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624339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5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98617.2

申请日:

2011.09.28

公开号:

CN102309804A

公开日:

2012.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M 16/00申请日:20110928|||公开

IPC分类号:

A61M16/00; A61H31/02

主分类号:

A61M16/00

申请人:

海盐康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郁鹏忠; 钱江

地址:

314311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宋坡东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代理人:

陈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包括罩囊、连接件、通气导管、接头、充气管、指示球囊和气阀,连接件与罩囊匹配并粘接,通气导管的两端分别与罩囊和接头连接;充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罩囊和指示球囊连接,气阀安装在指示球囊上,通气导管内设置有不锈钢加强导丝,通气导管与接头之间通过特种胶水及配合剂粘接。本发明中,罩囊、连接件和通气导管的材质采用纳米银与液体硅胶混合配制,具有很强的杀菌效力;通气导管中嵌装不锈钢加强导丝,运用浸渍工艺,使嵌装不锈钢加强导丝的通气导管抗扭结性强,在使用中不宜变形、弯曲、折瘪,保证有效通气;通气导管与接头的连接采用特种胶水及配合剂,连接牢固度能达到60N的横向拉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 包括罩囊、 连接件、 通气导管、 接头、 充气管、 指示球囊 和气阀, 连接件与罩囊匹配并粘接, 通气导管的一端插入连接件并与罩囊连通, 另一端与接 头粘接 ; 充气管的一端与罩囊的后端装配粘合并连通, 另一端与指示球囊的下端装配粘合 并连通, 指示球囊通过充气管与罩囊贯通, 气阀安装在指示球囊的上端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通气导管内设置有不锈钢加强导丝, 不锈钢加强导丝为螺旋圈绕状, 嵌装在通气导管的 管壁内, 并通过特殊浸渍工艺制成 ; 所述的通气导管与连接件之间通过室温 RTV 胶粘接, 通 气导管与接头之间通过特种胶水及配合剂粘接 ; 所述罩囊、 连接件和通气导管的原材料为 混合硅胶材质, 混合硅胶材质包括纳米银和液体硅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特种胶水为特 种粘合胶水 731D, 配合剂为胶水配合剂 POP, 接头上涂有特种粘合胶水 731D, 通气导管的内 壁涂有胶水配合剂 POP, 接头插入通气导管内紧固粘接。
3: 一种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混合硅胶材质在封闭装置中制作, 封闭装置包括真空罐、 真空泵、 搅拌容器、 搅拌机、 输胶管 路、 抽真空管路、 下料管路和储料容器, 真空罐与真空泵之间通过抽真空管路连接, 真空罐 与储料容器之间通过下料管路连接, 真空罐与搅拌容器之间通过输胶管路连接, 搅拌容器 位于真空罐的上方 ; 输胶管路、 抽真空管路和下料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搅拌机安装在搅拌 容器上, 抽真空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 所述的纳米银和液体硅胶在封闭装置中混合, 通过配 料、 混料、 搅拌、 输料、 抽真空和下料等工艺, 制成混合硅胶材质,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 (1) 关闭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按液体硅胶 : 纳米银 =200:1 的重量比, 将称重后的 液体硅胶和纳米银全部加入至搅拌容器内 ; 开动搅拌机进行搅拌, 搅拌机的转速约 500 转 / 分、 时间约为 10 分钟, 直至纳米银与液体硅胶充分混合均匀为止, 混合后的混合硅胶材质 目测不得有粉末、 粒子、 银丝印及异色 ; (2) 关闭下料管路上的阀门, 开启抽真空管路和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关闭排气阀, 开启真空泵, 混合硅胶材质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真空罐内至流尽为止 ; (3) 待混合硅胶材质全部流入真空罐后, 关闭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继续运行真空 泵约 60 ~ 120 分钟, 抽取混合硅胶材质内留存的空气, 抽真空完成后, 关闭真空泵, 关闭抽 真空管路上的阀门 ; (4) 打开下料管路上的阀门, 打开排气阀, 将已抽真空后的混合硅胶材质导入至 储料容器内, 混合硅胶材质制作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罩 囊和连接件采用液体机注射的方式制作, 将混合硅胶材质注入到液体注射机的专用料筒内 且安装就位, 开动液体注射机进行注射作业, 制作成罩囊和连接件。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通 气导管, 通过特制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运用特定的浸渍工艺技术制成 ; 在室温 18 ~ 28℃、 相 对湿度在 40 ~ 70% 的环境条件下, 该浸渍工艺通过液流循环装置、 电热恒温烘箱和工装板 等设备工装完成, 所述的液流循环装置包括一个出料桶、 一个储料容器和一个收料桶, 出料 桶和收料桶位于储料容器的两侧并与储料容器之间通过输液管连接, 出料桶和储料容器内 注满混合硅胶材质 ; 所述的不锈钢浸渍芯棒为柱体, 包括棒体和棒座, 两者为一体, 棒座的 横截面积大于棒体 ; 所述的工装板上开有与棒体尺寸互相匹配的孔眼, 浸渍工艺流程为 : 2 (1) 用清洁布擦净不锈钢浸渍芯棒, 在棒体的表面涂覆硅油一层 , 并将棒体插入工装 板上的孔眼中直至棒座与工装板接触, 垂直悬挂 ; (2) 将装有不锈钢浸渍芯棒的工装板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一次烘燥加热, 取出 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一次浸渍固化, 固化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棒体外围已形成第一层管状形胶体,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的电热恒温烘箱内进 行第一次烘燥硫化 ; (3) 第一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带有第一层管状形胶体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冷却 5 分 钟后, 将不锈钢加强导丝套于不锈钢浸渍芯棒上,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 箱内进行第二次烘燥加热, 取出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二次浸渍固化, 固化时 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外围已形成第二层管状形胶体, 这层 管状形胶体包裹住不锈钢加强导丝,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二 次烘燥硫化 ; (4) 第二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三次浸渍固化, 固化 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外围已形成第三层管状形胶体, 然 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三次烘燥硫化 ; (5) 第三次烘燥硫化完成后, 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与带有不锈 钢加强导丝的管状形胶体分离, 并将管状形胶体放于圆弧半径在 (140±20) mm 的定型工装 上, 放入设置温度为 170℃的烘箱内作定型固化, 烘燥硫化 90 ~ 120 分钟后取出, 此时带有 不锈钢加强导丝的通气导管制成 ; 上述步骤中, 当储料容器内的混合硅胶材质不足时, 将出料桶内的混合硅胶材质注入 储料容器中, 保证储料容器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满, 多余的混合硅胶材质则流入收料桶中 ; 收料桶中的混合硅胶材质过多时, 将收料桶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入出料桶中, 如此循环。

说明书


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喉罩通气道装置, 尤其是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 法, 它主要适用于需要进行全麻手术以及急救复苏的患者作人工通气使用, 或以其他需要 呼吸的患者建立短期非确定性人工气道。 其作用是在保证装置通气功能的同时, 达到抗菌、 避免细菌感染、 避免通气管折弯以及通气导管与接头发生脱落而影响通气等功效, 确保使 用安全。
     背景技术
     喉罩是介于气管内插管和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 在国外已普遍应用, 随着喉罩的 不断改进和更新, 以及人们对气道管理观念和习惯的改变, 使得喉罩作为一种操作简单、 效 果确切的维持气道的手段, 已在我国临床上日趋广泛应用。现有在医疗临床上常规使用的 喉罩气道导管, 一般包括罩囊、 通气导管、 接头、 充气管、 指示球囊及气阀, 所述的罩囊置入 患者咽喉部, 罩囊的一端有一卵圆形可充气的气囊, 它用于提供喉罩与咽喉腔会厌部的有 效密封 ; 所述的通气导管是指通过口腔插入至患者咽喉部输送气体的管路, 成管状圆弧形, 其圆弧半径在 (140±20) mm 范围内 (型号规格小于或等于 2.5# 可不在其规定范围内) ; 所 述的接头是指其与麻醉呼吸机连接的外部连接端, 符合 YY1040.1-2003 规定的 15mm 锥头要 求, 其接头与通气导管的连接牢固度能承受 20N 横向拉力 ; 所述的充气管是一根空心管子, 充气管的一端连接可充气的罩囊, 另一端连接指示球囊的 ; 所述的指示球囊及气阀是指通 过气阀、 指示球囊、 充气管向罩囊充气的装置, 指示球囊与罩囊为贯通气囊, 通过指示球囊 充起状态可表示罩囊的充气状态。
     与人体咽喉腔道直接接触的罩囊和通气导管因材质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喉罩, 一是 PVC 喉罩, 它的罩囊及通气导管均由医用 PVC 材料制成, 其缺陷是 : 1. 从 PVC 材质特性来看, 可有邻苯二甲酸脂类 (如 DEHP 等) 溶出物产出, 使患者被动吸入造成不良反应 ; 2.PVC 罩囊 因韧性强度限制, 极易在临床使用中因磨擦受损, 发生囊部漏气 ; 3.PVC 通气导管在使用中 因无加强钢丝的支撑, 处置不当会发生导管扭曲、 折弯现象, 造成不能有效通气。二是硅胶 喉罩, 它的罩囊及通气导管由医用硅橡胶材料制成, 它虽避免了 PVC 喉罩所述的前两种缺 陷, 但因通气导管无加强钢丝的支撑, 极易在使用中发生导管扭曲、 折弯现象而影响通气。 三是硅塑喉罩, 它的罩囊由硅橡胶材料制成, 它的通气导管由医用 PVC 材料制成, 它兼顾了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但因通气导管无加强钢丝的支撑, 不足于避免临床中导管弯曲、 打折现 象。
     根据喉罩发展史, 喉罩主要分为四大类型, 其四大类型主要包括普通喉罩, 可弯曲 喉罩、 插管喉罩、 双管喉罩。 所述的普通喉罩是目前临床上普遍、 大量使用的常规性喉罩, 它 分为一次性与重复性两种, 以上涉及的三种材质不同的喉罩中, PVC 喉罩、 硅塑喉罩均为一 次性使用的普通喉罩, 硅胶喉罩分为一次性使用和重复性使用的普通喉罩。所述的可弯曲 喉罩是可用于耳鼻喉科、 头颈外科和口腔科手术的麻醉的专用喉罩, 它比普通喉罩显得细 而长, 通气管内有加强钢丝, 有很好的弹性和柔韧性。所述的插管喉罩, 它的通气管硬、 短、宽, 有适应解剖结构的弯曲, 一体化的导入手柄和会厌提升栅栏, 它主要适用于与气管内插 管配合使用的专用喉罩。 所述的双管喉罩 (有些双管喉罩因为加强导丝, 故称为加强型双管 喉罩) , 它是目前最新颖、 最复杂、 最精巧的一代特殊喉罩, 它对可充气的罩囊进行了改良, 并增加了一根对胃肠道起到密封和引流作用的引流管 ; 其主要构造 : 引流管和通气导管以 并行方式连接, 引流管的远端在罩体的凹槽内、 远端孔斜切。它的通气导管更窄, 有金属丝 加强, 硬度更小, 其嵌装金属加强丝的通气导管一般采用固体硅胶一次挤出初始定型、 然后 套装金属加强丝、 采用浸渍或其它工艺制成。 双管喉罩的主要优点 : 可有效避免普通喉罩在 使用中存在的返流误吸现象, 防止手术时口腔的分泌物或血液等污物进入气道, 不利之处 是通气量小、 且不能在通气导管内插入气管插管, 价格又昂贵。
     中国专利号 : 200720095249.0, 公开了一种喉罩, 它主要由使用无毒 PVC 为材质的 通气管, 使用硅胶为材质的罩囊、 充气管、 指示气囊、 气源接头和单向气阀组成, 其缺陷是 : 1. 通气管内无加强钢丝的支撑, 极易在使用中发生导管扭曲、 折弯现象而影响通气 ; 2.PVC 材质的通气管会有邻苯二甲酸脂类 (如 DEHP 等) 溶出物产出, 使患者被动吸入造成不良反 应; 3. 通气管与罩囊、 气源接头之间因两种材料, 连接不稳定, 在横向拉动时易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在基于普通喉 罩气道导管结构技术条件下, 提供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它采用纳米 银与液体硅胶混合制成的罩囊、 连接件及通气导管, 并运用独创工艺在通气导管中嵌装加 强导丝, 同时在同期导管与接头之间采用特种胶水粘结。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 包 括罩囊、 连接件、 通气导管、 接头、 充气管、 指示球囊和气阀, 连接件与罩囊匹配并粘接, 通气 导管的一端插入连接件并与罩囊连通, 另一端与接头粘接 ; 充气管的一端与罩囊的后端装 配粘合并连通, 另一端与指示球囊的下端装配粘合并连通, 指示球囊通过充气管与罩囊贯 通, 气阀安装在指示球囊的上端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通气导管内设置有不锈钢加强导丝, 不锈钢加强导丝为螺旋圈绕状, 嵌装在通气导管的管壁内, 并通过特殊浸渍工艺制成 ; 所述 的通气导管与连接件之间通过室温 RTV 胶粘接, 通气导管与接头之间通过特种胶水及配合 剂粘接 ; 所述罩囊、 连接件和通气导管的原材料为混合硅胶材质, 混合硅胶材质包括纳米银 和液体硅胶。
     本发明所述的特种胶水为特种粘合胶水 731D, 配合剂为胶水配合剂 POP, 接头上 涂有特种粘合胶水 731D, 通气导管的内壁涂有胶水配合剂 POP, 接头插入通气导管内紧固 粘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混 合硅胶材质在封闭装置中制作, 封闭装置包括真空罐、 真空泵、 搅拌容器、 搅拌机、 输胶管 路、 抽真空管路、 下料管路和储料容器, 真空罐与真空泵之间通过抽真空管路连接, 真空罐 与储料容器之间通过下料管路连接, 真空罐与搅拌容器之间通过输胶管路连接, 搅拌容器 位于真空罐的上方 ; 输胶管路、 抽真空管路和下料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搅拌机安装在搅拌 容器上, 抽真空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 所述的纳米银和液体硅胶在封闭装置中混合, 通过配 料、 混料、 搅拌、 输料、 抽真空和下料等工艺, 制成混合硅胶材质,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
     (1) 关闭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按液体硅胶 : 纳米银 =200:1 的重量比, 将称重后的液体硅 胶和纳米银全部加入至搅拌容器内 ; 开动搅拌机进行搅拌, 搅拌机的转速约 500 转 / 分、 时 间约为 10 分钟, 直至纳米银与液体硅胶充分混合均匀为止, 混合后的混合硅胶材质目测不 得有粉末、 粒子、 银丝印及异色 ; (2) 关闭下料管路上的阀门, 开启抽真空管路和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关闭排气阀, 开启 真空泵, 混合硅胶材质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真空罐内至流尽为止 ; (3) 待混合硅胶材质全部流入真空罐后, 关闭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继续运行真空泵约 60 ~ 120 分钟, 抽取混合硅胶材质内留存的空气, 抽真空完成后, 关闭真空泵, 关闭抽真空 管路上的阀门 ; (4) 打开下料管路上的阀门, 打开排气阀, 将已抽真空后的混合硅胶材质导入至储料容 器内, 混合硅胶材质制作完成。
     本发明所述的罩囊和连接件采用液体机注射的方式制作, 将混合硅胶材质注入到 液体注射机的专用料筒内且安装就位, 开动液体注射机进行注射作业, 制作成罩囊和连接 件。
     本发明所述的通气导管, 通过特制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运用特定的浸渍工艺技术 制成 ; 在室温 18 ~ 28℃、 相对湿度在 40 ~ 70% 的环境条件下, 该浸渍工艺通过液流循环装 置、 电热恒温烘箱和工装板等设备工装完成, 所述的液流循环装置包括一个出料桶、 一个储 料容器和一个收料桶, 出料桶和收料桶位于储料容器的两侧并与储料容器之间通过输液管 连接, 出料桶和储料容器内注满混合硅胶材质 ; 所述的不锈钢浸渍芯棒为柱体, 包括棒体和 棒座, 两者为一体, 棒座的横截面积大于棒体 ; 所述的工装板上开有与棒体尺寸互相匹配的 孔眼, 浸渍工艺流程为 : (1) 用清洁布擦净不锈钢浸渍芯棒, 在棒体的表面涂覆硅油一层 , 并将棒体插入工装 板上的孔眼中直至棒座与工装板接触, 垂直悬挂 ; (2) 将装有不锈钢浸渍芯棒的工装板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一次烘燥加热, 取出 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一次浸渍固化, 固化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棒体外围已形成第一层管状形胶体,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的电热恒温烘箱内进 行第一次烘燥硫化 ; (3) 第一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带有第一层管状形胶体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冷却 5 分 钟后, 将不锈钢加强导丝套于不锈钢浸渍芯棒上,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 箱内进行第二次烘燥加热, 取出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二次浸渍固化, 固化时 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外围已形成第二层管状形胶体, 这层 管状形胶体包裹住不锈钢加强导丝,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二 次烘燥硫化 ; (4) 第二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三次浸渍固化, 固化 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外围已形成第三层管状形胶体, 然 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三次烘燥硫化 ; (5) 第三次烘燥硫化完成后, 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与带有不锈 钢加强导丝的管状形胶体分离, 并将管状形胶体放于圆弧半径在 (140±20) mm 的定型工装 上, 放入设置温度为 170℃的烘箱内作定型固化, 烘燥硫化 90 ~ 120 分钟后取出, 此时带有不锈钢加强导丝的通气导管制成 ; 上述步骤中, 当储料容器内的混合硅胶材质不足时, 将出料桶内的混合硅胶材质注入 储料容器中, 保证储料容器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满, 多余的混合硅胶材质则流入收料桶中 ; 收料桶中的混合硅胶材质过多时, 将收料桶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入出料桶中, 如此循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明显效果 : 罩囊、 连接件和通气导管的材质采用 纳米银与液体硅胶混合配制的方法, 具有很强的杀菌效力, 可有效避免在临床使用中细菌 感染, 达到抗菌的目的 ; 在通气导管中嵌装不锈钢加强导丝, 运用独创的浸渍特殊工艺, 使 嵌装不锈钢加强导丝的通气导管抗扭结性强, 在使用中不宜变形、 弯曲、 折瘪, 保证有效通 气; 通气导管与接头的连接采用特种胶水及配合剂, 这种胶水及配合剂且通过特定的工艺 操作方法能使通气导管与接头紧固粘接, 连接牢固度能达到 60N 的横向拉力。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中喉罩通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中封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中通气导管制作工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 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 参见图 1, 本实施例包括罩囊 1、 连接件 2、 通气导管 3、 接头 4、 充气管 5、 指示球囊 6 和 气阀 7, 连接件 2 与罩囊 1 匹配并粘接, 通气导管 3 的一端插入连接件 2 并与罩囊 1 连通, 另 一端与接头 4 粘接 ; 充气管 5 的一端与罩囊 1 的后端装配粘合并连通, 另一端与指示球囊 6 的下端装配粘合并连通, 指示球囊 6 通过充气管 5 与罩囊 1 贯通, 气阀 7 安装在指示球囊 6 的上端, 通过气阀 7 可向指示球囊 6 和罩囊 1 充气或抽气 ; 所述的通气导管 3 内还设置有不 锈钢加强导丝 8, 不锈钢加强导丝 8 为螺旋圈绕状, 嵌装在通气导管 3 的管壁内, 并通过特殊 浸渍工艺制成 ; 所述的通气导管 3 与连接件 2 之间通过室温 RTV 胶粘接, 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之间通过特种胶水及配合剂粘接 ; 所述罩囊 1、 连接件 2 和通气导管 3 的原材料为混合硅 胶材质, 混合硅胶材质包括纳米银和液体硅胶。
     参见图 2, 本实施例中, 混合硅胶材质在封闭装置中制作, 封闭装置包括真空罐 9、 真空泵 10、 搅拌容器 11、 搅拌机 12、 输胶管路 13、 抽真空管路 14、 下料管路 15 和储料容器 16, 真空罐 9 与真空泵 10 之间通过抽真空管路 14 连接, 真空罐 9 与储料容器 16 之间通过 下料管路 15 连接, 真空罐 9 与搅拌容器 11 之间通过输胶管路 13 连接, 搅拌容器 11 位于真 空罐 9 的上方 ; 输胶管路 13、 抽真空管路 14 和下料管路 15 上均设置有阀门 17, 搅拌机 12 安装在搅拌容器 11 上, 抽真空管路 14 上设置有排气阀 18 ; 所述的纳米银和液体硅胶在封 闭装置中混合, 通过配料、 混料、 搅拌、 输料、 抽真空和下料等工艺, 制成混合硅胶材质, 具体 工艺步骤如下 : (1) 关闭输胶管路 13 上的阀门 17, 按液体硅胶 : 纳米银 =200:1 的重量比, 将称重后的 液体硅胶和纳米银全部加入至搅拌容器 11 内 ; 开动搅拌机 12 进行搅拌, 搅拌机 12 的转速
     约 500 转 / 分、 时间约为 10 分钟, 直至纳米银与液体硅胶充分混合均匀为止, 混合后的混合 硅胶材质目测不得有粉末、 粒子、 银丝印及异色 ; (2) 关闭下料管路 15 上的阀门 17, 开启抽真空管路 14 和输胶管路 13 上的阀门 17, 关 闭排气阀 18, 开启真空泵 10, 混合的混合硅胶材质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真空罐 9 内至流尽为 止; (3) 待混合硅胶材质全部流入真空罐 9 后, 关闭输胶管路 13 上的阀门 17, 继续运行真 空泵 10 约 60 ~ 120 分钟, 抽取混合硅胶材质内留存的空气, 抽真空完成后, 关闭真空泵 10, 关闭抽真空管路 14 上的阀门 17 ; (4) 打开下料管路 15 上的阀门 17, 打开排气阀 18, 将已抽真空后的混合硅胶材质导入 至储料容器 16 内, 混合硅胶材质制作完成。
     本实施例中, 液体硅胶按罩囊 1、 连接件 2 和通气导管 3 所需硬度不同, 配制成适用 邵氏硬度的所需材质, 其中罩囊 1 材质硬度为 35°、 连接件 2 材质硬度为 75°、 通气导管 3 材质硬度 55°。
     本实施例中, 纳米银是一种纳米级的粉末状银单质, 粒径一般在 20-50nm 之间, 它 对致病微生物具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通过此工艺制作的混合硅胶材质对大肠杆菌、 淋球菌、 绿脓杆菌、 白色念珠菌、 沙眼衣原体等致病菌及真菌、 真菌、 霉菌、 孢子等微生物都 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对抗菌素耐药菌有同样杀灭作用, 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 促进伤 口的愈合、 细胞的生长及受损细胞的修复, 无任何毒性反应及对口腔粘膜无任何刺激、 致敏 反应, 极大地避免了临床中产生的细菌感染、 交叉污染的风险, 使临床安全得到可靠保证。 本实施例中, 真空罐 9 呈圆柱形状, 直径 300mm、 高度 600mm, 其有效容积 42 立方分 米, 故罩囊 1、 连接件 2 及通气导管 3 所需材质的一次最大制作量约 35KG。
     本发明所述的罩囊 1 和连接件 2 采用液体机注射的方式制作, 将混合硅胶材质注 入到液体注射机的专用料筒内且安装就位, 开动液体注射机进行注射作业, 按表 1、 表2设 置好主要注射工艺参数, 安装好模具、 开动液体注射机进行注射作业, 制作成罩囊 1 和连接 件 2, 具体参见表 1、 表 2。
     本实施例中, 连接件 2 与可充气罩囊 1 通过套接且粘接连接, 使连接件 2 与可充气 罩囊 1 分别注压成型, 其用料硬度可不同, 可使直接罩住喉部会厌处的罩囊 1 保持柔软弹 性, 不会造成喉部粘膜的损伤, 又可使直接起固定支撑作用的连接件 2 保持硬性, 实现喉罩 插入所需的支撑力, 方便临床使用。
     参见图 3, 本实施例中, 通气导管 3 通过特制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运用特定的浸 渍工艺技术制成 ; 在室温 18 ~ 28℃、 相对湿度在 40 ~ 70% 的环境条件下, 该浸渍工艺通过 液流循环装置、 电热恒温烘箱和工装板 26 等设备工装完成, 所述的液流循环装置包括一个 出料桶 19、 一个储液容器 20 和一个收料桶 21, 出料桶 19 和收料桶 21 位于储液容器 20 的 两侧并与储液容器 20 之间通过输液管 22 连接, 出料桶 19 和储液容器 20 内注满混合硅胶 材质 ; 所述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为柱体, 包括棒体 24 和棒座 25, 两者为一体, 棒座 25 的横 截面积大于棒体 24 ; 所述的工装板 26 上开有与棒体 24 尺寸互相匹配的孔眼 27, 浸渍工艺 流程为 : (1) 用清洁布擦净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在棒体 24 的表面涂覆硅油一层 , 并将棒体 24 插入工装板 26 上的孔眼 27 中直至棒座 25 与工装板 26 接触, 垂直悬挂 ;
     (2) 将装有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的工装板 26 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一次烘燥加热, 取出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液容器 20 中进行第一次浸渍固化, 固化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 渍芯棒 23, 此时棒体 24 外围已形成第一层管状形胶体,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放入的电 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一次烘燥硫化 ; (3) 第一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带有第一层管状形胶体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冷却 5 分钟后, 将不锈钢加强导丝 8 套于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上,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放入电 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二次烘燥加热, 取出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液容器 20 中进行第二次浸渍 固化, 固化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外围已形成第二层 管状形胶体, 这层管状形胶体包裹住不锈钢加强导丝 8,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放入电 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二次烘燥硫化 ; (4) 第二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随即将其置入储液容器 20 中进行第三次浸渍固化, 固化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外围已形成第三层管状 形胶体,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三次烘燥硫化 ; (5) 第三次烘燥硫化完成后, 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与带有不 锈钢加强导丝 8 的管状形胶体分离, 并将管状形胶体放于圆弧半径在 (140±20) mm 的定型 工装上, 放入设置温度为 170℃的烘箱内作定型固化, 烘燥硫化 90 ~ 120 分钟后取出, 此时 带有不锈钢加强导丝 8 的通气导管 3 制成。 上述步骤中, 当储液容器 20 内的混合硅胶材质不足时, 将出料桶 19 内的混合硅胶 材质注入储液容器 20 中, 保证储液容器 20 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满, 多余的混合硅胶材质则 流入收料桶 21 中 ; 收料桶 21 中的混合硅胶材质过多时, 将收料桶 21 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 入出料桶 19 中, 如此循环。
     本工艺制作的通气导管 3 在使用中不宜变形、 弯曲、 折瘪, 保证有效通气。
     本实施例中, 根据喉罩的型号不同, 通气导管 3 的规格也不同, 因此不锈钢浸渍芯 棒 23 的规格也不同, 生产的时间、 温度也有不同, 具体参见表 3、 表 4。
     本实施例中, 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之间通过特种胶水及配合剂粘接, 接头 4 上涂有 特种粘合胶水 731D, 通气导管 3 的内壁涂有胶水配合剂 POP, 接头 4 插入通气导管 3 内紧固 粘接, 连接牢固度能达到 60N 的横向拉力, 具体操作步骤为 : (1) 准备好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的粘接辅助剂 : 粘接胶水 731D 及配合剂 POP ; (2) 使用棉签沾配合剂, 将沾过配合剂的棉签刷在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所需粘接的通气 导管 3 内管壁位置 ; (3) 将胶水点在接头 4 与通气导管 3 粘接配合面的接头 4 内部连接头 4 表面上一圈 ; (4) 将接头 4 内部连接头 4 端插入通气导管 3 内套接, 从一边斜角倾斜装配 ; 因在斜角 倾斜装配有间隙产生, 可以让胶水在旋转过程中, 顺着间隙进行填补整个粘接面 ; (5) 旋转装配, 直至胶水均匀布满整个粘结面, 装配完成。
     本实施例中, 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的粘接牢固度达到 60N 横向拉力, 避免了正压通 气时因麻醉呼吸机的运行时牵引或意外人为因素而可能发生的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的脱落 风险。
     本实施例中, 接头 4 是采用耐高温、 高强度的聚碳酸脂材料制成。接头 4 与麻醉呼 吸机密合连接后, 由于在使用中机器运行振动的移位或其它非人为因素, 使喉罩与机器之 间的拉力增大, 造成喉罩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连接处松动、 脱落且分离, 有可能发生医疗事 故, 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喉罩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的连接牢固度一般能承受 20N 的横向 拉力, 其牢固安全系数受到限制, 本发明能使喉罩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得到紧固粘接, 使用 安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
     此外, 需要说明的是,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只要其零件未说明具体形 状和尺寸的, 则该零件可以为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任何形状和尺寸 ; 同时, 零件所取的名称也 可以不同。 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 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 均包括于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 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任何熟 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 均应属于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0980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1.11 CN 102309804 A *CN102309804A* (21)申请号 201110298617.2 (22)申请日 2011.09.28 A61M 16/00(2006.01) A61H 31/02(2006.01) (71)申请人 海盐康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314311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宋 坡东路 (72)发明人 郁鹏忠 钱江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代理人 陈红 (54) 发明名称 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

2、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 制作方法, 包括罩囊、 连接件、 通气导管、 接头、 充 气管、 指示球囊和气阀, 连接件与罩囊匹配并粘 接, 通气导管的两端分别与罩囊和接头连接 ; 充 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罩囊和指示球囊连接, 气阀安 装在指示球囊上, 通气导管内设置有不锈钢加强 导丝, 通气导管与接头之间通过特种胶水及配合 剂粘接。本发明中, 罩囊、 连接件和通气导管的材 质采用纳米银与液体硅胶混合配制, 具有很强的 杀菌效力 ; 通气导管中嵌装不锈钢加强导丝, 运 用浸渍工艺, 使嵌装不锈钢加强导丝的通气导管 抗扭结性强, 在使用中不宜变形、 弯曲、 折瘪, 保证 有效通气 ; 通气导管与接头的连。

3、接采用特种胶水 及配合剂, 连接牢固度能达到 60N 的横向拉力。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3 页 CN 102309804 A1/2 页 2 1. 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 包括罩囊、 连接件、 通气导管、 接头、 充气管、 指示球囊 和气阀, 连接件与罩囊匹配并粘接, 通气导管的一端插入连接件并与罩囊连通, 另一端与接 头粘接 ; 充气管的一端与罩囊的后端装配粘合并连通, 另一端与指示球囊的下端装配粘合 并连通, 指示球囊通过充气管与罩囊贯通, 气阀安装在指示球囊的上端 ; 其特征在于。

4、 : 所述 的通气导管内设置有不锈钢加强导丝, 不锈钢加强导丝为螺旋圈绕状, 嵌装在通气导管的 管壁内, 并通过特殊浸渍工艺制成 ; 所述的通气导管与连接件之间通过室温 RTV 胶粘接, 通 气导管与接头之间通过特种胶水及配合剂粘接 ; 所述罩囊、 连接件和通气导管的原材料为 混合硅胶材质, 混合硅胶材质包括纳米银和液体硅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特种胶水为特 种粘合胶水 731D, 配合剂为胶水配合剂 POP, 接头上涂有特种粘合胶水 731D, 通气导管的内 壁涂有胶水配合剂 POP, 接头插入通气导管内紧固粘接。 3. 一种权利要求。

5、 1 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混合硅胶材质在封闭装置中制作, 封闭装置包括真空罐、 真空泵、 搅拌容器、 搅拌机、 输胶管 路、 抽真空管路、 下料管路和储料容器, 真空罐与真空泵之间通过抽真空管路连接, 真空罐 与储料容器之间通过下料管路连接, 真空罐与搅拌容器之间通过输胶管路连接, 搅拌容器 位于真空罐的上方 ; 输胶管路、 抽真空管路和下料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搅拌机安装在搅拌 容器上, 抽真空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 所述的纳米银和液体硅胶在封闭装置中混合, 通过配 料、 混料、 搅拌、 输料、 抽真空和下料等工艺, 制成混合硅胶材质, 具体工艺步。

6、骤如下 : (1) 关闭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按液体硅胶 : 纳米银 =200:1 的重量比, 将称重后的 液体硅胶和纳米银全部加入至搅拌容器内 ; 开动搅拌机进行搅拌, 搅拌机的转速约 500 转 / 分、 时间约为 10 分钟, 直至纳米银与液体硅胶充分混合均匀为止, 混合后的混合硅胶材质 目测不得有粉末、 粒子、 银丝印及异色 ; (2) 关闭下料管路上的阀门, 开启抽真空管路和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关闭排气阀, 开启真空泵, 混合硅胶材质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真空罐内至流尽为止 ; (3) 待混合硅胶材质全部流入真空罐后, 关闭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继续运行真空 泵约 60 120 分钟, 抽取混。

7、合硅胶材质内留存的空气, 抽真空完成后, 关闭真空泵, 关闭抽 真空管路上的阀门 ; (4) 打开下料管路上的阀门, 打开排气阀, 将已抽真空后的混合硅胶材质导入至 储料容器内, 混合硅胶材质制作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罩 囊和连接件采用液体机注射的方式制作, 将混合硅胶材质注入到液体注射机的专用料筒内 且安装就位, 开动液体注射机进行注射作业, 制作成罩囊和连接件。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通 气导管, 通过特制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运用特定的浸渍工艺技术制成 ;。

8、 在室温 18 28、 相 对湿度在 40 70% 的环境条件下, 该浸渍工艺通过液流循环装置、 电热恒温烘箱和工装板 等设备工装完成, 所述的液流循环装置包括一个出料桶、 一个储料容器和一个收料桶, 出料 桶和收料桶位于储料容器的两侧并与储料容器之间通过输液管连接, 出料桶和储料容器内 注满混合硅胶材质 ; 所述的不锈钢浸渍芯棒为柱体, 包括棒体和棒座, 两者为一体, 棒座的 横截面积大于棒体 ; 所述的工装板上开有与棒体尺寸互相匹配的孔眼, 浸渍工艺流程为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09804 A2/2 页 3 (1) 用清洁布擦净不锈钢浸渍芯棒, 在棒体的表面涂覆硅油一层 ,。

9、 并将棒体插入工装 板上的孔眼中直至棒座与工装板接触, 垂直悬挂 ; (2) 将装有不锈钢浸渍芯棒的工装板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一次烘燥加热, 取出 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一次浸渍固化, 固化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棒体外围已形成第一层管状形胶体,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的电热恒温烘箱内进 行第一次烘燥硫化 ; (3) 第一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带有第一层管状形胶体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冷却 5 分 钟后, 将不锈钢加强导丝套于不锈钢浸渍芯棒上,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 箱内进行第二次烘燥加热, 取出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二次浸渍固化, 固化。

10、时 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外围已形成第二层管状形胶体, 这层 管状形胶体包裹住不锈钢加强导丝,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二 次烘燥硫化 ; (4) 第二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三次浸渍固化, 固化 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外围已形成第三层管状形胶体, 然 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三次烘燥硫化 ; (5) 第三次烘燥硫化完成后, 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与带有不锈 钢加强导丝的管状形胶体分离, 并将管状形胶体放于圆弧半径在 (14020) mm 的。

11、定型工装 上, 放入设置温度为 170的烘箱内作定型固化, 烘燥硫化 90 120 分钟后取出, 此时带有 不锈钢加强导丝的通气导管制成 ; 上述步骤中, 当储料容器内的混合硅胶材质不足时, 将出料桶内的混合硅胶材质注入 储料容器中, 保证储料容器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满, 多余的混合硅胶材质则流入收料桶中 ; 收料桶中的混合硅胶材质过多时, 将收料桶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入出料桶中, 如此循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09804 A1/10 页 4 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喉罩通气道装置, 尤其是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 法, 它。

12、主要适用于需要进行全麻手术以及急救复苏的患者作人工通气使用, 或以其他需要 呼吸的患者建立短期非确定性人工气道。 其作用是在保证装置通气功能的同时, 达到抗菌、 避免细菌感染、 避免通气管折弯以及通气导管与接头发生脱落而影响通气等功效, 确保使 用安全。 背景技术 0002 喉罩是介于气管内插管和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 在国外已普遍应用, 随着喉罩的 不断改进和更新, 以及人们对气道管理观念和习惯的改变, 使得喉罩作为一种操作简单、 效 果确切的维持气道的手段, 已在我国临床上日趋广泛应用。现有在医疗临床上常规使用的 喉罩气道导管, 一般包括罩囊、 通气导管、 接头、 充气管、 指示球囊及气阀,。

13、 所述的罩囊置入 患者咽喉部, 罩囊的一端有一卵圆形可充气的气囊, 它用于提供喉罩与咽喉腔会厌部的有 效密封 ; 所述的通气导管是指通过口腔插入至患者咽喉部输送气体的管路, 成管状圆弧形, 其圆弧半径在 (14020) mm 范围内 (型号规格小于或等于 2.5# 可不在其规定范围内) ; 所 述的接头是指其与麻醉呼吸机连接的外部连接端, 符合YY1040.1-2003规定的15mm锥头要 求, 其接头与通气导管的连接牢固度能承受 20N 横向拉力 ; 所述的充气管是一根空心管子, 充气管的一端连接可充气的罩囊, 另一端连接指示球囊的 ; 所述的指示球囊及气阀是指通 过气阀、 指示球囊、 充气。

14、管向罩囊充气的装置, 指示球囊与罩囊为贯通气囊, 通过指示球囊 充起状态可表示罩囊的充气状态。 0003 与人体咽喉腔道直接接触的罩囊和通气导管因材质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喉罩, 一是 PVC喉罩, 它的罩囊及通气导管均由医用PVC材料制成, 其缺陷是 : 1.从PVC材质特性来看, 可有邻苯二甲酸脂类 (如 DEHP 等) 溶出物产出, 使患者被动吸入造成不良反应 ; 2.PVC 罩囊 因韧性强度限制, 极易在临床使用中因磨擦受损, 发生囊部漏气 ; 3.PVC 通气导管在使用中 因无加强钢丝的支撑, 处置不当会发生导管扭曲、 折弯现象, 造成不能有效通气。二是硅胶 喉罩, 它的罩囊及通气导管由医。

15、用硅橡胶材料制成, 它虽避免了 PVC 喉罩所述的前两种缺 陷, 但因通气导管无加强钢丝的支撑, 极易在使用中发生导管扭曲、 折弯现象而影响通气。 三是硅塑喉罩, 它的罩囊由硅橡胶材料制成, 它的通气导管由医用 PVC 材料制成, 它兼顾了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但因通气导管无加强钢丝的支撑, 不足于避免临床中导管弯曲、 打折现 象。 0004 根据喉罩发展史, 喉罩主要分为四大类型, 其四大类型主要包括普通喉罩, 可弯曲 喉罩、 插管喉罩、 双管喉罩。 所述的普通喉罩是目前临床上普遍、 大量使用的常规性喉罩, 它 分为一次性与重复性两种, 以上涉及的三种材质不同的喉罩中, PVC 喉罩、 硅塑。

16、喉罩均为一 次性使用的普通喉罩, 硅胶喉罩分为一次性使用和重复性使用的普通喉罩。所述的可弯曲 喉罩是可用于耳鼻喉科、 头颈外科和口腔科手术的麻醉的专用喉罩, 它比普通喉罩显得细 而长, 通气管内有加强钢丝, 有很好的弹性和柔韧性。所述的插管喉罩, 它的通气管硬、 短、 说 明 书 CN 102309804 A2/10 页 5 宽, 有适应解剖结构的弯曲, 一体化的导入手柄和会厌提升栅栏, 它主要适用于与气管内插 管配合使用的专用喉罩。 所述的双管喉罩 (有些双管喉罩因为加强导丝, 故称为加强型双管 喉罩) , 它是目前最新颖、 最复杂、 最精巧的一代特殊喉罩, 它对可充气的罩囊进行了改良, 并。

17、增加了一根对胃肠道起到密封和引流作用的引流管 ; 其主要构造 : 引流管和通气导管以 并行方式连接, 引流管的远端在罩体的凹槽内、 远端孔斜切。它的通气导管更窄, 有金属丝 加强, 硬度更小, 其嵌装金属加强丝的通气导管一般采用固体硅胶一次挤出初始定型、 然后 套装金属加强丝、 采用浸渍或其它工艺制成。 双管喉罩的主要优点 : 可有效避免普通喉罩在 使用中存在的返流误吸现象, 防止手术时口腔的分泌物或血液等污物进入气道, 不利之处 是通气量小、 且不能在通气导管内插入气管插管, 价格又昂贵。 0005 中国专利号 : 200720095249.0, 公开了一种喉罩, 它主要由使用无毒 PVC 。

18、为材质的 通气管, 使用硅胶为材质的罩囊、 充气管、 指示气囊、 气源接头和单向气阀组成, 其缺陷是 : 1. 通气管内无加强钢丝的支撑, 极易在使用中发生导管扭曲、 折弯现象而影响通气 ; 2.PVC 材质的通气管会有邻苯二甲酸脂类 (如 DEHP 等) 溶出物产出, 使患者被动吸入造成不良反 应 ; 3. 通气管与罩囊、 气源接头之间因两种材料, 连接不稳定, 在横向拉动时易脱落。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在基于普通喉 罩气道导管结构技术条件下, 提供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它采用纳米 银与液体硅胶混合制成的罩囊、 连。

19、接件及通气导管, 并运用独创工艺在通气导管中嵌装加 强导丝, 同时在同期导管与接头之间采用特种胶水粘结。 0007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 包 括罩囊、 连接件、 通气导管、 接头、 充气管、 指示球囊和气阀, 连接件与罩囊匹配并粘接, 通气 导管的一端插入连接件并与罩囊连通, 另一端与接头粘接 ; 充气管的一端与罩囊的后端装 配粘合并连通, 另一端与指示球囊的下端装配粘合并连通, 指示球囊通过充气管与罩囊贯 通, 气阀安装在指示球囊的上端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通气导管内设置有不锈钢加强导丝, 不锈钢加强导丝为螺旋圈绕状, 嵌装在通气导管。

20、的管壁内, 并通过特殊浸渍工艺制成 ; 所述 的通气导管与连接件之间通过室温 RTV 胶粘接, 通气导管与接头之间通过特种胶水及配合 剂粘接 ; 所述罩囊、 连接件和通气导管的原材料为混合硅胶材质, 混合硅胶材质包括纳米银 和液体硅胶。 0008 本发明所述的特种胶水为特种粘合胶水 731D, 配合剂为胶水配合剂 POP, 接头上 涂有特种粘合胶水 731D, 通气导管的内壁涂有胶水配合剂 POP, 接头插入通气导管内紧固 粘接。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混 合硅胶材质在封闭装置中制作, 封闭装置包括真空罐、 真空泵、 搅拌容器、 搅。

21、拌机、 输胶管 路、 抽真空管路、 下料管路和储料容器, 真空罐与真空泵之间通过抽真空管路连接, 真空罐 与储料容器之间通过下料管路连接, 真空罐与搅拌容器之间通过输胶管路连接, 搅拌容器 位于真空罐的上方 ; 输胶管路、 抽真空管路和下料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搅拌机安装在搅拌 容器上, 抽真空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 所述的纳米银和液体硅胶在封闭装置中混合, 通过配 料、 混料、 搅拌、 输料、 抽真空和下料等工艺, 制成混合硅胶材质,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 说 明 书 CN 102309804 A3/10 页 6 (1)关闭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按液体硅胶:纳米银=200:1的重量比, 将称重。

22、后的液体硅 胶和纳米银全部加入至搅拌容器内 ; 开动搅拌机进行搅拌, 搅拌机的转速约 500 转 / 分、 时 间约为 10 分钟, 直至纳米银与液体硅胶充分混合均匀为止, 混合后的混合硅胶材质目测不 得有粉末、 粒子、 银丝印及异色 ; (2) 关闭下料管路上的阀门, 开启抽真空管路和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关闭排气阀, 开启 真空泵, 混合硅胶材质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真空罐内至流尽为止 ; (3) 待混合硅胶材质全部流入真空罐后, 关闭输胶管路上的阀门, 继续运行真空泵约 60 120 分钟, 抽取混合硅胶材质内留存的空气, 抽真空完成后, 关闭真空泵, 关闭抽真空 管路上的阀门 ; (4) 打开。

23、下料管路上的阀门, 打开排气阀, 将已抽真空后的混合硅胶材质导入至储料容 器内, 混合硅胶材质制作完成。 0010 本发明所述的罩囊和连接件采用液体机注射的方式制作, 将混合硅胶材质注入到 液体注射机的专用料筒内且安装就位, 开动液体注射机进行注射作业, 制作成罩囊和连接 件。 0011 本发明所述的通气导管, 通过特制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运用特定的浸渍工艺技术 制成 ; 在室温 18 28、 相对湿度在 40 70% 的环境条件下, 该浸渍工艺通过液流循环装 置、 电热恒温烘箱和工装板等设备工装完成, 所述的液流循环装置包括一个出料桶、 一个储 料容器和一个收料桶, 出料桶和收料桶位于储料容。

24、器的两侧并与储料容器之间通过输液管 连接, 出料桶和储料容器内注满混合硅胶材质 ; 所述的不锈钢浸渍芯棒为柱体, 包括棒体和 棒座, 两者为一体, 棒座的横截面积大于棒体 ; 所述的工装板上开有与棒体尺寸互相匹配的 孔眼, 浸渍工艺流程为 : (1) 用清洁布擦净不锈钢浸渍芯棒, 在棒体的表面涂覆硅油一层 , 并将棒体插入工装 板上的孔眼中直至棒座与工装板接触, 垂直悬挂 ; (2) 将装有不锈钢浸渍芯棒的工装板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一次烘燥加热, 取出 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一次浸渍固化, 固化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棒体外围已形成第一层管状形胶体, 然后将不锈。

25、钢浸渍芯棒放入的电热恒温烘箱内进 行第一次烘燥硫化 ; (3) 第一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带有第一层管状形胶体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冷却 5 分 钟后, 将不锈钢加强导丝套于不锈钢浸渍芯棒上,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 箱内进行第二次烘燥加热, 取出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二次浸渍固化, 固化时 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外围已形成第二层管状形胶体, 这层 管状形胶体包裹住不锈钢加强导丝,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二 次烘燥硫化 ; (4) 第二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三次浸渍固化, 固化 时间 5 。

26、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外围已形成第三层管状形胶体, 然 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三次烘燥硫化 ; (5) 第三次烘燥硫化完成后, 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与带有不锈 钢加强导丝的管状形胶体分离, 并将管状形胶体放于圆弧半径在 (14020) mm 的定型工装 上, 放入设置温度为 170的烘箱内作定型固化, 烘燥硫化 90 120 分钟后取出, 此时带有 说 明 书 CN 102309804 A4/10 页 7 不锈钢加强导丝的通气导管制成 ; 上述步骤中, 当储料容器内的混合硅胶材质不足时, 将出料桶内的混合硅胶材质注入 储料容器中。

27、, 保证储料容器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满, 多余的混合硅胶材质则流入收料桶中 ; 收料桶中的混合硅胶材质过多时, 将收料桶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入出料桶中, 如此循环。 001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明显效果 : 罩囊、 连接件和通气导管的材质采用 纳米银与液体硅胶混合配制的方法, 具有很强的杀菌效力, 可有效避免在临床使用中细菌 感染, 达到抗菌的目的 ; 在通气导管中嵌装不锈钢加强导丝, 运用独创的浸渍特殊工艺, 使 嵌装不锈钢加强导丝的通气导管抗扭结性强, 在使用中不宜变形、 弯曲、 折瘪, 保证有效通 气 ; 通气导管与接头的连接采用特种胶水及配合剂, 这种胶水及配合剂且通过特定的。

28、工艺 操作方法能使通气导管与接头紧固粘接, 连接牢固度能达到 60N 的横向拉力。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发明中喉罩通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2 为本发明中封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 3 为本发明中通气导管制作工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 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7 实施例 : 参见图 1, 本实施例包括罩囊 1、 连接件 2、 通气导管 3、 接头 4、 充气管 5、 指示球囊 6 和 气阀 7, 连接件 2 与罩囊 1 匹配并粘接, 通气导管 3 的一端。

29、插入连接件 2 并与罩囊 1 连通, 另 一端与接头 4 粘接 ; 充气管 5 的一端与罩囊 1 的后端装配粘合并连通, 另一端与指示球囊 6 的下端装配粘合并连通, 指示球囊 6 通过充气管 5 与罩囊 1 贯通, 气阀 7 安装在指示球囊 6 的上端, 通过气阀 7 可向指示球囊 6 和罩囊 1 充气或抽气 ; 所述的通气导管 3 内还设置有不 锈钢加强导丝8, 不锈钢加强导丝8为螺旋圈绕状, 嵌装在通气导管3的管壁内, 并通过特殊 浸渍工艺制成 ; 所述的通气导管 3 与连接件 2 之间通过室温 RTV 胶粘接, 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之间通过特种胶水及配合剂粘接 ; 所述罩囊 1、。

30、 连接件 2 和通气导管 3 的原材料为混合硅 胶材质, 混合硅胶材质包括纳米银和液体硅胶。 0018 参见图 2, 本实施例中, 混合硅胶材质在封闭装置中制作, 封闭装置包括真空罐 9、 真空泵 10、 搅拌容器 11、 搅拌机 12、 输胶管路 13、 抽真空管路 14、 下料管路 15 和储料容器 16, 真空罐 9 与真空泵 10 之间通过抽真空管路 14 连接, 真空罐 9 与储料容器 16 之间通过 下料管路 15 连接, 真空罐 9 与搅拌容器 11 之间通过输胶管路 13 连接, 搅拌容器 11 位于真 空罐 9 的上方 ; 输胶管路 13、 抽真空管路 14 和下料管路 15。

31、 上均设置有阀门 17, 搅拌机 12 安装在搅拌容器 11 上, 抽真空管路 14 上设置有排气阀 18 ; 所述的纳米银和液体硅胶在封 闭装置中混合, 通过配料、 混料、 搅拌、 输料、 抽真空和下料等工艺, 制成混合硅胶材质, 具体 工艺步骤如下 : (1) 关闭输胶管路 13 上的阀门 17, 按液体硅胶 : 纳米银 =200:1 的重量比, 将称重后的 液体硅胶和纳米银全部加入至搅拌容器 11 内 ; 开动搅拌机 12 进行搅拌, 搅拌机 12 的转速 说 明 书 CN 102309804 A5/10 页 8 约 500 转 / 分、 时间约为 10 分钟, 直至纳米银与液体硅胶充分。

32、混合均匀为止, 混合后的混合 硅胶材质目测不得有粉末、 粒子、 银丝印及异色 ; (2) 关闭下料管路 15 上的阀门 17, 开启抽真空管路 14 和输胶管路 13 上的阀门 17, 关 闭排气阀 18, 开启真空泵 10, 混合的混合硅胶材质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真空罐 9 内至流尽为 止 ; (3) 待混合硅胶材质全部流入真空罐 9 后, 关闭输胶管路 13 上的阀门 17, 继续运行真 空泵10约60120分钟, 抽取混合硅胶材质内留存的空气, 抽真空完成后, 关闭真空泵10, 关闭抽真空管路 14 上的阀门 17 ; (4) 打开下料管路 15 上的阀门 17, 打开排气阀 18, 将已抽。

33、真空后的混合硅胶材质导入 至储料容器 16 内, 混合硅胶材质制作完成。 0019 本实施例中, 液体硅胶按罩囊1、 连接件2和通气导管3所需硬度不同, 配制成适用 邵氏硬度的所需材质, 其中罩囊 1 材质硬度为 35、 连接件 2 材质硬度为 75、 通气导管 3 材质硬度 55。 0020 本实施例中, 纳米银是一种纳米级的粉末状银单质, 粒径一般在 20-50nm 之间, 它 对致病微生物具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通过此工艺制作的混合硅胶材质对大肠杆菌、 淋球菌、 绿脓杆菌、 白色念珠菌、 沙眼衣原体等致病菌及真菌、 真菌、 霉菌、 孢子等微生物都 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对抗菌素耐药。

34、菌有同样杀灭作用, 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 促进伤 口的愈合、 细胞的生长及受损细胞的修复, 无任何毒性反应及对口腔粘膜无任何刺激、 致敏 反应, 极大地避免了临床中产生的细菌感染、 交叉污染的风险, 使临床安全得到可靠保证。 0021 本实施例中, 真空罐 9 呈圆柱形状, 直径 300mm、 高度 600mm, 其有效容积 42 立方分 米, 故罩囊 1、 连接件 2 及通气导管 3 所需材质的一次最大制作量约 35KG。 0022 本发明所述的罩囊 1 和连接件 2 采用液体机注射的方式制作, 将混合硅胶材质注 入到液体注射机的专用料筒内且安装就位, 开动液体注射机进行注射作业, 按表 1。

35、、 表 2 设 置好主要注射工艺参数, 安装好模具、 开动液体注射机进行注射作业, 制作成罩囊 1 和连接 件 2, 具体参见表 1、 表 2。 说 明 书 CN 102309804 A6/10 页 9 说 明 书 CN 102309804 A7/10 页 10 0023 本实施例中, 连接件 2 与可充气罩囊 1 通过套接且粘接连接, 使连接件 2 与可充气 罩囊 1 分别注压成型, 其用料硬度可不同, 可使直接罩住喉部会厌处的罩囊 1 保持柔软弹 性, 不会造成喉部粘膜的损伤, 又可使直接起固定支撑作用的连接件 2 保持硬性, 实现喉罩 插入所需的支撑力, 方便临床使用。 0024 参见图。

36、 3, 本实施例中, 通气导管 3 通过特制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运用特定的浸 渍工艺技术制成 ; 在室温 18 28、 相对湿度在 40 70% 的环境条件下, 该浸渍工艺通过 液流循环装置、 电热恒温烘箱和工装板 26 等设备工装完成, 所述的液流循环装置包括一个 出料桶 19、 一个储液容器 20 和一个收料桶 21, 出料桶 19 和收料桶 21 位于储液容器 20 的 两侧并与储液容器 20 之间通过输液管 22 连接, 出料桶 19 和储液容器 20 内注满混合硅胶 材质 ; 所述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为柱体, 包括棒体 24 和棒座 25, 两者为一体, 棒座 25 的横 。

37、截面积大于棒体 24 ; 所述的工装板 26 上开有与棒体 24 尺寸互相匹配的孔眼 27, 浸渍工艺 流程为 : (1) 用清洁布擦净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在棒体 24 的表面涂覆硅油一层 , 并将棒体 24 插入工装板 26 上的孔眼 27 中直至棒座 25 与工装板 26 接触, 垂直悬挂 ; 说 明 书 CN 102309804 A8/10 页 11 (2)将装有不锈钢浸渍芯棒23的工装板26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一次烘燥加热, 取出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液容器 20 中进行第一次浸渍固化, 固化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 渍芯棒23, 此时棒体24外围已形成第一层管状形胶体, 然后。

38、将不锈钢浸渍芯棒23放入的电 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一次烘燥硫化 ; (3) 第一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带有第一层管状形胶体的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冷却 5 分钟后, 将不锈钢加强导丝 8 套于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上,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放入电 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二次烘燥加热, 取出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液容器 20 中进行第二次浸渍 固化, 固化时间5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23,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23外围已形成第二层 管状形胶体, 这层管状形胶体包裹住不锈钢加强导丝 8,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放入电 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二次烘燥硫化 ; (4) 第二次烘燥硫化结束后, 取出。

39、随即将其置入储液容器 20 中进行第三次浸渍固化, 固化时间 5 秒钟, 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外围已形成第三层管状 形胶体,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三次烘燥硫化 ; (5) 第三次烘燥硫化完成后, 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 23 与带有不 锈钢加强导丝 8 的管状形胶体分离, 并将管状形胶体放于圆弧半径在 (14020) mm 的定型 工装上, 放入设置温度为 170的烘箱内作定型固化, 烘燥硫化 90 120 分钟后取出, 此时 带有不锈钢加强导丝 8 的通气导管 3 制成。 0025 上述步骤中, 当储液容器2。

40、0内的混合硅胶材质不足时, 将出料桶19内的混合硅胶 材质注入储液容器20中, 保证储液容器20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满, 多余的混合硅胶材质则 流入收料桶 21 中 ; 收料桶 21 中的混合硅胶材质过多时, 将收料桶 21 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 入出料桶 19 中, 如此循环。 0026 本工艺制作的通气导管 3 在使用中不宜变形、 弯曲、 折瘪, 保证有效通气。 0027 本实施例中, 根据喉罩的型号不同, 通气导管 3 的规格也不同, 因此不锈钢浸渍芯 棒 23 的规格也不同, 生产的时间、 温度也有不同, 具体参见表 3、 表 4。 说 明 书 CN 102309804 A9/10 页 1。

41、2 0028 本实施例中, 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之间通过特种胶水及配合剂粘接, 接头 4 上涂有 特种粘合胶水 731D, 通气导管 3 的内壁涂有胶水配合剂 POP, 接头 4 插入通气导管 3 内紧固 粘接, 连接牢固度能达到 60N 的横向拉力, 具体操作步骤为 : (1) 准备好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的粘接辅助剂 : 粘接胶水 731D 及配合剂 POP ; (2)使用棉签沾配合剂, 将沾过配合剂的棉签刷在通气导管3与接头4所需粘接的通气 导管 3 内管壁位置 ; (3) 将胶水点在接头 4 与通气导管 3 粘接配合面的接头 4 内部连接头 4 表面上一圈 ; (4) 将接头。

42、 4 内部连接头 4 端插入通气导管 3 内套接, 从一边斜角倾斜装配 ; 因在斜角 倾斜装配有间隙产生, 可以让胶水在旋转过程中, 顺着间隙进行填补整个粘接面 ; (5) 旋转装配, 直至胶水均匀布满整个粘结面, 装配完成。 0029 本实施例中, 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的粘接牢固度达到 60N 横向拉力, 避免了正压通 气时因麻醉呼吸机的运行时牵引或意外人为因素而可能发生的通气导管3与接头4的脱落 风险。 0030 本实施例中, 接头 4 是采用耐高温、 高强度的聚碳酸脂材料制成。接头 4 与麻醉呼 吸机密合连接后, 由于在使用中机器运行振动的移位或其它非人为因素, 使喉罩与机器之 间。

43、的拉力增大, 造成喉罩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连接处松动、 脱落且分离, 有可能发生医疗事 故, 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喉罩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的连接牢固度一般能承受 20N 的横向 拉力, 其牢固安全系数受到限制, 本发明能使喉罩通气导管 3 与接头 4 得到紧固粘接, 使用 安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 说 明 书 CN 102309804 A10/10 页 13 0031 此外, 需要说明的是,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只要其零件未说明具体形 状和尺寸的, 则该零件可以为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任何形状和尺寸 ; 同时, 零件所取的名称也 可以不同。 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 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 均包括于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0032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 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任何熟 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 均应属于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309804 A1/3 页 14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9804 A2/3 页 15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9804 A3/3 页 1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