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双向总线系统及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传输方法,它们被用于一例如电视图象接收机或磁带录像机等各装置以双向总线互连的系统中,以便由另外的装置来对该装置中所包含的例如监视器图象接收机、TV调谐器、或视频传动机构等子装置进行控制,或者在电视图象接收机上显示其他装置的运行状态等。 近年来,已经普遍采用由多个声频设备或视频设备(下面称之为AV设备)通过视频信号线或声频信号线(下面称之为AV信号线)相连接的系统。
在这样的AV系统中,这些设备除了上述AV信号线外还连接有一系统控制总线(下面简称为双向总线)以对各个设备进行控制。在现实中已经公知的就有,IEC 1030号文公开的标准化“声频、视频和声视频系统家用数字总线”(下面称为D2B),和一由EIAJ的ET-2101文件公布的标准化“家庭总线系统”(下面称之为HBS)。经由此双向总线,例如一台电视图象接收机、磁带录像机和一视频装置放象机(下面分别称之为TV、VTR、VDP)等设备(装置)即可控制另外的装置,或者由装置来控制另外的装置中所包含的监视器图象接收机(TV监视器)、TV调谐器,视频传动机构,或者放大器等子装置。同时,还通过该双向总线发送在TV监视器上显示例如装置或子装置的运行状态的数据。另外,例如,在D2B中亦采用一个所谓CSMA/CD(具有抵触检测的载波定向多重访问)的双向总线的访问系统。
这就是说,经由双向总线进行从一装置中的子装置到任何一个其他装置中的子装置地通信传输(下面称之为子装置到子装置的通信),从一装置中的子装置到任一其他装置的通信传输(下面称之为子装置到装置的通信),从一装置到任一其他装置中的子装置的通信传输(下面称之为装置到子装置的通信),以及从一装置到任一其他装置的通信传输。
现在说明上述双向总线,例如D2B,中所采用的发送信号的格式。在D2B中,用于控制目标对象(接收方)的子装置等的命令,或者表明运行状态等的数据均被作成具有图1中所示的帧式结构,通过双向总线发送。
亦即,一帧由下列字段组成:一用于指定表明该帧起始部分的标引的标引字段101;一用于指定源装置地址的主地址字段102;一用于指定目标装置地址的从地址字段103;一用于指定表明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者表明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控制字段104;以及一用于指定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数据字段105。
标题字段101包括有一用于提供同步信号的一位的起始位101a和一用于说明传送速度(速率)或数据字段105的字节数的模式位101b,如图2中所示。这些模式位101b具有1~3位。目前作成标准化的三种模式为:模式0-数据字段105最大由2字节组成;模式1-数据字段105最大由32字节组成(在由从方到主方传输时最大为16字节);和模式2-数据字段105最大由128字节组成(在由从方到主方传输时最大为64字节)。
主地址字段102的源装置地址包括有一用于指定源装置地址的12位主地址位102a和一1位奇偶校验位102b,如上述图2所示。
从地址字段103的目的装置地址包括有一用于指定目标装置地址的12位从地址位103a,-1位的奇偶校验位103b,和一用于应答目标装置的1位的认可位103c,如上述图2中所示。
对于控制字段104,如上述图2所示,则配置有由一表明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一表明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即数据传输命令表明数据字段105的控制是数据,而控制命令传输命令表明它是控制命令)组成的4位的控制位104a,一位的奇偶校验位104b,和一位的认可位104c。
在数据字段105中,如上述图2所示,按照情况需要可重复8位的数据位105a,1位的数据位终止105b,1位的奇偶校验位105c和1位的认可位105d。现在假定数据段105a为从头开始顺序排列的数据#1,#2,#3,……,则例如在传输控制命令时,例如说操作码(下面称为OPC)“Begin2”(即编码“BD”h,(这里h表示十六进制数))表明是关于子装置的传输,OPC“Begin 1”(“BC”h)表明经由HBS的传输,而OPC“Begin 0”(“BB”h)表明经由另外的总线的传输,等等,均被指派到数据#1。而在例如作数据传输中,数据就被按每一字节(8位)指定到数据#1,#2,#3……。
涉及上述OPC的OPR,例如说关于OPC“Begin 2”的OPR,如图3所示,由b5,b4,b3,b2位组成。其中b7位为最高有效位(MSB)用于标识通信电话(CT)系统、声视频及控制(AV/C)系统、和家务(HK)系统的功能码;b1b0位指明由子装置到子装置、子装置到装置、装置到子装置和装置到装置的传输中的任一种,亦即表明存在或不存在源子装置地址(下称SSDA)或目标子装置地址(下称DSDA)。应指出的是,b7位总是被置0的,b6位被保留作未来标准化之用,目前则被置1。在实际情况中,b1=0,b0=0表明子装置到子装置的传输;b1=0,b0=1表明子装置到装置的传输;b1=1,b0=0表明装置到子装置的传输;b1=1,b0=1表明装置到装置的传输。
在由VTR向TV以分成多个帧的状态传送大于数据字段105的数据容量的数据量的数据的情况下,VTR即产生如图4A中所示的数据帧P1,其中,主地址位被作为VTR的地址,从地址位被作为TV的地址,控制位被作为表明控制传输命令的编码“A”h;而OPC“Begin 2”,表明存在有SSDA和DSDA的编码“54”h,(例如说)视频传动机构的地址,(例如说)TV监视器的地址,表明显示控制的编码“E0”h,表明(例如说)屏幕上第一行的编码“20”h,表明(例如说)标准尺寸字符的编码“22”h,以及表明(例如说)小写字母的编码“21”h则被分别指派到数据#1(OPC),数据#2(OPR),数据#3(SSDA),数据#4(DSDA),数据#5(OPC),数据#6(OPR1),数据#7(OPR2)和数据#8(OPR3)。
然后,VTR检测在欲发送该数据帧P1的双向总线上是否存在有所谓的载波,在当不存在有任何载波时,亦即双向总线为空闲时,就立即停止发送载波以开放该双向总线。接着,VTR通知TV,数据将在后面的数据帧中发送,执行封锁TV的控制,并通知数据的种类(属性)。应指出的是SSDA和DSDA按需要分派。例如在由子装置到装置的传输中,就无需DSDA。在由装置到子装置的传输中,无需SSDA。而在由装置到装置的传输中,SSDA和DSDA均不需要。
然后VTR构成如图4B中所示的数据帧P2,其中主地址位、从地址位以及控制位被分别作为VTR的地址、TV的地址和表明为数据传输命令的编码“B”h,而(例如说)最大为32字节的数据则被分配到数据#1,#2,#3,……,以便在当双向总线第二次成为空闲时发送此数据帧P2。这种操作继续进行直至所显示的一行改变为止。
然后,为了给出行改变的指示,VTR发送一如图5A中所示的数据帧P3,其中主地址位、从地址位和控制位被分别作为VTR的地址、TV的地址和编码“A”h(控制命令传送命令),而编码“E0”h(显示控制命令),表明(例如)屏幕上第二行的编码“21”h,表明(例如说)大写字母的编码“21”h则分别指派到数据#1(CPC),数据#2(OPR1),数据#3(OPR2)和数据#4(OPR3);以便接着发送如图5B所示的数据帧P4,其中主地址位、从地址位和控制位被分别作为VTR的地址、TV的地址和编码“B”h(数据传输命令),而其余的数据则分派到数据#1,#2,#3……。
此后,VTR发送如图5C中所示的数据帧P5,其中主地址位,从地址位和控制位被分别作为VTR的地址、TV的地址和编码“E”h(控制命令传输命令),而将一表明该传输完成的结束命令(编码“BE”h)指派到数据#1(OPC),以便通知TV数据传输已经完成,并执行解除封锁TV的控制。这样就完成了由VTR到TV的数据发送过程。TV即根据这一数据显示字符等等。
另一方面,即使在欲发送的数据量小于数据字段105的数据容量,欲发送数据可以一帧发送的情况下,在通常的双向总线系统中,为了要通报数据将在接着的数据帧中发送,依然要发送一个其中控制位被作为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数据帧,此后再发送一包含有数据的数据帧,然后还要发送一其中控制位被作为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数据帧以通知接收端的装置,传输已经完成。
亦即,VTR发送数据帧P1(图中未示出),其中主地址位、从地址位和控制位被分别作为VTR的地址、TV的地址和编码“A”h(控制命令传输命令),而OPC“Begin 2”编码“54”h、视频传送机构的地址、TV监视器的地址,编码“E0”h,编码“20”h,编码“22”h和编码“21”h则被分别指派给数据#1(OPC),数据#2(OPR),数据#3(SSDA),数据#4(DSDA),数据#5(OPC),数据#6(OPR1),数据#7(OPR2)和数据#8(OPR3),由此来通知TV,这一传输是数据传输。
然后,VTR发送帧P2,其中主地址位,从地址位和控制位被作为VTR的地址,TV的地址和编码“B”h(数据传输命令),而数据则被指派给数据#1,#2,#3……。
此后,TVR发送帧P3,其中主地址位,从地址位和控制位被分别作为VTR的地址、TV的地址和编码“E”h(控制命令传输命令),而表明数据传输完成的编码“BE”h(结束命令)则被指派到数据#1(OPC),以此来通知TV,数据传输已经完成。
如上所述,在通常的双向总线系统中,源装置,例如说VTR,按照图6中所示的流程图逐个地构成数据帧来发送数据。
在步骤ST1,VTR构成一表明随后的数据帧将发送数据的数据设定帧,并将此帧发送到TV。而后操作前进到步骤ST2。
在步骤ST2,VTR将控制位设置为数据传输命令。而后操作前进到步骤ST3。
在步骤ST3,VTR判定数据量X是否大于数据容量n。如果是,操作前进到ST4。如果不是,操作前进到步骤ST6。
在步骤ST4,VTR组成一含有n数据的数据帧,并发送这一帧。然后操作前进到步骤ST5。
在步骤ST5,VTR由数据量X中减去数据容量n,并使由该减算过程所得的值成为一新的数据量,亦就是计算出剩余的数据量X。然后,操作返回到步骤ST3。
另一方面,在步骤ST6,VTR组成一含有数据量X小于数据容量n的数据的数据帧,并发送这一帧。然后操作前进到步骤ST7。
在步骤ST7,VTR构成表明数据传输完成的结束命令的数据帧,并发送这一帧。操作至此完成。
如上述,在此双向总线系统中,在真实数据发送前,需要有一数据帧来通知接收端的装量,数据将在随后的数据帧中发送,还需要有一数据帧在数据发送完成的时刻通知接收方的装置,数据传输完成,这样就产生了使通信量增加,发送效率降低和通信传输过程(协议)复杂化等等的问题。
而且,如果将不同制造者(厂商)提供的设备以双向总线连接来进行相互间的数据传送的话,就需要将数据进行标准化。例如,上述的在TV中显示VTR的状态时,就需要确定所显示的语言、显示语言的数量(No.)、显示地点、显示色彩等等。另一方面,制造者希望为他们自己制造的设备传送独有的数据(下面称之为任定的数据)来增加这些设备的任何有用成分,或展示其特性。但是,在通常的总线系统中,存在着缺乏区别标准化数据和任定数据的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出于对上述实际情况的考虑,其目的在于提供针对双向总线系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传输方法,以及一种双向总线系统,以便能降低双向总线上的通信量,改善传送效率,并简化通信过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发送方法是针对这样一个双向总线系统的发送方法,在该系统中,多个适于执行所接收到的控制命令的操作和进行数据传输的装置通过一双向总线相互连接;其中,在双向总线上传送信号的一数据帧包括有一指定相互间进行通信传输的装置的地址的地址字段,一指定表明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表明为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控制字段;和一指定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数据字段;该发送方法为:在发送数据时,指定起始帧的控制字段的内容为数据传输命令,以此来经由该双向总线发送该发送信号。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发送方法,其特点在于在第一发送方法中备置有多种数据,而将表明数据的类别(属性)的信息嵌置于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这样来发送该发送信号。
另一第三发送方法的特点是,在第一或第二发送方法中,表明欲在一相应帧中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被嵌置在为发送该发送信号的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上。
另一第四发送方法的特点是,在第一或第二发送方法中,有关制造厂商的信息被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上,由此来发送该发送信号。
另一按照本发明的第五发送方法的特点是,在第三发送方法中,有关制造厂商的信息被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以此来发送该发送信号。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接收方法是针对用于双向总线的接收方法,其中多个适于执行所接收到的控制命令的操作并进行数据传输的装置,通过一双向总线相互连接,该接收方法包括:
通过该双向总线接收具有帧结构的发送信号,该信号帧包含有一指定相互进行通信传输的装置的地址的地址字段,一指定表明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表明为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控制字段和指定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数据字段;以及
根据所接收的发送信号的起始帧的控制字段检测所进行的传输是传输数据还是传输控制命令,此时如果判断所进行的传输是传输数据的话,就认定该数据帧的数据字段的内容是指定为数据,以此来接收该数据。
而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接收方法的特点是,在第一接收方法中,表明数据类别(属性)的信息被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上,该接收方法就是:根据这一信息来识别所接收数据的类别。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第三接收方法的特征是,在第一或第二接收方法中,表明一对应帧的数据量的信息被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上,该接收方法就是:根据所述信息来识别所接收到的接收帧的数据量。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第四接收方法的特点是,在第一或第二接收方法中,有关制造厂商的信息被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信号上,该接放方法就是:根据该信息来识别制造厂商。
按照本发明的再一第五接收方法的特点是,在第三接收方法中,有关制造厂商的信息被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上,该接收方法就是:根据该信息识别制造厂商。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传输方法是针对一双向总线系统的传输方法,该系统中,多个装置适于执行所接收控制命令的操作并进行数据传输,发送源的装置适于通过一双向总线发送具有帧结构的发送信号,该信号帧包含一指定相互间进行传输的装置的地址的地址字段,一指定表明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表明为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控制字段,和一指定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数据字段,由此,在发送数据时,发送源的装置指定起始帧的控制字段的内容为数据传输命令,以便通过双向总线发送该发送信号;接收方的装置适应于通过双向总线接收该发送信号,根据所接收的发送信号的起始帧的控制字段检测所进行的传输是传输数据还是传输控制命令,此时如检测到所进行的传输为传输数据的话,接收方的装置即认定该数据帧的数据字段的内容被指定为数据来接收该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传输方法的特点是,在第一传输方法中,备置有多种数据,发送源的源装置将表明数据类型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上,以发送该发送信号,接收方的装置则根据此信息来识别所接收到数据的类别。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传输方法的特点是,在第一或第二传输方法中,发送源的装置将表明该数据帧欲发送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嵌置在为发送该发送信号的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接收端的装置将根据此信息来识别所接收数据的数据量。
按照本发明的第四传输方法的特点是,在第一或第二传输方法中,发送源的装置将有关制造厂商的信息嵌置在为发送该发送信号的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接收方的装置将根据此信息来识别制造厂商。
按照本发明的第五传输方法的特点是,在第三传输方法中,发送源的装置将有关制造厂商的信息嵌置在为发送该发送信息的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接收端的装置则根据此信息来识别制造厂商。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双向总线系统是针对由多个适于执行接收到的控制命令的操作并进行数据传输的装置组成的双向总线系统,该多个装置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有:
用于组成具有帧结构的发送信号的发送信号构成单元,该信号帧包含有一指定相互间进行通信传输的装置的地址的地址字段,一指定表明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表明为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控制字段,一指定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数据字段,由此,在发送数据时,该发送信号单元指定起始帧的控制字段的内容为数据传输命令,以组成该传送信号;
用于将发送信号信息单元所组成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双向总线的总线输出单元;
适于经由双向总线接收发送信号的总线输入单元;以及
适用于根据总线输入单元所接收的发送信号起始帧控制字段来检测所进行的传输是传输数据还是传输命令的控制单元,在检测到所进行的传输系传输数据时,此控制单元即认定该数据帧的数据字段的内容是被指定为数据,从而进行控制以接收该数据,该多个装置通过双向总线相互连接。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双向总线系统的特点是,在第一双向总线系统中,备置有多种数据,该发送信号构成单元将表明数据类别(分类)的信息嵌置于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来组成发送信号,该控制单元则根据此信息来识别所接收数据的类别。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双向总线系统的特点是,在第一或第二双向总线系统中,该发送信号构成单元将表明该数据帧欲以数据字段的帧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来形成发送信号,该控制单元根据此信息识别所接收数据帧的数据量。
按照本发明的第四双向总线系统的特点是,在第一或第二双向总线系统中,发送信号构成单元将有关制造厂商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控制单元根据此信息来识别制造厂商。
最后,按照本发明的第五双向总线系统的特点是,在第三双向总线系统中,发送信号构成单元将有关制造厂商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以形成该发送信号,控制单元根据此信息来识别制造厂商。
在按照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中,在双向总线上的发送信号的一个数据帧包括有:一指定相互间进行通信传输的装置的地址的地址字段,一指定表明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表明为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控制字段,和一指定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数据字段。在发送数据时,发送方法是:将起始帧的控制字段的内容指定为数据传输命令来通过双向总线发送该发送信号。
在按照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中,还备置有多种数据,并将表明数据类别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上来发送该发送信息。
而且在按照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中,还将表明该数据帧中欲发送的数据量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来发送该发送信号。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发送方法,也将有关制造厂商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以发送该发送信号。
在按照本发明的接收方法中,通过双向总线接收具有帧结构的发送信号,该信号帧包含有一指定相互间进行通信传输的装置的地址的地址字段,一指定表明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表明为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控制字段,和一指定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数据字段;根据所接收的发送信号的起始帧的控制字段来检测所进行的传输是传输数据还是传输控制命令;在此当测定所进行的传输是传输数据时,就认为该数据帧的内容被指定为数据传输,并接收该数据。
在按照本发明的接收方法中,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还嵌置有表明数据类别的信息,以便根据这一信息来识别所接收数据的类型。
在按照本发明的接收方法中,也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嵌置有表明数据帧中数据量的信息,以便根据这一信息来识别所接收帧的数据量。
另外,在按照本发明的接收方法中,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还嵌置有关于制造厂商的信息,以便根据这一信息来识别制造厂商。
按照本发明的传输方法,发送源的装置是这样的,即在双向总线上的发送信号的一帧包括有一指定彼此间作通信传输的装置的地址的地址字段,一指定表明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表明为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控制字段,和一指定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数据字段;此时,在发送数据中,发送源的装置就将起始帧的控制字段的内容指定为数据传输命令,来通过双向总线发送该发送信号。接收方的装置通过该双向总线接收该发送信号,根据所接收的发送信号的起始帧的控制字段来检测所进行的传输是传输数据还是传输控制命令;此时,当判断所进行的传输为数据传输时,接收端的装置就认定该帧的数据字段的内容被指定为数据,而接收该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传输方法,还备置有多种数据。发送源装置将表明数据类别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来发送该发送信号。接收端的装置根据这一信息来识别所接收数据的类别。
在按照本发明的传输方法中,发送源的装置还将表明该帧欲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以发送该发信号。接收方的装置根据这一信息来识别所接收帧的数据量。
而且,在按照本发明的传输方法中,发送源装置还将有关制造厂商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来发送该发送信号。接收端装置根据这一信息来识别制造厂商。
在按照本发明的双向总线系统中,多个装置的每一发送信号构成单元均组成具有帧结构的发送信号,该帧信号包含有一用于指定彼此间进行通信传输的装置的地址的地址字段,一指定表明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表明为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控制字段,和一指定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数据字段;据此,在发送数据时,发送信号构成单元即将起始帧的控制字段的内容指定为数据传输命令,这样来组成该发送信号。总线输出单元将发送信号构成单元所组成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双向总线。另一方面,多个装置的每一总线输入单元经由双向总线接收该发送信号。控制单元根据所接收到的发送信号的起始帧的控制字段来检测所进行的传输是传输数据还是传输控制命令,此时当判断所进行的传输为数据传输时,控制单元即认定该数据帧的数据字段的内容被指定为数据,而执行接收数据的控制。
在按照本发明的双向总线系统中,还备置有多种数据。发送信号构成装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嵌置表明数据类别的信息来组成发送信号。控制单元根据这一信息来识别所接收的数据。
在按照本发明的双向总线系统中,发送源装置的发送信号构成单元还插入表明该帧欲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来组成发送信号。接收端装置的控制单元根据这一信息来识别所接收帧的数据量。
此外,在按照本发明的双向总线系统中,发送源的装置的发送信号构成单元还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嵌置关于制造厂商的信息来组成发送信号。接收方的装置的控制单元根据这一信息来识别制造厂商。
现对附图作简要说明:
图1为说明通常的D2B的数据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2为说明通常D2B的数据帧格式细节的示意图;
图3为解释OPC“Begin 2”的OPR的图形;
图4为说明将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帧进行传输的通常通信传输过程(协议)的实例的图形;
图5是说明将数据分为多个数据帧进行传输的通常通信传输过程(协议)的实例的图形;
图6为解释现有技术中组成数据帧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为说明采用本发明的双向总线系统实际配置的方框图;
图8为说明构成上述双向总线系统的TV、VTR的实际配置的方框图;
图9为说明组成双向总线系统的双向总线连接器的实际结构的图形;
图10为说明发送控制命令的发送信号的数据帧格式的图形;
图11为说明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的数据帧格式的图形;
图12为说明发送信号的HDOPR的格式的图形;
图13为说明将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帧进行传输的传输过程(协议)的实例的图形;
图14为解释组成数据帧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5为说明发送任定数据的发送信号的数据帧格式的图形。
现在参照附图来对双向总线系统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传输方法以及双向总线系统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在此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被应用于经IEC1030号出版公开所标准化的D2B(声频、视频及声视频系统家用数字总线),或者EIAJ的ET-2101所标准化的HBS(家庭总线系统)。
应用本发明的双向总线系统具有这样的配置,即作为一装置的电视图象接收机(下面简称为TV)10,作为一装置的磁带录象机(下面简称为VTR)20、30,以及作为一装置的视频机构放象机(下面简程为VDP)40通过双向总线1互相连接,例如图7中所示。
由上述图7中可看到,其中TV10包含有这些子装置:即适用于接收电视(广播)信号来由其再生视频信号和声频信号的调谐器10a,用于根据调谐器10a所再生的视频信号显示图形的TV监视器10b,和将调谐器10a所再生的声频信号加以放大的放大器10c。另外,TV10还包括一子装置转换器10d,用于将视频信号/声频信号(下面简称为AV信号)由调谐器输出到外部,或者将由外部输入的AV信号传送给调谐器10a和TV监视器10b。
VTR20包括其中的子装置,如上述图7中所示,有一适用于将AV信号记录到磁带上,或由其中再生AV信号的视频机构20a,和一适用于接收电视(广播)信号以便由其中再生AV信号的调谐器20b。另外包括有一子装置转换器20c适用于将AV信号由视频机构20a或调谐器20b输出到外部,或将由外部输入的AV信号传送到视频机构20a。
VTR30其中包括的子装置为:视频机构30a,调谐器30b,和一与上述VTR20相同的转换器30c。
此外,VDP40包含的子装置为用于由光盘再生AV信号的放象机40a。
在这一双向总线系统中,例如说,由VTR20,VTR30,VDP40所再生的视频信号被传送到TV10以便在TV监视器10b上显示由该视频信号所确定的图形。实际上,TV10的转换器10d和VTR20的转换器20c由AV信号线L1相连,TV10的转换器10d和VTR30的转换器30c以AV信号线L2相连,而TV10的转换器10d和放象机40a由AV信号线L3相连,亦即,AV信号线L1、L2、L3被布置成以TV10作中心的星形。从而,由VTR20、VTR30、VDP40所再生的AV信号即被分别通过AV信号线L1、L2、L3和转换器10d传送到TV监视器10b上。这样就将各相应的图形显示在TV监视器10b上。另外,例如说,由放像机40a所再生的AV信号通过AV信号线L3,转换器10d,AV信号线L1,和转换器20c被传送到视频机构20a。这样,它们就被视频机构20a记录(录象)到磁带上。
在这一双向总线系统中,例如说,TV10(装置)还通过双向总线1控制VTR20、30、VDP40(等装置),或者它们所包含的视频机构20a、30a,放象机40a,转换器20c、30c(等子装置)。
在这一双向总线系统中,例如说,还由VTR20、30、VDP40将它们的状态数据等,通过双向总线1以帧(所谓的数据包)结构传送到TV10。TV10在TV监视器10b上显示基于这些数据的字符等图形。
实际中,如图8所示,TV10包括有(例如说):一用于通过内部控制总线11控制调谐器10a~转换器10d的微处理器12,一用于将用户执行的操作内容输入给微处理器12的用户接口单元13,和一用于由双向总线1输入或由其输出包含有控制其他装置和其子装置的控制命令或状态数据的发送信号的总线接口电路14。
如上述图8中所示,VTR20包括有:一用于通过内部控制总线21控制视频机构20a~转换器20c的微处理22,一用于将用户所执行的操作内容输入给微处理器22的用户接口单元23,和一用于由双向总线1输入或由其输出发送信号的总线接口电路24。VTR30,VDP40也同样包括有一微处理器和一总线接口电路(图中未示出)等。
运行中,当例如用户操作TV10的用户接口单元13,希望在TV10上观看由VTR20再生的视频信号所得到的图形,TV10的微处理器12即按照操作内容组成一发送信号,并将这一发送信号通过总线接口电路14和双向总线1发送到VTR20。VTR20的微处理器22根据总线接口电路24所接收到的发送信号进行对视频机构20a的放象(再现)的控制,并控制转换器20c以使视频机构20a所再生的AV信号被传送到TV10。
也就是说,用户接口单元13,如上述图8所示,包括有一设置有例如按键等的操作单元13a,和一设置有例如发光二极管等的显示单元13b。操作单元13a将对应于用户利用按键等所执行的操作内容的信号,通过内部控制总线11传送给微处理器12。
如上述图8中所示,微处理器12包含有:一只读存储器(以下称为ROM)12a,其中存放用于将所接收到的控制命令变换为控制调谐器10a~转换器10d的命令表或者诸如用于在TV监视器10b上显示基于所接收数据的图形的程序之类的各种程序;一用于执行存放在ROM12a中的程序的中央处理单元(以下称为CPU)12b;一用于存放执行结果等等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以下称为RAM)12c;和一适用于与调谐器10a~总线接口电路14进行接口的I/O电路12d。
CPU12b执行存储在ROM12a中的程序,由此产生根据由操作单元13a发出的、经由内部控制总线11,I/O电路12d传送的信号来控制(例如)VTR20的控制命令,并将这一控制命令以帧结构传送到总线接口电路14。
CPU12b还将诸如状态等的数据以帧结构传送到总线接口电路14并进行控制以在TV监视器10b上根据由总线接口电路14所接收的数据显示例如VTR20的状态,例如字符等等。
总线接口电路14采用例如所谓的CSMA/CD(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定向多路访问)作为用于双向总线1的访问系统,并通过例如为IEC/SC48B(书记处)202所标准化的连接器连接到此双向总线1。
更具体点说,这一连接器如图9A中所示,设置有两个插座2、3。如图9B所示,插座2的信号接点2a、2b,接地接点2c和插座3的信号3a、3b,接地接点3c在连接器内部是互相连接的。而且接点2a和2b通过一开关2d和一连接电阻4(例如120Ω)相连接,而接点3a和3b则通过开关3d和连接电阻4相连接。
这样构成的连接器被分别设置给每一独立装置,如TV10等。例如,像设置在VTR20中的连接器那样,在当由TV10方双向总线1的插头和由VTR30方双向总线的插头分别被插进插座2和3时,开关2d、3d就被打开而使得连接电阻4被切断。结果TV10发出的信号就被传送到VTR20的总线接口电路24,并被传送到下一级的VTR30或VDP40。
现在讨论双向总线1上发送的发送信号的格式。这一发送信号的格式基本上与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D2B的格式相一致,而用于控制目标子装置等的控制命令或为在TV10上显示状态等的数据,均被作成具有如图10、11所示的帧结构。从而控制命令或数据就以这种帧结构发送。
亦即,一数据帧包括有:一指定表明为该帧的起始部分的标题的标题字段51;一指定源装置地址的主地址字段52;一指定目标装置地址的从地址字段53;一指定表明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表明为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控制字段54;和一指定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数据字段55。
标题字段51的标题与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D2B(见图2)相一致,包括有一提供同步的1位的起始位和说明传送速度或数据字段55的字节数的多个模式位。
主地址字段52的源装置地址与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D2B相一致,包括指定源装置地址的12位的主地址位和一位的奇偶校验位。
从地址字段53的目标装置地址与现有技术中所记述的D2B相一致,包括指定目标装置地址的12位的从地址位,一位的奇偶校验位,和响应目标装置的一位的认可位。
控制字段54亦基本上与现有技术中所记述的D2B相一致,包括有,一指定表明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表明为传输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4位的控制位,就是说数据传输命令表明数据字段55的内容为数据或者控制命令传输命令表明它为控制命令,1位的奇偶校验位,和1位的认可位。应指出的是,作为控制位,仅采用了编码“E”h(h指16进制)表明非闭锁状态的控制命令写,编码“B”h表明为闭锁状态的数据写,而编码“F”h表明为非闭锁状态的数据写,它们均属D2B中标准化编码的由主到从的编码。
在数据字段55中,按照情况需要,重复8位的数据位,1位的数据结束位,1位的奇偶校验位,和1位的认可位,这基本上与现有技术中陈述的D2B相一致。在当将数据位采取为自头开始顺序为数据#1,#2,#3……的方式时,就分配数据#1~数据#3为路由选择编码,以指明为由一装置中的子装置到任一另外的装置的传输,由一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中的子装置的传输,或由一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的传输,如上述图10、11中所示。
这种路由选择编码,如上述图10、11中所示,包括:一8位的正文标题;一由8位组成的标题操作码,用以指明由装置中的子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的传输,由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中的子装置的传输,或由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的传输;和一8位组成的子装置地址,用以指明一源子装置地址(下面称为SSDA)或一目标子装置地址(下面称为DSDA)。正文标题以编码“AB”h指派到数据#1,以便与通常的D2B中所采用的OPC“Begin 2”(编码“BD”h),OPC“Begin 1”(“BC”h),OPC“Begin 0”(“BB”h)相区分。
在正文标题之后为分配到数据#2的标题操作码(下面称为HDOPR)。例如如图12中所示,由低位二位b1,b2(b7为最高有效位MSB)来确定是由装置中的子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的传输(下称子装置至装置传输),由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中的子装置的传输(下称装置至子装置传输),还是由装置到装置的传输。更具体点说,b1=0,b0=1表明为子装置至装置传输;b1=1,b0=0表明装置至子装置传输;而b1=1,b0=1表明装置至装置的传输。也就是说,在这一双向总线系统中,通常的D2B中所采用的由装置中的子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中的子装置的传输是不进行的。换言之,HDOPR的b1=0和b0=0是不采用的。
在传输控制命令时,如上述图10所示,控制命令等被指派到数据#4,其后为数据。另一方面,在传输数据时,如上述图11所示,为区别数据类别,例如,所谓的ASCII码,为在TV监视器上显示字符等的屏幕数据(以下称为OSD),日本OSD数据,传送所接收到的指令的透明传送数据等等的数据属性(后称为DTATR)被配置在数据#4,该数据帧中所包含的数据字节数(以下称为BYTE)由数据字段55的预定位置例如数据#5指定,例如说以编码“20”h~“2F”h分别与1字节~16字节相对应(如上述图11所示),而数据则被配置于数据#6,并且随后每一字节一个数据#。
而且,在传输数据时,当数据字段55的数据容量,例如上述标题字段51的模式位所规定的数据容量例如说为16字节,而被发送数据的数据量大于它,则发送数据即以被分成多个帧的状态发送,上述起始帧,即欲首先发送帧的控制位被作成为数据传输命令,例如表明为闭锁状态数据写的编码“B”h,而最后发送的控制位被作为数据传输命令,例如表明非闭锁状态数据写的编码“F”h。应注意的是,当被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数据字段55的数据容量,而欲被发送的数据以一帧发送时,控制位就被作成为数据传送命令,例如表明为非闭锁状态数据写的编码“F”h。
相应地,在进行控制命令传输中,例如由TV10(装置)发送一使视频机构20a重放的控制命令到VTR20(另外的装置)中的视频机构20a(子装置),TV10的微处理器12将TV10的地址作为主地址位指派到主地址字段52,将VTR20的地址作为从地址位指派到从地址字段53,并将表明写控制命令传输命令,例如由主至从的控制命令,指派到控制字段54作为控制位。同时,微处理器12还将编码“AB”h作为正文标题指派到数据#1,将表明装置至子装置传输的编码(b1=1,b0=0)指派到数据#2作为HDOPR,并将视频机构20a的地址指派到数据#3作为DSDA。另外,微处理器12将用于例如使视频机构重放的编码“C3”h指派到其后的数据#4作为OPC,以及将表明向前进的编码“75”h指派到数据#5作为OPR。
此外,例如在由TV(装置)给VTR20(装置)发送一切断电源的控制命令时,微处理器12即将表明为由装置至装置的传输的编码(b1=1,b0=1)指派到数据#2作为HDOPR。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需子装置的地址,微处理器12给数据#3指派一虚编码,例如编码“7F”h。另外,微处理器12还将表明为备用的编码“A0”h指派给数据#4作为OPC,以及将表明为“开通”的编码指派给数据#5作为OPR。
另一方面,在进行数据传输中,例如在由VTR20向TV10以分成多个数据帧例如二帧P1,P2的状态传送表明视频机构20a(子装置)的状态等以便在TV10上显示取决于这些数据的图形时,VTR20的微处理器22就如图13中所示将例如说VTR20的地址指派到主地址字段52作为主地址位,将TV10的地址指派到从地址字段53作为从地址位,并将数据传输命令例如表明为由主至从的闭锁状态数据写的编码“B”h指派给控制字段54作为控制位。
而且,微处理器22还将编码“AB”h指派给数据#1,作为正文标题,将表明由子装置至装置传输的编码(b1=0,b0=1)指派给数据#2作为HDOPR,以及将视频机构20a的地址指派到数据#3作为SSDA。
同时,微处理器22还将表明数据类别例如OSD数据的编码“20”h指派给数据#4作为DTATR,和将表明例如说该帧包含11字节的数据的编码“2A”h指派到数据#5作为BYTE。
另外,微处理器22还将表明例如屏幕上第一行的编码“20”h指派到数据#6作为OPR1,将例如表明标准大小的字符的编码“22”h指派给数据#7作为OPR2,以及将表明例如小写字母的编码“21”h指派给数据#8作为OPR3。
然后,微处理器22将欲发送的数据每一字节指派到数据#9~数据#16。这样就组成了首先发送的数据帧P1。
在最后发送的数据帧P2,如上述图13B中所示,微处理器22将VTR20的地址指派到主地址字段52作为主地址位,将TV10的地址指派到从地址字段53作为从地址位,向将数据传输命令例如表明为由主至从的非闭锁状态数据写的编码“F”h指派到控制字段54作为控制位。
微处理器22还将编码“AB”h指派到数据#1作为正文标题,将表明由子装置至装置传输的编码(b1=0,b0=1)指派到数据#2作为HDOPR,和将视频机构20a的地址指派到数据#3作为SSDA。
此外,微处理器22还将表明数据类别例如OSD数据的编码“20”h指派给数据#4作为DTATR,而将表明这一数据帧包含有8字节的数据的编码“27”h指派给数据#5作为BYTE。
同时,在例如说屏幕上显示情况不改变时,亦即在同一行上显示相同大小的字符等时,上述的OPR1~OPR3即无必要。微处理器22将欲传送的数据的每一字节分配到数据#6~数据#13。这样就组成了最后发送的数据帧P2。
在传送数据中欲传送数据的数据量较少而且将表明视频机构20a的状态等的数据由VTR20以一数据帧传送到TV10时,VTR20的微处理器22就组成一数据帧,其中上述图13A所示的数据帧P1的控制位被作成为数据传输命令,例如表明为非闭状态写的编码“F”h。
亦就是,在假设欲传送的数据的数据量为X,而一帧可传送的数据容量为n,微处理器22就按照例如图14中的流程图来组成数据帧。
在步骤ST1,微处理器22将控制位设置为数据传输命令。而后操作前进到步骤ST2。
在步骤ST2,微处理器22判断数据量X是否大于数据容量n。如果是,操作前进到步骤ST3。如果不是,操作进到步骤ST6。
在步骤ST3,微处理器22指定DTATR(区分数据类别的属性)到数据#4,并指定BYTE(数据量)到数据#5,以此来组成数据帧。然后操作前进到步骤ST4。
在步骤ST4,微处理器22发送步骤ST3所形成的数据帧。而后操作进行到步骤ST5。
在步骤ST5,由数据量X减去数据容量n以使相减所得的结果值作为新的数据量X,也就是计算出剩余的数据量X。操作返回到步骤ST2。
另一方面,在步骤ST6,微处理器22指定DTATR到数据#4,并指定BYTE到数据#5,这样来组成数据帧。而后操作前进到步骤ST7。
在步骤ST7,微处理器22发送步骤ST6所组成的最后一帧。这样操作即告完成。
这样组成的数据帧由TV10的微处理器12传送到总线接口电路14,或者由VTR20的微处理器22传送到总线接口电路24。这些总线接口电路14、24检测双向总线1上是否存在有所谓的载波,在不存在载波亦即双向总线为空闲时,就通过此双向总线1将具有上述帧结构的发送信号发送给TV10,VTR20、30,VDP40等等。
这样,例如说,微处理器22就以分成多个数据帧的状态由起始帧即在发送数据中首先发送的一帧发送数据,而且也在最后发送的帧发送数据。而在由一帧发送数据时,微处理器22即在该帧发送数据。
也就是,在此双向总线中,过去通常的双向总线系统中所需要的,为在发送实际数据之前通知目标装置(接收方)数据将在下面接着的数据帧发送的数据帧和在数据发送完成时刻通知接收方装置数据传输已经完成的数据帧均不再需要。因此较之通常系统,通信量即可能大大减小。从而改善发送效率。并简化通信传输过程。
现在来叙述接收具有上述帧结构的发送信号的过程。
例如,在由TV10向VTR发送控制命令时,VTR的总线接口电路24经由双向总线1接收发送信号,并将所接收到的发送信号传送到微处理器22。微处理器22执行ROM22a中存储的程序(软件)以检测该发送信号中控制字段54的控制位,根据该控制位来判断所进行的传输是数据传输还是控制命令传输。同时,微处理器22还检测该发送信号中数据字段55的预定位置所设置的路由选择编码,根据所检测的路由选择编码来判断所进行的传输是由装置中的子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的传输,还是由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中的子装置的传输,还是由装置到装置的传输。
实际上,微处理器22根据发送信号的主地址字段52的主地址位和从地址字段53的从地址位来检测该发送信号是微处理器22由例如TV10发送的发送信号,并根据控制字段54的控制位来检测为例如由编码“E”h规定的控制命令传输。应指出的是,VTR30和VDP40的微处理器根据从地址位并不与它们自己的地址相对应这一事实,得知当前的传输不是对VTR或VDP的传输,因此不进行与该发送信号相当的操作。
另外,微处理器22还根据指派到数据字段55的数据#1的正文标题认定,当前的编码不是通常D2B中由例如编码“AB”h所采用的OPC“Begin 2”(编码“BD”h),OPC“Begin 1”(编码“BC”h)或OPC“Begin 0”(“BB”h),并根据指定到数据#2的HDOPR检测传输的类别,亦即当例如低位二位为1,0(b1=1,b0=0)时,微处理器22认定当前的传输为装置至子装置的传输;在当这些位为b1=0,b0=1时,它认定当前的传输是子装置至装置的传输;而在这些位为b1=1,b0=1时,它即认定当前的传输为装置至装置的传输。这就是说,即使与通常D2B相一致的传送信号经由同一双向总线1发送时,亦可在它们之间加以区分。
在由装置至子装置作传输时,微处理器22判明被指派到数据#3的DSDA。在由子装置至装置作传输时,微处理器22判明指派到数据#3的SSDA。而在由装置至装置作传输时,微处理器22判定数据#3为虚编码“7F”h。此外,微处理器22根据指派到例如数据#3的DSDA指定,当前的控制为例如对视频机构20a的控制。
同时,各个设备(装置)例如VTR20等均具有将控制命令变换成用于控制子装置(它们所包含的每一个子装置)的命令表,由此来将同样的控制命令变换成对应于各种不同受控系统子装置的控制内容的内部控制命令。较具体点说,在微处理器22的ROM22a中存储有,例如针对视频机构20a的(走带)机构/重放器命令表,和针对调谐器20b的调谐器命令表。微处理器22按照这些命令表将指派到数据字段55的数据#4、#5的控制命令译码成为控制视频机构20a~转换器20c的内部控制命令,并根据这些内部控制命令通过内部控制总线21来控制视频机构20a~转换器20c。也就是说,例如在控制命令的OPC中,编码“CO”h在(走带)机构/重放器命令中是指的重放,在调谐器命令中是指波段控制,在视频命令中是指对比度控制,而在声频命令中是指音量控制。换句话说,所采用的是由DSDA指定的取决于子装置的缺省值的命令表。结果,相同的控制命令编码就可以共同用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子装置。从而,使控制命令简短。
例如,在DSDA为视频机构20a,控制命令的OPC为编码“C3”h,而OPR为编码“75”h时,VTR20的微处理器22即利用(走带)机构/重放器命令表将控制命令译码成为指明为重放和转送的内部控制命令,来执行控制以使视频机构20a通过内部控制总线21进行重放操作,并执行控制使视频机构20a所再生的AV信号经由转换器20c传送到TV10的转换器10d。就这样来实现由TV10(装置)到VTR20的视频机构20a(子装置)的控制命令传输。从而人们就可在TV10上看到基于VTR20所再生的AV信号的图形。
另一方面,在例如说上述的由VTR20到TV10传送表明视频机构20a的状态的数据时,TV10的总线接口电路14经由双向总线1接收发送信号,并将所接收的发送信号传送给微处理器12。微处理器12执行ROM12a中存放的程序(软件),检验发送信号中控制字段54的控制位,以便根据所检验的控制位来确定当前的传输是传输数据还是传输控制命令。同时微处理器12还检测发送信号中数据字段55的预定位置上所设置的路由选择码,根据此被检测的路由选择编码来确定当前的传输是由一装置中的子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的传输,还是由一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中的子装置的传输,还是由一装置到任一另外装置的传输。
在实际中,微处理器12根据发送信号中的主地址字段52的主地址位和从地址字段53的从地址位来验定该发送信号是(例如)由VTR20发送给微处理器12的发送信号,并根据控制字段54的控制位检测当前的传输为传输数据(闭锁状态或非闭锁状态数据写),如果相应的编码是(例如)编码“B”h,“F”h的话。也就是说,在数据以被分成多个数据帧的方式发送时,微处理器12确定当前的写操作由第一帧开始为闭锁状态写操作,而在最后一帧为非闭锁状态写操作。而在数据以一帧的情况传送时,微处理器12即确定当前的写操作在这一帧为非闭锁状态写操作。在当微处理器12接收到例如说由VTR20传送的发送信号的第一帧时,它就被置于闭锁状态。当微处理器12接收到来自例如说VDP40的发送信号,它就忽略该所收到的信号(可使此接收的信号为无效),并通知VDP40,对应装置处于闭锁状态(被封锁)。
微处理器12还根据指派到数据字段55的数据#1的正文标题确定当前的编码不是通常D2B中例如编码“AB”h所采用的OPC“Begin 2”(编码“BD”h),OPC“Begin 1”(“BC”h),OPC“Begin 0”(“BB”h),并根据指派到数据#2的HDOPR认定,在二低位为1,0(b1=1,b0=0)时,当前的传输为装置至子装置传输,在这些位为b1=0,b0=1时,当前的传输为子装置至装置传输,而在这些位为b1=1,b0=1时,当前的传输为装置至装置的传输。
另外,在当前的传输为由装置至子装置的传输时,微处理器12识别被指定到数据#3的DSDA,在当前传输为由子装置至装置的传输时,识别指定到数据#3的SSAD,而在当前传输为由装置至装置的传输时,识别数据#3的虚编码“7F”h。微处理器12还根据指派到数据#3的SSDA指定当前的数据为例如来自视频机构20a的数据。
微处理器12例如根据指派到数据#4的DTATR来区分指派到数据#9~数据#16的数据类别。较具体说,微处理器12在当前的编码(例如)为“20”h时就确定所接收的数据为ASCII码,OSD数据;在当前编码(例如)为“21”h时,所接收到的数据就是日本OSD数据;而在当前编码(例如)为“22”h时,所接收到的数据就是透明传送数据。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进行各种不同数据的传输。
另外,微处理器12还根据指派到数据#5的BYTE来确定该帧所发送数据的字节数。具体点说,微处理器12按照各相应编码“20”h~“2F”h来分别确定为1字节~16字节。亦即,微处理器12可以预先认定数据帧中数据的数据量,从而就可能使判断该帧的结束的处理过程(软件)简化。
微处理器12还根据指派到数据#6的OPR1来确定在TV监视器10b上哪一行进行显示。具体说,微处理器12分别按相应的编码“20”h,“21”h,“22”h……来确定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等等。
同时微处理器12还根据指派到数据#7的OPR2来确定在TV监视器10b上显示的字符的大小。具体说,微处理器12在当前编码为“20”h时就确定所显示的字符为标准尺寸的字符,而在当前的编码为“21”h时,则认为所显示字符为大写字符。
另外,微处理器12根据指派给数据#8的OPR3确定字母为大写或小写。具体说,微处理器12在当前编码(例如)为“20”h时就确定相应字符为大写,而在当前编码(例如)为“21”h时就确定相应字符为小写。应指出的是,当数据被分为多个数据帧和屏幕上的显示条件不变、即同一行所显示的字符的大小相同时,仅在第一帧才接收到这些OPR1~OPR3,在此后各帧将不接收它们。
另外,微处理器12在上述OPR1~OPR3所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对按照指派到数据#9~数据#16的数据在TV监视器10b上显示字符等的控制。这样来进行从VTR20的视频机构20a(子装置)到TV10的表明状态等的数据的传输。人们就可在TV10上观察例如VTR20的运行状态。
现在来讨论在发送各不同制造厂商未经标准化的独特数据(下面称为任定数据)时的数据帧的格式。
发送任定数据的数据帧的格式就在于其中数据#6、#7被指派给关于制造厂商的信息,即例如由2字节所组成的制造者识别码(ID),如图15中所示。发送源的装置指定指派给制造该装置的公司的制造者ID编码以发送数据。接收方的装置根据制造者ID码认定,数据#7的数据以及紧接其后的数据为(例如)该公司特有的数据,由此来进行相应于这些数据的处理。结果就有可能对该公司的装置(设备)增加任何有用成分,或展示特征。
应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由一装置发送一请求给子装置并由子装置给装置以回答的传输,例如作自动通报装置的状态等。此外毋庸置言,本发明可以应用例如适于控制AV设备的双向总线系统,例如说,除D2B或HBS之外的系统。
由前述说明显而易见,在本发明中,发送源的装置是这样的,即,在双向总线上的发送信号包括有一用于指定相互间进行通信传输的装置的地址的地址字段,指定表明为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命令或表明为传送控制命令的控制命令传输命令的控制字段,和指定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数据字段,它在发送数据时将起始帧的控制字段的内容指定为数据传输命令,以便通过双向总线发送该发送信号。接收方的装置经由该双向总线接收此发送信号,根据所接收到的发送信号起始帧的控制字段检测所进行的传输是传输数据还是传输控制命令,据此,当确定所进行的传输为数据传输时,即认为该帧数据字段的内容被指定为数据,而接收数据。结果就不再需要通常的双向总线系统中所必需的一帧用于在发送实际数据前通知接收端装置数据将在随后的数据帧发送,和一帧用于在数据发送完成时刻通知接收方装置数据传输完成。因而就可使通信量较之通常的双向总线系统有很大程度降低。这样即能改善传送效率。另外还能简化传输过程。
同时,在本发明中还备置有多种数据。发送源的装置将表明数据类别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处,以发送该发送信号。接收方装置根据这一信息识别所接收数据的类别,由此即有可能进行各种不同数据的传输。
而按照本发明的传输方法,发送源装置还将表明这一帧被发送数据的数据量的信息嵌置于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来发送该发送信号。接收方装置根据这一消息识别所接收帧的数据量,由此就有可能预先知道数据帧的数据量。这样,用于判断该数据帧的结束的处理(软件)就能被简化。
此外,发送源装置还将有关制造厂商的信息嵌置在数据字段的预定位置以发送该发送信号。接收方装置根据这一信息识别制造厂商,从而使得可能进行独特数据的传输。这样,就有可能对制造该装置的公司的装置(设备)增加任何有用的方面,或者展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