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中药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中药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0269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1.04 CN 102302697 A *CN102302697A* (21)申请号 201110267628.4 (22)申请日 2011.09.11 A61K 36/899(2006.01) A61P 9/06(2006.01) A61K 35/56(2006.01) A61K 35/54(2006.01) A61K 33/06(2006.01) A61K 31/7016(2006.01) (71)申请人 郑司亮 地址 250200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人民医院 (72)发明人 郑司亮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
2、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代理人 卢福江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中药制备方法 (57) 摘要 一种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中药制备方法, 属于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目前治疗水饮凌心 型心悸一般采用西药, 用药后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 取大腹皮、 天葵子、 木通、 石韦、 石燕、 石龙子、 冬瓜皮、 冬葵子、 地肤子、 夹竹 桃、 扛板归、 灯心草、 江西金钱草、 关木通、 赤小豆、 金钱草、 泽泻、 茯苓、 人参、 大枣、 小麦、 龙眼肉、 西 洋参、 灵芝草、 鸡子黄、 饴糖、 枸骨叶、 莲子、 党参、 桑椹、 黄芪、 玉米须和甘草, 将以上中。
3、药放入水中 浸泡, 然后文火煎制过滤去渣, 煎出的药液即为治 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中药。它的优点是 : 该中药 液副作用小、 毒性小。口服后在消化道内吸收好, 并且疗效稳定, 不易反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CN 102302698 A1/1 页 2 1. 一种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中药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 取大腹皮 9 克、 天葵子 1 克、 木通 6 克、 石韦 1 克、 石燕 1 克、 石龙子 1 克、 冬瓜皮 6 克、 冬葵子 1 克、 地肤子 1 克、 夹竹桃 0.5 克、 扛板归 6。
4、 克、 灯心草 6 克、 江西金钱草 3 克、 关木通 3 克、 赤小豆 6 克、 金钱草 6 克、 泽 泻 6 克、 茯苓 6 克、 人参 9 克、 大枣 9 克、 小麦 9 克、 龙眼肉 3 克、 西洋参 3 克、 灵芝草 6 克、 鸡 子黄 3 克、 饴糖 3 克、 枸骨叶 3 克、 莲子 6 克、 党参 9 克、 桑椹 6 克、 黄芪 6 克、 玉米须 9 克和 甘草 9 克, 将以上 33 味中药放入 1500 毫升水中, 浸泡 35 分钟, 然后文火煎制 30 分钟, 过滤 去渣, 共煎药液 390 毫升, 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中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
5、302697 A CN 102302698 A1/4 页 3 一种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中 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 一般采用西药, 可出现以下副作用和毒性 : 1、 妥卡尼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眩晕、 感觉异常、 震颤、 出汗、 听觉改变、 视力模糊、 复视等 ; 胃肠道 症状如胃痛、 厌食、 恶心、 呕吐、 口干、 便秘等 ; 尚可有皮疹、 瘙痒、 脱发等不良反应。 2、 普罗 帕酮 : 有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 如恶心、 呕吐、 眩晕、 口内金属味。
6、、 眼闪光等。 个别病人 出现手指震颤、 心动过缓、 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 精神障碍和低血压等。 3、 氟卡尼 : 消化道 反应有口干、 恶心、 食欲不振 ; 神经系统有眩晕、 视力障碍、 耳鸣、 感觉异常等 ; 心肌抑 制作用, 与剂量呈正比 ; 可促发窦性停搏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尤易发生在弥漫性心 肌损害者。 4、 美西律 : 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 震颤、 复视、 感觉异常、 运动失调或精神症状 ; 大剂量时偶可致房室传导阻滞或低血压 ; 个别病人可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5、 安搏律定 : 特别容易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如共济失调、 颤抖、 复视、 幻觉、 癫痫样发作, 神经过敏、 记。
7、 忆障碍等, 尚可有胃肠道症状。6、 恩卡尼 : 常见副作用有头晕、 头痛、 皮疹和胃肠道症状, 静 注可致室内传导阻滞、 视觉模糊、 震颤、 低血压、 腓肠肌痉挛等。 发明内容 0003 为克服上述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中药制备方 法。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 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 惊惕不安, 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临 床一般多呈阵发性, 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 且常与失眼、 健忘、 眩晕、 耳鸣等症同 时并见。 金匮要略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 篇还对惊悸的发病原因以及审证求因的方 法, 作了专门论述, 指出 :“寸口脉动而弱, 动则为惊, 弱则为悸。
8、。 ” 病因病机 : 脾肾阳虚, 不能蒸化水液, 停聚而为饮, 饮邪上犯, 心阳被抑, 因而引起心悸。 这就是 伤寒明理论悸 篇说的 :“其停饮者, 由水停心下, 心主火而恶水, 水既内停, 心自 不安, 则为悸也。 ” 临床表现 : 心悸眩晕, 胸脘痞满, 形寒肢冷, 小便短少, 或下肢浮肿, 渴不欲饮, 恶心吐 涎, 舌苔白滑, 脉象弦滑。 0004 它的技术方案为 : 取大腹皮 9 重量份、 天葵子 1 重量份、 木通 6 重量份、 石韦 1 重量 份、 石燕 1 重量份、 石龙子 1 重量份、 冬瓜皮 6 重量份、 冬葵子 1 重量份、 地肤子 1 重量份、 夹 竹桃0.5重量份、 扛。
9、板归6重量份、 灯心草6重量份、 江西金钱草3重量份、 关木通3重量份、 赤小豆 6 重量份、 金钱草 6 重量份、 泽泻 6 重量份、 茯苓 6 重量份、 人参 9 重量份、 大枣 9 重 量份、 小麦 9 重量份、 龙眼肉 3 重量份、 西洋参 3 重量份、 灵芝草 6 重量份、 鸡子黄 3 重量份、 饴糖 3 重量份、 枸骨叶 3 重量份、 莲子 6 重量份、 党参 9 重量份、 桑椹 6 重量份、 黄芪 6 重量 份、 玉米须 9 重量份和甘草 9 重量份, 将以上 33 味中药放入 1500 毫升水中, 浸泡 35 分钟, 说 明 书 CN 102302697 A CN 102302。
10、698 A2/4 页 4 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 过滤去渣, 共煎药液390毫升, 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 的中药。 0005 该发明的优点是 : 本方 33 味中药, 在药店均能买到, 制作简单, 制成的中药液毒副 作用小, 疗程短, 治愈率高。君臣佐使, 恰到好处。应用中药的同时, 避免了西药引起的不 良反应、 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大腹皮、 天葵子、 木通、 石韦、 石燕、 石龙子、 冬瓜皮、 冬葵子、 地肤子、 夹竹桃、 扛板归、 灯心草、 江西金钱草、 关木通、 赤小豆、 金钱草、 泽泻、 茯苓, 以上 18 味药具有下气宽中、 利水消肿、 清热利湿、 解毒消肿、 止咳平喘、。
11、 益精强阴、 温阳利水、 利水通 淋、 渗湿利水、 宁心安神、 强精益髓之功效, 在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过程中, 起主要治疗作 用, 故为君药。 人参、 大枣、 小麦、 龙眼肉、 西洋参、 灵芝草、 鸡子黄、 饴糖、 枸骨叶、 莲子、 党参、 桑椹、 黄芪, 以上 13 味药具有益气救脱、 安神定悸、 培补气血、 纳气平喘、 益肾补元、 扶正去 邪、 养心益脾、 益气健脾、 益气生津、 补益肝肾、 增液生津、 延年益寿之功效。 在治疗水饮凌心 型心悸的过程中, 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 故为臣药。 玉米须 : 甘、 淡, 平 ; 无毒。 入肝、 肾、 小肠经。利尿消肿、 利胆退黄、 通络下乳。。
12、能率诸药直达病灶, 故为佐药。甘草 : 甘, 平。入 十二经。补脾润肺, 益气复脉, 缓急止痛, 清热解毒, 调和药性。既能纠诸药之偏性, 又能缓 解诸药之毒性, 故为使药。大腹皮、 天葵子、 木通、 石韦、 石燕、 石龙子、 冬瓜皮、 冬葵子、 地肤 子、 夹竹桃、 扛板归、 灯心草、 江西金钱草、 关木通、 赤小豆、 金钱草、 泽泻、 茯苓、 人参、 大枣、 小麦、 龙眼肉、 西洋参、 灵芝草、 鸡子黄、 饴糖、 枸骨叶、 莲子、 党参、 桑椹、 黄芪、 玉米须、 甘草, 这 33 味药配伍应用, 共同起到下气宽中、 利水消肿、 清热利湿、 解毒消肿、 止咳平喘、 益精强 阴、 温阳利水、。
13、 散瘀止痛、 镇痉熄风、 利水通淋、 渗湿利水、 宁心安神、 强精益髓、 益气救脱、 安 神定悸、 培补气血、 纳气平喘、 生津止渴、 益肾补元、 扶正去邪、 增液生津、 延年益寿之功效。 君臣佐使, 配伍得当, 是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最佳配方。大腹皮 : 辛, 微温。入脾、 胃、 大、 小肠经。下气宽中、 利水消肿。天葵子 : 甘、 苦, 寒。入脾、 小肠、 膀胱经。清热利湿、 解毒消 肿、 止咳平喘、 散结通乳、 清热熄风。木通 : 苦、 寒。入心、 肺、 小肠、 膀胱经。降火利尿、 通经 下乳、 利尿消肿、 活血通痹、 清热解毒。石韦 : 苦、 甘、 凉。入肺、 膀胱经。利水通淋、 清肺。
14、化 痰、 清热止血。石燕 : 咸、 甘, 凉 ; 无毒。入肾、 肝经。去湿通淋、 退翳消障、 通经止带。石龙 子 : 咸, 寒, 有毒。入肾、 脾经。破结行水、 解毒消肿、 补肾壮阳。冬瓜皮 : 甘、 淡、 凉。入肺、 肾、 膀胱经。利水消肿、 清热止咳。冬葵子 : 甘、 寒。入大肠、 小肠、 膀胱经。行水滑肠、 通乳、 清热排脓。地肤子 : 甘、 苦, 寒, 无毒。入肾、 膀胱经。除湿利尿、 清热解毒、 益精强阴。夹竹 桃 : 辛、 温, 有毒。入心、 肺、 肾经。温阳利水、 祛痰平喘、 散瘀止痛、 镇痉熄风。扛板归 : 酸、 苦, 寒、 平。入肾、 大肠、 膀胱、 肺、 肝经。利水消肿、 。
15、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灯心草 : 甘、 淡, 微 寒。入心、 肺、 小肠经。利尿通淋、 清热除烦。江西金钱草 : 咸、 甘, 寒。入肝、 肾、 膀胱经。利 水通淋、 祛湿热而退黄。关木通 : 苦、 寒。入心、 小肠、 膀胱经。清热利尿、 通利血脉。赤小 豆 : 甘、 酸, 平。入心、 小肠经。燥湿健脾, 治疗痈肿、 乳汁不通、 关节烦痛。金钱草 : 苦、 辛, 凉。入肝、 胆、 肾、 膀胱、 肺经。清热利尿、 利湿退黄、 通淋消石、 止咳化痰、 舒筋活络、 消肿解 毒。 泽泻 : 甘、 淡, 寒。 入肾、 膀胱经。 利水渗湿、 泄热、 聪明耳目。 茯苓 : 甘、 淡, 平。 入心、 脾、 肺、。
16、 膀胱、 三焦、 胃六经。渗湿利水、 健脾和胃、 宁心安神、 强精益髓。人参 : 甘、 微苦, 温。入 脾、 肺经。 益气救脱、 安神定悸、 培补气血、 纳气平喘、 生津止渴、 补中益气、 益肾补元、 扶正去 邪。大枣 : 甘、 温。入脾、 胃经。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缓和药性。小麦 : 甘, 凉。入心、 脾、 肾 经。养心益脾、 清热润燥、 止血散血。龙眼肉 : 甘, 温。入心、 脾经。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 润 说 明 书 CN 102302697 A CN 102302698 A3/4 页 5 肺止咳。西洋参 : 辛、 甘、 苦, 寒。入心、 肺、 胃、 肾、 大肠经。补气益阴、 清热。
17、生津、 清热止血。 灵芝草 : 甘, 平。入肾、 肝、 心、 肺四经。益精保神、 坚筋润颜、 补肾充耳、 祛风除痹。鸡子黄 : 甘, 平。入心、 肾经。滋阴润燥、 养血息风、 清热止痢、 凉血止漏、 清热消肿。饴糖 : 甘, 温。入 脾、 胃、 肺经。缓中止痛、 益气补虚、 生津润燥、 主补虚乏、 消骨化刺。枸骨叶 : 苦, 平。入肝、 肾经。滋补肝肾、 补益气血、 祛风除湿、 养阴止血、 活血化瘀。莲子 : 甘、 涩, 平。入心、 脾、 肾 经。补脾止泻、 益肾止遗、 养心安神。党参 : 甘、 平。入肺、 脾经。益气健脾、 益气生津、 补气 除热。桑椹 : 甘, 寒。入肝、 肾、 心经。补益。
18、肝肾、 增液生津、 滋阴养血、 延年益寿。黄芪 : 甘, 微温, 无毒。入肺、 脾经。补气升阳、 补气摄血、 补气行滞、 去瘀散结、 益气固表、 补气益阴、 利 水消肿、 温里散寒、 托脓生肌、 强体质、 延年益寿。玉米须 : 甘、 淡, 平 ; 无毒。入肝、 肾、 小肠 经。利尿消肿、 利胆退黄、 通络下乳。甘草 : 甘, 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 益气复脉, 缓急止 痛, 清热解毒, 调和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取大腹皮 9g、 天葵子 1g、 木通 6g、 石韦 1g、 石燕 1g、 石龙子 1g、 冬瓜皮 6g、 冬葵子 1g、 地肤子 1g、 夹竹桃 0.5g、 扛板归 6g。
19、、 灯心草 6g、 江西金钱草 3g、 关木通 3g、 赤小豆 6g、 金 钱草 6g、 泽泻 6g、 茯苓 6g、 人参 9g、 大枣 9g、 小麦 9g、 龙眼肉 3g、 西洋参 3g、 灵芝草 6g、 鸡子 黄 3g、 饴糖 3g、 枸骨叶 3g、 莲子 6g、 党参 9g、 桑椹 6g、 黄芪 6g、 玉米须 9g 和甘草 9g, 以上 33 味药一起放入 1500 毫升水中, 浸泡 35 分钟, 然后文火煎制 30 分钟, 过滤去渣, 煎出的药液 即为治疗水饮凌心型心悸的中药。共煎药液 390 毫升, 当水饮凌心型心悸的病人需要治疗 时, 使药液温度为 35, 每次 130 毫升, 口服, 每日三次, 二日为一疗程, 若症状仍存, 再服 第二疗程, 以至痊愈。 0007 389 例水饮凌心型心悸患者中, 男性 191 例, 占 49% ; 女性 198 例, 占 51%。女性多 于男性。 0008 说 明 书 CN 102302697 A CN 102302698 A4/4 页 6 表四、 389 例水饮凌心型心悸患者治疗前后情况表 说 明 书 CN 102302697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