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25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04 CN 103832513 A (21)申请号 201310627357.8 (22)申请日 2013.11.26 2012-257858 2012.11.26 JP B62J 1/12(2006.01) (71)申请人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兵库县 (72)发明人 萩尾清二 冈田幸雄 (74)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胡建新 朴勇 (54) 发明名称 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57) 摘要 一种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在座椅导 轨 (26) 上设置朝向斜后。
2、上方的左右一对销 (54、 54), 左右一对销卡合孔 (70、 70) 设置于骑手座椅 (22) 的前部, 将销 (54、 54) 与销卡合孔 (70、 70) 卡合, 由此骑手座椅 (22) 的前部支承于座椅导轨 (26)。 骑手座椅(22) 的后部通过紧固/ 松弛自如 的紧固构造体 (69) 紧固于座椅导轨 (26)。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2513 A CN 103832513 A 。
3、1/1 页 2 1. 一种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用于将骑手座椅安装于座椅导轨, 该座椅安装构造具有 : 左右一对销, 设置于所述骑手座椅的前部和所述座椅导轨中的某一方, 朝向另一方沿 着相对于所述座椅导轨倾斜的方向突出 ; 和 左右一对销卡合孔, 设置于所述骑手座椅的前部和所述座椅导轨中的另一方, 所述销 卡合于该销卡合孔, 所述骑手座椅的后部通过紧固 / 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紧固于所述座椅导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其中, 在所述骑手座椅的底板设置有所述销卡合孔, 所述销卡合孔朝向前下方开口, 以便通过所述底板的上下 2 分割的成形模同时成形。 3。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其中, 所述销经由弹性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导轨。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其中, 还具备固定于所述座椅导轨的第 1 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销的第 2 支架, 所述第 1 支架与所述第 2 支架经由所述弹性构件通过第 1 紧固构件被连结, 所述左右的第 2 支架相互连结。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其中, 所述骑手座椅的后部的紧固构造体具有从所述座椅导轨的外侧方紧固的第 2 紧固构 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32513 A 2 1/5 页 3 自动双轮。
5、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骑手座椅安装于座椅导轨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自动双轮车的骑手用座椅一般在前端部的车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 的卡合部, 在后部设置有后部安装配件, 前部与座椅导轨卡合, 后部使用螺栓与座椅导轨连 结(例如日本实公昭62-35656号公报)。 座椅导轨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框架片构 成, 卡合部与例如架设于左右的框架片的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四通管(cross pipe)上所设 置的被卡合部卡合。 0003 然而, 在上述座椅安装构造中, 为了支承卡合部而需要设置四通管, 因此设备配 置、 座椅高度等的设计自。
6、由度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用于支承座椅的前 部的四通管且能够提高设备配置、 座椅高度等的设计自由度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 造。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安装构造具有 : 左右一对销, 设置 于骑手用座椅的前部和座椅导轨中的某一方, 朝向另一方沿着相对于所述座椅导轨倾斜的 方向突出 ; 和左右一对销卡合孔, 设置于所述骑手座椅的前部和所述座椅导轨中的另一方, 所述销卡合于该销卡合孔, 所述座椅的后部通过紧固 / 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紧固于所述 座椅导轨。 0006 根据该结构, 在座椅的前部和座椅导。
7、轨中的某一方设置左右一对销, 在座椅的前 部和座椅导轨中的另一方设置供所述销卡合的左右一对销卡合孔, 因此不需要用于支承前 方的卡合部的四通管。 其结果, 设备配置、 座椅高度等的设计自由度提高。 另外, 销相对于所 述座椅导轨倾斜, 能够将座椅的前部从相对于所述座椅导轨倾斜的方向安装于座椅导轨, 因此座椅的装卸变得容易。 0007 在本发明中, 优选的是, 在所述座椅的底板设置有所述销卡合孔, 所述销卡合孔朝 向前下方开口, 以便通过座椅底板的上下 2 分割的成形模同时成形。根据该结构, 能够容易 且廉价地制造销卡合孔。 0008 在本发明中, 优选的是, 所述销经由弹性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导。
8、轨。根据该结构, 通过弹性构件能够吸收因框架的制造误差引起的销的位置和角度的偏差, 因此组装变得容 易。 0009 在销经由弹性构件设置于座椅导轨的情况下, 优选的是, 还具备固定于所述座椅 导轨的第 1 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销的第 2 支架, 所述第 1 支架与所述第 2 支架经由所述弹 性构件通过第 1 紧固构件被连结, 所述左右的第 2 支架相互连结。根据该结构, 左右的第 2 支架相互连结, 由左右的销和第 2 支架构成一个连结组合件, 因此能够通过左右的销防止 说 明 书 CN 103832513 A 3 2/5 页 4 斜后上方的倾斜角度不同。 0010 在本发明中, 优选的是, 所。
9、述座椅的后部的紧固构造体具有从所述座椅导轨的外 侧方紧固的第 2 紧固构件。根据该结构, 将紧固构件从车体外侧方紧固, 因此组装作业变得 容易。 0011 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结构的任何组合都包括在 本发明中。特别是, 权利要求书的两个以上的各权利要求的任何组合都包括在本发明中。 0012 通过参考附图进行的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 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 然而, 实 施方式和附图仅仅用于图示和说明, 并不应是用于确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是根 据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claims) 确定的。在附图中, 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部件编号表示相同 的部分。 附图说明 00。
10、13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安装构造的自动双轮车的左 侧视图。 0014 图 2 是表示以卸下一部分部件的状态示出该自动双轮车的后部的左侧视图。 0015 图 3 是表示该自动双轮车的座椅导轨的前方立体图。 0016 图 4 是表示该自动双轮车的座椅的前方立体图。 0017 图 5 是表示该座椅的底板的成形模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0018 图 6 是表示该座椅的前部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0019 图 7 是表示该座椅的前部的安装构造的纵剖视图。 0020 图 8 是表示该座椅的后部的安装构造的纵剖视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22 22 : 骑手座椅 ( 座椅 。
11、) 0023 26 : 座椅导轨 0024 50 : 底板 0025 54 : 销 0026 56 : 第 1 支架 0027 58 : 第 2 支架 0028 59 : 第 1 弹性构件 ( 弹性构件 ) 0029 60 : 第 1 紧固构件 0030 66 : 连结部 0031 69 : 紧固构造体 0032 70 : 销卡合孔 0033 72、 74 : 上下 2 分割的成形模 0034 80 : 第 2 紧固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左侧” 和 “右侧” 是指从坐在车辆的驾驶者看时的左右侧。 说 明 书 CN 103832。
12、513 A 4 3/5 页 5 0036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自动双轮车。 该自动双轮车的车体框架FR由构成前半部 的主框架 1 以及与主框架 1 的后部连结而构成车体框架 FR 的后半部的后框架 2 构成。在 该主框架 1 的前端安装有头管 (head tube)3, 在该头管 3 中转动自如地插通有转向轴 ( 未 图示 )。在该转向轴 ( 未图示 ) 上安装有上支架 4 和下支架 5。在这些上支架 4 和下支架 5 上支承有前叉 8。在该前叉 8 的下端部支承有前轮 9, 在前轮 9 的上方安装有前泥板 (front fender)15。在前叉 8 的上端部的上支架 4 上安装有把手 (。
13、Handle)10。 0037 在所述主框架1的后端部设置有摆臂支架11。 在该摆臂支架11上, 借助插通在前 端部中的枢轴 13 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有摆臂 (swing arm)12。在该摆臂 12 的后端部支承 有后轮 14。在主框架 1 的中央下部支承有发动机 E, 该发动机 E 通过如链条那样的动力传 递机构 16 驱动后轮 14。 0038 后框架 2 包括由左右一对管构成的座椅导轨 26 以及将该座椅导轨 26 加强的加强 框架 27。在该座椅导轨 26 上支承有骑手座椅 22 和同乘者座椅 24。通过侧罩 32 从外侧方 覆盖了座椅导轨 26 中的骑手座椅 22 的下方。通过后座。
14、椅罩 34 从外侧方覆盖了同乘者座 椅 24 的下方。通过后罩 36 从外侧覆盖了后座椅罩 34 的一部分。 0039 在座椅导轨 26 的下方安装有位于后轮 14 的上方的后泥板 38。在后泥板 38 的后 部通过后襟翼撑杆 40 安装有后襟翼 42 和方向指示器 44。 0040 在主框架 1 的上部, 在所述把手 10 与骑手座椅 22 之间安装有燃料箱 18。另外, 在 主框架 1 的前部安装有树脂制的罩 30。罩 30 覆盖从把手 10 的前方至车体前部的侧方的部 分。 0041 如图 2 所示, 骑手座椅 22 具有支承于座椅导轨 26 的树脂制的底板 50、 形成座椅 的外表面的。
15、皮制的表皮 52 以及缓冲件 ( 未图示 )。缓冲件填充在底板 50 与表皮 52 之间。 缓冲件例如是氨基甲酸乙酯 (urethane)。骑手座椅 22 在前部和后部支承于座椅导轨 26。 具体地说, 骑手座椅 22 的前部通过卡合构造 67 与座椅导轨 26 卡合, 骑手座椅 22 的后部通 过紧固 / 松弛自如的紧固构造体 69 与座椅导轨 26 紧固。 0042 如图3所示, 在座椅导轨26上安装有构成卡合构造67的一部分的左右一对销54、 54。详细地说, 第 1 支架 56 通过焊接固定于座椅导轨 26, 销 54 通过焊接固定于第 2 支架 58, 这些第 1 支架 56 与第 。
16、2 支架 58 经由第 1 弹性构件 59 通过第 1 紧固构件 60 连结。由 此, 左右一对销 54、 54 安装于座椅导轨 26。第 1 弹性构件 59 是在两端带有凸缘的被称为护 线套 (grommet) 的筒状构件, 第 1 紧固构件 60 是螺栓。销 54 被配置成朝向相对于座椅导 轨 26 倾斜的方向、 详细地说斜后上方。第 1 和第 2 支架 56、 58 例如由金属板构成。后面说 明第 1 和第 2 支架 56、 58 的连结构造的详情。 0043 在第 1 支架 56 上形成有朝向斜前上方的第 1 插通孔 62( 图 7)。在第 1 支架 56 中 的形成第 1 插通孔 6。
17、2 的板材的前表面固定有焊接螺母 64。左右的第 2 支架 58、 58 通过沿 左右方向延伸的连结部 66 相互连结。在该实施方式中, 通过焊接将左右的第 2 支架 58、 58 与连结部 66 一体化。由此, 构成由左右的销 54、 54、 左右的第 2 支架 58、 58 以及连结部 66 构成的连结组合件 ( 连结组装体 )AS。在该连结组合件 AS 中的与第 1 插通孔 62 对置的部 位形成有朝向前后方向的贯通孔 68。 0044 如图4所示, 在骑手座椅22的前部设置有左右一对销卡合孔70、 70。 销卡合孔70、 70 构成卡合构造 67 的一部分。销卡合孔 70、 70 朝向。
18、斜前下方, 图 3 的销 54、 54 与该销卡合 说 明 书 CN 103832513 A 5 4/5 页 6 孔 70、 70 卡合。由此, 图 2 所示的骑手座椅 22 的前部支承于座椅导轨 26。 0045 骑手座椅 22 的底板 50 的销卡合孔 70 朝向前下方形成开口。因而, 如图 5 所示, 通过底板 50 的上下 2 分割的成形模 72、 74 与底板 50 的成形同时进行模压成形。但是, 销 卡合孔 70 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此。 0046 在图4的骑手座椅22的后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部安装片76、 76。 后 部安装片 76 通过模压成形与骑手座椅 22 的底板。
19、 50 一体成形。在后部安装片 76 的下部形 成有朝向左右方向的第 2 插通孔 77。在该第 2 插通孔 77 中安装如后述的护线套那样的第 2 弹性构件 94( 图 3)。 0047 图 2 的骑手座椅 22 的后部的紧固构造体 69 具有通过焊接固定于加强管 27 的金 属板制的支架78、 通过第2紧固构件80紧固于支架78的撑杆82以及通过焊接固定于撑杆 82 的销状构件 84。第 2 紧固构件 80 由从后框架 2 的外侧方紧固的螺栓构成。销状构件 84 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销。在该实施方式中, 支架 78 不仅支承骑手座椅 22 的后部, 还支承侧 罩 32( 图 1) 等其它部件。。
20、因而, 在支架 78 上设置有其它部件支承用的多个螺栓插通孔 81。 但是, 也能够省略这些螺栓插通孔 81 而设为专用的小形支架。 0048 如图 3 所示, 在支架 78 上形成有朝向左右方向的支架贯通孔 85( 图 8)。在该支架 78 中的形成支架贯通孔 85 的板材的内侧面固定有焊接螺母 90( 图 8)。 0049 撑杆 82 是金属板制的构件, 在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有销状构件插通孔 86 和第 2 紧固构件插通孔 88。销状构件插通孔 86 和第 2 紧固构件插通孔 88 是朝向左右方向的贯通 孔。第 2 紧固构件插通孔 88 在左右方向上与支架 78 的支架贯通孔 85 对置。。
21、 0050 在座椅导轨 26 上设置有朝向左右方向的导轨贯通孔 92, 在该导轨贯通孔 92 中插 通有销状构件 84。在销状构件 84 中的比座椅导轨 26 更靠内侧的端部嵌合所述第 2 弹性构 件 94。后面说明骑手座椅 22 后部的紧固构造的详情。 0051 接着, 使用图 3 以及图 6 8 说明骑手座椅 22 向车体的安装过程。首先, 准备由 图 3 的左右的销 54、 54、 左右的第 2 支架 58、 58 以及连结部 66 构成的连结组合件 AS。 0052 接着, 如图 7 所示, 在连结组合件 AS 的贯通孔 68 中安装筒状的所述第 1 弹性构 件 59。接着, 在该筒状。
22、的第 1 弹性构件 59 的贯通孔 59a 中插入座环 (collar)61。座环 61 是在一端带有凸缘的圆筒状。进一步地, 从后方将第 1 紧固构件 60( 螺栓 ) 插通至该座环 61 的内部, 将其紧固于第 1 支架 56 的焊接螺母 64。由此, 第 1 和第 2 支架 56、 58 被连结, 销 54 安装于座椅导轨 26。也就是说, 销 54 通过具有第 1 弹性构件 59 的橡胶垫架 (rubber mount) 安装于座椅导轨 26。 0053 接着, 从斜后上方 ( 图 7 的箭头 A 的方向 ) 将销 54 插入至骑手座椅 22 的销卡合 孔 70。由此, 骑手座椅 22。
23、 的前部通过橡胶垫架支承于座椅导轨 26。 0054 如图 8 所示, 在骑手座椅 22 的后部安装片 76 的第 2 插通孔 77 中安装第 2 弹性构 件 94。第 2 弹性构件 94 是在两端带有凸缘的筒状的护线套。进一步地, 在设置于座椅导轨 26 的导轨贯通孔 92 中插通筒状的第 1 座环 96。从座椅导轨 26 的外侧将销状构件 84 插通 至第 1 座环 96 的内侧, 使其嵌合于第 2 弹性构件 94 的内侧。 0055 使筒状的第 2 座环 98 介于撑杆 82 与支架 78 之间, 从座椅导轨 26 的外侧按撑杆 82 的第 2 紧固构件插通孔 88、 第 2 座环 98。
24、 的内侧、 支架 78 的支架贯通孔 85 的顺序插通第 2 紧固构件 80( 螺栓 )。将该第 2 紧固构件 80( 螺栓 ) 紧固至设置于支架 78 的焊接螺母 说 明 书 CN 103832513 A 6 5/5 页 7 90。由此, 骑手座椅 22 的后部安装于将座椅导轨 26 加强的加强框架 27。也就是说, 骑手座 椅 22 的后部通过橡胶垫架支承于座椅导轨 26。 0056 在此, 骑手座椅 22 的后部安装片 76 设置于比骑手座椅 22 的外侧部更靠内侧的位 置、 具体地说比座椅导轨 26 更靠内侧的位置。如果在骑手座椅 22 的外侧部设置后部安装 片 76, 则骑手座椅 2。
25、2 的外侧缘的刚性提高, 担心负担施加于跨过骑手座椅 22 的骑手的大 腿部。然而, 通过如该实施方式那样在比骑手座椅 22 的外侧部更靠内侧的位置设置后部安 装片 76, 抑制负担施加于骑手的大腿部。另外, 外侧的安装空间小即可, 在设计上自由度扩 大。 0057 如上所述, 骑手座椅 22 其前部和后部通过橡胶垫架支承于座椅导轨 26, 但是也可 以仅将前部和后部中的一方设为橡胶垫架, 还可以将双方都刚性地支承。 0058 在上述结构中, 在图 6 的座椅导轨 26 上设置左右一对销 54、 54, 在骑手座椅 22 的 前部设置有销 54、 54 被卡合的销卡合孔 70、 70。由此, 。
26、在座椅导轨 26 中不需要用于支承前 方的卡合部的四通管。 其结果, 设备配置、 座椅高度等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 销54、 54 朝向斜后上方, 因此能够将骑手座椅 22 的前部从斜后上方安装于座椅导轨 26。由此, 骑手 座椅 22 的装卸变得容易。 0059 设置于骑手座椅 22 的底板 50 的销卡合孔 70 朝向前下方形成开口, 因此通过骑手 座椅 22 的底板 50 的上下 2 分割的成形模 72、 74 能够同时成形图 4 的销卡合孔 70。其结 果, 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制造销卡合孔 70。 0060 如图 7 所示, 销 54 隔着第 1 弹性构件 59 设置于座椅导轨 2。
27、6。因而, 通过第 1 弹 性构件 59 能够吸收因车体框架 FR 和骑手座椅 22 的前部卡合构造 67 的制造误差引起的销 54 的位置和角度的偏差。其结果, 组装性提高。 0061 图 3 的左右的第 2 支架 58、 58 通过连结部 66 相互连结, 由左右的销 54、 54、 左右 的第 2 支架 58、 58 以及连结部 66 构成一个连结组合件 AS。由此, 能够通过左右的销 54、 54 防止斜后上方的倾斜角度不同, 其结果, 骑手座椅22向座椅导轨26的安装作业性进一步提 高。 0062 图 8 的骑手座椅 22 的后部的紧固构造体 69 具有从后框架 2 的外侧方紧固的第。
28、 2 紧固构件 80, 因此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0063 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 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 追加、 变更或删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将销 54 设置于座椅导轨 26, 将销卡合孔 70 设 置于骑手座椅 22 的底板 50, 但是也可以将销 54 设置于骑手座椅 22 的底板 50, 将销卡合孔 70 设置于座椅导轨 26。在该情况下, 销向斜前下方突出。另外, 销 70 隔着第 1 弹性构件 59 设置于座椅导轨 26, 但是销 70 也可以不隔着弹性构件而刚性地安装。 006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左右的第 2 支架 58、 58 通过连结部 6。
29、6 相互连结而成为一体构 造, 但是也可以不使第 2 支架 58、 58 相互连结而设为分体。并且, 骑手座椅 26 的后部的紧 固构造体 69 只要是座椅的后部紧固 / 松弛自如地紧固于座椅导轨 26 的构造即可, 不限定 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因而, 这种构造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832513 A 7 1/8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2513 A 8 2/8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2513 A 9 3/8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2513 A 10 4/8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2513 A 11 5/8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2513 A 12 6/8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2513 A 13 7/8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2513 A 14 8/8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2513 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