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料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5615530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35477.6

申请日:

2012.09.12

公开号:

CN103662782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5G 47/46申请日:20120912授权公告日:20160413终止日期:2016091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G 47/46申请日:20120912|||公开

IPC分类号:

B65G47/46; B65G27/00; B65G43/00

主分类号:

B65G47/46

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闫传剑

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送料装置,其包括安装座、第一驱动机构、卡料机构、用以收容多个工件的下料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装设于安装座上,下料机构包括导料件,导料件固定装设于第一驱动机构上,导料件一端贯通开设有导向孔,导料件能够引导多个工件于导向孔内依序输送,导料件侧壁上贯通开设有与导向孔相连通的卡料孔,卡料机构包括驱动件及装设于驱动件上的卡料件,驱动件固定装设于第一驱动机构上,且驱动卡料件伸缩,卡料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穿设于卡料孔以卡持工件或脱离卡料孔以释放工件,以实现多个工件的逐个分离。上述送料装置具有送料效率高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送料装置,其包括安装座及用以收容多个工件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及卡料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装设于该安装座上,该下料机构包括导料件,该导料件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该导料件一端贯通开设有导向孔,该导料件能够引导该多个工件于该导向孔内依序输送,该导料件侧壁上贯通开设有与该导向孔相连通的卡料孔,该卡料机构包括驱动件及装设于该驱动件上的卡料件,该驱动件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且驱动该卡料件伸缩,该卡料件在该驱动件的驱动下穿设于该卡料孔以卡持工件或脱离该卡料孔以释放工件,以实现多个工件的逐个分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料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承载座、调节杆及弹性件,该驱动组件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该承载座活动地装设于该驱动组件上,并与该下料机构的导料件固定连接,该调节杆活动地穿设于该承载座上,并与该驱动组件固定连接,该弹性件两端分别与该调节件及该承载座固定连接,以提供该承载座及该导料件复位的弹性力。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包括主体及由该主体一侧延伸形成的连接部,该卡料机构的驱动件固定装设于该连接部上,该主体一侧两端分别延伸弯折形成有收容臂;该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本体及与该驱动本体相连接的驱动端,该驱动本体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该驱动端收容于该两个收容臂之间,并位于该下料机构上方,该调节杆活动地穿设于该收容臂,并与该驱动端固定连接,以使该驱动端通过该调节杆与该承载座固定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上凹设有凹槽,该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底面上凸设于凸轨,该凸轨与该凹槽相配合,以使该承载座能够相对该驱动组件运动。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料件包括固接部及凸设于该固接部上的导向部,该固接部固定装设于该承载座上,并位于该驱动组件下方,该导向孔由固接部上开设贯通该导向部形成,该导向部穿设于该承载座,该卡料孔贯通开设于该导向部远离该固接部的一端侧壁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本体及与该第一驱动本体相连接的第一驱动部,该第一驱动本体固定装设于该安装座上,该卡料机构的驱动件及该下料机构分别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部上,以在第一驱动本体的驱动下该卡料机构的驱动件及该下料机构随同该第一驱动部相对该安装座运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该第二驱动机构垂直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以使该上料机构及该卡料机构通过该第二驱动机构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以使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该上料机构及该卡料机构随同该第二驱动机构沿第一方向运动,在该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该上料机构及该卡料机构沿与该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运动,以搬运工件。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该第二安装部位于该第一安装部上方,该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装设于该第一安装部上,该送料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该上料机构固定装设于该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部上,并与该下料机构的导料件相连接,以输送工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料机构包括用以收容工件的振动盘及与该振动盘相连接的上料管,该振动盘固定装设于该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部上,该上料管与该下料机构的导料件相连接,并与该导料件的导向孔相连通,以使当该振动盘振动时工件能够通过该上料管输送至该导向孔内。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一感测器及控制器,该第一感测器固定装设于该驱动组件上,并靠近该承载座设置,当该下料机构偏位时,该承载座相对该驱动组件倾斜,该承载座触碰该第一感测器,该第一感应器将感测信号发送至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该驱动组件上升运动,该承载座通过该弹性件的弹性力复位。

说明书

说明书送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的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为了节省人力及提高效率,一般采用自动送料输送物料。然而,自动送料时的工件必须将多个工件依序排列至预定位置,才能满足自动化作业。因此在自动下料的前段工序还需要人工将多个工件按次序排布,并放置于送料机构上,送料机构将工件传送至治具的定位孔内。由于人工上料,导致上料时间较长,从而送料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送料效率高的送料装置。
一种送料装置,其包括安装座及用以收容多个工件的下料机构,该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及卡料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装设于该安装座上,该下料机构包括导料件,该导料件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该导料件一端贯通开设有导向孔,该导料件能够引导该多个工件于该导向孔内依序输送,该导料件侧壁上贯通开设有与该导向孔相连通的卡料孔,该卡料机构包括驱动件及装设于该驱动件上的卡料件,该驱动件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且驱动该卡料件伸缩,该卡料件在该驱动件的驱动下穿设于该卡料孔以卡持工件或脱离该卡料孔以释放工件,以实现多个工件的逐个分离。
本发明的送料装置采用的夹持下料机构收容并输送工件,下料机构与治具的定位孔相对准时,末端的工件依靠自身重力滑入治具的定位孔内,此时,下一个工件部分凸出于下料机构外,卡料机构卡持下一个工件,并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工件相对治具沿水平方向滑动,以使下一个工件与末端工件相分离以完成末端工件的分离定位。送料装置重复进行上述动作而实现了将层叠的多个工件逐个分离定位,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送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送料装置的除去上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送料装置的调整机构、上料机构及卡料机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送料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送料装置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送料装置沿VI-VI线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送料装置100治具300定位孔301安装座10第一安装部11第二安装部13上料机构30振动盘31上料管33第一驱动机构50第一驱动本体51第一驱动部53第二驱动机构60固定板61第二驱动本体63第二驱动部65支架71第一固定部711第二固定部713驱动组件72驱动本体721驱动端723第一开口7231凸轨7233承载座73主体731连接部733凹槽734收容空间735收容臂736第二开口738调节杆75弹性件77第一感测器79下料机构80导料件81固接部811导向部813导向孔814卡料孔815第二感测器83通孔831下料管85卡料机构90驱动件91卡料件9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的送料装置100用于将工件(图未示)自动下料至治具300的定位孔301内。本实施方式中,工件为圆柱形棒材。
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送料装置100包括安装座10、上料机构30、第一驱动机构50、第二驱动机构60、调整机构70、下料机构80及卡料机构90。
安装座10大致呈ㄈ形状,其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部11及第二安装部13,第二安装部13位于第一安装部11上方。第一安装部11用以安装第一驱动机构50、第二驱动机构60及调整机构70,第二安装部13用以安装上料机构30。
上料机构30固定装设于安装座10的第二安装部13上,其包括振动盘31及上料管33。振动盘31固定装设于第二安装部13上,且其上放设有待上料的工件。上料管33与振动盘31相连接,并与下料机构80相连接,以使当振动盘31振动时工件能够通过上料管33传输至下料机构80上。
第一驱动机构50固定装设于安装座10的第一安装部11上,其包括第一驱动本体51及与第一驱动本体51相连接的第一驱动部53。第一驱动本体51固定装设于第一安装部11上,第一驱动部53在第一驱动本体51的驱动下相对安装座10沿Y轴方向运动。
第二驱动机构60固定装设于第一驱动机构50的第一驱动部53上,其包括固定板61、第二驱动本体63及与第二驱动本体63相连接的第二驱动部65。固定板61固定装设于第一驱动部53上,以使在第一驱动机构50的驱动下第二驱动机构60能够沿Y轴方向运动。第二驱动本体63固定装设于固定板61上,第二驱动部65在第二驱动本体63的驱动下相对固定板61沿X轴方向运动。
请同时参阅图4,调整机构70固定装设于第二驱动机构60的第二驱动部65上,其包括支架71、驱动组件72、承载座73、两个调节杆75、两个弹性件77及第一感测器79。
支架71包括第一固定部711及第二固定部713。第二固定部713垂直于第一固定部711一端。第一固定部711固定装设于第二驱动机构60的第二驱动部65上,以使支架71在第二驱动机构60的驱动下沿X轴运动。驱动组件72固定装设于第二固定部713上,其包括驱动本体721及与驱动本体721相连接的驱动端723。驱动本体721固定装设于第二固定部713上,驱动端723在驱动本体721的驱动下相对支架71沿Z轴方向运动。驱动端723远离驱动本体721的一侧上贯通开设有第一开口7231,底面上凸设于凸轨7233。承载座73活动地装设于驱动端723的凸轨7233上,其包括主体731及由主体731一侧延伸形成的连接部733。主体731远离连接部733一侧上设有与凸轨7233相配合的凹槽734,凹槽734与凸轨7233滑动配合,以使承载座73相对驱动组件72运动。主体731靠近凹槽734的一侧两端分别延伸弯折形成有收容臂736。两个收容臂736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735。驱动组件72的驱动端723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间735内。主体731远离凹槽734一侧上贯通开设有与第一开口7231相连通的第二开口738。
请同时参阅图6,两个调节杆75分别活动地穿设于两个收容臂736上,并与驱动组件72的驱动端723固定连接。两个弹性件77分别装设于两个调节杆75上,其分别两端分别固定于调节杆75及收容臂736。第一感测器79固定装设于驱动组件72的驱动端723上,并靠近承载座73设置。
下料机构80包括导料件81、第二感测器83及下料管85。导料件81包括固接部811及凸设于固接部811上的导向部813。固接部811固定装设于承载座73的主体731上,并位于两个收容臂736之间,且位于驱动端723下方。固接部811上开设有贯通导向部813的导向孔814。导向部813穿设于第二开口738,导向部813远离固接部811的一端侧壁上贯通开设有卡料孔815(参见图5),卡料孔815与导向孔814相连通。第二感测器83固定装设于驱动组件72的驱动端723远离导料件81的一侧上。第二感测器83贯通开设有朝向导向孔814的通孔831。下料管85穿设通孔831并与导料件81的导向孔814相连通,从而下料管85内的工件因自重可经导向孔814传输至治具300上。可以理解,可以省略下料管85及第二感测器83,导料件81直接与上料机构30的上料管33相连通即可。
当第二感测器83感测工件没有经过通孔831,判断下料管85中没有工件时,将感测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图未示),以使控制器控制上料机构30对下料管85进行添加工件。
请同时参阅图5,卡料机构90固定装设于承载座73的连接部733上,其包括驱动件91、及与驱动件91相连接的卡料件95。驱动件91固定装设于承载座73的连接部733上,卡料件95在驱动件91的驱动下相对承载座73沿Y轴方向运动,并穿设于卡料孔815内,以卡持导向部813内工件。
组装时,首先,上料机构30固定装设于安装座10的第二安装部13上;然后第一驱动机构50固定装设于安装座10的第一安装部11上;接着,第二驱动机构60固定装设于第一驱动机构50的第一驱动部53上;再接着,调整机构70的支架71固定装设于第二驱动机构60的第二驱动部65上;承载座73活动地装设于驱动端723的凸轨7233上,两个调节杆75分别活动地穿设于两个收容臂736上,两个弹性件77分别装设于两个调节杆75上,其分别两端分别固定于调节杆75及收容臂736;下料机构80的导料件81固定装设于承载座73的两个收容臂736上,第二感测器83固定装设于驱动组件72的驱动端723远离导料件81的一侧上,下料管85穿设于第二感测器83的通孔831,并与导料件81的导向孔814相连通;最后,卡料机构90的驱动件91固定装设于承载座73的连接部733上,卡料件95固定装设于驱动部93上,并穿设于卡料孔815内。
使用时,首先,第一驱动机构50的驱动下调整机构70沿Y轴运动,并导向部813对准治具300的定位孔301;然后,将卡料机构90的驱动件91驱动卡料件95,以释放工件,以使最下方的工件因自重经导向孔814滑落于治具300的定位孔301内,且下一个工件部分凸出于导向孔814外,并与最下方的工件相抵持;再接着,卡料机构90的驱动件91驱动卡料件95,以使卡料件95卡持下一个工件;第二驱动机构60的驱动下调整机构70沿X轴运动以进行下一个放料,即导向部813对准治具300的下一个定位孔301,且重复以上步骤。
当导向部813与治具300的定位孔301偏位时,工件未完全放入定位孔301内,即工件下端在治具300的定位孔301内,而其他部分在导向孔814内,此时,在第一驱动机构50或第二驱动机构60带动下,导向部813及承载座73的主体731相对驱动组件72的驱动端723倾斜,从而承载座73触碰第一感测器79。第一感测器79发送感测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72远离治具300的方向上升运动,此时,导向部813及承载座73的主体731不与治具300相抵持,弹性件77使导向部813及承载座73复位。
本发明的送料装置100采用下料机构80收容并输送工件,下料机构80与治具300的定位孔301相对准时,末端的工件依靠自身重力滑入治具300的定位孔301内,此时,下一个工件部分凸出于下料机构80外,卡料机构90卡持下一个工件,并第一驱动机构50及第二驱动机构60带动工件相对治具300沿水平方向滑动,以使下一个工件与末端工件相分离以完成末端工件的分离定位。送料装置100重复进行上述动作而实现了将层叠的多个工件逐个分离定位,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当送料装置100下料准确度较高或采用人工辅助调整下料机构80下料偏差时,调整机构70可以省略。可以省略支架71,直接将承载座73固定装设于第二驱动机构60的第二驱动部65上即可。第二驱动机构60也可以省略,此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50进行移动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像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送料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送料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送料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料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6278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62782 A (21)申请号 201210335477.6 (22)申请日 2012.09.12 B65G 47/46(2006.01) B65G 27/00(2006.01) B65G 43/00(2006.01) (71)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 (深圳) 有限公司 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 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 2 号 申请人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闫传剑 (54) 发明名称 送料装置 (57) 摘要 一种送料装置, 其包括安装座、 第一驱动。

2、机 构、 卡料机构、 用以收容多个工件的下料机构, 第 一驱动机构固定装设于安装座上, 下料机构包括 导料件, 导料件固定装设于第一驱动机构上, 导料 件一端贯通开设有导向孔, 导料件能够引导多个 工件于导向孔内依序输送, 导料件侧壁上贯通开 设有与导向孔相连通的卡料孔, 卡料机构包括驱 动件及装设于驱动件上的卡料件, 驱动件固定装 设于第一驱动机构上, 且驱动卡料件伸缩, 卡料件 在驱动件的驱动下穿设于卡料孔以卡持工件或脱 离卡料孔以释放工件, 以实现多个工件的逐个分 离。上述送料装置具有送料效率高的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19)中。

3、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62782 A CN 103662782 A 1/2 页 2 1. 一种送料装置, 其包括安装座及用以收容多个工件的下料机构, 其特征在于 : 该送 料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及卡料机构, 该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装设于该安装座上, 该下料 机构包括导料件, 该导料件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 该导料件一端贯通开设有导向 孔, 该导料件能够引导该多个工件于该导向孔内依序输送, 该导料件侧壁上贯通开设有与 该导向孔相连通的卡料孔, 该卡料机构包括驱动件及装设于该驱动件上的卡料件, 。

4、该驱动 件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 且驱动该卡料件伸缩, 该卡料件在该驱动件的驱动下穿 设于该卡料孔以卡持工件或脱离该卡料孔以释放工件, 以实现多个工件的逐个分离。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送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送料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调整机构, 该 调整机构包括驱动组件、 承载座、 调节杆及弹性件, 该驱动组件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 上, 该承载座活动地装设于该驱动组件上, 并与该下料机构的导料件固定连接, 该调节杆活 动地穿设于该承载座上, 并与该驱动组件固定连接, 该弹性件两端分别与该调节件及该承 载座固定连接, 以提供该承载座及该导料件复位的弹性力。 3. 如权利要求 2。

5、 所述的送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承载座包括主体及由该主体一侧延 伸形成的连接部, 该卡料机构的驱动件固定装设于该连接部上, 该主体一侧两端分别延伸 弯折形成有收容臂 ; 该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本体及与该驱动本体相连接的驱动端, 该驱动本 体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 该驱动端收容于该两个收容臂之间, 并位于该下料机构 上方, 该调节杆活动地穿设于该收容臂, 并与该驱动端固定连接, 以使该驱动端通过该调节 杆与该承载座固定连接。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送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承载座上凹设有凹槽, 该驱动组件的 驱动端底面上凸设于凸轨, 该凸轨与该凹槽相配合, 以使该承载座能够相对。

6、该驱动组件运 动。 5.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送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导料件包括固接部及凸设于该固接 部上的导向部, 该固接部固定装设于该承载座上, 并位于该驱动组件下方, 该导向孔由固接 部上开设贯通该导向部形成, 该导向部穿设于该承载座, 该卡料孔贯通开设于该导向部远 离该固接部的一端侧壁上。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送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本体及 与该第一驱动本体相连接的第一驱动部, 该第一驱动本体固定装设于该安装座上, 该卡料 机构的驱动件及该下料机构分别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部上, 以在第一驱动本体的驱动下 该卡料机构的驱动件及该下料机构随同该。

7、第一驱动部相对该安装座运动。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送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 该第 二驱动机构垂直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 以使该上料机构及该卡料机构通过该第二 驱动机构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 以使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该上料机构及该卡 料机构随同该第二驱动机构沿第一方向运动, 在该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该上料机构及该 卡料机构沿与该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运动, 以搬运工件。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送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安装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安 装部及第二安装部, 该第二安装部位于该第一安装部上方, 该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装设于。

8、该 第一安装部上, 该送料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 该上料机构固定装设于该安装座的第二安装 部上, 并与该下料机构的导料件相连接, 以输送工件。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送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上料机构包括用以收容工件的振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62782 A 2 2/2 页 3 盘及与该振动盘相连接的上料管, 该振动盘固定装设于该安装座的第二安装部上, 该上料 管与该下料机构的导料件相连接, 并与该导料件的导向孔相连通, 以使当该振动盘振动时 工件能够通过该上料管输送至该导向孔内。 10.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送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一感测器及控制。

9、 器, 该第一感测器固定装设于该驱动组件上, 并靠近该承载座设置, 当该下料机构偏位时, 该承载座相对该驱动组件倾斜, 该承载座触碰该第一感测器, 该第一感应器将感测信号发 送至该控制器, 控制器控制该驱动组件上升运动, 该承载座通过该弹性件的弹性力复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62782 A 3 1/5 页 4 送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料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的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 为了节省人力及提高效率, 一般采用自动送料输送物料。 然而, 自动送料时的工件必须将多个工件依序排列至预定位置, 才能满足自。

10、动化作业。 因此 在自动下料的前段工序还需要人工将多个工件按次序排布, 并放置于送料机构上, 送料机 构将工件传送至治具的定位孔内。由于人工上料, 导致上料时间较长, 从而送料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以上内容, 有必要提供一种送料效率高的送料装置。 0004 一种送料装置, 其包括安装座及用以收容多个工件的下料机构, 该送料装置还包 括第一驱动机构及卡料机构, 该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装设于该安装座上, 该下料机构包括导 料件, 该导料件固定装设于该第一驱动机构上, 该导料件一端贯通开设有导向孔, 该导料件 能够引导该多个工件于该导向孔内依序输送, 该导料件侧壁上贯通开设有与该导向孔相连。

11、 通的卡料孔, 该卡料机构包括驱动件及装设于该驱动件上的卡料件, 该驱动件固定装设于 该第一驱动机构上, 且驱动该卡料件伸缩, 该卡料件在该驱动件的驱动下穿设于该卡料孔 以卡持工件或脱离该卡料孔以释放工件, 以实现多个工件的逐个分离。 0005 本发明的送料装置采用的夹持下料机构收容并输送工件, 下料机构与治具的定位 孔相对准时, 末端的工件依靠自身重力滑入治具的定位孔内, 此时, 下一个工件部分凸出于 下料机构外, 卡料机构卡持下一个工件, 并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工件相对治 具沿水平方向滑动, 以使下一个工件与末端工件相分离以完成末端工件的分离定位。送料 装置重复进行上述动作而实现。

12、了将层叠的多个工件逐个分离定位,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送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07 图 2 为图 1 所示送料装置的除去上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08 图 3 为图 1 所示送料装置的调整机构、 上料机构及卡料机构立体放大示意图。 0009 图 4 为图 3 所示送料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0 图 5 为图 3 所示送料装置沿 V-V 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1 图 6 为图 3 所示送料装置沿 VI-VI 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2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送料装置100 治具300 定位孔301 安装座10 第一安装部11 说 明 书 CN。

13、 103662782 A 4 2/5 页 5 第二安装部13 上料机构30 振动盘31 上料管33 第一驱动机构50 第一驱动本体51 第一驱动部53 第二驱动机构60 固定板61 第二驱动本体63 第二驱动部65 支架71 第一固定部711 第二固定部713 驱动组件72 驱动本体721 驱动端723 第一开口7231 凸轨7233 承载座73 主体731 连接部733 凹槽734 收容空间735 收容臂736 第二开口738 调节杆75 弹性件77 第一感测器79 下料机构80 导料件81 固接部811 导向部813 导向孔814 卡料孔815 第二感测器83 通孔831 下料管85 卡料。

14、机构90 驱动件91 卡料件9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请参阅图 1, 本实施方式的送料装置 100 用于将工件 (图未示) 自动下料至治具 300 的定位孔 301 内。本实施方式中, 工件为圆柱形棒材。 0014 请同时参阅图 2 及图 3, 送料装置 100 包括安装座 10、 上料机构 30、 第一驱动机构 50、 第二驱动机构 60、 调整机构 70、 下料机构 80 及卡料机构 90。 0015 安装座10大致呈形状, 其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部11及第二安装部13, 说 明 书 CN 103662782 A 5 3/5 页 。

15、6 第二安装部 13 位于第一安装部 11 上方。第一安装部 11 用以安装第一驱动机构 50、 第二驱 动机构 60 及调整机构 70, 第二安装部 13 用以安装上料机构 30。 0016 上料机构 30 固定装设于安装座 10 的第二安装部 13 上, 其包括振动盘 31 及上料 管 33。振动盘 31 固定装设于第二安装部 13 上, 且其上放设有待上料的工件。上料管 33 与 振动盘 31 相连接, 并与下料机构 80 相连接, 以使当振动盘 31 振动时工件能够通过上料管 33 传输至下料机构 80 上。 0017 第一驱动机构 50 固定装设于安装座 10 的第一安装部 11 上。

16、, 其包括第一驱动本体 51 及与第一驱动本体 51 相连接的第一驱动部 53。第一驱动本体 51 固定装设于第一安装 部 11 上, 第一驱动部 53 在第一驱动本体 51 的驱动下相对安装座 10 沿 Y 轴方向运动。 0018 第二驱动机构 60 固定装设于第一驱动机构 50 的第一驱动部 53 上, 其包括固定板 61、 第二驱动本体 63 及与第二驱动本体 63 相连接的第二驱动部 65。固定板 61 固定装设 于第一驱动部 53 上, 以使在第一驱动机构 50 的驱动下第二驱动机构 60 能够沿 Y 轴方向运 动。第二驱动本体 63 固定装设于固定板 61 上, 第二驱动部 65 。

17、在第二驱动本体 63 的驱动 下相对固定板 61 沿 X 轴方向运动。 0019 请同时参阅图4, 调整机构70固定装设于第二驱动机构60的第二驱动部65上, 其 包括支架 71、 驱动组件 72、 承载座 73、 两个调节杆 75、 两个弹性件 77 及第一感测器 79。 0020 支架 71 包括第一固定部 711 及第二固定部 713。第二固定部 713 垂直于第一固定 部 711 一端。第一固定部 711 固定装设于第二驱动机构 60 的第二驱动部 65 上, 以使支架 71 在第二驱动机构 60 的驱动下沿 X 轴运动。驱动组件 72 固定装设于第二固定部 713 上, 其包括驱动本。

18、体 721 及与驱动本体 721 相连接的驱动端 723。驱动本体 721 固定装设于第 二固定部 713 上, 驱动端 723 在驱动本体 721 的驱动下相对支架 71 沿 Z 轴方向运动。驱动 端 723 远离驱动本体 721 的一侧上贯通开设有第一开口 7231, 底面上凸设于凸轨 7233。承 载座 73 活动地装设于驱动端 723 的凸轨 7233 上, 其包括主体 731 及由主体 731 一侧延伸 形成的连接部 733。主体 731 远离连接部 733 一侧上设有与凸轨 7233 相配合的凹槽 734, 凹槽 734 与凸轨 7233 滑动配合, 以使承载座 73 相对驱动组件。

19、 72 运动。主体 731 靠近凹 槽 734 的一侧两端分别延伸弯折形成有收容臂 736。两个收容臂 736 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 735。驱动组件 72 的驱动端 723 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间 735 内。主体 731 远离凹槽 734 一侧 上贯通开设有与第一开口 7231 相连通的第二开口 738。 0021 请同时参阅图 6, 两个调节杆 75 分别活动地穿设于两个收容臂 736 上, 并与驱动 组件 72 的驱动端 723 固定连接。两个弹性件 77 分别装设于两个调节杆 75 上, 其分别两端 分别固定于调节杆 75 及收容臂 736。第一感测器 79 固定装设于驱动组件 72 的驱。

20、动端 723 上, 并靠近承载座 73 设置。 0022 下料机构 80 包括导料件 81、 第二感测器 83 及下料管 85。导料件 81 包括固接部 811及凸设于固接部811上的导向部813。 固接部811固定装设于承载座73的主体731上, 并位于两个收容臂 736 之间, 且位于驱动端 723 下方。固接部 811 上开设有贯通导向部 813 的导向孔 814。导向部 813 穿设于第二开口 738, 导向部 813 远离固接部 811 的一端侧壁上 贯通开设有卡料孔 815(参见图 5) , 卡料孔 815 与导向孔 814 相连通。第二感测器 83 固定 装设于驱动组件 72 的。

21、驱动端 723 远离导料件 81 的一侧上。第二感测器 83 贯通开设有朝 向导向孔 814 的通孔 831。下料管 85 穿设通孔 831 并与导料件 81 的导向孔 814 相连通, 从 说 明 书 CN 103662782 A 6 4/5 页 7 而下料管 85 内的工件因自重可经导向孔 814 传输至治具 300 上。可以理解, 可以省略下料 管 85 及第二感测器 83, 导料件 81 直接与上料机构 30 的上料管 33 相连通即可。 0023 当第二感测器 83 感测工件没有经过通孔 831, 判断下料管 85 中没有工件时, 将感 测信号传输至控制器 (图未示) , 以使控制器。

22、控制上料机构 30 对下料管 85 进行添加工件。 0024 请同时参阅图 5, 卡料机构 90 固定装设于承载座 73 的连接部 733 上, 其包括驱动 件 91、 及与驱动件 91 相连接的卡料件 95。驱动件 91 固定装设于承载座 73 的连接部 733 上, 卡料件 95 在驱动件 91 的驱动下相对承载座 73 沿 Y 轴方向运动, 并穿设于卡料孔 815 内, 以卡持导向部 813 内工件。 0025 组装时, 首先, 上料机构30固定装设于安装座10的第二安装部13上 ; 然后第一驱 动机构 50 固定装设于安装座 10 的第一安装部 11 上 ; 接着, 第二驱动机构 60。

23、 固定装设于第 一驱动机构 50 的第一驱动部 53 上 ; 再接着, 调整机构 70 的支架 71 固定装设于第二驱动机 构 60 的第二驱动部 65 上 ; 承载座 73 活动地装设于驱动端 723 的凸轨 7233 上, 两个调节杆 75 分别活动地穿设于两个收容臂 736 上, 两个弹性件 77 分别装设于两个调节杆 75 上, 其 分别两端分别固定于调节杆 75 及收容臂 736 ; 下料机构 80 的导料件 81 固定装设于承载座 73 的两个收容臂 736 上, 第二感测器 83 固定装设于驱动组件 72 的驱动端 723 远离导料件 81 的一侧上, 下料管 85 穿设于第二感。

24、测器 83 的通孔 831, 并与导料件 81 的导向孔 814 相 连通 ; 最后, 卡料机构 90 的驱动件 91 固定装设于承载座 73 的连接部 733 上, 卡料件 95 固 定装设于驱动部 93 上, 并穿设于卡料孔 815 内。 0026 使用时, 首先, 第一驱动机构50的驱动下调整机构70沿Y轴运动, 并导向部813对 准治具 300 的定位孔 301 ; 然后, 将卡料机构 90 的驱动件 91 驱动卡料件 95, 以释放工件, 以 使最下方的工件因自重经导向孔 814 滑落于治具 300 的定位孔 301 内, 且下一个工件部分 凸出于导向孔 814 外, 并与最下方的工。

25、件相抵持 ; 再接着, 卡料机构 90 的驱动件 91 驱动卡 料件 95, 以使卡料件 95 卡持下一个工件 ; 第二驱动机构 60 的驱动下调整机构 70 沿 X 轴运 动以进行下一个放料, 即导向部 813 对准治具 300 的下一个定位孔 301, 且重复以上步骤。 0027 当导向部 813 与治具 300 的定位孔 301 偏位时, 工件未完全放入定位孔 301 内, 即 工件下端在治具 300 的定位孔 301 内, 而其他部分在导向孔 814 内, 此时, 在第一驱动机构 50 或第二驱动机构 60 带动下, 导向部 813 及承载座 73 的主体 731 相对驱动组件 72 。

26、的驱动 端 723 倾斜, 从而承载座 73 触碰第一感测器 79。第一感测器 79 发送感测信号至控制器, 控 制器控制驱动组件 72 远离治具 300 的方向上升运动, 此时, 导向部 813 及承载座 73 的主体 731 不与治具 300 相抵持, 弹性件 77 使导向部 813 及承载座 73 复位。 0028 本发明的送料装置100采用下料机构80收容并输送工件, 下料机构80与治具300 的定位孔 301 相对准时, 末端的工件依靠自身重力滑入治具 300 的定位孔 301 内, 此时, 下 一个工件部分凸出于下料机构 80 外, 卡料机构 90 卡持下一个工件, 并第一驱动机构。

27、 50 及 第二驱动机构60带动工件相对治具300沿水平方向滑动, 以使下一个工件与末端工件相分 离以完成末端工件的分离定位。送料装置 100 重复进行上述动作而实现了将层叠的多个工 件逐个分离定位,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9 可以理解, 当送料装置100下料准确度较高或采用人工辅助调整下料机构80下料 偏差时, 调整机构70可以省略。 可以省略支架71, 直接将承载座73固定装设于第二驱动机 构 60 的第二驱动部 65 上即可。第二驱动机构 60 也可以省略, 此时, 通过第一驱动机构 50 说 明 书 CN 103662782 A 7 5/5 页 8 进行移动即可。 0030 可以。

28、理解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 出其它各种像应的改变与变形, 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 围。 说 明 书 CN 103662782 A 8 1/5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2782 A 9 2/5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2782 A 10 3/5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2782 A 11 4/5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2782 A 12 5/5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2782 A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