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654420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52566.0

申请日:

2013.11.08

公开号:

CN103809209A

公开日:

2014.05.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1V 8/10申请公布日:2014052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V 8/10申请日:20131108|||公开

IPC分类号:

G01V8/10; G01N21/88; G01B11/02

主分类号:

G01V8/10

申请人:

株式会社高永科技

发明人:

郑仲基

地址:

韩国首尔市

优先权:

2012.11.12 KR 10-2012-012723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代理人:

郑青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完全不受引线周边区域的干扰的限制,能够正确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与个别引线是否翘起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根据上述引线检查方法,它并不是利用引线部位的影像颜色而判别个别引线的存在与否,而是通过测定引线肩部的高度或亮度,判别个别引线的存在与否,或者通过测定引线的顶端部位的高度,判别个别引线的翘起与否,完全不受到周边环境的图像颜色干扰,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查个别引线的存在与否或个别引线的翘起与否,从而能够提高产品检查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上述电子部件装配于印刷
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
值进行测定的步骤;以及
通过相互比较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判别个
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征
在于,
上述通过相互比较关注区域的高度值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
在的步骤,包括:
算出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的平均值的步骤;
将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与平均值进行比较的
步骤;以及
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对比于平均值是否
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征
在于,上述关注区域为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4.一种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上述电子部件装配于印刷
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
值进行测定的步骤;以及
通过将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与已设定的基准
高度进行比较,判断上述关注区域的高度值是否处于基准高度范
围内,从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或个别引线是否翘起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征
在于,上述基准高度的范围设定为合格品引线的关注区域高度的
最小允许高度值与最大允许高度值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征
在于,上述关注区域为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征
在于,关于上述个别引线是否存在,上述肩部区域的高度值处于
基准高度范围内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引线存在,而上述肩部区域
的高度值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外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引线不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征
在于,上述基准高度范围设定为上述引线的关注区域的最大允许
高度值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征
在于,上述关注区域为上述引线的顶端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
征在于,关于上述引线的翘起,上述顶端区域的高度值为基准高
度以下的值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未发生翘起,上述顶端区域的高
度值超出基准高度值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发生翘起。
11.一种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上述电子部件装配于印
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
值进行测定的步骤;以及
通过相互比较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判别个
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
征在于,
上述通过相互比较关注区域的亮度值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
在的步骤,包括:
算出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的平均值的步骤;
将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与平均值进行比较的
步骤;以及
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对比于平均值是
否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
征在于,上述关注区域为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14.一种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上述电子部件装配于印
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
值进行测定的步骤;以及
通过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是否处于已设
定的基准亮度范围内,从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
征在于,上述基准亮度范围设定为合格品引线的关注区域亮度的
最小允许亮度值与最大允许亮度值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其特
征在于,上述关注区域为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说明书

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装配于
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电子部件的引线
(lead)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印刷电路板上装配有多个电子部件,上述电子部件在
其主体上形成有多个引线,上述引线通过焊点结合到印刷电路板。

为了检查上述电子部件是否正常装配于上述印刷电路板,一
般通过判别在上述印刷电路板上是否存在经焊点结合的各自的引
线,从而判定合格与否。

作为通常的用于判别在上述印刷电路板上是否存在装配的各
自的引线的方法,获取引线周边的影像后,通过比较在上述引线
周边的影像中各自的引线所处位置的部分的颜色,检查各自的引
线是否存在。

但这种通常的用于检查引线是否存在的方法,仅仅利用影像
的颜色检查各自的引线是否存在,而由于引线周边区域,引线所
在部分的影像颜色经常发生干扰(noise),从而无法准确检查引
线是否存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完全不受因引线周边区域导致的
干扰的限制,能够准确判别个别引线的存在与否和个别引线的翘
起与否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
法,包括: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在上述
引线部位的影像中,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进行测定
的步骤;以及通过相互比较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
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作为一例,上述通过相互比较关注区域的高度值而判别个别
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包括:算出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
高度值的平均值的步骤;将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
与平均值进行比较的步骤;以及对比平均值,判断上述各自的引
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是否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的步骤。

作为一例,上述关注区域能够是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再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
法,包括: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在上述
引线部位的影像中,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进行测定
的步骤;以及通过将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与已设
定的基准高度进行比较,判断上述关注区域的高度值是否处于基
准高度范围内,从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或个别引线是否翘起
的步骤。

作为一例,上述基准高度的范围能够设定为合格品引线的关
注区域高度的最小允许高度值与最大允许高度值之间。

其中,上述关注区域能够是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另外,关于上述个别引线是否存在,上述肩部区域的高度值
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内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引线存在,而上述肩部
区域的高度值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外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引线不存
在。

再例如,上述基准高度范围能够被设定为上述引线的关注区
域的最大允许高度值以下。

其中,上述关注区域能够是上述引线的顶端区域。

另外,关于上述引线的翘起,上述顶端区域的高度值为基准
高度以下的值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未发生翘起,上述顶端区域的
高度值超出基准高度值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发生翘起。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
法,包括: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在上述
引线部位的影像中,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进行测定
的步骤;以及通过相互比较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
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作为一例,上述通过相互比较关注区域的亮度值而判别个别
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包括:算出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
亮度值的平均值的步骤;将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
与平均值进行比较的步骤;以及对比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
的亮度值的平均值,判断是否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的步骤。

作为一例,上述关注区域能够是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还有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
方法,包括: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在上
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进行测
定的步骤;以及通过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是
否处于已设定的基准亮度范围内,从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
步骤。

作为一例,上述基准亮度范围能够被设定为合格品引线的关
注区域亮度的最小允许亮度值与最大允许亮度值之间。

作为一例,上述关注区域能够是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它并不
是利用引线部位的影像颜色而判别个别引线的存在与否,而是通
过测定引线肩部的高度或亮度,判别个别引线的存在与否,或者
通过测定引线的顶端部位的高度,判别个别引线的翘起与否,完
全不受到周边环境的图像颜色干扰,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查个别引
线的存在与否或个别引线的翘起与否,从而能够提高产品检查的
可靠性,进一步提升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引线结合到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
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判别个别引线是
否存在的步骤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
检查方法的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
检查方法的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
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判别个别引线是
否存在的步骤的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
检查方法的框图。

(附图标记)

100:引线        110:肩部区域

120:顶端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能够实现各种变更,并且能够具有多种形态,下面将
其中的特定实施例示例于附图并在本说明书中进行详细说明。但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公开方式,在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
内的所有变更、等同技术方案以及代替技术方案均应包括在内。

第一、第二等术语能够用于说明各种结构要素,但上述结构
要素并不限定于上述术语。上述术语的目的仅仅是将一个结构要
素区别于另一个结构要素。例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第一
结构要素能够被命名为第二结构要素,同样,第二结构要素也能
够被命名为第一结构要素。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说明特定实施例,并不限
定本发明。单数的表现应包括复数的表现,除非在文中明确表示
另一种含义。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应理解为,
是为了指定在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
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不表示事先排除了一个或一个以上
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
在或附加可能性。

除非另行定义,包括技术方面或科学方面的术语等在此使用
的所有术语的含义与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通常使用的并且在词典中具有定义的术语,其含义应解释为
与相关技术语境所具有的含义相同的意思。除非本申请中明确定
义,不应解释为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
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引线结合到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是
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的框图。

参照图1至图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
线检查方法涉及上述电子部件的个别引线100的有无相关判别方
法,通过测定各自的引线100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确保能够判
别个别引线100的存在与否,使得在完全不受限于上述引线100
的周边区域的前提下,更加准确地判别个别引线100的存在与否。

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检查引线
100,首先,通过摄像头(未图示)获取电子部件的引线100部位
的影像(S110)。

在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100部位的影像后,通过控制部
(未图示),在上述引线100部位的影像中,测定各自的引线100
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S120)。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是用于判别个别引线100是否
存在的方法,优选地,上述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为上述引线
100的关注区域。

如上,在上述引线100部位的影像中,测定各自的引线100
的肩部区域110的高度值后,通过上述控制部,相互比较上述各
自的引线100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判别个别引线100是否存在
(S130)。

参照图3,对通过相互比较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
判断上述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S130)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判别个别引线是
否存在的步骤的框图。

参照图3,为了通过相互比较作为上述关注区域的上述引线
100的肩部区域110的高度值,判别上述个别引线100是否存在,
首先,通过控制部(未图示),算出上述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
区域110的高度值的平均值(S131)。

如上所述,在算出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高度值
的平均值后,通过上述控制部,将上述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
域110的高度值与上述平均值进行比较(S132)。

在通过上述控制部将上述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
高度值与上述平均值进行比较后,通过上述控制部,对比平均值,
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高度值是否处于最大
限差范围内(S133),从而判别上述个别引线100是否存在(S134A)
(S134B)。

即,上述控制部在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高度值
中,将对比于平均值,具有超出最大限差范围的高度值的部位判
断为不存在引线100(S134B),将对比于平均值,具有处于最大
限差范围内的高度值的部位判断为存在引线100(S134A),完成
个别引线100存在与否的判别。

<实施例2>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
检查方法的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除了利用上述引线100的关
注区域的高度值对个别引线100的存在与否进行判别的步骤
(S230)之外,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相同,因此,
将省略除利用上述引线100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对个别引线100
的存在与否进行判别的步骤(S230)外的其他步骤相关的详细说
明。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也是用于判别个别引线100是
否存在的方法,优选地,上述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为上述引
线100的关注区域。

参照图1及图4,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中,通过控
制部(未图示)将上述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高度值
与已设定的基准高度进行比较,判断上述肩部区域110的高度值
是否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内(S230),从而判别上述个别引线100
是否存在(S234A)(S234B)。

即,上述控制部在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高度值
中,将具有超出基准高度范围的高度值的部位判断为不存在引线
100(S234B),将具有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内的高度值的部位判断
为存在引线100(S234A),完成个别引线100存在与否的判别。

其中,优选地,上述基准高度的范围设定为合格品引线100
的关注区域高度的最小允许高度值与最大允许高度值之间。

<实施例3>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
检查方法的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除了利用关注区域与上述引
线100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对个别引线100的翘起与否进行判别
的步骤(S330)之外,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相同,
因此,将省略除利用上述关注区域与上述引线100的关注区域的
高度值对个别引线100的翘起与否进行判别的步骤(S330)外的
其他步骤相关的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是用于判别个别引线100翘起
与否的方法,优选地,上述引线100的顶端区域120为上述引线
100的关注区域。

参照图1及图5,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中,通过控
制部(未图示)将上述各自的引线100的顶端区域120的高度值
与已设定的基准高度进行比较,判断上述顶端区域120的高度值
是否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内(S330),从而判别上述个别引线100
是否翘起(S334A)(S334B)。

即,上述控制部在各自的引线100的顶端区域120的高度值
中,将具有基准高度范围以下的高度值的部位判断为不存在引线
100的翘起(S334B),将具有超出基准高度范围的高度值的部位
判断为存在引线100的翘起(S334A),完成个别引线100翘起与
否的判别。

其中,优选地,上述基准高度的范围设定为上述引线100的
顶端区域120的最大允许高度值以下。

<实施例4>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
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
线检查方法涉及上述电子部件的个别引线100的有无相关判别方
法,通过测定各自的引线100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确保能够判
别个别引线100的存在与否,使得在完全不受限于上述引线100
的周边区域的前提下,更加准确地判别个别引线100的存在与否。

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检查引线
100,首先,通过摄像头(未图示)获取电子部件的引线100部位
的影像(S410)。

在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100部位的影像后,通过控制部
(未图示),在上述引线100部位的影像中,测定各自的引线100
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S420)。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是用于判别个别引线100是否
存在的方法,优选地,上述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为上述引线
100的关注区域。

如上,在上述引线100部位的影像中,测定各自的引线100
的肩部区域110的亮度值后,通过上述控制部,相互比较上述各
自的引线100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判别个别引线100是否存在
(S430)。

参照图7,对通过相互比较各自的引线100的关注区域的亮度
值,判断上述个别引线100是否存在的步骤(S430)进行更加详
细的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判别个别引线是
否存在的步骤的框图。

参照图7,为了通过相互比较作为上述关注区域的上述引线
100的肩部区域110的亮度值,判别上述个别引线100是否存在,
首先,通过控制部,算出上述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
亮度值的平均值(S431)。

如上所述,在算出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亮度值
的平均值后,通过上述控制部,将上述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
域110的亮度值与上述平均值进行比较(S432)。

在通过上述控制部将上述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
亮度值与上述平均值进行比较后,通过上述控制部,对比平均值,
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亮度值是否处于最大
限差范围内(S433),从而判别上述个别引线100是否存在(S434A)
(S434B)。

即,上述控制部在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亮度值
中,将对比于平均值,具有超出最大限差范围的亮度值的部位判
断为不存在引线100(S434B),将对比于平均值,具有处于最大
限差范围内的亮度值的部位判断为存在引线100(S434A),完成
个别引线100存在与否的判别。

<实施例5>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
检查方法的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除了利用上述引线100的关
注区域的亮度值对个别引线100的存在与否进行判别的步骤
(S530)之外,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相同,因此,
将省略除利用上述引线100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对个别引线100
的存在与否进行判别的步骤(S530)外的其他步骤相关的详细说
明。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也是用于判别个别引线100是
否存在的方法,优选地,上述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为上述引
线100的关注区域。

参照图1及图8,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中,通过控
制部将上述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亮度值与已设定的
基准亮度进行比较,判断上述肩部区域110的亮度值是否处于基
准亮度范围内(S530),从而判别上述个别引线100是否存在
(S534A)(S534B)。

即,上述控制部在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亮度值
中,将具有超出基准亮度范围的亮度值的部位判断为不存在引线
100(S534B),将具有处于基准亮度范围内的亮度值的部位判断
为存在引线100(S534A),完成个别引线100存在与否的判别。

其中,优选地,上述基准亮度的范围设定为合格品引线100
的关注区域亮度的最小允许亮度值与最大允许亮度值之间。

以上在本发明相关的详细说明中,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及技术
领域内对本发明实施各种修改及变更。

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0920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21 CN 103809209 A (21)申请号 201310552566.0 (22)申请日 2013.11.08 10-2012-0127236 2012.11.12 KR G01V 8/10(2006.01) G01N 21/88(2006.01) G01B 11/02(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高永科技 地址 韩国首尔市 (72)发明人 郑仲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特殊普通合伙 ) 11384 代理人 郑青松 (54) 发明名称 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

2、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完全不受引线周边区域的干 扰的限制, 能够正确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与个 别引线是否翘起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根 据上述引线检查方法, 它并不是利用引线部位的 影像颜色而判别个别引线的存在与否, 而是通过 测定引线肩部的高度或亮度, 判别个别引线的存 在与否, 或者通过测定引线的顶端部位的高度, 判 别个别引线的翘起与否, 完全不受到周边环境的 图像颜色干扰, 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查个别引线的 存在与否或个别引线的翘起与否, 从而能够提高 产品检查的可靠性, 进一步提升顾客对产品的满 意度。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

3、书 6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09209 A CN 103809209 A 1/2 页 2 1. 一种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上述电子部件装配于印刷电路板, 其特征在于, 包 括 : 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 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进行测定的步骤 ; 以及 通过相互比较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 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过相互。

4、比较关注区域的高度值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包括 : 算出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的平均值的步骤 ; 将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与平均值进行比较的步骤 ; 以及 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对比于平均值是否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的 步骤。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关注区域为上 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4. 一种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上述电子部件装配于印刷电路板, 其特征在于, 包 括 : 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 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进行测定的步骤 ; 以及 通过。

5、将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与已设定的基准高度进行比较, 判断上述 关注区域的高度值是否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内, 从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或个别引线是否 翘起的步骤。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准高度的范 围设定为合格品引线的关注区域高度的最小允许高度值与最大允许高度值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关注区域为上 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关于上述个别引线 是否存在, 上述肩部区域的高度值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内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引线存。

6、在, 而 上述肩部区域的高度值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外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引线不存在。 8.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准高度范围 设定为上述引线的关注区域的最大允许高度值以下。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关注区域为上 述引线的顶端区域。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关于上述引线的翘 起, 上述顶端区域的高度值为基准高度以下的值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未发生翘起, 上述顶 端区域的高度值超出基准高度值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发生翘起。 11. 一种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上述电。

7、子部件装配于印刷电路板, 其特征在于, 包 括 : 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 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进行测定的步骤 ; 以及 通过相互比较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 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09209 A 2 2/2 页 3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过相互比较关注区域的亮度值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包括 : 算出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的平均值的步骤 ; 将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与平均值进行比较的步骤 ; 以及 判。

8、断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对比于平均值是否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的 步骤。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关注区域为 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14. 一种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上述电子部件装配于印刷电路板, 其特征在于, 包 括 : 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 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进行测定的步骤 ; 以及 通过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是否处于已设定的基准亮度范围内, 从 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

9、述基准亮度范 围设定为合格品引线的关注区域亮度的最小允许亮度值与最大允许亮度值之间。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关注区域为 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09209 A 3 1/6 页 4 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更具体地涉及装配于印刷电路板 (PCB : printed circuit board) 的电子部件的引线 (lead) 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 印刷电路板上装配有多个电子部件, 上述电子部件在其主体上形成有多个 引线, 上述引线通过焊。

10、点结合到印刷电路板。 0003 为了检查上述电子部件是否正常装配于上述印刷电路板, 一般通过判别在上述印 刷电路板上是否存在经焊点结合的各自的引线, 从而判定合格与否。 0004 作为通常的用于判别在上述印刷电路板上是否存在装配的各自的引线的方法, 获 取引线周边的影像后, 通过比较在上述引线周边的影像中各自的引线所处位置的部分的颜 色, 检查各自的引线是否存在。 0005 但这种通常的用于检查引线是否存在的方法, 仅仅利用影像的颜色检查各自的引 线是否存在, 而由于引线周边区域, 引线所在部分的影像颜色经常发生干扰 (noise) , 从而 无法准确检查引线是否存在。 发明内容 0006 因。

11、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完全不受因引线周边区域导致的干扰的限制, 能够准 确判别个别引线的存在与否和个别引线的翘起与否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0007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包括 : 获取上述电 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 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 高度值进行测定的步骤 ; 以及通过相互比较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 判别个 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0008 作为一例, 上述通过相互比较关注区域的高度值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 骤, 包括 : 算出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的平均值的步骤 ; 将上述各自的引线。

12、 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与平均值进行比较的步骤 ; 以及对比平均值, 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的 关注区域的高度值是否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的步骤。 0009 作为一例, 上述关注区域能够是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0010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再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包括 : 获取上述 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 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 的高度值进行测定的步骤 ; 以及通过将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与已设定的基 准高度进行比较, 判断上述关注区域的高度值是否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内, 从而判别个别引 线是否存在或个别引线是否翘起的步骤。 0011 作为一例, 。

13、上述基准高度的范围能够设定为合格品引线的关注区域高度的最小允 许高度值与最大允许高度值之间。 0012 其中, 上述关注区域能够是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说 明 书 CN 103809209 A 4 2/6 页 5 0013 另外, 关于上述个别引线是否存在, 上述肩部区域的高度值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内 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引线存在, 而上述肩部区域的高度值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外的引线部位 被判别为引线不存在。 0014 再例如, 上述基准高度范围能够被设定为上述引线的关注区域的最大允许高度值 以下。 0015 其中, 上述关注区域能够是上述引线的顶端区域。 0016 另外, 关于上述引线的翘起, 上述顶。

14、端区域的高度值为基准高度以下的值的引线 部位被判别为未发生翘起, 上述顶端区域的高度值超出基准高度值的引线部位被判别为发 生翘起。 0017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包括 : 获取上述 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 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 的亮度值进行测定的步骤 ; 以及通过相互比较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 判别 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0018 作为一例, 上述通过相互比较关注区域的亮度值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 骤, 包括 : 算出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的平均值的步骤 ; 将上述各自的引线 的关注区域。

15、的亮度值与平均值进行比较的步骤 ; 以及对比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 度值的平均值, 判断是否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的步骤。 0019 作为一例, 上述关注区域能够是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0020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还有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包括 : 获取上 述电子部件的引线部位的影像的步骤 ; 在上述引线部位的影像中, 对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 域的亮度值进行测定的步骤 ; 以及通过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是否处于 已设定的基准亮度范围内, 从而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 0021 作为一例, 上述基准亮度范围能够被设定为合格品引线的关注区域亮度的最小允 许亮度值与。

16、最大允许亮度值之间。 0022 作为一例, 上述关注区域能够是上述引线的肩部区域。 0023 如上所述,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 它并不是利用引线部位的影 像颜色而判别个别引线的存在与否, 而是通过测定引线肩部的高度或亮度, 判别个别引线 的存在与否, 或者通过测定引线的顶端部位的高度, 判别个别引线的翘起与否, 完全不受到 周边环境的图像颜色干扰, 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查个别引线的存在与否或个别引线的翘起与 否, 从而能够提高产品检查的可靠性, 进一步提升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是表示引线结合到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5 图 2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

17、发明的第一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0026 图 3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的框 图。 0027 图 4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0028 图 5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0029 图 6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说 明 书 CN 103809209 A 5 3/6 页 6 0030 图 7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的框 图。 0031 图 8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

18、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0032 (附图标记) 0033 100 : 引线 110 : 肩部区域 0034 120 : 顶端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本发明能够实现各种变更, 并且能够具有多种形态, 下面将其中的特定实施例示 例于附图并在本说明书中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公开方式, 在本发明 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等同技术方案以及代替技术方案均应包括在内。 0036 第一、 第二等术语能够用于说明各种结构要素, 但上述结构要素并不限定于上述 术语。上述术语的目的仅仅是将一个结构要素区别于另一个结构要素。例如, 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 第一结构要素能够被命名。

19、为第二结构要素, 同样, 第二结构要素也能够被命名 为第一结构要素。 0037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说明特定实施例, 并不限定本发明。单数的表 现应包括复数的表现, 除非在文中明确表示另一种含义。在本申请中,“包括” 或 “具有” 等 术语应理解为, 是为了指定在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 数字、 步骤、 动作、 结构要素、 部件或其 组合的存在, 并不表示事先排除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 步骤、 动作、 结构要 素、 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0038 除非另行定义, 包括技术方面或科学方面的术语等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的含义与 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003。

20、9 通常使用的并且在词典中具有定义的术语, 其含义应解释为与相关技术语境所具 有的含义相同的意思。除非本申请中明确定义, 不应解释为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 0040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0041 0042 图 1 是表示引线结合到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 2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 的第一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0043 参照图 1 至图 2,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涉及上 述电子部件的个别引线 100 的有无相关判别方法, 通过测定各自的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的 高度值, 确保能够判别个别引线100的存。

21、在与否, 使得在完全不受限于上述引线100的周边 区域的前提下, 更加准确地判别个别引线 100 的存在与否。 0044 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检查引线 100, 首先, 通过摄像 头 (未图示) 获取电子部件的引线 100 部位的影像 (S110) 。 0045 在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100部位的影像后, 通过控制部 (未图示) , 在上述引线 100 部位的影像中, 测定各自的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 (S120) 。 0046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是用于判别个别引线 100 是否存在的方法, 优选 地, 上述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为上述引。

22、线 100 的关注区域。 0047 如上, 在上述引线 100 部位的影像中, 测定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高度 说 明 书 CN 103809209 A 6 4/6 页 7 值后, 通过上述控制部, 相互比较上述各自的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 判别个别引线 100 是否存在 (S130) 。 0048 参照图 3, 对通过相互比较各自的引线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 判断上述个别引线是 否存在的步骤 (S130) 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0049 图 3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的框 图。 0050 参照图3, 为了通过相互比较作为上述。

23、关注区域的上述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 高度值, 判别上述个别引线100是否存在, 首先, 通过控制部 (未图示) , 算出上述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高度值的平均值 (S131) 。 0051 如上所述, 在算出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高度值的平均值后, 通过上述 控制部, 将上述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高度值与上述平均值进行比较 (S132) 。 0052 在通过上述控制部将上述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高度值与上述平均 值进行比较后, 通过上述控制部, 对比平均值, 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 高度。

24、值是否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 (S133) , 从而判别上述个别引线 100 是否存在 (S134A) (S134B) 。 0053 即, 上述控制部在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高度值中, 将对比于平均值, 具有超出最大限差范围的高度值的部位判断为不存在引线 100(S134B) , 将对比于平均值, 具有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的高度值的部位判断为存在引线 100 (S134A) , 完成个别引线 100 存在与否的判别。 0054 0055 图 4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0056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 除了利用上述引线 100 的关。

25、注区域的高度值对个 别引线 100 的存在与否进行判别的步骤 (S230) 之外, 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相 同, 因此, 将省略除利用上述引线100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对个别引线100的存在与否进行 判别的步骤 (S230) 外的其他步骤相关的详细说明。 0057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也是用于判别个别引线 100 是否存在的方法, 优选 地, 上述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为上述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 0058 参照图 1 及图 4,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中, 通过控制部 (未图示) 将上 述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高度值与已设定的基准高度进。

26、行比较, 判断上述肩部 区域 110 的高度值是否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内 (S230) , 从而判别上述个别引线 100 是否存在 (S234A) (S234B) 。 0059 即, 上述控制部在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高度值中, 将具有超出基准高 度范围的高度值的部位判断为不存在引线 100 (S234B) , 将具有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内的高度 值的部位判断为存在引线 100(S234A) , 完成个别引线 100 存在与否的判别。 0060 其中, 优选地, 上述基准高度的范围设定为合格品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高度的最 小允许高度值与最大允许高度值之间。 0061 0062 图 5 。

2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0063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 除了利用关注区域与上述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的 说 明 书 CN 103809209 A 7 5/6 页 8 高度值对个别引线 100 的翘起与否进行判别的步骤 (S330) 之外, 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引线 检查方法相同, 因此, 将省略除利用上述关注区域与上述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的高度值对 个别引线 100 的翘起与否进行判别的步骤 (S330) 外的其他步骤相关的详细说明。 0064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是用于判别个别引线 100 翘起与否的方法, 优选 地, 上述引线 1。

28、00 的顶端区域 120 为上述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 0065 参照图 1 及图 5,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中, 通过控制部 (未图示) 将上 述各自的引线 100 的顶端区域 120 的高度值与已设定的基准高度进行比较, 判断上述顶端 区域 120 的高度值是否处于基准高度范围内 (S330) , 从而判别上述个别引线 100 是否翘起 (S334A) (S334B) 。 0066 即, 上述控制部在各自的引线100的顶端区域120的高度值中, 将具有基准高度范 围以下的高度值的部位判断为不存在引线 100 的翘起 (S334B) , 将具有超出基准高度范围 的高度值的部位判断。

29、为存在引线 100 的翘起 (S334A) , 完成个别引线 100 翘起与否的判别。 0067 其中, 优选地, 上述基准高度的范围设定为上述引线100的顶端区域120的最大允 许高度值以下。 0068 0069 图 6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0070 参照图 1 至图 6,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涉及上 述电子部件的个别引线 100 的有无相关判别方法, 通过测定各自的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的 亮度值, 确保能够判别个别引线100的存在与否, 使得在完全不受限于上述引线100的周边 区域的前提下, 更加准确地判别个别。

30、引线 100 的存在与否。 0071 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检查引线 100, 首先, 通过摄像 头 (未图示) 获取电子部件的引线 100 部位的影像 (S410) 。 0072 在获取上述电子部件的引线100部位的影像后, 通过控制部 (未图示) , 在上述引线 100 部位的影像中, 测定各自的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 (S420) 。 0073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是用于判别个别引线 100 是否存在的方法, 优选 地, 上述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为上述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 0074 如上, 在上述引线 100 部位的影像中, 测定。

31、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亮度 值后, 通过上述控制部, 相互比较上述各自的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 判别个别引线 100 是否存在 (S430) 。 0075 参照图 7, 对通过相互比较各自的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 判断上述个别引 线 100 是否存在的步骤 (S430) 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0076 图 7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判别个别引线是否存在的步骤的框 图。 0077 参照图7, 为了通过相互比较作为上述关注区域的上述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 亮度值, 判别上述个别引线100是否存在, 首先, 通过控制部, 算出上述各自的引。

32、线100的肩 部区域 110 的亮度值的平均值 (S431) 。 0078 如上所述, 在算出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亮度值的平均值后, 通过上述 控制部, 将上述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亮度值与上述平均值进行比较 (S432) 。 0079 在通过上述控制部将上述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亮度值与上述平均 说 明 书 CN 103809209 A 8 6/6 页 9 值进行比较后, 通过上述控制部, 对比平均值, 判断上述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 亮度值是否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 (S433) , 从而判别上述个别引线 100 是否存。

33、在 (S434A) (S434B) 。 0080 即, 上述控制部在各自的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亮度值中, 将对比于平均值, 具有超出最大限差范围的亮度值的部位判断为不存在引线 100(S434B) , 将对比于平均值, 具有处于最大限差范围内的亮度值的部位判断为存在引线 100 (S434A) , 完成个别引线 100 存在与否的判别。 0081 0082 图 8 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引线检查方法的框图。 0083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 除了利用上述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对个 别引线 100 的存在与否进行判别的步骤 (S530) 之外。

34、, 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相 同, 因此, 将省略除利用上述引线100的关注区域的亮度值对个别引线100的存在与否进行 判别的步骤 (S530) 外的其他步骤相关的详细说明。 0084 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也是用于判别个别引线 100 是否存在的方法, 优选 地, 上述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为上述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 0085 参照图 1 及图 8,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线检查方法中, 通过控制部将上述各自的 引线 100 的肩部区域 110 的亮度值与已设定的基准亮度进行比较, 判断上述肩部区域 110 的亮度值是否处于基准亮度范围内 (S530) , 从而判别。

35、上述个别引线 100 是否存在 (S534A) (S534B) 。 0086 即, 上述控制部在各自的引线100的肩部区域110的亮度值中, 将具有超出基准亮 度范围的亮度值的部位判断为不存在引线 100 (S534B) , 将具有处于基准亮度范围内的亮度 值的部位判断为存在引线 100(S534A) , 完成个别引线 100 存在与否的判别。 0087 其中, 优选地, 上述基准亮度的范围设定为合格品引线 100 的关注区域亮度的最 小允许亮度值与最大允许亮度值之间。 0088 以上在本发明相关的详细说明中, 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 但本领 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及技术。

36、领域内对本发明实施各种修改及变更。 说 明 书 CN 103809209 A 9 1/7 页 10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09209 A 10 2/7 页 11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09209 A 11 3/7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09209 A 12 4/7 页 13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09209 A 13 5/7 页 14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09209 A 14 6/7 页 15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09209 A 15 7/7 页 16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09209 A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