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653350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117580.5

申请日:

1998.08.26

公开号:

CN1245657A

公开日:

2000.03.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23L 1/22申请日:19980826授权公告日:20020508终止日期:201108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8.8.26|||公开

IPC分类号:

A23L1/22; A61K35/78

主分类号:

A23L1/22; A61K35/78

申请人:

李金营;

发明人:

李金营

地址:

461670河南省禹州市商贸南3路3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双收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金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天然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所述天然调味品含有:陈皮、石菖蒲、高良姜、人参、藏青果、灵芝草、山柰、制首乌、八角茴香、黄芪、白芷、酸枣仁、毕茇、细辛、小茴香、远志、豆蔻、丹参、丁香、母丁香、花椒、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胡椒、山楂、砂仁、草果、干姜、辛夷、甘草和肉桂。选用的原料不仅数量多、味全,而且配比合理。本发明调味品不仅具有优良的调味功能,而且还有保健、防病、治病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天然调味品,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为: 陈皮1-8克;石菖蒲1-3克;高良姜2-10克;人参1-5克;藏青 果1-3克;灵芝草1-5克;山柰1-3克;制首乌1-8克;八角茴香10 -30克;黄芪1-5克;白芷1-10克;酸枣仁1-4克;毕茇1-10克; 细辛1-3克;小茴香2-12克;远志1-5克;豆蔻2-15克;丹参1- 7克;丁香2-14克;母丁香1-5克;花椒20-40克;白豆蔻1-5克; 红豆蔻1-5克;草豆蔻1-5克;胡椒2-10克;山楂1-10克;砂仁1 -10克;草果1-8克;干姜1-8克;辛夷1-4克;甘草2-10克;肉 桂2-15克。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调味品,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为: 陈皮6克;石菖蒲3克;高良姜3克;人参4克;藏青果1克;灵芝草2 克;山柰2克;制首乌6克;八角茴香10克;黄芪2克;白芷8克;酸枣 仁2克;毕茇2克;细辛1克;小茴香5克;远志2克;豆蔻8克;丹参5 克;丁香5克;母丁香2克;花椒30克;白豆蔻3克;红豆蔻1克;草豆 蔻2克;胡椒9克;山楂8克;砂仁10克;草果2克;干姜3克;辛夷4 克;甘草3克;肉桂4克。
3: 一种配制权利要求1所述天然调味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有: (1)原料的挑选、除杂; (2)炮制,分别用文火将来自步骤(1)的陈皮、高良姜、八角茴香、毕茇、小茴香、豆蔻、 丁香、草果、花椒和母丁香炒至微黄,冷至室温; (3)制首乌: 在5-10公斤水里加0.5公斤黑豆,煮沸1小时,得黑豆汁; 将来自步骤(1)的何首乌浸于黑豆汁中煮沸2-3小时,取出凉干,得制首乌; (4)粉碎; (5)称取陈皮1-8克,石菖蒲1-3克,高良姜2-10克,人参1-5克,藏青果 1-3克,灵芝草1-5克,山柰1-3克,制首乌1-8克,八角茴香10-30克, 黄芪1-5克,白芷1-10克,酸枣仁1-4克,毕茇1-10克,细辛1-3克,小 茴香2-12克,远志1-5克,豆蔻2-15克,丹参1-7克,丁香2-14克,母 丁香1-5克,花椒20-40克,白豆蔻1-5克,红豆蔻1-5克,草豆蔻1-5克, 胡椒2-10克,山楂1-10克,砂仁1-10克,草果1-8克,干姜1-8克,辛 夷1-4克,甘草2-10克,肉桂2-15克并将其混合,得产品。
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组成称取各原料: 陈皮6克,石菖蒲3克,高良姜3克,人参4克,藏青果1克,灵芝草2克,山柰2 克,制首乌6克,八角茴香10克,黄芪2克,白芷8克,酸枣仁2克,毕茇2克,细辛 1克,小茴香5克,远志2克,豆蔻8克,丹参5克,丁香5克,母丁香2克,花椒30 克,白豆蔻3克,红豆蔻1克,草豆蔻2克,胡椒9克,山楂8克,砂仁10克,草果2 克,干姜3克,辛夷4克,甘草3克,肉桂4克。

说明书


天然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天然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由32种中草药配制的天然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

    调味品是菜肴制作中不可缺少的佐料。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调味品尽管品牌很多,但除单一口味的调味品如胡椒粉、姜粉等外,混合味的多以五香粉、香辣粉之类居多,这类调味品对菜肴的滋味改进是有限的。1990年2月26日在中国专利局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十三香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申请号90101013),其调味品由13种中草药组成,包括砂仁、豆蔻、丁香、草果、大茴香、小茴香、陈皮、花椒、胡椒、良姜、肉桂、山楂和鸡内金,其配比为1∶2-3∶1-3∶1∶20∶20∶20-25∶15-20∶2-6∶2-5∶5∶1∶1。虽然十三香调味品的成分较其它的有所增加,但限于成分和配比以及人们口味的多样化,使这样的一种调味品很难满足我国如此众多人口的口味要求。

    中国菜使用的调味品,按口味区分大致可分成咸、酸、甜、鲜、辣、香和苦味七种,各味在菜肴的制作中都有其不同的作用。人们在烹调各种菜肴时,很少使用一种单味的调味品,多是几种味道的调味品混合使用,形成混合味。

    如何在不计其数可作调味品的物质中,选出组成合适、配比合适的物质制作出受更多人喜爱的调味品,是研制新调味品时必须考虑的。

    本发明人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经多年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了一种天然调味品。该调味品不仅在成分上明显多于十三香,而且还增选了许多中草药,配以科学合理地组方,使配制出的调味品能达到色香味具佳,且每一成分少之、多之都会使产品调味品走味、夺香。另外,本发明调味品还具有重要的保健、防病、治病功能,使本发明调味品更具特色,成为一种集调味、保健、防病、治病为一体多功能的调味品。商品名称为益品香,又称香料王。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调味品,该调味品由32种中草药组成,不含任何人工合成的成分。

    本发明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制上述天然调味品的方法。

    为完成本发明的任务,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然调味品,该调味品含有:陈皮1-8克;石菖蒲1-3克;高良姜2-10克;人参1-5克;藏青果1-3克;灵芝草1-5克;山柰1-3克;制首乌1-8克;八角茴香10-30克;黄芪1-5克;白芷1-10克;酸枣仁1-4克;毕茇1-10克;细辛1-3克;小茴香2-12克;远志1-5克;豆蔻2-15克;丹参1-7克;丁香2-14克;母丁香1-5克;花椒20-40克;白豆蔻1-5克;红豆蔻1-5克;草豆蔻1-5克;胡椒2-10克;山楂1-10克;砂仁1-10克;草果1-8克;干姜1-8克;辛夷1-4克;甘草2-10克;肉桂2-15克。

    在本发明的调味品中,所有的成分都有其药用价值。就其药味而言,包括辛、甘、酸和苦中的一种或两种。在所选用的这些成分中,除已在“十三香”中使用的砂仁、豆蔻、丁香、草果、大茴香、小茴香、陈皮、花椒、胡椒、良姜、肉桂和山楂外,还包括山柰、白芷、酸枣仁、毕茇、细辛、母丁香、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干姜、辛夷、藏青果和甘草,这些成分不仅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而且作为调味品效果也是突出的。另外,还选用了对人体防病、治病特别有效的石菖蒲、人参、灵芝草、制首乌、黄芪、远志和丹参。

    在上述成分中,作为举例说明的成分有:

    (1)甘草:气香、味甜、补肾、润肺、清热、解百毒;

    (2)藏青果:酸、微苦、微涩、清热生津、解毒利咽;

    (3)山柰:气芳香、味辛辣、散寒除湿;

    (4)白芷:气芳香浓郁、味辛辣、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5)毕茇:有胡椒香气、辛辣、湿中散寒;

    (6)红豆蔻:气辛香、味极麻辣、燥湿散寒、消食止痛;

    (7)白豆蔻:气清香、味辛而有凉感,健胃、祛痰、增进食欲;

    (8)草豆蔻:气香、味辛辣、祛寒燥湿、暖胃健脾;

    (9)母丁香:气微香、味麻辣、温中散寒;

    (10)干姜:气芳香、味辛辣、湿中散寒、回阳通脉;

    (11)辛夷:气香、味辛辣、祛风散寒、湿脉通窍;

    (12)细辛:气香、味辛辣、散风、行水、开窍、通血脉;

    (13)酸枣仁:味酸甜、散香、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天然调味品含有:

    陈皮6克;石菖蒲3克;高良姜3克;人参4克;藏青果1克;灵芝草2克;山柰2克;制首乌6克;八角茴香10克;黄芪2克;白芷8克;酸枣仁2克;毕茇2克;细辛1克;小茴香5克;远志2克;豆蔻8克;丹参5克;丁香5克;母丁香2克;花椒30克;白豆蔻3克;红豆蔻1克;草豆蔻2克;胡椒9克;山楂8克;砂仁10克;草果2克;干姜3克;辛夷4克;甘草3克;肉桂4克。

    在配制本发明调味品的方法中,按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的挑选、除杂;

    (2)炮制,分别用文火将来自步骤(1)的陈皮、高良姜、八角茴香、毕茇、小茴香、豆蔻、丁香、草果、花椒和母丁香炒至微黄,冷至室温;

    (3)制首乌:

    在5-10公斤水里加0.5公斤黑豆,煮沸1小时,得黑豆汁;

    将来自步骤(1)的何首乌浸于黑豆汁中煮沸2-3小时,取出凉干,得制首乌;

    (4)粉碎;

    (5)按量混料,得产品。

    中草药在采集过程中,往往会带入一些杂草、泥砂等杂质。使用前必须设法将这些杂质除去。

    另外,对原料中发生霉变、虫蛀以及发育生长不良的材料也应设法除去,以利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对调味品原料的粒度要求不严格,一般以60目为宜。

    虽然对原料的含水量没有严格的要求,但以有利于粉碎和成品的保存为准。特别是在本发明配制调味品的过程中,曾对不同的原料进行过不同的处理,如制首乌,使处理后的各原料含水量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按量混料前,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干燥,使各原料的含水量趋于一致。

    把按量称取的已经过必要处理过的各原料放在一起混合,要求做到充分的混合,以求成分均匀一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调味品适于多种形式使用,如烹调、凉拌、腌制,且荤素皆宜;

    2、本发明调味品由多达三十二种中草药制成,不仅成分多、味道全、调味适中,且配比合理,可充分发挥各中草药对菜肴原料调和滋味、提高香味、清除腥、膻或其它异味的作用,使配制出的调味品适合更多人的口味要求;

    3、本发明调味品除具有消食开胃、促进食欲、理中顺气、增智健脑、延年益寿的作用外,还具有护肤美容、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和治癌的作用,形成集调味、保健、防病、治病为一体的调味口。

天然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天然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天然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然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天然调味品及其配制方法。所述天然调味品含有:陈皮、石菖蒲、高良姜、人参、藏青果、灵芝草、山柰、制首乌、八角茴香、黄芪、白芷、酸枣仁、毕茇、细辛、小茴香、远志、豆蔻、丹参、丁香、母丁香、花椒、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胡椒、山楂、砂仁、草果、干姜、辛夷、甘草和肉桂。选用的原料不仅数量多、味全,而且配比合理。本发明调味品不仅具有优良的调味功能,而且还有保健、防病、治病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