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话筒、制造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方法以及制造话筒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话筒、制造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方法以及制造话筒的方法.pdf(5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1779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 CN 103017795 A *CN103017795A* (21)申请号 201210225044.5 (22)申请日 2012.06.29 2011-211212 2011.09.27 JP G01D 5/12(2006.01) H04R 31/00(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福泽英明 大黑达也 小岛章弘 杉崎吉昭 高柳万里子 藤庆彦 堀昭男 原通子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李向英 (5。
2、4) 发明名称 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 话筒、 制造应变和压力 检测器件的方法以及制造话筒的方法 (57) 摘要 根据一个实施例, 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包括 半导体电路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半导体电路单 元包括半导体衬底和晶体管。所述晶体管设置在 半导体衬底上。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半导体 电路单元上, 并且具有空间部分和非空间部分。 所 述非空间部分与所述空间部分并列。所述检测单 元进一步包括活动梁、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以及第 一和第二埋置互连部。所述活动梁具有固定部分 和活动部分, 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互连层。 所述固 定部分被固定到所述非空间部分。所述活动部分 与所述晶体管分开并从所述固定部分。
3、延伸到所述 空间部分中。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被固定到所 述活动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埋置互连部设置在 所述非空间部分中。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7 页 附图 3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7 页 附图 31 页 1/3 页 2 1. 一种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 包括 : 半导体电路单元, 包括半导体衬底和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晶体管 ; 以及 设置在所述半导体电路单元上的检测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具有 : 空间部分和非空间部分, 所述空间部分设置在所述晶体管上方, 所述非空间部。
4、分在与 设置所述晶体管的半导体衬底表面平行的平面中与所述空间部分并列 ; 所述检测单元进一步包括 : 活动梁, 具有 : 固定部分, 被固定到所述非空间部分 ; 以及 活动部分, 与所述晶体管分开并从所述固定部分延伸到所述空间部分中, 所述晶体管 与所述活动部分之间的距离可改变, 所述活动梁包括 : 第一互连层 ; 以及 第二互连层, 从所述固定部分朝向所述活动部分延伸,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被固定到所 述活动部分,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的一端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互连层, 所述应变检测元 件单元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二互连层,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包括第一磁层, 第一埋置互连部, 设置在所述非。
5、空间部分中, 以将所述第一互连层电连接到所述半导 体电路单元, 第二埋置互连部, 设置在所述非空间部分中, 以将所述第二互连层电连接到所述半导 体电路单元。 2.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活动部分进一步包括振动膜单元, 所述振动膜单 元沿着与所述表面平行并且与从所述固定部分朝向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 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一互连层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和所述第二互连层沿着所述第二 方向的宽度更宽。 3. 根据权利要求 2 的器件, 其中, 所述振动膜沿着与所述表面正交的方向的厚度不小 于 200 纳米并且不大于 2 微米。 4.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第。
6、一互连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互连层与所述半导体电路单元之间, 以及 所述活动部分中所述第一互连层沿着与所述表面平行并且与从所述固定部分朝向所 述活动部分的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宽度比所述活动部分中所述第二互连层沿着所 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更宽。 5.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第一磁层的磁化方向根据从所述活动部分到所 述晶体管的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以及所述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电阻根据所述磁化方向的变 化而改变。 6.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进一步包括 : 第二磁层 ; 以及 中间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磁层与所述第二磁层之间, 所述中间层是非磁性的。 7. 根。
7、据权利要求 6 的器件, 其中, 所述第二磁层是磁化固定层或磁化自由层。 8.根据权利要求6的器件, 其中, 所述第一磁层和所述第二磁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Fe、 Co 和 Ni 中的至少一个。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17795 A 2 2/3 页 3 9. 根据权利要求 6 的器件, 其中,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沿着从所述固定部分朝向所 述活动部分的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小于 20 纳米并且不大于 10 微米。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沿着与所述表面平行并且与 从所述固定部分朝向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不小于 20 纳米并且不大 于 1。
8、0 微米。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沿着与所述表面正交的方向 的长度不小于 20 纳米并且不大于 100 纳米。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磁层 并列的偏压层以向所述第一磁层施加偏置磁场。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第一磁层的磁致伸缩常数不小于 10-5。 14.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活动部分具有穿透所述活动部分的孔。 15.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晶体管之间的所述距离在不小 于 1 微米并且不大于 10 微米的范围内改变。。
9、 16.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活动部分沿着从所述固定部分朝向所述活动部 分的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小于 10 微米并且不大于 500 微米。 17.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半导体电路单元包括处理电路, 被配置为处理 基于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中流动的电流的信号。 18.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器件, 其中, 所述半导体电路单元包括传输电路, 被配置为执行 基于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中流动的电信号的数据的无线传输。 19. 一种话筒, 包括 : 半导体电路单元, 包括半导体衬底和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晶体管 ; 以及 设置在所述半导体电路单元上的检测单元, 所述检测单。
10、元具有 : 空间部分和非空间部分, 所述空间部分设置在所述晶体管上方, 所述非空间部分在与 设置所述晶体管的半导体衬底表面平行的平面中与所述空间部分并列 ; 所述检测单元进一步包括 : 活动梁, 具有 : 固定部分, 被固定到所述非空间部分 ; 以及 活动部分, 与所述晶体管分开并从所述固定部分延伸到所述空间部分中, 所述晶体管 与所述活动部分之间的距离可改变, 所述活动梁包括 : 第一互连层 ; 以及 第二互连层, 从所述固定部分朝向所述活动部分延伸,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被固定到所 述活动部分,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的一端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互连层, 所述应变检测元 件单元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
11、所述第二互连层,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包括第一磁层, 第一埋置互连部, 设置在所述非空间部分中, 以将所述第一互连层电连接到所述半导 体电路单元, 第二埋置互连部, 设置在所述非空间部分中, 以将所述第二互连层电连接到所述半导 体电路单元。 20. 一种用于制造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方法, 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17795 A 3 3/3 页 4 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晶体管 ;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层间绝缘层以及在所述晶体管上形成牺牲层 ; 形成第一导电层, 用于在所述层间绝缘层和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第一互连层 ; 形成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包括所述牺牲层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第。
12、一磁层 ; 形成第二导电层, 用于在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上形成第二互连层 ; 在所述层间绝缘层内部形成第一埋置互连部和第二埋置互连部, 所述第一埋置互连部 将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 所述第二埋置互连部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 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 ; 以及 去除所述牺牲层。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 的方法, 其中, 所述去除所述牺牲层包括从所述牺牲层的上表面 去除所述牺牲层。 22. 一种用于制造话筒的方法, 包括 : 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晶体管 ;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层间绝缘层以及在所述晶体管上形成牺牲层 ; 形成第一导电层, 用于在所述层间绝缘层和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第一互连层。
13、 ; 形成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包括所述牺牲层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一磁层 ; 形成第二导电层, 用于在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上形成第二互连层 ; 在所述层间绝缘层内部形成第一埋置互连部和第二埋置互连部, 所述第一埋置互连部 将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 所述第二埋置互连部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 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 ; 以及 去除所述牺牲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17795 A 4 1/17 页 5 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 话筒、 制造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方 法以及制造话筒的方法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基于 2011 年 9 月 27 日提交的在先日。
14、本专利申请第 2011-211212 号并要求 其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在此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0003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一般涉及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 话筒、 制造应变和压力检测器 件的方法以及制造话筒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4 甚至对于微小区域也能够以高灵敏度测量应变的应变探测器是必需的。例如, 在 某种配置中包括检测振动引起的压力波动的声检测单元的半导体探测器芯片由焊线电连 接到控制电路芯片。 不过在这样的配置中, 难以减小该器件的尺寸 ; 并且难以对微小区域以 高灵敏度测量应变。 发明内容 0005 根据一个实施例, 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包括半导体电路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半 导体电路。
15、单元包括半导体衬底和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晶体管。 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 所述半导体电路单元上。所述检测单元具有空间部分和非空间部分。所述空间部分设置在 所述晶体管上方。 所述非空间部分在与设置所述晶体管的半导体表面平行的平面中与所述 空间部分并列。 所述检测单元进一步包括活动梁、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第一埋置互连部和第 二埋置互连部。所述活动梁具有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活动梁包括第一互连层和第二 互连层。 所述固 定部分被固定到所述非空间部分。 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晶体管分开并从所 述固定部分延伸到所述空间部分中。所述晶体管与所述活动部分之间的距离可改变。所述 第一互连层和所述第二互连层从所。
16、述固定部分朝向所述活动部分延伸。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 单元被固定到所述活动部分。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的一端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互连层。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二互连层。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包括 第一磁层。所述第一埋置互连部设置在所述非空间部分中, 以将所述第一互连层电连接到 所述半导体电路单元。所述第二埋置互连部设置在所述非空间部分中, 以将所述第二互连 层电连接到所述半导体电路单元。 0006 根据一个实施例, 话筒包括半导体电路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半导体电路单元包 括半导体衬底和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晶体管。 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半导体电路 单元上。 所述检测单元具。
17、有空间部分和非空间部分。 所述空间部分设置在所述晶体管上方。 所述非空间部分在与设置所述晶体管的半导体表面平行的平面中与所述空间部分并列。 所 述检测单元进一步包括活动梁、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第一埋置互连部和第二埋置互连部。 所 述活动梁具有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活动梁包括第一互连层和第二互连层。所述固定 说 明 书 CN 103017795 A 5 2/17 页 6 部分被固定到所述非空间部分。 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晶体管分开并从所述固定部分延伸到 所述空间部分中。所述晶体管与所述活动部分之间的距离可改变。所述第一互连层和所述 第二互连层从所述固定部分朝向所述活动部分延伸。 所述应变检测元。
18、件单元被固定到所述 活动部分。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的一端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互连层。所述应变检测元件 单元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二互连层。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包括第一磁层。所述第 一埋置互连部设置在所述非空间部分中, 以将所述第一互连层电连接到所述半导体电路单 元。所述第二埋置互连部设置在所述非空间部分中, 以将所述第二互连层电连接到所述半 导体电路单元。 0007 根据一个实施例, 公开了用于制造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方法。 所述方法能够包 括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晶体管。 所述方法能够包括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层间绝缘层以 及在所述晶体管上形成牺牲层。所述方法能够包括形成第一导电层, 用于在所述。
19、层间绝缘 层和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第一互连层。所述方法能够包括形成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包括所述 牺牲层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一磁层。所述方法包括形成第二导电层, 用于在所述应 变检测元件单元上形成第二互连层。 所述方法能够包括在所述层间绝缘层内部形成第一埋 置互连部和第二埋置互连部。 所述第一埋置互连部将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半导体衬底电 连接。所述第二埋置互连部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此外, 所述方法 能够包括去除所述牺牲层。 0008 后文将参考附图描述多个实施例。 0009 附图是示意性的或概念性的 ; 部分之间的尺寸比例等不一定与其实际数值相同。 维度和比例可能在若干附图中。
20、以不同方式展示, 即使对于一致的部分。 0010 在本申请的附图和说明书中, 与关于以上附图描述的组件类似的组件以相似的附 图标记标注, 并且在适当时省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是示意透视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 ; 0012 图 2 是示意透视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一部分 ; 0013 图 3A 至图 3C 是示意透视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 操作 ; 0014 图 4 是示意透视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一部分 ; 0015 图 5 是示意透视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
21、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一部分 ; 0016 图6A至图6C是示意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 检测器件的一部 分 ; 0017 图 7A 至图 7C 是示意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一部 分 ; 0018 图 8A 至图 8C 是示意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一部 分 ; 0019 图 9 是示意透视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 ; 0020 图 10 是示意透视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 一部分 ; 说 明 书 CN 103017795 A 6 3/17 页 7 0021 图 。
22、11 是示意透视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 一部分 ; 0022 图 12A 至图 12C 是示意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应变和压力检测器 件以及另一种电子器件 ; 0023 图13A、 图13B、 图14A、 图14B、 图15A、 图15B、 图16A、 图16B、 图17A、 图17B、 图18A、 图 18B、 图 19A、 图 19B、 图 20A、 图 20B、 图 21A、 图 21B、 图 22A、 图 22B、 图 23A、 图 23B、 图 24A 和图 24B 是示意图, 显示了制造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方法 ; 。
23、0024 图 25A 至图 25C 是示意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一 部分 ; 0025 图26A、 图26B、 图27A、 图27B、 图28A、 图28B、 图29A、 图29B、 图30A、 图30B、 图31A、 图31B、 图32A、 图32B、 图33A和图33B是示意图, 显示了制造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 力检测器件的方法 ; 0026 图 34 是示意透视图, 显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 ; 0027 图 35 是流程图, 显示了制造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图 1 是示意透视图, 。
24、展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配置。 0029 为了更容易地观察图 1, 隔离部分未展示, 主要展示了导电部分。 0030 如图 1 所示, 根据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 310 包括半导体电路单元 110 和 检测单元 120。 0031 半导体电路单元 110 包括半导体衬底 111 和晶体管 112。 0032 半导体衬底111包括半导体衬底111的主面111a。 半导体衬底111包括主面111a 中提供的元件区 111b。在元件区 111b 中提供晶体管 112。 0033 半导体电路单元 110 可以包括处理电路 113。处理电路 113 可以在元件区 111b 中 。
25、提供也可以在元件区 111b 以外的区域中提供。处理电路 113 在半导体电路单元 110 的任 何位置提供。处理电路 113 可以包括在元件区 111b 中提供的晶体管 112。 0034 在半导体电路单元 110 上提供检测单元 120。 0035 检测单元 120 包括空间部分 70 和非空间部分 71。空间部分 70 在晶体管 112 上方 提供。空间部分 70 在至少元件区 111b 上提供。非空间部分 71 在与主面 111a 平行的平面 中与空间部分 70 并列。 0036 空间部分 70 是不提供非空间部分 71 的材料的部分。空间部分 70 的内部可以是 真空 (低于 1 个。
26、大气压的低压状态) ; 诸如空气、 惰性气体等的气体可以填充在空间部分 70 中。或者, 液体可以填充在空间部分 70 中。可变形的物质可以布置在空间部分 70 内, 使得 以下描述的活动部分能够运动。 0037 本文中, 与主面 111a 平行的平面被取为 X-Y 平面。与 X-Y 平面正交的方向被取为 Z 轴方向。检测单元 120 沿着 Z 轴方向与半导体电路单元 110 重叠。 0038 非空间部分 71 可以在空间部分 70 周围提供。 0039 检测单元 120 包括活动梁 60、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第一埋置互连部 61c 和第二 埋置互连部 62c。 说 明 书 CN 10。
27、3017795 A 7 4/17 页 8 0040 活动梁 60 包括固定部分 63 和活动部分 64。活动梁 60 包括第一互连层 61 和第二 互连层 62。 0041 固定部分 63 被固定到非空间部分 71。活动部分 64 从固定部分 63 延伸到空间部 分 70 中。活动部分 64 与晶体管 112 分开。活动部分 64 与晶体管 112 之间的距离可改变。 第一互连层 61 和第二互连层 62 从固定部分 63 朝活动部分 64 延伸。 0042 在这个实例中, 活动梁 60 沿着 X 轴方向 (X-Y 平面中的一个方向) 延伸。换言之, 从固定部分 63 朝活动部分 64 的方向。
28、为沿着 X 轴方向。与 X 轴方向正交并且与 Z 轴方向正 交的轴被取为 Y 轴方向。 0043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50被固定到活动部分64。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50的一端被电连 接到第一互连层 61。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的另一端被电连接到第二互连层 62。应变检测 元件单元 50 包括以下描述的第一磁层。 0044 第一埋置互连部 61c 在非空间部分 71 中提供。第一埋置互连部 61c 在固定部分 63 上半导体电路单元 110 侧电连接到第一互连层 61 的末端。 0045 第二埋置互连部 62c 在非空间部分 71 中提供。第二埋置互连部 62c 在固定部分 63 上半导体电路单元 。
29、110 侧电连接到第二互连层 62 的末端。 0046 例如, 第一埋置互连部 61c 和第二埋置互连部 62c 具有沿着 Z 轴方向的部分。 0047 根据本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 310 中, 活动部分 64 与晶体管 112 之间的距 离可改变。 施加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50的应变量根据这个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 第一磁层的 磁化方向根据应变量的这个改变而改变。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电 阻根据磁化方向的这个改变而改变。电阻的这个改变是基于例如 MR 效应。从而能够对微 小区域以高灵敏度检测应变。 0048 在这个实例中, 活动部分 64 包括振动膜单元 61b, 与。
30、第一互连层 61 重叠。在这个 实例中, 第一互连层 61 延伸到振动膜单元 61b 的 一部分上。 0049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重叠的状态既包括直接覆盖的状态又包括以插入其间的另 一个组件覆盖的状态。另外, 在组件上提供的状态既包括与该组件接触地布置的状态又包 括在该组件上以插入其间的另一个组件布置的状态。 0050 振动膜单元61b的表面积大于第一互连层61的表面积。 通过设置振动膜单元61b, 来自外部的外力被高效地传送到应变检测元件单元50。 从而提高了应变检测的灵敏度。 通 过设置振动膜单元 61b, 外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 因为在具有校准后配置的结构上 应变检测是可能的。
31、。例如, 从应变量转换为外力是惟一的并且容易使用。 0051 在这个实例中, 在应变检测元件单元50中设置应变电阻改变单元50s以及向应变 电阻改变单元 50 施加偏置磁场的偏压层 55a 和 55b(如硬偏压层) 。偏压层 55a 和 55b 在 需要时可以设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省略。以下描述偏压层 55a 和 55b。现在描述应变 电阻改变单元 50s。 0052 图 2 是示意透视图, 展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一部分的配 置。 0053 如图 2 所示, 应变电阻改变单元 50s(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包括例如第一磁层 10、 第二磁层 20 以及第一磁层 10 。
32、与第二磁层 20 之间提供的中间层 30。中间层 30 为非磁 层。 说 明 书 CN 103017795 A 8 5/17 页 9 0054 在这个实例中, 第一磁层 10 是磁化自由层。第二磁层 20 是例如磁化固定层或磁 化自由层。 0055 在下文,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的操作实例被描述为第二磁层 20 是磁化固定层而 第一磁层 10 是磁化自由层的情况。在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中, 利用了铁磁体的 “反磁致伸 缩效应” 和在应变电阻改变单元 50s 中形成的 “MR 效应” 。 0056 “MR 效应” 是如下现象 : 向包括磁体的叠合薄膜施加外部磁场时, 由于磁体的磁化 改变。
33、, 叠合薄膜的电阻值改变。这包括 GMR(巨磁阻) 效应、 TMR(隧道磁电阻) 效应等。通 过使电流在应变电阻改变 单元 50s 中流动, 由被读出为电阻改变的磁化朝向的相对角度 的变化发生 MR 效应。例如, 基于向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施加的应力, 向应变电阻改变单元 50s 施加张应力。当第一磁层 10(磁化自由层) 的磁化朝向不同于向第二磁层 20 施加的张 应力方向时, 由于反磁致伸缩效应而发生 MR 效应。R/R 被称为 MR 改变率, 其中 R 是低电 阻状态的电阻, 而 R 是由于 MR 效应, 电阻改变的变化量。 0057 图 3A 至图 3C 是示意透视图, 展示了根据。
34、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 操作。 0058 这些附图展示了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的状态。这些附图展示了应变检测元件单 元 50 的磁化方向与张应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0059 图 3A 显示了未施加张应力的状态。在这时, 在这个实例中, 第二磁层 20(磁化固 定层) 的磁化朝向与第一磁层 10(磁化自由层) 的磁化朝向相同。 0060 图3B显示了施加张应力的状态。 在这个实例中, 沿着X轴方向施加张应力。 例如, 由于例如活动部分 64 的变形, 沿着 X 轴方向施加张应力。换言之, 在与第二磁层 20(磁化 固定层) 和第一磁层 10(磁化自由层) 的磁化朝向 (在这个实例中,。
35、 Y 轴方向) 正交的方向施 加张应力。在这时, 第一磁层 10 (磁化自由层) 的磁化以与张应力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这 被称为 “反磁致伸缩效应” 。在这时, 第二磁层 20(磁化固定层) 的磁化被固定。所以, 由于 第一磁层 10(磁化自由层) 的磁化旋转, 第二磁层 20(磁化固定层) 的磁化朝向与第一磁层 10(磁化自由层) 的磁化朝向之间的相对角度改变了。 0061 在这些附图中, 第二磁层 20(磁化固定层) 的磁化方向被展示为实例 ; 并且磁化方 向可以与这些附图中所示的方向不同。 0062 在反磁致伸缩效应中, 易磁化轴按照铁磁体的磁致伸缩常数的符号改变。在反磁 致伸缩效应强的。
36、许多材料中, 磁致伸缩常数具有正符号。在磁致伸缩常数具有正符号的情 况下, 如以上描述, 施加张应力的方向变为易磁化轴。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以上陈述, 第一磁 层 10(磁化自由层) 的磁化以易磁化轴方向旋转。 0063 例如, 在第一磁层 10(磁化自由层) 的磁致伸缩常数为正的情况下, 第一磁层 10 (磁化自由层) 的磁化方向被设置为与施加张应力方向不同的方向。 0064 反之, 在磁致伸缩常数为负的情况下, 与施加张应力方向正交的方向变为易磁化 轴。 0065 图 3C 展示了磁致伸缩常数为负的情况下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 第一磁层 10 (磁化自由层) 的磁化方向被设置为与施加张。
37、应力方向 (在这个实例中 X 轴方向) 正交方向不 同的方向。 0066 在这些附图中, 第二磁层 20(磁化固定层) 的磁化方向被展示为实例 ; 并且磁化方 说 明 书 CN 103017795 A 9 6/17 页 10 向可以与这些附图中所示的方向不同。 0067 例如, 按照第一磁层10的磁化与第二磁层20的磁化之间的角度, 应变检测元件单 元 50(应变电阻改变单元 50s) 的电阻由于 MR 效应而变化。 0068 磁致伸缩常数 (s) 指明了当铁磁体层通过施加外部磁场在某个方向具有饱和磁 化时形变的规模。对于在没有外部磁场的状态下的长度 L, 磁致伸缩常数 s 是 L/L, 其 。
38、中施加外部磁场时, 长度改变量为 L。尽管这种改变量随着磁场的规模变化, 但是磁致伸 缩常数 s 是施加足够磁场并且使磁化饱和的状态的 L/L 值。 0069 例如, 在第二磁层 20 是磁化固定层的情况下, 第二磁层 20 可以包括例如钴铁合 金、 钴铁硼合金、 镍铁合金等。 第二磁层20的厚度是例如不小于2纳米 (nm) 和不大于6nm。 0070 中间层 30 可以包括金属或绝缘体。例如作为金属可以使用 Cu、 Au、 Ag 等。在是金 属的情况下, 中间层30的厚度是例如不小于1nm并且不大于7nm。 例如, 作为绝缘体可以使 用氧化镁 (MgO 等) 、 氧化铝 (Al2O3等) 、。
39、 氧化钛 (TiO 等) 以及氧化锌 (ZnO 等) 。在是绝缘体的 情况下, 中间层 30 的厚度是例如不小于 0.6nm 并且不大于 2.5nm。 0071 在第一磁层 10 是磁化自由层的情况下, 第一磁层 10 可以包括例如 FeCo 合金、 NiFe合金等。 这些以外, 第一磁层10还可以包括 Fe-Co-Si-B合金、 s100ppm的Tb-M-Fe 合金 (M 为 Sm、 Eu、 Gd、 Dy、 Ho 和 Er) 、 Tb-M1-Fe-M2 合金 (M1 为 Sm、 Eu、 Gd、 Dy、 Ho 和 Er, 而 M2 为 Ti、 Cr、 Mn、 Co、 Cu、 Nb、 Mo、 W。
40、 和 Ta) 、 Fe-M3-M4-B 合金 (M3 为 Ti、 Cr、 Mn、 Co、 Cu、 Nb、 Mo、 W 和 Ta, 而 M4 为 Ce、 Pr、 Nd、 Sm、 Tb、 Dy 和 Er) 、 Ni、 Al-Fe、 铁氧体 (Fe3O4、 (FeCo)3O4等) 等等。 第一磁层 10 的厚度例如不小于 2nm。 0072 第一磁层 10 可以具有两层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 第一磁层 10 可以包括 FeCo 合 金层或者与 FeCo 合金层叠合的以下层之一。一层选自 Fe-Co-Si-B 合金、 s100ppm 的 Tb-M-Fe 合金 (M 为 Sm、 Eu、 Gd、 Dy、 。
41、Ho 和 Er) 、 Tb-M1-Fe-M2 合金 (M1 为 Sm、 Eu、 Gd、 Dy、 Ho 和 Er, 而 M2 为 Ti、 Cr、 Mn、 Co、 Cu、 Nb、 Mo、 W 和 Ta) 、 Fe-M3-M4-B 合金 (M3 为 Ti、 Cr、 Mn、 Co、 Cu、 Nb、 Mo、 W 和 Ta, 而 M4 为 Ce、 Pr、 Nd、 Sm、 Tb、 Dy 和 Er) 、 Ni、 Al-Fe、 铁氧体 (Fe3O4、 (FeCo)3O4 等) 等等的材料可以与 FeCo 合金层叠合。 0073 例如, 在中间层 30 是金属的情况下, 出现 GMR (巨磁阻) 效应。在中间层 。
42、30 是绝缘 体的情况下, 出现 TMR(隧道磁电阻) 效应。例如, 在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中, CPP(与平面 正交的电流) -GMR 效应可以用于使电流沿着例如应变电阻改变单元 50s 的叠合方向流动。 0074 中间层 30 可以是 CCP(限制电流的路径) 隔离层, 其中宽度 (如直径) 不小于约 1nm 且不大于约 5nm 的金属电流路径在一部分绝缘层中多处形成, 在薄膜厚度方向穿透绝缘 层。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使用了 CCP-GMR 效应。 0075 因此, 在本实施例中, 在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中使用了反磁致伸缩现象。从而可 能实现高灵敏度检测。在使用反磁致伸缩效应的情况下,。
43、 例如选自第一磁层 10 和第二磁层 20 的至少一层的磁层磁化方向由于从外部施加的应变而改变。由于来自外部的应变 (施加 / 不施加应变) 、 应变的程度等) , 两个磁层磁化的相对角改变了。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用作 应变传感器, 因为电阻由于从外部施加的应变而变化。 0076 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 310 能够被应用于检测声音的话筒。例如, 话筒 (应变和压力 检测器件 310) 能够包括图 1 所示的半导体电路单元 110 和检测单元 120。 0077 图 4 是示意透视图, 展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应变和压力检测器件的一部分的 说 明 书 CN 103017795 A 10 7/1。
44、7 页 11 配置。 0078 如图 4 所示,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包括例如第一电极 51 和第二电极 52。应变电 阻改变单元 50s 设置在第一电极 51 与第二电极 52 之间。在这个实例中, 从第一电极 51 面 朝向第二电极 52, 缓冲层 41(它还是具有几 nm 厚度的种子层) 、 反铁磁层 42(具有几 nm 的 厚度) 、 磁层 43(具有几 nm 的厚度) 、 Ru 层 44、 第二磁层 20(具有几 nm 的厚度) 、 中间层 30 (具有几 nm 的厚度) 、 第一磁层 10 和盖层 45(具有几 nm 的厚度) 以这种次序设置在应变电 阻改变单元 50s 中。 。
45、0079 第二磁层 20 可以包括例如磁叠合膜。第一磁层 10 包括磁叠合膜 10a(具有的厚 度约为 1nm) 以及在磁叠合膜 10a 与盖层 45 之间提供的高磁致伸缩膜 10b。 0080 第一电极 51 和第二电极 52 可以包括例如非磁性体的 Au、 Cu、 Ta、 Al 等。通过使 用软磁体材料作为第一电极 51 和第二电极 52, 能够降低来自外部的影响应变电阻改变单 元 50s 的磁噪声。例如, 可以使用坡莫合金 (NiFe 合金) 和硅钢 (FeSi 合金) 作为软磁体材 料。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被覆盖着绝缘体, 比如氧化铝 (如, Al2O3) 、 氧化硅 (如 SiO。
46、2) 等。 0081 选自第一磁层 10 和第二磁层 20 的至少一层的磁层磁化方向根据该应力而改变。 磁层的至少一层 (磁化方向根据应力而改变的磁层) 的磁致伸缩常数被设置为例如不小于 10-5。因此, 由于反磁致伸缩效应, 磁化方向根据从外部施加的应变而改变。例如。选自第 一磁层 10 和第二磁层 20 的至少一层包括某种金属, 比如, Fe、 Co、 Ni 等, 包括这样的金属的 合金等。通过选择被使用的元素、 添加的元素等, 磁致伸缩常数可以被设置为大值。 0082 例如, 氧化物比如 MgO 被用作中间层 30。MgO 层上的磁层一般具 有正的磁致伸缩 常数。例如, 在第一磁层 10。
47、 在中间层 30 上形成的情况下, 具有 CoFeB/CoFe/NiFe 叠合配置 的磁化自由层被用作第一磁层 10。在最上层的 NiFe 层富含 Ni 情的况下, NiFe 层的磁致伸 缩常数是绝对值较大的负数。为了抑制对氧化层正的磁致伸缩的抵消, 最上层的 NiFe 层的 Ni 含量不比一般使用的 Ni81Fe19的坡莫合金含量更富含 Ni。确切地说, 有利的是最上层的 Ni Fe层的Ni的比例小于80原子百分比 (原子%) 。 在第一磁层10是磁化自由层的情况下, 有利的是第一磁层 10 的厚度例如不小于 1nm 并且不大于 20nm。 0083 在第一磁层 10 是磁化自由层的情况下,。
48、 第二磁层 20 可以是磁化固定层也可以是 磁化自由层。在第二磁层 20 是磁化固定层的情况下, 即使从外部施加应变时, 第二磁层 20 的磁化方向也基本上不改变。那么, 根据第一磁层 10 与第二磁层 20 之间的相对磁化角度, 电阻改变了。由电阻的差异检测该应变的施加 / 未施加。 0084 例如, 在第一磁层 10 和第二磁层 20 都是磁化自由层的情况下, 第一磁层 10 的磁 致伸缩常数被设置为不同于第二磁层 20 的磁致伸缩常数。 0085 在第二磁层 20 是磁化固定层以及第二磁层 20 是磁化自由层的两种情况下, 有利 的都是第二磁层 20 的厚度例如不小于 1nm 并且不大于。
49、 20nm。 0086 例如, 在第二磁层 20 是磁化固定层情况下, 第二磁层 20 可以包括使用了反磁层 / 磁层 /Ru 层 / 磁层等的叠合结构的综合 AF 结构。反磁层可以包括例如 IrMn 等。如以下描 述, 可以设置硬偏压层。 0087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使用了磁层的自转。对于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必要的表面 积可以极小。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的表面积为例如不大于约 10nm10nm 到 20nm20nm 便足够。 说 明 书 CN 103017795 A 11 8/17 页 12 0088 例如, 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沿着 X 轴方向 (从固定部分 63 朝向活动部分 64 的第 一方向) 的长度不小于 20nm 并且不大于 10m。有利的是应变检测元件单元 50 沿着 X 轴 方向的长度不小于 100nm 并且不大于 5m。 0089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