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403621.8 (22)申请日 2018.03.23 (73)专利权人 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医学 院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 524003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民有路 12号 (72)发明人 刘旺 彭敏 成俊芬 陈俊 何啟忠 张丽舒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刘瑶云 陈伟斌 (51)Int.Cl. A61M 27/00(2006.01) A61M 1/00(2006.01) A61L 2/10(2006.01) (54。
2、)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包括真空泵、 壳体、 底座和第二引流管, 所述底座 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滚轮, 且底座顶端的 一侧安装有壳体, 且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真 空泵, 且真空泵通过抽气管与壳体相连通, 所述 真空泵远离壳体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气 管, 且壳体远离真空泵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 所 述连接管贯穿壳体的一端, 且连接管远离壳体的 一端安装有负压表。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真空 泵和负压表, 使得该装置内部负压可测量可调 节, 从而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安全性能更高, 避 免了由于负压不当对病人造成损伤, 提升了该。
3、装 置的使用效果, 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405726 U 2019.01.22 CN 208405726 U 1.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包括真空泵 (6) 、 壳体 (13) 、 底座 (17) 和第二引流管 (22) , 其 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 (17) 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滚轮 (8) , 且底座 (17) 顶端的一侧安装 有壳体 (13) , 且底座 (17) 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真空泵 (6) , 且真空泵 (6) 通过抽气管 (5) 与壳 体 (13) 相连通, 所述真空泵 (6) 远离壳体 (13) 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
4、有排气管 (7) , 且壳体 (13) 远离真空泵 (6) 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 (14) , 所述连接管 (14) 贯穿壳体 (13) 的一端, 且连 接管 (14) 远离壳体 (13) 的一端安装有负压表 (15) , 所述壳体 (13) 内部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 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 (16) , 且紫外线消毒灯 (16) 上方壳体 (13) 的内部安装有引流袋 (4) , 所 述引流袋 (4) 顶部的两端皆设置有卡块 (11) , 且壳体 (13) 的内部设置有与卡块 (11) 配合的 卡槽 (3) , 所述壳体 (13) 的顶端安装有盖板 (10) , 且盖板 (10) 顶端的中央位置处设。
5、置有预留 孔 (1) , 所述盖板 (10) 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锁扣 (2) , 且壳体 (13) 上设置有与锁扣 (2) 配合的锁槽 (12) , 所述引流袋 (4) 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预留孔 (1) 配合的第一引流管 (9) , 且第一引流管 (9) 贯穿盖板 (10) , 所述第一引流管 (9) 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引流管 (22) , 且第二引流管 (22) 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卡扣带 (21) , 所述第二引流管 (22) 顶端端的中 间位置处设置有卡槽带 (19) , 且卡槽带 (19) 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长度调节扣 (2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负压引。
6、流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 (8) 上设置有 刹车片, 且滚轮 (8) 一侧底座 (17) 的底端安装有脚撑 (18)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留孔 (1) 和第一 引流管 (9) 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24)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袋 (4) 的外侧 设置有刻度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 (13) 一侧的中 间位置处设置有观察窗 (23)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405726 U 2 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技术领域。
7、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医疗器械领域也随之蓬勃发展, 负压引流器作为一种 医疗器械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中, 目前, 在医疗过程中, 负压引流器主要用来对术后患者的胸 腔或腹腔实施引流, 针对手术后患者,负压引流的目的有两点, 其一是为了将伤口创面渗出 的液体引出体外, 其二就是为了通过负压将伤口创面腔隙缩小, 有利于创口组织愈合, 这就 要求负压要有一定的压力且是持续的, 才能使创面腔隙缩小,另外, 引流要有管道, 且要负 压维持, 而现有负压引流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无法固定的困惑, 现在临床上应用。
8、的负 压引流器很多, 但基本上是负压和引流在同一容器内, 如人工负压引流球、 人工负压引流 瓶, 中心负压引流瓶等, 人工负压引流器会在制造负压过程中出现少量引流物倒流以及压 力不够大, 引流物倒出或清洗不方便等缺点, 中心负压引流瓶则存在一旦中心负压停止就 不存在负压, 无法应用, 以及不便倒出及不便清洗等缺点人工负压引流器会在制造负压过 程中出现少量引流物倒流以及压力不够大, 引流物倒出或清洗不方便等缺点, 现存的医疗 用负压引流器存在各种弊端, 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日益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了 一种新型的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
9、疗用负压引流器,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 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包括真 空泵、 壳体、 底座和第二引流管, 所述底座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滚轮, 且底座顶端的 一侧安装有壳体, 且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真空泵, 且真空泵通过抽气管与壳体相连通, 所述真空泵远离壳体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气管, 且壳体远离真空泵的一端设置有连 接管, 所述连接管贯穿壳体的一端, 且连接管远离壳体的一端安装有负压表, 所述壳体内部 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 且紫外线消毒灯上方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引流 袋, 所述引流袋顶部的两端皆设。
10、置有卡块, 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 所述壳 体的顶端安装有盖板, 且盖板顶端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预留孔, 所述盖板两端的中间位置 处皆设置有锁扣, 且壳体上设置有与锁扣配合的锁槽, 所述引流袋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 有与预留孔配合的第一引流管, 且第一引流管贯穿盖板, 所述第一引流管的顶端安装有第 二引流管, 且第二引流管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卡扣带, 所述第二引流管顶端端的中间 位置处设置有卡槽带, 且卡槽带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长度调节扣。 0005 优选的, 所述滚轮上设置有刹车片, 且滚轮一侧底座的底端安装有脚撑。 0006 优选的, 所述预留孔和第一引流管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0。
11、007 优选的, 所述引流袋的外侧设置有刻度线。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405726 U 3 0008 优选的, 所述壳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观察窗。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医疗用负压引流器通过安装有真 空泵和负压表, 使得该装置内部负压可测量可调节, 从而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安全性能更 高, 避免了由于负压不当对病人造成损伤, 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 推广, 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引流袋、 第一引流管、 卡块和卡槽, 使得该装置与病人体液直接接 触的部分可以直接更换, 从而一方面提升了该装置的无菌性, 另一方面还使得该装置便。
12、于 清洁, 有利于该装置的再利用, 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卡扣带、 卡槽带和长度调节扣, 使得该装 置在使用时便于固定在不同体型的病人身上, 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适用性, 有利于该装置 的长期推广, 该装置通过设置有滚轮和脚撑, 使得该装置即便于移动又便于固定, 从而增强 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同时, 该装置通过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 使得其内部便于杀菌消毒, 提 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观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俯视剖面示意图。 0013 图中: 1-预留孔; 2-锁扣; 。
13、3-卡槽; 4-引流袋; 5-抽气管; 6-真空泵; 7-排气管; 8-滚 轮; 9-第一引流管; 10-盖板; 11-卡块; 12-锁槽; 13-壳体; 14-连接管; 15-负压表; 16-紫外线 消毒灯; 17-底座; 18-脚撑; 19-卡槽带; 20-长度调节扣; 21-卡扣带; 22-第二引流管; 23-观 察窗; 24-橡胶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14、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医疗用负压引流器, 包括真空 泵6、 壳体13、 底座17和第二引流管22, 底座17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滚轮8, 且底座17 顶端的一侧安装有壳体13, 壳体13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观察窗23, 使其便于使用者观 察装置的工作情况, 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滚轮8上设置有刹车片, 且滚轮8一侧底座 17的底端安装有脚撑18, 使得该装置便于制动, 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稳固性, 且底座17顶端 的另一侧安装有真空泵6, 且真空泵6通过抽气管5与壳体。
15、13相连通, 真空泵6远离壳体13一 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气管7, 且壳体13远离真空泵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14, 该真空泵6 可为BYNFZ型真空泵, 连接管14贯穿壳体13的一端, 且连接管14远离壳体13的一端安装有负 压表15, 壳体13内部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16, 且紫外线消毒灯16上方 壳体13的内部安装有引流袋4, 引流袋4的外侧设置有刻度线, 使得该装置便于医务人员计 量患者的出入量, 引流袋4顶部的两端皆设置有卡块11, 且壳体13的内部设置有与卡块11配 合的卡槽3, 壳体13的顶端安装有盖板10, 且盖板10顶端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预留孔1, 盖板 10。
16、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锁扣2, 且壳体13上设置有与锁扣2配合的锁槽12, 引流袋4内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405726 U 4 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预留孔1配合的第一引流管9, 且第一引流管9贯穿盖板10, 预留孔 1和第一引流管9设置有橡胶密封圈24, 使其增强了该装置整体的密封性能, 第一引流管9的 顶端安装有第二引流管22, 且第二引流管22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卡扣带21, 第二引流 管22顶端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卡槽带19, 且卡槽带19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长度调节扣 20。 0016 工作原理: 使用时, 首先利用滚轮8的作用将该装置移动至适宜的位置, 接着。
17、利用 刹车片和脚撑18的作用将该装置制动稳固, 继而利用锁槽12和锁扣2的配合作用, 将盖板10 打开, 利用卡块11和卡槽3的配合作用, 将引流袋4在壳体13的内部固定好, 将第一引流管9 与引流袋4连接稳固, 合上盖板10, 同时让第一引流管9穿过盖板10上设置的预留孔1, 由于 预留孔1和第一引流管9设置有橡胶密封圈24, 使其增强了该装置整体的密封性能, 然后将 第二引流管22与第一引流管9连接, 接着接通电源, 利用真空泵6和负压表15的作用调整壳 体13内部的负压, 从而为第二引流管22提供一个适当的负压, 最大限度地提升该装置的使 用效果, 继而将第二引流管22与病人的创口引流管。
18、连接, 然后利用长度调节扣20、 卡槽带19 和卡扣带21的配合作用, 将其在病人身上固定稳固, 避免管道滑脱, 最后在使用完成后, 还 可以利用紫外线消毒灯16对该装置内部进行有效的杀菌消毒。 001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405726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8405726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8405726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