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559824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13573.8

申请日:

2014.01.13

公开号:

CN103723638A

公开日:

2014.04.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B66C 23/7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415106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中联重科灌溪工业园变更后: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361号|||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B66C 23/7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361号变更后:415106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中联重科灌溪工业园|||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C 23/78申请日:20140113|||公开

IPC分类号:

B66C23/78

主分类号:

B66C23/78

申请人: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阳云华; 陈鹏

地址:

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36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黄志兴;李雪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爬升架包括用于第一标准节加节和降节的下爬升架以及用于第二标准节加节和降节的上爬升架;下爬升架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标准节的截面面积;上爬升架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在其外部的第二长方体框架,第二长方体框架与第三长方体框架固定;第三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标准节的截面面积;第二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与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应,且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第二长方体框架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可以实现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在增大塔机的最大独立工作高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所述塔式起重机具有变截面塔身,该塔身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标准节(16)和位于上部且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标准节(16)的第二标准节(15),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标准节(16)加节和降节的下爬升架(3)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标准节(15)加节和降节的上爬升架(1);
所述下爬升架(3)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标准节(16)的截面面积;
所述上爬升架(1)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外部的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标准节(15)的截面面积;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爬升架(3)包括第一外主弦杆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外主弦杆至少为四根,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
所述上爬升架(1)包括第二外主弦杆(8)、内主弦杆(10)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外主弦杆(8)至少为四根,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形成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内主弦杆(10)至少为四根,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主弦杆(8)平行设置以组成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包括水平杆和斜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通过所述中间杆(9)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9)包括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所述第一中间杆一端与所述内主弦杆固定以形成固定点(M),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所述第二中间杆一端与所述固定点(M)固定,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垂直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爬升架(1)和下爬升架(3)具有各自的标准节引入口。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爬升架(3)与所述上爬升架(1)通过销轴(2)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架包括沿该爬升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操作平台(12)以及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12)上的栏杆(13),各个所述操作平台(12)从所述爬升架的外侧向外延伸;
所述爬升架还包括用于工作人员从各个所述操作平台(12)上下的爬梯(17)。

10.  一种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 一项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所述爬升架套设在所述起重机的塔身周围。

说明书

说明书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变截面塔身的塔式起重机及适应于变截面塔身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背景技术
塔式起重机是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起重机。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造船厂、交通设施和电力设施建设对特大吨位的塔式起重机需求越来越多,对最大起重量要求越来越高。
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和塔顶等,塔身是由若干个标准节和基础节组成,根据塔机的高度,确定标准节的数量,标准节是由主弦杆、水平腹杆、斜腹杆等组焊而成的空间桁架结构,每节之间采用高强度连接螺栓连接。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需要,塔机的高度是可以通过加装标准节或者拆卸标准节来改变的,而标准节的加装与拆卸都是通过爬升架实现的。
塔式起重机的塔身有等截面的,当然也有变截面的,现有技术中,对于等截面塔身的塔式起重机的顶升加节与拆卸有其对应的爬升架(如图1-图3所示),但是,对于变截面塔身的塔式起重机的顶升加节与拆卸都是通过两个爬升架(包含两套泵站系统,一套对应大截面标准节的顶升加节与拆卸,另一套对应小截面标准节的顶升加节与拆卸)实现的,无法通过一套泵站系统实现两种不同截面标准节的顶升加节与拆卸。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针对变截面塔身的塔式起重机需要提供一种爬升架,以实现一套泵站系统完成两种不同截面标准节的顶升加节与拆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一个爬升架通过一套泵站系统无法实现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所述塔式起重机具有变截面塔身,该塔身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标准节和位于上部且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标准节的第二标准节,所述爬升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标准节加节和降节的下爬升架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标准节加节和降节的上爬升架;
所述下爬升架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标准节的截面面积;
所述上爬升架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外部的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标准节的截面面积;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爬升架包括第一外主弦杆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外主弦杆至少为四根,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
所述上爬升架包括第二外主弦杆、内主弦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外主弦杆至少为四根,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形成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内主弦杆至少为四根,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主弦杆平行设置以组成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包括水平杆和斜杆。
优选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通过所述中间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间杆包括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所述第一中间杆一端与所述内主弦杆固定以形成固定点,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所述第二中间杆一端与所述固定点固定,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爬升架和下爬升架具有各自的标准节引入口。
优选地,所述下爬升架与所述上爬升架通过销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爬升架包括沿该爬升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操作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上的栏杆,各个所述操作平台从所述爬升架的外侧向外延伸;
所述爬升架还包括用于工作人员从各个所述操作平台上下的爬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所述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所述爬升架套设在所述起重机的塔身周围。
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由于其包括爬升架和下爬升架,因此实现了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具体的,通过下爬升架实现塔身下部的第一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通过上爬升架实现塔身上部的第二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由于塔身采用分段加节或降节(即,先进行第二标准节的加节,在进行第一标准节的加节,是两个工作阶段,降节同样采用的是两个工作阶段,这里不在重复),因此所述上爬升架与下爬升架使用的是同一套泵站系统,这样,在增大塔机的最大独立工作高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 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背景技术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B向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简略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主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侧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沿A-A剖切面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与塔式起重机塔身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与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驾驶室、塔机等的安装)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进行第一标准节加节的状态图。
图12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进行第一标准节加节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13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上爬升架进行第二标准节加节的状态图。
图14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进行第二标准节加节完成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爬升架;        2:销轴;            3:下爬升架;
4:第二引进系统;    5:第一引进系统;    6:第二引进面;
7:第一引进面;      8:第二外主弦杆;    9:中间杆;
10:内主弦杆;       11:泵;             12:操作平台;
13:栏杆;           14:顶升油缸;       15:第二标准节;
16:第一标准节;     17:爬梯;            M: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提到的“加节”与“降节”的含义是:不同截面的标准节(在本发明中指第一标准节16和第二标准节15)通过爬升架将每一节标准节增加到塔身上或从塔身上拆卸,以实现塔身高度的升高或降低,也就是,标准节的顶升与拆卸。
基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个爬升架通过一套泵站系统无法实现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如图4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结合图11和图13,所述塔式起重机具有变截面塔身,该塔身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标准节16和位于上部且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标准节16的第二标准节15。所述爬升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标准节16加节和降节的下爬升架3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标准节15加节和降节的上爬升架1。所述下爬升架3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标准节16的截面面积。所述上爬升架1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外部的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 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标准节15的截面面积;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端部通过销轴2连接,也就是说,所述下爬升架3与所述上爬升架1通过销轴2连接,使得上爬升架1和下爬升架3方便拆卸和安装。
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由于其包括爬升架1和下爬升架3,因此实现了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具体的,通过下爬升架3实现塔身下部的第一标准节16的加节与降节,通过上爬升架1实现塔身上部的第二标准节15的加节与降节。由于塔身采用分段加节(即,先进行第二标准节15的加节,在进行第一标准节16的加节,是两个工作阶段降节同样采用的是两个工作阶段,这里不在重复),因此所述上爬升架1与下爬升架3使用的是同一套泵站系统,这样,在增大塔机的最大独立工作高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如图8所示,为了使所述爬升架的结构简单、稳固,所述下爬升架3包括第一外主弦杆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外主弦杆至少为四根,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所述上爬升架1包括第二外主弦杆8、内主弦杆10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外主弦杆8至少为四根,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形成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内主弦杆10至少为四根,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主弦杆8平行设置以组成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爬升架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包括水平杆和斜杆。
为了更进一步提供所述爬升架的结构强度,并使所述爬升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通过所述中间杆9连接,所述中间杆9包括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所述第一中间杆一端与所 述内主弦杆固定以形成固定点M,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所述第二中间杆一端与所述固定点M固定,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所述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垂直设置,加强结构的稳固性。
如图5所示,所述爬升架的泵站系统包括泵11和顶升油缸14;所述泵11安装在所述平台12上,所述顶升油缸14固定在所述爬升架上,并与所述泵11相连。利用所述泵站系统分别为上爬升架1与下爬升架3提供动力,实现第一标准节16和第二标准节15的加节与降。
优选地,所述爬升架包括沿该爬升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操作平台12以及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12上的栏杆13,各个所述操作平台12从所述爬升架的外侧向外延伸。所述爬升架还包括用于工作人员从各个所述操作平台12上下的爬梯17。所述爬梯17上固定有用于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安全框架,保证了工作人员在上下爬梯是时的安全,所述安全框架能够容纳工作人员。所述操作平台12和栏杆13的增设,保证了工作人员在施工时的人生安全。所述爬梯17的增设,方便工作人员上下操作平台12。
如图6-图7所示,所述上爬升架1和下爬升架3具有各自的标准节引入口,具体地,所述下爬升架3包括能够容纳所述第一标准节16的第一引进面7,所述上爬升架1包括能够容纳所述第二标准节15的第二引进面6。这样,在塔身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过程中,所述第一标准节16与所述第二标准节15可以很方便的安装与拆卸。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所述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所述爬升架套设在所述起重机的塔身周围。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由于其爬升架包括上爬升架1与下爬升架3,下爬升架3实现了塔身下部的第一标准节16的加节与降节,上爬升架1实现了塔身上部的第二标准节15的加节与降节,因此,所述爬升架在使用一套泵站系统的情况下,实现了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在增大塔机的最大独立工作高度的同时节约了 成本。
以下将对塔式起重机的安装及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进行描述,为了描述方便使用步骤的方式描述:
S1:在较低高度,采用辅助吊装设备完成塔身基础节的组装,爬升架安装,如图9所示。
S2:在图9的基础上安装塔式起重机的其他部件,如塔机、驾驶室等,安装完成图,如图10所示。
S3:进行塔身下部第一标准节16的加节,具体的,通过第一引进系统5将所述第一标准节16吊起,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进面7移动到指定位置,完成所述第一标准节16的加节,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需求高度,如图11和图12。
S4:为了减少塔身风阻,步骤S4完毕后,拆除所述下爬升架3,并将其下放至地面固定好;进行塔身上部第二标准节15的加节,具体的,通过第二引进系统4将所述第二标准节15吊起,并通过所述第二引进面6移动到指定位置,完成所述第二标准节15的加节,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需求高度,如图13和图14。
S5:塔式起重机标准节的降节过程与其加节过程操作顺序相反,这里不在重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2363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16 CN 103723638 A (21)申请号 201410013573.8 (22)申请日 2014.01.13 B66C 23/78(2006.01) (71)申请人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 361 号 (72)发明人 阳云华 陈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83 代理人 黄志兴 李雪 (54) 发明名称 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 (57) 摘要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及塔式起重机, 爬升架包括用于。

2、第一标准节加节 和降节的下爬升架以及用于第二标准节加节和降 节的上爬升架 ; 下爬升架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 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标准节的截 面面积 ; 上爬升架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 在其外部的第二长方体框架, 第二长方体框架与 第三长方体框架固定 ; 第三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 积大于第二标准节的截面面积 ; 第二长方体框架 的截面面积与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 应, 且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第二长方体框架 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 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 可以实现不同截面标准节 的加节与降节, 在增大塔机的最大独立工作高度 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51)Int。

3、.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23638 A CN 103723638 A 1/1 页 2 1. 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所述塔式起重机具有变截面塔身, 该塔身包括位于下部 的第一标准节 (16) 和位于上部且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标准节 (16) 的第二标准节 (15) ,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爬升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标准节 (16) 加节和降节的下爬升架 (3) 以及用于 所述第二标准节 (15) 加节和降节的上爬升架 (1) ; 所。

4、述下爬升架 (3) 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 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 一标准节 (16) 的截面面积 ; 所述上爬升架 (1) 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外部的第二长 方体框架, 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固定连接 ; 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的 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标准节 (15) 的截面面积 ; 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与所述 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应, 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 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爬升架 (3) 包括第 一外主弦杆和第一连接杆, 。

5、所述第一外主弦杆至少为四根, 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 接形成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 ; 所述上爬升架 (1) 包括第二外主弦杆 (8) 、 内主弦杆 (10) 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二外主 弦杆 (8) 至少为四根, 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形成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 ; 所述内 主弦杆 (10) 至少为四根, 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主弦杆 (8) 平行设置以组成所述第三长方体 框架。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 连接杆均包括水平杆和斜杆。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 所述第三长。

6、方体框架通过所述中间杆 (9) 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杆 (9) 包括第一 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 所述第一中间杆一端与所述内主弦杆固定以形成固定点 (M) , 另一端 固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 所述第二中间杆一端与所述固定点 (M) 固定, 另一端固定到 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间杆和第二 中间杆垂直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爬升架 (1) 和下爬 升架 (3) 具有各自的标准节引入口。 8. 根据权利。

7、要求 1 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爬升架 (3) 与所述 上爬升架 (1) 通过销轴 (2) 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爬升架包括沿该爬 升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操作平台 (12) 以及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 (12) 上的栏杆 (13) , 各个所述操作平台 (12) 从所述爬升架的外侧向外延伸 ; 所述爬升架还包括用于工作人员从各个所述操作平台 (12) 上下的爬梯 (17) 。 10. 一种塔式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重机包括权利要求 1-9 任意一项所述的塔式 起重机的爬升架, 所述爬升架套设在所述起重机。

8、的塔身周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23638 A 2 1/5 页 3 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械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变截面塔身的塔式起重机及适应于 变截面塔身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背景技术 0002 塔式起重机是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起重机。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力 投入, 造船厂、 交通设施和电力设施建设对特大吨位的塔式起重机需求越来越多, 对最大起 重量要求越来越高。 0003 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和塔顶等, 塔身是由若干个标准节和基础节组成, 根据塔机 的高度, 确定标准节的数量, 标准节是由主弦杆、 水平腹杆、 斜腹杆。

9、等组焊而成的空间桁架 结构, 每节之间采用高强度连接螺栓连接。 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需要, 塔机的高度是可以通 过加装标准节或者拆卸标准节来改变的, 而标准节的加装与拆卸都是通过爬升架实现的。 0004 塔式起重机的塔身有等截面的, 当然也有变截面的, 现有技术中, 对于等截面塔身 的塔式起重机的顶升加节与拆卸有其对应的爬升架 (如图 1- 图 3 所示) , 但是, 对于变截面 塔身的塔式起重机的顶升加节与拆卸都是通过两个爬升架 (包含两套泵站系统, 一套对应 大截面标准节的顶升加节与拆卸, 另一套对应小截面标准节的顶升加节与拆卸) 实现的, 无 法通过一套泵站系统实现两种不同截面标准节的顶升。

10、加节与拆卸。 0005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 针对变截面塔身的塔式起重机需要提供一种爬升 架, 以实现一套泵站系统完成两种不同截面标准节的顶升加节与拆卸。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 以克服现有技术 中, 采用一个爬升架通过一套泵站系统无法实现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的问题。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所述塔式起重机具有 变截面塔身, 该塔身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标准节和位于上部且截面面积小于该第一标准节 的第二标准节, 所述爬升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标准节加节和降节的下爬升架以及用于所述 第二标准节加节和。

11、降节的上爬升架 ; 0008 所述下爬升架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 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 一标准节的截面面积 ; 0009 所述上爬升架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外部的第二 长方体框架, 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固定连接 ; 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 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标准节的截面面积 ; 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 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应, 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端 部可拆卸连接。 0010 优选地, 所述下爬升架包括第一外主弦杆和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一外主弦杆至少 为四根, 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

12、形成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 ; 说 明 书 CN 103723638 A 3 2/5 页 4 0011 所述上爬升架包括第二外主弦杆、 内主弦杆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二外主弦杆至 少为四根, 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形成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 ; 所述内主弦杆至少 为四根, 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主弦杆平行设置以组成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 0012 优选地,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包括水平杆和斜杆。 0013 优选地, 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通过所述中间杆连接 0014 优选地, 所述中间杆包括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 所述第一中间杆一端与所述 内主弦杆固定以形成固定点, 另一端固。

13、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 所述第二中间杆一端 与所述固定点固定, 另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 0015 优选地, 所述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垂直设置。 0016 优选地, 所述上爬升架和下爬升架具有各自的标准节引入口。 0017 优选地, 所述下爬升架与所述上爬升架通过销轴连接。 0018 优选地, 所述爬升架包括沿该爬升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操作平台以及设 置在所述操作平台上的栏杆, 各个所述操作平台从所述爬升架的外侧向外延伸 ; 0019 所述爬升架还包括用于工作人员从各个所述操作平台上下的爬梯。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 所述起重机包括所述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14、 所述 爬升架套设在所述起重机的塔身周围。 0021 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 由于其包括爬升架和下爬升 架, 因此实现了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 具体的, 通过下爬升架实现塔身下部的第一 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 通过上爬升架实现塔身上部的第二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由于塔身 采用分段加节或降节 (即, 先进行第二标准节的加节, 在进行第一标准节的加节, 是两个工 作阶段, 降节同样采用的是两个工作阶段, 这里不在重复) , 因此所述上爬升架与下爬升架 使用的是同一套泵站系统, 这样, 在增大塔机的最大独立工作高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0022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

15、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 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 0024 图 1 是背景技术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主视图。 0025 图 2 是图 1 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 A 向视图。 0026 图 3 是图 1 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 B 向视图。 0027 图 4 是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简略立体图。 0028 图 5 是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 6 是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主视图。

16、。 0030 图 7 是图 6 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侧视图。 0031 图 8 是图 6 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沿 A-A 剖切面的剖视图。 0032 图 9 是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与塔式起重机塔身的安装示意图。 0033 图 10 是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与塔式起重机 (包括塔身、 驾驶室、 塔 机等的安装) 的安装示意图。 0034 图 11 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进行第一标准节加节 说 明 书 CN 103723638 A 4 3/5 页 5 的状态图。 0035 图 12 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进行第一标准节加节。

17、 完成后的示意图。 0036 图 13 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上爬升架进行第二标准节加节 的状态图。 0037 图 14 是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的下爬升架进行第二标准节加节 完成后的示意图。 0038 附图标记说明 0039 1 : 上爬升架 ; 2 : 销轴 ; 3 : 下爬升架 ; 0040 4 : 第二引进系统 ; 5 : 第一引进系统 ; 6 : 第二引进面 ; 0041 7 : 第一引进面 ; 8 : 第二外主弦杆 ; 9 : 中间杆 ; 0042 10 : 内主弦杆 ; 11 : 泵 ; 12 : 操作平台 ; 0043 13 : 栏杆 ; 14 : 。

18、顶升油缸 ; 15 : 第二标准节 ; 0044 16 : 第一标准节 ; 17 : 爬梯 ; M : 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46 在本发明中, 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 使用的方位词如 “上、 下、 左、 右” 通常是指 参考附图所示的上、 下、 左、 右 ;“内、 外” 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 外。 0047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中提到的 “加节” 与 “降节” 的含义是 : 不同截面的标 准节 (在本发明中指第一标准节。

19、 16 和第二标准节 15) 通过爬升架将每一节标准节增加到塔 身上或从塔身上拆卸, 以实现塔身高度的升高或降低, 也就是, 标准节的顶升与拆卸。 0048 基于现有技术中, 采用一个爬升架通过一套泵站系统无法实现不同截面标准节的 加节与降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图4所示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结合图11和图13, 所述塔式起重机具有变截面塔身, 该塔身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标准节 16 和位于上部且截 面面积小于该第一标准节16的第二标准节15。 所述爬升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标准节16加 节和降节的下爬升架3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标准节15加节和降节的上爬升架1。 所述下爬升 架3包括第一长方体框架。

20、, 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标准节16的截面 面积。所述上爬升架 1 包括第三长方体框架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外部的第二长 方体框架, 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的 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标准节 15 的截面面积 ; 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 一长方体框架的截面面积相对应, 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 端部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的 端部通过销轴 2 连接, 也就是说, 所述下爬升架 3 与所述上爬升架 1 通过销轴 2 连接, 使得 上爬升架 1 和。

21、下爬升架 3 方便拆卸和安装。 0049 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由于其包括爬升架 1 和下爬升架 3, 因此实现 了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 具体的, 通过下爬升架 3 实现塔身下部的第一标准节 16 的加节与降节, 通过上爬升架 1 实现塔身上部的第二标准节 15 的加节与降节。由于塔身采 说 明 书 CN 103723638 A 5 4/5 页 6 用分段加节 (即, 先进行第二标准节15的加节, 在进行第一标准节16的加节, 是两个工作阶 段降节同样采用的是两个工作阶段, 这里不在重复) , 因此所述上爬升架 1 与下爬升架 3 使 用的是同一套泵站系统, 这样, 在增大。

22、塔机的最大独立工作高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0050 如图 8 所示, 为了使所述爬升架的结构简单、 稳固, 所述下爬升架 3 包括第一外主 弦杆和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一外主弦杆至少为四根, 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形成 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所述上爬升架 1 包括第二外主弦杆 8、 内主弦杆 10 和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二外主弦杆 8 至少为四根, 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形成所述第二长方体框 架 ; 所述内主弦杆 10 至少为四根, 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主弦杆 8 平行设置以组成所述第三 长方体框架。 在本实施方式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爬升架的结构强度,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 第二连接杆均。

23、包括水平杆和斜杆。 0051 为了更进一步提供所述爬升架的结构强度, 并使所述爬升架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第三长方体框架通过所述中间杆 9 连接, 所述中间杆 9 包括第 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 所述第一中间杆一端与所述内主弦杆固定以形成固定点 M, 另一端 固定到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 所述第二中间杆一端与所述固定点 M 固定, 另一端固定到 所述第二长方体框架上。所述第一中间杆和第二中间杆垂直设置, 加强结构的稳固性。 0052 如图 5 所示, 所述爬升架的泵站系统包括泵 11 和顶升油缸 14 ; 所述泵 11 安装在 所述平台 12 上, 所述顶升油缸 14。

24、 固定在所述爬升架上, 并与所述泵 11 相连。利用所述泵 站系统分别为上爬升架 1 与下爬升架 3 提供动力, 实现第一标准节 16 和第二标准节 15 的 加节与降。 0053 优选地, 所述爬升架包括沿该爬升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操作平台 12 以 及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 12 上的栏杆 13, 各个所述操作平台 12 从所述爬升架的外侧向外延 伸。所述爬升架还包括用于工作人员从各个所述操作平台 12 上下的爬梯 17。所述爬梯 17 上固定有用于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安全框架, 保证了工作人员在上下爬梯是时的安全, 所 述安全框架能够容纳工作人员。所述操作平台 12 和栏杆 13 的增设。

25、, 保证了工作人员在施 工时的人生安全。所述爬梯 17 的增设, 方便工作人员上下操作平台 12。 0054 如图 6- 图 7 所示, 所述上爬升架 1 和下爬升架 3 具有各自的标准节引入口, 具体 地, 所述下爬升架3包括能够容纳所述第一标准节16的第一引进面7, 所述上爬升架1包括 能够容纳所述第二标准节15的第二引进面6。 这样, 在塔身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过程中, 所 述第一标准节 16 与所述第二标准节 15 可以很方便的安装与拆卸。 005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 所述起重机包括所述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 所述 爬升架套设在所述起重机的塔身周围。本发明提供的塔式起重机, 由。

26、于其爬升架包括上爬 升架 1 与下爬升架 3, 下爬升架 3 实现了塔身下部的第一标准节 16 的加节与降节, 上爬升 架 1 实现了塔身上部的第二标准节 15 的加节与降节, 因此, 所述爬升架在使用一套泵站系 统的情况下, 实现了不同截面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 在增大塔机的最大独立工作高度的同 时节约了成本。 0056 以下将对塔式起重机的安装及标准节的加节与降节进行描述, 为了描述方便使用 步骤的方式描述 : 0057 S1 : 在较低高度, 采用辅助吊装设备完成塔身基础节的组装, 爬升架安装, 如图 9 所示。 说 明 书 CN 103723638 A 6 5/5 页 7 0058 S2。

27、 : 在图 9 的基础上安装塔式起重机的其他部件, 如塔机、 驾驶室等, 安装完成图, 如图 10 所示。 0059 S3 : 进行塔身下部第一标准节 16 的加节, 具体的, 通过第一引进系统 5 将所述第 一标准节 16 吊起, 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进面 7 移动到指定位置, 完成所述第一标准节 16 的加 节, 重复上述过程, 直至达到需求高度, 如图 11 和图 12。 0060 S4 : 为了减少塔身风阻, 步骤 S4 完毕后, 拆除所述下爬升架 3, 并将其下放至地面 固定好 ; 进行塔身上部第二标准节15的加节, 具体的, 通过第二引进系统4将所述第二标准 节 15 吊起, 并通过所。

28、述第二引进面 6 移动到指定位置, 完成所述第二标准节 15 的加节, 重 复上述过程, 直至达到需求高度, 如图 13 和图 14。 0061 S5 : 塔式起重机标准节的降节过程与其加节过程操作顺序相反, 这里不在重复。 0062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 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 单变型, 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3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 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0064 此外, 本发。

29、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只要其不违背本 发明的思想, 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说 明 书 CN 103723638 A 7 1/9 页 8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23638 A 8 2/9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23638 A 9 3/9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23638 A 10 4/9 页 11 图 6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23638 A 11 5/9 页 12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23638 A 12 6/9 页 13 图 10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23638 A 13 7/9 页 14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23638 A 14 8/9 页 15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23638 A 15 9/9 页 16 图 1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23638 A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