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及其鉴别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及其鉴别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0672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15 CN 103106729 A *CN103106729A* (21)申请号 201210571601.9 (22)申请日 2012.12.24 G07D 7/16(2006.01) (71)申请人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科 林路 9 号 (72)发明人 常洋 陈光 谭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曹志霞 (54) 发明名称 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及其鉴别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类介质。
2、厚度鉴别装置, 其包括一厚度轴, 其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一框架 的两侧板上 ; 一浮动轴, 其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 该框架的两侧板上, 该浮动轴外表面与该厚度轴 的外表面相切接触 ; 一感应器, 安装于该框架的 正面, 用于检测该浮动轴与该厚度轴相切的切点 的振幅 ; 其特征在于, 该厚度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有一第一同步带轮, 该第一同步带轮通过一第一 同步带与一第一同步带齿轮连接 ; 该浮动轴的一 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二同步带轮, 该第二同步带轮 通过一第二同步带与一第二同步带齿轮连接 ; 该 第一同步带齿轮与该第二同步带齿轮啮合, 且该 第一同步带齿轮装配在一驱动马达的轴上。该厚 度鉴别装置避免了厚。
3、度轴与浮动轴之间打滑的现 象。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06729 A CN 103106729 A *CN103106729A* 1/2 页 2 1. 一种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 其包括 : 一框架, 包括两侧板以及一正面, 用于安装和承载下述零部件 ; 一厚度轴, 其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该框架的两侧板上 ; 一浮动轴, 其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该框架的两侧板上, 其外表面与该厚度轴的外表面 相切接触 ; 一感应器,。
4、 安装于该框架的正面, 用于检测该浮动轴与该厚度轴相切的切点的振幅 ; 其特征在于, 该厚度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一同步带轮, 该第一同步带轮通过一第 一同步带与一第一同步带齿轮连接 ; 该浮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二同步带轮, 该第二 同步带轮通过一第二同步带与一第二同步带齿轮连接 ; 该第一同步带齿轮与该第二同步带 齿轮啮合, 且该第一同步带齿轮装配在一驱动马达的轴上。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同步带齿轮包 括一同步带轮部和一齿轮部, 该第一同步带套接在该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一同步带齿轮的该 同步带轮部上。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薄片类介。
5、质厚度鉴别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同步带齿轮包 括一同步带轮部和一齿轮部, 该第二同步带套接在该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齿轮的该 同步带轮部上, 该第二同步带齿轮的该齿轮部与该第一同步带齿轮的该齿轮部相啮合。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同步带齿轮套 在一轴承上, 该轴承套在一铆接在该框架侧板上的一轴上, 该第二同步带齿轮可绕该轴旋 转。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厚度轴的一端与该 第一同步带轮之间以及该浮动轴的一端与该第二同步带轮之间通过 D 型结构固定连接。 6. 如权利要求 15 中任意一项所述。
6、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浮动 轴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轴心、 弹性材料层和外轮壳层, 该外轮壳层的外表面与该厚度轴的外 表面相切接触。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弹性材料层包括至 少三个弹性箔片, 每一弹性箔片的一端固定在该轴心上, 另一端固定在该外轮壳层的内壁 上, 且该三个弹性箔片呈漩涡状均匀分布。 8. 一种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方法, 包括 : 步骤 01, 校准基准数据 Vm0 ; 步骤 02, 校准薄片类介质标准厚度数据 Hstd ; 步骤 03, 传感器采集薄片类介质通过时的信号数据 Vm2 ; 步骤 04, 计算 Vr, 首。
7、先修正采集数据 Vm2 去除零值基准数据 Vm0 得到修正数据 Vm2re(t) Vm2(t)-Vm0(t), 然后计算 Vr(t) Vm2re(t)-Hstd+Th2, 其中 Th2 为按照 设备特性设定的一阈值 ; 步骤 05, 统计 Vr 数据中存在大于零的数据个数 Vrplus ; 以及 步骤06, 判断Vrplus是否大于按照设备特性设定的另一阈值Th3, 如果是, 则薄片类介 质厚度异常, 如果否, 则薄片类介质厚度正常。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步骤 01 进一步包 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06729 A 2 2/2。
8、 页 3 步骤 011, 传感器采集无介质通过时的信号基准数据 Vm0 ; 步骤 012, 对信号基准数据 Vm0 进行平滑滤波 ; 以及 步骤 013, 存储信号基准数据 Vm0。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步骤 02 进一步包 括 : 步骤 021, 传感器采集有正常介质通过时的信号数据 Vm1 ; 步骤 022, 对信号数据 Vm1 进行平滑滤波 ; 步骤 023, 读取信号基准数据 Vm0 ; 以及 步骤24, 计算薄片类介质标准厚度Hstd, 其中n代表一 次采集数据的长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06729 A 3 1/5 。
9、页 4 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及其鉴别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金融自助设备中鉴别薄片类有价文件厚度的鉴别装置和鉴 别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金融服务设备领域对纸币的可流通性鉴别过程中, 纸币的厚度是一项不可 缺少的检测方法。 目前通用的机械接触有价文件厚度鉴别方式主要是通过主动部件和从动 部件的相对旋转运动加以实现。其中主动部件是厚度主动轴, 从动部件包括一轴以及安装 在该轴上的浮动件, 浮动件在外在压力作用下其表面与厚度主动轴相切接触, 是可以随纸 币的厚度变化而上下浮动的, 因此可检测纸币的厚度。 0003 然而, 机械接触式有价文件厚度鉴别装置由于加工精度的。
10、需求, 厚度主动轴表面 与从动轴表面非常光滑, 同时由于设计中是主动装置带动从动装置进行旋转, 故在旋转过 程中会产生打滑现象, 使得厚度主动轴上的同一点会与从动轴表面的任意点相切, 输出的 相位没有规律性, 不是呈现周期变化, 导致厚度检测结果不准确 ; 另外, 厚度主动轴与从动 轴存在打滑现象, 使得轴表面在旋转过程中产生滑动摩擦, 加速轴表面磨损, 降低其精度, 对于同一厚度均匀一致的受测对象在不同时间段测量结果不一致。也就是说, 打滑的问题 给有价文件的厚度检测带来误差, 降低了厚度检测的测量精度, 影响了金融设备的检出率。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提高机械接触式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
11、的测量精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 主动轴与从动轴打滑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及其鉴别方法。 0005 该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 其包括 : 一框架, 包括两侧板以及一正面, 用于安装 和承载下述零部件 ; 一厚度轴, 其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该框架的两侧板上 ; 一浮动轴, 其两 端通过轴承安装于该框架的两侧板上, 该浮动轴外表面与该厚度轴的外表面相切接触 ; 一 感应器, 安装于该框架的正面, 用于检测该浮动轴与该厚度轴相切的切点的振幅 ; 其特征在 于, 该厚度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一同步带轮, 该第一同步带轮通过一第一同步带与一 第一同步带齿轮连接 ; 该浮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二同步带。
12、轮, 该第二同步带轮通过 一第二同步带与一第二同步带齿轮连接 ; 该第一同步带齿轮与该第二同步带齿轮啮合, 且 该第一同步带齿轮装配在一驱动马达的轴上。 0006 具体的, 该第一同步带齿轮包括一同步带轮部和一齿轮部, 该第一同步带套接在 该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一同步带齿轮的该同步带轮部上。 0007 进一步的, 该第二同步带齿轮包括一同步带轮部和一齿轮部, 该第二同步带套接 在该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齿轮的该同步带轮部上, 该第二同步带齿轮的该齿轮部与 该第一同步带齿轮的该齿轮部相啮合。 0008 具体的, 该第二同步带齿轮套在一轴承上, 该轴承套在一铆接在该框架侧板上的 一轴上, 该第二同步。
13、带齿轮可绕该轴旋转。 说 明 书 CN 103106729 A 4 2/5 页 5 0009 具体的, 该厚度轴的一端与该第一同步带轮之间以及该浮动轴的一端与该第二同 步带轮之间通过 D 型结构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 该浮动轴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轴心、 弹性材料层和外轮壳层, 该外轮壳层的 外表面与该厚度轴的外表面相切接触。 0011 优选的, 该弹性材料层包括至少三个弹性箔片, 每一弹性箔片的一端固定在该轴 心上, 另一端固定在该外轮壳层的内壁上, 且该三个弹性箔片呈漩涡状均匀分布。 0012 该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方法, 包括 : 步骤 01, 校准基准数据 Vm0 ; 步骤 02, 校。
14、准薄 片类介质标准厚度数据 Hstd ; 步骤 03, 传感器采集薄片类介质通过时的信号数据 Vm2 ; 步 骤 04, 计算 Vr, 首先修正采集数据 Vm2 去除零值基准数据 Vm0 得到修正数据 Vm2re(t) Vm2(t)-Vm0(t), 然后计算 Vr(t) Vm2re(t)-Hstd+Th2, 其中 Th2 为按照设备特性设 定的一阈值 ; 步骤 05, 统计 Vr 数据中存在大于零的数据个数 Vrplus ; 以及步骤 06, 判断 Vrplus 是否大于按照设备特性设定的另一阈值 Th3, 如果是, 则薄片类介质厚度异常, 如果 否, 则薄片类介质厚度正常。 0013 具体的。
15、, 该步骤 01 进一步包括 : 步骤 011, 传感器采集无介质通过时的信号基准 数据 Vm0 ; 步骤 012, 对信号基准数据 Vm0 进行平滑滤波 ; 以及步骤 013, 存储信号基准数据 Vm0。 0014 具体的, 该步骤 02 进一步包括 : 步骤 021, 传感器采集有正常介质通过时的信号数 据 Vm1 ; 步骤 022, 对信号数据 Vm1 进行平滑滤波 ; 步骤 023, 读取信号基准数据 Vm0 ; 以及步 骤 024, 计算薄片类介质标准厚度 Hstd, 其中n 代表一次采 集数据的长度。 0015 由于该厚度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一同步带轮, 该第一同步带轮通过一第一。
16、同 步带与一第一同步带齿轮连接 ; 该浮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二同步带轮, 该第二同步 带轮通过一第二同步带与一第二同步带齿轮连接 ; 该第一同步带齿轮与该第二同步带齿轮 啮合, 且该第一同步带齿轮装配在一驱动马达的轴上, 因此该驱动马达可以驱动该第一同 步带齿轮转动, 同时带动该第一同步带连接的该第一同步带轮转动, 从而带动该厚度轴转 动, 另外, 由于该第一同步带齿轮与该第二同步带齿轮啮合, 因此该第一同步带齿轮带动该 第二同步带齿轮相反方向转动, 该第二同步带齿轮又通过第二同步带带动第二同步带轮转 动, 从而带动该浮动轴转动, 因此, 一个驱动马达同时驱动该厚度轴和浮动轴转动, 从根本。
17、 上改变了厚度轴带动浮动轴转动的模式, 有效防止厚度轴和浮动轴之间打滑。 0016 另外, 浮动轴采用特殊的弹性材料层和外轮壳层结合的方式, 使得该浮动轴满足 外轮壳层可以随轴心转动, 且保证富有弹性的外轮壳层可以随薄片类介质厚度的变化而进 行上下浮动, 也就是说, 薄片类介质进入或退出时, 只需要外轮壳层发生位移, 而不需要整 个轴发生位移即可检测得到薄片类介质的厚度, 减少了误差。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2 是图 1 中所示浮动轴的径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3 是图 1 中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
18、右侧面结构示意图 ; 说 明 书 CN 103106729 A 5 3/5 页 6 0020 图 4 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方法总体流程图 ; 0021 图 5 是校准基准数据时的分步流程图 ; 0022 图 6 是没有薄片类介质进入时厚度轴与浮动轴上各切点相位 - 振幅示意图 ; 0023 图 7 是没有薄片类介质进入时单通道信号基准振幅示意图 ; 0024 图 8 是校准薄片类介质标准厚度数据的分步流程图 ; 0025 图 9 是薄片类介质进入厚度鉴别装置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 0026 图 10 是均匀厚度薄片类介质进入厚度检测装置时各切点相位 - 振幅示意图 ; 。
19、0027 图 11 是正常薄片类介质进入厚度鉴别装置后单通道信号振幅示意图 ; 以及 0028 图 12 是异常薄片类介质进入厚度鉴别装置后单通道信号振幅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提供的这种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 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示做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0 如图1所示,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厚度包括框架40, 厚度轴10, 浮动轴 20 以及传感器 30。该框架 40 包括两个侧板 41 和 42 以及一正面 43, 该传感器 30 安装在框架的正面 43。该浮动轴 20 和厚度轴 10 的两端分别架设在该框架 40 的两侧板。
20、 41 和 42 上, 该浮动轴 20 和厚度轴 10 平行, 外表面相切。结合图 3, 该厚度轴 10 架设在侧板 42 上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同步带轮 6, 同步带轮 6 上套有一同步带 7, 同步带 7 同时还套接在 同步带齿轮 5 的同步带部 51 上, 该同步带齿轮 5 的齿轮部 51 与另一个同步带齿轮 4 的齿 轮部 42 啮合, 该同步带齿轮 4 的同步带部 41 上套有同步带 7, 同步带 7 同时还套接在一同 步带轮 3 上, 而该同步带轮 3 与浮动轴 20 架设在侧板 42 上的一端固定连接。具体的, 本实 施例中, 该厚度轴 10 架设在该侧板 42 上的一端开设成 D 。
21、型轴, 相应的该同步带轮 6 开设 D 型槽, 该 D 型轴套接在该 D 型槽中, 该厚度轴 10 与该同步带轮 6 之间即通过该 D 型轴和 D 型槽实现固定连接。同样浮动轴 20 与该同步带轮 3 之间也是通过同样的结构特征进行固 定连接。 0031 该驱动马达 8 固定安装在框架 40 的侧板 42 上, 该同步带齿轮 5 即装配在该驱动 马达 8 的轴 81 上, 也就是说, 该同步带齿轮 5 可以随驱动马达轴 81 旋转。另外, 同步带齿 轮 4 套在一轴承上, 该轴承套在一铆接在该框架侧板上的一轴 43 上, 该同步带齿轮 4 可绕 该轴 43 旋转。 0032 当同步带齿轮 5 。
22、旋转时, 同步带 7 带动同步带轮 6 与该同步带齿轮 5 同方向旋转, 由于同步带轮 6 与厚度轴 10 固定连接, 因此带动厚度轴 10 同方向转动。同时, 由于同步带 齿轮 5 的齿轮部 52 与同步带齿轮 4 的齿轮部 42 啮合, 因此, 同步带齿轮 5 旋转时, 带动同 步带齿轮 4 方向转动, 在同步带 7 的带动下, 同步带轮 3 与同步带齿轮 4 同方向转动, 由于 同步带轮 3 与浮动轴 20 固定连接, 因此浮动轴 20 与同步带轮一起同向转动, 因此实现了一 个驱动马达 8 同时驱动厚度轴 10 与浮动轴 20 反向转动, 从根本上改变了厚度轴 10 带动浮 动轴 20。
23、 转动的模式, 不再区分主动轴与从动轴, 避免了打滑现象的发生。 0033 优选的, 如图 2 所示, 该浮动轴 20 内向外依次包括轴心 23、 弹性材料层 22 和外轮 壳层21, 该浮动轴20的外表面实际上也就是该外轮壳层21的外表面与该厚度轴10的外表 面相切接触。如图 5 所示, 由于该弹性材料层 22 的设置, 使得薄片类介质 100 进入厚度轴 说 明 书 CN 103106729 A 6 4/5 页 7 10 与浮动轴 20 之间时, 外轮壳层 21 可沿箭头方向位移, 而薄片类介质 100 离开时, 外轮壳 层 21 又能复位。本实施例中, 该弹性材料层 22 包括有多片弹性。
24、箔片, 如图 2 所示, 具体的 是 6 片弹性箔片, 每一弹性箔片的一端固定在该轴心 23 上, 另一端固定在该外轮壳层 21 的 内壁上, 且该 6 个弹性箔片呈漩涡状均匀分布, 具有较好的弹性特征。该浮动轴 20 满足外 轮壳层 21 可以随轴心 23 转动, 且保证富有弹性的外轮壳层 21 可以随薄片类介质厚度的变 化而进行上下浮动。该弹性材料层 22 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例如均匀填充的弹性金属丝或其 他弹性材料, 可以实现该弹性材料层 22 的功能即可。 0034 以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 方法。 0035 如图 4 所示, 该鉴别方法总体。
25、流程包括 : 步骤 01, 校准基准数据 Vm0 ; 步骤 02, 校 准薄片类介质标准厚度数据 Hstd ; 步骤 03, 传感器采集薄片类介质通过时的信号数据 Vm2 ; 步骤 04, 计算 Vr, 首先修正采集数据 Vm2 去除零值基准数据 Vm0 得到修正数据 Vm2re(t) Vm2(t)-Vm0(t), 然后计算 Vr(t) Vm2re(t)-Hstd+Th2, 其中 Th2 为按照设备特性 设定的一阈值 ; 步骤 05, 统计 Vr 数据中存在大于零的数据个数 Vrplus ; 以及步骤 06, 判断 Vrplus 是否大于按照设备特性设定的另一阈值 Th3, 如果是, 则薄片类。
26、介质厚度异常, 如果 否, 则薄片类介质厚度正常。 0036 其中, 如图 5 所示, 步骤 01 进一步包括步骤 011, 传感器采集无介质通过时的信号 基准数据 Vm0 ; 步骤 012, 对信号基准数据 Vm0 进行平滑滤波 ; 以及步骤 013, 存储信号基准 数据 Vm0。 0037 设浮动轴 20d 的外径为 U, 厚度轴 10 的外径为 A, 其中 U/ A=K (K 为一固 定常数) , 确保厚度轴 10 与浮动轴 20 圆周的切点在旋转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 从而固定其 切点相位特征。 0038 设厚度轴 10 上的点是 P1, P2, P3, P4.Pn ; 浮动轴 20 圆。
27、周表面的点是 U1, U2, U3, U4Un, 其中 Pn 与 Un 是对应相切的点, 切点位置记为 Dn。没有薄片类介质进 入旋转时, 各对切点相位输出的相位 - 振幅图, 如图 6 所示。 0039 传感器 30 能够检测到浮动轴 20 的外轮壳层 21 位移变动, 其采集数据为 Vm=V1,V2,.,Vi,.,Vm, 包含 m 个通道数据, 每个通道数据由传感器 30 中单个厚度传 感器采集。 对于单个通道的数据Vi(t)=Vi(t1),Vi(t2),.,Vi(tj),.,Vi(tn),0in。 本实施例中采用单个通道数据判断, 当存在单个通道信号存在厚度异常则可判断为厚度异 常。 0。
28、040 在没有薄片类介质通过厚度鉴别装置时采集传感器信号 Vm0。由于本装置浮动轴 20 与厚度轴 10 同步转动, 采集的零值基准厚度存在周期性变化, 这里采集信号可以设定成 Vm0 为一个周期内的信号, 如图 7 所示。信号采集过程由同步装置进行控制, 保证 t=0 时每 张薄片介质数据采集开始时 Vm0 与标准 Vm0 保持一致。 0041 另外, 如图 8 和图 11 所示, 步骤 02 进一步包括 : 步骤 021, 传感器采集有正常介质 通过时的信号数据 Vm1 ; 步骤 022, 对信号数据 Vm1 进行平滑滤波 ; 步骤 023, 读取信号基准 数据Vm0 ; 以及步骤024,。
29、 计算薄片类介质标准厚度Hstd, 其中 n 代表一次采集数据的长度。 说 明 书 CN 103106729 A 7 5/5 页 8 0042 步骤 021 中, 假设当一表面平整、 厚度均匀的薄片类介质 100, 例如纸币, 进入厚度 鉴别装置时, 浮动轴 20 的外轮壳层 21 沿箭头方向向上抬起, 如图 9 所示, 此时感应器 30 能 够检测到由于薄片类介质 100 进入引起的各点振幅变化量 n (图 10 中振幅阴影部分) , 各 对应切点的振幅会随之升高, 但振幅的变换量保持不变, 即 1= 2= 3= n, 如图 10 所示。 0043 在薄片类介质通过时采集到数据 Vm2, 如。
30、图 12 所示, 然后修正采集数据 去 除 零 值 基 准 偏 差 得 到 修 正 数 据 Vm2re(t) Vm2(t)-Vm0(t), 再 计 算 Vr(t) Vm2re(t)-Hstd+Th2, 其中 Th2 是按照设备特性设定的阈值, 是信号噪声产生误差的最 大允许值。 最后搜索数据Vr, 统计Vr数据中存在大于零的数据个数Vrplus, 再判断Vrplus 是否大于 Th3, 如果是, 则该薄片类介质存在厚度异常, 否, 则薄片类介质厚度正常, 其中 Th3 是按照设备特性设定的阈值, 是通过公式计算 Vr 后, 结果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图 12 示 出的薄片类介质通过时的单通道信号振。
31、幅显示该薄片类介质厚度异常。 0044 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厚度鉴别装置其厚度轴与浮动轴通过一驱动马达同 时驱动, 避免了厚度轴与浮动轴之间打滑的现象, 减少了机械磨损, 提高了厚度鉴别精度。 另外, 浮动轴采用特殊的弹性材料层和外轮壳层结合的方式, 使得该浮动轴满足外轮壳层 可以随轴心转动, 且保证富有弹性的外轮壳层可以随薄片类介质厚度的变化而进行上下浮 动, 也就是说, 薄片类介质进入或退出时, 只需要外轮壳层发生位移, 而不需要整个轴发生 位移即可检测得到薄片类介质的厚度, 减少了误差。 0045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的是,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 本发明的限。
32、制,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106729 A 8 1/5 页 9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06729 A 9 2/5 页 10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06729 A 10 3/5 页 11 图 7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06729 A 11 4/5 页 12 图 10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06729 A 12 5/5 页 13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06729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