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方法、结构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方法、结构及其应用.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4289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23 CN 103742892 A (21)申请号 201310718921.7 (22)申请日 2013.12.24 F22B 37/00(2006.01) (71)申请人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科学城海鹰路 9 号 2 号楼 (72)发明人 赵迎九 黄福安 钟振茂 任玉凤 魏普 余平覆 王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362 代理人 郭防 (54) 发明名称 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方法、 结构及其应用 (57) 摘要 本发。
2、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 声器的设计方法、 结构及其应用, 所述的共振式消 声器, 由设于炉腔内部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和 单面吸声结构 (9) 组成 ; 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并排设于炉腔内部, 并由多块不同共振频率的 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叠加组成, 所述的单面吸声 结构 (9) 设于余热锅炉上部的内壁上。本发明的 共振式消声器具有较好的低频消声性能, 可使烟 囱口排出的噪声在63Hz的倍频程带上有14dB(A) 的消声量, 使厂界噪声基本达到排放标准。此外, 采用本发明的共振式消声器用于余热锅炉降噪, 相对于现有技术, 其投入的降噪成本至少降低了 1/3。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20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20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42892 A CN 103742892 A 1/2 页 2 1.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a. 提供两块穿孔板 (3) 和一块衬板 (4) , 两块穿孔板 (3) 分别贴合于衬板 (4) 的两侧 ; 衬板 (4) 紧贴穿孔板 (3) 的两侧均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 (3) 与衬板 (4) 之间形成吸声空 腔 (5) , 得双面穿孔吸声体 。
4、(2) ; b. 将结构参数不同的多块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叠加, 组成双面穿孔吸声板 (1) ; c. 另提供一块穿孔板 (3) 和一块衬板 (4) , 穿孔板 (3) 贴合于衬板 (4) 的一侧, 与穿孔板 (3) 紧贴的衬板 (4) 一侧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 (3) 与衬板 (4) 之间也形成吸声空腔 (5) , 得单面吸声结构 (9) ; d. 将多块双面穿孔吸声板 (1) 和多块单面吸声结构 (9) 设于炉腔内部, 形成共振式消 声器 ; e. 设计穿孔板的孔径、 厚度、 穿孔率及吸声空腔的纵向深度和相邻两块双面穿孔吸声 板之间的间距、 双面穿孔吸声体的高度, 计算共振式消声器。
5、的共振频率和消声量。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 e 中所述的共振频率为 : 其中, t t0+0.8d, f0为共振频率, c 为声速, 为穿孔板的穿孔率, d 为 穿孔板的孔径, t0为穿孔板的厚度, t 为有效厚度, D 为吸声空腔的纵向深度。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 e 中所述的消声量为 : 其中,式中, IL 为消声量, G 为传导率, n 为小孔数, Si为单个小孔的面积, S 为共振式消声器的通道截面积, V 为吸声空腔的体积, f 为传入穿孔板的声。
6、波的频率, f0为共振式消声器的共振频率。 4. 根据权利要求 1 3 任一所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步骤 a 和 c 还包括 : 在穿孔板 (3) 的穿孔处增加厚度为 1mm 的内衬管 (8) ; 步骤 e 还包 括 : 设计内衬管 (8) 的长度。 5.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 其特征在于, 由设于炉腔内部的双面穿孔吸声 板 (1) 和单面吸声结构 (9) 组成 ; 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并排设于炉腔内部, 并由多块 不同共振频率的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叠加组成, 所述的单面吸声结构 (9) 设于余热锅炉上 部的内壁上。 6. 根据权。
7、利要求 5 所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双面穿 孔吸声体 (2) 包括 : 两块穿孔板 (3) 和一块衬板 (4) , 两块穿孔板 (3) 分别贴合于衬板 (4) 的 两侧 ; 衬板 (4) 紧贴穿孔板 (3) 的两侧均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 (3) 与衬板 (4) 之间形成 吸声空腔 (5) ; 穿孔板 (3) 上的穿孔处设有内衬管 (8) 。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 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块双 面穿孔吸声板 (1) 之间的间距为 0.5 2 米, 双面穿孔吸声板 (1) 的高度为 1.0 5 米。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
8、3742892 A 2 2/2 页 3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双面 穿孔吸声板 (1) 由 3 8 块共振频率不同的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叠加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 5 8 任一所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一种应用, 其特征 在于, 将该共振式消声器设置于余热锅炉的烟囱与炉腔连接处的锥形空间内, 用于减少炉 腔噪声向烟囱传播 ; 所述的炉腔噪声主要包括管阵漩涡脱落的流噪声及该管阵漩涡脱落的 流噪声与其在炉腔中激发的相应的简正频率声波所形成的共鸣放大噪声。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应用, 其特。
9、征在于, 将该共 振式消声器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设置于余热锅炉的烟囱与炉腔连接处的锥形空间内, 双 面穿孔吸声板 (1) 以固定的间距沿烟气流动的方向并排设置且垂直于水平面 ; 将该共振式 消声器的单面吸声结构 (9) 设置于锥形空间的内壁上 ; 用于减少炉腔噪声向烟囱传播 ; 所 述的炉腔噪声主要包括管阵漩涡脱落的流噪声及该管阵漩涡脱落的流噪声与其在炉腔中 激发的相应的简正频率声波所形成的共鸣放大噪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42892 A 3 1/20 页 4 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方法、 结构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
10、器的设计方法、 结构及其应用, 属于 余热锅炉噪声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余热锅炉可以将燃气发电后产生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因而使 得余热锅炉在发电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余热锅炉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 声, 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 要想长期利用余热锅炉进行再发电, 必须对 其进行降噪处理。通过对余热锅炉的噪声监测发现, 烟囱的声音辐射对厂外敏感点的影响 最大。 0003 目前, 对于余热锅炉的降噪处理, 由于无法找出余热锅炉噪声的根源, 所以大多只 是通过采用锅炉紧身围护,(或者消声箱, 如申请号为97108129.8的专利申请所公开的。
11、燃油 燃气锅炉燃烧机组合式消声箱) , 将锅炉本体包裹住, 阻挡噪声的传播,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 能达到有效降噪的目的, 同时设置锅炉紧身围护不仅成本高昂, 而且还不利于锅炉炉体的 散热, 对锅炉本身的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 对锅炉日常的维护和检修也带来很多不便。此 外, 申请号为 02224882.X 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油燃气锅炉烟囱抗式消声器, 申请号为 03146988.4 公开了一种发电厂钢制烟囱噪声治理方法, 但是以上方案均存在以下缺点 : 安 装于烟囱外部, 使得烟囱的承受力较大且严重影响烟囱的排放性能 ; 未针对锅炉噪声贡献 量最大的低频噪声进行降噪, 整体的降噪效果一般 ; 。
12、结构固定, 适用性差, 应用范围有限。 因 此, 如何提供一种锅炉噪声源的识别方法及烟囱排出噪声的低成本降噪方法是当前急需解 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方法、 结构及 其应用, 它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无法找出余热锅炉噪声的根源进 行针对性的降噪, 从而导致对烟囱排出噪声的降噪效果一般且造价较高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 消声器的设计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06 a. 提供两块穿孔板和一块衬板, 两块穿孔板分别贴合于衬板的两侧 ; 衬。
13、板紧贴穿 孔板的两侧均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与衬板之间形成吸声空腔, 得双面穿孔吸声体 ; 0007 b. 将结构参数不同的多块双面穿孔吸声体叠加, 组成双面穿孔吸声板 ; 0008 c. 另提供一块穿孔板和一块衬板, 穿孔板贴合于衬板的一侧, 与穿孔板紧贴的衬 板一侧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与衬板之间也形成吸声空腔, 得单面吸声结构 ; 0009 d. 将多块双面穿孔吸声板和多块单面吸声结构设于炉腔内部, 形成共振式消声 器 ; 0010 e. 设计穿孔板的孔径、 厚度、 穿孔率及吸声空腔的纵向深度和相邻两块双面穿孔 说 明 书 CN 103742892 A 4 2/20 页 5 吸声板之。
14、间的间距、 双面穿孔吸声体的高度, 计算共振式消声器的共振频率和消声量。 0011 具体的, 步骤 e 中所述的共振频率为 : 0012 其中, t t0+0.8d, f0为共振频率, c 为声速, 为穿孔板的穿孔率, d 为穿孔板的孔径, t0为穿孔板的厚度, t 为有效厚度, D 为吸声空腔的纵向深度。 0013 具体的, 步骤 e 中所述的消声量为 : 0014 其中,式中, IL 为消声量, G 为传 导率, n 为小孔数, Si为单个小孔的面积, S 为共振式消声器的通道截面积, V 为吸声空腔的 体积, f 为传入穿孔板的声波的频率, f0为共振式消声器的共振频率。 0015 优选。
15、的, 本发明的步骤 a 和 c 还包括 : 在穿孔板的穿孔处增加厚度为 1mm 的内衬 管 ; 步骤 e 还包括 : 设计内衬管的长度。 0016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 由设于炉腔内部的双面穿孔吸声板和单面吸 声结构组成 ; 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并排设于炉腔内部, 并由多块不同共振频率的双面穿 孔吸声体叠加组成, 所述的单面吸声结构设于余热锅炉上部的内壁上。 0017 优选的, 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体包括 : 两块穿孔板和一块衬板, 两块穿孔板分别贴 合于衬板的两侧 ; 衬板紧贴穿孔板的两侧均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与衬板之间形成吸声 空腔 ; 穿孔板上的穿孔处设有内衬管。 0018。
16、 优选的, 所述的单面吸声结构包括 : 一块穿孔板和一块衬板, 穿孔板贴合于衬板的 一侧, 与穿孔板紧贴的衬板一侧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与衬板之间也形成吸声空腔。 0019 前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中, 相邻两块双面穿孔吸声板之间的间距为 0.5 2 米, 双面穿孔吸声板的高度为 1.0 5 米。 0020 优选的, 相邻两块双面穿孔吸声板之间的间距为 1 米 ; 双面穿孔吸声板的高度为 2 米。 0021 前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中, 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由 3 8 块共振 频率不同的双面穿孔吸声体叠加组成。 0022 优选的, 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由 4 块共振频率不同的。
17、双面穿孔吸声体叠加组 成。 0023 优选的, 所述的穿孔板的厚度为 2mm, 孔径为 10 13mm, 穿孔率为 0.4% 0.55% ; 所述的吸声空腔的纵向深度为 200mm ; 所述的内衬管的长度为 7mm。 0024 前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一种应用, 将该共振式消声器设置于余热 锅炉的烟囱与炉腔连接处的锥形空间内, 用于减少炉腔噪声向烟囱传播 ; 所述的炉腔噪声 主要包括管阵漩涡脱落的流噪声及该管阵漩涡脱落的流噪声与其在炉腔中激发的相应的 简正频率声波所形成的共鸣放大噪声。 0025 具体的, 将该共振式消声器的双面穿孔吸声板设置于余热锅炉的烟囱与炉腔连接 处的锥形空间内。
18、, 双面穿孔吸声板以固定的间距沿烟气流动的方向并排设置且垂直于水平 说 明 书 CN 103742892 A 5 3/20 页 6 面 ; 将该共振式消声器的单面吸声结构设置于锥形空间的内壁上 ; 用于减少炉腔噪声向烟 囱传播 ; 所述的炉腔噪声主要包括管阵漩涡脱落的流噪声及该管阵漩涡脱落的流噪声与其 在炉腔中激发的相应的简正频率声波所形成的共鸣放大噪声。 0026 前述方法中, 所述的管阵漩涡脱落的流噪声及该管阵漩涡脱落的流噪声与其在炉 腔中激发的相应的简正频率声波所形成的共鸣放大噪声是通过以下方法识别得到的 : 0027 S1, 建立裸管二维模型, 分别仿真计算高压过热器和除氧蒸发器两个管。
19、阵下裸管 的流场和声场, 并计算分段特征频率, 来估算炉内整体的特征频率范围 ; 0028 S2, 建立鳍片管有限元模型, 分别仿真计算高压过热器和除氧蒸发器两个管阵下 的鳍片管单管流场和声场, 并计算分段特征频率, 来估算炉内整体的特征频率范围 ; 0029 S3, 通过对比鳍片管和裸管的特征频率, 采用百分比偏移量的修正手段对管阵的 特征频率进行修正 ; 0030 S4, 计算简正频率, 根据各层简正频率的分布和各层特征频率的分布, 判断是否激 发简正频率而产生声腔共振 ; 0031 S5, 对锅炉进行传声损失和隔声量计算, 并结合实测噪声数据得到锅炉内总噪 声 ; 0032 S6, 对比。
20、分析并计算不同种类噪声对炉内噪声的贡献量, 确定炉内噪声的主要来 源。 0033 优选的, 步骤 S1 和 S2 中, 流场计算采用 LES ; 声场计算采用 FWH 方法。 0034 步骤 S1 中, 计算高压过热器的分段特征频率时, 采用的计算模型的边壁条件为周 期性边界条件, 即保证流场左右壁面速度与涡量的连续 ; 计算模型具有左右对称性。 0035 步骤 S2 中, 计算除氧蒸发器的分段特征频率时, 采用的计算模型的边壁条件为周 期性边界条件 ; 计算模型具有左右对称性。 0036 具体的, 步骤 S5 中通过以下方法对锅炉进行炉腔传声损失计算 : 建立声腔有限元 模型并导入 Virt。
21、ual lab, 设置相应的气体介质参数, 入口边界条件设为平面波, 出口边界 条件设为煤质阻抗, 分辨率 10Hz, 做 20 2000Hz 频段的扫频, 根据计算出的入口声压和出 口声压, 用传声损失定义式进行计算, 得声腔的传声损失曲线 ; 将各管层的传声损失直接叠 加, 来估算整个炉腔的传声损失。 0037 前述方法中, 所述锅炉的隔声量为 TL, TL 20lg+20lg(M1+M2+M3)-10lg4R32, 其 中, R3 为锅炉外部空气声阻抗, 单位是 N*s/m3, M1、 M2、 M3分别为内衬钢板、 壳体钢板、 保温层 的面密度, 单位是 kg/m2。 0038 具体的,。
22、 步骤 S6 包括 : 计算锅炉本体各层段噪声 A 声级与燃机排气噪声在锅炉本 体内部的 A 声级, 判断炉内是否有再生噪声产生 ; 如果产生再生噪声, 就根据仿真计算的鳍 片管噪声频谱, 可估算出管层的流噪声倍频程谱, 将其与锅炉本体再生噪声进行对比 : 根 据计算结果, 进一步分析炉内噪声中燃机排气噪声同管阵涡脱落流噪声在不同频段的贡献 量, 确定余热锅炉内噪声来源。 0039 优选的, 通过以下方法计算管阵涡脱落流噪声的贡献量 : 0040 (1) 假设燃机排气噪声在水平烟道内无损传播, 根据其声功率计算出 A 声级, 由于 水平烟道内噪声近似全由燃机排气提供, 所以将燃机排气噪声 A 。
23、声级作为水平烟道内的噪 声 A 声级, 通过水平烟道内的噪声 A 声级与在水平烟道外测量的噪声 A 声级计算得到水平 说 明 书 CN 103742892 A 6 4/20 页 7 烟道的实际隔声量 ; 锅炉本体的保温层和水平烟道相当, 且理论计算隔声量接近, 故可近似 用水平烟道的实际隔声量作为锅炉本体的实际隔声量 ; 再根据锅炉本体外的实测数据与实 际隔声量计算得到锅炉内的噪声 A 声级 ; 0041 (2) 由模拟得到管阵涡脱落流噪声的 A 声级与锅炉内的噪声 A 声级相比得到管阵 噪声的贡献量。 0042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法计算燃机排气噪声的贡献量 : 0043 (1) 锅炉本体和水平。
24、烟道的保温结构接近, 且理论隔声量相当, 用水平烟道的实际 隔声量作为锅炉本体的实际隔声量, 根据锅炉本体外的实测数据与实际隔声量计算得到锅 炉内的噪声 A 声级 ; 0044 (2) 假设燃机排气噪声在水平烟道内无损传播, 根据燃机排气噪声的声功率计算 燃机排气噪声传入锅炉本体的噪声 A 声级, 并将其与锅炉内的噪声 A 声级相比得到燃机排 气噪声的贡献量。 0045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 0046 1. 本发明通过建立裸管二维模型和鳍片管有限元模型, 分别估算炉内整体的特征 频率范围, 并通过对比两项特征频率对管阵的特征频率进行修正, 通过计算简正频率判断 是否产生声腔共振, 再对锅炉进。
25、行传声损失和隔声量计算, 并结合实测噪声数据得到锅炉 内总噪声, 通过对比分析, 计算不同种类噪声对炉内噪声的贡献量, 确定炉内噪声的主要来 源。 0047 2. 采用 UG 建立几何模型 +Hypermesh 前处理 +Fluent 计算与后处理的软件搭配, 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中, 核心的瞬态流场计算和声场计算分别采用 Fluent 中的大涡模拟 (LES) 和 FW-H 方法。大涡模拟通过滤波处理, 首先将小于某个尺度的旋涡从流场中过滤掉, 只计算大涡, 然后通过求解附加方程得到小涡的解。 过滤尺度一般取为网格尺度。 这种方法 比直接数值模拟 (DNS) 效率更高, 消耗系统资源更少, 。
26、比雷诺平均 (RANS) 方法更精确。在 已知流场信息的情况下运用 FW-H 方程将流场的作用力等效为单极子、 偶极子和四极子源 进行噪声模拟, 由于本计算属于低马赫数流动可忽略单极子和四极子源的作用, 而 Fluent 在计算时也是这样处理的。大涡模拟 (LES) 同 FW-H 方程相结合, 能高效准确地计算管阵的 流场信息 (漩涡脱落) 和声场信息 (特征频率) 。烟气热力学信息的近似、 管阵模型的局部简 化和计算网格的精密度均在符合物理实际的前提下兼顾了运算精度与效率, 具有较好的适 用性。 0048 3. 本发明所述方法具体、 全面地考虑了余热锅炉内部环境, 相比现有噪声源识别 方法更。
27、符合实际情况 ; 能寻找出锅炉噪声的主要贡献者, 使降噪措施设计更具针对性。 以本 发明所述方法分析确定的炉内部噪声源为基础而设计的共振式消声器, 能够更好地降低余 热锅炉噪声污染, 节省降噪成本。 0049 4. 本发明通过在余热锅炉的烟囱与炉腔连接处的锥形空间内设置共振式消声器, 该共振式消声器由多块并排设置的多块双面穿孔吸声板组成, 双面穿孔吸声板又是由结构 参数不同的多块双面穿孔吸声体叠加组成, 因而双面穿孔吸声板有效地错开了共振频率, 同时拓宽了消声频带, 从而降低了烟囱的声音辐射对厂外敏感点的影响 ; 本发明的共振式 消声器具有较好的低频消声性能, 能更好的针对锅炉噪声贡献量最大的。
28、低频噪声进行消 声, 可使烟囱口排出的噪声在 63Hz 的倍频程带上有 14dB(A) 的消声量, 使厂界噪声基本达 说 明 书 CN 103742892 A 7 5/20 页 8 到排放标准。据大量数据统计表明, 采用本发明的共振式消声器后, 在共振频段, 烟囱口的 噪声降低了 14 分贝, 厂界的噪声降低了 8.9 分贝。采用本发明的共振式消声器用于余热锅 炉降噪, 相对于现有技术, 其投入的降噪成本至少降低了 1/3。 0050 5. 本发明的共振式消声器安装在锅炉内部, 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烟囱的承受力, 而 且其结构灵活, 适于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0051 图 1 是用于余热锅炉的共。
29、振式消声器的设置示意图 ; 0052 图 2 是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 0053 图 3 是双面穿孔吸声板的结构示意图 ; 0054 图 4 是双面穿孔吸声板的剖面图 ; 0055 图 5 是单面吸声结构的剖面图 ; 0056 图 6 是衬板的结构示意图 ; 0057 图 7 是采用组合参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与采用单一参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的消 声量对比图。 0058 附图标记 : 1- 双面穿孔吸声板, 2- 双面穿孔吸声体, 3- 穿孔板, 4- 衬板, 5- 吸声空 腔, 6- 炉腔, 7- 烟囱, 8- 内衬管, 9- 单面吸声结构。 005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
30、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本发明的实施例 1 :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方法, 包括以下步 骤 : 0061 a. 提供两块穿孔板 3 和一块衬板 4, 两块穿孔板 3 分别贴合于衬板 4 的两侧 ; 衬板 4 紧贴穿孔板 3 的两侧均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 3 与衬板 4 之间形成吸声空腔 5, 在穿孔 板 3 的穿孔处增加厚度为 1mm 的内衬管 8, 得双面穿孔吸声体 2 ; 0062 b. 将结构参数不同的多块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叠加, 组成双面穿孔吸声板 1 ; 0063 c. 另提供一块穿孔板 3 和一块衬板 4, 穿孔板 3 贴合于衬板 。
31、4 的一侧, 与穿孔板 3 紧贴的衬板 4 一侧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 3 与衬板 4 之间也形成吸声空腔 5, 在穿孔板 3 的穿孔处增加厚度为 1mm 的内衬管 8, 得单面吸声结构 9 ; 0064 d. 将多块双面穿孔吸声板 1 和多块单面吸声结构 9 设于炉腔内部, 形成共振式消 声器 ; 0065 e. 设计穿孔板的孔径、 厚度、 穿孔率及吸声空腔的纵向深度和相邻两块双面穿孔 吸声板之间的间距、 双面穿孔吸声体的高度及内衬管 8 的长度, 计算共振式消声器的共振 频率和消声量 ; 其中, 所述的共振频率为 : 0066 其中, t t0+0.8d, f0为共振频率, c 为声速,。
32、 为穿孔板的穿孔 率, d 为穿孔板的孔径, t0为穿孔板的厚度, t 为有效厚度, D 为吸声空腔的纵向深度 ; 0067 所述的消声量为 : 说 明 书 CN 103742892 A 8 6/20 页 9 0068 其中,式中, IL 为消声量, G 为传 导率, n 为小孔数, Si为单个小孔的面积, S 为共振式消声器的通道截面积, V 为吸声空腔的 体积, f 为传入穿孔板的声波的频率, f0为共振式消声器的共振频率。 0069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 如图2图6所示, 由设于炉腔内部的双面穿 孔吸声板1和单面吸声结构9组成 ; 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1并排设于炉腔内部, 并。
33、由多块 不同共振频率的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叠加组成, 所述的单面吸声结构 9 设于余热锅炉上部的 内壁上。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由结构参数不同的多块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叠加组成 ; 所 述的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包括 : 两块穿孔板 3 和一块衬板 4, 两块穿孔板 3 分别贴合于衬板 4 的两侧 ; 衬板 4 紧贴穿孔板 3 的两侧均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 3 与衬板 4 之间形成吸声空 腔 5 ; 穿孔板 3 上的穿孔处设有内衬管 8。所述的单面吸声结构 9 包括 : 一块穿孔板 3 和一 块衬板 4, 穿孔板 3 贴合于衬板 4 的一侧, 与穿孔板 3 紧贴的衬板 4 一侧为槽型结构。
34、, 使得 穿孔板 3 与衬板 4 之间也形成吸声空腔 5, 在穿孔板 3 的穿孔处增加厚度为 1mm 的内衬管 8。相邻两块双面穿孔吸声板 1 之间的间距为 1 米, 双面穿孔吸声板 1 的高度为 2 米 ; 双面 穿孔吸声体 2 的高度为 0.5 米。所述的穿孔板 3 的厚度为 2mm, 孔径为 10 13mm, 穿孔率 为 0.4% 0.55% ; 所述的吸声空腔 5 的纵向深度为 200mm ; 所述的内衬管 8 的长度为 7mm。 0070 上述的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一种应用, 如图 1 所示, 将该共振式消声 器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设置于余热锅炉的烟囱与炉腔连接处的锥形空间。
35、内, 双面穿孔吸声 板 1 以固定的间距沿烟气流动的方向并排设置且垂直于水平面 ; 将该共振式消声器的单面 吸声结构 9 设置于锥形空间的内壁上 ; 用于减少炉腔噪声向烟囱传播 ; 所述的炉腔噪声主 要包括管阵漩涡脱落的流噪声及该管阵漩涡脱落的流噪声与其在炉腔中激发的相应的简 正频率声波所形成的共鸣放大噪声。 0071 实施例 2 :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 如图 2 图 3 所示, 由设于炉腔内 部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和单面吸声结构 9 组成 ; 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并排设于炉腔内 部, 并由多块不同共振频率的双面穿孔吸声体2叠加组成, 所述的单面吸声结构9设于余热 锅炉上。
36、部的内壁上。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由结构参数不同的多块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叠 加组成 ; 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包括 : 两块穿孔板 3 和一块衬板 4, 两块穿孔板 3 分别贴 合于衬板 4 的两侧 ; 衬板 4 紧贴穿孔板 3 的两侧均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 3 与衬板 4 之间 形成吸声空腔 5 ; 穿孔板 3 上的穿孔处设有内衬管 8。所述的单面吸声结构 9 包括 : 一块穿 孔板 3 和一块衬板 4, 穿孔板 3 贴合于衬板 4 的一侧, 与穿孔板 3 紧贴的衬板 4 一侧为槽型 结构, 使得穿孔板 3 与衬板 4 之间也形成吸声空腔 5, 在穿孔板 3 的穿孔处增加厚度为。
37、 1mm 的内衬管 8。相邻两块双面穿孔吸声板 1 之间的间距为 0.5 米, 双面穿孔吸声板 1 的高度为 1.0 米。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由 3 块共振频率、 孔径、 穿孔率均不同的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叠加组成。 0072 实施例 3 :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 由设于炉腔内部的双面穿孔吸声 板1和单面吸声结构9组成 ; 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1并排设于炉腔内部, 并由多块不同共 说 明 书 CN 103742892 A 9 7/20 页 10 振频率的双面穿孔吸声体2叠加组成, 所述的单面吸声结构9设于余热锅炉上部的内壁上。 所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由结构参数不同的多块双。
38、面穿孔吸声体 2 叠加组成 ; 所述的双面 穿孔吸声体 2 包括 : 两块穿孔板 3 和一块衬板 4, 两块穿孔板 3 分别贴合于衬板 4 的两侧 ; 衬板 4 紧贴穿孔板 3 的两侧均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 3 与衬板 4 之间形成吸声空腔 5 ; 穿 孔板 3 上的穿孔处设有内衬管 8。所述的单面吸声结构 9 包括 : 一块穿孔板 3 和一块衬板 4, 穿孔板 3 贴合于衬板 4 的一侧, 与穿孔板 3 紧贴的衬板 4 一侧为槽型结构, 使得穿孔板 3 与衬板 4 之间也形成吸声空腔 5, 在穿孔板 3 的穿孔处增加厚度为 1mm 的内衬管 8。相邻两 块双面穿孔吸声板 1 之间的间距为。
39、 2 米, 双面穿孔吸声板 1 的高度为 5 米。所述的双面穿 孔吸声板 1 由 10 块共振频率不同的双面穿孔吸声体 2 叠加组成。 0073 实验例 1 : 0074 由测试结果可知 : 烟囱的声辐射对于厂外敏感点的影响最大, 故考虑在烟囱与炉 腔的连接处设置消声器, 减小锅炉本体传入烟囱的噪声。 0075 用于余热锅炉的共振式消声器的设计 : 0076 利用赫姆霍兹共振器的原理, 使管道中声波在共振频率附近因为阻抗不匹配, 而 将大部分声能量向声源方向反射回去, 剩下小部分声能继续传播。设计目标主要是共振频 率和消声量, 设计参数包括穿孔板3的孔径d, 厚度t0, 穿孔率, 吸声空腔5的。
40、纵向深度D, 共振式消声器的流通截面积 S 等。 0077 共振频率可表达为 : 0078 0079 t t0+0.8d 0080 式中, f0为共振频率, c 为声速, 为穿孔板的穿孔率, d 为穿孔板的孔径, t0为穿 孔板的厚度, t 为有效厚度, D 为吸声空腔的纵向深度。 0081 消声量的计算公式为 : 0082 0083 0084 式中, IL 为消声量, G 为传导率, n 为小孔数, Si为单个小孔的面积, S 为共振式消 声器的通道截面积, V 为吸声空腔的体积。 0085 根据上述设计公式可知 : 要处理低频噪声 (80Hz 中心频率的 1/3 倍频程带) , 即共 振频。
41、率 80Hz 左右, 需要较小的穿孔率、 较大的穿孔板 3 厚度和吸声空腔 5 深度, 因而选择在 穿孔板 3 的穿孔处增加 1mm 厚、 7mm 长的内衬管 8, 相当于增加了穿孔板 3 的板厚, 而实际 穿孔板 3 的板面就主要起支撑内衬管 8 的作用, 因而 2mm 即可。鉴于共振式消声器较窄的 带宽, 可以借鉴串联多腔式共振式消声器的方法, 将穿孔板 3 沿烟气流动的方向设计为稍 有不同的结构参数 (本发明采用将结构参数不同的多块双面穿孔吸声体叠加组成双面穿孔 说 明 书 CN 103742892 A 10 8/20 页 11 吸声板 1 的方法) , 进而适当错开各部分的共振频率, 。
42、串联叠加后可拓宽消声频带, 如图 2 所 示。 0086 多块双面穿孔吸声板 1 以固定间距悬挂在炉腔与烟囱连接处的锥形空间里, 垂直 于水平面, 且平行于短外墙, 同时四壁也设置吸声结构, 烟气从双面穿孔吸声板 1 之间流 过, 形成共振式消声器, 如图 1 所示。 0087 由消声量公式可知 : k 直接影响消声量的大小, 为了获得更大的消声量, 需要增 大传导率 G、 吸声空腔体积 V 或者减小消声器的通道截面积 S, 由布置图可知 V=2*l*h*D, S=l*a, 其中 l 为穿孔板 3 的长度 (等于炉腔的宽度) , h 为穿孔板 3 的高度, a 为相邻两块双 面穿孔吸声板 1 。
43、之间的间距, 带入化简可得 : 0088 0089 可见在穿孔板3的参数确定的情况下, 增加板高h、 减小板间距a可以增大k值, 进 而增加消声量, 但板高 h 受到锥形空间的限制, 板间距 a 不能过小到影响烟气流动。经试验 表明, 组合参数穿孔板3共振式消声器采用表1所述的结构参数时, 可以在不影响烟气流动 的情况下, 使得消声量最大。 0090 表 1 组合参数穿孔板共振式消声器的结构参数 0091 0092 采用表 1 的组合参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与采用单一参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的 消声量对比如图 7 所示。 0093 由图 7 可知 : 采用由组合参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组。
44、成的共振式消声器可在 80Hz 中心频率的1/3倍频程频带上获得10dB以上的消声量, 比采用由单一参数的双面穿孔吸声 板1组成的共振式消声器的频带拓宽了2倍, 可以更好的消除低频噪声, 其消声量倍频程谱 如表 2 所示 : 0094 表 2 由组合参数的双面穿孔吸声板 1 组成的共振式消声器的消声量 0095 说 明 书 CN 103742892 A 11 9/20 页 12 0096 设置本发明的共振式消声器后 (采用表 1 的结构参数) , 厂界环境噪声基本达到排 放标准的要求, 设置共振式消声器前后的效果对比如表 3 所示 : 0097 表 3 设置共振式消声器前后烟囱噪声及环境噪声 。
45、/dB(A) 0098 0099 0100 实验例 2 : 噪声源的识别 0101 由于炉内存在流、 热、 声三者的耦合, 管阵本身是由带螺旋翅片的鳍片管组成其几 说 明 书 CN 103742892 A 12 10/20 页 13 何特征复杂, 完整建模计算需要的资源太大, 故对分析模型做了以下简化和假设 : 0102 1. 根据烟气组分关系, 运用气体状态方程计算烟气物理特性, 发现其各项指标与 空气相差不超过 5%, 计算中采用空气代替烟气 ; 0103 2. 由于换热过程本身不产生噪声, 只是间接影响烟气物理特性, 故不考虑烟气流 动过程中同炉壁、 管壁的换热情况, 管层间的烟气热力学。
46、参数均采用分段温度平均 ; 0104 3. 管阵整体建模时暂时不考虑鳍片管的螺旋翅片的影响, 验证裸管二维模型同三 维模型是否具有一致性, 如果一致, 可将多行列三维管阵缩小为局部二维管阵, 既保持管阵 特征又节省计算资源 ; 0105 4. 建立鳍片管与裸管的单管三维模型进行仿真对比, 用以修正管阵整体的特征频 率 ; 0106 5. 取炉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管层高压过热器 (最底层) 和除氧蒸发器 (最顶层) 的管阵计算分段特征频率, 以此来估计炉内整体的特征频率范围。 0107 一、 裸管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一致性验证 0108 1、 裸管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的建立 0109 2D模型中, 。
47、管径d=40mm, 入口长度L1=200mm(5d), 出口长度L2=600mm(15d), 距边壁 距离 L3=200mm(5d), 共 15000 个单元, 边界层单元大小为 1mm。 0110 3D 模 型 中, 管 径 d=40mm, 管 长 L=100mm, 入 口 长 度 L1=200mm(5d), 出 口 长 度 L2=600mm(15d), 距边壁距离 L2=200mm(5d), 共 300000 个单元, 边界层单元大小为 1mm。 0111 2、 裸管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仿真计算 0112 烟气参数采用高压过热器管层的工况, 见表 4。 0113 表 4 高压过热器管层工况 。
48、0114 温度 T烟气密度烟气动力粘度声速烟气流速 数据5170.4567Kg/m33.72E-05554.6m/s16m/s 0115 注 : 1. 烟气的热力学参数均采用出入口平均温度和平均压强下的空气状态参数 ; 0116 2. 烟气流速采用质量流量和当地密度进行折算, 为管层入口流速, 此处由于是单 管还进行了占空比折算。 0117 流场计算采用 LES(大涡模拟) , 瞬态计算的时间步长为 0.0005s, 计算步为 2500 步。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的流场涡量云图中均存在明显的漩涡脱落现象, 进一步计算单管 发出的噪声声压级。 0118 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的声压级线谱除了 93.4H。
49、z 和 92.2Hz 的主峰, 还在其高次谐 频处存在次峰, 二维模型的高次谐频更加明显。高次谐频主要是由漩涡脱落过程中的不对 称性引起的, 不对称脱落会导致圆管脉动阻力产生高频项, fluent 则会将高频项模拟为偶 极子源, 从而在频谱中出现峰值。fluent 软件的二维大涡模拟 (LES-2D) 模块在计算时由于 网格的不完全对称性 (普遍存在) 会出现明显漩涡脱落不对称的误差, 故其高次谐频分量较 明显, 三维模型在用大涡模拟计算时漩涡脱落不对称情况很弱, 更符合物理情况。 虽然二维 模型存在高次谐波分量的干扰, 但其次峰能量远小于主峰 (相差16.6dB) , 影响可忽略。 二维 模型与三维模型所计算出的特征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