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5655339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59203.1

申请日:

2014.11.18

公开号:

CN104647895A

公开日:

2015.05.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41J 2/01申请日:20141118|||公开

IPC分类号:

B41J2/01; B41J11/00

主分类号:

B41J2/01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松桥邦彦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13-239670 2013.11.20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代理人:

黄威; 苏萌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在具备在外周面(3)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滚筒(2)和对被记录于该被记录介质(P)上的油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6)的记录装置(1)中,有效地使用输送滚筒(2)的内部(37)。记录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在外周面(3)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滚筒(2)、被设置于能够与外周面(3)对置的位置处并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的记录头(4)和被设置于输送滚筒(2)的内部(37)并对所述油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6)。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滚筒,其在外周面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
记录头,其被设置在能够与所述外周面对置的位置处,并向所述被记录介质喷出油墨;
干燥部,其被设置于所述输送滚筒的内部,并对所述油墨进行干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记录介质为能够收卷为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
所述输送滚筒在所述内部具备安置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安置部,和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收卷的收卷部,
所述输送滚筒在所述外周面上具备将被安置于所述安置部上的所述被记录介质向所述外周面排出的排出部,和使从所述排出部被排出并在所述外周面上被输送的所述被记录介质插入的插入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滚筒的至少一侧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部开放。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周面上的所述排出部与所述插入部之间的能够与所述记录头对置的位置处,具备所述记录头的维护部。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基体部,所述基体部与所述输送滚筒分体设置,并对被配置于所述内部的部件进行保持,且与所述输送滚筒共同旋转。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滚筒的旋转轴为铅直方向。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外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排出部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插入部之间的摩擦系数。

说明书

说明书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在外周面上支承并输送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滚筒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一种具备对在外周面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滚筒进行干燥的干燥部的记录装置。其中,使用例如在专利文献1至3中被公开的记录装置那样,具备在外周面上支承并输送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滚筒的记录装置。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的记录装置的记录速度变快,为了促进被从记录头被喷出至被记录介质上的油墨的干燥而使用具备干燥部的记录装置。
具备在外周面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滚筒的记录装置容易大型化。因此,为了使这种记录装置小型化,例如,考虑到有效地使用输送滚筒的内部的情况。
然而,不能说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这种现有的具备在外周面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滚筒的记录装置中,有效地使用了输送滚筒的内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以及3中没有与对被记录于被记录介质上的油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相关的记载,并且没有关于在记录装置中,将干燥部配置于输送滚筒的内部从而有效地使用空间的记载以及启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864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946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274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备在外周面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滚筒和对被记录于该被记录介质上的油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的记录装置中,有效地使用输送滚筒的内部。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滚筒,其在外周面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记录头,其被设置在能够与所述外周面对置的位置处,并向所述被记录介质喷出油墨;干燥部,其被设置于所述输送滚筒的内部,并对所述油墨进行干燥。
根据本方式,在输送滚筒的内部具备干燥部。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滚筒内部的空间。
而且,由于记录头被设置于输送滚筒的外部(与外周面对置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输送滚筒的内部具备对油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因此易于将记录头所存在的记录空间和干燥部所存在的干燥空间分开,从而能够在抑制干燥部对记录头的影响的条件下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方式中,所述被记录介质为能够收卷为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所述输送滚筒在所述内部具备安置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安置部,和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收卷的收卷部,所述输送滚筒在所述外周面上具备将被安置于所述安置部上的所述被记录介质向所述外周面排出的排出部,和使从所述排出部被排出并在所述外周面上被输送的所述被记录介质插入的插入部。
为了提高记录图像的画面质量,一般情况下实施被称作所谓的多循环记录的、分多次对记录图像进行记录的记录。另外,为了在具备在外周面上支承并输送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滚筒的记录装置中分多次对记录图像进行记录,使输送滚筒多次旋转从而分多次进行记录是较为效率的。然而,现有的具备在外周面上支承并输送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滚筒的记录装置并非能够使输送滚筒多次旋转从而分多次进行记录的结构。
根据本方式,输送滚筒在内部具备安置部和收卷部,在外周面上具备被记录介质的排出部和被记录介质的插入部。因此,输送滚筒能够在将从排出部被排出并在外周面上被输送的被记录介质原样支承的状态(被记录介质围在外周面上的状态)下多次旋转。即,能够使输送滚筒多次旋转从而分多次进行记录。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方式中,所述输送滚筒的至少一侧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部开放。
根据本方式,输送滚筒的至少一侧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部开放。因此,能够将由于在干燥部中的干燥所产生的包含在油墨中的成分的蒸气高效地排出至外部,从而能够提高油墨的干燥效率。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方式中,在所述外周面上的所述排出部与所述插入部之间的能够与所述记录头对置的位置处,具备所述记录头的维护部。
此处,“所述记录头的维护部”只要是以维持记录头的性能为目的的部件,则不被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冲洗箱、擦拭部件以及抽吸部件等。
根据本方式,在被设置于外周面上的排出部与插入部之间的位置处具备记录头的维护部。因此,即使在记录中等的被记录介质被围在外周面上的状态(被支承的状态)下,也能够使记录头与维护部对置,并能够实施记录头的维护。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方式中,具备基体部,所述基体部与所述输送滚筒分体设置,并对被配置于所述内部的部件进行保持,且与所述输送滚筒共同旋转。
优选为,作为对被记录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的输送滚筒的外周面尽可能不受到随着输送滚筒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的影响等。根据本方式,基体部与输送滚筒分体设置,并与输送滚筒共同旋转。因此,输送滚筒通过使被配置于内部的部件保持在基体部上从而能够实现轻量化。另外,能够减轻来自被配置于内部的部材的振动等直接传递至输送滚筒的情况,并能够抑制因内部的部件的配置关于旋转轴不对称所导致的、随着旋转而产生的偏转或振动的影响等波及到被支承在外周面3上的被记录介质的情况。即,能够抑制随着输送滚筒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的影响等,并且还能够使输送滚筒多次旋转,从而对被支承在外周面上的被记录介质分多次实施记录。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方式中,所述输送滚筒的旋转轴为铅直方向。
此处,“铅直方向”并不限定于严格意义上的铅直方向,还包括从铅直方向稍微偏离的方向。
根据本方式,能够在输送滚筒的旋转轴为铅直方向的记录装置中有效得使用输送滚筒的内部,并且能够在抑制干燥部对记录头的影响的条件下对所述油墨进行干燥。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方式中,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外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排出部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插入部之间的摩擦系数。
此处,“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外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排出部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插入部之间的摩擦系数”并不限定于,采用外周面与被记录介质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排出部以及插入部与被记录介质之间的摩擦系数的材料而构成的情况。例如,也包括通过在排出部以及插入部中设置对被记录介质进行夹持的机构等,从而使外周面与被记录介质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排出部以及插入部与被记录介质之间的摩擦系数的结构。
根据本方式,被记录介质与外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被记录介质与排出部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被记录介质与插入部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由于被记录介质与外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从而将被记录介质围在外周面上时的被记录介质的输送变得较为容易。而且,由于被记录介质与排出部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被记录介质与插入部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从而能够容易地将被记录介质围在外周面上,并使被记录介质不易在排出部以及插入部中产生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示意俯视剖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示意侧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输送滚筒的示意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输送滚筒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图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的示意俯视剖视图。另外,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的示意侧剖视图。
此外,图2为图1的A-A所示的虚线部分的剖视图,图1为图2的B-B所示的虚线部分的剖视图。另外,为了使记录装置1的说明简单易懂,在图2中省略了被记录介质P以及输送滚筒2的内部37的构成部件。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输送滚筒2,该输送滚筒2在外周面3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P。另外,在能够与外周面3对置的位置处具备头单元5,头单元5具有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的记录头4(4a至4f)。另外,在输送滚筒2的内部37具备作为干燥部的加热器6,加热器6对由记录头4喷出在被记录介质P上的油墨进行干燥。
即,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通过这种结构而有效地使用输送滚筒的内部37。
而且,由于记录头4被设置于输送滚筒2的外部(能够与外周面3对置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输送滚筒2的内部37具备对所述油墨进行干燥的加热器6,因此被设置于输送滚筒2的外部的记录头4的空间通过输送滚筒2的外周部23(详细内容将在后文所述)而被隔开,从而形成能够在抑制加热器6的热对记录头4的影响的条件下对所述油墨进行干燥的结构。
此处,记录头4a至4f为,本实施例搭载的与黑色、蓝绿色、品红色、黄色、浅蓝绿色、浅品红色的各种颜色的油墨相对应的记录头。另外,记录头4a至4f各自在图2的方向Z上排列有多个喷出油墨的喷嘴。此外,虽然记录头4a至4f各自在方向Z上排列多个头而构成了所谓行式头,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记录头。
此处,“行式头”是指,在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所形成的喷嘴的区域被设置为,能够覆盖被记录介质P的所述交叉方向整体,并且被应用于使记录头或被记录介质中的一方固定而使另一方移动从而形成图像的记录装置中的记录头。此外,行式头的所述交叉方向上的喷嘴的区域也可以不能覆盖记录装置所应对的全部被记录介质P的所述交叉方向整体。另外,也可以采用能够使记录头和被记录介质双方移动的结构,从而使记录头和被记录介质中的一方或双方移动从而形成图像。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成为以使用能够收卷为卷筒状的长条的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为前提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只要是具备在外周面3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滚筒2、在与所述外周面3对置的位置处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的记录头4和在所述输送滚筒2的内部 37对所述油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的结构,则也可以为能够使用单页式的被记录介质P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通过在输送方向X上输送被记录介质P,从而将被收卷为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P从放卷卷筒7输送至收卷卷筒8。
详细来说,从放卷卷筒7放卷出的被记录介质P通过辊9、张紧轮10、出口辊对11、外周面3、入口辊对12、介质位置传感器13、辊14、张紧轮15、辊16至辊21而被收卷卷筒8收卷。
此外,在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在辊16与辊17之间,以与通过记录头4而被实施了记录的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对置的方式而设置有加热器6。加热器6只需被配置于输送滚筒2的内部,并且被配置于如下的位置处即可,所述位置为,在油墨从记录头4被喷出至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上之后,且在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出现与被喷出至记录面上的油墨接触的部件之前使油墨干燥的位置。因此,加热器6也可以被配置于与辊16相比靠输送路径的上游侧。另外,作为加热器6,优选为,采用红外线加热器。通过将红外线加热器的波长调节成易于被油墨所包含的欲蒸发的成分吸收,从而能够高效地实施干燥。
另外,虽然将加热器6作为干燥部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作为干燥部,也可以采用将干燥的气体吹在喷出于被记录介质P上的油墨上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吹散已蒸发的油墨所包含的成分,从而进一步促进干燥。
此处,放卷卷筒7具有作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安置的安置部的作用。
另外,收卷卷筒8具有作为通过电机34的驱动力而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收卷的收卷部的作用。
另外,出口辊对11具有作为将被安置于放卷卷筒7上的被记录介质P向外周面3排出的排出部的作用。
而且,入口辊对12具有作为使从出口辊对11被排出并沿输送方向X在外周面3上被输送的被记录介质P插入的插入部的作用。
当换成其他的表现时,被记录介质P为能够收卷为卷筒状的长条的被记录介质,本实施例的输送滚筒2在内部37具备作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安置的安置部的放卷卷筒7,和作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收卷的收卷部的收卷卷筒8。而且,本实施例的输送滚筒2在外周面3上具备作为将被安置于放卷 卷筒7上的被记录介质P向外周面3排出的排出部的出口辊对11,和作为使从出口辊对11被排出并在外周面3上被输送的被记录介质P插入的插入部的入口辊对12。此外,放卷卷筒7以及收卷卷筒8的卷绕被记录介质P的卷绕方向也可以不同于图示的方向。另外,入口辊对12的与记录面侧接触的辊在不与由记录头4所喷出的油墨接触的位置处按压被记录介质P。
为了提高记录图像的画面质量,一般情况下实施被称作所谓的多循环记录的、分多次对记录图像进行记录的记录。另外,为了在具备在外周面3上支承并输送长条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滚筒2的记录装置1中分多次对记录图像进行记录,使输送滚筒2多次旋转从而分多次进行记录是较为效率的。但是,现有的具备在外周面3上支承并输送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滚筒2的记录装置1并非能够使输送滚筒2多次旋转从而分多次进行记录的结构。
然而,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输送滚筒2成为能够在将从出口辊对11被排出并在外周面3上被输送的被记录介质P原样支承的状态(被记录介质P围在外周面3上且相对于外周面的位置不变的状态)下,在旋转方向Y上多次旋转的结构。即,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使输送滚筒2多次旋转,从而使被支承在外周面3上的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的预定部位与预定的记录头多次对置,由此能够对被支承在外周面3上的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的预定部位分多次喷出油墨而进行记录。
此外,在输送滚筒2多次旋转的期间,实施多次记录的情况下,输送滚筒2的旋转次数与针对预定部位的油墨的喷出次数可以不一致。例如,可以在输送滚筒2多次旋转的期间,对预定部位进行一次喷出。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更长地取得针对预定部位进行多次喷出时的时间间隔,从而能够取得先被喷出的油墨在被记录介质P上定影和干燥的时间,因此,即使针对预定部位进行多次的油墨喷出,也能够减少油墨彼此混合而使记录图像劣化的情况。另外,也可以在输送滚筒2旋转一次的期间,针对预定部位而从多个记录头进行多次油墨喷出。通过这种结构,能够缩短对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时间。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外周面3上的出口辊对11与入口辊对12之间的能够与记录头4对置的位置处,具备作为记录头4的维护部之一的冲洗箱22。
此外,“记录头4的维护部”只要是以维持记录头4的性能为目的的部件,则不被特别限定,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为冲洗箱22,但是作为其他的结构示例,可列举出擦拭部件以及抽吸部件等。
通过这种结构,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即使在记录中等的被记录介质P围在外周面3上的状态(被支承的状态)下,也能够实施记录头4的维护(冲洗)。此外,也可以如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这样,在外周面3上的出口辊对11与入口辊对12之间以外的地方,还具备其他的维护部(在本实施例中为维护单元36)。例如,也可以采用将记录头4设为能够旋转或移动,并使记录头4移动从而能够与维护部对置的结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优选为,在出口辊对11与入口辊对12之间的能够与记录头4对置的位置处至少设置冲洗箱22,并在使输送滚筒2旋转而在被记录介质P上进行记录时,从记录头4向冲洗箱22实施油墨喷出,从而能够做好喷出状态的准备。
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输送滚筒2具备形成外周面3的外周部23,和与外周部23分体设置,并对被配置于输送滚筒2的内部37的部件进行保持,且与外周部23共同旋转的基体部24。
由于输送滚筒2的外周部23(外周面3)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支承的支承面,因此,优选为,尽可能不受到随着输送滚筒2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的影响等。在本实施例的输送滚筒2中,基体部24与输送滚筒2分体设置并与外周部23共同旋转。因此,通过使被配置于输送滚筒2的内部的部件保持在基体部24上,从而能够使输送滚筒2自身轻量化。另外,能够减轻来自被配置于内部的部材的振动等直接传递至输送滚筒2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因内部的部件的配置关于旋转轴不对称所导致的、随着旋转而产生的偏转或振动的影响等波及到被支承在外周面3上的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并且能够在将从排出部(出口辊对11)被排出并被围在外周面3上的被记录介质P原样支承的状态下,多次进行旋转。即,能够抑制随着输送滚筒2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的影响等,并且还能够使输送滚筒2多次旋转,从而对被支承在外周面3上的被记录介质P分多次实施记录。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输送滚筒2的旋转轴25为铅直方向。
此处,“铅直方向”并不限定于严格意义上的铅直方向,还包括从铅直方向稍微偏离的方向。
即使在如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这样,输送滚筒2的旋转轴25为铅直方向的结构的记录装置中,也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滚筒2的内部37,并且能够在抑制干燥部(加热器6)对记录头4的影响的条件下,对所述油墨进行干燥。另外,当将输送滚筒2的旋转轴25构成在铅直方向上时,底面成为上下方向的位置,因此通过至少将上部的底面设为开放状态,从而使从被配置于输送滚筒2的内部的干燥部(加热器6)或其他的部件等产生的热不易滞留在输送滚筒2的内部。
但是,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输送滚筒2的旋转轴25也可以为水平方向。
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旋转轴25与外周部23被构成为一体,并且旋转轴25通过外周部轴承26、27而被支承。另外,基体部24被基体部轴承28、29支承并以能够相对于旋转轴25旋转的方式而被设置。
另外,外周部23通过经由带30而被传递电机31的驱动力,从而在旋转方向Y上旋转。另外,基体部24通过经由带32而被传递电机33的驱动力,从而在旋转方向Y上旋转。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头单元5能够沿着轨道35而在方向Z上从实施记录的位置移动到与维护单元36对置的初始位置。
此处,维护单元36为了维持记录头4的性能,而实施对记录头4的压盖以及清洗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被记录介质P与外周面3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被记录介质P与排出部(出口辊对11)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被记录介质P与插入部(入口辊对12)之间的摩擦系数。
此处,“被记录介质P与外周面3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被记录介质P与排出部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被记录介质P与插入部之间的摩擦系数”并不限定于,采用外周面3与被记录介质P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排出部以及插入部与被记录介质P之间的摩擦系数的材料而构成的情况。例如,也包括如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所示那样,通过在排出部以及插入部中设置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夹持的机构等,从而使外周面3与被记录介质P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排出部以及插入部与被记录介质P之间的摩擦系数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通过这种结构,由于被记录介质P与外周面3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从而将被记录介质P围在外周面上时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变得较为容易。而且,由于被记录介质P与出口辊对11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被记录介质P与入口辊对12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从而能够以被围在外周面3上的被记录介质P不发生偏移的方式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支承。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输送滚筒2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为本实施例的输送滚筒2的示意立体图。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输送滚筒2上,能够在上部安装盖38从而遮挡住输送滚筒2的内部37。
实施例2(图4)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实施例2的输送滚筒2的示意俯视图。此外,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上述实施例共同的构成部件,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除了在输送滚筒2的上部安装有设置了孔部39的盖40以代替遮挡住输送滚筒2的内部37的盖38以外,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为同样的结构。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输送滚筒2的上部的盖40上以一部分向外部开放的方式设置有孔部39。因此,能够将由加热器6产生的油墨的蒸气高效地排出至外部,从而能够提高所述油墨的干燥效率。
因此,如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这样,输送滚筒2的至少一侧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部开放的结构为优选。
符号说明
1…记录装置;2…输送滚筒;3…输送滚筒2的外周面;4、4a、4b、4c、4d、4e、4f…记录头;5…头单元;6…加热器(干燥部);7…放卷卷筒(安置部);8…收卷卷筒(收卷部);9…辊;10…张紧轮;11…出口辊对(排出部);12…入口辊对(插入部);13…介质位置传感器;14…辊;15…张紧轮;16…辊;17…辊;18…辊;19…辊;20…辊;21…辊;22…冲洗箱;23…外周部;24…基体部;25…旋转轴;26…外周部轴承;27…外周部轴承;28…基体部轴承;29…基体部轴承;30…带;31…电机;32…带;33…电机; 34…电机;35…轨道;36…维护单元;37…输送滚筒2的内部;38…盖;39…孔部;40…盖;P…被记录介质。

记录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记录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记录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录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录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在具备在外周面(3)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滚筒(2)和对被记录于该被记录介质(P)上的油墨进行干燥的干燥部(6)的记录装置(1)中,有效地使用输送滚筒(2)的内部(37)。记录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在外周面(3)上支承并输送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滚筒(2)、被设置于能够与外周面(3)对置的位置处并向被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的记录头(4)和被设置于输送滚筒(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