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带.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62234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4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31637.3

申请日:

2004.03.31

公开号:

CN1589696A

公开日:

2005.03.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45C 13/30申请日:20040331授权公告日:20060823终止日期:2016033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5C13/30; A45C11/18

主分类号:

A45C13/30; A45C11/18

申请人:

国誉株式会社;

发明人:

花川阳一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3.08.29 JP 305708/200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段承恩;陈海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适于进行直接将挂在脖子上未取下的ID卡贴近读取器等的使用方法、并且不会有损对使用者的脖子的佩带舒适感的轻重量的吊带。将吊带1设成为具备柔软中空的呈绳状的外包管2,以及被插入到该外包管2内并使两端部31b、32b从外包管伸出的、柔软且可伸缩的暗绳3的结构;并通过将所述外包管2及暗绳3在它们的端部或其附近围成大体环状,从而能够以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的状态悬挂物品6c,且按照将上述物品6c连接在上述暗绳3的端部31b上的方式构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吊带,其特征在于:具备柔软中空的呈绳状的外包管,以及被 插入到该外包管内并使两端部从外包管伸出的、柔软且可伸缩的暗绳;并 按照通过将所述外包管及暗绳在它们的端部或其附近围成大体环状、从而 能够以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的状态悬挂物品那样的方式构成,且按照将上 述物品连接在上述暗绳的端部上的方式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带,其中上述暗绳是呈中空的管状的部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带,其中使上述暗绳由硅酮橡胶材料形 成。
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吊带,其中使上述外包管由硅酮橡胶 材料形成。
5: 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吊带,其具备将上述暗绳的两端部 或其附近束缚而形成规定的大小的环状的环形成装置。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带,其中,上述外包管由外包管第一部 分和外包管第二部分2根构成,上述暗绳由插入到上述外包管第一部分中 的暗绳第一部分及插入到外包管第二部分中的暗绳第二部分构成,且构成 为所述外包管第一部分及暗绳第一部分、和外包管第二部分及暗绳第二部 分,借助使安装在外包管第一部分及暗绳第一部分上的第一配合部分、和 安装在外包管第二部分及暗绳第二部分上的第二配合部分可分合地配合而 成的配合体的配合状态而形成环状,将上述配合体按照在对暗绳作用有规 定的以上的力时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的配合状态被解除的方式构 成。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带,其中将上述配合体设在离开使用者的脖 子的位置上。

说明书


吊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ID卡、姓名卡、便携式电话等或者收容它们壳体或保持体等各种物品由使用者挂在脖子上时所使用的吊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将内置有IC芯片等的工卡等ID卡、定期票券(例如月票)等的卡类,或者便携电话等各种物品系在吊带(绳)上,将形成了环状的吊带由使用者挂在脖子上使用的现象。特别是在使用内置有IC芯片等非接触式的记忆载体的卡的时候,为了不用将吊带从脖子上摘下就能够使该卡靠近指定的读取装置,有时候制成可使吊带等保持卡地部件的一部伸缩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吊带具有如下结构,即在围成环状的吊带的下端预先装设有卷曲保持卡的绳的卷曲器,在必要时,若拉卡则绳会从卷曲器中伸出所需要的长度。此外,还开发了将吊带本身设成线圈状的卷曲软线,利用由吊带的形状产生的弹簧弹性使吊带伸长必要的长度的方案。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17316

    【发明内容】

    但是,在吊带的下端装设带的卷曲器的结构,由于卷曲器自身的重量会使使用者的脖子承受额外的负荷,另外由于卷曲器体积较大,所以会导致外观不够美观。另一方面,即便是利用了卷曲软线的吊带,由于容易产生吊带本身互相缠绕起来等缺陷,并且在将吊带整体都采用卷曲软线的情况下,会让人感觉佩带在使用者的脖子上时的舒适感受到影响。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适于进行直接将挂在脖子上未取下的ID卡贴近读取器等的使用方法、并且不会有损对使用者的脖子的佩带舒适感的轻重量的吊带。

    即,本发明的吊带,其特征在于,具备柔软中空的呈绳状的中空外包管,以及被插入到该外包管内并使两端部从外包管伸出的、柔软且可伸缩的暗绳;通过将所述外包管及暗绳在它们的端部或其附近围成大体环状,从而能够以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的状态悬挂物品,并将上述物品连接在上述暗绳的端部上。

    根据这样构成的吊带,由于被收容在外包管内的暗绳可借助其伸缩性伸长,所以能够在脖子上挂着吊带不必摘下而直接使用连在暗绳上的物品。特别是,如果该物品是带IC芯片的工卡等ID卡或车月票、或者是收容它们的壳体等物体,则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将ID卡贴近指定的读卡器以读取存储在IC芯片中的信息这样的使用方法。另外,因为与使用者的脖子接触的是外包管,且基本上暗绳的伸缩不会影响外包管,所以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佩带吊带时产生的不适感。进而,本发明的吊带,因为具有外包管和穿置在其内部的暗绳这样的套管的基本结构,所以特别不易产生体积过大、或相互缠绕在一起那样的不良状况或不美观的现象。

    特别地,为了提高暗绳的伸缩性能,优选暗绳也采用中空的呈管状的结构。

    从伸缩性、柔软性、品质稳定性、耐载荷性、耐久性、电绝缘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使暗绳由硅酮橡胶材料形成。另外,若外包管也由硅酮橡胶材料形成,则会减小暗绳和外包管的摩擦阻力,易于使暗绳伸缩。

    为了防止吊带的缠绕、并防止因缠绕而缠住使用者的脖子,优选在吊带上设置束缚暗绳的两端部或其附近、将暗绳围成规定的大小的环状的环形成装置。在此,作为环形成装置,可以列举的例子有,具有束缚暗绳的端部的功能且不会给使用者的脖子带来较大的负担的轻重量的部件,或者使暗绳的端部或其附近彼此直接相接等而成的结构,或者通过使外包管的端部彼此相接等而使暗绳的端部或其附近彼此间接相接的结构。

    另外,为了防止在用力拉暗绳时使过大的载荷施加到使用者的脖子上或勒住脖子,简易且有效地实现安全措施,优选使上述外包管由外包管第一部分和外包管第二部分2根构成,同时上述暗绳也由插入到上述外包管第一部分中的暗绳第一部分及插入到外包管第二部分中的暗绳第二部分构成,且所述外包管第一部分及暗绳第一部分、和外包管第二部分及暗绳第二部分,借助可分合地使装设外包管第一部分及暗绳第一部分上的第一配合部分、和装设在外包管第二部分及暗绳第二部分上的第二配合部分配合而成的配合体的配合状态而形成环状,将上述配合体按照在对暗绳作用有规定的以上的力时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的配合状态被解除的方式构成。在设置这种配合体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有损吊带对使用者佩带舒适感,将配合体设置在离开使用者的脖子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虽然是将连接悬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的物品的暗绳穿设在外包管中这样的极其简单的结构,但是通过使暗绳具有伸缩性,主要是通过仅使该暗绳拉伸,而能够以将吊带挂在脖子上不摘下来的状态使用物品。因此,不会使吊带本身的外表不美观、不会使体积过大,另外还不会有所在使暗绳伸长的使用时产生的对使用者的脖子带来的佩带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通常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使其暗绳伸出之后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3是该实施形态的外包管及暗绳的适当部位的截面图。

    图4是运用于该实施形态的配合体的作用说明图。

    图5是表示运用于该实施形态的卡锁(留め具)及暗绳向壳体内组装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该吊带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1                 吊带          2    外包管

    3、3’、3”、3  暗绳          4    配合体

    5     环形成装置      6c  物品(壳体)

    21    外包管第一部分  22  外包管第二部分

    31    暗绳第一部分    32  暗绳第二部分

    41    第一配合部分    42  第二配合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所表示的本实施形态,是用于将装有带IC芯片的工卡等的ID卡6的壳体6c挂在使用者P的脖子Pn上的吊带1。该吊带1,主要由外包管2和插入到该外包管2中的暗绳3构成,如图3中放大地表示的在纵向方向适当位置切断的截面那样,呈由所述外包管2及暗绳3构成的双重结构。

    外包管2是硅酮橡胶制的柔软的管部件,外径约3mm,内径约2.5mm,全长约1m。具体地说,该外包管2由长短两根管部件构成,以较长的一方(长约70cm)为外包管第一部分21,将短的一方(长约30cm)为外包管第二部分22。另一方面,暗绳3也是硅酮橡胶制的柔软的管部件,但在纵长方向上具有较多的伸缩性,其外径约2mm,内径约1mm,全长设定为比外包管2长出几个cm~10cm。具体而言该暗绳3也由长短两根管部件构成,以插入到外包管第一部分21中的较长的一方为暗绳第一部分31,以插入到外包管第二部分22中的较短的一方为暗绳第二部分32。

    在外包管第一部分21及暗绳第一部分31的一方的端部21a、31a,和外包管第二部分22及暗绳第二部分32的一方的端部22a、32a之间,由可分合地使第一配合部分41及第二配合部分配合而成配合体4连接。如图4中所放大显示的那样,第一配合部分41和第二配合部分42,是呈大致对称形状的吊钟形的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在第一配合部分41的内部,以将外包管第一部分21及暗绳第一部分31的一方的端部21a、31a对齐结成结(图示省略)以免脱落的方式将其收容,在第二配合部分42的内部,也以将外包管第二部分22及暗绳第二部分32的一方的端部22a、32a对齐结成结(图示省略)以免脱落的方式将其收容。另外,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如图4(a)所示,预先设成使形成在第一配合部分41的配合端部上的配合爪41a和形成在第二配合部分42的配合端部上的配合槽42a可配合可脱离地配合的状态,当在吊带1整体上如图4(a)中箭头所示的那样作用规定以上的拉力时,配合爪41a和配合爪42a的配合状态被自动解除,如图4(b)所示,第一配合部分41和第二配合部分42分离,以防止吊带1勒到使用者P的脖子Pn的肉中,或者脖子Pn被吊带1勒住等危险性。

    在外包管第一部分21及暗绳第一部分31的另一方的端部21b、31b,和外包管第二部分22及暗绳第二部分32的另一方的端部22b、32b之间,作为用于将吊带1围成规定大小的环状的环形成装置,介设有卡锁5。该卡锁5是具有扁平的略梯形形状的平面形状的设成树脂制的轻重量部件,沿上下方向形成可供暗绳第一部分31的端部31b穿过那样大小的一个通孔51,在一侧面上形成用于固定暗绳第二部分32的端部32b的卡固槽52。另外,在卡固槽52的下端部开口宽度比其它部位略宽。即,暗绳第一部分31的端部31b,从外包管第一部分21的端部21b伸出约几个cm~10cm长度,通过将其前端部31b1插入到形成在壳体6c的悬挂孔6c1中并结成结,使得ID卡6得以经由壳体6c而被悬挂。另一方面,暗绳第二部分32的端部32b也从外包管第二部分22的端部22b伸出几个cm左右,将其前端部32b1打成结并压入到卡固槽52的下端部52a中,将除了前端部32b1以外的端部32b的大致全体部分,压入到卡固槽52的下端部52a以外的部位中。通过这样,吊带1整体被围成环状,但卡锁5的贯通孔51及卡固槽52的开口宽度,比外包管2的外径小,因此外包管第一部分21及外包管第二部分22不会嵌入到卡锁5内,吊带1的环的大小被规定为一定。

    如上那样构成的吊带1,通常如图1所示那样以挂在使用者P的脖子Pn上的状态而被使用,在该状态下,暗绳第一部分31几乎不会伸长而仅露出从卡锁5到壳体6c的规定长度(d1),但如图2所示,在将ID卡6的内置IC芯片贴近指定的读取器R进行使用时,因为当使用者将壳体6c拿在手中向前方拉伸时,主要是暗绳第一部分31伸长到所需长度(d2),所以能够很便捷地使用。另外在此时,因为暗绳第一部分31的伸缩不会使外包管2受影响,所以与使用者P的脖子Pn接触的外包管2的接触感觉几乎没有变化,因此使用者P不会因吊带1的使用状态的变化而使脖子Pn感到不适。另外,因为外包管2及暗绳3均为硅酮橡胶制,所以暗绳3在外包管2内伸缩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减小,能够实现顺畅的暗绳3的伸缩,进而由于对暗绳3采用管部件,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暗绳3的伸缩性。进而由于作为环形成装置采用了规定吊带1的环的大小的卡锁5,所以能够有效地避免因吊带1的环形形状变小而勒住脖子Pn等不良状况。

    另外,因为使外包管2由外包管第一部分21及外包管第二部分22构成,同时暗绳3也由暗绳第一部分31及暗绳第二部分32构成,通过将外包管第一部分21及暗绳第一部分31、和外包管第二部分22及暗绳第二部分32由配合体4连结,只要施加在吊带1上的拉力过大配合体4就会分离成第一配合部分41及第二配合部分42,所以,能够制成安全性也较高的吊带1。进而,由于通过使外包管第一部分21及暗绳第一部分31、和外包管第二部分22及暗绳第二部分32的长度不同,使配合体4配置在离开使用者P的脖子Pn的位置,所以还能够消除因配合体4的存在而引起的给脖子Pn带来的不适感。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暗绳除了采用上述实施形态那样的管状的结构以外,通过采用图6(a)所示那样的截面三角形状的绳3’、该图(b)所示那样的截面四边形形状的绳3”、该图(c)所示那样的截面为星形的绳3等有角形状的绳,能够进一步减小与外包管2的内周的摩擦阻力。另外,与上述实施形态不同,也可以采用将配合体4设在与使用者P的脖子Pn接触的位置、或不设置配合体4本身的吊带。进而,作为环形成装置,代替上述那样的卡锁5,也可以采用形成2个能够使暗绳第一部分31的端部31b和暗绳第二部分32的端部32b双方穿过的通孔的卡锁、或者不使用卡锁而使外包管第一部分21和外包管第二部分22的端部彼此相接的结构、或者直接将壳体6c等物品系在暗绳第一部分31和暗绳第二部分32之间的结构等。此外,对于各部的具体的结构,均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加以种种变形。

吊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吊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吊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吊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吊带.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适于进行直接将挂在脖子上未取下的ID卡贴近读取器等的使用方法、并且不会有损对使用者的脖子的佩带舒适感的轻重量的吊带。将吊带1设成为具备柔软中空的呈绳状的外包管2,以及被插入到该外包管2内并使两端部31b、32b从外包管伸出的、柔软且可伸缩的暗绳3的结构;并通过将所述外包管2及暗绳3在它们的端部或其附近围成大体环状,从而能够以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的状态悬挂物品6c,且按照将上述物品6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手携物品或旅行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