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585596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80169.2

申请日:

2014.03.06

公开号:

CN103834149A

公开日:

2014.06.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67/02申请日:20140306|||公开

IPC分类号:

C08L67/02; C08L23/06; C08K3/02; C08K3/36; B29C69/00; B29C47/92

主分类号:

C08L67/02

申请人:

扬州三星塑胶有限公司

发明人:

许东芸; 董乃彪; 金志刚; 季兵; 熊三村; 李宏伟; 杭恒才; 王羲

地址:

225111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杭集工业园伟业路4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代理人:

董旭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易分离的PET薄膜,所述薄膜原料成份按如下质量配比:0.5%~1%的微粉硅,1%~2%微粉二氧化硅,1%~2%聚乙烯蜡, 0.5%~1%催化剂,其余为PET粒料。本发明的PET薄膜,通过在PET薄膜中添加二氧化硅和硅的复合微粉颗粒,使PET薄膜中均布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和硅的微粒,增加薄膜表面微观上的粗糙度,使收卷时薄膜之间可以容纳少量的空气,以防止薄膜粘连,达到易分离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原料成份按如下质量配比:0.5%~1%的微粉硅,1%~2%微粉二氧化硅,1%~2%聚乙烯蜡,  0.5%~1%催化剂,其余为PET粒料;所述薄膜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将硅、二氧化硅、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研磨、造粒制成润滑剂;
B)将A)步制得的润滑剂与PET粒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入结晶塔结晶,结晶温度为150℃~160℃,结晶时间为4~5小时间;再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160℃~170℃,干燥时间为6~7小时;
C)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PET薄膜,其中挤出流道温度为260~265℃,模口两侧的温度为250℃;
D)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再通过分切机构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PET薄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易分离PET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粉的粒径为10~15μm,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0μm,所述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量比例为了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易分离PET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锑系催化剂。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易分离PET薄膜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 挤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各区温度为一区260℃、二区至五区为265℃,六区为260℃。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ET薄膜材料,特别涉及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
背景技术
PET片材是一种热塑性塑胶材料,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其边料及废料可回收。可广泛运用于食品、医疗、包装,工业产品等领域,为使用产品能够在更多领域使用,片材的透明性极高,故在生产成型时,表面常常贴粘在一起,不容易分离,或者分离时经常形成划伤,摩擦等质量问题,通常客户会使用涂布技术,但在表面会形成花斑,而且在食品、医疗等领域使用存在环保卫生等问题,制约了PET薄膜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通过在PET薄膜中添加二氧化硅和硅的微粒颗粒,增加薄膜表面微观上的粗糙度,使收卷时薄膜之间可容纳少量的空气,以防止薄膜粘连,达到易分离的效果,并且免去薄膜涂布工序,减少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所述薄膜原料成份按如下质量配比:0.5%~1%的微粉硅,1%~2%微粉二氧化硅,1%~2%聚乙烯蜡,  0.5%~1%催化剂,其余为PET粒料;所述薄膜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将硅、二氧化硅、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研磨造粒制成润滑剂;
B)将A)步制得的润滑剂与PET粒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入结晶塔结晶,结晶温度为150℃~160℃,结晶时间为4~5小时间;然后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160℃~170℃,干燥时间为6~7小时;
C)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PET薄膜,其中挤出流道温度为260~265℃,模口两侧的温度为250℃;
D)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再通过分切机构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PET薄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硅粉的粒径为10~15μm,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0μm,所述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量比例为了1:2。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催化剂为锑系催化剂。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挤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各区温度为一区260℃、二区至五区为265℃,六区为260℃。
本发明的PET薄膜,通过在PET薄膜中添加二氧化硅和硅的复合微粉颗粒,使PET薄膜中均布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和硅的微粒,增加薄膜表面微观上的粗糙度,使收卷时薄膜之间可以容纳少量的空气,以防止薄膜粘连,达到易分离的效果;并且本发明中添加的二氧化硅和硅的微粒的粒径等级不同,容纳的空气量多,防粘连效果好,制成的PET薄膜省去了表面涂布的工序,减少薄膜因涂布而产生的污染,增加薄膜的环保质量水平和使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表面易分离的PET薄膜,该薄膜原料成份按如下质量配比:0.5%的微粉硅,粒径10~15μm,1%微粉二氧化硅,粒径100μm, 1%聚乙烯蜡,  0.5%催化剂,其中催化剂为锑系催化剂中的二氧化二锑,其余为PET粒料;按如下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A)将硅、二氧化硅、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研磨造粒制成润滑剂;
B)将A)步制得的润滑剂与PET粒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入结晶塔结晶,结晶温度为160℃,结晶时间为5小时间;然后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160℃,干燥时间为7小时;
C)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PET薄膜,挤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各区温度为一区260℃、二区至五区为265℃,六区为260℃,挤出模口两侧的温度为250℃;
D)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再通过分切机构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PET薄膜。
实施例2
PET薄膜按如下质量配比:1%的微粉硅,粒径10~15μm,2%微粉二氧化硅,粒径100μm, 2%聚乙烯蜡,  1%催化剂,其中催化剂为锑系催化剂中的蜡酸锑,其余为PET粒料;按如下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A)将硅、二氧化硅、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研磨造粒制成润滑剂;
B)将A)步制得的润滑剂与PET粒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入结晶塔结晶,结晶温度为150℃,结晶时间为4小时间;然后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170℃,干燥时间为6小时;
C)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PET薄膜,挤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各区温度为一区260℃、二区至五区为265℃,六区为260℃,挤出模口两侧的温度为250℃;
D)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再通过分切机构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PET薄膜。
实施例3
PET薄膜按如下质量配比:0.8%的微粉硅,粒径10~15μm,1.5%微粉二氧化硅,粒径100μm, 1.2%聚乙烯蜡,  0.8%催化剂,其中催化剂为质量比为1:1的三氧化二锑和蜡酸锑,其余为PET粒料;按如下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A)将硅、二氧化硅、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研磨造粒制成润滑剂;
B)将A)步制得的润滑剂与PET粒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入结晶塔结晶,结晶温度为158℃,结晶时间为5小时间;然后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165℃,干燥时间为7小时;
C)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PET薄膜,挤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各区温度为一区260℃、二区至五区为265℃,六区为260℃,挤出模口两侧的温度为250℃;
D)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再通过分切机构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PET薄膜。
实施例4
PET薄膜按如下质量配比:0.8%的微粉硅,粒径10~15μm,1.8%微粉二氧化硅,粒径100μm, 1.5%聚乙烯蜡,  01%催化剂,其中催化剂为蜡酸锑,其余为PET粒料;按如下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A)将硅、二氧化硅、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研磨造粒制成润滑剂;
B)将A)步制得的润滑剂与PET粒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入结晶塔结晶,结晶温度为155℃,结晶时间为5小时间;然后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168℃,干燥时间为6.8小时;
C)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PET薄膜,挤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各区温度为一区260℃、二区至五区为265℃,六区为260℃,挤出模口两侧的温度为250℃;
D)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再通过分切机构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PET薄膜。
各实施例薄膜性能如表1所示,从表中剥离强度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PET薄膜卷材的分离强度大大强度(现有技术中的PET的分离强度均在10N/15mm以上)
表1

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414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04 CN 103834149 A (21)申请号 201410080169.2 (22)申请日 2014.03.06 C08L 67/02(2006.01) C08L 23/06(2006.01) C08K 3/02(2006.01) C08K 3/36(2006.01) B29C 69/00(2006.01) B29C 47/92(2006.01) (71)申请人 扬州三星塑胶有限公司 地址 225111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杭集工业 园伟业路 48 号 (72)发明人 许东芸 董乃彪 金志刚 季兵 熊三村。

2、 李宏伟 杭恒才 王羲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02 代理人 董旭东 (54) 发明名称 一种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易分离的 PET 薄膜, 所 述薄膜原料成份按如下质量配比 : 0.5%1%的微 粉硅, 1% 2% 微粉二氧化硅, 1% 2% 聚乙烯蜡, 0.5% 1% 催化剂, 其余为 PET 粒料。本发明的 PET薄膜, 通过在PET薄膜中添加二氧化硅和硅的 复合微粉颗粒, 使 PET 薄膜中均布有一定量的二 氧化硅和硅的微粒, 增加薄膜表面微观上的粗糙 度, 使收卷时薄膜之间可以容纳少量的空气, 以防 止薄膜粘连。

3、, 达到易分离的效果。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4149 A CN 103834149 A 1/1 页 2 1.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原料成份按如下质量配比 : 0.5% 1% 的微粉硅, 1% 2% 微粉二氧化硅, 1% 2% 聚乙烯蜡, 0.5% 1% 催化剂, 其余为 PET 粒料 ; 所述薄膜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 A) 将硅、 二氧化硅、 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 研磨、 造粒制成润滑剂 。

4、; B) 将 A) 步制得的润滑剂与 PET 粒料混合、 搅拌均匀, 然后, 输送入结晶塔结晶, 结晶 温度为 150 160, 结晶时间为 4 5 小时间 ; 再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温度 160 170, 干燥时间为 6 7 小时 ; C) 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 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 PET 薄膜, 其中 挤出流道温度为 260 265, 模口两侧的温度为 250 ; D) 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 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 再通过分切机构 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

5、粉的粒径为 10 15m, 二氧化硅的粒径为 100m, 所述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量比例为了 1 : 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面易分离PET薄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为锑系催 化剂。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包装材料, 其特征在于, 挤出机的 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 各区温度为一区 260、 二区至五区为 265, 六区为 26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34149 A 2 1/3 页 3 一种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 PET 薄膜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 背景技术 00。

6、02 PET 片材是一种热塑性塑胶材料, 化学名称为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 其边 料及废料可回收。 可广泛运用于食品、 医疗、 包装, 工业产品等领域, 为使用产品能够在更多 领域使用, 片材的透明性极高, 故在生产成型时, 表面常常贴粘在一起, 不容易分离, 或者分 离时经常形成划伤, 摩擦等质量问题, 通常客户会使用涂布技术, 但在表面会形成花斑, 而 且在食品、 医疗等领域使用存在环保卫生等问题, 制约了 PET 薄膜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提供一种表面易分离PET薄膜, 通过在PET薄膜 中添加二氧化硅和硅的微粒颗粒, 增加薄膜表面微。

7、观上的粗糙度, 使收卷时薄膜之间可容 纳少量的空气, 以防止薄膜粘连, 达到易分离的效果, 并且免去薄膜涂布工序, 减少污染。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 所述薄膜原料成份按如 下质量配比 : 0.5% 1% 的微粉硅, 1% 2% 微粉二氧化硅, 1% 2% 聚乙烯蜡, 0.5% 1% 催化剂, 其余为 PET 粒料 ; 所述薄膜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 A) 将硅、 二氧化硅、 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 研磨造粒制成润滑剂 ; B) 将 A) 步制得的润滑剂与 PET 粒料混合、 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入结晶塔结晶, 结晶温 度为 150 160。

8、, 结晶时间为 4 5 小时间 ; 然后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温度 160 170, 干燥时间为 6 7 小时 ; C) 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 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 PET 薄膜, 其中 挤出流道温度为 260 265, 模口两侧的温度为 250 ; D) 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 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 再通过分切机构 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 000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硅粉的粒径为 10 15m, 二氧化硅的粒径为 100m, 所述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量比例为了 1 : 2。 0006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 所述催化剂为锑系催化剂。。

9、 0007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 挤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 各区温度为一区 260、 二区至五区为 265, 六区为 260。 0008 本发明的 PET 薄膜, 通过在 PET 薄膜中添加二氧化硅和硅的复合微粉颗粒, 使 PET 薄膜中均布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和硅的微粒, 增加薄膜表面微观上的粗糙度, 使收卷时薄 膜之间可以容纳少量的空气, 以防止薄膜粘连, 达到易分离的效果 ; 并且本发明中添加的二 氧化硅和硅的微粒的粒径等级不同, 容纳的空气量多, 防粘连效果好, 制成的 PET 薄膜省去 了表面涂布的工序, 减少薄膜因涂布而产生的污染, 增加薄膜的环保质量水平和使用范围。 说 明。

10、 书 CN 103834149 A 3 2/3 页 4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实施例 1 一种表面易分离的 PET 薄膜, 该薄膜原料成份按如下质量配比 : 0.5% 的微粉硅, 粒径 10 15m, 1% 微粉二氧化硅, 粒径 100m, 1% 聚乙烯蜡, 0.5% 催化剂, 其中催化剂为锑 系催化剂中的二氧化二锑, 其余为 PET 粒料 ; 按如下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 A) 将硅、 二氧化硅、 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 研磨造粒制成润滑剂 ; B) 将 A) 步制得的润滑剂与 PET 粒料混合、 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入结晶塔结晶, 结晶温度 为 160, 结晶时间为 5 小时间 ; 然。

11、后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温度 160, 干燥时间 为 7 小时 ; C) 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 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 PET 薄膜, 挤 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 各区温度为一区 260、 二区至五区为 265, 六区为 260, 挤出模口两侧的温度为 250 ; D) 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 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 再通过分切机构 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 0010 实施例 2 PET 薄膜按如下质量配比 : 1% 的微粉硅, 粒径 10 15m, 2% 微粉二氧化硅, 粒径 100m, 2% 聚乙烯蜡, 1% 催化剂, 其中催化剂为锑。

12、系催化剂中的蜡酸锑, 其余为 PET 粒 料 ; 按如下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 A) 将硅、 二氧化硅、 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 研磨造粒制成润滑剂 ; B) 将 A) 步制得的润滑剂与 PET 粒料混合、 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入结晶塔结晶, 结晶温度 为 150, 结晶时间为 4 小时间 ; 然后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温度 170, 干燥时间 为 6 小时 ; C) 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 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 PET 薄膜, 挤 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 各区温度为一区 260、 二区至五区为 265, 六区为 260, 挤出模口两侧的温度为 250 ; D。

13、) 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 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 再通过分切机构 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 0011 实施例 3 PET 薄膜按如下质量配比 : 0.8% 的微粉硅, 粒径 10 15m, 1.5% 微粉二氧化硅, 粒径 100m, 1.2% 聚乙烯蜡, 0.8% 催化剂, 其中催化剂为质量比为 1 : 1 的三氧化二锑和蜡酸 锑, 其余为 PET 粒料 ; 按如下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 A) 将硅、 二氧化硅、 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 研磨造粒制成润滑剂 ; B) 将 A) 步制得的润滑剂与 PET 粒料混合、 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入结晶塔结晶, 结晶温度 为 1。

14、58, 结晶时间为 5 小时间 ; 然后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温度 165, 干燥时间 为 7 小时 ; C) 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 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 PET 薄膜, 挤 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 各区温度为一区 260、 二区至五区为 265, 六区为 260, 挤出模口两侧的温度为 250 ; D) 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 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 再通过分切机构 说 明 书 CN 103834149 A 4 3/3 页 5 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 0012 实施例 4 PET 薄膜按如下质量配比 : 0.8% 的微粉硅, 粒径 。

15、10 15m, 1.8% 微粉二氧化硅, 粒径 100m, 1.5%聚乙烯蜡, 01%催化剂, 其中催化剂为蜡酸锑, 其余为PET粒料 ; 按如下生产 工艺进行生产 : A) 将硅、 二氧化硅、 有机蜡和催化剂在制粒机中共混、 研磨造粒制成润滑剂 ; B) 将 A) 步制得的润滑剂与 PET 粒料混合、 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入结晶塔结晶, 结晶温度 为 155, 结晶时间为 5 小时间 ; 然后送入干燥筒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温度 168, 干燥时间 为 6.8 小时 ; C) 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入挤出机, 进行混炼塑化挤出经模口成型制成 PET 薄膜, 挤 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分为六个区, 各区温度为一区 260、 二区至五区为 265, 六区为 260, 挤出模口两侧的温度为 250 ; D) 将经模口输出的薄膜经压光机冷却压光、 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输出、 再通过分切机构 分切制得表面易分离 PET 薄膜。 0013 各实施例薄膜性能如表 1 所示, 从表中剥离强度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本发明的 PET 薄膜卷材的分离强度大大强度 (现有技术中的 PET 的分离强度均在 10N/15mm 以上) 表 1 说 明 书 CN 103834149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