曲线外侧偏离造成的,故盾尾间隙的变小量与盾尾偏离量ε相同,此时盾尾间隙的最小值应为盾尾间隙的标准值减去盾尾偏离量ε,由此计算各分段的最小盾尾间隙值见下表。从计算看,盾尾间隙的余量可以满足对350m圆曲线的拟合纠偏要求。
小半径曲线纠偏量计算表(R=349.851,环宽1.2m)

纠偏段编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千斤顶伸出长度(c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千斤顶行程差(mm) 111 113 114 116 118 119 121 123 124 126 128 130 131 盾尾偏离值(mm) 9 9 9 9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1 盾尾最小间隙(mm) 16 16 16 16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4

小半径曲线纠偏量计算表(R=349.851,环宽1m)
纠偏段编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千斤顶伸出长度(c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千斤顶行程差(mm) 111 113 114 116 118 119 121 123 124 126 128 盾尾偏离值(mm) 11 11 11 11 12 12 12 12 12 12 13 盾尾最小间隙(mm) 14 14 14 14 13 13 13 13 13 13 12

(4)控制措施
1、盾构在穿越过程中严格按照分段纠偏的方法进行纠偏,管片环宽为1.2m、1m,共分为12段和10段进行纠偏,每段10cm。每小段的千斤顶行程差事先计算,每推进一小段应进行一次千斤顶行程差测量,并根据需要测量盾构的姿态。并将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发现实际行程差和盾构姿态与计算值不符,应及时调整区域油压的分布进行纠正,防止因出现较大的偏差造成大幅度纠偏。
2、盾构在小曲线段施工时,应定期复核盾尾后管片的轴线偏离值,并将测量值与历次测量值进行对比。若发现管片在脱出盾尾后轴线偏离值发生变化,应分析原因;若出现管片在脱出盾尾后向外侧偏离,应在利用管片上的注浆孔在曲线外侧壁后压注双液浆组防止隧道外偏继续发展。同时,根据偏离值变化量的大小在曲线内侧壁厚适当进行二次补浆防止内侧土体松弛变形,控制地层损失率。
3、在盾构推进过程应加强同步注浆,注浆应采用对角交替压注的方式进行,使压注的浆液均匀、连续地充满在隧道壁后的建筑空隙,同步注浆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指标控制。
4、盾构在穿越过程中严格按照计算的沉降量进行地层损失率控制,施工过程中加强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到中控室。中控室值班的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对自动监测数据和人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变形异常的情况应找出出现异常的原因,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
5、考虑到盾构在小半径曲线段掘进,盾构与隧道轴线始终存在一个夹角,导致盾构千斤顶对盾尾后的隧道存在一个向曲线外侧的推力,因此盾构纠偏控制考虑预先将轴线向轴线内侧偏离20mm,以防止隧道外移引起轴线超标,以此为基准,将盾构切口和盾尾的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即盾构切口偏离值控制在-40~0mm范围内,盾尾偏离值控制在±20mm范围内。
3、盾构穿越建筑物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
(1)土压力设定
根据土压平衡盾构的原理(图1),土仓中的压力须与开挖面的正面水土压力平衡,以维持开挖面土体的稳定,减少对土层的扰动。
因此盾构施工范围内土层以既有粘土和粉质粘土,又有砂性土,因此,针对粘性土层土压力计算采用水土合算,针对砂性土层土压力技术采用水土分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0:静止土压力,K0=1-sinφ′;
φ′:土的有效内摩擦角;
H:开挖面中心埋深;
:盾构切口中心以上土体平均天然容重;
q:地面超载

式中——K0:静止土压力,K0=1-sinφ′;
φ′:土的有效内摩擦角;
H1:地下水位埋深;
H2:地下水位至开挖面中心深度;
:地下水位以上土体平均天然容重;
’:地下水位以下盾构切口中心以上土体平均天然浮容重;
q:地面超载
盾构推进中的实际正面土压力可表示为:

其中:a为考虑土体扰动后性质变化、盾构推进速度、超载状况等因素时,正面水土压力的调整系数。其值一般粘性土中取1.05~1.12,砂性土中取1.13~1.15。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穿越区域土压力的理论值,实际土压力设定值根据沉降数据值进行微调。
(2)推进速度控制
土压平衡盾构压力舱内土压大小与盾构推进速度以及出土量有关:若推进速度加快而出土率较小,则土压仓土压力会增大,其结果将导致造成地面隆起。反之推进速度放慢,出土量增加将令土压仓土压力下降,引起地面下沉。为此盾构推进过程中应做到:降低推进速度,严格控制盾构方向、姿态变化,减少纠偏,特别是杜绝大量值纠偏,保证盾构机的平稳穿越。
盾构穿越时应控制合理的推进速度,使盾构匀速慢速推进,尽量减少盾构对土体的挠动,以控制地层变形,将对建筑物的影响降至最小。
本工程中,盾构推进速度控制在20~30mm/min,并根据监测数据适当调整。穿越区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持推进速度稳定,确保盾构均衡、匀速地穿越建筑物,以减少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影响,以免对其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掘进速度可通过盾构机的液压系统增设节流阀,控制千斤顶进油量,进而使速度稳定在低速,同时增设冷却系统防止油温过高。
(3)出土量控制
出土量是与土层损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与一环长度内盾构的体积直接相关。假定基准出土率时地层损失为0,则实际出土率变化时将引起附加的地层损失。

其中: 为一环长度内盾构的体积
为实际出土量
为出土率,与土层性质有关。
若假定为基准出土率, ‘为实际出土率,则由于出土率变化所引起的地层损失增量为:
为超挖所引起的地层损失系数
出土量的控制应与掘进速度的控制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即盾构的出土量应和盾构掘进进尺内掘削的土体保持平衡,而出土量又与螺旋机转速密切相关,即单位时间内出土量大,螺旋机转速高,出土量小则螺旋机转速低,盾构正常掘进时,螺旋机转速控制一般可采用自动控制模式,如果推进速度需要降低至10mm/min,则螺旋机自动模式在最低转速下出土量仍然可能大于掘进速度所要求的出土量,因此,可结合采用手动模式出土。
(4)盾构姿态控制
在穿越区间,因盾构进行平面或高程纠偏的过程中,会增加对土体的扰动,因此在穿越过程中,在确保盾构正面沉降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盾构匀速、直线通过,减少盾构纠偏量和纠偏次数。推进时不急纠、不猛纠。
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应按照“勤测勤纠、小角度纠偏”的原则进行纠偏控制,盾构平面偏差控制应按照所拟定的分段纠偏的方案按照计算的千斤顶行程差和平面偏离值进行控制,考虑到盾构在小半径曲线段掘进,盾构与隧道轴线始终存在一个夹角,导致盾构千斤顶对盾尾后的隧道存在一个向曲线外侧的推力,因此盾构纠偏控制考虑预先将轴线向轴线内侧偏离20mm,以防止隧道外移引起轴线超标,以此为基准,将盾构切口和盾尾的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即盾构切口偏离值控制在-40~0mm范围内,盾尾偏离值控制在±20mm范围内。
(5)同步注浆
盾构施工过程中,采用同步注浆工艺,确保浆液填充盾尾管片与土体间的建筑空隙,注浆量的控制应根据模拟推进的监测数据确定,动态控制。盾构掘进过程中应加强盾尾密封油脂的压注,以保证盾尾密封刷的密封性能。
盾构推进中的同步注浆是充填土体与管片圆环间的建筑间隙和减少后期变形的主要手段,也是盾构推进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务必做到三点:(1)保证每环注浆总量要到,充盈盾构机通过后形成的建筑间隙;(2)均匀合理压注浆液;(3)浆液的配比须符合质量标准。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充填建筑空隙,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
1)注浆量
盾构施工中,由于盾构外径大于管片的外径,所以盾尾拖出后会在管片与周围土体之间留下空隙。此空隙大小的理论值为:
           
其中: D为盾构外径
    d为管片外径
    为管片一环的长度
 注浆的浆体除填充盾尾的空隙外,还将渗透到周围土体中,所以注浆量可表达为:
              
其中:为注浆量调整系数,与土体性质、注浆压力、浆体材料及配比等有关。
采用搅拌站的商品浆,浆液材料为厚浆,每环压入量一般控制在“建筑空隙”理论计算值的130%-180%,即2.15 m3/环~2.97 m3/环。对于小半径曲线段施工段带来的超挖和砂性土区域的浆液流失,可根据监测数据适当增加注浆量,实际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要根据还应根据模拟段试验数据调整,并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和隧道隧道变形数据动态调整。
2)注浆压力
为保证浆体较好地渗入周围土体中,注浆压力须大于隧道底处的土压力值。而且必须控制在较好的范围之内,保证只是填充而不是劈裂。根据经验可取为1.1~1.2倍的静止土压力。
4、微扰动注浆控制技术;
(1)注浆孔布置
如图2所示,每环管片注浆孔共计15个,分别布置在拱底块,标准块和邻接块内。根据监测数据对需要加固的部位经进行必要的注浆加固。先用冲击钻将预留孔疏通,将特制的防喷装置安装好,并将单向球阀接在注浆管上, 以便注浆。
(2)施工流程:如图3所示
(3)浆液配比
注浆通常采用水泥单液浆和水玻璃、水泥浆混合双液浆两种浆液搭配使用。单液浆均匀、密实、压力小;双液浆凝固快、收缩小。
每桶200L浆液配比:
甲液:                                 (乙液:)
水:          水泥                      水玻璃
100~120:    200                     30kg~50 kg
甲、乙两液配比由现场试验,初凝时间必要时确定为30-60秒。上述浆液配比仅考虑土体加固注浆为一次性施工,如注浆孔需多次打开重复注浆,应适当降低水玻璃用量,以保证再次注浆时注浆孔能顺利被打开。
(4)运输、浆液形成与注浆过程
本次注浆施工中,可将注浆设备材料随电瓶车移至隧道内,洞口施工时,搭设固定施工平台;依据浆液具体配比,分别配置甲液、乙液,按比例混合后,立即注浆;以保证混合液通过最短注浆管、最短时间内注入土体,避免管内凝固。
(5)注浆压力和流量: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以下,注浆流量为10-20L/min。

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在复杂地层中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在复杂地质情况下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步骤:1、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施工的总推力控制;2、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施工的盾构姿态控制;3、盾构穿越建筑物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4、微扰动注浆控制技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能解决在复杂地质情况下大面积、长距离穿越市中心老城区建筑物的时所遇到的总推力控制、盾构姿态控制、盾构施工及二次注浆对建筑物沉降控制等一系列施工问题。形成成熟的复杂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