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置物箱组件.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55475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601484.0

申请日:

2013.11.25

公开号:

CN104648550A

公开日:

2015.05.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2J 9/00申请公布日:2015052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J 9/00申请日:20131125|||公开

IPC分类号:

B62J9/00

主分类号:

B62J9/00

申请人: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曾品森; 陈昭奇; 杨圣贤

地址:

日本静冈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代理人:

张鲁滨; 吴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置物箱组件。一种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包含置物箱壳体与袋体。置物箱壳体设置于车辆的座椅下方。置物箱壳体包含底板、侧壁与固定结构。侧壁围绕于底板,使容置空间形成于底板与侧壁之间。座椅用以相对于置物箱壳体而开闭于容置空间相对底板的开口。固定结构设置于侧壁。袋体位于容置空间中,袋体具有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与固定结构相组合,使袋体固定于容置空间中。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其设置在该车辆的一座椅下方,该置物箱壳体包含:
一底板;
一侧壁,其围绕于该底板,使一容置空间形成于该底板与该侧壁之间,该座椅用以相对于该置物箱壳体而开闭于该容置空间相对该底板的一开口;以及
一固定结构,其设置于该侧壁,使位于该容置空间中的一袋体固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其中该底板具有一第一定位孔,紧邻于该侧壁,用以供一第一固定件穿过该袋体而固定于该底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还包含:
一固定部,其连接于该侧壁且朝远离该容置空间的方向凸出,其中该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定位孔,用以供一第二固定件穿过该袋体的一板体而固定于该固定部。

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其中该固定结构近接配置于该开口且凸出于该开口。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其中该固定结构具有两个定位槽,用以供该袋体的一安装结构套设于该两个定位槽中,使该安装结构抵靠于该两个定位槽之间的该固定结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其中该两个定位槽之间的该固定结构具有至少一凹部,且该袋体的该安装结构耦合于该凹部中。

7.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其中该固定结构为一沟槽结构,其形成于朝向该容置空间的该侧壁上,用以供该袋体的一安装结构卡合于该沟槽结构中。

8.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其中该固定结构为一通孔结构,其形成于该侧壁上,用以供该袋体的一安装结构插入于该通孔结构中。

9.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其中该固定结构为一贴合片,其形成于朝向该容置空间的该侧壁上,用以供该袋体的一安装结构贴合于该贴合片上。

10.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其中该固定结构为一挂勾结构,其形成于朝向该容置空间的该侧壁上,用以供该袋体的一安装结构勾附于该挂勾结构上。

11.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其中该固定结构为一凹凸结构,其形成于该侧壁之相对该底板的侧缘,用以供该袋体的一安装结构勾附于该固定结构上。

12.  一种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包含:
一置物箱壳体,其设置于该车辆的一座椅下方,该置物箱壳体包含:
一底板;
一侧壁,其围绕于该底板,使一容置空间形成于该底板与该侧壁之间,该座椅用以相对于该置物箱壳体而开闭于该容置空间相对该底板的一开口;以及
一固定结构,其设置于该侧壁;以及
一袋体,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袋体具有一安装结构,且该安装结构与该固定结构相组合,使该袋体固定于该容置空间中。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袋体包含:
一底部,其抵靠于该底板;
一围绕部,其围绕于该底部,使该围绕部相对该底部的一侧形成一袋体开口;以及
一上盖,其一边缘邻接于该围绕部,用以覆盖该袋体开口。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围绕部具有至少一第一贴合片,其中该上盖具有一第二贴合片,该第二贴合片可拆卸地贴合于该第一贴合片。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第一贴合片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者紧邻该底部,另一者紧邻该袋体开口,使该第二贴合片可选择地贴合于该两个第一贴合片的其中之一。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袋体还包含:
一延伸部,其一端邻接于该围绕部与该底部的连接处,该延伸部具有一第三贴合片,该第三贴合片可拆卸地贴合于该第一贴合片。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袋体的该底部具有一第四贴合片,该第四贴合片位于该底部,且该上盖的该第二贴合片可拆卸地贴合于该第四贴合片。

18.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袋体的该围绕部至少部分抵靠于该置物箱壳体的该侧壁。

19.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底板具有一第一定位孔,该第一定位孔紧邻于该侧壁,且该置物箱组件还包含:
一第一固定件,其穿过该袋体的该底部,且固定于该第一定位孔中。

20.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置物箱壳体具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连接于该侧壁且朝远离该容置空间的方向凸出,该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定位孔,该袋体具有一板体,该板体邻接于该围绕部与该上盖的连接处,该置物箱组件还包含:
一第二固定件,其穿过该袋体的该板体,且固定于该第二定位孔中。

21.  如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固定结构近接配置于该开口且凸出于该开口。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固定结构具有两个定位槽,用以供该袋体的该安装结构套设于该两个定位槽中,使该安装结构抵靠于该两个定位槽之间的该固定 结构。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两个定位槽之间的该固定结构具有至少一凹部,且该袋体的该安装结构耦合于该凹部中。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安装结构为弹性带,其凸出于该围绕部靠近该上盖的两侧角落。

25.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安装结构为棉绳,其凸出于该围绕部靠近该上盖的两侧角落,且该袋体还包含:
一调整组件,其套设于该安装结构,用以控制该安装结构的长度。

26.  如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固定结构为一沟槽结构,其形成于朝向该容置空间的该侧壁上,用以供该袋体的该安装结构卡合于该沟槽结构中。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安装结构为一板件结构,其设置于该围绕部。

28.  如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固定结构为一通孔结构,其形成于该侧壁上,用以供该袋体的该安装结构插入于该通孔结构中。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安装结构为一插销,其设置于该围绕部。

30.  如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固定结构为一贴合片,其形成于朝向该容置空间的该侧壁上,用以供该袋体的该安装结构贴合于该贴合片上。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安装结构为一与该贴合片配合的另一贴合片,其设置于该围绕部。

32.  如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固定结构为一挂勾结构,其形成于朝向该容置空间的该侧壁上,用以供该袋体的该安装结构勾附于该挂勾结构上。

33.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安装结构为弹性带,其凸出于该围绕部靠近该上盖的两侧角落。

34.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安装结构为棉绳,其凸出于该围绕部靠近该上盖的两侧角落,且该袋体还包含:
一调整组件,其套设于该安装结构,用以控制该安装结构的长度。

35.  如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固定结构为一凹凸结构,其形成于该侧壁之相对该底板的侧缘,用以供该袋体的该安装结构勾附于该凹凸结构上。

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安装结构为弹性带,其凸出于该围绕部靠近该上盖的两侧角落。

37.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其中该安装结构为棉绳,其凸出于该围绕部靠近该上盖的两侧角落,且该袋体还包含:
一调整组件,其套设于该安装结构,用以控制该安装结构的长度。

说明书

说明书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置物箱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置物箱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习知的跨坐型车辆置物箱仅具有单一的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除了可放置安全帽外,还可放置使用者的其他物品,举例来说,如使用者的衣物、皮夹、便当、手机、钥匙等物品亦可放置于跨坐型车辆置物箱的容置空间中。
然而,跨坐型车辆置物箱主要是以安全帽作设计,当安全帽以外的物品放置于容置空间时,由于容置空间的容积可能远大于放置的物品体积,因此在骑乘跨坐型车辆的途中,容置空间中的物品可能会因振动而产生位移。
习知上,已知有于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内,将其容置空间加以区隔,以供放置不同物品之功能来使用,例如有台湾专利534055号公报「机车可变式置物箱结构」(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者被提出。上述公报的第3~6图中揭露一种可变式置物箱结构,于置物箱4中(关于符号,使用该公报中所记载者,以下相同),以隔板5、6、7将置物箱4之空间区分为第一空间2与第二空间3,以提供不同属性物品之摆置。
[专利文献1]台湾专利5340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之问题]
然而,如上所述的构造中,隔板一般为可变形量小的材质所构成,因此对被分隔空间的使用上产生限制的同时,对于组装或拆卸之操作性亦会下降,再者,当隔板不使用时,经收纳放置于置物箱内时,会占据部分置物箱内之空间,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利。
[解决问题之技术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
具体而言,本发明之一技术态样为一种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其设置在车辆的座椅下方。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置物箱壳体包含底板、侧壁与固定结构。侧壁围绕于底板,使容置空间形成于底板与侧壁之间。座椅用以相对于置物箱壳体而开闭于容置空间相对底板的开口。固定结构设置于侧壁,使位于容置空间中的一袋体固定。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底板具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紧邻于侧壁,用以供第一固定件穿过袋体而固定于底板。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置物箱壳体还包含固定部。固定部连接于侧壁且朝远离容置空间的方向凸出。固定部具有第二定位孔,用以供第二固定件穿过袋体的板体而固定于固定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近接配置于开口且凸出于开口。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具有两个定位槽,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套设于两个定位槽中,使安装结构抵靠于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具有至少一凹部,且袋体的安装结构耦合于凹部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沟槽结构,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卡合于沟槽结构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通孔结构,其形成 于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插入于通孔结构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贴合片,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贴合于贴合片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挂勾结构,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勾附于挂勾结构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凹凸结构,其形成于侧壁之相对底板的侧缘,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勾附于凹凸结构上。
本发明之另一技术态样为一种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置物箱组件设置于车辆的座椅下方。置物箱壳体包含底板、侧壁与固定结构。侧壁围绕于底板,使容置空间形成于底板与侧壁之间。座椅用以相对于置物箱壳体而开闭于容置空间相对底板的开口。固定结构设置于侧壁。袋体位于容置空间中。袋体具有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与固定结构相组合,使袋体固定于容置空间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袋体包含底部、围绕部与上盖。底部抵靠于底板。围绕部围绕于底部,使围绕部相对底部的一侧形成袋体开口。上盖其一边缘邻接于围绕部,用以覆盖袋体开口。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围绕部具有至少一第一贴合片。上盖具有第二贴合片,可拆卸地贴合于第一贴合片。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贴合片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者紧邻底部,另一者紧邻袋体开口,使第二贴合片可选择地贴合于两个第一贴合片的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袋体还包含延伸部。延伸部的一端邻接于围绕部与底部的连接处。延伸部具有第三贴合片。第三贴合片可拆卸地贴合于第一贴合片。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袋体的底部具有第四贴合片。 第四贴合片位于底部,且上盖的第二贴合片可拆卸地贴合于第四贴合片。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袋体的围绕部至少部分抵靠于置物箱壳体的侧壁。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底板具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紧邻于侧壁。置物箱组件还包含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穿过袋体的底部,且固定于第一定位孔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置物箱壳体具有固定部。固定部连接于侧壁且朝远离容置空间的方向凸出。固定部具有第二定位孔。袋体具有板体。板体邻接于围绕部与上盖的连接处。置物箱组件还包含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穿过袋体的板体,且固定于第二定位孔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近接配置于开口且凸出于开口。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具有两个定位槽,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套设于两个定位槽中,使安装结构抵靠于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具有至少一凹部,且袋体的安装结构耦合于凹部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弹性带,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棉绳,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袋体还包含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套设于安装结构,用以控制安装结构的长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沟槽结构,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卡合于沟槽结构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板件结构,其设置 于围绕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通孔结构,其形成于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插入于通孔结构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插销,其设置于围绕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贴合片,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贴合于贴合片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与该贴合片配合的另一贴合片,其设置于围绕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挂勾结构,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勾附于挂勾结构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弹性带,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棉绳。安装结构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且袋体还包含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套设于安装结构,用以控制安装结构的长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凹凸结构,其形成于侧壁之相对底板的侧缘,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勾附于凹凸结构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弹性带,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棉绳。安装结构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且袋体还包含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套设于安装结构,用以控制安装结构的长度。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置物箱壳体的侧壁具有固定结构,且袋体的安装结构与固定结构相组合,当骑乘具有此置物箱组件的跨坐型车辆时,袋体可藉由其安装结构与置物箱壳体的 固定结构定位于置物箱壳体的容置空间中。
[发明之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让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其操作便利性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其置物箱组件。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跨坐型车辆的侧视图。
图2绘示图1之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的立体图。
图3绘示图2之置物箱组件的分解图。
图4绘示图2之安装结构与固定结构相组合时的示意图。
图5绘示图4之另一视角。
图6绘示图2之置物箱壳体盖上座椅后的示意图。
图7绘示图5之固定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8绘示图2之容置空间放置安全帽时的立体图。
图9绘示图2之安装结构脱离固定结构且袋体收合时的立体图。
图10绘示图9之容置空间放置安全帽与手提包时的立体图。
图1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袋体收合时的侧视图。
图12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袋体的侧视图。
图13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袋体的立体图。
图14A绘示图5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4B绘示图14A的固定结构之俯视图。
图15绘示图5的又一实施方式。
图16绘示图5的再一实施方式。
图17绘示图5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8A绘示图5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8B绘示图18A之置物箱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之复数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跨坐型车辆300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所应用之跨坐型车辆300为速克达型车辆。其中,本发明之跨坐型车辆300并不限定于速克达型车辆,亦可为其他跨坐型车辆。以下之说明中,前、后、左、右之方向分别是指自乘坐于速克达型车辆之乘客观察之前、后、左、右之方向。图1中之符号Fr表示前方。跨坐型车辆300包含车架302、动力单元304、后轮306、座椅308与置物箱组件100。车架302于跨坐型车辆300之前后方向延伸。动力单元304可摆动地支撑于车架302。后轮306可旋转地支撑于动力单元304之后部,且由动力单元304之驱动力所驱动。座椅308位于动力单元304之上方。
图2绘示图1之跨坐型车辆300之置物箱组件100的立体图。同时参阅图1与图2,置物箱组件100包含置物箱壳体110与袋体120。置物箱壳体110位于跨坐型车辆300之座椅308下方,且配置于座椅308及动力单元304之间。置物箱壳体110具有底板112、侧壁114与固定结构118。侧壁114围绕于底板112,使容置空间116形成于底板112与侧壁114之间。座椅308(见图1)用以相对于置物箱壳体110而开闭于容置空间116相对底板112之开口111。固定结构118设置于侧壁114。袋体120位于容置空间116中。袋体120具有安装结构122,且安装结构122能与固 定结构118相组合,使袋体120固定于容置空间116中。
参阅图1与图2,由于置物箱壳体110的侧壁114具有固定结构118,且袋体120的安装结构122与固定结构118相组合,因此当骑乘具有此置物箱组件100的跨坐型车辆300时,袋体120可藉由其安装结构122与置物箱壳体110的固定结构118定位于置物箱壳体110的容置空间116中。如此一来,能避免容置空间116中的袋体120大幅晃动,使袋体120内的物品能稳定地容置于袋体120中,故可让置物箱壳体110内之容置空间116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其操作便利性。
图3绘示图2之置物箱组件100的分解图。同时参阅图2与图3,袋体120包含安装结构122、底部124、围绕部126与上盖128。其中,安装结构122凸出地设置于围绕部126靠近上盖128的两侧角落。底部124抵靠于置物箱壳体110的底板112。围绕部126围绕于底部124,使围绕部126相对底部124的一侧形成袋体开口121。上盖128后方的边缘邻接于围绕部126。上盖128可覆盖围绕部126的袋体开口121。
在本实施方式中,袋体120的安装结构122可以为弹性带(例如松紧带)。袋体120可具有挠性与防水性,例如为塑料的材质,但并不以塑料为限。如此一来,袋体120可于容置空间116中展开与收合,当袋体120的安装结构122与置物箱壳体110的固定结构118相组合时,袋体120可因安装结构122拉伸而展开。
此外,袋体120位于容置空间116中靠近跨坐型车辆300(见图1)之后方的位置,因此袋体120不会过度影响容置空间116的使用,而使置物箱壳体110内之容置空间116可更弹性地被使用。袋体120的高度H可大致等于侧壁114的高度,使袋体120展开时的垂直方向容量可以最大化,而不会影响座椅308(见图1)的开闭。
具体而言,围绕部126具有第一贴合片127a、127b。其中, 第一贴合片127a紧邻袋体开口121,而第一贴合片127b紧邻底部124。上盖128具有第二贴合片129,且第二贴合片129可拆卸地贴合于第一贴合片127a或第一贴合片127b。第一贴合片127a与第二贴合片129可为彼此能相粘的魔鬼贴,且第一贴合片127b与第二贴合片129亦为彼此能相粘的魔鬼贴。第一贴合片127a、127b与第二贴合片129的形状大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此外,底板112具有第一定位孔113,且第一定位孔113紧邻于侧壁114。置物箱壳体110具有固定部117。固定部117连接于侧壁114且朝远离容置空间116的方向D凸出(亦即朝跨坐型车辆300之后方)。固定部117具有第二定位孔119。第一定位孔113与第二定位孔119可以为螺丝孔。袋体120包含具有穿孔136的板体134,且板体134邻接于围绕部126与上盖128的连接处。置物箱组件100包含第一固定件132与第二固定件138,且第一固定件132与第二固定件138可以为螺丝。第一固定件132可穿过袋体120的底部124,并固定于第一定位孔113中。第二固定件138可藉由穿孔136穿过袋体120的板体134,而固定于第二定位孔119中。
如此一来,袋体120的围绕部126可至少部分抵靠于置物箱壳体110的侧壁114,因此当袋体120的安装结构122组合于固定结构118时,袋体120可更稳固地定位于容置空间116中,且不易于容置空间116中晃动。再者,当不使用袋体120而欲将其收合时,将安装结构122脱离固定结构118后,袋体120可朝方向D收合,减少袋体120占用的容置空间116,且收合后之袋体120仍可藉由第一固定件132与第二固定件138而固定于容置空间116中,当欲使用时,将其再次展开即可,故可提升其操作便利性。
在以下叙述中,已叙述过的组件与其连接关系将不再重复赘述,合先叙明。
图4绘示图2之安装结构122与固定结构118相组合时的示意图。图5绘示图4之另一视角。同时参阅图4与图5,固定结构118近接配置于开口111且凸出于开口111。固定结构118具有两个定位槽118a、118b,可供袋体120的安装结构122套设于两个定位槽118a、118b中,使安装结构122抵靠于两个定位槽118a、118b之间的固定结构118。因此,安装结构122便可由固定结构118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两个定位槽118a、118b之间的固定结构118还具有凹部118c,且袋体120的安装结构122可耦合于凹部122中。如此一来,安装结构122可更稳定地定位于固定结构118上。
图6绘示图2之置物箱壳体110盖上座椅308后的示意图。同时参阅图2与图6,由于固定结构118凸出于容置空间116的开口111,当置物箱壳体110盖上座椅308时,固定结构118可抵靠于座椅308之底板310。因此,利用固定结构118凸出于容置空间116的开口111之高度,当座椅308遭恶意往上扳动时,座椅308之底板310与置物箱壳体110之侧壁114上缘所产生缝隙之量可减小,而可增加小偷将手伸入容置空间116之困难度,故可提高防盗性。此外,于座椅308之底板310与置物箱壳体110之侧壁114上缘接触的边缘设置有胶条309,袋体120的安装结构122是穿过固定结构118的定位槽118a、118b(见图4),因此安装结构122不会影响座椅308与置物箱壳体110的密合度,以提升防水性。
图7绘示图5之固定结构118的另一实施方式。图7之固定结构118具有凸勾118d,凸勾118d可取代图4之凹部118c,亦具有固定袋体120之安装结构122的功能,凸勾118d的设计可让安装结构122不易脱离置物箱壳体110的固定结构118。
图8绘示图2之容置空间116放置安全帽210时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袋体120的安装结构122与固定结构118相组合而呈 展开状态,且呈展开状态的袋体120并不会影响安全帽210的摆放,且袋体120可供使用者放置物品。当袋体120呈展开状态时,上盖128的第二贴合片129可贴合于第一贴合片127a,使容纳于袋体120内之物品可被隐蔽而可增加放置物品之隐密性,同时可防止袋体120内之物品掉出袋体120外。当骑乘具有此置物箱组件100的跨坐型车辆300(见图1)时,由于袋体120可将容置空间116进行区分,且配合安装结构122定位于固定结构118,因此袋体120不会大幅晃动而使其内的物品掉出,故可让置物箱壳体110内之容置空间116可更弹性地被使用。
图9绘示图2之安装结构122脱离固定结构118且袋体120收合时的立体图。图10绘示图9之容置空间116放置安全帽210与手提包220时的立体图。同时参阅图9与图10,当安装结构122脱离固定结构118后,袋体120可朝方向D收合,使上盖128的第二贴合片129可贴合于第一贴合片127b。如此一来,不使用之袋体120可被收纳且固定于容置空间116之后部,使容置空间116在图9的可用空间大于图2的可用空间。举例来说,当袋体120呈收合状态时,可于容置空间116中同时放置安全帽210与手提包220,但并不以安全帽210与手提包220为限。
图1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袋体120a收合时的侧视图。同时参阅图9与图11,袋体120a包含安装结构122、底部124、围绕部126与上盖128。与图9实施方式之袋体120不同的地方在于:袋体120a的围绕部126不具第一贴合片127b,但袋体120a包含延伸部123。延伸部123的一端邻接于围绕部126与底部124的连接处。延伸部123具有第三贴合片125。当袋体120a呈收合状态时,上盖128的第二贴合片129可拆卸地贴合于第三贴合片125,可避免袋体120a于容置空间116中晃动。
图12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袋体120b的侧视图。袋体120b包含安装结构122、底部124、围绕部126与上盖128。 与图3实施方式之袋体120不同的地方在于:袋体120b之底部124具有第四贴合片130。第四贴合片130位于底部124,且上盖128之第二贴合片129可拆卸地贴合于第四贴合片130。因此,当底部124以方向D’弯折而收合袋体120b时,上盖128可通过第二贴合片129贴合于底部124上的第四贴合片130,可避免袋体120b于容置空间116中晃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袋体120b还具有复数个压折线133。压折线133分别形成于底部124与围绕部126,可让袋体120b更容易收合或展开。应了解,压折线133亦可应用于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袋体。
图13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袋体120c的立体图。袋体120c包含安装结构122、底部124、围绕部126与上盖128。与图3实施方式之袋体120不同的地方在于:袋体120c的安装结构122为棉绳。安装结构122凸出于围绕部126靠近上盖128的两侧角落。此外,袋体120c还包含调整组件131。调整组件131套设于安装结构122,调整组件131可控制安装结构122的长度,当安装结构122与固定结构118相组合时,用以使安装结构122能够束紧于固定结构118上。另外,袋体120c还具有上述的压折线133。
图14A绘示图5的另一实施方式。图14B绘示图14A的固定结构118之俯视图。与图5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118为沟槽结构,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116之侧壁114上。安装结构122为板件结构,其设置于袋体120的围绕部126。板件结构可卡合于沟槽结构中,使安装结构122由固定结构118定位。
图15绘示图5的又一实施方式。与图5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118为通孔结构,其形成于侧壁114上。安装结构122为插销,其设置于袋体120的围绕部126。 插销可插入于通孔结构中,使安装结构122由固定结构118定位。
图16绘示图5的再一实施方式。与图5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118为贴合片,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116之侧壁114上。安装结构122为与上述贴合片配合的另一贴合片,其设置于袋体120的围绕部126。侧壁114上之贴合片与袋体120的贴合片可彼此贴合,使安装结构122由固定结构118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18之贴合片与安装结构122之贴合片亦为彼此能相粘的魔鬼贴,且其形状大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17绘示图5的另一实施方式。与图5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118为挂勾结构,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116之侧壁114上。安装结构122为弹性带,凸出于围绕部126靠近上盖128的两侧角落。弹性带可勾附于挂勾结构上,使安装结构122由固定结构118定位。此外,袋体120可以为图13之袋体120c的型式。
图18A绘示图5的另一实施方式。图18B绘示图18A之置物箱组件100的立体图。与图5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118为凹凸结构,其形成于侧壁114之相对底板112的侧缘115。安装结构122为弹性带,凸出于围绕部126靠近上盖128的两侧角落。弹性带可勾附于凹凸结构上,使安装结构122由固定结构118定位。此外,袋体120可以为图13之袋体120c的型式。凹凸结构118可在制作置物箱壳体110时一并成型。
藉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让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其操作便利性的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其置物箱组件。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置物箱壳体包含底板、侧壁与固定结构。侧壁围绕于底板,使容置空间形成于底板与侧壁之间。 座椅用以相对于置物箱壳体而开闭于容置空间相对底板的开口。固定结构设置于侧壁,使位于容置空间中的一袋体固定。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袋体可于容置空间中展开与收合,当袋体的安装结构与置物箱壳体的固定结构相组合时,袋体可因安装结构拉伸而展开,并由固定结构定位。因此,置物箱壳体与袋体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底板具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紧邻于侧壁,用以供第一固定件穿过袋体而固定于底板。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第一固定件穿过第一定位孔与袋体,使袋体可固定于底板上。因此,第一固定件与第一定位孔可让袋体抵靠于侧壁,且使得袋体可更稳固地定位于置物箱壳体之容置空间内,因此,置物箱壳体与袋体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置物箱壳体还包含固定部。固定部连接于侧壁且朝远离容置空间的方向凸出。固定部具有第二定位孔,用以供第二固定件穿过袋体的板体而固定于固定部。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第二固定件穿过袋体的板体与第二定位孔,使袋体可固定于置物箱壳体的固定部上。因此,第二固定件与第二定位孔可让袋体抵靠于侧壁,且使得袋体可更稳固地定位于置物箱壳体之容置空间内,因此,置物箱壳体与袋体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近接配置于开口且凸出于开口。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置物箱壳体盖上座椅时,由于固定结构凸出于开口,因此固定结构可抵靠于座椅。如此一来,可供袋体可拆装地定位于置物箱壳体之侧壁之固定结构,故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 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再者,当座椅抵靠于固定结构时,利用固定结构阻挡座椅遭恶意往上扳开时,其与置物箱壳体之空隙,而具有防盗功能。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具有两个定位槽,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套设于两个定位槽中,使安装结构抵靠于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置物箱壳体盖上座椅时,座椅的边缘具有胶条,袋体的安装结构是穿过固定结构的定位槽,因此,可供袋体之安装结构可拆装地定位于置物箱壳体之侧壁上之定位槽,故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再者,安装结构不会影响座椅与置物箱壳体的密合度,以提升防水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具有至少一凹部,且袋体的安装结构耦合于凹部中。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安装结构抵靠于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当位于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具有凹部时,袋体的安装结构可耦合于凹部中。因此,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使安装结构可更稳定地定位于固定结构上,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沟槽结构,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卡合于沟槽结构中。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安装结构可卡入侧壁的沟槽结构中,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通孔结构,其形成于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插入于通孔结构中。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安装结构可插入 于通孔结构,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贴合片,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贴合于贴合片上。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安装结构可贴合于贴合片上,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挂勾结构,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勾附于挂勾结构上。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安装结构可勾附于挂勾结构上,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凹凸结构,其形成于侧壁之相对底板的侧缘,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勾附于挂勾结构上。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安装结构可勾附于凹凸结构上,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置物箱组件设置于车辆的座椅下方。置物箱壳体包含底板、侧壁与固定结构。侧壁围绕于底板,使容置空间形成于底板与侧壁之间。座椅用以相对于置物箱壳体而开闭于容置空间相对底板的开口。固定结构设置于侧壁。袋体位于容置空间中。袋体具有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与固定结构相组合,使袋体固定于容置空间中。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袋体可于容置空间中展开与收合,当袋体的安装结构与置物箱壳体的固定结构相组合时,袋体可因安装结构拉伸而展开,并由固定结构定位。因此,置物箱 壳体与袋体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袋体包含底部、围绕部与上盖。底部抵靠于底板。围绕部围绕于底部,使围绕部相对底部的一侧形成袋体开口。上盖的一边缘邻接于围绕部,用以覆盖袋体开口。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上盖覆盖袋体开口时,袋体中的物品便不易掉出。因此,袋体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围绕部具有至少一第一贴合片。上盖具有第二贴合片,其可拆卸地贴合于第一贴合片。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袋体呈展开状态时,上盖的第二贴合片可贴合于第一贴合片。因此,除了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外,同时上盖可覆盖袋体开口并贴合于围绕部,可提升袋体操作之便利性及放置物品之隐密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贴合片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者紧邻底部,另一者紧邻袋体开口,使第二贴合片可选择地贴合于两个第一贴合片的其中之一。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袋体呈展开状态时,上盖的第二贴合片可贴合于紧邻袋体开口的第一贴合片,使袋体可容纳物品。当安装结构脱离固定结构后,袋体可收合,使上盖的第二贴合片可贴合于紧邻底部的第一贴合片。如此一来,容置空间的可用空间会变大。举例来说,当袋体呈展开状态时,可于容置空间中放置安全帽;当袋体呈收合状态时,可于容置空间中同时放置安全帽与手提包。因此,袋体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袋体还包含延伸部。延伸部的一端邻接于围绕部与底部的连接处。延伸部具有第三贴合片。第三贴合片可拆卸地贴合于第一贴合片。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袋体呈收合状态时,上盖的第二贴合片可拆卸地贴合于第三贴合片,使上盖可贴合于延伸部,因此能避免袋体于容置空间中晃动。因此,袋体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袋体的底部具有第四贴合片。第四贴合片位于底部,且上盖的第二贴合片可拆卸地贴合于第四贴合片。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底部弯折而收合袋体时,上盖可通过第二贴合片贴合于底部上的第四贴合片,以缩减袋体的体积。因此,袋体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袋体的围绕部至少部分抵靠于置物箱壳体的侧壁。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围绕部抵靠于壳体的侧壁,因此当袋体的安装结构组合于固定结构时,袋体不易于容置空间中晃动,且当安装结构脱离固定结构后,袋体可收合,减少袋体占用的容置空间。因此,置物箱壳体与袋体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底板具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紧邻于侧壁。置物箱组件还包含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穿过袋体的底部,且固定于第一定位孔中。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第一固定件穿过第一定位孔与袋体,使袋体可固定于底板上。因此,第一固定件与第一定位孔可让袋体抵靠于侧壁,且使得袋体可更稳固地定位于置物箱壳体之容置空间内,因此,置物箱壳体与袋体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置物箱壳体具有固定部。固定部连接于侧壁且朝远离容置空间的方向凸出。固定部具有第二定 位孔。袋体具有板体。板体邻接于围绕部与上盖的连接处。置物箱组件还包含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穿过袋体的板体,且固定于第二定位孔中。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第二固定件穿过袋体的板体与第二定位孔,使袋体可固定于置物箱壳体的固定部上。因此,第二固定件与第二定位孔可让袋体抵靠于侧壁,且使得袋体可更稳固地定位于置物箱壳体之容置空间内,因此,置物箱壳体与袋体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近接配置于开口且凸出于开口。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置物箱壳体盖上座椅时,由于固定结构凸出于开口,因此固定结构可抵靠于座椅。如此一来,可供袋体可拆装地定位于置物箱壳体之侧壁之固定结构,故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再者,当座椅抵靠于固定结构时,利用固定结构阻挡座椅遭恶意往上扳开时,其与置物箱壳体之空隙,而具有防盗功能。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具有两个定位槽,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套设于两个定位槽中,使安装结构抵靠于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置物箱壳体盖上座椅时,座椅的边缘具有胶条,袋体的安装结构是穿过固定结构的定位槽,因此,可供袋体之安装结构可拆装地定位于置物箱壳体之侧壁上之定位槽,故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再者,安装结构不会影响座椅与置物箱壳体的密合度,以提升防水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具有至少一凹部,且袋体的安装结构耦合于凹部中。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安装结构抵靠于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当位于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固定结构具有凹部时,袋体的安装结构可耦合于凹部中。因此,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使安装结构可更稳定地定位于固定结构上,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弹性带,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袋体与弹性带具有挠性,当袋体的弹性带与置物箱壳体的固定结构相组合时,可拉伸而展开袋体,并提升袋体的定位性。因此,可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棉绳,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袋体还包含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套设于安装结构,用以控制安装结构的长度。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袋体的棉绳与置物箱壳体的固定结构相组合时,可拉伸而展开袋体,且调整组件可控制安装结构的长度,当安装结构与固定结构相组合时,用以使安装结构能够束紧于固定结构上。因此,袋体之安装结构可拆装地定位于置物箱壳体之侧壁上之固定结构,故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沟槽结构,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卡合于沟槽结构中。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安装结构可卡入侧壁的沟槽结构中,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板件结构,其设置于围绕部。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板件结构可卡入侧壁的沟槽结构中,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通孔结构,其形成于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插入于通孔结构中。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安装结构可插入于通孔结构,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插销,其设置于围绕部。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插销可插入于通孔结构,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贴合片,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贴合于贴合片上。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安装结构可贴合于贴合片上,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与贴合片配合的另一贴合片,其设置于围绕部。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贴合片可贴合于侧壁的贴合片上,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挂勾结构,其形成于朝向容置空间的侧壁上,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勾附于挂勾结构上。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安装结构可勾附于挂勾结构上,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 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弹性带,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弹性带可勾附于挂勾结构上,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棉绳。安装结构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且袋体还包含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套设于安装结构,用以控制安装结构的长度。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袋体的棉绳与置物箱壳体的固定结构相组合时,可拉伸而展开袋体,且调整组件可控制安装结构的长度,当安装结构与固定结构相组合时,用以使安装结构能够束紧于固定结构上。袋体之安装结构可拆装地定位于置物箱壳体之侧壁上之固定结构,故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结构为凹凸结构,其形成于侧壁之相对底板的侧缘,用以供袋体的安装结构勾附于凹凸结构上。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安装结构可勾附于凹凸结构上,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弹性带,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由于袋体的弹性带可勾附于凹凸结构上,因此可提供袋体更佳的定位性,能够让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提升操作便利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结构为棉绳。安装结构凸出于围绕部靠近上盖的两侧角落,且袋体还包含调整组件。调整 组件套设于安装结构,用以控制安装结构的长度。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当袋体的棉绳与置物箱壳体的固定结构相组合时,可拉伸而展开袋体,且调整组件可控制安装结构的长度,当安装结构与固定结构相组合时,用以使安装结构能够束紧于固定结构上。袋体之安装结构可拆装地定位于置物箱壳体之侧壁上之固定结构,故置物箱壳体内之容置空间可更弹性地被使用,并且同时提升袋体操作及安装之便利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例如,本发明亦可适用于运动型机器脚踏车、电动二轮车、轻型机器脚踏车或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型车辆)等四轮越野车等速克达型车辆以外的跨坐型车辆。
符号说明
100:置物箱组件     110:置物箱壳体
111:开口           112:底板
113:第一定位孔     114:侧壁
115:侧缘           116:容置空间
117:固定部         118:固定结构
118a:定位槽        118b:定位槽
118c:凹部          118d:凸勾
119:第二定位孔     120:袋体
120a:袋体          120b:袋体
120c:袋体          121:袋体开口
122:安装结构       123:延伸部
124:底部           125:第三贴合片
126:围绕部         127a:第一贴合片
127b:第一贴合片    128:上盖
129:第二贴合片     130:第四贴合片
131:调整组件       132:第一固定件
133:压折线         134:板体
136:穿孔           138:第二固定件
210:安全帽         220:手提包
D:方向             D’:方向
Fr:前方            H:高度
300:跨坐型车辆     302:车架
304:动力单元       306:后轮
308:座椅           309:胶条
310:底板

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置物箱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置物箱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置物箱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置物箱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置物箱组件.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壳体及置物箱组件。一种跨坐型车辆的置物箱组件包含置物箱壳体与袋体。置物箱壳体设置于车辆的座椅下方。置物箱壳体包含底板、侧壁与固定结构。侧壁围绕于底板,使容置空间形成于底板与侧壁之间。座椅用以相对于置物箱壳体而开闭于容置空间相对底板的开口。固定结构设置于侧壁。袋体位于容置空间中,袋体具有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与固定结构相组合,使袋体固定于容置空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