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430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23 CN 103943022 A (21)申请号 201410193750.5 (22)申请日 2014.05.09 G09B 25/02(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 388 号 (72)发明人 曾小慧 吴来杰 车明帆 石鹏 王尉 佟远 何艳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代理人 周宗贵 刘荣 (54) 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 具。
2、, 该组合教具由底座、 支架、 箱体、 驱动部件以及 模拟部件组成, 其中箱体和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 上, 支架位于箱体中, 驱动部件以及模拟部件均安 装在箱体中且固定在支架上, 所述的驱动部件至 少包括差速器、 手柄、 输出轴以及制动装置 ; 所述 制动装置设有两个, 分别安装在输出轴 A 和输出 轴 B 上 ; 所述的模拟部件中至少包括有主轴以及 反转盘, 反转盘套在主轴上且两者之间可相对旋 转, 主轴安装在输出轴 A 上, 所述的模拟部件具体 为四杆机构模拟部件或凸轮机构模拟部件。该教 具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不足, 采用该教具, 能够示 教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在设计中的反转法基 本原理。 。
3、(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43022 A CN 103943022 A 1/1 页 2 1. 一种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 其特征在于 : 该组合教具由底座、 支架、 箱体、 驱 动部件以及模拟部件组成, 其中箱体和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 支架位于箱体中, 驱动部件 以及模拟部件均安装在箱体中且固定在支架上, 所述的驱动部件至少包括差速器、 手柄、 输 出轴以及制动装置, 手柄安装在箱体的一侧壁上, 手柄通过联轴器。
4、与差速器的输入轴连接 并带动输入轴旋转, 差速器的两输出轴朝向左右两侧, 且分别为输出轴 A 和输出轴 B, 其中 输出轴 A 和输出轴 B 上均套有锥形齿轮, 分别为锥形齿轮 A 和锥形齿轮 B, 输出轴 A 与锥形 齿轮 A 间隙配合且两者之间可相对旋转, 输出轴 B 与锥形齿轮 B 之间键连接, 锥形齿轮 A 和 锥形齿轮 B 之间还设有与两者啮合的锥形传动齿轮, 当输出轴 B 旋转时带动锥形齿轮 B 旋 转, 锥形齿轮 B 通过锥形传动齿轮带动锥形齿轮 A 绕输出轴 A 旋转 ; 输出轴 A 的顶端设有十 字槽, 锥形齿轮 A 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栓 ; 所述制动装置设有两个, 分别。
5、安装在输出轴 A 和输出轴 B 上, 用于控制输出轴 A 和输出轴 B 的旋转 ; 所述的模拟部件中至少包括有主轴 以及反转盘, 反转盘套在主轴上且两者之间可相对旋转, 主轴安装在输出轴 A 上, 且主轴的 顶端设有与十字槽相咬合的十字键, 输出轴A带动主轴旋转 ; 反转盘与锥形齿轮A外侧壁上 的螺栓固定连接, 锥形齿轮 A 通过螺栓带动反转盘旋转, 所述的模拟部件具体为四杆机构 模拟部件或凸轮机构模拟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制动装置 采用弹簧紧闸块式制动器, 该装置包括制动杆、 弹簧、 两橡胶块以及两弹性片, 其中橡胶块 固定在。
6、弹性片上, 两橡胶块共同将输出轴夹在两者之间, 两弹性片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 孔, 制动杆穿过两弹性片上的通孔并且能够在通孔中移动, 制动杆的内端设有宽度大于通 孔直径的限位块, 制动杆的外端由箱体上朝外伸出, 且制动杆的外端设有拉环, 弹簧套在位 于两弹性片之间的制动杆上, 两弹性片均固定在底座上, 当向外拉动制动杆时, 两弹性片在 限位块的作用下相对运动, 两橡胶块从而将输出轴包夹在两者之间, 阻止输出轴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四杆机构 模拟部件包括主轴、 副轴、 反转盘、 透明盘、 主动杆、 从动杆以及传动轴, 透明盘和反转。
7、盘相 平行, 主轴、 副轴和传动轴均安装在透明盘和反转盘之间, 主动杆和从动杆分别安装在主轴 和副轴的端部上, 且与透明板相平行, 主轴、 副轴和传动轴上均安装有两个直齿轮, 两个直 齿轮分别为大齿轮和小齿轮, 且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固定连接, 其中主轴和副轴上的大齿 轮和小齿轮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传动轴位于主轴和副轴之间, 且传动轴可轴向移动, 当传动 轴沿轴向推进箱体中时, 其上的大齿轮与主轴和副轴上的小齿轮相啮合, 当传动轴沿轴向 拉出箱体时, 其上的小齿轮与主轴和副轴上的大齿轮相啮合。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凸轮机构 模拟部件包括。
8、主轴、 反转盘、 凸轮盘、 推杆以及推杆架, 其中反转盘安装在箱体的侧壁上且 可旋转, 凸轮盘安装固定在主轴的外端上且随轴旋转, 凸轮盘与反转盘平行, 推杆架固定在 反转盘上, 推杆安装在推杆架中。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组合教具 中还设有电子控制部件, 所述的电子控制部件包括旋转编码器、 驱动器、 单片机和步进电 机, 所述的旋转编码器安装在手柄上, 用于获取手柄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 所述的步进电 机安装于推杆架上, 控制推杆运动, 旋转编码器与单片机连接将获取的参数传输至单片机, 单片机通过驱动器控制步进电机运动。 权 利 要 求。
9、 书 CN 103943022 A 2 1/5 页 3 一种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领域的教学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拟演绎反转法的教学 用具, 该教具能够演绎四杆机构和凸轮的机构的反转法原理。 背景技术 0002 教具很早便出现在了课堂和实验室中。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是很多大学课程的必要辅助教学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 大学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 数量也越来越多, 要求学生进行课外动手实验的课程也 越来越多 ; 还有很多课程涉及到抽象的理论知识, 学生不易懂, 老师不好教, 对于机械专业 学生来说。
10、尤其如此。 0003 如今市场上与机械原理课程有关的教具种类繁多, 但是用来演绎反转法基本原理 的教具至今尚未出现。 特别是利用反转法基本原理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轮廓这两部分 内容, 抽象的反转法原理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 老师也没有合适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在这个背景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转法基本原理, 同时也为了教室更顺利的授课, 就必须提供一种简单、 实用的反转法原理教具。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 该教具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不 足, 采用该教具, 能够示教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在设计中的反转法基本原理。 本教具通 过模块化设计, 将平面四。
11、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的反转法基本原理示教机构集成到了同一个基 础模块上, 两部分功能切换方便, 简化了设计。 本教具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反转法的 基本原理, 同时也为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该部分内容提供了帮助。 0005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0006 一种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 该组合教具由底座、 支架、 箱体、 驱动部件以及 模拟部件组成, 其中箱体和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 支架位于箱体中, 驱动部件以及模拟部 件均安装在箱体中且固定在支架上, 所述的驱动部件至少包括差速器、 手柄、 输出轴以及制 动装置, 手柄安装在箱体的一侧壁上, 手柄通过联轴器与差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并。
12、带动输入 轴旋转, 差速器的两输出轴朝向左右两侧, 且分别为输出轴 A 和输出轴 B, 其中输出轴 A 和 输出轴 B 上均套有锥形齿轮, 分别为锥形齿轮 A 和锥形齿轮 B, 输出轴 A 与锥形齿轮 A 间隙 配合且两者之间可相对旋转, 输出轴 B 与锥形齿轮 B 之间键连接, 锥形齿轮 A 和锥形齿轮 B 之间还设有与两者啮合的锥形传动齿轮, 当输出轴B旋转时带动锥形齿轮B旋转, 锥形齿轮 B 通过锥形传动齿轮带动锥形齿轮 A 绕输出轴 A 旋转 ; 输出轴 A 的顶端设有十字槽, 锥形齿 轮 A 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栓 ; 所述制动装置设有两个, 分别安装在输出轴 A 和输出轴 B 上。
13、, 用于控制输出轴 A 和输出轴 B 的旋转 ; 所述的模拟部件中至少包括有主轴以及反转盘, 反转盘套在主轴上且两者之间可相对旋转, 主轴安装在输出轴 A 上, 且主轴的顶端设有与 十字槽相咬合的十字键, 输出轴A带动主轴旋转 ; 反转盘与锥形齿轮A外侧壁上的螺栓固定 说 明 书 CN 103943022 A 3 2/5 页 4 连接, 锥形齿轮 A 通过螺栓带动反转盘旋转, 所述的模拟部件具体为四杆机构模拟部件或 凸轮机构模拟部件。 0007 所述的制动装置采用弹簧紧闸块式制动器, 该装置包括制动杆、 弹簧、 两橡胶块以 及两弹性片, 其中橡胶块固定在弹性片上, 两橡胶块共同将输出轴夹在两者。
14、之间, 两弹性片 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 制动杆穿过两弹性片上的通孔并且能够在通孔中移动, 制动杆 的内端设有宽度大于通孔直径的限位块, 制动杆的外端由箱体上朝外伸出, 且制动杆的外 端设有拉环, 弹簧套在位于两弹性片之间的制动杆上, 两弹性片均固定在底座上, 当向外拉 动制动杆时, 两弹性片在限位块的作用下相对运动, 两橡胶块从而将输出轴包夹在两者之 间, 阻止输出轴转动。 0008 所述的四杆机构模拟部件包括主轴、 副轴、 反转盘、 透明盘、 主动杆、 从动杆以及传 动轴, 透明盘和反转盘相平行, 主轴、 副轴和传动轴均安装在透明盘和反转盘之间, 主动杆 和从动杆分别安装在主轴和副轴的端。
15、部上, 且与透明板相平行, 主轴、 副轴和传动轴上均安 装有两个直齿轮, 两个直齿轮分别为大齿轮和小齿轮, 且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固定连接, 其 中主轴和副轴上的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传动轴位于主轴和副轴之间, 且传 动轴可轴向移动, 当传动轴沿轴向推进箱体中时, 其上的大齿轮与主轴和副轴上的小齿轮 相啮合, 当传动轴沿轴向拉出箱体时, 其上的小齿轮与主轴和副轴上的大齿轮相啮合。 0009 所述的凸轮机构模拟部件包括主轴、 反转盘、 凸轮盘、 推杆以及推杆架, 其中反转 盘安装在箱体的侧壁上且可旋转, 凸轮盘安装固定在主轴的外端上且随轴旋转, 凸轮盘与 反转盘平行, 推杆架固定在反转。
16、盘上, 推杆安装在推杆架中。 0010 所述的组合教具中还设有电子控制部件, 所述的电子控制部件包括旋转编码器、 驱动器、 单片机和步进电机, 所述的旋转编码器安装在手柄上, 用于获取手柄的旋转速度和 旋转方向, 所述的步进电机安装于推杆架上, 控制推杆运动, 旋转编码器与单片机连接将获 取的参数传输至单片机, 单片机通过驱动器控制步进电机运动。 0011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 1、 本发明 中提供的组合教具能够示教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在设计中的反转法基本原理, 帮助同 学们更好地理解反转法的基本原理, 同时也为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该部分内容提供了帮助。
17、。 2、 本教具通过模块化设计, 将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的反转法基本原理示教机构集成到 了同一个基础模块上, 两部分功能切换方便, 简化了设计。3、 该教具成本较低, 可用于教室 以及实验室, 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提供的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3 图 2 为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 0014 图 3 为四杆机构模拟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 0015 图 4 为四杆机构反转法的原理示意图 ; 0016 图 5 为实施例 2 提供的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6 为凸轮机构模拟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 0。
18、018 图 7 为凸轮机构反转法的原理示意图 ; 0019 图 8 为电子控制部件的示意图 ; 说 明 书 CN 103943022 A 4 3/5 页 5 0020 图中 : 1- 底座, 2- 支架, 3- 箱体, 4- 差速器, 5- 手柄, 6- 拉环, 7- 制动杆, 8- 弹簧, 9-橡胶块, 10-弹性片, 11-限位块, 12-联轴器, 13-输出轴A, 14-输出轴B, 15-锥形齿轮A, 16- 锥形齿轮 B, 17- 锥形传动齿轮, 18- 十字槽, 19- 螺栓, 20- 主轴, 21- 反转盘, 22- 副轴, 23-透明盘, 24-主动杆, 25-从动杆, 26-传。
19、动轴, 27-大齿轮, 28-小齿轮, 29-凸轮盘, 30-推 杆, 31- 推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具体的说明, 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 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2 实施例 1 0023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用于模拟演绎四杆机构的反转原 理。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的整体结构如图 1 所示, 由底座 1、 支架 2、 箱体3、 驱动部件以及四杆机构模拟部件组成, 其中箱体3和支架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 支架 2 位于箱体 3 中, 驱动部件以及四杆机构模拟部件均安装在箱体 3 中且固定在支架 2 上。 002。
20、4 所述的驱动部件的结构如图2所示, 至少包括差速器4、 手柄5、 输出轴以及制动装 置, 手柄 5 安装在箱体 3 的一侧壁上, 手柄 5 通过联轴器 12 与差速器 4 的输入轴连接并带 动输入轴旋转, 差速器4的两输出轴朝向左右两侧, 且分别为输出轴A13和输出轴B14, 其中 输出轴 A13 和输出轴 B14 上均套有锥形齿轮, 分别为锥形齿轮 A15 和锥形齿轮 B16, 输出轴 A13 与锥形齿轮 A15 间隙配合且两者之间可相对旋转, 输出轴 B14 与锥形齿轮 B16 之间键 连接, 锥形齿轮 A15 和锥形齿轮 B16 之间还设有与两者啮合的锥形传动齿轮 17, 当输出轴 B。
21、 旋转时带动锥形齿轮 B 旋转, 锥形齿轮 B 通过锥形传动齿轮带动锥形齿轮 A 绕输出轴 A 旋 转。 0025 所述制动装置设有两个, 分别安装在输出轴A13和输出轴B14上, 用于控制输出轴 A和输出轴B的旋转 ; 所述的制动装置采用弹簧紧闸块式制动器, 该装置包括制动杆7、 弹簧 8、 两橡胶块 9 以及两弹性片 10, 其中橡胶块 9 固定在弹性片 10 上, 两橡胶块共同将输出轴 夹在两者之间, 两弹性片 10 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 制动杆 7 穿过两弹性片上的通孔并 且能够在通孔中移动, 制动杆7的内端设有宽度大于通孔直径的限位块11, 制动杆7的外端 由箱体上朝外伸出, 且。
22、制动杆的外端设有拉环6, 弹簧8套在位于两弹性片10之间的制动杆 7 上, 其中两弹性片 10 均固定在底座 1 上, 当向外拉动制动杆时, 两弹性片在限位块的作用 下相对运动, 两橡胶块从而将输出轴包夹在两者之间, 阻止输出轴转动。 0026 输出轴 A13 的顶端设有十字槽 18, 锥形齿轮 A15 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栓 19。 所述的四杆机构模拟部件的结构如图 3 所示, 至少包括主轴 20、 副轴 22、 反转盘 21、 透明盘 23、 主动杆 24、 从动杆 25 以及传动轴 26, 反转盘 21 套在主轴 20 上且两者之间可相对旋转, 主轴 20 安装在输出轴 A13 上, 。
23、且主轴 20 的顶端设有与十字槽 18 相咬合的十字键, 输出轴 A13 带动主轴 20 旋转 ; 反转盘 21 与锥形齿轮 A15 外侧壁上的螺栓 19 固定连接, 锥形齿轮 A15 通过螺栓 19 带动反转盘 21 旋转。透明盘 23 和反转盘 21 相平行, 主轴 20、 副轴 22 和 传动轴 26 均安装在透明盘 23 和反转盘 21 之间, 主动杆 24 和从动杆 25 分别安装在主轴 20 和副轴 22 的端部上, 且与透明板 23 相平行, 主轴 20、 副轴 22 和传动轴 26 上均安装有两 说 明 书 CN 103943022 A 5 4/5 页 6 个直齿轮, 两个直齿。
24、轮分别为大齿轮 27 和小齿轮 28, 且大齿轮 27 和小齿轮 28 之间固定连 接, 其中主轴和副轴上的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从动轴位于主轴和副轴之间, 且从动轴可轴向移动, 当从动轴沿轴向推进箱体中时, 其上的大齿轮与主轴和副轴上的小 齿轮相啮合, 当从动轴沿轴向拉出箱体时, 其上的小齿轮与主轴和副轴上的大齿轮相啮合。 0027 在本实施例中, 四杆机构的反转法原理如图 4 所示, 根据图示, 我们可以看出反转 法步骤是, 当主动杆 AB 顺时针绕 A 点转动 角度之后, 将四杆机构刚化, 使 ABCD 整体绕 D 点逆时针转动 角度, 总共是两个步骤。而本发明的设计目的是 。
25、: 保证以上要求的同时将 两个步骤合成一步实现, 即 AB 转动 角度时, 机架同时转动 角度。 0028 在对传动轴进行轴向位置调动时, 既要保证位置的准确, 还要考虑传动轴轴向固 定。在本实施例中, 传动轴与反转盘之间有铜套, 用于减小摩擦。在传动轴与反转盘配合 处, 传动轴上开设两个圆锥形环槽, 相应的, 铜套上径向打两个直径比圆锥形环槽宽度略小 的孔, 里面放弹簧和小钢珠。当轴向调整传动轴的位置时, 小钢珠分别与轴上的环槽配合, 既不影响轴的转动, 也能达到轴向定位的目的。 0029 演绎反转法原理 : 当传动轴上的小齿轮参与啮合时, 该机构构成一个行星轮系, 从 驱动部件获得动力, 。
26、副轴及安装在其端部的从动杆绕主轴逆时针反转的同时自身顺时针也 转过一定角度, 此时主轴固定不转动 ; 当传动轴、 副轴不绕主轴转动时, 此时主轴及其端部 的主动杆顺时针转动, 通过齿轮的传动, 副轴及其端部的从动杆也顺时针转过相应的角度, 验证上述逆时针反转时转过的角度。 当传动轴上的大齿轮参与啮合时演绎原理及过程与此 相同, 只是两连架杆转过的角度之比不同。 0030 实施例 2 0031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用于模拟演绎凸轮机构的反转原 理。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模拟反转法的组合教具的整体结构如图 5 所示, 由底座 1、 支架 2、 箱体3、 驱动部件以及凸轮机构模拟部。
27、件组成, 其中箱体3和支架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 支架 2 位于箱体 3 中, 驱动部件以及四杆机构模拟部件均安装在箱体 3 中且固定在支架 2 上。 0032 所述的驱动部件的结构如图 2 所示,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的结构与实施例 1 中相 同, 不做累述。 0033 输出轴 A13 的顶端设有十字槽 18, 锥形齿轮 A15 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栓 19。 所述的凸轮机构模拟部件的结构如图6所示, 包括主轴20、 反转盘21、 凸轮盘29、 推杆30以 及推杆架 31, 反转盘 21 套在主轴 20 上且两者之间可相对旋转, 主轴 20 安装在输出轴 A13 上, 且主轴 20 的顶端设。
28、有与十字槽 18 相咬合的十字键, 输出轴 A 带动主轴旋转 ; 反转盘 21 与锥形齿轮 A15 外侧壁上的螺栓 19 固定连接, 锥形齿轮 A15 通过螺栓 19 带动反转盘 21 旋 转。反转盘 21 安装在箱体 3 的侧壁上且可旋转, 凸轮盘 29 安装固定在主轴 20 的外端上且 随轴旋转, 凸轮盘 29 与反转盘 21 平行, 推杆架 31 固定在反转盘 29 上, 推杆 30 安装在推杆 架 31 中。 0034 所述的组合教具中还设有电子控制部件, 如图 8 所示, 所述的电子控制部件包括 旋转编码器、 驱动器、 单片机和步进电机, 所述的旋转编码器安装在手柄上, 用于获取手柄。
29、 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 所述的步进电机安装于推杆架上, 控制推杆运动, 旋转编码器与单 片机连接将获取的参数传输至单片机, 单片机通过驱动器控制步进电机运动。 说 明 书 CN 103943022 A 6 5/5 页 7 0035 在本实施例中, 凸轮机构的反转法原理如图 7 所示, 根据图示, 当凸轮以 绕轴 O 逆时针转动时, 推杆在凸轮的推动下实现预期运动。现设想给整个凸轮机构加上一个公共 角速度 -, 使其绕轴心 O 顺时针转动。这时凸轮与推杆之间的相对运动并未改变, 但此时 凸轮静止不动, 而推杆则一方面随其导轨以角速度-绕轴心O转动, 一方面又在导轨内做 预期的往复移动。这样, 。
30、推杆在这种复合运动中, 其尖顶的运动轨迹即为凸轮轮廓曲线。 0036 根据上述分析, 在设计凸轮轮廓时, 可假设凸轮静止不动, 而推杆相对于凸轮 沿 - 方向作反转运动, 同时又在其导轨内作预期的运动, 这样就做出了推杆一系列位置, 将其尖顶所占据的位置 I、 II连成平滑曲线, 这就是要求的凸轮轮廓线。 0037 演绎反转法原理如下 : 为了实现以上功能, 我们采用直线步进电机精确控制推杆 相对于凸轮盘的径向往复运动, 推杆反转运动时在凸轮盘上描绘出凸轮轮廓。推杆及步进 电机安装在推杆架上, 推杆架从驱动部件获得动力, 带动推杆及步进电机反转, 推杆在步进 电机的控制下做预定的的径向往复运动, 描绘凸轮轮廓 ; 然后推杆架不动, 凸轮盘正转, 同 时推杆做径向往复运动, 其运动规律与描绘出来的凸轮轮廓保持一致, 验证凸轮轮廓。 说 明 书 CN 103943022 A 7 1/4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43022 A 8 2/4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43022 A 9 3/4 页 10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43022 A 10 4/4 页 11 图 6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43022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