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世界时显示的表,既,能提供不同时区的现在时间,特别是能与佩戴者所在的当地时间相配合。 这种类型的表-例如在专利文件CH-A-662234中所描述的,通常在装有一标准钟表机构的表壳中,包括一转动凸面或环,其在24小时中转一周,并运动地与一由上述机构驱动的时轮相连接。在该例中,这种转动环包括一24小时时刻度环,同时一表壳前圈被组装用于在表壳外部转动,对应于不同时区的地理标记刻在表壳前圈上,并在该例中,该前圈由表柄驱动。
这种表存在许多缺点。
实际上,当佩戴者旅行和必须变换跨接时区的时间显示时,以标准方式在时轮作的时间校正产生了转动环和由其携带的24小时时刻度环的顺序转动。标记在表壳前圈上的附属于不同时区的时间资料于是被搞错,以使后者必须靠表柄转动,以重新定位地理标记,以面对转动环上的适当数字,以提供准确的“世界时”指示。
可以理解,如果在转动表壳前圈时,使用者在地理标记的规则定位上发生错误,就产生世界时的错误显示。
另外,可以理解,这种布置必须要求提供一有转动结构的表壳前圈,它使表的结构复杂而使成本大大增加。
也要注意到,采用了一结构,因为转动的表壳前圈必须在表上定位于任何规则地位置,所以,显示了使用者所在时区的地理标记不能在一固定的规则位置上定位在表上。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世界时显示的表,其构思简单,其显示的当时时间可以修正而不影响世界时。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前述类型的表,它可提供日期显示。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世界时显示的表,包括:
包括至少一个走针轮系的钟表机构;
至少一个时针,装在由所述走针轮系驱动的时管上;
由时管驱动的转环,及每24小时转一圈;
一第一显示装置,包括一24小时的时环;
一第二显示装置,包括对应指示各时区的地理标记,所述显示装置之一布置在转环上,以被位移朝向另一个,并对后者提供所述的世界时显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校正机构,适于作用于所述时针上,而与所述转环的驱动无关。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更清楚。
图1 是本发明的表的顶视图;
图2 是沿图3和图5的线Ⅱ-Ⅱ的剖视图,显示了本发明的表的校正机构的纵剖图;
图3 是图2沿Ⅲ-Ⅲ线的顶视图,显示了部分剖视和在第一位置的图2的机构;
图4 是相似于图3的视图,但显示了本发明表的机构在通过进入另一时区时处于第二位置;
图5 是本发明的表的不同驱动轮组的示意顶视图;
图6、7和8是本发明表的分别沿图5中Ⅵ-Ⅵ,Ⅶ-Ⅶ和Ⅷ-Ⅷ线的示意剖视图,其中,虽然是按不同的剖视平面显示,图1至3的校正机构以同样方式显示,以便于简化附图。
首先参照图1,描述本发明的表,通常用P表示该表。
表P 包括一表壳B,其上以标准方式形成一凸耳CN(仅标出一个),它能连接一标准表带(未标)。
在该例中,表P包括两显示针,既分针2和时针4,两表针面对表盘CA转动,以提供通常对应于手表佩戴者所在位置当地时间的模拟时间资料。
表P 包括一第一显示装置3,称为24小时显示装置,包括24小时的时刻度环(同一标号),这里用一组阿拉伯数字1-24以标准方式显示。表P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显示装置5,包括分别与不同时区有关的地理标记(城市名称)。
分针2,时针4和本例中显示的第一显示装置3可运动地连接于装在表壳B中的标准钟表机构M(图2和图6-8)。在该例中,时钟4以标准方式每12小时转一圈,同时,显示装置3每24小时以反时针方向转一圈。
从下面描述可理解,显示装置5包括地理标记,在本例中,其便利地形成于表P上,最好以固定的方式例如形成在表壳B上或一钢化表玻璃上(未显示)。显示装置3和5相结合,以一标准方式提供地球24时区的不同地方的时间,这样的时间称为世界时。
下面参见图2至4,其描述了一校正机构MC,能校正时针4的位置,而不干扰显示装置3和5提供的时间资料。
如图2所示,校正机构MC包括一第一管4a-称为内管,以一标准方式安装,在钟表机构M操纵的空心轴小齿轮C上,在图2中,其以点划线示意地显示。内管4a支承时针4,时针由从表盘CA的该管自由端外部驱动。
内管4a于是形成一时管,其支承了一第一外牙轮6-称为下轮,其有一腹板7,这里要指出,下轮6以一便到的方式形成一时轮,其与一走针轮系齿轮8(图5和7)相啮合,(部分显示),形成机构M的走针轮系一部分。
在通常操作中,时轮6接收由传送时间信息的走针轮系齿轮8提供的信息-如后面将要理解的,将信息直接传给内时管4a和对应的指针4。
实际上,下时轮6装在时管4a上以自由转动。为此,时管4a在与支承指针4的自由端相对的端部包括一凸缘10,其形成一占肩,而自由支承一星轮12,在其上固定地装有轮6。星轮12包括一腹板13,外齿14和在边缘布置的环形凸缘16,其在齿14后面并与齿同心,并位于腹板13之下。
时轮6固定地装在星轮12侧面,靠着其齿14,实际上时轮6通过其腹板7中间部(其显示了一开口)由钉入或铆接而强制地接合在凸缘16外部。
于是,星轮12和时轮6直接固定在一起以转动,并在该例中,由于这种组合,它们仅形成了装在时管4a上的单一件。
于是,在表针轮系8作用下,星轮12和时轮6能以相伴随的方式一起位移。
本发明的表还包括两个驱动辊20,其为台肩形,各有一圆柱形基座22,一轴颈24从其上垂直延伸。两个辊以其基座22静止地接合在星轮12的齿14中,并以其基座自由地和侧向地靠在时轮6的腹板7的侧面(未标号)。其静止位置也示于图3顶视图中。
另外,弹性回位装置26将辊20弹性地保持在齿14中的静止位置,回位装置26由同心地装在星轮12上的环形封闭弹簧构成,并径向地作用于辊20基座22的外周边上。这里要注意到,弹簧26靠着驱动辊20自由安装,而与机构MC无任何固定连接。弹簧26还自由地靠在时轮6的腹板7上。于是,该弹簧被自己支承和对中。
本发明的校正机构MC还包括一第二管30-称为外管,包括一导孔31,并由该孔装在第一管4a外面。第二管30支承一第二外牙轮32,该牙轮32布置于下时轮6上方,并称为上轮。这里要指出,轮6和32的上,下位置是参照本发明表的使用者佩戴位置指定的,也就是说,指针朝向顶部的位置。
上轮32包括一腹板33,其外齿与一校正轮34(图5和8)啮合,校正轮34以一标准方式由表把T操纵(图5中示意表示),表把与一时间调定柄头CO相配合(图1)。
于是,上轮32形成一校正轮,能使-正如将要理解-直接地校正时管4a的位置和指针4的位置,而不作用于走针轮系上,于是,不会干扰其他的时间资料,例如分和秒,也不会干扰由世界时显示装置3和5提供的时间资料。
以便利的方式将外管30钉在内时管4a外面而将其强制地安装,将其固定在后者上。
于是,这两个元件可固定地转动,并可相伴随地一起位移。
于是,通过校正轮34的小时校正可在内时管4a上通过外管30进行。
应指出,时管4a由机构M的走针轮系,具体地说由走针轮系8(也由于外管30)以通常的操作进一步驱动。
这就是为什么在校正轮32的腹板33上提供径向槽36,轴颈24自由地啮合在其中,可在其中径向移动。
于是,当星轮12本身由时轮6驱动时,辊20能转动地驱动校正轮32和两个管4a和30。
应注意到,径向槽36从校正轮32外齿至外管30的体,向内开口进入后者,具体地说是进入基孔31。
于是,使用一伸入轮32腹板33和管30的成形铣刀(未示),在同一时间形成槽36。
也要注意到,星轮12轴向地保持在外管30和时管4a的凸缘10之间。被相互钉入于是形成一通道38的这两个管能引导由星轮12和时轮6组成的安装组件的转动和轴向支持。
如图5和图8所示,由柄头CO/表面T组件直接操作校正机构MC,该组件以一标准方式控制一滑动组装在机构M基板PT上的滑动齿轮40,当在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柄头CO而进行快速小时校正时,滑动齿轮40与调整轮42啮合,而调整轮42与一和校正轮34连接的中间轮44啮合。轮34和44形成一校正轮系,它与调整轮42一起可转动地自由支承在装在基板PT上的一个辅助基板PTA上。
另外,参见图5和7,可注意到,当以第二转动状态转动柄头CO时,滑动齿轮40与走针轮系轮46啮合,该轮与走针轮系齿轮8连接,并以标准方式与空心轴齿轮C啮合(未示)。于是,在小时和分的标准时间调定时,柄头CO的转动使滑动齿轮40和走针轮系轮组8、46转动位移;这使校正机构MC整体(轮6和32)转动位移。
图3中所示的表(无元件C,M,8和34)处于对应于时区之一的显示位置。
图4显示了本发明的表在进入另一时区时处于中间位置。于是,可注意到,在定位使校正轮34转动时,辊20被角度位移,并且(当星轮12和时轮6由走针轮系驱动而保持固定时),辊迫使弹簧26向外而跳越星轮12的齿14。
辊20然后回到星轮12的齿14中,处于静止位置,但相对于其初始位置变位(图3)。指针4然后指示另一时区。应该指出,虽然星轮12的齿圈在附图中包括12个齿(以在12个小时定位指针4),但该齿圈可包括24个齿,以用于24小时显示型的表。
可以理解,上述结构形成了一处于时轮6和内时管4a之间的不可分离的机构,它允许按标记位置进行小时显示的逐步校正,标记对应于小时数的整体比值,而不改变显示世界时的装置3和5的相对位置。
可注意到,由时轮6和时管4a形成其一部分的结构构成一个单元,它可容易地从表中取出,并可容易地运输,而没有其部件不适宜地分离的危险。
实际上,辊20被限制在校正轮32和时轮6之间,时轮6本身由两个管4a和30固定。
这一整体结构的折卸可容易地进行(在将其从表P中取出之后),其是支承于凸缘16端面上,在从指针侧突出的端面上沿箭头D作用而脱离内管4a。
在这种情况,辊20保持由时轮6的腹板7支承,时管4a可被替换而不需分离其他元件。
下面参照图5和6,描述显示装置3和5的构造,和其与本发明表P其他部件的连接。
在所示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形成于转环48上(图5中部分示出),通过包括轴承52的导向装置51使其在辅助基板PTA上组装并转动引导。绕表盘CA同心布置的转环48周边有一外径向槽50,其中接合轴承52(此处示出一个),其特别地是由宝石构成。引导轴承52自由地安装,以在钉入辅助基板PTA的一个轴颈54上转动,轴颈固定地接合一固定螺栓56,该螺栓用于保持为一有孔圆盘形式的轴承52。
本发明的表最好包括前述类型的轴承,以能保证转环48轴向和径向地导引和运转。
转环48与控制其转动的驱动轮系58相啮合。
驱动轮系58由基本上由辅助基板PTA支承的驱动轮组60组成。轮组60包括一轮62,它与转环48啮合,并通过钉入小齿轮64和轮62的心轴66与小点轮64连接可转动。轮62装在辅助基板PTA上形成的一凹部(未标号)中,它直接布置在表盘CA下,表盘完全覆盖它。
应注意到,为了更好地理解附图,轮62被加在图6上环48的剖视之中。
至于小齿轮64,它装在辅助基板PTA之下,并与轮68啮合,轮68自由地装在钉入基板PT的心轴70上。
这里要注意到,轮68形成轮组72的一部分,轮组称为日历轮组,还包括一驱动轮74,适于以一标准方式通过形成于表盘CA的开口78操纵一日期圆盘76,特别示于图1。日历驱动轮74绕心轴70自由转动,同时,一间隔件80静止于该处,装在心轴70上支承轮68。
驱动轮系58还包括一中间装置82,其包括(如将被理解)两个独立轮组,其相互交叉,和自由安装,以相互相对转动。
前述轮组之一称为84,包括一第一组件,轮88,小齿轮86。
固定连接于小齿轮86直接布置于其下的轮88与校正机构MC时轮6相啮合,至于小齿轮86,其与直接啮合于轮68的转环48啮合。这里要指出小齿轮86和轮88形成一轮组,松弛地装在钉入基板PT中的心轴90上。
至于中间装置82的另一轮组94,包括第二组件,轮98,小齿轮96。
被钉在共用心轴90上直接位于小齿轮86上面的轮98直接与校正机构MC的校正轮32啮合,而钉在共同心轴90上组但布置于轮组84轮88下面的小齿轮96直接与日期驱动器74啮合。
于是,由组装的轮88、小齿轮86形成的第一轮组84松弛地装在心轴90上,心轴90机械连接于第二轮组94的小齿轮96和轮98上。
这里要注意到,第一轮组件84装于第二轮组94的小齿轮96和轮98之间,该两个轮组84和94能以独立的方式转动。
也要注意到,通过共用中间装置82,校正机构MC的第一和第二轮(分别为6和32),分别连接于转环48和由圆盘76形成的日期显示。另外要注意到,由圆盘76形成的日期显示由校正机构MC的校正轮或第二轮32操作。另外要指出,自由安装以在时管49上转动的校正机构MC的第一轮或时轮6,适于在反时针方向以24小时一周的速率驱动转环48。更要指出,校正机构MC处于走针轮系轮34(图5)和控制转环48转动的驱动轮系之间。由于这个布置,要注意到校正机构MC适于作用在时针4上而与转环48的驱动无关。
实际上,如彰所述,因为校正轮32没形成驱动轮系58的一部分,而仅与间接操纵日期驱动器74的轮98啮合,当柄头CO操纵校正轮32时,时针4进行角度位移,而不引起时轮6的随后的转动。
这里也要指出,由于这种布置,在跨入另一时区时,特别在午夜跨越时,日期圆盘76被驱动而转动,而可进入下一天。另外要注意到,在以等速转动的校正机构MC的轮6和32正常驱动期间,两个轮组94和84也以等速被驱动,并在心轴90上相伴随地位移,而不在后者上产生摩擦。在这种布置中应该指出,轮6和32有同样的齿数,对于两个轮88和98,和对两小齿轮86和96也是这种情况。
图6另外显示了在表壳前圈92上的显示装置5的组件,前圈92以标准方式装在表壳B上,位于后者周边和上部。
要进一步指出,虽然在这个实施例中,描述了包括24小时时刻度环的显示装置-其形成于转环48上,而包括地理标记的显示装置5形成于外表壳前圈92上,并在该例中其被固定,但也可提供一颠倒的布置(未示),其中,显示装置3形成于外表壳前圈92上,并且显示装置5形成于内转环48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