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肟醚衍生物和丝核菌杀真菌剂的杀真菌混合物.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644872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99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804340.0

申请日:

1999.03.22

公开号:

CN1294491A

公开日:

2001.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3.22

IPC分类号:

A01N37/50; //(A01N37/50,47:38,47:32,43:78,43:56,37:24)

主分类号:

A01N37/50; //

申请人:

巴斯福股份公司;

发明人:

K·斯克尔伯格; T·格尔特; H·索特; E·阿莫尔曼; G·罗恩兹; S·斯特瑞斯曼

地址:

德国路德维希港

优先权:

1998.03.24 DE 19812763.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吴亦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真菌混合物,其中包含增效有效量的以下物质作为活性组分:a)式Ⅰ苯乙酸衍生物及其盐,其中各取代基及下标如说明书所定义,和b)至少一种式Ⅱ-Ⅶ的化合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杀真菌混合物,包含增效有效量的以下活性成分: a)式Ⅰ苯乙酸衍生物及其盐: 其中各取代基及下标含义如下: X  为NOCH 3 ,CHOCH 3 ,CHCH 3 ; Y  为O,NR; R 1 ,R各自彼此独立地为氢或C 1 -C 4 -烷基; R 2 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卤素,C 1 -C 4 -烷基或C 1 -C 4 -烷氧基; m  为0,1或2,当m为2时,基团R 2 可以是不同的; R 3 为氢,氰基,C 1 -C 4 -烷基,C 1 -C 4 -卤代烷基,C 3 -C 6 -环烷基; R 4 ,R 6 各自彼此独立地为氢, C 1 -C 10 -烷基,C 3 -C 6 -环烷基,C 2 -C 10 -链烯基,C 2 -C 10 -炔基,C 1 -C 10 -烷基 羰基,C 2 -C 10 -链烯基羰基,C 3 -C 10 -炔基羰基或C 1 -C 10 -烷基磺酰基,这 些基团可以是部分或全部卤代的,或者连接有1-3个下述基团:氰 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卤 素,C 1 -C 6 -烷基,C 1 -C 6 -卤代烷基,C 1 -C 6 -烷基磺酰基,C 1 -C 6 -烷基亚磺 酰基(sulfoxyl),C 1 -C 6 -烷氧基,C 1 -C 6 -卤代烷氧基,C 1 -C 6 -烷氧基羰 基,C 1 -C 6 -烷硫基,C 1 -C 6 -烷基氨基,二-C 1 -C 6 -烷基氨基,C 1 -C 6 -烷基 氨基羰基,-C 1 -C 6 -烷基氨基羰基,C 1 -C 6 -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 -C 1 -C 6 -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 2 -C 6 -链烯基,C 2 -C 6 -链烯氧基,C 3 -C 6 -环 烷基,C 3 -C 6 -环烷基氧基,杂环基,杂环氧基,苄基,苄氧基,芳基, 芳氧基,芳硫基,杂芳基,杂芳氧基和杂芳硫基,而环状基团本身又 可以是部分或全部卤代的,或者连有1-3个下列基团:氰基,硝基, 羟基,巯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卤素,C 1 -C 6 - 烷基,C 1 -C 6 -卤代烷基,C 1 -C 6 -烷基磺酰基,C 1 -C 6 -烷基亚磺酰基,C 3 -C 6 - 环烷基,C 1 -C 6 -烷氧基,C 1 -C 6 -卤代烷氧基,C 1 -C 6 -烷氧基羰基,C 1 -C 6 - 烷硫基,C 1 -C 6 -烷基氨基,二-C 1 -C 6 -烷基氨基,C 1 -C 6 -烷基氨基羰基, 二-C 1 -C 6 -烷基氨基羰基,C 1 -C 6 -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C 1 -C 6 -烷基氨 基硫代羰基,C 2 -C 6 -链烯基,C 2 -C 6 -链烯氧基,苄基,苄氧基,芳基, 芳氧基,芳硫基,杂芳基,杂芳氧基,杂芳硫基或C(=NOR 7 )-A n -R 8 ; 芳基,芳基羰基,芳基磺酰基,杂芳基,杂芳基羰基或杂芳基磺酰基, 这些基团可以是部分或全部卤代的,或者可带有1-3个下列基团: 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 卤素,C 1 -C 6 -烷基,C 1 -C 6 -卤代烷基,C 1 -C 6 -烷基羰基,C 1 -C 6 -烷基磺酰 基,C 1 -C 6 -烷基亚磺酰基,C 3 -C 6 -环烷基,C 1 -C 6 -烷氧基,C 1 -C 6 -卤代烷 氧基,C 1 -C 6 -烷氧基羰基,C 1 -C 6 -烷硫基,C 1 -C 6 -烷基氨基,二-C 1 -C 6 -  烷基氨基,C 1 -C 6 -烷基氨基羰基,二-C 1 -C 6 -烷基氨基羰基,C 1 -C 6 -烷基 氨基硫代羰基,二-C 1 -C 6 -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 2 -C 6 -链烯基,C 2 -C 6 - 链烯氧基,苄基,苄氧基,芳基,芳氧基,杂芳基,杂芳氧基或 C(=NOR 7 )-A n -R 8 ; R 5 为氢; C 1 -C 6 -烷基,C 2 -C 6 -链烯基,C 2 -C 6 -炔基,这些烃基可能被部分或全部 卤代,或者连有1-3个下列基团: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 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卤素,C 1 -C 6 -烷基氨基羰基,二-C 1 -C 6 - 烷基氨基羰基,C 1 -C 6 -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C 1 -C 6 -烷基氨基硫代羰 基,C 1 -C 6 -烷基磺酰基,C 1 -C 6 -烷基亚磺酰基,C 1 -C 6 -烷氧基,C 1 -C 6 - 卤代烷氧基,C 1 -C 6 -烷氧基羰基,C 1 -C 6 -烷硫基,C 1 -C 6 -烷基氨基,二 -C 1 -C 6 -烷基氨基,C 2 -C 6 -链烯氧基,C 3 -C 6 -环烷基,C 3 -C 6 -环烷基氧基, 杂环基,杂环氧基,芳基,芳氧基,芳基-C 1 -C 4 -烷氧基,芳硫基,芳 基-C 1 -C 4 -烷硫基,杂芳基,杂芳氧基,杂芳基-C 1 -C 4 -烷氧基,杂芳硫 基,杂芳基-C 1 -C 4 -烷硫基,而其中的环状基团本身又可以是部分或全 部卤代的和/或连有1-3个下列基团: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 基,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C 1 -C 6 -烷基,C 1 -C 6 -卤代烷基, C 1 -C 6 -烷基磺酰基,C 1 -C 6 -烷基亚磺酰基,C 3 -C 6 -环烷基,C 1 -C 6 -烷氧基, C 1 -C 6 -卤代烷氧基,C 1 -C 6 -烷氧基羰基,C 1 -C 6 -烷硫基,C 1 -C 6 -烷基氨基, 二-C 1 -C 6 -烷基氨基,C 1 -C 6 -烷基氨基羰基,二-C 1 -C 6 -烷基氨基羰基, C 1 -C 6 -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C 1 -C 6 -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 2 -C 6 -链烯基, C 2 -C 6 -链烯氧基,苄基,苄氧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杂芳基, 杂芳氧基,杂芳硫基和C(=NOR 7 )-A n -R 8 ; C 3 -C 6 -环烷基,C 3 -C 6 -环烯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这些环状基 团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卤代或连有1-3个下列基团:氰基,硝基,羟 基,巯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卤素,C 1 -C 6 -烷 基,C 1 -C 6 -卤代烷基,C 1 -C 6 -烷基磺酰基,C 1 -C 6 -烷基亚磺酰基,C 3 -C 6 - 环烷基,C 1 -C 6 -烷氧基,C 1 -C 6 -卤代烷氧基,C 1 -C 6 -烷氧基羰基,C 1 -C 6 - 烷硫基,C 1 -C 6 -烷基氨基,二-C 1 -C 6 -烷基氨基,C 1 -C 6 -烷基氨基羰基, 二-C 1 -C 6 -烷基氨基羰基,C 1 -C 6 -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C 1 -C 6 -烷基氨 基硫代羰基,C 2 -C 6 -链烯基,C 2 -C 6 -链烯氧基,苄基,苄氧基,芳基, 芳氧基,杂芳基和杂芳氧基; 其中A为氧,硫或氮,其中氮连有氢或C 1 -C 6 烷基; n为0或1; R 7 为氢或C 1 -C 6 烷基;和 R 8 为氢或C 1 -C 6 烷基, 和 b)至少一种具有结构式Ⅱ-Ⅷ的化合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杀真菌混合物,它被调整成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包含在固体或液体载体中的化合物Ⅰ,而另一部分则包含在 固体或液体载体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Ⅱ-Ⅶ。
3: 一种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 的杀真菌混合物处理有害真菌、它们的聚集地、或欲免受它们侵染的 材料、植物、种子、土壤、表面或空间,其中化合物Ⅰ和至少一种化合 物Ⅱ-Ⅶ可同时,即一起或分别,或先后施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要求的方法,其中用0.005-1kg/ha的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来处理有害真菌、它们的聚集地、或欲免受它们 侵染的材料、植物、种子、土壤、表面或空间。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要求的方法,其中用0.01-1kg/ha的根据权 利要求1所述的至少一种化合物Ⅱ-Ⅶ来处理有害真菌、它们的聚集 地、或欲免受它们侵染的材料、植物、种子、土壤、表面或空间。

说明书


基于三(肟醚)衍生物和丝核菌 杀真菌剂的杀真菌混合物

    本发明涉及用于防治有害真菌的杀真菌混合物,包含:a)式Ⅰ苯乙酸衍生物及其盐其中各取代基及下标含义如下:X  为NOCH3,CHOCH3,CHCH3;Y  为O,NR;R1,R各自彼此独立地为氢或C1-C4-烷基;R2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卤素,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m  为0,1或2,当m为2时,基团R2可以是不同的;R3为氢,氰基,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R4,R6各自彼此独立地为氢,

    C1-C10-烷基,C3-C6-环烷基,C2-C10-链烯基,C2-C10-炔基,C1-C10-烷基

    羰基,C2-C10-链烯基羰基,C3-C10-炔基羰基或C1-C10-烷基磺酰基,这

    些基团可以是部分或全部卤代的,或者连接有1-3个下述基团:氰

    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卤

    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

    酰基(sulfoxyl),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

    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氨基,二-C1-C6-烷基氨基,C1-C6-烷基

    氨基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羰基,C1-C6-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

    -C1-C6-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2-C6-链烯基,C2-C6-链烯氧基,C3-C6-环

    烷基,C3-C6-环烷基氧基,杂环基,杂环氧基,苄基,苄氧基,芳基,

    芳氧基,芳硫基,杂芳基,杂芳氧基和杂芳硫基,其中的环状基团本

    身又可以是部分或全部卤代的,或者连有1-3个下列基团:氰基,

    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卤素,

    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

    C3-C6-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基,

    C1-C6-烷硫基,C1-C6-烷基氨基,二-C1-C6-烷基氨基,C1-C6-烷基氨基

    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羰基,C1-C6-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C1-C6-

    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2-C6-链烯基,C2-C6-链烯氧基,苄基,苄氧基,

    芳基,芳氧基,芳硫基,杂芳基,杂芳氧基,杂芳硫基或C(=NOR7)-An-R8;

    芳基,芳基羰基,芳基磺酰基,杂芳基,杂芳基羰基或杂芳基磺酰

    基,这些基团可以是部分或全部卤代的,或者可带有1-3个下列基

    团: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

    基,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基

    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3-C6-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6-

    卤代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氨基,二

    -C1-C6-烷基氨基,C1-C6-烷基氨基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羰基,C1-C6-

    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2-C6-链烯基,C2-C6-

    链烯氧基,苄基,苄氧基,芳基,芳氧基,杂芳基,杂芳氧基或

    C(=NOR7)-An-R8;R5为氢;

    C1-C6-烷基,C2-C6-链烯基,C2-C6-炔基,这些烃基可以被部分或全部

    卤代,或者连有1-3个下列基团: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

    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卤素,C1-C6-烷基氨基羰基,二-C1-C6-

    烷基氨基羰基,C1-C6-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硫代羰

    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氧基,C1-C6-

    卤代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氨基,二

    -C1-C6-烷基氨基,C2-C6-链烯氧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氧基,

    杂环基,杂环氧基,芳基,芳氧基,芳基-C1-C4-烷氧基,芳硫基,芳

    基-C1-C4-烷硫基,杂芳基,杂芳氧基,杂芳基-C1-C4-烷氧基,杂芳硫

    基,杂芳基-C1-C4-烷硫基,而其中的环状基团本身又可以是部分或全

    部卤代的和/或连有1-3个下列基团: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

    基,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

    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3-C6-环烷基,C1-C6-烷氧基,

    C1-C6-卤代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氨基,

    二-C1-C6-烷基氨基,C1-C6-烷基氨基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羰基,

    C1-C6-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2-C6-链烯基,

    C2-C6-链烯氧基,苄基,苄氧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杂芳基,

    杂芳氧基,杂芳硫基和C(=NOR7)-An-R8;

    C3-C6-环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芳基,杂芳基,这些环状基

    团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卤代或连有1-3个下列基团:氰基,硝基,羟

    基,巯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卤素,C1-C6-烷

    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3-C6-

    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

    烷硫基,C1-C6-烷基氨基,二-C1-C6-烷基氨基,C1-C6-烷基氨基羰基,

    二-C1-C6-烷基氨基羰基,C1-C6-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C1-C6-烷基氨

    基硫代羰基,C2-C6-链烯基,C2-C6-链烯氧基,苄基,苄氧基,芳基,

    芳氧基,杂芳基和杂芳氧基;其中A为氧,硫或氮,其中氮连有氢或C1-C6烷基;

    n为0或1;

    R7为氢或C1-C6烷基;和

    R8为氢或C1-C6烷基,

    和

    b)至少一种杀真菌剂,选自具有结构式Ⅱ-Ⅶ的杀真菌剂: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良好杀真菌活性,尤其是针对稻中的真菌疾病的杀真菌混合物,其活性超过该混合物各组分独自的活性。

    已经发现,该目的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混合物而实现。

    具有结构式Ⅰ的化合物本身是已知的且描述于文献(WO97/15552)。

    具有结构式Ⅱ至Ⅶ的杀真菌剂也是已知的且描述于文献中。此外,它们可按照以下括弧中给出的商品名购得:

    Ⅱ:DE-A2732257,常用名:戊菌隆(商品名:Monceren,来自Bayer)

    Ⅲ:JP01/104514,常用名:氟酰胺(商品名:Moncut,来自NihonNoyaku)

    Ⅳ:美国专利3937840,常用名:灭锈胺(商品名:Basitac,来自Kumiai)

    Ⅴ:常用名:噻呋酰胺(商品名:Greatam,来自Monsanto)

    Ⅵ:GB-A1312536、美国专利3755350;常用名:异菌脲(商品名:Rovral,来自Rhone-Poulenc)

    Ⅶ:AG Chem New Compound Review,第15卷(1997),50;常用名:furametpyr(商品名:Limber,来自Sumitomo)。

    鉴于其C=C和C=N双键,制备化合物Ⅰ时可能产生E/Z异构体混合物,它们随后可用常规方法(例如结晶和色谱法)分离为单一化合物。

    然而,如果合成产生了异构体混合物,由于在配制使用制剂的过程或使用制剂的过程中,在某些情况下,单一异构体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在光、酸或碱作用下),所以通常并不需要一定将它们分离开。类似的转化也可以在使用后发生,例如在处理植物时,发生于受处理的植物体内或者在要防治的有害真菌或动物害虫体内。

    就C=X双键而言,鉴于其活性,化合物Ⅰ优选E-异构体(基于-OCH3或-CH3基团相对于-CO2R1基团的构型)。

    对-C(R3)=NOCH2-双键来讲,考虑到它们的活性,优选化合物Ⅰ的顺式异构体(基于基团R3相对于-OCH2-基团地构型)。

    在本文开头给出的化合物Ⅰ的定义中,使用了一般表示下述基团的集合术语:卤素:氟,氯,溴和碘;烷基:具有1至4、6或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C1-C6-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1-甲基乙基,丁基,1-甲基丙基,2-甲基丙基,1,1二甲基乙基,戊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1-乙基丙基,己基,1,1-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2-乙基丁基,1,1,2-三甲基丙基,1,2,2-三甲基丙基,1-乙基-1-甲基丙基和1-乙基-2-甲基丙基;卤代烷基: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这些基团中的一些或全部氢原子可能被上面所提及的卤原子取代,例如C1-C2-卤代烷基,如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氟甲基,二氯氟甲基,氯二氟甲基,1-氟乙基,2-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2-氯-2-氟乙基,2-氯-2,2-二氟乙基,2,2-二氯-2-氟乙基,2,2,2-三氯乙基和五氟乙基;环烷基:具有3-6个碳环原子的单环烷基,例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和环己基。链烯基:具有2至6或10个碳原子并在任意位置具有一双键的直链或支链烯基,例如C2-C6-链烯基,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甲基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甲基-1-丙烯基,2-甲基-1-丙烯基,1-甲基-2-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1-甲基-1-丁烯基,2-甲基-1-丁烯基,3-甲基-1-丁烯基,1-甲基-2-丁烯基,2-甲基-2-丁烯基,3-甲基-2-丁烯基,1-甲基-3-丁烯基,2-甲基-3-丁烯基,3-甲基-3-丁烯基,1,1-二甲基-2-丙烯基,1,2-二甲基-1-丙烯基,1,2-二甲基-2-丙烯基,1-乙基-1-丙烯基,1-乙基-2-丙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5-己烯基,1-甲基-1-戊烯基,2-甲基-1-戊烯基,3-甲基-1-戊烯基,4-甲基-1-戊烯基,1-甲基-2-戊烯基,2-甲基-2-戊烯基,3-甲基-2-戊烯基,4-甲基-2-戊烯基,1-甲基-3-戊烯基,2-甲基-3-戊烯基,3-甲基-3-戊烯基,4-甲基-3-戊烯基,1-甲基-4-戊烯基,2-甲基-4-戊烯基,3-甲基-4-戊烯基,4-甲基-4-戊烯基,1,1-二甲基-2-丁烯基,1,1-二甲基-3-丁烯基,1,2-二甲基-1-丁烯基,1,2-二甲基-2-丁烯基,1,2-二甲基-3-丁烯基,1,3-二甲基-1-丁烯基,1,3-二甲基-2-丁烯基,1,3-二甲基-3-丁烯基,2,2-二甲基-3-丁烯基,2,3-二甲基-1-丁烯基,2,3-二甲基-2-丁烯基,2,3-二甲基-3-丁烯基,3,3-二甲基-1-丁烯基,3,3-二甲基-2-丁烯基,1-乙基-1-丁烯基,1-乙基-2-丁烯基,1-乙基-3-丁烯基,2-乙基-1-丁烯基,2-乙基-2-丁烯基,2-乙基-3-丁烯基,1,1,2-三甲基-2-丙烯基,1-乙基-1-甲基-2-丙烯基,1-乙基-2-甲基-1-丙烯基和1-乙基-2-甲基-2-丙烯基;炔基:具有2-10个碳原子并在任意位置具有一三键的直链或支链炔基,例如,C2-C6-炔基,如乙炔基,2-丙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1-甲基-2-丙炔基,2-戊炔基,3-戊炔基,4-戊炔基,1-甲基-2-丁炔基,1-甲基-3-丁炔基,2-甲基-3-丁炔基,1,1-二甲基-2-丙炔基,1-乙基-2-丙炔基,2-己炔基,3-己炔基,4-己炔基,5-己炔基,1-甲基-2-戊炔基,1-甲基-3-戊炔基,1-甲基-4-戊炔基,2-甲基-3-戊炔基,2-甲基-4-戊炔基,3-甲基-4-戊炔基,4-甲基-2-戊炔基,1,1-二甲基-2-丁炔基,1,1-二甲基-3-丁炔基,1,2-二甲基-3-丁炔基,2,2-二甲基-3-丁炔基,1-乙基-2-丁炔基,1-乙基-3-丁炔基,2-乙基-3-丁炔基和1-乙基-1-甲基-2-丙炔基;杂环基或杂环氧基、杂环硫基和杂环氨基:含有1-3个选自氧、氮和硫杂原子的三至六元饱和或部分不饱和的单环或多环杂环,所述杂环直接或经氧原子(杂环氧基)或经硫原子(杂环硫基)或经氮原子(杂环氨基)连接在骨架上,例如2-四氢呋喃基,环氧乙烷基,3-四氢呋喃基,2-四氢噻吩基,3-四氢噻吩基,2-吡咯烷基,3-吡咯烷基,3-异鎓唑烷基,4-异鎓唑烷基,5-异鎓唑烷基,3-异噻唑烷基,4-异噻唑烷基,5-异噻唑烷基,3-吡唑烷基,4-吡唑烷基,5-吡唑烷基,2-鎓唑烷基,4-鎓唑烷基,5-鎓唑烷基,2-噻唑烷基,4-噻唑烷基,5-噻唑烷基,2-咪唑烷基,4-咪唑烷基,1,2,4-鎓二唑烷-3-基,1,2,4-鎓二唑烷-5-基,1,2,4-噻二唑烷-3-基,1,2,4-噻二唑烷-5-基,1,2,4-三唑烷-3-基,1,3,4-鎓二唑烷-2-基,1,3,4-噻二唑烷-2-基,1,3,4-三唑烷-2-基,2,3-二氢呋喃-2-基,2,3-二氢呋喃-3-基,2,3-二氢呋喃-4-基,2,3-二氢呋喃-5-基,2,5-二氢呋喃-2-基,2,5-二氢呋喃-3-基,2,3-二氢噻吩-2-基,2,3-二氢噻吩-3-基,2,3-二氢噻吩-4-基,2,3-二氢噻吩-5-基,2,5-二氢噻吩-2-基,2,5-二氢噻吩-3-基,2,3-二氢吡咯-2-基,2,3-二氢吡咯-3-基,2,3-二氢吡咯-4-基,2,3-二氢吡咯-5-基,2,5-二氢吡咯-2-基,2,5-二氢吡咯-3-基,2,3-二氢异鎓唑-3-基,2,3-二氢异鎓唑-4-基,2,3-二氢异鎓唑-5-基,4,5-二氢异鎓唑-3-基,4,5-二氢异鎓唑-4-基,4,5-二氢异鎓唑-5-基,2,5-二氢异噻唑-3-基,2,5-二氢异噻唑-4-基,2,5-二氢异噻唑-5-基,2,3-二氢异吡唑-3-基,2,3-二氢异吡唑-4-基,2,3-二氢异吡唑-5-基,4,5-二氢异吡唑-3-基,4,5-二氢异吡唑-4-基,4,5-二氢异吡唑-5-基,2,5-二氢异吡唑-3-基,2,5-二氢异吡唑-4-基,2,5-二氢异吡唑-5-基,2,3-二氢鎓唑-3-基,2,3-二氢鎓唑-4-基,2,3-二氢鎓唑-5-基,4,5-二氢鎓唑-3-基,4,5-二氢鎓唑-4-基,4,5-二氢鎓唑-5-基,2,5-二氢鎓唑-3-基,2,5-二氢鎓唑-4-基,2,5-二氢鎓唑-5-基,2,3-二氢噻唑-2-基,2,3-二氢噻唑-4-基,2,3-二氢噻唑-5-基,4,5-二氢噻唑-2-基,4,5-二氢噻唑-4-基,4,5-二氢噻唑-5-基,2,5-二氢噻唑-2-基,2,5-二氢噻唑-4-基,2,5-二氢噻唑-5-基,2,3-二氢咪唑-2-基,2,3-二氢咪唑-4-基,2,3-二氢咪唑-5-基,4,5-二氢咪唑-2-基,4,5-二氢咪唑-4-基,4,5-二氢咪唑-5-基,2,5-二氢咪唑-2-基,2,5-二氢咪唑-4-基,2,5-二氢咪唑-5-基,2-吗啉基,3-吗啉基,2-哌啶基,3-哌啶基,4-哌啶基,3-四氢哒嗪基,4-四氢哒嗪基,2-四氢嘧啶基,4-四氢嘧啶基,5-四氢嘧啶基,2-四氢吡嗪基,1,3,5-四氢三嗪-2-基,1,2,4-四氢三嗪-3-基,1,3-二氢鎓嗪-2-基,1,3-二噻烷-2-基,2-四氢吡喃基,1,3-二氧戊环-2-基,3,4,5,6-四氢吡啶-2-基,4H-1,3-噻嗪-2-基,4H-3,1-苯并噻嗪-2-基,1,1-二氧代-2,3,4,5-四氢噻吩-2-基,2H-1,4-苯并噻嗪-3-基,2H-1,4-苯并鎓嗪-3-基,1,3-二氢鎓嗪-2-基,1,3-二噻烷-2-基;芳基或芳氧基、芳硫基、芳基羰基和芳基磺酰基:直接或经氧原子(-O-)(芳氧基)或经硫原子(-S-)(芳硫基)或经羰基(-CO-)(芳基羰基)或经磺酰基(-SO2-)(芳基磺酰基)键合到骨架上的芳香性单环或多环烃基,例如苯基,萘基或菲基或者苯氧基、萘氧基和菲氧基以及相应的羰基和磺酰基类基团;杂芳基或杂芳氧基、杂芳硫基、杂芳基羰基和杂芳基磺酰基:除碳环原子外,另外可以含有1-4个氮原子或含1-3个氮原子和一个氧或一个硫原子或含一个氧或一个硫原子的芳香性单环或多环基团,它们直接或经氧原子(-O-)(杂芳氧基)或经硫原子(-S-)(杂芳硫基)、经羰基(-CO-)(杂芳基羰基)或经磺酰基(-SO2-)(杂芳基磺酰基)与骨架相连,例如-含有1-3个氮原子的五元杂芳基:除碳原子外,还可以含有1-3个氮原子作为环原子的五元杂芳基,例如2-吡咯基,3-吡咯基,3-吡唑基,4-吡唑基,5-吡唑基,2-咪唑基,4-咪唑基,1,2,4-三唑-3-基和1,3,4-三唑-2-基。-含有1-4个氮原子或含有1-3个氮原子和一个硫或氧原子或含有一个氧或一个硫原子的5-元杂芳基:五元杂芳基,除碳原子外,它还可以含有1-4个氮原子或含有1-3个氮原子和一个硫或氧原子或含有一个氧或硫原子作为环原子,例如2-呋喃基,3-呋喃基,2-噻吩基,3-噻吩基,2-吡咯基,3-吡咯基,3-异鎓唑基,4-异鎓唑基,5-异鎓唑基,3-异噻唑基,4-异噻唑基,5-异噻唑基,3-吡唑基,4-吡唑基,5-吡唑基,2-鎓唑基,4-鎓唑基,5-鎓唑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2-咪唑基,4-咪唑基,1,2,4-鎓二唑-3-基,1,2,4-鎓二唑-5-基,1,2,4-噻二唑-3-基,1,2,4-噻二唑-5-基,1,2,4-三唑-3-基,1,3,4-鎓二唑-2-基,1,3,4-噻二唑-2-基,1,3,4-三唑-2-基;-含有1-3个氮原子或含有一个氮原子和/或一个氧或硫原子的苯并稠合五元杂芳基:五元杂芳基,除碳原子外,它还可以含有1-4个氮原子或含有1-3个氮原子和一个硫或氧原子或含有一个氧或一个硫原子作为环原子,并且其中两个相邻碳环原子或一个氮原子和一个相邻碳环原子可经丁-1,3-二烯-1,4-亚基基团桥连;-含有1-4个氮原子且经氮键连的五元杂芳基,或含有1-3个氮原子且经氮键连的苯并稠合五元杂芳基:五元杂芳基,除碳原子外,还可以分别含有1-4个氮原子和1-3个氮原子作为环原子,并且其中的两个相邻碳环原子或一个氮和一个相邻碳环原子可经丁-1,3-二烯-1,4-亚基基团桥连成环,这些环经氮环原子中的一个与骨架键连;-分别含有1-3个或1-4个氮原子的六元杂芳基:六元杂芳基,除碳原子外,还可以分别含有1-3个或1-4个氮原子作为环原子,例如: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3-哒嗪基,4-哒嗪基,2-嘧啶基,4-嘧啶基,5-嘧啶基,2-吡嗪基,1,3,5-三嗪-2-基,1,2,4-三嗪-3-基和1,2,4,5-四嗪-3-基;-含有1-4个氮原子的苯并稠合六元杂芳基:其中两个相邻碳环原子可经丁-1,3-二烯-1,4-亚基基团桥连成环的六元杂芳基,例如喹啉,异喹啉,喹唑啉和喹喔啉,以及相应的氧基、硫基、羰基或磺酰基基团。杂芳基氨基:除碳环原子外,还可以含有1-4个氮原子或含有1-3个氮原子和一个氧或一个硫原子的芳香性单环或多环基团,它们经由氮原子与骨架相连。

    术语“部分或全部卤代”是指以此术语修饰的基团中的一些或所有氢原子可被如上所述的相同或不同卤原子取代。

    考虑到它们的生物活性,优选其中m为0的式Ⅰ化合物。

    同样优选其中R1为甲基的式Ⅰ化合物。

    此外,还优选其中R3为氢、氰基、环丙基、甲基、乙基、1-甲基乙基或CF3的化合物Ⅰ。

    此外优选其中R3为甲基的化合物Ⅰ。

    还优选其中R3为氰基的化合物Ⅰ。

    而且优选其中R3为环丙基的化合物Ⅰ。

    另外,优选其中R3为CF3的化合物Ⅰ。

    另外,优选其中R5为氢,环丙基,甲基,乙基,异丙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芳基或杂芳基的化合物Ⅰ。

    此外优选其中R5为甲基的化合物Ⅰ。

    另外,优选其中R5为乙基的化合物Ⅰ。

    此外优选其中R5为异丙基的化合物Ⅰ。

    此外优选其中R5为环丙基的化合物Ⅰ。

    此外优选其中R5为CF3的化合物Ⅰ。

    另外,优选其中R5为未取代或取代的芳基或杂芳基的化合物Ⅰ。

    另外优选的化合物Ⅰ为其中R5为未取代或取代的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或三嗪基的那些。

    另外,优选其中R5为未取代或取代的呋喃基、噻吩基或吡咯基的化合物Ⅰ。

    另外,优选的化合物Ⅰ是其中R5为未取代或取代的鎓唑基、噻唑基、异鎓唑基、异噻唑基、吡唑基或咪唑基的那些。

    另外,优选其中R5为未取代或取代的鎓二唑基、噻二唑基或三唑基的化合物Ⅰ。

    此外,还优选这些化合物Ⅰ,其中R5为未取代的或带有一个或两个下述基团的苯基:硝基,氰基,羟基,氨基,氨基羰基,氨基硫代羰基,卤素,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基磺酰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氨基羰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

    此外,还优选这些化合物Ⅰ,其中R4为氢,C1-C6-烷基,C2-C6-链烯基,C2-C6-炔基,烯丙基,芳烷基,杂芳基烷基,芳氧基烷基,杂芳氧基烷基,芳基或杂芳基。

    另外,优选其中R4为C1-C6-烷基的化合物Ⅰ。

    更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Ⅰ公开在WO 97/15,552内。

    包含在本发明混合物中的化合物Ⅰ对多种植物病原菌都具有优越活性,特别是对于子囊菌纲、半知菌纲、藻状菌纲和担子菌纲真菌。

    它们对于各种植物,如棉花、蔬菜类(如黄瓜,菜豆,番茄,马铃薯和葫芦科)、大麦、牧草、燕麦、香蕉、咖啡、玉米、水果类、稻、黑麦、大豆、葡萄、小麦、观赏植物、甘蔗以及各类种子上的多种真菌病害的防治都特别重要。

    它们特别适合于防治下列植物病原真菌:禾谷类上的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禾谷白粉病)、葫芦科上的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和苍耳单丝壳菌(Sphaerothecafuliginea)、苹果上的苹果白粉病菌(Podosphaera leucotricha)(苹果白粉病)、葡萄上的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葡萄白粉病),禾谷类上的柄锈菌(Puccinia)、棉花、稻和草坪上的丝核菌(Rhizoctonia)、禾谷类和甘蔗上的黑粉菌(Ustilago)、苹果上的苹果黑星菌(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禾谷类和稻上的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小麦上的颖枯病菌(小麦颍枯病)(Septorianodorum)、草莓、蔬菜、观赏植物和葡萄上的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a)(灰霉病)、花生上的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小麦和大麦上的眼斑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稻和草坪上的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马铃薯和蕃茄上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葡萄上的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viticola)、啤酒花和黄瓜上的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蔬菜和水果上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香蕉上的球腔菌(Mycosphaerella),以及镰刀菌(Fusarium)和轮枝孢菌(Verticillium)。

    化合物Ⅱ-Ⅶ为市售杀真菌剂。

    在制备混合物时,优选采用纯净活性成分Ⅰ和Ⅱ-Ⅶ,其中可以另外混入对有害真菌或其它害虫(如昆虫,蛛形纲动物或线虫)具有活性的其它成份,或具有除草活性或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成份或肥料。

    化合物Ⅰ与至少一种化合物Ⅱ至Ⅶ的混合物可以同时(即一同或分别)使用,而且显示出对广谱植物病原真菌,特别是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和藻状菌纲的真菌具有优异的活性。这些化合物中某些可内吸地起作用,因而可用作叶面和土壤杀真菌剂。

    它们对于防治各种作物,如棉花、蔬菜类(如黄瓜,菜豆,番茄,马铃薯和葫芦科)、大麦、牧草、燕麦、香蕉、咖啡、玉米、水果类、稻、黑麦、大豆、葡萄、小麦、观赏植物、甘蔗以及各种种子上的许多真菌都特别重要。 

    它们特别适合于防治下列植物病原真菌:禾谷类上的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禾谷白粉病)、葫芦科上的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和苍耳单丝壳菌(Sphaerothecafuliginea)、苹果上的苹果白粉病菌(Podosphaera leucotricha)(苹果白粉病)、葡萄上的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葡萄白粉病),禾谷类上的柄锈菌(Puccinia)、棉花、稻和草坪上的丝核菌(Rhizoctonia)、禾谷类和甘蔗上的黑粉菌(Ustilago)、苹果上的苹果黑星菌(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禾谷类和稻上的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小麦上的颖枯病菌(小麦颍枯病)(Septorianodorum)、草莓、蔬菜、观赏植物和葡萄上的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a)(灰霉病)、花生上的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小麦和大麦上的眼斑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稻和草坪上的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马铃薯和蕃茄上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葡萄上的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viticola)、啤酒花和黄瓜上的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蔬菜和水果上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香蕉上的球腔菌(Mycosphaerella),以及镰刀菌(Fusarium)和轮枝孢菌(Verticillium)。

    本发明的混合物特别优选用于防治稻瘟病(Pyriculariaoryzae)。

    化合物Ⅰ和至少一种化合物Ⅱ-Ⅶ可以同时(即一起或分别施用丿,或先后施用,在分别施用的情形下,其施用次序一般对防治结果没有任何影响。

    本发明混合物的施用量,特别是在大田农作物的情况下,一般为0.01-8kg/ha,优选0.1-5kg/ha,尤为0.5-3.0kg/ha,这取决于所希望的效果。

    对化合物Ⅰ而言,其施用量为0.01-2.5kg/ha,优选0.05-2.5kg/ha,特别是0.1-1.0kg/ha。

    相应地,就化合物Ⅱ-Ⅶ来说,施用量一般为0.001-5kg/ha,优选0.005-2kg/ha,特别是0.01-1.0kg/ha。

    对于种子的处理,该混合物的施用量一般为0.001-250克/kg种子,优选0.01-100克/kg,特别是0.01-50克/kg。

    如果要防治植物病原有害真菌,化合物Ⅰ与至少一种化合物Ⅱ-Ⅶ的分别或联合施用可在植物播种之前或之后,或者在植物出芽之前或之后,通过对种子、植物或土壤喷雾或撒粉来进行。

    本发明的杀真菌增效混合物可以配制成,例如即可喷雾的溶液、粉剂和悬浮液形式,或高浓度的水性、油性或其它悬浮液、分散液、乳液,油分散体、糊剂、喷粉剂、撒播剂或颗粒剂的形式,并通过喷雾、弥雾、撒粉、撒播或浇泼施用。施用形式主要取决于预定用途;在任何情况下,应确保本发明混合物尽可能细微和均匀地分散。

    这些制剂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例如通过活性成分与溶剂和/或载体混合,如果需要,通过使用乳化剂和分散剂来制备。如果所使用的稀释剂是水,也可以用其它的有机溶剂作助溶剂。对此适合的辅助剂主要是溶剂,如芳族化合物(例如二甲苯)、氯代芳族化合物(例如氯苯)、石蜡(例如石油馏份)、醇类(例如甲醇、丁醇)、酮类(例如环己酮)、胺类(例如乙醇胺、二甲基甲酰胺)和水;载体如研碎的天然矿物质(例如高岭土、矾土、滑石、白垩)和研碎的合成矿物质(例如细分散的硅酸、硅酸盐);乳化剂如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例如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磺酸盐和芳基磺酸盐)和分散剂如木质素亚硫酸盐废液或甲基纤维素。

    合适的表面活性物质为下列酸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和铵盐:芳族磺酸,如木质素磺酸、苯酚磺酸、萘磺酸和二丁基萘磺酸,和脂肪酸、烷基-和烷芳基磺酸,烷基-、月桂基醚-和脂肪醇硫酸;以及硫酸化十六烷基醇、十七烷基醇和十八烷基醇或脂肪醇乙二醇醚的盐,磺化萘及其衍生物与甲醛的缩合产物,萘或萘磺酸与苯酚和甲醛的缩合产物,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乙氧基化异辛基苯酚、辛基苯酚或壬基苯酚,烷基苯酚聚乙二醇醚或三丁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芳基聚醚醇,异十三烷基醇、脂肪醇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或聚氧丙烯,十二烷基醇聚乙二醇醚乙酸盐,山梨醇酯,木素亚硫酸盐废液或甲基纤维素。

    粉剂、撒播剂和喷粉剂可通过混合或一同研磨化合物Ⅰ和至少一种化合物Ⅱ-Ⅶ或化合物Ⅰ及至少一种化合物Ⅱ-Ⅶ的混合物与固体载体来制备。

    颗粒剂(例如,包衣颗粒,浸渍颗粒和均质颗粒)通常通过将活性成分粘合到固体载体上来制备。

    填料或固体载体是,例如矿质土类,如硅胶、硅酸、硅石、硅酸盐、滑石、高岭土、石灰石、石灰、白垩、红玄武土、黄土、陶土、白云石、硅藻土、硫酸钙、硫酸镁、氧化镁、研碎的合成物质、和肥料,如硫酸铵、磷酸铵、硝酸铵、尿素,以及植物源产物,如谷类作物粉末、树皮粉末、木材粉末和坚果壳粉,纤维素粉末或其它固体载体。

    制剂通常包含0.1-95%重量,优选0.5-90%重量的化合物Ⅰ和至少一种化合物Ⅱ-Ⅶ之一或化合物Ⅰ与至少一种化合物Ⅱ-Ⅶ的混合物。所用活性成分的纯度为90%-100%,优选95%-100%(根据NMR谱或HPLC测定)。

    其相应制剂通过用杀真菌有效量的混合物,或(在分别施用情形下)化合物Ⅰ与至少一种化合物Ⅱ-Ⅶ处理有害真菌、其聚集地、或欲免受它们侵染的植物、种子、土壤、表面,材料或空间的方式施用。

    施用可在有害真菌侵染前或侵染后进行。

    含有活性成分的这类制剂的实例是:Ⅰ.90重量份的活性成分与10重量份的N-甲基吡咯烷酮组成的溶液,该溶液适合以微小雾滴的形式使用。Ⅱ.20重量份的活性成分、80重量份的二甲苯、10重量份的8至10摩尔环氧乙烷与1摩尔油酸-N-单乙醇酰胺的加合物、5重量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和5重量份的40摩尔环氧乙烷与1摩尔蓖麻油的加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将该溶液细分散在水中获得分散液。Ⅲ.20重量份的活性成分、40重量份的环己酮、30重量份的异丁醇、20重量份的40摩尔环氧乙烷与1摩尔蓖麻油的加合物组成的水分散液。Ⅳ.20重量份的活性成分、25重量份的环己醇、65重量份沸点是210至280℃的石油馏份和10重量份40摩尔环氧乙烷与1摩尔蓖麻油的加合物组成的水分散液。Ⅴ.将80重量份的活性成分与3重量份的二异丁基萘-1-磺酸钠盐、10重量份的来源于亚硫酸盐废液的木素磺酸钠盐和7重量份粉状硅胶混合,且在锤磨中磨碎混合物,通过将该混合物细分散在水中获得喷雾混合物;Ⅵ.将3重量份的活性成分与97重量份的细粉碎的高岭土均匀混合,由此获得喷粉剂,它包含3重量%的活性成分。Ⅶ.30重量份的活性成分、92重量份的粉状硅胶和8重量份预先喷涂到硅胶表面上的石蜡油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得到具有良好粘性的活性成分的制剂。Ⅷ.40重量份的活性成分、10重量份的苯酚磺酸/脲/甲醛缩合物的钠盐、2重量份硅胶和48重量份水组成的稳定的水分散液,该分散液可以进一步稀释;Ⅸ.20重量份的活性成分、2重量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重量份的脂肪醇聚乙二醇醚、20重量份的苯酚磺酸/脲/甲醛缩合物的钠盐和88重量份的石蜡矿物油组成的稳定油性分散液。

    本发明混合物的增效活性可以通过下面的试验来证明:

    将活性成分(单独或一起)配制成在63%重量环己酮与27%重量乳化剂组成的混合物中的10%乳液,然后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通过测定感染叶面面积的百分数进行评价。将这些百分数换算成作用效力。作用效力(W)采用下述Abbot公式计算:

          W=(1-α)·100/βα对应于处理植物的真菌感染,以%计,和β对应于未处理(对照组)植物的真菌感染,以%计

    效力0表示处理植物的感染程度与未处理对照植物感染程度相当;效力100表示处理植物未被感染。

    采用Colby公式[R.S.Colby,杂草(Weeds),15,20-22(1967)]计算活性成分混合物的预期作用效力并与观测到的作用效力加以比较。

    Colby公式:E=x+y-x·y/100E表示使用浓度分别为a和b的活性成分A和B的混合物的情况下的预期作用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组的%表示x表示使用浓度为a的活性成分A的情况下的作用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组的%表示y表示使用浓度为b的活性成分B的情况下的作用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组的%表示。

    应用实施例1-抗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活性(保护作用)

    使用由10%的活性成分、63%的环己酮和27%的乳化剂组成的原液制备的含水制剂喷洒盆栽“TaiNong 67”品种稻秧苗叶面至滴流。第二天,用稻梨孢孢子水悬浮液浸染这些植物。然后将试验植物在22-24℃和95-99%相对大气湿度的气候室内放置6天,然后目测叶面病害发展程度。

    将目测感染叶面积%值转化为以未处理对照组的%表示的效力。效力0表示与未处理对照组具有相同的感染程度,效力100表示0%感染。活性成分组合的预期效力采用Colby公式计算(colby,s.R.“除草剂组合的协同和拮抗效应的计算”,《(杂草》(weeds),第15卷,20-22页;1967),并与所观测到的效力加以比较。

    采用下列化合物Ⅰ’作为组分a):

    试验结果示于表1和2内:表1:实施例    活性成分浓度(ppm)效力(未处理对照组的%)1V    无(100%感染)    0    2V    化合物Ⅰ’    2.0    0.5    20    0    3V    化舍物Ⅶ    2.0    0.5    0    0表2:实施倒    本发明混合物(浓度:ppm)观测到的效力值计算的效力值*4    2 ppm Ⅰ’+2 ppm Ⅶ    35%    20%    5    0.5 ppm Ⅰ’+0.5 ppm Ⅶ    20%    0%*采用Colby公式计算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所有的混合比例,所观察的效力值均高于采用Colby公式计算得到效力值。

基于三肟醚衍生物和丝核菌杀真菌剂的杀真菌混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基于三肟醚衍生物和丝核菌杀真菌剂的杀真菌混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基于三肟醚衍生物和丝核菌杀真菌剂的杀真菌混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三肟醚衍生物和丝核菌杀真菌剂的杀真菌混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三肟醚衍生物和丝核菌杀真菌剂的杀真菌混合物.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真菌混合物,其中包含增效有效量的以下物质作为活性组分:a)式苯乙酸衍生物及其盐,其中各取代基及下标如说明书所定义,和b)至少一种式的化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