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弦.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622234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33150.8

申请日:

2013.01.29

公开号:

CN103117054A

公开日:

2013.05.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G10D 3/10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谢桂林 王保忠 谢锦绣 程波 谢天正变更后:谢桂林 谢锦绣 程波 谢天正|||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10D 3/10申请日:20130129|||公开

IPC分类号:

G10D3/10

主分类号:

G10D3/10

申请人:

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桂林; 王保忠; 谢锦绣; 程波; 谢天正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金都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汪旭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锦绣弦,属于乐器技术领域,锦绣弦由弦头、弦柄、弦体、紧固钮、导引撑、变向钮、弦丝、变音钮、变调钮、扩音管、扩音管间隔、扩音管口、音挡连接转轴螺帽、变调钮盲端、变调塞子、弦丝固定圈、变调钮孔、变调钮开口、扩音管腔、扩音管壁、可转挡片、挡片转轴、音挡连接、导力杆、回复弹簧、槽内变音挡头、变音钮颈、变音钮头、弦面、音挡连接转轴孔、音挡连接转轴支架、音挡连接转轴、导力杆转轴孔、固定撑孔、固定撑组成,其特征在于弦头、弦柄和弦体构成整个锦绣弦的骨架,内部具有7条相邻的扩音管,在扩音管盲端处向弦面方向通有变调钮,变调钮传来的声音经扩音管扩大发出。锦绣弦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锦绣弦, 其特征在于:包括弦头(1)、弦柄(2)、弦体(3)、紧固钮(4)、导引撑(5)、变向钮(6)、弦丝(7)、变音钮(8)、变调钮(9)、扩音管(10)组成,弦头(1)、弦柄(2)、弦体(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组成锦绣弦的骨架,骨架内部设置7条相邻的扩音管(10),扩音管(10)在弦体(3)下部的末端为盲端,扩音管(10)顶部的扩音管口(12)设置在弦头(1)顶端;在弦体(3)对应扩音管(10)的盲端位置设有变调钮(9),弦体(3)上还设有变音钮(8);弦头(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紧固钮(4)、导引撑(5)、变向钮(6),弦丝(7)由紧固钮(4)经导引撑(5)依次连接变向钮(6)、变音钮(8)变调钮(9);弦体上设置变调钮孔(17),变调钮(9)插入变调钮孔(17),变调钮(9)底部开口为变调钮开口(18),变调钮开口(18)与扩音管(10)连通,变调钮(9)上端塞有变调塞子(15),变调钮(9)上端外表面设置弦丝固定圈(16),弦丝(7)通过弦丝固定圈(16)与变调钮(9)固定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绣弦,其特征在于:扩音管(10)由扩音管壁(20)围合形成扩音管腔(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绣弦,其特征在于:变音钮(8)由可转挡片(21)、挡片转轴(22)、音挡连接(23)、导力杆(24)、回复弹簧(25)、槽内变音挡头(26)、变音钮颈(27)、变音钮头(28)、弦面(29)、音挡连接转轴孔(30)、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音挡连接转轴(32)、音挡连接转轴螺帽(13)、导力杆转轴孔(33)、固定撑孔(34)、固定撑(35)组成;可转挡片(21)是一个直径为0.8‑0.9厘米、厚度为0.1‑0.2厘米的圆不锈钢片,沿其直径方向布置1个孔道,挡片转轴(22)穿过孔道;可转挡片(21)通过音挡连接(23)与导力杆(24)相连;所述的音挡连接(23)包括固定在可转挡片(21)一侧面上、成对设置的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一对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上对应处分别设有音挡连接转轴孔(30),音挡连接转轴(32)穿过导力杆转轴孔(33)和一对音挡连接转轴孔(30)后,由音挡连接转轴螺帽(13)固定在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上,音挡连接转轴(32)伸出音挡连接转轴螺帽(13)端设置有固定撑孔(34),固定撑(35)插入固定撑孔(34)内;弦面(29)为弦体(3)的表面层,弦面(29)下对应变音钮(8)位置设置有凹槽,槽内变音挡头(26)设置在凹槽内,导力杆(24)上端焊接在槽内变音挡头(26)下底面中央,变音挡头(26)通过变音钮颈(27)连接变音钮头(28),变音钮头(28)高于弦面(29),变音挡头(26)与凹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25)。

说明书

说明书锦绣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锦绣弦,属于乐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外匠人们发明出了许多的乐器,例如钢琴、风琴、琵琶、二胡等等,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些乐器在为人们提供动听悦耳声音的同时,也为弹奏它们的艺人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谓“千年琵琶万年筝”,即道出了艺人们学习乐器的艰辛。因此,发明一种容易发出声音并易于掌握的乐器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故利用弦乐器容易发声及长管具有放大声音的原理设计一种锦绣弦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往乐器难以掌握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锦绣弦,该锦绣弦利用弦乐器容易发声及长管具有放大声音的原理,采用琵琶的外形,设置7根弦,同时在内部相应配备7条扩音管,与当今乐谱中的7个音调相统一,在容易发声的同时具有放大声音,从而达到演奏人员容易掌握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锦绣弦,包括弦头1、弦柄2、弦体3、紧固钮4、导引撑5、变向钮6、弦丝7、变音钮8、变调钮9、扩音管10组成,弦头1、弦柄2、弦体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组成锦绣弦的骨架,骨架内部设置7条相邻的扩音管10,扩音管10设置在弦体3下部的末端为盲端,扩音管10顶部的扩音管口12设置在弦头1顶端;在弦体3对应扩音管10的盲端位置设有变调钮9,弦体3上还设有变音钮8;弦头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紧固钮4、导引撑5、变向钮6,弦丝7由紧固钮4经导引撑5依次连接变向钮6、变音钮8变调钮9;弦体上设置变调钮孔17,变调钮9插入变调钮孔17,变调钮9底部开口为变调钮开口18,变调钮开口18与扩音管10连通,变调钮9上端塞有变调塞子15,变调钮9上端外表面设置弦丝固定圈16,弦丝7通过弦丝固定圈16与变调钮9固定连接。
扩音管10由扩音管壁20围合形成扩音管腔19。
变音钮8由可转挡片21、挡片转轴22、音挡连接23、导力杆24、回复弹簧25、槽内变音挡头26、变音钮颈27、变音钮头28、弦面29、音挡连接转轴孔30、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音挡连接转轴32、音挡连接转轴螺帽13、导力杆转轴孔33、固定撑孔34、固定撑35组成;可转挡片21是一个直径为0.8‑0.9厘米、厚度为0.1‑0.2厘米的圆不锈钢片,沿其直径方向布置1个孔道,挡片转轴22穿过孔道;可转挡片21通过音挡连接23与导力杆24相连;所述的音挡连接23包括固定在可转挡片21一侧面上、成对设置的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一对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上对应处分别设有音挡连接转轴孔30,音挡连接转轴32穿过导力杆转轴孔33和一对音挡连接转轴孔30后,由音挡连接转轴螺帽13固定在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上,音挡连接转轴32伸出音挡连接转轴螺帽13端设置有固定撑孔34,固定撑35插入固定撑孔34内;弦面29为弦体3的表面层,弦面29下对应变音钮8位置设置有凹槽,槽内变音挡头26设置在凹槽内,导力杆24上端焊接在槽内变音挡头26下底面中央,变音挡头26通过变音钮颈27连接变音钮头28,变音钮头28高于弦面29,变音挡头26与凹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锦绣弦利用弦乐器容易发声及长管具有放大声音的原理,采用琵琶的外形,设置7根弦,同时在内部相应配备7条扩音管,与当今乐谱中的7个音调相统一,在容易发声的同时具有放大声音,从而达到演奏人员容易掌握的目的。锦绣弦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锦绣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锦绣弦的过扩音管中轴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锦绣弦的变调钮和扩音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锦绣弦的变音钮及其与扩音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锦绣弦的变音钮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弦头,2.弦柄,3.弦体,4.紧固钮,5.导引撑,6.变向钮,7.弦丝,8.变音钮,9.变调钮,10.扩音管,11.扩音管间隔,12.扩音管口,13.音挡连接转轴螺帽,14.变调钮盲端,15.变调塞子,16.弦丝固定圈,17.变调钮孔,18.变调钮开口,19.扩音管腔,20.扩音管壁,21.可转挡片,22. 挡片转轴,23.音挡连接,24.导力杆,25.回复弹簧,26.槽内变音挡头,27.变音钮颈,28.变音钮头,29.弦面,30.音挡连接转轴孔,31.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2.音挡连接转轴,33.导力杆转轴孔,34.固定撑孔,35.固定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锦绣弦包括弦头1、弦柄2、弦体3、紧固钮4、导引撑5、变向钮6、弦丝7、变音钮8、变调钮9、扩音管10组成,弦头1、弦柄2、弦体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构成整个锦绣弦的骨架,由桐树木材制成,骨架内部设置扩音管10,优选具有7条相邻的扩音管10,扩音管10在弦体3下部的末端为盲端,扩音管10顶部的扩音管口12设置在弦头1顶端;在弦体3对应扩音管10的盲端位置设有变调钮9,弦体3上还设有变音钮8;弦头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紧固钮4、导引撑5、变向钮6,弦丝7由紧固钮4经导引撑5依次连接变向钮6、变音钮8、变调钮9,变调钮9传来的声音经扩音管10盲端向上传递,途径弦柄2和弦头1后即可从扩音管口12扩大发出;变调钮9是直径为0.5‑1厘米、壁厚1‑2毫米、长度为3‑5厘米的圆柱形青铜管,弦体上设置变调钮孔17,变调钮9插入变调钮孔17,变调钮9底部开口为变调钮开口18,变调钮开口18与扩音管10相通,根据7个音阶的不同,可以优选变调钮9上端分别塞有1厘米、1.2厘米、1.4厘米、1.6厘米、1.8厘米、2.0厘米、2.2厘米的变调塞子15,形成变调钮盲端14,变调钮9上端外面缠绕着弦丝固定圈16,弦丝7通过弦丝固定圈16与变调钮9固定连接,此时弹奏不同的弦丝7,震动相应的变调钮9,发出不同的音调,借助扩音管10的放大作用,即可以演奏出动听悦耳的音乐。
实施例更具体为:弦头1扇形,上表面设置有紧固钮4、导引撑5和变向钮6;紧固钮4是长度为5‑10厘米、直径为0.5‑1厘米的木棍,可转动,将缠绕在上面的弦丝7旋紧,插入弦头1木质面上的孔后,保持弦丝7的紧绷状态,以便弦丝7在弹奏时发出声音;导引撑5是一根弧形的不锈钢条,长度为10‑15厘米、宽度为0.5‑1厘米、厚度为0.2‑0.5厘米,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个面中间等间距排列有直径为1‑2毫米的7个孔,以便直径为0.5‑1毫米的弦丝7穿过;变向钮6是长度为2厘米、宽度为0.5厘米、厚度为0.1‑0.2厘米的不锈钢条,下端嵌在弦头1木质弦面29上的孔内,上部中央有一个直径为1‑2毫米的孔,用于弦丝7穿过,并将弦丝7的走向向前方扇形散开。
扩音管10由扩音管壁20围合形成扩音管腔19,扩音管腔19内部的高度为1厘米、宽度为1‑3厘米,其间由扩音管间隔11隔开,在弦体3下部为扩音管10的盲端,在弦头1顶端有开口即扩音管口12通向外界。
弦柄2是长度为0.5米、宽度为5‑7厘米、厚度为3‑5厘米的桐木杆,其作用为方便人手把持、支撑弦丝7和加长扩音管10的长度。
变音钮8由可转挡片21、挡片转轴22、音挡连接23、导力杆24、回复弹簧25、槽内变音挡头26、变音钮颈27、变音钮头28、弦面29、音挡连接转轴孔30、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音挡连接转轴32、音挡连接转轴螺帽13、导力杆转轴孔33、固定撑孔34、固定撑35组成;可转挡片21是一个直径为0.8‑0.9厘米、厚度为0.1‑0.2厘米的圆不锈钢片,沿其直径方向布置1个孔道,挡片转轴22穿过孔道以使可转挡片21能够绕挡片转轴22转动;可转挡片21通过音挡连接23与导力杆24相连;所述的音挡连接23包括固定在可转挡片21一侧面上、成对设置的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高4‑5毫米、宽4‑6毫米、厚1‑2毫米、间距为4‑5毫米,一对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上对应处分别设有直径为1‑2毫米的音挡连接转轴孔30,音挡连接转轴32穿过导力杆转轴孔33和一对音挡连接转轴孔30后,由音挡连接转轴螺帽13固定在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上,音挡连接转轴32伸出音挡连接转轴螺帽13端设置有固定撑孔34,固定撑35插入固定撑孔34内,即可将导力杆24下端牢固地固定在两个音挡连接转轴支架31之间;弦面29为弦体3的表面层,弦面29下对应变音钮8位置设置有凹槽,槽内变音挡头26设置在凹槽内,导力杆24上端焊接在槽内变音挡头26下底面中央,变音挡头26通过变音钮颈27连接变音钮头28,变音钮头28高于弦面29,变音挡头26与凹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25,可以在按下变音钮头28后,使之自动复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其等效物界定。

锦绣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锦绣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锦绣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锦绣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绣弦.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705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2 CN 103117054 A *CN103117054A* (21)申请号 201310033150.8 (22)申请日 2013.01.29 G10D 3/10(2006.01) (71)申请人 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熟东南 经济开发区金都路号 (72)发明人 谢桂林 王保忠 谢锦绣 程波 谢天正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汪旭东 (54) 发明名称 锦绣弦 (57) 摘要 锦绣弦, 属于乐器技术领域, 锦绣弦由弦头、。

2、 弦柄、 弦体、 紧固钮、 导引撑、 变向钮、 弦丝、 变音 钮、 变调钮、 扩音管、 扩音管间隔、 扩音管口、 音挡 连接转轴螺帽、 变调钮盲端、 变调塞子、 弦丝固定 圈、 变调钮孔、 变调钮开口、 扩音管腔、 扩音管壁、 可转挡片、 挡片转轴、 音挡连接、 导力杆、 回复弹 簧、 槽内变音挡头、 变音钮颈、 变音钮头、 弦面、 音 挡连接转轴孔、 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音挡连接转 轴、 导力杆转轴孔、 固定撑孔、 固定撑组成, 其特征 在于弦头、 弦柄和弦体构成整个锦绣弦的骨架, 内 部具有 7 条相邻的扩音管, 在扩音管盲端处向弦 面方向通有变调钮, 变调钮传来的声音经扩音管 扩大发出。。

3、锦绣弦制作简单, 可操作性强, 成本低 廉, 效果明显。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7054 A CN 103117054 A *CN103117054A* 1/1 页 2 1. 一种锦绣弦 ,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弦头 (1) 、 弦柄 (2) 、 弦体 (3) 、 紧固钮 (4) 、 导引撑 (5) 、 变向钮 (6) 、 弦丝 (7) 、 变音钮 (8) 、 变调钮 (9) 、 扩音管 (10) 组成, 弦头。

4、 (1) 、 弦柄 (2) 、 弦 体 (3) 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组成锦绣弦的骨架, 骨架内部设置 7 条相邻的扩音管 (10) , 扩音管 (10) 在弦体 (3) 下部的末端为盲端, 扩音管 (10) 顶部的扩音管口 (12) 设置在弦头 (1) 顶端 ; 在弦体 (3) 对应扩音管 (10) 的盲端位置设有变调钮 (9) , 弦体 (3) 上还设有变音钮 (8) ; 弦头 (1) 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紧固钮 (4) 、 导引撑 (5) 、 变向钮 (6) , 弦丝 (7) 由紧固钮 (4) 经导引撑 (5) 依次连接变向钮 (6) 、 变音钮 (8) 变调钮 (9) ; 弦体上设置变调钮孔 (。

5、17) , 变调钮 (9) 插 入变调钮孔 (17) , 变调钮 (9) 底部开口为变调钮开口 (18) , 变调钮开口 (18) 与扩音管 (10) 连通, 变调钮 (9) 上端塞有变调塞子 (15) , 变调钮 (9) 上端外表面设置弦丝固定圈 (16) , 弦 丝 (7) 通过弦丝固定圈 (16) 与变调钮 (9) 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锦绣弦, 其特征在于 : 扩音管 (10) 由扩音管壁 (20) 围合形成 扩音管腔 (19)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锦绣弦, 其特征在于 : 变音钮 (8) 由可转挡片 (21) 、 挡片转轴 (22) 、 音挡连接 (。

6、23) 、 导力杆 (24) 、 回复弹簧 (25) 、 槽内变音挡头 (26) 、 变音钮颈 (27) 、 变音 钮头 (28) 、 弦面 (29) 、 音挡连接转轴孔 (30) 、 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 音挡连接转轴 (32) 、 音挡连接转轴螺帽 (13) 、 导力杆转轴孔 (33) 、 固定撑孔 (34) 、 固定撑 (35) 组成 ; 可转挡片 (21) 是一个直径为 0.8-0.9 厘米、 厚度为 0.1-0.2 厘米的圆不锈钢片, 沿其直径方向布置 1 个孔道, 挡片转轴 (22) 穿过孔道 ; 可转挡片 (21) 通过音挡连接 (23) 与导力杆 (24) 相连 ; 。

7、所述的音挡连接 (23) 包括固定在可转挡片 (21) 一侧面上、 成对设置的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 一对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上对应处分别设有音挡连接转轴孔 (30) , 音挡连接转轴 (32) 穿过导力杆转轴孔 (33) 和一对音挡连接转轴孔 (30) 后, 由音挡连接转轴螺帽 (13) 固 定在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上, 音挡连接转轴 (32) 伸出音挡连接转轴螺帽 (13) 端设置有 固定撑孔 (34) , 固定撑 (35) 插入固定撑孔 (34) 内 ; 弦面 (29) 为弦体 (3) 的表面层, 弦面 (29) 下对应变音钮 (8) 位置设置有凹槽, 槽内变音挡。

8、头 (26) 设置在凹槽内, 导力杆 (24) 上 端焊接在槽内变音挡头 (26) 下底面中央, 变音挡头 (26) 通过变音钮颈 (27) 连接变音钮头 (28) , 变音钮头 (28) 高于弦面 (29) , 变音挡头 (26) 与凹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 (25)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17054 A 2 1/3 页 3 锦绣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锦绣弦, 属于乐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 中外匠人们发明 出了许多的乐器, 例如钢琴、 风琴、 琵琶、 二胡等等,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9、这些乐器 在为人们提供动听悦耳声音的同时, 也为弹奏它们的艺人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所谓 “千年 琵琶万年筝” , 即道出了艺人们学习乐器的艰辛。因此, 发明一种容易发出声音并易于掌握 的乐器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故利用弦乐器容易发声及长管具有放大声音的原理设计 一种锦绣弦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以往乐器难以掌握的难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锦绣弦, 该锦绣弦利用弦 乐器容易发声及长管具有放大声音的原理, 采用琵琶的外形, 设置 7 根弦, 同时在内部相应 配备 7 条扩音管, 与当今乐谱中的 7 个音调相统一, 在容易发声的同时具有放大声音, 从而 达到演奏人员容易掌握的目的。

10、。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的锦绣弦 , 包括弦头 1、 弦柄 2、 弦体 3、 紧固钮 4、 导引撑 5、 变向钮 6、 弦丝 7、 变 音钮 8、 变调钮 9、 扩音管 10 组成, 弦头 1、 弦柄 2、 弦体 3 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组成锦绣弦的骨 架, 骨架内部设置7条相邻的扩音管10, 扩音管10设置在弦体3下部的末端为盲端, 扩音管 10 顶部的扩音管口 12 设置在弦头 1 顶端 ; 在弦体 3 对应扩音管 10 的盲端位置设有变调钮 9, 弦体 3 上还设有变音钮 8 ; 弦头 1 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紧固钮 4、 导引撑 5、 变向钮 6, 弦丝。

11、 7 由紧固钮4经导引撑5依次连接变向钮6、 变音钮8变调钮9 ; 弦体上设置变调钮孔17, 变调 钮 9 插入变调钮孔 17, 变调钮 9 底部开口为变调钮开口 18, 变调钮开口 18 与扩音管 10 连 通, 变调钮 9 上端塞有变调塞子 15, 变调钮 9 上端外表面设置弦丝固定圈 16, 弦丝 7 通过弦 丝固定圈 16 与变调钮 9 固定连接。 0005 扩音管 10 由扩音管壁 20 围合形成扩音管腔 19。 0006 变音钮 8 由可转挡片 21、 挡片转轴 22、 音挡连接 23、 导力杆 24、 回复弹簧 25、 槽内 变音挡头 26、 变音钮颈 27、 变音钮头 28、 。

12、弦面 29、 音挡连接转轴孔 30、 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音挡连接转轴 32、 音挡连接转轴螺帽 13、 导力杆转轴孔 33、 固定撑孔 34、 固定撑 35 组 成 ; 可转挡片21是一个直径为0.8-0.9厘米、 厚度为0.1-0.2厘米的圆不锈钢片, 沿其直径 方向布置 1 个孔道, 挡片转轴 22 穿过孔道 ; 可转挡片 21 通过音挡连接 23 与导力杆 24 相 连 ; 所述的音挡连接 23 包括固定在可转挡片 21 一侧面上、 成对设置的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一对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上对应处分别设有音挡连接转轴孔 30, 音挡连接转轴 32 穿 过导力杆转轴孔 33。

13、 和一对音挡连接转轴孔 30 后, 由音挡连接转轴螺帽 13 固定在音挡连接 转轴支架 31 上, 音挡连接转轴 32 伸出音挡连接转轴螺帽 13 端设置有固定撑孔 34, 固定撑 说 明 书 CN 103117054 A 3 2/3 页 4 35 插入固定撑孔 34 内 ; 弦面 29 为弦体 3 的表面层, 弦面 29 下对应变音钮 8 位置设置有凹 槽, 槽内变音挡头 26 设置在凹槽内, 导力杆 24 上端焊接在槽内变音挡头 26 下底面中央, 变 音挡头 26 通过变音钮颈 27 连接变音钮头 28, 变音钮头 28 高于弦面 29, 变音挡头 26 与凹 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 。

14、25。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锦绣弦利用弦乐器容易发声及长管具有放大声音的原理, 采用琵琶的外形, 设置 7 根弦, 同时在内部相应配备 7 条扩音管, 与当今乐谱中的 7 个音调 相统一, 在容易发声的同时具有放大声音, 从而达到演奏人员容易掌握的目的。 锦绣弦制作 简单, 可操作性强, 成本低廉, 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000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09 图 1 为本发明锦绣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 图 2 为本发明锦绣弦的过扩音管中轴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 图 3 为本发明锦绣弦的变调钮和扩音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 4 为本发明锦。

15、绣弦的变音钮及其与扩音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 5 为本发明锦绣弦的变音钮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1. 弦头, 2. 弦柄, 3. 弦体, 4. 紧固钮, 5. 导引撑, 6. 变向钮, 7. 弦丝, 8. 变音 钮, 9. 变调钮, 10. 扩音管, 11. 扩音管间隔, 12. 扩音管口, 13. 音挡连接转轴螺帽, 14. 变 调钮盲端, 15. 变调塞子, 16. 弦丝固定圈, 17. 变调钮孔, 18. 变调钮开口, 19. 扩音管腔, 20. 扩音管壁, 21. 可转挡片, 22. 挡片转轴, 23. 音挡连接, 24. 导力杆, 25. 回复弹簧, 26.。

16、 槽内变音挡头, 27. 变音钮颈, 28. 变音钮头, 29. 弦面, 30. 音挡连接转轴孔, 31. 音挡连 接转轴支架, 32. 音挡连接转轴, 33. 导力杆转轴孔, 34. 固定撑孔, 35. 固定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实施例一 : 锦绣弦包括弦头 1、 弦柄 2、 弦体 3、 紧固钮 4、 导引撑 5、 变向钮 6、 弦丝 7、 变音钮 8、 变调 钮 9、 扩音管 10 组成, 弦头 1、 弦柄 2、 弦体 3 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构成整个锦绣弦的骨架, 由 桐树木材制成, 骨架内部设置扩音管 10, 优选具有 7 条相邻的扩音管 10, 扩音管 10 在弦体 3 下部的末。

17、端为盲端, 扩音管 10 顶部的扩音管口 12 设置在弦头 1 顶端 ; 在弦体 3 对应扩音 管 10 的盲端位置设有变调钮 9, 弦体 3 上还设有变音钮 8 ; 弦头 1 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紧固钮 4、 导引撑 5、 变向钮 6, 弦丝 7 由紧固钮 4 经导引撑 5 依次连接变向钮 6、 变音钮 8、 变调钮 9, 变调钮9传来的声音经扩音管10盲端向上传递, 途径弦柄2和弦头1后即可从扩音管口12 扩大发出 ; 变调钮 9 是直径为 0.5-1 厘米、 壁厚 1-2 毫米、 长度为 3-5 厘米的圆柱形青铜管, 弦体上设置变调钮孔17, 变调钮9插入变调钮孔17, 变调钮9底部开口为变。

18、调钮开口18, 变 调钮开口 18 与扩音管 10 相通, 根据 7 个音阶的不同, 可以优选变调钮 9 上端分别塞有 1 厘 米、 1.2厘米、 1.4厘米、 1.6厘米、 1.8厘米、 2.0厘米、 2.2厘米的变调塞子15, 形成变调钮盲 端 14, 变调钮 9 上端外面缠绕着弦丝固定圈 16, 弦丝 7 通过弦丝固定圈 16 与变调钮 9 固定 连接, 此时弹奏不同的弦丝7, 震动相应的变调钮9, 发出不同的音调, 借助扩音管10的放大 作用, 即可以演奏出动听悦耳的音乐。 说 明 书 CN 103117054 A 4 3/3 页 5 0016 实施例更具体为 : 弦头 1 扇形, 上。

19、表面设置有紧固钮 4、 导引撑 5 和变向钮 6 ; 紧固 钮 4 是长度为 5-10 厘米、 直径为 0.5-1 厘米的木棍, 可转动, 将缠绕在上面的弦丝 7 旋紧, 插入弦头 1 木质面上的孔后, 保持弦丝 7 的紧绷状态, 以便弦丝 7 在弹奏时发出声音 ; 导引 撑 5 是一根弧形的不锈钢条, 长度为 10-15 厘米、 宽度为 0.5-1 厘米、 厚度为 0.2-0.5 厘米, 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个面中间等间距排列有直径为 1-2 毫米的 7 个孔, 以便直径为 0.5-1 毫 米的弦丝 7 穿过 ; 变向钮 6 是长度为 2 厘米、 宽度为 0.5 厘米、 厚度为 0.1-0.2 。

20、厘米的不锈 钢条, 下端嵌在弦头 1 木质弦面 29 上的孔内, 上部中央有一个直径为 1-2 毫米的孔, 用于弦 丝 7 穿过, 并将弦丝 7 的走向向前方扇形散开。 0017 扩音管 10 由扩音管壁 20 围合形成扩音管腔 19, 扩音管腔 19 内部的高度为 1 厘 米、 宽度为 1-3 厘米, 其间由扩音管间隔 11 隔开, 在弦体 3 下部为扩音管 10 的盲端, 在弦头 1 顶端有开口即扩音管口 12 通向外界。 0018 弦柄 2 是长度为 0.5 米、 宽度为 5-7 厘米、 厚度为 3-5 厘米的桐木杆, 其作用为方 便人手把持、 支撑弦丝 7 和加长扩音管 10 的长度。。

21、 0019 变音钮 8 由可转挡片 21、 挡片转轴 22、 音挡连接 23、 导力杆 24、 回复弹簧 25、 槽内 变音挡头 26、 变音钮颈 27、 变音钮头 28、 弦面 29、 音挡连接转轴孔 30、 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音挡连接转轴 32、 音挡连接转轴螺帽 13、 导力杆转轴孔 33、 固定撑孔 34、 固定撑 35 组 成 ; 可转挡片21是一个直径为0.8-0.9厘米、 厚度为0.1-0.2厘米的圆不锈钢片, 沿其直径 方向布置 1 个孔道, 挡片转轴 22 穿过孔道以使可转挡片 21 能够绕挡片转轴 22 转动 ; 可转 挡片 21 通过音挡连接 23 与导力杆 24。

22、 相连 ; 所述的音挡连接 23 包括固定在可转挡片 21 一 侧面上、 成对设置的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高 4-5 毫米、 宽 4-6 毫米、 厚 1-2 毫米、 间距为 4-5 毫米, 一对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上对应处分别设有直径为 1-2 毫 米的音挡连接转轴孔 30, 音挡连接转轴 32 穿过导力杆转轴孔 33 和一对音挡连接转轴孔 30 后, 由音挡连接转轴螺帽 13 固定在音挡连接转轴支架 31 上, 音挡连接转轴 32 伸出音挡连 接转轴螺帽13端设置有固定撑孔34, 固定撑35插入固定撑孔34内, 即可将导力杆24下端 牢固地固定在两个音挡连接转。

23、轴支架 31 之间 ; 弦面 29 为弦体 3 的表面层, 弦面 29 下对应 变音钮 8 位置设置有凹槽, 槽内变音挡头 26 设置在凹槽内, 导力杆 24 上端焊接在槽内变音 挡头26下底面中央, 变音挡头26通过变音钮颈27连接变音钮头28, 变音钮头28高于弦面 29, 变音挡头 26 与凹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 25, 可以在按下变音钮头 28 后, 使之自动 复位。 002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 术人员应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其等 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CN 103117054 A 5 1/4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7054 A 6 2/4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7054 A 7 3/4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7054 A 8 4/4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7054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乐器;声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