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5452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30 CN 103754529 A (21)申请号 201410048072.3 (22)申请日 2014.02.12 201310421549.3 2013.09.17 CN B65F 1/06(2006.01) (71)申请人 李广 地址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澜西园2区11楼 4 门 501 室 (72)发明人 李广 (54) 发明名称 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 (57) 摘要 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 包括由设有 弹射腔的左右环形储汽罐、 其两端内侧设有左、 右 缸衬套和可轴向移动的左、 右。
2、活缸头, 弹射腔内设 有活塞、 左、 右缓冲器, 活塞中心两侧固接输出轴, 输出轴突出于左、 右缓冲器、 端内壳和端外壳, 端 内壳和端外壳内与输出轴平行设有多个排汽阀, 蒸汽由端外壳的栅栏杆间隙排到蒸汽回收腔, 两 侧端外壳外环端固接操纵左、 右活缸头的环形电 磁阀, 环形电磁阀控制开闭左右环形储汽罐, 除环 形电磁阀外, 上述所有机件套装在蒸汽回收腔中, 在蒸汽回收腔内装有腔内多孔支撑环、 冷却水管、 两端装有多只吸空泵, 是一种速度极快的近距蒸 汽弹射器。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
3、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54529 A CN 103754529 A 1/1 页 2 1. 一种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 包括蒸汽回收腔、 左、 右环形储汽罐, 活塞、 输出 轴、 端内壳和端外壳 ; 其特征是 ; 所述的左、 右环形储汽罐、 由罐外壳、 罐内多孔支撑环、 汽 缸、 左、 右活缸头, 左、 右缸衬套, 隔断环组成, 左环形储汽罐、 右环形储汽罐与端内壳和端外 壳连接形成成弹射腔, 在弹射腔内装有活塞、 活塞两侧中心固接输出轴, 左、 右缓冲器固接 两侧端内壳, 输出轴突出于左、 右缓冲器和两侧端内。
4、壳端外壳。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 其特征是 ; 所述的端内壳 和端外壳内装有排汽阀, 排汽阀由排汽阀壳和排汽阀芯组成, 排汽阀壳和排汽阀芯设有距 离适用的多个排汽孔, 排汽阀芯経栅叶与芯轴相连由电磁阀双向驱动。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 其特征是 ; 所述的两侧端 外壳端固接有环形电磁阀, 环形电磁阀内设有环形关闭线圈, 关闭弹簧, 环形进汽线圈和环 形铁芯。环形电磁阀経多根拉杆向内穿过端外壳端内壳与左、 右活缸头固接。环形电磁阀 経多根拉杆左活缸头、 右活缸头控制左环形储汽罐、 右环形储汽罐的开闭。 权 利 要 求 。
5、书 CN 103754529 A 2 1/4 页 3 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航空母舰上使用的飞机蒸汽弹射器, 特别涉及一种套装双缸头端组阀 蒸汽弹射器。 背景技术 0002 飞机要想从航空母舰上起飞, 必须借助蒸汽弹射器产生的推力。蒸汽弹射器是英 国人发明的, 但是, 迄今为止, 只有美国人造出了能用于实战的蒸汽弹射器, 蒸汽弹射器的 主体是一个大型的往复式汽缸, 将蒸汽能量转化为动能进行弹射, 高温高压蒸汽由舰船的 推进锅炉产生, 储存在蓄压罐内, 蓄压罐中的蒸汽的输入和调压是由阀门控制。 美国航空母 舰现役的蒸汽弹射器采用开缝式汽缸, 汽缸里面有个活塞,。
6、 活塞需要穿过汽缸壁与滑块连 接, 滑块通过牵引钩连接飞机的起落架。因此, 开缝式汽缸从从头到尾有条缝。这条缝平常 密封着, 活塞经过的时候打开, 活塞过去后接着关上。开缝式汽缸有两大问题 ; 0003 第一是汽缸本身受热后变形的问题, 开口汽缸要承受高温高压蒸汽产生的压力, 由于汽缸壁上有开口。开口汽缸的受力特性很差, 要做到不变形是相当困难的。汽缸一旦 变形, 汽缸直线度下降, 滑块経过时, 会与平滑的轨道之间发生跳动, 汽缸与轨道两侧磨损 严重。 0004 第二是难于密封, 开口汽缸密封是关键, 这个位置的密封性能很重要, 关系到弹射 安全。老式弹射器采用的是设置在汽缸开口两侧的橡胶带形。
7、成 拉链, 式密封, 现役的弹射 器则利用一根 U 型密封条填入汽缸的开口中, 不管是哪种方法, 维护成本大, U 型密封条更 换频繁而又十分麻烦, 对材质要求高, 虽然满足飞机起飞的需要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要达到 像蒸汽机汽缸一样的密封程度是不可能的, 因此每次弹射时, 都会从甲板下面弥漫出一股 高温白色烟雾, 这是泄露的高温、 高压蒸汽, 不仅消耗了大量淡水而且白白浪费很多能量。 蒸汽弹射器的最大问题在于 ; 无法将速度和力度同时增益提升, 无法实现最佳配合做工, 使 战机起飞迟缓,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问题, 美国海军正在积极研制更加可靠的蒸汽弹射器, 但 是目前还没有成功。 发明内容 00。
8、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 它利用高温高压蒸汽瞬 间膨胀原理工作, 弹射时爆发力很大, 达到让飞机瞬间升空的目的。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0007 一种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 包括蒸汽回收腔、 左环形储汽罐、 右环形储汽 罐、 活塞、 输出轴、 端内壳和端外壳 ; 其特征是 : 所述的左、 右环形储汽罐, 由罐外壳、 左、 右 缸衬套、 缸衬套支撑杆、 罐内多孔支撑环、 汽缸, 左、 右活缸头和隔断环组成, 左、 右环形储汽 罐与端内壳、 端外壳连接形成成弹射腔, 在弹射腔内装有活塞和左、 右缓冲器及输出轴, 输 出轴装于活。
9、塞两侧中心且突出于左、 右缓冲器、 两侧端内壳、 端外壳。 0008 所述的左、 右缓冲器固定在两侧端内壳上, 端内壳和端外壳内装有排汽阀, 排汽阀 说 明 书 CN 103754529 A 3 2/4 页 4 由排汽阀壳和排汽阀芯组成, 排汽阀壳和排汽阀芯同样设有距离适用的多个排汽孔, 排汽 阀芯経栅叶与芯轴相连由电磁阀双向驱动。所述的端外壳端固接有环形电磁阀, 环形电磁 阀内设有环形关闭线圈, 关闭弹簧, 环形进汽线圈和环形铁芯。 环形铁芯経多根拉杆向内穿 过端外壳、 端内壳与左、 右活缸头固接。 0009 所述的输出轴由轴芯、 绝缘环、 大绝缘环、 金属环、 压紧螺母组成, 输出轴与装在。
10、端 外壳端的脉冲信号传感器滑动接触。 本发明采用全封闭汽缸气密性好, 结构紧凑, 可双向弹 射。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是本发明 - 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是由左向右弹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 2 是由右向左弹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 图 3 是图 1A 局部放大图。 0012 图 4 是图 1B 局部放大图。 0013 图 5 是图 1C 局部放大图。 0014 图 6 是图 1D 局部放大图。 0015 图 7 是图 1E 局部放大图。 0016 图 8 是图 1M 局部放大图。 0017 图 9 是是图 2 端内壳的示意图。 0018 图 10 是图 2 的端内壳的后视图。 0。
11、019 图 11 是图 2 端外壳的示意图。 0020 图 12 是图 2 排气阀关闭时的剖视示意图。 0021 图 13 是图 2 排气阀打开排汽时的剖视示意图。 0022 图 14 是图 12 的 H 局部放大图。 0023 图 15 是图 2 排气阀壳的剖视示意图。 0024 图 16 是图 2 排气阀芯的剖视示意图。 0025 图 17 是图 2 排气阀的左视图。 0026 图 18 是图 2 输出轴的剖视示意图。 0027 图 19 是图 18 的 U 局部放大图。 0028 图 20 是图 18 的 L 局部放大图。 0029 图中标号 0030 1 排汽阀芯 2 蒸汽回收腔 3 。
12、端外壳 4 汽缸 0031 5 罐内多孔支撑环 6 活塞 7 左缓冲器, 8 隔热层 0032 9 环形电磁阀 10 栅栏杆 11 隔断环 12 腔内多孔支撑环 0033 13 拉杆 14 右缸衬套 15 右活缸头 16 排汽阀 0034 17 右压力传感器 18 端内壳 19 左活缸头 20 左缸衬套 0035 21 环形进汽线圈 22 环形铁芯 23 环形关闭线圈 24 输出轴 0036 25 右环形储汽罐 26 左环形储汽罐 27 关闭弹簧 28 吸空泵 0037 29 减震器 30 弹簧 31 排汽孔 32 电磁阀 0038 33 缓冲环 34 冷却水管 35 左位置信号传感器 说 明。
13、 书 CN 103754529 A 4 3/4 页 5 0039 36 脉冲信号传感器 37 金属环 38 轴芯 39 压紧母 0040 40 绝缘环 41 排汽阀壳 42 弹射腔 43 芯轴 0041 44 栅叶 45 左压力传感器 46 大绝缘环 47 右缓冲器、 0042 48 右位置信号传感器 49 罐外壳 50 缸衬套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请参照图 1、 图 2 图 5、 图 6、 图 7, 本发明是一种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 包 括蒸汽回收腔 2、 汽缸 4、 弹射腔 42、 左环形储汽罐 26、 , 右环形储汽罐 25、 活塞 6、 缓冲器 7, 输出轴 24、。
14、 端内壳 18、 端外壳 3, 环形电磁阀 9。环形电磁阀 9 突出于蒸汽回收腔 2 的两端。 左环形储汽罐26由罐外壳49、 左活缸头19、 左缸衬套20、 汽缸4、 罐内多孔支撑环5、 缸衬套 支撑杆 50、 隔断环 11 组成, 右环形储汽罐 25 由罐外壳 49、 右活缸头 15、 右缸衬套 14、 汽缸 4、 罐内多孔支撑环 5、 缸衬套支撑杆 50、 隔断环儿组成, 左缸衬套 20、 右缸衬套 14 一端经缸 衬套支撑杆 50 多根均距环周与罐内多孔支撑环 5 相连, 左环形储汽罐 26 右端与右环形储 汽罐 25 左端相连, 与蒸汽回收腔 2 之间附着隔热层 8。输出轴 24 固。
15、接活塞 6 两侧中心, 在 左、 右两端、 端内壳 18 朝弹射腔 42 一侧装有左压力传感器 45、 右压力传感器 17、 还装有左 缓冲器 7、 右缓冲器 47, 左缓冲器 7、 右缓冲器 47 由减震器 29、 弹簧 30、 缓冲环 33 组成, 左、 右两侧缓冲环 33 上各固接左位置信号传感器 35、 右位置信号传感器 48。 0044 请参照图3、 图4, 在套装双缸头端组阀蒸汽弹射器的两端、 端外壳3的外环端固接 环形电磁阀 9, 环形电磁阀 9 内设有环形进汽线圈 21、 环形关闭线圈 23、 关闭弹簧 27、 环形 铁芯 22, 环形电磁阀 9 経多根拉杆 13 与左活缸头 。
16、19, 右活缸头 15 固接, 在蒸汽回收腔 2 的 两端装有多只吸空泵 28, 在蒸汽回收腔 2 的腔内设有多环圈冷却水管 34。请参照图 2、 图 8、 图 18、 图 19、 图 20, 输出轴 24 由输出轴芯 38, 金属环 37, 绝缘环 40, 大绝缘环 46, 压紧螺 母39组成, 活塞6左、 右两侧输出轴24突出于左缓冲器7、 右缓冲器47和左、 右两侧端内壳 18 端外壳 3, 在左、 右端外壳 3 输出轴 24 旁设有数字信号传感器 36。请参照图 1、 图 2、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图 14、 图 15、 图 16、 图 17、 端。
17、内壳 18 端外壳 3 固接左环形储汽 罐 26 右环形储汽罐 25 两端, 在端内壳 18 端外壳 3 内装有与输出轴 24 平行的多只排汽阀 16, 排汽阀 16 由排汽阀壳 41 排汽阀芯 1 电磁阀 32 组成。排汽阀壳 41 排汽阀芯 1 同样设 有距离适用的多个排汽孔 31, 其中纵向两个相邻排汽孔 31 中心距离为 G, 关闭或打开时电 磁阀 32 带动排汽阀芯 1 移动距离为 G/2, 排汽阀芯 1 経栅叶 44、 芯轴 43 由电磁阀 32 双向 操控。工作原理 : 本装置依靠弹射腔 42 的进汽和排汽推动活塞 6 左、 右快速移动实现弹射, 当活塞 6 向左快速移动时, 右。
18、端的输出轴 24 向外输出动力, 活塞 6 停靠弹射腔 42 左侧端内 壳 18 固接的左缓冲器 7 的缓冲环 33 上、 压迫左位置传感器 35, 当活塞 6 向右快速移动时, 左端的输出轴 24 向外输出动力。活塞 6 停靠弹射腔 42 右侧端内壳 18 固接的右缓冲器 47 的缓冲环 33 上、 压迫右位置传感器 48。输出轴 24 可以通过钢缆、 绞盘带动滑块、 牵引钩与 飞机连接, 此为现有技术, 故本文不再加以冗述。请参照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8、 图 12、 图 13、 图 14、 图 15、 图 16、 图 17, 图 18, 图 19。
19、、 图 20, 当活塞 6 的起始位置如图 1 所 示活塞 6 位于弹射腔最左端, 启动指令传到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令左端的环形电磁阀 9 的环形进汽线圈 21 通电, 环形电磁阀 9 的环形关闭线圈 23 断电, 环形铁芯 22 移动压缩关 闭弹簧 27 带动多根拉杆 13 和左活缸头 19 打开左环形储汽罐 26 进汽, 右端的环形电磁阀 说 明 书 CN 103754529 A 5 4/4 页 6 9 的环形进汽线圈 21 断电, 环形电磁阀 9 的环形关闭线圈 23 通电, 环形铁芯 22 移动关闭 弹簧 27 伸张带动多根拉杆 13 和右活缸头 15 关闭右环形储汽罐 25, 右。
20、端所有排汽阀 16 的 电磁阀 32 通电排汽, 左端所有排汽阀 16 的电磁阀 32 断电关闭, 蒸汽回收腔两端的吸空泵 通电运转, 冷却水管 34 水循环, 活塞 6 向右快速运动, 当输出轴 24 的大绝缘环 46 与图 8 的 脉冲信号传感器 36 接触后计算机系统即令左端的环形电磁阀 9 的环形进汽线圈 21 断电, 环形电磁阀 9 的环形关闭线圈 23 通电, 环形铁芯 22 移动同关闭弹簧 27 共同带动多根拉杆 13 和左活缸头 19 关闭左环形储汽罐 26, 左端所有排汽阀 16 的电磁阀 32 通电排汽, 右端所 有排汽阀 16 的电磁阀 32 断电关闭, 右端的环形电磁阀。
21、 9 的环形进汽线圈 21 通电, 环形电 磁阀 9 的环形关闭线圈 23 断电, 环形铁芯 22 移动压缩关闭弹簧 27 带动多根拉杆 13 和右 活缸头 15 打开右环形储汽罐 25 进汽, 此时计算机系统根据脉冲信号传感器 36 的信号前后 变化和左压力传感器 45、 右压力传感器 17 的信号变化、 令右端的环形电磁阀 9 的环形进汽 线圈 21 断电。环形电磁阀 9 的环形关闭线圈 23 通电, 环形铁芯 22 移动同关闭弹簧 27 共 同带动多根拉杆13和右活缸头15关闭右环形储汽罐25, 当脉冲信号传感器36的信号变化 到计算机系统设定值时、 令右端所有排汽阀16的电磁阀32通电。
22、排汽, 当计算机系统收到左 压力传感器 45 信号的最低值时、 令左端所有排汽阀 16 的电磁阀 32 断电关闭, 当计算机系 统收到右端的位置信号传感器 48 信号时、 令右端所有排汽阀 16 的电磁阀 32 断电关闭, 到 此向右弹射过程结束。下一个过程是向左弹射过程, 向左弹射过程与上述的向右弹射过程 原理相同只是进排汽的顺序相反。 说 明 书 CN 103754529 A 6 1/16 页 7 图 1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7 2/16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8 3/16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
23、CN 103754529 A 9 4/16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10 5/16 页 11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11 6/16 页 12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12 7/16 页 13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13 8/16 页 14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14 9/16 页 15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15 10/16 页 16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16 11/16 页 17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17 12/16 页 18 图 1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18 13/16 页 19 图 15图 1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19 14/16 页 20 圆 17 图 1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20 15/16 页 21 图 1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21 16/16 页 22 图 2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4529 A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