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5644114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00290.2

申请日:

2000.01.14

公开号:

CN1305818A

公开日:

2001.08.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00; A61P11/06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00; A61P11/06

申请人:

袁家麟;

发明人:

王雪峰; 姚晶莹; 袁家麟; 孙灵芝

地址:

110032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32号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本发明公开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采用“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中药制成伏九膏咳喘贴膏,通过外敷穴位(天突、膻中、双侧肺俞与双侧膏肓俞)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对皮肤无刺激副作用,直接作用于穴位,宣肺化痰止喘咳平喘,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包括冬季和夏季用的主配方, 即麻黄(冬季)∶酒军∶生甘遂:10∶50∶50∶100比例用辅方的玉米 面,鲜姜汁调成膏状后点麝香少许,其夏季用方为香薷(夏季)∶酒军∶ 生甘遂∶白芥子按50∶50∶100比例用玉米面鲜姜汁调成膏状用麝香少 许; 2、按照权利要求,所述地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其制备 工艺为选倍量标准药材,洁净处理,低温干燥后,准确称量,依方调配, 粉碎成100目细粉,使用前用新鲜姜汁调制成糊状膏剂,用时涂在30.3 ×40.0mm纱布中间,直径为25.0±
2: 0mm,厚度为
3: 0±1.0mm,约秒 钟略成型后药膏中心点-高梁米粒大小,重为1.1±0.1mg的麝香,药 膏重1890.0±150.0mg,备用。

说明书


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

    目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中药、西药,内服较多,通过胃肠产生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效果不佳,其不足之处是刺激胃肠,对人体容易产生不良反映,针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肮炎属于中医学咳喘,哮证,喘证范畴,中医学认为咳嗽、哮证、喘证其病机的共同点均为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肺失宣发、肃降及津液敷布异常,引起湿聚痰生,痰壅气滞,肺气上逆所致咳嗽、喘促。根据“天人合一”、“适时开穴”子午流注生物钟规律:“夏病冬治,冬病夏防”等中医传统理论。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采用“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中药理论制成伏九膏咳喘贴膏,通过外敷穴位(天突、膻中、双侧肺俞与双侧膏肓俞)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方案来实现:配方配制及方法一、药物组成分夏冬两组配方

    冬季:麻黄1-10   生甘遂1-50  白芥子1-100

    辅药:桑白皮1-10 玉米面1-200

    夏季:香薷50 酒军50 生甘遂50 白芥子100

    夏季辅药:桑白皮1-10 麝香0.01-0.1 玉米白1-10二、制备工艺

    选倍量标准药材,洁净处理,低温干燥后,准确称量,依方调配,粉碎成100目细粉,使用前用新鲜姜汁调制成糊状膏剂,用时涂在30.0×40.0mm纱布中间,直径为25.0±1.0mm,约30秒钟略成型后药膏中心点-高梁米粒大小,重为1.1±1.0mm的麝香,药膏重1890.0±150.0mg,备用。

    用法制成膏剂后外敷天突膻中、肺俞膏肓俞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对皮肤无刺激,无副作用,直接作用于穴位,宣肺化痰止喘咳平喘,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药物方解:冬季严寒,腠理闭塞,故冬用麻黄,其味辛性温入肺经,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为君药。因肺主一身之气,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得宣则津液得布,一方面防止津聚痰生;另一方面气行则痰消。《本草纲目》云:“香薷乃夏月发汗之药,犹冬月之麻黄“。因夏季暑邪当令,暑多挟湿;又因夏季人体腠理疏松,故选用微湿芳香之香薷,一方面湿化痰湿,另一方面祛暑化湿,亦为君药。酒军味苦性寒入大肠经为臣药。一方面肺与大肠相表里,与麻黄相须为用,使肺气可宣可降,喘止咳平;另一方面久病必瘀,用此可攻瘀。《本经》谓甘遂“利水谷道”,《本草纲目》谓甘遂“泻隧道之水湿“,又因肺朝百脉,主治节,通调水道,故本方用味甘性寒之生甘遂隧道之水湿,甘佐君、臣药共奏宣肺祛湿之功。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经,该药即能温肺利气,利膈,且渗透力强,能使君、臣、佐直达病所而为佐使药。

    配穴方解:《针灸甲乙经》云,“肺胀虚满而喘咳,肺俞主之。”肺俞(BL13)为肺脏的俞穴,能宣肺,肃降肺气,使津布气畅,气行痰消;膏肓俞(BL13),主治虚劳咳嗽气喘。以上两穴《针灸资生经》云,久嗽宜灸膏肓,次灸肺俞;《针灸治疗学》伏灸肺俞,膏肓而治疗哮喘。膻中(RN17)为心包募穴,八会穴中的气会,这宗气之所聚,能调畅人体的气机,气行则痰自消。《玉龙歌》云,膻中配天突治哮喘;《百灸赋》云,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天突穴(RN22)能宣肺利咽,消痰止咳平喘。《针灸大成》记载:哮吼嗽喘取以上穴位。

    纵观此方,药物配伍为寒温并用而无寒热之偏,虽无峻补之药,但久病取背俞穴、募穴,选用此四穴弥补药物之不足,使本方能用于寒热虚实各种具有咳嗽、喘促的患者。

    实施例(一)、药物组成,配穴及方解

    药物组成:麻黄(冬季)10  香薷(夏季)50  酒军50生甘遂50  白介子100  桑白皮

    实施例(二)

    主方:麻黄(冬季)10  酒军50  生甘遂50  白芥子100

    辅方:桑白皮  玉米面  用鲜姜汁调成膏状  麝香后点上。

    主方:香薷(夏季)50  酒军50  生甘遂50  白芥子100

    辅方:桑白皮  玉米面  用鲜姜汁调成膏状  麝香后点上。

    用法:制成膏剂后(制法详见制备工艺),外敷天突、膻中、肺俞、膏肓俞。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本发明的创造性通过临床来验证。

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本发明公开一种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膏,采用“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中药制成伏九膏咳喘贴膏,通过外敷穴位(天突、膻中、双侧肺俞与双侧膏肓俞)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对皮肤无刺激副作用,直接作用于穴位,宣肺化痰止喘咳平喘,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