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真菌活性化合物组合 本发明涉及包含已知的卤代嘧啶衍生物和另外的已知活性化合物的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所述组合物非常适于防治致植物病的真菌。
已知(2E/Z)-2-(2-{[6-(3-氯-2-甲基苯氧基)-5-氟-4-嘧啶基]氧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乙酰胺具有杀真菌活性(参见EP-A1-937050)。该物质的活性是良好的;然而,在低的施用比例下,其有时不令人满意。
此外,已知多种唑类衍生物(Azol-Derivate)、芳族羧酸衍生物、吗啉化合物和其它杂环化合物可用于防治真菌(参见K.H.Büchel″Pflanzenschutz und Sch_dlingsbek_mpfung″[农作物保护和害虫防治]第87,136,140,141和146-153页,Georg Thieme Verlag,Stuttgart 1977)。然而,这些物质的活性在低的施用比例下不能总是令人满意。
现在已经发现,式(I)化合物与下列化合物的新的活性化合物组合具有非常良好的杀真菌性质:(1)下式所示8-叔丁基-2-(N-乙基-N-正丙基-氨基)-甲基-1,4-二氧杂螺[5,4]-癸烷(参见:EP-A-0 281 842)和/或(2)下式所示5,7-二氯-4-(4-氟苯氧基)-喹啉(参见:EP-A-326 330)和/或(3)下式所示三唑衍生物(参见:EP-A-0 040 345)和/或(4)下式所示1-[3-[4-(1,1-二甲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基]哌啶(参见:DE-A-2 752 153)和/或(5)下式所示(+-)-顺式-4-[3-[4-(1,1-二甲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基]-2,6-二甲基吗啉(参见:DE-A-2 656 747)和/或(6)下式所示N-(1-氰基-1,2-二甲基丙基)-2-(2,4-二氯苯氧基)-丙酰胺(参见:EP-A-262 39 3)和/或(7)下式所示四氯间苯二甲腈(参见:US 3 290 353)和/或(8)下式所示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丁-2-酮(参见:DE-A-2 201 063)和/或(9)下式所示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丁-2-醇(参见:DE-A-23 24 010)和/或(10)下式所示三唑(参见:EP-A-196 038)和/或(11)下式所示三唑(参见:EP-A-329 397)和/或(12)下式所示三唑(参见:EP-A-183 458)和/或(13)下式所示三唑(参见:DE-A-3 406 993)和/或(14)下式所示三唑(参见:Pesticide Manual,第9版(1991),第654页)和/或(15)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EP-A-253 213)和/或(16)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EP-A-0 382 375)和/或(17)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EP-A-0 310 550)和/或(18)下式所示N,N_-(亚氨基二-8,1-辛二基)双胍三乙酸盐(参见:EP-A-155 509)和/或(19)下式所示三唑(参见:EP-A-068 813)和/或(20)下式所示咪唑衍生物(参见:DE-A-2 429 523)和/或(21)下式所示三唑(参见:DE-A-2 551 560)和/或(22)下式所示1-(4-苯基-苯氧基)-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丁-2-醇(参见:DE-A-2 324 010)和/或(23)下式所示1-[(6-氯-3-吡啶基)-甲基]-N-硝基-2-咪唑烷亚胺(参见:Pesticide Manual,第9版(1991),第491页)和/或(24)下式所示苯胺衍生物(参见:DE-A-11 93 498)和/或(25)下式所示苯胺衍生物(参见:DE-A-11 93 498)和/或(26)下式所示苯胺衍生物(参见:Pesticide Manual,第9版(1991),第554页)和/或(27)下式所示4-(2,3-二氯苯基)-1H-吡咯-3-甲腈(参见:EP-A-236272)和/或(28)下式所示三唑衍生物(参见:EP-A-112 284)和/或(29)下式所示吡咯衍生物(参见:EP-A-206 999)和/或(30)下式所示苯并咪唑衍生物(参见:US-3 010 968)和/或(31)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CASRN(3878-19-1))和/或(32)下式所示咪唑衍生物(参见:DE-A-20 63 857)和/或(33)下式所示咪唑衍生物和/或(34)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DE-A-27 09 264)和/或(35)下式所示胍衍生物(参见:Pesticide Manual,第9版(1991),第461页)其中m代表0-5的整数,且R3代表氢(17-23%)或下式所示基团(77-83%),和/或(36)下式所示苯并噻二唑衍生物(参见:EP-A-0 313 512)和/或(37)下式所示脲衍生物(参见:DE-A-27 32 257)和/或(38)下式所示苯甲酰胺衍生物(参见:DE-A 27 31 522)和/或(39)下式所示苯并噻唑衍生物(参见:DE-A-22 50 077)和/或(40)下式所示亚丙-1,2-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参见:PesticideManual,第9版(1991),第726页)和/或(41)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DE-A-20 12 656)和/或(42)下式所示硫代氨基甲酸酯(参见:Pesticide Manual,第9版(1991)) Me=Zn和Mn的混合物和/或(43)下式所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参见:Pesticide Manual,第9版(1991),第431页)和/或(44)下式所示吗啉衍生物(参见:EP-A-0 219 756)和/或(45)下式所示氰肟衍生物(参见:Pesticide Manual,第9版(1991),第206页)和/或(46)下式所示磷化合物(参见:Pesticide Manual,第9版(1991),第443页)和/或(47)下式所示噁唑烷二酮(参见:EP-A-0 393 911)和/或(48)下式所示嘧啶衍生物(参见:EP-A-0 270 111)和/或(49)下式所示嘧啶衍生物(参见:EP-A-0 270 111)和/或(50)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EP-A-0 472 996)和/或(51)下式所示苯胺衍生物(参见:EP-A-0 339 418)和/或(52)下式所示N-[1-(4-氯-苯基)-乙基]-2,2-二氯-1-乙基-3-甲基-环丙烷甲酰胺(参见:EP-A-0 341 475)和/或(53)下式所示吡啶胺(参见:EP-A-0 031 257)和/或(54)下式所示Dicarboxiom衍生物(参见:US-2 553 770)和/或(55)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DE-A-11 00 372)和/或(56)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EP-A-0 629 616)和/或(57)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EP-A-376 279)和/或(58)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EP-A-235 725)和/或(59)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EP-A-580 553)和/或(60)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WO-A-91-4965)和/或(61)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EP-A-326 330)和/或(62)硫黄粉(LXIII)和/或(63)王铜(LXIV)和/或(64)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DE-A-21 49 923)和/或(65)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DE-A-22 07 576)和/或(66)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JP-A-575 584)和/或(67)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DE-A-23 00 299)和/或(68)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US-3 917 838)和/或(69)下式所示羟基乙基三唑衍生物(参见:WO-A-96-16048)和/或(70)下式所示卤代苯并咪唑(参见:WO-A-97-06171)和/或(71)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DE-A-196 02 095)和/或(72)下式所示苯甲酰胺衍生物(参见:EP-A-0 600 629)和/或(73)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EP-A-298 196)和/或(74)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WO-A-96-18631)和/或(75)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EP-A-460 575)和/或(76)下式所示N-甲基-2-(甲氧基亚氨基)-2-[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亚氨基甲基)苯基]乙酰胺(参见:EP-A-596 254)和/或(77)下式所示2-[2-([2-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1-甲基乙基]-亚氨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乙酰胺(参见:WO-A-95-21154)和/或(78)下式所示2-[2-([2-(4-氟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1-甲基乙基]亚氨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乙酰胺(参见:WO-A-95-21154)和/或(79)下式所示2-[4-甲氧基-3-(1-甲基乙氧基)-1,4-二氮杂丁-1,3-二烯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亚氨基-N-甲基乙酰胺(参见:DE-A-19528 651)和/或(80)下式所示N-(2-[1-(4-氯苯基)吡唑-3-基氧基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参见:DE-A-44 23 612)和/或(81)下式所示2,4-二氢-5-甲氧基-2-甲基-4-[2-([([1-(3-三氟甲基苯基)亚乙基]氨基)氧基]甲基)苯基]-3H-1,2,4-三唑-3-酮(参见:WO-A-98-23155)和/或(82)下式所示化合物(参见:US 3 631 176)
令人惊奇的是,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的杀真菌作用显著高于单个活性化合物作用的加合。因此,存在不能预见的真正的协同作用,并且不仅是活性的补充。
从式(I)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式中可明显看出,该化合物可以以E或Z异构体存在。因此,产品可作为不同异构体的混合物或者以单一异构体地形式存在。其中以E异构体形式存在的式(I)化合物是优选的。
式(I)活性化合物是已知的(参见例如DE-A 196 46 407)。
存在于本发明组合中的其它活性化合物同样也是已知的(参见参考文献)。
除了式(I)活性化合物以外,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包含至少一种选自(1)-(82)化合物的活性化合物。此外,它们还可以包含另外的杀真菌活性添加剂。
如果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中的活性化合物以一定重量比存在,则协同作用特别显著。然而,在活性化合物组合中,活性化合物的重量比可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一般情况下,本发明组合以下表所示优选的和特别优选的混合比例包括式(I)活性化合物和混合互配组分(Mischpartner):*所述混合比例是重量比。所述比例是式I化合物:混合互配组分混合互配组分 优选的混合比 例* 特别优选的 混合比例*螺噁茂胺 10∶1-1∶20 5∶1-1∶10喹氧灵 10∶1-1∶20 5∶1-1∶10戊唑醇 10∶1-1∶10 5∶1-1∶5苯锈啶 10∶1-1∶20 5∶1-1∶10丁苯吗啉 10∶1-1∶20 5∶1-1∶10N-(1-氰基-1,2-二甲基丙基)-2-(2,4-二氯苯氧基)-丙酰胺,(R,S)-和(R,R)-和(S,R)-和(S,S)- 10∶1-1∶10 5∶1-1∶5百菌清 1∶1-1∶50 5∶1-1∶20三唑酮 10∶1-1∶10 5∶1-1∶5唑菌醇 10∶1-1∶10 5∶1-1∶5氧唑菌 10∶1-1∶10 5∶1-1∶5环戊唑菌 10∶1-1∶10 5∶1-1∶5喹唑菌酮 10∶1-1∶10 5∶1-1∶5环唑醇 10∶1-1∶10 5∶1-1∶5戊菌唑 10∶1-1∶10 5∶1-1∶5亚胺菌 10∶1-1∶10 5∶1-1∶5腈嘧菌酯 10∶1-1∶10 5∶1-1∶5环丙嘧啶 5∶1-1∶20 1∶1-1∶10双胍辛醋酸盐 10∶1-1∶10 5∶1-1∶5氟硅唑 10∶1-1∶10 5∶1-1∶5丙氯灵 10∶1-1∶10 5∶1-1∶5丙环唑 10∶1-1∶10 5∶1-1∶5双苯三唑醇 10∶1-1∶10 5∶1-1∶5吡虫啉 20∶1-1∶20 10∶1-1∶10表(续)抑菌灵 1∶1-1∶50 1∶1-1∶20对甲抑菌灵 1∶1-1∶50 1∶1-1∶20甲霜灵 10∶1-1∶10 5∶1-1∶5拌种咯 10∶1-1∶10 5∶1-1∶5噁醚唑 10∶1-1∶10 5∶1-1∶5氟噁菌 10∶1-1∶10 5∶1-1∶5多菌灵 10∶1-1∶10 5∶1-1∶5麦穗宁 20∶1-1∶10 10∶1-1∶5烯菌灵 20∶1-1∶10 10∶1-1∶5唑菌嗪 20∶1-1∶10 10∶1-1∶5氟氯氰菊酯 20∶1-1∶20 10∶1-1∶10双胍盐 10∶1-1∶10 5∶1-1∶5噻二唑素-S-甲基酯 50∶1-1∶50 20∶1-1∶10戊菌隆 10∶1-1∶10 5∶1-1∶5氟酰胺 10∶1-1∶10 5∶1-1∶5三环唑 10∶1-1∶10 5∶1-1∶5甲基代森锌 1∶1-1∶50 1∶5-1∶20杀菌利 10∶1-1∶10 5∶1-1∶5代森锰锌 1∶1-1∶50 1∶5-1∶20灭菌丹 1∶1-1∶50 1∶5-1∶20Dimetomorph 10∶1-1∶10 5∶1-1∶5清菌脲 10∶1-1∶10 5∶1-1∶5藻菌磷 10∶1-1∶50 1∶1-1∶10噁唑酮菌 10∶1-1∶10 5∶1-1∶5二甲嘧菌胺 5∶1-1∶20 1∶1-1∶10嘧菌胺 5∶1-1∶20 1∶1-1∶10Iprovalicarb 10∶1-1∶10 5∶1-1∶5Fenhexamid 10∶1-1∶10 5∶1-1∶5氯环丙酰胺 10∶1-1∶10 5∶1-1∶5氟啶胺 10∶1-1∶10 5∶1-1∶5表(续)克菌丹 5∶1-1∶50 1∶1-1∶20灭螨猛 5∶1-1∶50 1∶1-1∶20Fenamidone 10∶1-1∶10 5∶1-1∶5Clothianidin 20∶1-1∶20 10∶1-1∶10Thiacloprid 20∶1-1∶20 10∶1-1∶10Thiamethoxan 20∶1-1∶20 10∶1-1∶10吡虫清 20∶1-1∶20 10∶1-1∶10Picoxystrobin 10∶1-1∶10 5∶1-1∶5硫黄粉 20∶1-1∶20 10∶1-1∶10王铜 20∶1-1∶20 10∶1-1∶10异丙定 10∶1-1∶10 5∶1-1∶5烯菌酮 10∶1-1∶10 5∶1-1∶5四氯苯酞 10∶1-1∶10 5∶1-1∶5克瘟散 10∶1-1∶10 5∶1-1∶5咯喹酮 10∶1-1∶10 5∶1-1∶52-(1-氯环丙基)-1-(2-氯苯基)-3-(5-巯基-1,2,4-三唑-1-基)丙-2-醇 20∶1-1∶5 20∶1-1∶51-(3,5-二甲基异噁唑-4-磺酰基)-2-氯-6,6-二氟-[1,3]-二氧杂环戊烯并[4,5-f]苯并咪唑 50∶1-1∶10 20∶1-1∶53-{1-[4-(2-氯苯氧基)-5-氟嘧啶-6-基氧基)苯基]-1-(甲氧亚氨基)甲基]-5,6-二氢-1,4,2-二噁嗪 10∶1-1∶10 5∶1-1∶5Zoxamide 50∶1-1∶10 20∶1-1∶5Cyamidazosulfamid 20∶1-1∶5 20∶1-1∶5Silthiopham 20∶1-1∶10 20∶1-1∶5Trifloxystrobin 10∶1-1∶10 5∶1-1∶5N-甲基-2-(甲氧基亚氨基)-2-[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亚氨基甲基)苯基]乙酰胺 10∶1-1∶10 5∶1-1∶5表(续)2-[2-([2-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1-甲基乙基]-亚氨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乙酰胺 10∶1-1∶10 5∶1-1∶52-[2-([2-(4-氟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1-甲基乙基]亚氨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乙酰胺 10∶1-1∶10 5∶1-1∶52-[4-甲氧基-3-(1-甲基乙氧基)-1,4-二氮杂丁-1,3-二烯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亚氨基-N-甲基乙酰胺 10∶1-1∶10 5∶1-1∶5N-(2-[1-(4-氯苯基)吡唑-3-基氧基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 10∶1-1∶10 5∶1-1∶52,4-二氢-5-甲氧基-2-甲基-4-[2-([([1-(3-三氟甲基苯基)亚乙基]氨基)氧基]甲基)苯基]-3H-1,2,4-三唑-3-酮 10∶1-1∶10 5∶1-1∶5苯菌灵 10∶1-1∶10 5∶1-1∶5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具有非常良好的杀真菌性质,并且可用于防治致植物病的真菌,例如原质纲(Plasmodiophoromycetes)、卵菌纲、壶菌亚纲、接合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特别适合用于控制病疫流行和葡萄蔓上的单轴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
活性化合物组合在防治植物病所需的浓度下被植物良好地耐受这一事实使得能够处理植物的地上部分、栽种材料、种子以及土壤。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可用于叶施用或者作为浸种剂应用。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还可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此外,它们的毒性低并且可被植物良好地耐受。
依据本发明,能够处理所有植物和植物各部分。在本文中,植物应当理解为包括所有植物和植物群体,例如需要和不需要的野生植物或农作物(包括天然农作物)。农作物可以是可通过常规育种和优化方法,或通过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方法或这些方法的组合获得的植物,包括转基因植物,并包括可以或不可以被植物品种产权保护的植物品种。植物部分应理解为是指植物的所有地上和地下部分和器官,例如芽、叶、花和根,可提及的实例有叶、针状叶、茎、树干、花、子实体、果实和种子以及根、块茎和根茎。植物部分还包括收割的植物以及无性与生殖繁殖性材料,例如插条、块茎、根茎、切茎和种子。
依据本发明用活性化合物处理植物和植物部分可直接进行,或通过依据常规处理法使化合物作用于其环境、习生地或贮藏区域来进行,例如通过浸泡、喷雾、蒸发、雾化、洒、刷来施加活性化合物,对于繁殖材料、特别是对于种子,通过涂敷上单层或多层包衣来施加活性化合物。
如上所述,可依据本发明处理所有植物及其部分。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处理已有野生植物种类,或通过常规生物育种例如杂交或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植物品种及其部分。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处理通过基因工程(如果需要与常规方法合用)获得的植物和植物变种(基因改性生物体)及其部分。术语“部分”或“植物部分”已在上文中详细解释过。
特别优选地,依据本发明处理分别商购获得的或正在使用着的植物变种的作物。植物变种应理解为表示具有一些特征(“特性”),并且已通过常规育种、通过诱变或通过重组DNA技术获得的植物。它们可以是变型、生物属型或基因型。
根据植物种类或植物变种、它们的位置和生长条件(土壤、气候、生长周期、施加的营养),依据本发明进行的处理也可产生超叠加(“协同”)作用。因此,例如可降低施用比例和/或扩大活性谱和/或提高依据本发明使用的物质和组合物的活性,改善植物的生长,提高对高温或低温的耐受,提高对干旱或水灾或土壤盐量的耐受,提高开花能力,更易于收割,加快成熟,提高收获量,提高收获产品的质量和/提高收获产品的营养价值,提高产品的储藏稳定性和/或可加工性,超过实际所预期的作用。
优选依据本发明处理的转基因植物或植物变种(即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那些)包括通过基因修饰接受赋予这些植物特别有用的特征的基因物质的所有植物。这样的特征的实例有更好的植物生长,提高对高温或低温的耐受,提高对干旱或水灾或土壤盐含量的耐受,提高开花能力,更易于收割,加快成熟,更高的收获量,更好的质量和/或更高的收获产品营养值,更好的储藏稳定性和/或收获产品的可加工性。另外以及特别需要强调的这样的特征的实例有,更好的抗动物和微生物害虫例如昆虫、螨、致植物病的真菌、细菌和/或病毒的植物防护作用,以及提高植物对一些除草活性化合物的耐受力。可提及的转基因植物的实例是重要的农作物例如谷类植物(小麦、稻米)、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以及果实植物(果实是苹果、梨、柑橘果实和葡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和油菜。需要强调的特性尤其是提高通过在植物中形成的毒素来抗昆虫的植物防护作用,所述毒素特别是在植物中通过基因物质由苏云金芽孢杆菌形成的那些(例如通过基因CryIA(a)、CryIA(b)、CryIA(c)、CryIIA、CryIIIA、CryIIIB2、Cry9c、Cry2Ab、Cry3Bb和CryIF和它们的组合)(在下文中称为“Bt植物”)。还特别需要强调的特性是提高通过系统获得抗性(SAR)、系统素、植物抗毒素、elicitor和抗性基因以及相应表达的蛋白和毒素来抗真菌、细菌和毒素而达到植物防护作用。还特别需要强调的特性是提高植物对一些除草活性化合物例如咪唑啉酮类、磺酰脲类、草甘膦或phosphinotricin的耐受力(例如“PAT”基因)。赋予所需特性的基因也可以彼此组合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可提及的“Bt植物”的实例有以下列商品名销售的玉米变种、棉花变种、大豆变种和马铃薯变种:YIELD GARD_(例如玉米、棉花、大豆)、KnockOut_(例如玉米)、StarLink_(例如玉米)、Bollgard_(棉花)、Nucotn_(棉花)和NewLeaf_(马铃薯)。可提及的耐受除草剂的植物的实例有以下列商品名销售的玉米变种、棉花变种和大豆变种:Roundup Ready_(耐受草甘膦,例如玉米、棉花、大豆)、LibertyLink_(耐受phosphinotricin,例如油菜)、IMI_(耐受咪唑啉酮类)和STS_(耐受磺酰脲类,例如玉米)。可提及的耐受除草剂的植物(对于除草剂耐受以常规方法育种的植物)包括以商品名Clearfield_销售的变种(例如玉米)。当然,这些叙述也适用于具有这些基因特性或有待开发的基因特性的植物变种,这样的植物将在将来开发出来和/或销售。
所列出的植物可以以特别有利的方式用本发明通式I化合物和/或活性化合物混合物进行处理。上述关于活性化合物和/或混合物的优选范围也适用于这些植物的处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用在本文中特定提及的化合物和/或混合物处理植物。
可将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转化成常规制剂,例如溶液、乳剂、悬浮剂、粉剂、泡沫剂、糊剂、粒剂、气雾剂和在聚合物微囊以及种子包衣组合物、和ULV制剂。
这些制剂可通过已知方法制得,例如通过将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组合与增容剂即液体溶剂、在压力下液化的气体和/或固体载体混合,并任选使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和/或分散剂和/或泡沫形成剂来制得。如果所用的增容剂是水,还可以使用有机溶剂作为辅助溶剂。合适的液体溶剂主要有:芳族溶剂例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代芳族烃或氯代脂族烃例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脂族烃例如环己烷或石蜡如石油馏分,醇例如丁醇或二醇,及其醚和酯,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或环己酮,强极性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或水。应当理解,液化气态增容剂或载体是指在室温和常压下为气体的液体,例如丁烷、丙烷、氮气和二氧化碳。合适的固体载体有:例如天然矿物,例如高岭土、粘土、滑石、白垩、石英、绿坡缕石、蒙脱石或硅藻土,和合成矿物例如细分散的二氧化硅、矾土和硅酸盐。适用于粒剂的固体载体有:例如粉碎或分级的天然岩石,例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和白云石,和合成的无机和有机粗粉颗粒例如锯屑、椰壳、玉米棒碎块和烟草茎。合适的乳化剂和/或泡沫形成剂有:例如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例如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例如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芳基磺酸盐、或蛋白水解产物。合适的分散剂有:例如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可在制剂中使用增粘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的天然和合成聚合物例如阿拉伯胶、聚乙烯醇和聚乙酸乙烯酯,以及天然磷脂例如脑磷脂和卵磷脂,与合成磷脂。其它合适的添加剂是矿物油和植物油。
还可以使用着色剂,例如无机颜料如氧化铁、氧化钛、普鲁士蓝,和有机染料例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和金属酞菁染料,和微量营养素例如铁、锰、硼、铜、钴、钼和锌的盐。
制剂一般含有0.1-95%重量的活性化合物、优选0.5-90%重量的活性化合物。
自身形式或者在其制剂中的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还可以在与已知杀真菌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或杀虫剂的混合物中施用,以例如拓宽活性谱或者防止形成抗药性。在很多情况下能获得协同作用,即混合物的活性大于单个组分的活性。
与其它已知活性化合物例如除草剂或肥料和生长调节剂的混合物也是可行的。
活性化合物组合可以以自身的形式使用,以其制剂的形式使用,或者在由其制得的使用剂型例如即用溶液、可乳化浓缩物、乳剂、悬浮液、可润湿粉剂、可溶性粉剂和粒剂中使用。它们可通过常规方式例如通过灌溉、喷雾、雾化、散射、涂布来使用,或者作为用于干燥的种子处理的粉剂、用于种子处理的溶液、用于种子处理的水溶性粉剂、用于浆化处理的水溶性粉剂使用,或者通过包上外壳来使用。
当使用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时,根据施用类型,施用比例可在较宽的范围内改变。在处理植物部分时,活性化合物组合的施用比例一般为0.1-10000g/ha、优选为10-1000g/ha。在处理种子时,活性化合物组合的施用比例一般为0.001-50g/千克种子、优选为0.01-10g/千克种子。在处理土壤时,活性化合物组合的施用比例一般为0.01-10000g/ha、优选为1-5000g/ha。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的良好杀真菌活性可从下述实施例中显而易见。虽然单一活性化合物表现出弱的杀真菌活性,但是活性化合物组合具有超出单一活性的加合的活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白粉菌试验(大麦)/保护溶剂: 25重量份的N,N-二甲基乙酰胺乳化剂:0.6重量份的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为了制备活性化合物的合适制剂,将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与上述量的溶剂和乳化剂混合,并用水将该浓缩物稀释至所需浓度。
为了测试保护活性,用活性化合物制剂以所述施用比例喷雾幼小植物。
喷雾包衣已经干燥后,给植物撒上禾白粉菌f.sp.hordei的孢子。
将植物放置在约20℃温度和约80%相对空气湿度的温室中,以促进锈斑病脓疱发育。
接种7天后进行评价。%表示相当于对照的效力,而100%的效力表示没有观察到任何感染。表1白粉菌试验(大麦)/保护活性化合物活性化合物的施用 比例g/ha 效力%已知的:式(I)化合物 12.5 80式(LXX)化合物(69) 12.5 90式(LXXI)化合物(70) 12.5 0式(LXXII)化合物(71) 12.5 0环丙嘧啶(XVIII)(17) 12.5 0吡虫啉(XXIV)(23) 12.5 0氟噁菌(XXX)(29) 12.5 0戊菌隆(XXXVIII)(37) 12.5 50本发明混合物:(I)+(LXX)(69) 6.25+6.25 100(I)+(LXXI)(70) 6.25+6.25 95(I)+(LXXII)(71) 6.25+6.25 100(I)+环丙嘧啶(XVIII)(17) 6.25+6.25 100(I)+吡虫啉(XXIV)(23) 6.25+6.25 100(I)+氟噁菌(XXX)(29) 6.25+6.25 100(I)+戊菌隆(XXXVIII)(37) 6.25+6.25 100实施例2白粉菌试验(小麦)/保护溶剂:25重量份的N,N-二甲基乙酰胺乳化剂:0.6重量份的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为了制备活性化合物的合适制剂,将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与上述量的溶剂和乳化剂混合,并用水将该浓缩物稀释至所需浓度。
为了测试保护活性,用活性化合物制剂以所述施用比例喷雾幼小植物。
喷雾包衣已经干燥后,给植物撒上禾白粉菌f.sp.hordei的孢子。
将植物放置在约20℃温度和约80%相对环境湿度的温室中,以促进锈斑病脓疱发育。
接种7天后进行评价。%表示相当于对照的效力,而100%的效力表示没有观察到任何感染。表2白粉菌试验(小麦)/保护活性化合物活性化合物的施 用比例g/ha 效力%已知的:式(I)化合物 6.25 0氧唑菌(XI)(10) 6.25 70环戊唑菌(XII)(11) 6.25 50本发明混合物:(I)+氧唑菌(XI)(10) 3.125+3.125 100(I)+环戊唑菌(XII)(11) 3.125+3.125 70实施例3Leptosphaeria nodorum试验(小麦)/保护溶剂:25重量份的N,N-二甲基乙酰胺乳化剂:0.6重量份的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为了制备活性化合物的合适制剂,将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与上述量的溶剂和乳化剂混合,并用水将该浓缩物稀释至所需浓度。
为了测试保护活性,用活性化合物制剂以所述施用比例喷雾幼小植物。喷雾包衣已经干燥后,给植物喷雾Leptosphaeria nodorum的孢子悬浮液。将植物在20℃和100%相对大气湿度的培养柜中保持48小时。
将植物放置在约15℃温度和约80%相对大气湿度的温室中。
接种10天后进行评价。%表示相当于对照的效力,而100%的效力表示没有观察到任何感染。表3Leptosphaeria nodorum试验(小麦)/保护活性化合物活性化合物的施 用比例g/ha 效力%已知的:式(I)化合物 25 60式(LXXI)化合物(70) 25 0式(LXXII)化合物(71) 25 40戊唑醇(IV)(3) 25 50本发明混合物:(I)+(LXXI)(70) 12.5+12.5 80(I)+戊唑醇(IV)(3) 12.5+12.5 80(I)+(LXXII)(71) 12.5+12.5 80实施例4圆核腔菌(pyrenophora teres)试验(大麦)/保护溶剂:25重量份的N,N-二甲基乙酰胺乳化剂:0.6重量份的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为了制备活性化合物的合适制剂,将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与上述量的溶剂和乳化剂混合,并用水将该浓缩物稀释至所需浓度。
为了测试保护活性,用活性化合物制剂以所述施用比例喷雾幼小植物。喷雾包衣已经干燥后,给植物喷雾圆核腔菌的分生狍子悬浮液。将植物在20℃和100%相对大气湿度的培养柜中保持48小时。
将植物放置在约20℃温度和约80%相对大气湿度的温室中。
接种7天后进行评价。%表示相当于对照的效力,而100%的效力表示没有观察到任何感染。表4圆核腔菌试验(大麦)/保护活性化合物活性化合物的施 用比例g/ha 效力%已知的:式(I)化合物 25 60式(LXX)化合物(69) 25 70氧唑菌(XI)(10) 25 60戊唑醇(IV)(3) 25 0唑菌醇(X)(9) 25 30环丙嘧啶(XVIII)(17) 25 0本发明混合物:(I)+(LXX)(69) 12.5+12.5 90(I)+氧唑菌(XI)(10) 12.5+12.5 90(I)+戊唑醇(IV)(3) 12.5+12.5 80(I)+唑菌醇(X)(9) 12.5+12.5 80(I)+环丙嘧啶(XVIII)(17) 12.5+12.5 90实施例5疫霉(phytophthora)试验(番茄)/保护溶剂: 24.5重量份的丙酮
24.5重量份的二甲基乙酰胺乳化剂:1重量份的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为了制备活性化合物的合适制剂,将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与上述量的溶剂和乳化剂混合,并用水将该浓缩物稀释至所需浓度,或者用水将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的市售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
为了测试保护活性,用活性化合物制剂以所述施用比例喷雾幼小植物。喷雾包衣已经干燥后,给植物接种蔓延疫霉的孢子水悬浮液。然后将植物放置在约20℃和100%相对大气湿度的培养柜中。
接种3天后进行评价。0%表示相当于对照的效力,而100%的效力表示没有观察到任何感染。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的良好杀真菌活性可从下述实施例中显而易见。虽然单一活性化合物表现出弱的杀真菌活性,但是活性化合物组合具有超出单一活性的加合的活性。
当活性化合物组合的杀真菌活性超过单独施用的活性化合物的活性的总合时,总是存在协同的杀真菌作用。
对于给定的两种活性化合物组合,预计的活性可依据S.R.Colby(″计算除草剂组合的协同和拮抗反应″,Weeds 15(1967),20-22)计算得到:如果X 是当以m g/ha的施用比例施用活性化合物A时的效力,Y 是当以n g/ha的施用比例施用活性化合物B时的效力,且E 是当分别以m和n g/ha的施用比例施用活性化合物A和B时的效力则E=X+Y-X×Y100]]>
效力是以%计算的。0%表示相当于对照的效力,而100%的效力表示没有观察到任何感染。
如果实际的杀真菌活性超过了所计算的值,则组合的活性是超叠加的,即存在着协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观察到的效力必须大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预计效力的值(E)。
下表清楚地表明了所观察到的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的活性大于所计算的活性,即存在协同作用。表5.1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2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3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4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5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6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7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8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9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10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11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12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13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14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15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16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17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18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19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20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21疫霉试验(番茄)/保护表5.22疫霉试验(番茄)/保护实施例6单丝壳菌(sphaerotheca)试验(黄瓜)/保护溶剂: 24.5重量份的丙酮
24.5重量份的二甲基乙酰胺乳化剂:1重量份的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为了制备活性化合物的合适制剂,将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或者活性化合物组合物与上述量的溶剂和乳化剂混合,并用水将该浓缩物稀释至所需浓度,或者用水将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组合的市售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
为了测试保护活性,用活性化合物制剂以所述施用比例喷雾幼小植物。喷雾包衣已经干燥后,给植物接种苍耳单丝壳菌(Sphaerothecafuliginea)的孢子水悬浮液。然后将植物放置在约23℃和70%相对大气湿度的温室中。
接种10天后进行评价。0%表示相当于对照的效力,而100%的效力表示没有观察到任何感染。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的良好杀真菌活性可从下述实施例中显而易见。虽然单一活性化合物表现出弱的杀真菌活性,但是活性化合物组合具有超出单一活性的加合的活性。
当活性化合物组合的杀真菌活性超过单独施用的活性化合物的活性的总合时,总是存在协同的杀真菌作用。
对于给定的两种活性化合物组合,预计的活性可依据S.R.Colby(″计算除草剂组合的协同和拮抗反应″,Weeds 15(1967),20-22)计算得到:如果X 是当以m g/ha的施用比例施用活性化合物A时的效力,Y 是当以n g/ha的施用比例施用活性化合物B时的效力,且E 是当分别以m和n g/ha的施用比例施用活性化合物A和B时的效力则E=X+Y-X×Y100]]>
效力是以%计算的。0%表示相当于对照的效力,而100%的效力表示没有观察到任何感染。
如果实际的杀真菌活性超过了所计算的值,则组合的活性是超叠加的,即存在着协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观察到的效力必须大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预计效力的值(E)。
下表清楚地表明了所观察到的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的活性大于所计算的活性,即存在协同作用。表6.1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2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3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4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5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6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7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8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9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10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11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12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13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14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15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16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17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18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19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20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21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22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23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24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25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26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27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28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29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30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31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32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33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34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35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36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37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38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39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40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表6.41单丝壳菌试验(黄瓜)/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