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610231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8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22166.6

申请日:

2012.09.04

公开号:

CN103673966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1B 21/22申请公布日:201403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B 21/22申请日:20120904|||公开

IPC分类号:

G01B21/22

主分类号:

G01B21/22

申请人:

东北林业大学; 张绍群

发明人:

张绍群; 花军; 陈光伟; 许威

地址: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平面之间平行度的测量方法,利用本方法测量木工刨床前、后工作台纵向平行度,测量准确、精度高,操作简单,经济适用。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将木工刨床后工作台看作是基准平面,前工作台面看作是被测平面,分别把前、后工作台分成若干个等间距A的测量点;由后工作台这些测量点测得的示值,作相应示值的累加值,作出其误差曲线L,连接误差曲线L首尾两点A、B为基准直线AB;再由前工作台各测量点的示值,作相应示值的累加值,作出其误差曲线M;然后,分别过曲线M的高极点和低极点作平行于基准直线AB的平行线,这两条平行直线间z方向的坐标距离f,即为符合检验要求的前、后工作台纵向平行度误差值。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测量木工刨床前、后工作台纵向或两个平面之间平行度的测量方法,此方法是用水平仪实现测量,即将后工作台面看作是基准平面,前工作台面看作是被测平面,分别把前、后工作台分成若干个等间距A相对应的测量点,由这些测量点测得的数据经过作图或计算求出木工平刨床的前、后工作台面平行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是,测量仪器用水平仪或水平仪和适当长度的桥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是,分别把前、后工作台分成与若干个等间距A相对应的测量点;由后工作台这些测量点测得的示值,作相应示值的累加值,作出其误差曲线L,连接误差曲线L首尾两点A、B为基准直线AB;再由前工作台各测量点的示值,作相应示值的累加值,作出其误差曲线M;然后,分别过曲线M的高极点和低极点作平行于基准直线AB的平行线,这两条平行直线间z方向的坐标距离f,即为符合检验要求的前、后工作台平行度误差值。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是,平行度误差值f的获得除了用权利3所述作图方法外也可用计算法求解。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两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尤其是木工刨床前、后工作台纵向平行度测量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木工刨床精度要求中,都规定前、后工作台纵向平行度这一整机几何精度检验项目,它是个关键性的检验项目。此平行度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关系到木工刨床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出现“啃头”及其他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刨床的加工质量。目前,测量木工刨床前、后工作台纵向平行度测量的方法是用平尺、量块、塞尺测量,测量时因木工刨床前、后工作台较长(有些前后工作台面总长达2m多),测量它的前、后工作台纵向平行度需2m多长的平尺,价格昂贵,而且,由于平尺悬臂端较长挠度较大,产生的测量误差大,同时塞尺在检验中也容易产生人为误差,这些都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增加了测量的不确定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测量方法缺点,提供一种用水平仪测量木工刨床的前、后工作台纵向平行度的方法,其测量误差小、符合标准要求、操作简单、经济适用。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将木工刨床后工作台看作是基准平面,前工作台面看作是被测平面,分别把前、后工作台分成与若干个等间距A相对应的测量点;由后工作台这些测量点测得的示值,作相应示值的累加值,作出其误差曲线L,连接误差曲线L首尾两点A、B为基准直线AB;再由前工作台各测量点的示值,作相应示值的累加值,作出其误差曲线M;然后,分别过曲线M的高极点和低极点作平行于基准直线AB的平行线,这两条平行直线间z方向的坐标距离f,即为符合检验要求的前、后工作台平行度误差值。对于f也可用计算法求出,即误差曲线M上的高极点1(x1,z1),低极点2(x2,z2),B点(xB,zB)(z1、z2、x1、x2、xB、zB测量后已知。) 
f=z1-z2+zBxB(x2-x1)]]>
附图说明
图1两平面平行度测量方法示意图; 
图2基准面、被测面误差曲线图; 
图中:后工作台1  刀轴2  水平仪3  前工作台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所示,要测量前工作台4相对后工作台1的纵向平行度。我们将后工作台1看作是基准平面,前工作台4看作是被测平面。分别把前、后工作台分成若干个等间距A的测量点H0、H1、H2、H3、H4…HN;Q0、Q1、Q2、Q3、Q4、Q5、Q6…QN。其间距A为水平仪3或水平仪下面所垫桥板的跨距(实际上由于水平仪测量时,要首尾相连,即后一个跨距的测量起点要与前一个跨距测量终点重合,间距A要比水平仪或桥板的跨距小一个支座长度)。如此测量出前、后工作台4、1各测量点示值并将其累加,如表1为某机床的测量数据。 
表1某机床前、后工作台测量点示值及累加值    (μm)
  测量点   H0   H1   H2   H3   H4   Q0   Q1   Q2   Q3   Q4   Q5   Q6   示值   0   +3   -1   -2   +1   0   -2   -1   0   -2   +1   -2   累加值   0   +3   +2   0   +1   0   -2   -1   -0.5   -3   -2   -4
[0013] 如图2根据表1基准平面(后工作台1)各测量点示值的的累加值,作出其误差曲线L。按照检验方法要求,连接误差曲线L首尾两点A、B为基准直线AB。然后根据被测平面(前工作台4)各测量点示值的累加值,作出其误差曲线M。 
分别过曲线M的高极点和低极点作平行于基准直线AB的平行线,这两条平行直线间z方向的坐标距离f=5.5μm,即为符合检验方法要求的平行度误差值。 
f的获得也可用计算法求解: 
首先根据后工作台4测量数据求出基准直线AB的方程: 
设AB的方程为:z=kx+C,由于此直线过点A(xA,zA)、B(xB,zB),故x-xAxB-xA=z-zAzB-zA,]]>
得出直线AB的方程为:z=zB-zAxB-xAx+zA-zA-zBxB-xaxA]]>
因为xA=0,zA=0,xB、zB测量已知,即方程为: 其斜率 皆已知。 
因此,设过被测平面误差曲线M上的高极点1(x1,z1)平行于AB的直线方程为: 
将点1(x1,z1)(测量可得)带入上式得:c1=z1-zBxBx1]]>
所以,过高极点平行于AB的直线方程为:z=zBxBx+z1-zBxBx1---(1)]]>
同样可得过低极点平行于AB的直线方程为:z=zBxBx+z2-zBxBx2---(2)]]>
过误差曲线M高极点1、低极点2,平行于AB的两条直线沿Z坐标方向的坐标距离,即为平行度误差值f= z-z=z1-zBxBx1-z2+zBxBx2=z1-z2+zBxB(x2-x1).]]>
本例该机床的平行度误差值f=0-(-4)+1/4(6-0)=5.5(μm)。 

一种两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两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两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两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两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739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73966 A (21)申请号 201210322166.6 (22)申请日 2012.09.04 G01B 21/22(2006.01) (71)申请人 东北林业大学 地址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 路 26 号 申请人 张绍群 (72)发明人 张绍群 花军 陈光伟 许威 (54) 发明名称 一种两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平面之间平行度的测量 方法, 利用本方法测量木工刨床前、 后工作台纵向 平行度, 测量准确、 精度高, 操作简单, 经济。

2、适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 将木工刨床 后工作台看作是基准平面, 前工作台面看作是被 测平面, 分别把前、 后工作台分成若干个等间距 A 的测量点 ; 由后工作台这些测量点测得的示值, 作相应示值的累加值,作出其误差曲线L,连接误 差曲线 L 首尾两点 A、 B 为基准直线 AB ; 再由前工 作台各测量点的示值, 作相应示值的累加值 , 作 出其误差曲线 M ; 然后, 分别过曲线 M 的高极点和 低极点作平行于基准直线AB的平行线,这两条平 行直线间z方向的坐标距离f,即为符合检验要求 的前、 后工作台纵向平行度误差值。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

3、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73966 A CN 103673966 A 1/1 页 2 1. 一种用于测量木工刨床前、 后工作台纵向或两个平面之间平行度的测量方法, 此方 法是用水平仪实现测量, 即将后工作台面看作是基准平面, 前工作台面看作是被测平面, 分 别把前、 后工作台分成若干个等间距 A 相对应的测量点, 由这些测量点测得的数据经过作 图或计算求出木工平刨床的前、 后工作台面平行度。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测量方法, 其特征是, 测量仪器用水平仪或水。

4、平仪和适当长 度的桥板。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测量方法, 其特征是, 分别把前、 后工作台分成与若干个等间 距A相对应的测量点 ; 由后工作台这些测量点测得的示值, 作相应示值的累加值,作出其误 差曲线 L, 连接误差曲线 L 首尾两点 A、 B 为基准直线 AB ; 再由前工作台各测量点的示值, 作 相应示值的累加值 , 作出其误差曲线 M ; 然后, 分别过曲线 M 的高极点和低极点作平行于基 准直线 AB 的平行线 , 这两条平行直线间 z 方向的坐标距离 f, 即为符合检验要求的前、 后 工作台平行度误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方法, 其特征是, 平行度误差值f的获。

5、得除了用权利3所 述作图方法外也可用计算法求解。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73966 A 2 1/2 页 3 一种两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平面平行度的测量方法, 尤其是木工刨床前、 后工作台纵向平 行度测量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木工刨床精度要求中 , 都规定前、 后工作台纵向平行度这一整机几何精度检验 项目 , 它是个关键性的检验项目。此平行度是否符合要求, 直接关系到木工刨床在工作过 程中 , 是否出现 “啃头” 及其他不良现象, 严重影响刨床的加工质量。目前, 测量木工刨床 前、 后工作台纵向平行度测量的方法是用平尺、 量块、 塞。

6、尺测量 , 测量时因木工刨床前、 后 工作台较长 (有些前后工作台面总长达 2m 多) , 测量它的前、 后工作台纵向平行度需 2m 多长 的平尺, 价格昂贵, 而且, 由于平尺悬臂端较长挠度较大, 产生的测量误差大, 同时塞尺在检 验中也容易产生人为误差, 这些都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增加了测量的不确定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测量方法缺点, 提供一种用水平仪测量木工刨床的前、 后工 作台纵向平行度的方法, 其测量误差小、 符合标准要求、 操作简单、 经济适用。 0004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 将木工刨床后工作台看作是基准平面, 前工作台面看 作是被测平面, 分别把前、 后。

7、工作台分成与若干个等间距 A 相对应的测量点 ; 由后工作台这 些测量点测得的示值, 作相应示值的累加值 , 作出其误差曲线 L, 连接误差曲线 L 首尾两点 A、 B为基准直线AB ; 再由前工作台各测量点的示值, 作相应示值的累加值,作出其误差曲线 M ; 然后, 分别过曲线M的高极点和低极点作平行于基准直线AB的平行线,这两条平行直线 间 z 方向的坐标距离 f, 即为符合检验要求的前、 后工作台平行度误差值。对于 f 也可用计 算法求出, 即误差曲线 M 上的高极点 1(x1,z1), 低极点 2(x2,z2), B 点 (xB, zB) (z1、 z2、 x1、 x2、 xB、 zB。

8、测量后已知。 ) 0005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两平面平行度测量方法示意图 ; 0007 图 2 基准面、 被测面误差曲线图 ; 0008 图中 : 后工作台 1 刀轴 2 水平仪 3 前工作台 4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 0010 图1所示, 要测量前工作台4相对后工作台1的纵向平行度。 我们将后工作台1看 作是基准平面 , 前工作台 4 看作是被测平面。分别把前、 后工作台分成若干个等间距 A 的 说 明 书 CN 103673966 A 3 2/2 页 4 测量点 H0、 H1、 H2、 H3、 H4HN ; Q0、 Q1、。

9、 Q2、 Q3、 Q4、 Q5、 Q6QN。其间距 A 为水平仪 3 或水 平仪下面所垫桥板的跨距 (实际上由于水平仪测量时, 要首尾相连, 即后一个跨距的测量起 点要与前一个跨距测量终点重合, 间距 A 要比水平仪或桥板的跨距小一个支座长度) 。如此 测量出前、 后工作台 4、 1 各测量点示值并将其累加, 如表 1 为某机床的测量数据。 0011 表 1 某机床前、 后工作台测量点示值及累加值 (m) 0012 测量点 H0 H1 H2 H3 H4 Q0 Q1 Q2 Q3 Q4 Q5 Q6 示值 0 +3 -1 -2 +1 0 -2 -1 0 -2 +1 -2 累加值 0 +3 +2 0 。

10、+1 0 -2 -1 -0.5 -3 -2 -4 0013 如图 2 根据表 1 基准平面 ( 后工作台 1) 各测量点示值的的累加值 , 作出其误 差曲线 L。按照检验方法要求, 连接误差曲线 L 首尾两点 A、 B 为基准直线 AB。然后根据被 测平面 ( 前工作台 4) 各测量点示值的累加值, 作出其误差曲线 M。 0014 分别过曲线M的高极点和低极点作平行于基准直线AB的平行线, 这两条平行直线 间 z 方向的坐标距离 f 5.5m, 即为符合检验方法要求的平行度误差值。 0015 f 的获得也可用计算法求解 : 0016 首先根据后工作台 4 测量数据求出基准直线 AB 的方程 :。

11、 0017 设 AB 的 方 程 为 : z kx+C,由 于 此 直 线 过 点 A(xA, zA)、 B(xB,zB), 故 0018 得出直线 AB 的方程为 : 0019 因为 xA=0,zA=0,xB、 zB测量已知, 即方程为 : 其斜率 皆已知。 0020 因此, 设过被测平面误差曲线 M 上的高极点 1(x1,z1) 平行于 AB 的直线方程为 : 0021 将点 1(x1,z1)(测量可得) 带入上式得 : 0022 所以, 过高极点平行于 AB 的直线方程为 : 0023 同样可得过低极点平行于 AB 的直线方程为 : 0024 过误差曲线M高极点1、 低极点2, 平行于AB的两条直线沿Z坐标方向的坐标距离, 即为平行度误差值 f= 0025 本例该机床的平行度误差值 f 0-(-4) +1/4(6-0)=5.5(m)。 说 明 书 CN 103673966 A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3966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