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099360.6
2015.03.06
CN104648644A
2015.05.27
驳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3H 5/15申请公布日:2015052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3H 5/15申请日:20150306|||公开
B63H5/15; B63H5/16
B63H5/15
管立树
233400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涡北新城区文明路26号荆山船队宿舍510号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34113
杨晋弘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船体(1)的下部设有一个导流管(3),在船体(1)内设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2a)的一端贯穿船体(1)进入在导流管(3)后,在其端部设有推进器(2b)。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高了船舶转向装置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权利要求书1. 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船体(1)的下部设有导流管(3),在船体(1)内设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2a)的一端贯穿船体(1)进入在导流管(3)后,在其端部设有推进器(2b)。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3)位于船体的水线以下,且两端均贯穿船体(1)。3. 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3)与船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在导流管的管壁上设有一个开口(4a),使得导流管(3)成为一个开放式的通槽(4)。
说明书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用螺旋桨推进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船舶转向装置均采用船尾转向舵的方式,手动或液压操作,其舵的位置相对固定,仅能做一定角度的自转动作。在使用过程中,对于船舶的调头转向往往需要在多次的前进或倒退过程中调整进行,对于船员的操作技术有较高要求,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转向舵对于水面的适应能力也较差。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船体的下部设有导流管,在船体内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贯穿船体进入在导流管后,在其端部设有推进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导流管位于船体的水线以下,且两端均贯穿船体。 所述的导流管与船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在导流管的管壁上设有一个开口,使得导流管成为一个开放式的通槽。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独特的内嵌安装方式设置转向推进器,不但减少了船体前进的阻力,而且降低了水底乱流对转向推进器的影响,提高了转向推进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它包括在船体内设有电机1,在船体1的下部设有一个导流管3,且导流管3与船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导流管3的两端均贯穿船体与外部相通。 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1a贯穿船体伸入导流管3内,在导流管3内的输出轴1a端部设有推进器2,所述的推进器的螺旋桨与导流管3的两端距离相同。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它包括在船体内设有电机1,在船体1的下部设有一个导流管3,且导流管3与船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导流管3的两端均贯穿船体与外部相通。 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1a贯穿船体伸入导流管3内,在导流管内的输出轴1a端部设有推进器2,所述的推进器的螺旋桨与导流管3的两端距离相同。 在所述的导流管的管壁上沿轴向设置一个开口4a,使得导流管成为一个两端为开放式的通槽4。
《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一种船底辅助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船体(1)的下部设有一个导流管(3),在船体(1)内设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2a)的一端贯穿船体(1)进入在导流管(3)后,在其端部设有推进器(2b)。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高了船舶转向装置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