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盘软管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动盘软管机.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7118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07 CN 103771188 A (21)申请号 201410043783.1 (22)申请日 2014.01.29 201310047238.5 2013.02.06 CN B65H 54/76(2006.01) (71)申请人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地址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海滨路 1121 号 (72)发明人 顾星 王卫军 林宁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番禺容大专利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44326 代理人 刘新年 (54) 发明名称 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57) 摘要 本。
2、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用于软管在 自动生产线成品后进行收料, 包括 : 送管单元、 切 管单元、 收管单元和控制系统 ; 送管单元, 用于将 生产线上的成品的软管传输至切管单元 ; 切管单 元, 用于将软管裁切成预定的长度 ; 收管单元, 用 于接收具有预定长度的软管, 并将软管有序地盘 绕成卷 ; 控制系统, 用于控制送管单元将所述软 管沿直线方向往复移动, 且用于控制切管单元将 软管裁切成预定的长度, 以及用于控制收管单元 依靠自身旋转以将软管盘绕成卷。 这样, 在盘管的 时候, 软管的盘绕直径可以自动的、 有序的变化, 软管可以成层的、 平整的堆叠。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71188 A CN 103771188 A 1/2 页 2 1. 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用于软管在自动生产线成品后进行收料, 包括 : 送管单元、 切管 单元、 收管单元和控制系统 ; 送管单元, 用于将生产线上的成品的软管传输至切管单元 ; 切管单元, 用于将软管裁切成预定的长度 ; 收管单元, 用于接收具有预定长度的软管, 并将软管有序地盘绕成卷 ; 控制系统, 用于控制送管单元将所述软管沿直。
4、线方向往复移动, 且用于控制切管单元 将软管裁切成预定的长度, 以及用于控制收管单元依靠自身旋转以将软管盘绕成卷 ; 送管单元之后依次设置切管单元以及收管单元, 控制系统安装在设置于设备外部的控 制柜内。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报警装置, 用于检测 送管单元、 切管单元和收管单元的工作状况, 当三者之中任何之一出现故障, 报警装置将信 号传递给控制系统以进行报警。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送管单元包括送管支 架、 变径电机、 变径丝杆、 导轨滑块、 变径滑台、 送管臂、 第一导轮、 第二导轮、 张紧。
5、轮、 送料电 机、 送料同步带轮、 送料同步带、 送料轮、 压紧轮、 调节块和挡块 ; 变径电机安装于送管支架 上, 变径电机与变径丝杆驱动连接, 变径滑台与变径丝杆连接, 同时变径滑台通过导轨滑块 与送管支架导向连接, 送管臂安装在变径滑台上, 第一导轮可转动安装于送管支架上, 第二 导轮可转动安装于送管臂上, 张紧轮安装于第一导轮与第二导轮之间, 送管臂端部安装有 送料轮与压紧轮, 送料轮与压紧轮平行布置, 送料轮与压紧轮之间的安装间距可调节安装, 送料电机安装在送管臂上, 送料同步带轮与送料轮同轴刚性连接, 送料同步带轮与送料电 机通过送料同步带传动连接, 调节块与压紧轮同轴连接, 挡块。
6、档设于调节块外部 ; 所述送管 单元还包括测速机构, 所述测速机构包括测速臂、 测速压轮、 测速同步带轮、 测速同步带、 压 轮弹簧和编码器 ; 测速臂设有活动端与铰接端, 测速臂的铰接端与送管支架铰接, 测速臂的 活动端可转动安装有测速压轮, 测速臂的活动端与送管支架之间安装有压轮弹簧, 编码器 安装于测速臂中部, 编码器与测速压轮分别同轴连接一个测速同步带轮, 两个测速同步带 轮之间通过测速同步带传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切管单元固定安装于 所述送料轮以及压紧轮的下方, 所述切管单元包括切断刀座和切断气缸, 切断刀座安装于 送料轮以及。
7、压紧轮的下方, 切断气缸安装于切断刀座的侧方。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其特征在于 : 把送管单元将软管送至切 管单元的速度定义为第一速度,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测速器, 用于检测第一速度以供控 制系统根据生产线的出品速度来对第一速度进行调整。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其特征在于 : 把收管单元的盘卷速度定 义为第二速度,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二测速器, 用于检测第二速度以供控制系统根据第一 速度来对第二速度进行调整。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软管沿直线方向往复 移动的最小距离为软管的直径。 8. 。
8、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管单元包括 : 第一收容装置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71188 A 2 CN 103771188 A 2/2 页 3 衔接构件, 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收容装置的下方 ; 第一驱动装置, 用于借由衔接构件驱动第一收容装置的旋转 ; 以及 一抬升装置, 用于借由衔接构件驱动第一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分离。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管单元还包括 : 第二 收容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进行 水平方向的换位 ; 其中, 当第一收容装。
9、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分离时, 第一收容装置离开原始位 置, 第二收容装置进入第一收容装置的原始位置 ; 所述抬升装置用于借由衔接构件驱动使 第二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接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容装置包括固 定连接的第一收容器和第一固定构件, 衔接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固定构件的下方。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71188 A 3 CN 103771188 A 1/6 页 4 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材质的软管在自动生产线中的收料部分, 即一种自动盘软管 机。 背景技术 0002 塑料软管广泛应用于日常。
10、生活工作中, 其中, 涉及医疗领域或者食品领域的塑料 软管, 必须确保在生产工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这就要求塑料软管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 少人工操作工序。 0003 现有技术中, 盘管的工作往往是人工进行, 效率低且容易污染软管 ; 为此, 如何将 挤出成型的塑料软管有序的、 自动的进行盘卷收料, 成为业界人士研发的热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软管有序的、 自动的进行盘卷收料的机器, 尽量避免人工操 作以减少污染, 提高效率。 0005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用于软管在自动生产线成品后进行收料, 包括 : 送管 单元、 切管单元、 收管单元和控制系统 ; 送管单元, 用。
11、于将生产线上的成品的软管传输至切 管单元 ; 切管单元, 用于将软管裁切成预定的长度 ; 收管单元, 用于接收具有预定长度的软 管, 并将软管有序地盘绕成卷 ; 控制系统, 用于控制送管单元将所述软管沿直线方向往复移 动, 且用于控制切管单元将软管裁切成预定的长度, 以及用于控制收管单元依靠自身旋转 以将软管盘绕成卷 ; 送管单元之后依次设置切管单元以及收管单元, 控制系统安装在设置 于设备外部的控制柜内。 0006 优选地, 一种自动盘软管机还包括报警装置, 用于检测送管单元、 切管单元和收管 单元的工作状况, 当三者之中任何之一出现故障, 报警装置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以进行 报警。 优选地。
12、, 所述送管单元包括送管支架、 变径电机、 变径丝杆、 导轨滑块、 变径滑台、 送管 臂、 第一导轮、 第二导轮、 张紧轮、 送料电机、 送料同步带轮、 送料同步带、 送料轮、 压紧轮、 调 节块和挡块 ; 变径电机安装于送管支架上, 变径电机与变径丝杆驱动连接, 变径滑台与变径 丝杆连接, 同时变径滑台通过导轨滑块与送管支架导向连接, 送管臂安装在变径滑台上, 第 一导轮可转动安装于送管支架上, 第二导轮可转动安装于送管臂上, 张紧轮安装于第一导 轮与第二导轮之间, 送管臂端部安装有送料轮与压紧轮, 送料轮与压紧轮平行布置, 送料轮 与压紧轮之间的安装间距可调节安装, 送料电机安装在送管臂上。
13、, 送料同步带轮与送料轮 同轴刚性连接, 送料同步带轮与送料电机通过送料同步带传动连接, 调节块与压紧轮同轴 连接, 挡块档设于调节块外部 ; 所述送管单元还包括测速机构, 所述测速机构包括测速臂、 测速压轮、 测速同步带轮、 测速同步带、 压轮弹簧和编码器 ; 测速臂设有活动端与铰接端, 测 速臂的铰接端与送管支架铰接, 测速臂的活动端可转动安装有测速压轮, 测速臂的活动端 与送管支架之间安装有压轮弹簧, 编码器安装于测速臂中部, 编码器与测速压轮分别同轴 连接一个测速同步带轮, 两个测速同步带轮之间通过测速同步带传动连接。 说 明 书 CN 103771188 A 4 CN 1037711。
14、88 A 2/6 页 5 0007 优选地, 所述切管单元固定安装于所述送料轮以及压紧轮的下方, 所述切管单元 包括切断刀座和切断气缸, 切断刀座安装于送料轮以及压紧轮的下方, 切断气缸安装于切 断刀座的侧方。 0008 优选地, 把送管单元将软管送至切管单元的速度定义为第一速度, 所述控制系统 包括第一测速器, 用于检测第一速度以供控制系统根据生产线的出品速度来对第一速度进 行调整。 0009 优选地, 把收管单元的盘卷速度定义为第二速度,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二测速器, 用于检测第二速度以供控制系统根据第一速度来对第二速度进行调整。 0010 优选地, 所述软管沿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最小距离为。
15、软管的直径。 0011 优选地, 所述收管单元包括 : 第一收容装置 ; 衔接构件, 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收容 装置的下方 ; 第一驱动装置, 用于借由衔接构件驱动第一收容装置的旋转 ; 一抬升装置, 用 于借由衔接构件驱动第一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分离。 0012 优选地, 所述收管单元还包括 : 第二收容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 所述第二驱动装 置用于驱动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进行水平方向的换位 ; 其中, 当第一收容装置与 第一驱动装置分离时, 第一收容装置离开原始位置, 第二收容装置进入第一收容装置的原 始位置 ; 以及所述抬升装置用于借由衔接构件驱动使第二收容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接合。。
16、 0013 优选地, 所述第一收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收容器和第一固定构件, 衔接构 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固定构件的下方。 0014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 送料单元在传送软管的同时, 使得软管沿直线方向 做往复移动, 而收管单元依靠自身旋转以将软管盘绕成卷, 这样, 在盘管的时候, 软管的盘 绕直径可以自动的、 有序的变化, 软管可以成层的、 平整的堆叠, 当堆叠到预定长度时, 控制 系统指令切管单元自动将其切断, 在收卷阶段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操作, 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 减少了在生产过程中的收料阶段对软管的人工污染。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发明的一种自动盘软。
17、管机的立体图 ; 0016 图 2 为图 1 所示的送管单元和切管单元的立体图 ; 0017 图 3 为图 1 所示的收管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 0018 图 4 为图 1 所示的收管单元的局部分解图 ; 0019 图 5 为图 1 所示的收管单元的局部的剖视图, 表示第一收容装置、 衔接构件、 第一 驱动装置和抬升装置在盘管过程中的配合状态 ; 0020 图 6 为图 1 所示的收管单元的局部的剖视图, 表示第一收容装置、 衔接构件、 第一 驱动装置和抬升装置在盘管结束后的工作料盘即将换位的状态。 0021 附图标号说明 0022 机架 1 送管单元 2 送管支架 2a 0023 变径滑台 2。
18、b 送管臂 2c 第一导轮 2d 0024 第二导轮 2e 张紧轮 2f 切管单元 3 0025 切断刀座 3a 切断气缸 3b 送料电机 4a 0026 送料同步带轮 4b 送料轮 4c 压紧轮 4d 说 明 书 CN 103771188 A 5 CN 103771188 A 3/6 页 6 0027 调节块 4e 挡块 4f 测速机构 5 0028 测速臂 5a 测速压轮 5b 测速同步带轮 5c 0029 压轮弹簧 5d 编码器 5e 导轨滑块 7 0030 变径电机 8a 变径丝杆 8b 工作料盘 9a 0031 预备料盘 9b 第一固定构件 10 滑台 11 0032 衔接构件 12。
19、 滑套 12a 滚动轴承 12b 0033 回转件 13 回转台 13a 回转轴 13b 0034 轴承座 15a 圆锥滚子轴承 15b 推力球轴承 15c 0035 锁紧螺母 16 导杆 17 滑块 18 0036 导杆支承座 19 驱动分离装置 26 抬升气缸 26a 0037 拨叉 26b 回转电机 27 输出轴 27a 0038 导向键 27b 工位气缸 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一) 整体 0040 请参照图 1 所示, 为本发明的一种自动盘软管机的具体实施例, 用于软管在自动 生产线成品后进行收料, 包括 : 机架 1, 安装于机架 1 上的送管单元 2、 切管单元 3、 收。
20、管单 元、 报警装置和控制系统 (未图示) ; 送管单元 2, 用于将生产线上的成品的软管传送至切管 单元 3 ; 切管单元 2, 用于将软管裁切成预定的长度 ; 收管单元, 用于将软管有序地盘绕成 卷 ; 送管单元2之后依次设置切管单元3以及收管单元, 控制系统安装在设置于设备外部的 控制柜内。报警装置, 用于检测送管单元 2、 切管单元 3、 收管单元的工作状况, 当送管单元 2、 切管单元 3 和收管单元之中的任何之一出现故障, 报警装置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以进 行报警。 0041 (二) 送管单元和切管单元 0042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所述送管单元 2 包括送管支架 2a、 。
21、变径电机 8a、 变径丝杆 8b、 导轨滑块 7、 变径滑台 2b、 送管臂 2c、 第一导轮 2d、 第一导轮 2e、 张紧轮 2f、 送料电机 4a、 送 料同步带轮 4b、 送料同步带、 送料轮 4c、 压紧轮 4d、 调节块 4e 和挡块 4f ; 变径电机 8a 安装 于送管支架 2a 上, 变径电机 8a 与变径丝杆 8b 驱动连接, 变径滑台 2b 与变径丝杆 8b 连接, 同时变径滑台 2b 通过导轨滑块 7 与送管支架 2a 导向连接, 送管臂 2c 安装在变径滑台 2b 上, 第一导轮 2d 可转动安装于送管支架 2a 上, 第一导轮 2e 可转动安装于送管臂 2c 上, 。
22、张 紧轮 2f 安装于第一导轮 2d 与第一导轮 2e 之间, 送管臂 2c 端部安装有送料轮 4c 与压紧轮 4d, 送料轮 4c 与压紧轮 4d 平行布置, 送料轮 4c 与压紧轮 4d 之间的安装间距可调节安装, 送料电机 4a 安装在送管臂 2c 上, 送料同步带轮 4b 与送料轮 4c 同轴刚性连接, 送料同步带 轮 4b 与送料电机 4a 通过送料同步带传动连接, 调节块 4e 与压紧轮 4d 同轴连接, 挡块 4f 档设于调节块 4e 外部。 0043 需要盘绕的软管依次绕接在第一导轮2d、 张紧轮2f和第一导轮2e上, 通过张紧轮 2f 对软管进行张紧, 防止软管在送管的过程中。
23、脱离第一导轮 2d 或第一导轮 2e。随后软管 绕接于送料轮 4c 上, 并通过压紧轮 4d 将软管压紧在送料轮 4c 上, 保证送料轮 4c 与软管接 触紧密。 压紧轮4d与送料轮4c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安装, 以适应不同软管的管径, 送料轮4c 说 明 书 CN 103771188 A 6 CN 103771188 A 4/6 页 7 与压紧轮 4d 之间的间距调节完成后, 调整好挡块 4f 的位置, 使挡块 4f 档设于调节块 4e 的 外部对调节块 4e 进行限位。送料轮 4c 在送料电机 4a 的驱动下旋转, 依靠送料轮 4c 与软 管之间的摩擦力使软管在送料轮 4c 的转动下不断送料。。
24、送管臂 2c 安装于变径滑台 2b 上, 可随变径滑台 2b 一起滑动。通过变径电机 8a 驱动变径丝杆 8b 旋转, 带动变径滑台 2b 在 导轨滑块 7 的导向作用下移动, 从而实现软管送料位置的平行移动, 进行软管盘绕过程中 的盘绕半径变化。 0044 如图 2 所示, 所述送管单元 2 还包括测速机构 5, 所述测速机构 5 包括测速臂 5a、 测速压轮 5b、 测速同步带轮 5c、 测速同步带、 压轮弹簧 5d 和编码器 5e ; 测速臂 5a 设有活动 端与铰接端, 测速臂 5a 的铰接端与送管支架 2a 铰接, 测速臂 5a 的活动端可转动安装有测 速压轮 5b, 测速臂 5a 。
25、的活动端与送管支架 2a 之间安装有压轮弹簧 5d, 编码器 5e 安装于测 速臂 5a 中部, 编码器 5e 与测速压轮 5b 分别同轴连接一个测速同步带轮 5c, 两个测速同步 带轮 5c 之间通过测速同步带传动连接。 0045 在整个盘卷过程中, 通过所述测速机构 5 来测算胶管的送料速度。通过测速同步 带实现编码器 5e 与测速压轮 5b 的连接, 从而编码器 5e 可以计算压轮的回转线速度, 进而 可以通过编码器 5e 的脉冲计算来计算软管的送料速度。 0046 所述切管单元 3 固定安装于所述送料轮 4c 以及压紧轮 4d 的下方, 所述切管单元 3 包括切断刀座 3a 和切断气缸。
26、 3b, 切断刀座 3a 安装于送料轮 4c 以及压紧轮 4d 的下方, 切 断气缸 3b 安装于切断刀座 3a 的侧方。 0047 当软管盘绕完成, 不需要再对软管进行送料时, 切管单元 3 工作, 通过切断气缸 3b 带动刀具在切断刀座 3a 上运动, 切断软管。 0048 (三) 收管单元 0049 如图3和图6所示, 所述收管单元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收容装置和第二收容装置, 还包括衔接构件 12、 抬升装置 26、 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0050 所述第一收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收容器 (第一收容器为工作料盘 9a) 和第 一固定构件 10。所述第二收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收。
27、容器 (第二收容器为预备料盘 9b) 和第二固定构件。第一收容器和第二收容器的结构相同, 第一固定构件 10 和第二固定 构件结构相同。工作料盘 9a 放置于切管单元 3 的下方, 预备料盘 9b 放置工作料盘 9a 的一 侧, 暂时闲置。 0051 如图6所示, 工作料盘9a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构件10, 第一固定构件10可拆卸地 安装于第一衔接构件 12。 0052 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第一固定构件 10 包括滑台 11、 穿过滑台 11 的回转件 13 和固 定安装于滑台 11 的轴承组件, 回转件 13 的上部分为回转台 13a, 回转件 13a 的下部分为回 转轴 13b, 工。
28、作料盘 9a 固定安装于回转台 13a 上, 回转轴 13b 穿设于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 件包括轴承座15a和安装于轴承座的圆锥滚子轴承15b和推力球轴承15c, 轴承座15a通过 机械连接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台 11 上。轴承座 15a 下方具有一锁紧螺母 16, 锁紧螺母 16 套设于回转轴 13b 的下端, 用于将推力球轴承 15c 固定于轴承座 15a 上。 0053 应当理解的是, 圆锥滚子轴承 15b 主要承受以径向为主的径、 轴向联合载荷, 而推 力球轴承 15c 这种轴承可承受轴向载荷, 但不能承受径向载荷。这里, 轴承座 15a 主要承受 的是轴向载荷, 因此理论上只用推力球。
29、轴承 15c 就可以, 但是为了防止第一驱动装置径向 说 明 书 CN 103771188 A 7 CN 103771188 A 5/6 页 8 的跳动误差, 所以要再装一个圆锥滚子轴承 15b。 0054 如图 3 所示, 所述收管单元还包括一对平行的导杆 17 和安装于导杆 17 上的多个 滑块18, 所述滑台11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块18上, 每一导杆17的两端通过导杆支承座19固 定安装在机架 1 上。在本实施例中, 工作料盘 9a 和预备料盘 9b 在同一滑台 11 上。如图 4 和图 6 所示, 衔接构件 12 包括位于回转件 13 下方的一滑套 12a, 滑套 12a 的上端的侧面为。
30、 圆锥面, 中间和下端为侧面为圆柱面, 且中间部分的直径大于下端的直径。滑套 12a 的上端 进入回转轴 13b 下端的轴孔内, 回转轴 13b 下端的轴孔的末端亦为圆锥面, 以配合滑套 12a 上端的圆锥面, 这样, 滑套 12a 依靠圆锥面向上抵持回转轴 13b。当滑套 12a 与回转件 13 组 装时, 圆锥面具有导引作用, 有利于滑套 12a 和回转件 13 的对中。 0055 衔接构件 12 还包括滚动轴承 12b, 滑套 12a 的下端套设于滚动轴承 12b 之中。 0056 抬升装置 26 包括一抬升气缸 26a 和受抬升气缸驱动的拨叉 26b, 拨叉 26b 用于将 推动滑套 。
31、12a 和滚动轴承 12b 在竖直方向的移动。拨叉 26b 插入滚动轴承 12b 上, 拨叉 26b 的 U 形开口只能水平方向插入滚动轴承 12b 上 ; 当插入滚动轴承 12b, 拨叉 26b 于竖直方向 的移动带动滚动轴承 12b 和滑套 12a 一起上下移动。 0057 第一驱动装置为回转电机 27, 回转电机 27 具有输出轴 27a, 输出轴 27a 上设有一 导向键27b, 滑套12a的内表面凹设有一定位槽 (未图示) 以配合导向键27b, 使得输出轴27a 的转动传递给滑套 12a, 滑套 12a 与拨叉 26b 之间因为设有滚动轴承 12b, 这样, 滑套 12a 与 滚动轴。
32、承 12b 承形成滚动摩擦, 将摩擦带来的机械损伤降低了最少。因为滑套 12a 依靠圆 锥面向上抵持回转轴 13b, 滑套 12a 于回转轴 13b 通过滑动摩擦, 传动动力, 工作料盘 9a 围 绕中心轴进行转动, 如图 5 所示。而滑套 12a 从回转轴 13b 下方分离, 也很容易, 如图 6 所 示。如图 3 所示, 第二驱动装置为用于水平推移滑台的工位气缸 30, 工位气缸 30 与滑台 11 固定安装, 工位气缸 30 推动滑台 11 沿着导杆 17 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0058 (四) 整机工作原理 0059 (A) 关于工序 0060 如图 1 和图 3 所示, 送管单元 2 。
33、将软管送至工作料盘 9a, 工作料盘 9a 在回转电机 27 的作用下不停的旋转, 移动导架 5 则在第一主动机构的驱动下做往复的直线移动。 0061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第一常见的情况是, 变径滑台 2b 的初始位置位于距离工作料 盘 9a 的中心最远的位置 (称之为边缘位置) , 然后往靠近工作料盘 a 中心的方向移动, 即软 管从外至里逐渐绕圈 ; 然后再从中心位置往边缘位置移动, 即软管依照外 里 外顺序 逐渐绕圈, 这样周而复始, 直到达到预定的长度。第二种常见的情况是, 变径滑台 2b 的初始 位置位于工作料盘9a中心的方向, 再朝向边缘位置, 接着再由边缘位置向工作料盘9。
34、a的中 心进行盘绕, 即软管依照里外里顺序进行盘绕。 这样, 保证了逐层盘绕, 形成有序的 形状, 不容易打结。 0062 应当理解的是, 工作料盘9a只是围绕回转电机27的轴线进行旋转, 而变径滑台2b 的每次移动的步进距离 (即变径滑台 2b 的每次移动的最小单元) 应当与软管的直径大体相 当, 这样, 每层的软管之间的排布才密实, 不过于松散。 0063 如图 2 所示, 应当理解的是, 变径滑台 2b 的每次移动的步进距离是可以根据不同 规格的软管进行调整的, 通过人工设置合理的参数于控制系统中。 0064 如图 5 和图 6 所示, 当工作料盘 9a 装满符合要求的长度的软管后, 控。
35、制系统指令 说 明 书 CN 103771188 A 8 CN 103771188 A 6/6 页 9 切管单元将软管裁剪。同时, 控制系统指令抬升气缸 26a 向下移动 ; 当抬升气缸 26a 驱使拨 叉 26b 向下运动时, 滑套 12a 和滚动轴承 12b 往下移动, 且滑套 12a 沿着输出轴 27a 移动, 这样, 滑套 12a 从下方脱离回转轴 13b。衔接构件 12 与第一固定构件 10 分离。 0065 此时, 控制系统指令第二驱动装置推动滑台 11 沿着导杆 17 移动, 如图 1 的图面方 向所示, 滑台 11 向左水平移动, 固定于轴承座 15a 的工作料盘 9a 向左移。
36、动以等待人员将成 卷的软管取出, 预备料盘 9b 向工作料盘 9a 的方向移动, 即预备料盘 9b 变成了工作料盘。 0066 应当理解的是, 工作料盘9a下方设有第一固定构件10、 衔接构件12和第一驱动装 置等等, 而预备料盘9b下方只设有与第一固定构件10结构相同的第二固定构件, 并无上下 活动的衔接件和第一驱动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 只能是一个料盘, 而不是两个料盘, 当工 作料盘 9a 的软管盘卷足够长度后, 被移开, 等待人工收走软管以变成一个空的料盘用于备 用, 同时预备料盘 9b 进入切管单元 3 下方, 变成工作料盘。 0067 (B) 关于速度控制 0068 所述控制系统包。
37、括第一测速器 (未图示) 和第二测速器 (未图示) ,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测速器和第二测速器均优选为传感器。把送管单元 2 将软管送至切管单元 3 的速度定 义为第一速度, 所述第一测速器用于检测第一速度, 控制系统根据生产线的出品速度来对 第一速度进行调整, 如果生产线的出品速度变快, 则加快送料轮 4c 的旋转, 使得盘管的速 度也加快 ; 如果生产线的出品速度变慢, 则降低送料轮 4c 的旋转, 使得盘管的速度也变慢, 这样, 根据生产线的出品速度与盘软管的速度保持一致, 不会造成软管的堆叠。 0069 把收管单元之中的工作料盘的盘卷速度定义为第二速度, 所述第二测速器用于检 测第二速。
38、度, 控制系统根据第一速度来对第二速度进行调整, 如果送管的速度变快, 则加快 工作料盘 9a 的旋转, 使得盘管的速度也加快 ; 如果送管的速度变慢, 则降低工作料盘 9a 的 旋转速度, 使得盘管的速度也变慢, 这样, 根据送管的速度与盘软管的速度保持一致, 不会 造成软管的堆叠。 同时, 在切管时会产生短暂的停顿, 当控制系统接收到软管已经达到预定 的长度需要剪切的信号后, 也将主动降低工作料盘 9a 的旋转速度。 0070 当正常工作中, 由于切管和调换工作料盘 9a 与预备料盘 9b 时, 有时间上的停顿, 此段距离有助于缓冲软管的送管, 此时, 软管在第一导轮、 张紧轮和第二导轮的。
39、夹紧作用下 始终保持顺直状态, 一旦切管完成并完成工作料盘 9a 与预备料盘 9b 的对调, 此时, 送料电 机 4a 驱动送料轮 4c 运转, 使得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保持匹配。 007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CN 103771188 A 9 CN 103771188 A 1/4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71188 A 10 CN 103771188 A 2/4 页 1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71188 A 11 CN 103771188 A 3/4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71188 A 12 CN 103771188 A 4/4 页 13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71188 A 13 CN 103771188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