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双动碟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式双动碟刹.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3845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23 CN 103738450 A (21)申请号 201410007132.7 (22)申请日 2014.01.08 B62L 1/02(2006.01) F16D 55/226(2006.01) (71)申请人 宁波久和车业有限公司 地址 315202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工业 区盛兴路 368 号 (72)发明人 邹涛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33228 代理人 代忠炯 (54) 发明名称 机械式双动碟刹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双动碟刹。
2、, 它包括 碟盘和卡钳, 卡钳包括壳体、 支架和连接部件, 所 述的壳体上设有驱动臂和驱动盘, 驱动臂和驱动 盘之间连接有用于将驱动臂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驱 动盘的轴向运动的驱动部件, 驱动盘的端面安装 有第一摩擦片, 壳体上安装有第二摩擦片, 碟盘设 于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之间, 所述的连接部 件包括活动连接在壳体上并可相对于驱动盘轴向 移动的连接座, 驱动盘的靠近驱动部件的一端设 有环状凸沿, 连接座和环状凸沿之间设置有弹性 垫圈。本发明可以使得两个摩擦片同时向碟盘移 动, 制动时碟盘不需要发生形变, 可以避免碟盘变 形而阻碍车辆的正常行驶。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
3、书 3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38450 A CN 103738450 A 1/1 页 2 1. 一种机械式双动碟刹, 它包括碟盘 (5)和卡钳, 卡钳包括壳体 (1) 、 用于与车体相 固定的支架 (2) 和用于连接支架 (2) 和壳体 (1) 的连接部件, 所述的壳体 (1) 上设有驱动 臂 (101) 、 驱动盘 (102) 和用于使驱动盘 (102) 移动后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 (106) , 驱动臂 (101) 和驱动盘 (102) 之间连接有用于将驱动臂 (。
4、101) 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驱动盘 (102) 的 轴向运动的驱动部件, 驱动部件与壳体 (1) 之间为轴向静止的周向转动配合, 驱动盘 (102) 的端面安装有第一摩擦片 (103) , 壳体 (1) 上安装有与第一摩擦片 (103) 配合的第二摩擦片 (104) , 碟盘 (5) 设于第一摩擦片 (103) 和第二摩擦片 (104) 之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连接 部件包括活动连接在壳体 (1) 上并可相对于驱动盘 (102) 轴向移动的连接座 (3) 和用于在 连接座 (3) 和壳体 (1) 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后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 (107) , 驱动盘 (102) 的靠 近驱动部件的一。
5、端设有环状凸沿 (1021) , 连接座 (3) 和环状凸沿 (1021) 之间设置有弹性垫 圈 (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双动碟刹,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弹性垫圈 (4) 沿周向呈 波浪形, 弹性垫圈 (4) 具有三个弧形凸起 (401) 和三个弧形凹槽 (402) , 相邻两个弧形凸起 (401) 之间设有一个弧形凹槽 (402)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式双动碟刹,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连接座 (3) 包括活动套 接在驱动盘 (102) 上的套环部 (301) 、 分别连接在套环部 (301) 两端的两个支撑部 (302) 和 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部 (302)。
6、 上的两个连接部 (303) , 弹性垫圈 (4) 设置于环状凸沿 (1021) 与套环部 (301) 之间, 两个支撑部 (301) 分别穿设在壳体 (1) 上且与壳体 (1) 轴向间隙配合, 两个连接部 (303) 分别与支架 (2) 的两端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38450 A 2 1/3 页 3 机械式双动碟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式双动碟刹。 背景技术 0002 机械式碟刹包括碟盘和卡钳两部分, 碟盘安装在自行车花鼓上, 碟盘与车轮同步 转动, 卡钳主要包括壳体和支架, 支架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 壳体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的设 有两个连接座, 支架的两。
7、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座与壳体相固定, 壳体上设置有两个摩擦片, 两个摩擦片中的一个固定不动, 另一个连接在设置于壳体上的驱动机构上, 碟盘设置于两 个摩擦片之间, 使用时, 通过拉动刹车线来带动驱动机构动作来使驱动机构上的摩擦片向 固定不动的摩擦片移动, 驱动机构上的摩擦片先接触碟盘并压迫碟盘使得碟盘变形, 直到 碟盘接触到固定不动的摩擦片, 使得碟盘被两个摩擦片夹紧, 从而产生制动效果, 松开刹车 线后, 驱动机构上的摩擦片和碟盘复位, 自行车可以正常行驶。这种机械式碟刹长期使用 后, 碟盘容易变形, 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 变形后的碟盘在转动过程中容易与摩擦片发生接 触, 这样就会阻碍自行车的。
8、正常行驶。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可以使得两个摩擦片同时向碟盘移动, 制动 时碟盘不需要发生形变, 可以避免碟盘变形而阻碍车辆的正常行驶的机械式双动碟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机械式双动碟刹, 它包括碟盘和卡钳, 卡钳包 括壳体、 用于与车体相固定的支架和用于连接支架和壳体的连接部件, 所述的壳体上设有 驱动臂、 驱动盘和用于使驱动盘移动后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 驱动臂和驱动盘之间连接有 用于将驱动臂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驱动盘的轴向运动的驱动部件, 驱动部件与壳体之间为轴 向静止的周向转动配合, 驱动盘的端面安装有第一摩擦片, 壳体上安装有与第。
9、一摩擦片配 合的第二摩擦片, 碟盘设于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之间, 所述的连接部件包括活动连接 在壳体上并可相对于驱动盘轴向移动的连接座和用于在连接座和壳体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后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 驱动盘的靠近驱动部件的一端设有环状凸沿, 连接座和环状凸沿 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圈。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的弹性垫圈沿周向呈波浪形, 弹性垫圈具有三个弧形凸起和三个 弧形凹槽, 相邻两个弧形凸起之间设有一个弧形凹槽。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的连接座包括活动套接在驱动盘上的套环部、 分别连接在套环部 两端的两个支撑部和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部上的两个连接部, 弹性垫圈设置于环状凸沿与 套环部之间, 。
10、两个支撑部分别穿设在壳体上且与壳体轴向间隙配合, 两个连接部分别与支 架的两端连接。 0007 采用以上结构后,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的优点 : 制动时, 通过刹车线拉动刹车臂转动, 刹车臂转动时通过驱动部件带动驱动盘轴向移 动, 驱动盘轴向移动时, 弹性垫圈发生形变, 而由于连接座是固定不动的, 所以, 在驱动部件 说 明 书 CN 103738450 A 3 2/3 页 4 向驱动盘施加作用力时, 驱动部件会受到驱动盘的反作用力, 使得驱动部件带动壳体向驱 动盘移动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驱动盘移动时带动第一摩擦片移动, 壳体移动时带动第二摩 擦片移动, 这就使得在制动时, 第一摩。
11、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可以同时向碟盘移动来夹紧碟盘, 实现制动效果, 这样, 在制动时, 碟盘就不会受压变形, 可以避免该机械式双动碟刹长期使 用后碟盘变形, 避免了碟盘变形后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接触到摩擦片而阻碍自行车的正常 行驶的情况。 0008 而波浪形的弹性垫圈可以使得弹性垫圈与驱动盘的接触面为平面, 可以使得驱动 部件对驱动盘施加作用力时, 驱动盘受力均匀, 可以避免由于弹性垫圈与驱动盘接触面不 平整而使驱动盘移动时产生偏斜的情况, 而且波浪形的弹性垫圈的弹性形变量较大, 变形 后容易恢复, 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图 1 中的 A-A。
12、 向剖视图 ; 图 3 是图 1 中的 B-B 向剖视图 ; 图 4 是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弹性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 图 6 是驱动部件和驱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其中, 1、 壳体 ; 101、 驱动臂 ; 102、 驱动盘 ; 1021、 环状凸沿 ; 103、 第一摩擦片 ; 104、 第二摩擦片 ; 105、 转动盘 ; 106、 第一复位弹簧 ; 107、 第二复位弹簧 ; 108、 钢球 ; 109、 滑槽 ; 110、 支撑螺钉 ; 111、 间隙 ; 2、 支架 ; 3、 连接座 ; 301、 套环部 ; 302、 支撑部 ; 303、 连接部 ; 4、 弹。
13、 性垫圈 ; 401、 弧形凸起 ; 402、 弧形凹槽 ; 5、 碟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2 由图 1、 图 2、 图 3 所示, 本发明机械式双动碟刹包括碟盘 5 和卡钳, 碟盘 5 安装在 自行车花鼓上, 碟盘 5 与车轮同步转动, 卡钳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 卡钳包括壳体 1、 用于与 车体相固定的支架 2 和用于连接支架 2 和壳体 1 的连接部件, 所述的壳体 1 上设有驱动臂 101、 驱动盘102和用于使驱动盘102移动后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106, 驱动臂101和驱动盘 102 之间连接有用于将驱动臂 101 。
14、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驱动盘 102 的轴向运动的驱动部件, 驱动部件与壳体 1 之间为轴向静止的周向转动配合, 驱动盘 102 的端面安装有第一摩擦片 103, 壳体 1 上安装有与第一摩擦片 103 配合的第二摩擦片 104, 壳体 1 包括上壳体和钳体 盖, 第二摩擦片104安装在钳体盖上, 驱动盘2安装在上壳体内, 碟盘5设于第一摩擦片103 和第二摩擦片 104 之间, 所述的连接部件包括活动连接在壳体 1 上并可相对于驱动盘 102 轴向移动的连接座 3 和用于在连接座 3 和壳体 1 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后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 107, 驱动盘102的靠近驱动部件的一端设有环状凸沿1021,。
15、 连接座3和环状凸沿1021之间 设置有弹性垫圈 4, 壳体 1 上旋合有一支撑螺钉 110, 第一复位弹簧 106 的上端与环状凸沿 1021的下端面相抵, 第一复位弹簧106的下端与支撑螺钉110相抵, 第二复位弹簧107的上 端与套环部 301 的下端面相抵, 第二复位弹簧 107 的下端与支撑螺钉 110 相抵。 说 明 书 CN 103738450 A 4 3/3 页 5 0013 参照图 4, 所述的连接座 3 包括活动套接在驱动盘 102 上的套环部 301、 分别连接 在套环部301两端的两个支撑部302和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部302上的两个连接部303, 弹 性垫圈 4 设置于。
16、环状凸沿 1021 与套环部 301 之间, 两个支撑部 301 分别穿设在壳体 1 上且 与壳体 1 轴向间隙配合, 也就是说支撑部 301 与壳体 1 之间留有间隙 111, 支撑部 301 可在 间隙 111 内来回滑动, 使得连接座 3 与壳体 1 之间可沿驱动盘 102 的轴向方向产生位移, 两 个连接部 303 分别与支架 2 的两端连接。 0014 参照图 5, 所述的弹性垫圈 4 沿周向呈波浪形, 弹性垫圈 4 具有三个弧形凸起 401 和三个弧形凹槽 402, 相邻两个弧形凸起 401 之间设有一个弧形凹槽 402。 0015 参照图 6, 所述的驱动部件为一转动盘 105,。
17、 转动盘 105 通过螺钉与驱动臂 101 固 定, 驱动臂 101 转动时带动转动盘 105 同步转动, 转动盘 105 的下端面和环状凸沿 1021 的 上端面设有相配合的滑槽 109, 滑槽 109 的深度从滑槽 109 的一端到滑槽 109 的另一端逐 渐变深, 每组滑槽 109 内均设有一钢球 108, 当转动盘 105 顺时针方向转动时, 带动钢球 108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钢球 108 从滑槽 109 的深度较深的一端向滑槽 109 的深度较浅的一端 移动, 使得驱动盘 102 受到向下的作用力而向下移动, 当转动盘 105 复位后, 驱动盘 102 受 到第一复位弹簧 106。
18、 的作用力而向上移动复位。 001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 制动时, 通过刹车线拉动刹车臂 101 转动, 刹车臂 101 转 动时带动转动盘 105 转动, 转动盘 105 通过钢球 108 向驱动盘 102 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使得 驱动盘 102 向下移动, 驱动盘 102 向下移动时, 弹性垫圈 4 发生形变, 而由于连接座 3 是固 定不动的, 所以, 在转动盘105通过钢球108向驱动盘10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时, 转动盘105 会受到驱动盘 102 的向上的反作用力, 使得转动盘 105 带动壳体 1 向上移动, 驱动盘 102 向 下移动时带动第一摩擦片 103 向下移动, 。
19、壳体 1 向上移动时带动第二摩擦片 104 向上移动, 这就使得在制动时, 第一摩擦片 103 和第二摩擦片 104 可以同时向碟盘 5 移动来夹紧碟盘 5, 实现制动效果。 0017 以上仅就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例做出了说明, 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 制, 本发明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化, 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总之, 凡在本发明的独立权利要求 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738450 A 5 1/5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38450 A 6 2/5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38450 A 7 3/5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38450 A 8 4/5 页 9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38450 A 9 5/5 页 10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38450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