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系与摄影中的自动聚焦有关。 具有自动聚焦结构的照相机已为人们所熟知,并且用了各种各样的装置。作为一个例子,有一种装置利用从被摄物反射的超声波来判断距离,而且一种技术则是检测被摄物与背景的光反差。
因此后一种方法需要相当强的光。当在日光下拍摄照片时这是可以满足的,但是,在使用闪光灯体为照明时,这里还有不少问题。因此,直到触发闪光灯之后才存在有反差,而且闪光灯亮的时间不够长使相机不能对光进行检测和使透镜聚焦,所以,必须在闪光灯触发前完成聚焦。
根据一种已知的技术可实现上述目的,即提供一种闪光设备,或者使照相机具有分立的照明装置,它可在闪光灯触发前投射一种强反差像到待聚焦的被摄物上。例如,要得到这种强反差像,可使用一种大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它的光通过一个网格,然后把网格的像投射在待聚焦的被摄物上。这将在被摄物上提供一种强反差光图样,并且使照相机地聚焦结构和/或闪光装置在闪光器件被触发前工作。
该装置的缺点是发光二极管的成本很高,因为它需要很大的功率,且要使用相当量的能量向被摄物提供有效照明,使自动聚焦结构测出投射网格的反差光和暗区。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不需使用这样昂贵器件的比较简单的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照相用的自动聚焦装置中,利用投射到到待聚焦的被摄物上的反差光和暗区对聚焦进行检测,将一个电灯泡的亮的灯丝投射到被摄物上可得到上述的光和暗区。
根据本发明,用这种方法,人们可以使用一种非常便宜且易于得到的一种有导电灯丝的灯泡形式的器件,并将实际上白炽化灯丝的象投射到待聚焦的被摄物上。这种灯泡作为一种小型的相当便宜的商业上的器件到处都可以买到,而且仅有相当适量的能量用于照明。因此,人们可以避免使用非常昂贵的发光二极管。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例子对本发明加以说明。在附图中:
图1表示本发明的适用于自动聚焦的照相机的原理性示意图,该相机的闪光装置具有本发明的结构;
图2是图1中示意图细节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类型的分解放大投影图;
图4是一种类似于图3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修改了的结构类型的投影图。
正如图1和图2所表示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10安装在一个分立的电子闪光装置12的室11内,闪光装置12以普通的方式通过闪光灯插座14接到照相机13上。如果照相机上具有完整的闪光装置的话,则装置10也可位于相机12机壳内。
照相机透镜15接受从区域16来的像。
装置10由一个具有灯丝24的小电灯泡22组成。灯泡的光由凸透镜26聚焦,并投射到区域16上。正如图1中所看到的那样,由于得到灯丝24的一个亮像28,这个像28和它两侧的暗背景形成强的反差。
灯泡22安装在园柱形帽盖32上,帽盖32固定在园柱形套筒34中且可滑动,而套筒34构成了支持凸透镜26的罩36的一部分。正如下面要介绍的那样。在装置10开始装配时,柱形帽盖32相对于套筒34移动使灯泡灯丝位于透镜26的焦点处。用这种方法,这时透镜的像将被相当清晰地投射且被限定在相机12前方的被摄物上。
因此,照相机的自动聚焦装置(未表示出)可以利用被投射灯丝的亮像28的区域与周围暗那康姆床睿拐障嗷妇稻劢乖谇?6内的被摄物上。尽管在用闪光装置拍照时,与在自然光中摄影不同,这里没有足够的光或光反差使自动聚焦装置工作,但上述目的也能实现。
由于自动聚焦装置是一种按已知方法工作的普通器件,因而未将它表示出表或对它作详细介绍。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区域16提供一个以上的像28a,并且图1中表示了存在着第二个像28。可由位于第一个装置10旁边的,第二个同样的装置10来提供像28a,而且下面要介绍的图3中的实施方案有这样的双重排列。
如图1所示,像28出现的范围规定在线37和38之间。同样地,由透镜15取景的区域16限定在直线39和40之间。像28与区域16完全重迭的区域是区域A,但离照相机的距离远于A。对于区域A前部的像28来说,它可能不会出现在区域16内,或者可能会出现但不是以使相机的自动聚焦结构工作。
因此,在透镜26的前部提供了一个照明透镜42。这个照明透镜包括一个棱镜部分42a,它使灯丝24的一个附加的亮像44投射到直线46和48所确定的区域内。像44位于区域A中的区域16的外部,因此与调焦不相干。然而在区域B中,像44成为像28的补充物,因而提供了一个反差,自动调焦装置可用它为比区域A更靠近相机13的像调焦。
灯丝24所投射的亮像28位于相机透镜复盖区16内是很重要的。在开始装配装置10的期间可以做到这一点。
图3是根据本发明更为详细地表示了装置10的一种结构形式。正如上面解释的那样,灯泡22被安装在园柱形帽盖32内,且相对套筒34可以滑动,以便将灯丝定位于透镜26的焦点上。将灯泡通电,在套筒34中移动帽盖32直到投射的像清晰为止就不难做到这一点,然后,在此位置将帽盖32粘接或焊接在套筒34上,把它永久性地固定在这个位置上。
此外,把套筒34接到一个可竖直调节的金属框52上。接着通过一个水平调节框架54进行移动,随后框架54再装到支架36上。
框架52通过框架54可滑动性移动,且相对于后者能在上下两个方向移动。它的上下移动由拧在框架52上的螺丝56控制,且靠接在框架54上。因此,螺丝56的转动将使灯丝24上下移动,于是就可使像28相对于区域16实现竖向调节。
而框架54具有侧向延伸的凸出物58,它可在支架36的左右方向上滑动。由拧在框架54上的螺丝60控制这种左右移动,并且靠接在支架36上。因此,螺丝60的转动使灯丝左右移动因而提供了纵向调节功能。
用这种方法,在开始装配期间就能使所投射的灯丝的像28相对于区域16左右和上下移动,并且通过螺丝56和60的转动使投射的灯丝的像28达到区域16中所要求的位置上。
图3中事实上表示出了二个装置10,每一个都具有一个位于室36内的透镜26。这样做的优点是可提供两个清晰的像28,这有助于自动调焦的可靠性。此外,通过使灯丝的水平度或高度发生偏移,人们就可以调整闪光装置12上的闪光灯插座和相机13上的插座间的不希望有的间隙。此外还要求装设第二个灯泡,以便一个灯泡坏了时,装置10仍能工作且使用一个很长的时间。
图4表示了装置10a的一种改进形式。在这个装置中,将灯泡22安装在透镜26的下面,反射镜70将灯丝24的光通过透镜向前投射。
与装置10相比,在装置10a的具体结构中,透镜的安装方式使其不能上下和左右移动进行调节而使像28落在区域16内。取而代之的是,在装置10a中,把灯泡固定在室36a内,室36a可以在闪光装置12的室11的内部进行调节。
这样,室36可通过第一个框架72绕轴线71为轴运动,因此使得所投射的像28可在上下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由拧在室36a的突出部76上的螺丝74控制,而且螺丝74的端部靠在室11(图4中未表示)上。调节螺栓74将使室36a相对轴71转动,这时它要克服位于轴71上的弹簧80的作用力。
此外,第一个框架72由第二个框架82所支撑。它有组合式的竖向凸出物83,可用于与室11相连接,而且第一个框架可相对于螺栓84沿其竖向轴84转动。通过拧入室11的螺栓88可相对轴86进行调节,此时它靠在第一个方向支架72的突出部分90上。这个螺栓88克服位于螺栓84附近的弹簧92的作用力而起作用,这个弹簧在凸出物83和在第一个框架72的竖向凸出物96之间起作用。
因此,在装置10a开始装置时通过调节螺丝74和88可将像28限定在区域16内。
所说明的装置10装在一个分立的电子闪光装置12内部,闪光装置极为普通且不需做进一步解释,它可在闪光触发之前开始工作。这样在正常使用时,当用闪光摄影时,相机13的使用者就能通过取景器观察到景物,开始按动快门挂钩时会接通灯泡24且将投射的灯丝的践状亮像28提供给自动调焦结构,使之能将相机透镜15直接聚焦在景物上。然后接着发生的快门挂钩的动作将使相机13的快门打开且以一种极为普通的方式触发闪光装置12。
伴随照相机的自动聚焦装置使用的一种自动聚焦装置,这里对它的介绍是参照附图中的图1到图3或图1,图2和图4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