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水式集成港口.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56572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44120.5

申请日:

2013.04.24

公开号:

CN104619583A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3B 35/44申请日:20130424|||公开

IPC分类号:

B63B35/44; B63B38/00; E02B3/20

主分类号:

B63B35/44

申请人:

吉宝岸外与海事有限公司

发明人:

A·A·梅申特; H·C·E·那; X·W·黄; A·A·侯赛因; A·K·乔杜里

地址:

新加坡新加坡市

优先权:

PCT/SG2012/000299 2012.08.23 SG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王小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适于在远程离岸位置用作物流中枢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被构造成V形以减少因恶劣的海面状况造成的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运动。所述半潜水式平台具有在所述平台内部的船停泊区以及用于平衡所述平台的不对称负载的平衡单元,所述船停泊区保护所述船停泊区中的船舶不受恶劣的海面状况影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包括:
第一浮筒,该第一浮筒在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第一侧;
第二浮筒,该第二浮筒在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第二侧;
平衡单元,该平衡单元靠近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所述第一端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中每个浮筒的第一端以形成V形,其中,靠近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之间限定开口以在所述半潜水式平台内为船舶提供泊船区;以及
水平支架,该水平支架在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之间延伸,靠近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所述第二端定位,用于吸收作用在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上的扭力,其中,所述水平支架具有矩形横截面以提高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其中,所述平衡单元包括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主柱,该至少一个主柱用于支撑在所述平衡单元的顶表面上的负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
第一组辅助柱,该第一组辅助柱从所述第一浮筒向上延伸;以及
第二组辅助柱,该第二组辅助柱从所述第二浮筒向上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至少一个主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组辅助柱和所述第二组辅助柱中每个辅助柱的直径,以提高靠近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所述第一端的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浮力。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主柱具有开口,该开口贯穿所述主柱的整个长度延伸以允许通过所述开口执行钻井操作。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其中,所述平衡单元包括布置成大体三角形构造的一组主柱。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其中,所述平衡单元包括布置成大体矩形构造的一组主柱。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其中,所述平衡单元包括布置成大体圆形构造的一组主柱。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
第一主甲板,该第一主甲板由所述第一组辅助柱支撑;以及
第二主甲板,该第二主甲板由所述第二组辅助柱支撑。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
第一延长浮筒,该第一延长浮筒靠近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一浮筒的第二端横向延伸;以及
第二延长浮筒,该第二延长浮筒靠近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二浮筒的第二端横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延长浮筒和所述第二延长浮筒彼此基本上平行并且分隔开。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其中,所述第一延长浮筒和所述第二延长浮筒是可拆卸的。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
支撑浮筒,该支撑浮筒连接所述第一延长浮筒和所述第二延长浮筒。

1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
可回缩壁,该可回缩壁将所述第一组辅助柱和所述第二组辅助柱中的辅助柱与所述平衡单元互连。

14.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
可延长甲板,该可延长甲板连接所述第一主甲板和所述第二主甲板。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其中,所述可延长甲板是可拆卸的。

1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其中,所述负载包括:船员宿舍。

1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其中,所述负载包括:直升机甲板。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
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具有附于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第一端以及附连于停泊在所述泊船区中的船舶的侧面的第二端。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
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用于将船舶通过所述开口拉入所述泊船区。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轭结构。

2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
外部转塔系泊系统,该外部转塔系泊系统靠近所述平衡单元定位。

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内部转塔系泊系统。

说明书

半潜水式集成港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在远程离岸位置用作物流中枢的半潜水式平台。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构造成V形的半潜水式平台,以减少因恶劣的海面状况造成的半潜水式平台的运动。另外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半潜水式平台,其具有在平台内部的船停泊区、用于平衡平台的不对称负载的平衡单元和用于吸收扭力的水平支架。
背景技术
半潜水式平台已经广泛用于油气开采/生产,因为这些移动平台可容易从一个场所移动到另一个场所。然而,因为油气开采和操作进一步离岸移动,所以出现各种物流问题。特别地,离岸公司在从位于远程位置或位于处于严苛环境中的场所的平台来回运送人员和物资时面临物流问题。通常,当这类场所在与岸相距不到150km的位置时,使用直升机运送人员和物资。然而,当这些场所在与岸相距超过300km的位置时,这种运送方法变得成本高、危险和低效。与使用直升机运送到这些远程场所关联的一些典型问题包括:较长的飞行;万一直升机/船舶遇难,附近没有应急团队;没有现场维修/加油设施;没有用于储藏食物和设备的现场仓库/库房;以及没有容纳人员的设施。
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在现场场所和岸之间的中途建造平台,使得可调配直升机/船舶将人员从岸运送到平台,随后运送到期望的现场场所。然而,因为在恶劣的海面状况下在船舶/直升机和平台之间进行人员的登船/下船和物质的装载/卸载极其困难和危险,所以这种方法仍然是低效的。因此,在这种严苛状况下,确保平台保持稳定而运动最少是具有挑战性的。
在以Joe Wayne Key等人的名义于2003年11月6日公开的美国专利公开文件文献No.2003/0205189A1中描述了半潜水船舶。该公开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环形浮筒的半潜水浮式生产船舶,该环形浮筒具有从浮筒向上延伸以支撑上面设置有生产模块的甲板的多个柱。这些柱被挡板包围,挡板用于保护柱以免受浮动的主体撞击。该公 开文献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潜水船舶,其在使船舶运动响应最小的同时,有足够大的水平面惯性来确保充分的稳定性。该公开文献的目的不是提供在远程离岸位置用作物流中枢的平台。另外,该设计没有提供保护船不受恶劣的海面状况影响的泊船区。
以Laborde等人的名义于1967年4月12日公开的GB专利No.1,065,216中公开了用于在离岸位置钻井的浮式海上钻井结构。该公开文献公开了一种浮式结构,该浮式结构具有由一对三角形形状的壳体翼部形成的大体V形壳体构造。V形壳体结构在主壳体元件之间不采用交叉支架,因为公开了壳体翼部构造能够抵抗作用在该结构上的变化应力。还公开了该浮式结构在严苛天气状况下具有高度稳定性,因为浮动的中心基本上与该结构的中心重合,其中,壳体的两个基本上三角形的翼部相交于该结构的中心。可通过增大壳体翼部的尺寸来增加该结构的稳定性。然而,随着壳体翼部的尺寸增大,壳体翼部将承受较高的扭力和较高的弯曲力,因为该结构的水平面区域增大。在恶劣的海面状况下,这种力有可能会是破坏性的。
以Slotnaes的名义于1981年1月7日公开的GB专利No.1,582,468中公开了浮动主体的系泊装置。该公开文献描述了一种浮式港口设施,该港口设施的形状是马蹄铁、V或U形,用于保护停靠船舶不受严苛天气的影响。然而,本文献中公开的装置可仅仅靠近岸使用或在所述装置的底部可牢固且固定地停泊到海底的位置处使用。
发明内容
解决了以上和其它问题,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半潜水式平台使本领域进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半潜水式平台的第一个优点是,平台具有用于平衡所述平台的头部处所述平台的不对称负载的平衡单元,该平衡单元是通过与V形半潜水式平台的顶点相邻的、向上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柱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半潜水式平台的第二个优点是,所述平台在尾部具有宽开口,由此,所述开口提供到达半潜水式平台内的泊船区的通路。船舶能够停泊在该泊船区,由此被保护不受恶劣的海面状况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半潜水式平台的第三个优点是,平台具有水平支架,所述水平支架在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之间延伸,用于吸收作用于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的扭力。位于平台的尾部附近的水平支架具有矩形形状的横截面以提高平台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半潜水式平台的第四个优点是,所述平台被构造成具有V形,以利用外部环境(例如,强风)的方向性来减少平台动作,因此在不利的环境状况下增加平台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半潜水式平台的第五个优点是,平台用作远程离岸位置处的物流中枢并且装配有各种用于进行离岸开采和操作的各种设施,所述设施包括住宿设施、医疗设施、直升机停靠/维修/加油设施、以及仓库设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半潜水式平台的第六个优点是,所述平台具有转塔系泊系统,以允许平台采用对不利环境状况(诸如,强波浪、大风和快速移动的涌流)具有最下阻力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包括:第一浮筒,该第一浮筒在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第一侧;以及第二浮筒,该第二浮筒在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第二侧。平衡单元靠近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所述第一端定位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中每个浮筒的第一端从而形成V形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平衡单元包括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主柱,所述至少一个主柱用于支撑所述V形半潜水式平台。靠近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之间限定开口以在所述半潜水式平台内提供船舶通过所述开口能到达的泊船区,使得所述半潜水式平台保护船舶不受恶劣的海面状况影响。靠近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所述第二端设置的所述水平支架从所述第一浮筒延伸到所述第二浮筒。所述水平支架用于吸收作用在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上的扭力并且用于提高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第一组辅助柱,该第一组辅助柱从所述第一浮筒向上延伸;以及第二组辅助柱,该第二组辅助柱从所述第二浮筒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组辅助柱基本上平行地对准并且相互分隔开。所述第二组辅助柱也基本上平行地对准并且相互分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组辅助柱和所述第二组辅助柱中每个辅助柱的直径,以平衡所述半潜水式平台。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柱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主柱的整个长度延伸以允许通过所述开口执行钻井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平衡单元包括一组主柱。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 些,所述一组主柱中的柱可布置成以下构造:三角形构造、矩形构造或圆形构造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可包括:第一主甲板,该第一主甲板被布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浮筒并且在所述第一浮筒上方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组辅助柱。第二主甲板被布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浮筒并且在所述第二浮筒上方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二组辅助柱。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第一延长浮筒,该第一延长浮筒靠近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一浮筒的第二端横向延伸。第二延长浮筒靠近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二浮筒的第二端横向延伸。所述第一延长浮筒和所述第二延长浮筒彼此基本上平行并且分隔开。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些,所述第一延长浮筒和第二延长浮筒是可拆卸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延长浮筒和所述第二延长浮筒的支撑浮筒。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些,一组支撑浮筒连接所述第一延长浮筒和所述第二延长浮筒。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可回缩壁,该可回缩壁将所述第一组辅助柱和所述第二组辅助柱中的辅助柱与所述平衡单元互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主甲板和所述第二主甲板的可延长甲板。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些,所述可延长甲板是可拆卸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所述半潜水式平台上的船员宿舍。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所述半潜水式平台上的直升机甲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具有附于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第一端和附连于停泊在所述泊船区中的船舶的侧面的第二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导向机构,该固定机构用于将船舶通过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开口拉入所述泊船区。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些,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轭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还包括靠近所述平衡单元定位的 外部转塔系泊系统或者包括内部转塔系泊系统。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仅以举例方式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半潜水式平台的立体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衡单元的各种构造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半潜水式平台的俯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有可回缩壁的半潜水式平台的立体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有延长部分的半潜水式平台的俯视图;以及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有可延长甲板的半潜水式平台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适于在远程离岸位置用作物流中枢的半潜水式平台。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构造成V形的半潜水式平台,以减少恶劣的海面状况期间平台的运动响应。另外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半潜水式平台,其具有在平台内部的船停泊区、用于支撑平台的不对称负载的平衡单元和用于吸收扭力并且增加平台的稳定性/操纵性的横支架。
图1至图6中示出的半潜水式平台10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有泊船区的半潜水式一体端口或物流中枢。半潜水式平台100包括均优选地是纵向伸长形式的两个半潜水浮筒101和102(图2中示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浮筒101和102中的每个的长度在50m和150m的范围内。第一浮筒101在半潜水式平台100的第一侧并且第二浮筒102在半潜水式平台100的第二侧。浮筒101和102被布置成,使得它们相互偏离不大于180°的角度θ,从而形成基本上V形构造。在操作中,浮筒101和102没入水下并且可被抬起或因此进一步没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浮筒101和102的尺寸和形状。
半潜水式平台100还包括均优选地是纵向伸长形式的主甲板105和106。第一主甲板105与第一浮筒101基本上平行并且在第一浮筒101上方对准。类似地,第二主甲板106与第二浮筒102基本上平行并且在第二浮筒102上方对准。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主甲板105和106在海平面上方。然而,主甲板105和106可在水下,用于其 它用途。第一组辅助柱109从第一浮筒101向上向第一主甲板105延伸,第二组辅助柱110从第二浮筒102向上向第二主甲板106延伸。辅助柱109和110中的每个是半潜水的并且优选的是用于支撑半潜水式平台100的负载的圆柱体形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柱109和110中的每个的直径和高度分别在10m和20m的范围内以及15m和30m的范围内。每组辅助柱109和110中的辅助柱基本上相互平行地对准并且分隔开(如图1中所示),以实现半潜水式平台100上负载的稳定均匀的重量分布。在操作时,辅助柱109和110的下部没入水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改变主甲板105和106以及辅助柱109和110的尺寸和形状。
半潜水式平台100还包括半潜水平衡单元113,用于支撑半潜水式平台100的不对称负载。平衡单元113靠近半潜水式平台100的前端设置并且连接(或集成)到浮筒101和102的前端和主甲板105和106的相关前端,从而形成V形半潜水式平台100。换句话讲,平衡单元113与V形半潜水式平台100的顶点(即,前端)相邻。平衡单元113是半潜水的并且在操作时,平衡单元113的下部没入水下。平衡单元113包括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主柱115,如图1和图2的(a)中所示。主柱115优选地是圆柱形形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衡单元113可包括布置成诸如三角形构造(图2(b))、矩形构造(图2(c))和圆形构造(图2(d))的各种构造的一组主柱1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柱115的直径和高度分别在25m和50m的范围内以及15m至30m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平衡单元113和主柱115的尺寸和形状。
浮筒101和102、第一组和第二组辅助柱109和110以及平衡单元113的主柱115可容纳压舱装置(例如,压载舱),以便于这些部件相对于海平面移动。在操作时,可根据平台100是否被进一步没入水中或进一步从水中抬起来填充或排空这些压舱装置。通常,这些压舱装置将被逐渐填充,其中,首先填充较大的压舱装置,之后填充较小的压舱装置,以使在平台100被没入或抬起时平台100的横摆(yaw)和侧倾(roll)最小。
半潜水式平台100还包括横支架125。横支架125从第一浮筒101延伸到第二浮筒102。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横支架125设置在平台100的尾部附近。在严苛的环境状况下,强扭力和强弯曲力作用于浮筒101和102,从而造成这些浮筒扭转和转 动,拉紧浮筒和平衡单元之间的连接。横支架125能够吸收作用在浮筒101和102上的扭力和弯曲力,从而允许甚至在最严苛的天气状况下平台100也继续操作。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平台100可具有在浮筒101和102之间延伸的多个横支架。在图1和图3中,示出两个横支架。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在平台100上实现任意数量的横支架。不同于传统的浮动港,可根据停泊船舶的高度根据需要来压载和卸压载平台100上的压舱装置。通过这样做,平台100的操作人员能够确保停泊船舶的龙骨不接触平台100的横支架125。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可通过选择横截面是矩形的横支架来提高平台100的稳定性和操纵性。通过选择矩形形状的支架,这有效地为平台100提供更稳定的底部,从而甚至在恶劣的天气状况下也耐受波浪运动,因为这种形状将促进整个平台100作为单个单元对抗波浪运动或随波浪运动而移动。平台100的整体移动大大减少了作用在浮筒101和102上的弯曲力和扭力,从而允许平台100耐受最严苛的自然环境。
因为较靠近V形半潜水式平台100的顶点的负载通常比平台100的其它部分重,所以这样形成需要被平衡的不均匀重量分布。例如,主要机器、船员宿舍117和直升机甲板119可位于V形半潜水式平台100的顶点附近。因此,靠近平台100的顶点区域的主柱115的直径和尺寸应该大于辅助柱109和110的直径和尺寸,以支撑平台100的不对称负载并且使半潜水式平台100被正确平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柱115具有开口(未示出),该开口贯穿主柱115的整个长度,以允许通过所述开口执行钻井操作(或其它合适的离岸操作)并且通过没入水下的主柱115的底部开口连接到海底。
在浮筒101和102之间以及在关联的主甲板105和106之间限定开口121。开口121靠近V形半潜水式平台100的后端(与顶点相对)设置。泊船区123设置在半潜水式平台100内、位于浮筒101和102之间以及在关联的主甲板105和106之间。船舶通过开口121能达到泊船区123,使得保护停泊在泊船区123中的船舶不受恶劣的海面状况(例如,强风和/或波浪)影响。泊船区123的尺寸由开口121确定,所述开口继而由浮筒101和102之间的角度θ确定。较大角度θ具有较大开口121,较大开口121接着提供用于接纳较大船舶的较大泊船区1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泊船区123为长度为150m且宽度为50m的船舶提供停泊处。
V形半潜水式平台100通过使环境负荷从平台100转移来利用外部环境的方向性 (例如,浪涌方向和涌流方向)。例如,当强风逼近V形半潜水式平台100的顶点时,风分开并且沿着半潜水式平台100的两侧向着后端行进,如图3中的箭头X所示的。这导致半潜水式平台100响应于恶劣的海面状况进行的运动减少并且保护停泊在泊船区123中的船舶不受恶劣海面状况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平台100还包括外部转塔系泊系统130。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外部转塔系泊系统130靠近平衡单元113设置。外部转塔系泊系统130包括多个锚索、转塔柱和轴承布置。外部转塔系泊系统130(借助多个锚索被固定到海底)允许平台100自由地围绕风向标,从而采用对波浪、风和涌流阻力最小的方向。为了进行停泊操作,有利的是,平台100能够自动地采用对猛烈的自然环境提供最小阻力的航向。在没有外部转塔系泊系统130的情况下,平台100的操作人员将不得不依赖于其它仪器来确定最适于停泊操作的航向。通过利用平台100的V形特征和外部转塔系泊系统130,平台100将自动地将风向标变成对于通过开口121进行的停泊操作而言最佳的位置。在这个位置,V形平台的顶点将指向猛烈的风和波浪,这些风和波浪将分开并且沿着半潜水式平台100的两侧向着后端行进,如图3中所示。因为自然环境的冲击大大减小,所以这进而简化了驶入的船舶的停泊过程,从而使整个停泊过程更安全。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可用内部转塔系泊系统(未示出)取代外部转塔系泊系统130。为了简洁起见,没有公开内部转塔系泊系统的工作,因为这种系统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半潜水式平台100可包括将辅助柱(109和110)和平衡单元113互连的可回缩壁401,如图4中所示。因此,可回缩壁401有效地用作停泊在泊船区123中的船舶另外的保护屏障。这样允许船舶即使在恶劣的海面状况下也安全停泊。一旦船舶停泊在泊船区123中,就可在主甲板105和106上安全地惊醒乘客的登船/下船和物质的装载/卸载。
图5示出半潜水式平台100可包括靠近半潜水式平台100后端的两个延长部分501和502,以形成用于接纳较长船舶505的较长泊船区123。延长部分501和502中的每个优选地是纵向伸长形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延长部分501和502中的每个的长度在50m至100m的范围内。第一延长部分501在半潜水式平台100的第一侧并且第二延长部分502在半潜水式平台100的第二侧。第一延长部分501包括通过第一组向上延伸的柱连接的第一延长浮筒和关联的第一延长主甲板。第二延长部分502 包括通过第二组向上延伸的柱连接的第二延长浮筒和关联的第二延长主甲板。第一延长浮筒从第一浮筒101的后端横向延伸,第二延长浮筒从第二浮筒102的后端横向延伸。第一延长浮筒和第二延长浮筒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充分分隔开以接纳船舶505。能从半潜水式平台100去除延长部分501和502进而去除第一延长浮筒和第二延长浮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在支撑浮筒507,所述支撑浮筒连接第一延长浮筒和第二延长浮筒以加强延长部分501和502的结构。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用多个支撑浮筒507。
半潜水式平台100可包括人员的船员宿舍117和直升机的停靠区119。通常,船员宿舍117设置在靠近半潜水式平台100顶点的主甲板105和106上方,直升机的停靠区119设置在船员宿舍117上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中所示,半潜水式平台100可包括连接第一主甲板105和第二主甲板106的可延长甲板601。如果需要另外的空间诸如用作另外的船员宿舍、生产设施、食物和/或设备的仓库,则可用可延长甲板601。这允许大量人员停留在半潜水式平台100上达更长的时段和/或允许在半潜水式平台100上执行更多的生产活动。可延长甲板601能够延长,以覆盖主甲板105和106之间的整个区域(或任何所需的区域尺寸)。可延长甲板601也是能回缩的并且能拆卸以形成用于停泊船舶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稳定泊船区123中的船舶并且为了防止船舶撞上泊船区123的侧面,可采用固定机构(未示出)在船舶停泊在泊船区123中时将船舶保持固定。固定机构包括附于半潜水式平台100的第一端和附连于船舶两侧的第二端。在一些其它实施方式中,半潜水式平台100可包括用于将船舶拉入泊船区123的导向机构(未示出)。导向机构可包括轭结构(未示出),轭结构具有大体V形或U形,带有向着船舶延伸的两个臂,并且臂的端部被牢固地紧固于船舶两侧。因此,当轭结构向着半潜水式平台100的顶点移动时,船舶将被拉入泊船区123。
以上实施方式提供了对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泊船区的V形半潜水式平台的特征和优点的描述,该半潜水式平台减少了所述平台在恶劣的海面状况下的运动。料想到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并且将设计出侵犯下面权利要求书阐述的本发明的替代实施方式。

半潜水式集成港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半潜水式集成港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半潜水式集成港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潜水式集成港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潜水式集成港口.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适于在远程离岸位置用作物流中枢的半潜水式平台。所述半潜水式平台被构造成V形以减少因恶劣的海面状况造成的所述半潜水式平台的运动。所述半潜水式平台具有在所述平台内部的船停泊区以及用于平衡所述平台的不对称负载的平衡单元,所述船停泊区保护所述船停泊区中的船舶不受恶劣的海面状况影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与船有关的设备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