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胶工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胶工装.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228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N 103962281 A (21)申请号 201410200905.3 (22)申请日 2014.05.13 B05C 5/04(2006.01) B05C 11/10(2006.01) B05C 13/02(2006.01) (71)申请人 格力电器 (重庆) 有限公司 地址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格力路 1 号 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蒋官能 姚小兵 王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吴贵明 张永明 (54) 发明。
2、名称 点胶工装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胶工装, 包括 : 胶液输送 装置(10), 具有输出端(11) ; 第一驱动装置(20), 驱动输出端 (11)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 控制装置, 控制输出端(11)的启闭。 本发明的点胶工装不仅 能够降低劳动强度, 而且能够避免胶液的浪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2281 A CN 103962281 A 1/2 页 2 1. 一种点胶工装, 其特征在于, 。
3、包括 : 胶液输送装置 (10), 具有输出端 (11) ; 第一驱动装置 (20), 驱动所述输出端 (11)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 控制装置, 控制所述输出端 (11) 的启闭。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点胶工装,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转向驱动装置 (30), 包括本体 (31) 和可枢转地设置在该本体 (31) 上的枢转部 (32), 所述本体 (31) 在所述竖直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并驱动所述枢转部 (32) 进行转动, 所述枢 转部 (32) 的枢转轴线水平设置, 所述输出端 (11) 固定在所述枢转部 (32)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点胶工装, 其特征在于,。
4、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 (20) 包括 : 第一伺服电机 (21) ; 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 (21) 驱动配合的第一丝杠 (22), 所述第一丝杠 (22) 在所述竖直 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丝杠 (22) 具有第一螺纹段 ; 第一滑动件 (23), 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段配合的第一螺纹孔, 所述输出端 (11) 固定在 所述第一滑动件 (23) 上 ; 第一止挡件 (24), 在所述竖直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止挡件 (24) 阻挡所述第一滑动件 (23) 绕所述第一丝杠 (22) 的轴线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点胶工装,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第二驱动装置 (40), 驱动所述输。
5、出端 (11) 在水平第一方向上移动 ; 第三驱动装置 (50), 驱动所述输出端 (11)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移动, 其中, 所述水平第 二方向与所述水平第一方向相垂直。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点胶工装,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第一输送装置 (60), 输送待点胶件在水平第一方向上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点胶工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装置 (60) 包括 : 水平止挡部 (61), 具有阻挡所述待点胶件在所述水平第一方向上移动的阻挡位置以及 避让该待点胶件的避让位置 ; 第四驱动件 (62), 驱动所述水平止挡部 (61) 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移动。 7. 根据权。
6、利要求 5 所述的点胶工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装置 (60) 包括 : 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支撑所述待点胶件 ; 第二环形输送件 (64), 支撑该待点胶件 ; 所述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与所述第二环形输 送件 (64)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 所述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和 / 或所述第二环形输 送件 (64) 在所述水平第二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其中, 所述水平第二方向与所述水平第一 方向相垂直。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点胶工装,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第四丝杆 (71), 所述第四丝杆 (71) 具有第四螺纹段和轴向止挡部 ; 第一安装件 (65)。
7、, 在所述水平第二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所述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可 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件 (65) 上, 在所述水平第二方向上, 所述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随所述第一安装件(65)的移动而移动, 所述第一安装件(65)包括丝杆配合部, 所述丝杆配 合部具有与所述第四螺纹段配合的第四螺纹孔 ; 第二安装件 (66), 固定设置, 所述第二环形输送件 (64) 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2281 A 2 2/2 页 3 件 (66) 上, 所述第二安装件 (66) 包括丝杆安装部, 所述第四丝杆 (71) 可枢转地设置在所 述丝杆安装部上, 所。
8、述轴向止挡部与所述丝杆安装部配合以阻挡该第四丝杆 (71) 沿轴向 移动。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点胶工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装置 (60) 还包括 : 第五驱动装置 (67), 具有第一转动轴 (68) ; 第一转动轮 (69), 以沿所述第一转动轴 (68) 的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一转动 轴 (68) 上, 所述第一转动轮 (69) 驱动所述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转动, 在所述水平第二方 向上, 所述第一转动轮 (69) 随所述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的移动而移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点胶工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液输送装置 (10) 还包括 。
9、: 称重装置 (12) ; 胶液盛放装置 (13), 放置在所述称重装置 (12) 上 ; 胶液输送软管 (14), 与所述胶液盛放装置 (13) 相连通, 所述点胶工装还包括软管定位 件 (15), 所述软管定位件 (15) 具有穿设所述胶液输送软管 (14) 的定位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2281 A 3 1/6 页 4 点胶工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出胶装置的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点胶工装。 背景技术 0002 PCB 主板的打热熔胶工序由操作员手工完成, 具体地, 操作员手持热熔胶枪对主板 PCB 板面上的元器件的侧壁打上热熔胶, 待热熔胶冷却凝固。
10、之后, 即可起到固定元器件的作 用, 但是, 上述人工打热熔胶的方式对胶量的控制不稳定, 造成一定程度的人为浪费, 并且 操作员工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降低劳动强度并且避免胶液浪费的点胶工装。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胶工装, 包括 : 胶液输送装置, 具有输出 端 ; 第一驱动装置, 驱动输出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 控制装置, 控制输出端的启闭。 0005 进一步地, 本发明的点胶工装还包括 : 转向驱动装置, 包括本体和可枢转地设置在 该本体上的枢转部, 本体在竖直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并驱动枢转部进行转动, 枢转部的枢 转轴线水平设置,。
11、 输出端固定在枢转部上。 0006 进一步地, 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 第一伺服电机 ; 与第一伺服电机驱动配合的第一 丝杠, 第一丝杠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第一丝杠具有第一螺纹段 ; 第一滑动件, 具有与第一螺 纹段配合的第一螺纹孔, 输出端固定在第一滑动件上 ; 第一止挡件, 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第 一止挡件阻挡第一滑动件绕第一丝杠的轴线转动。 0007 进一步地, 本发明的点胶工装还包括 : 第二驱动装置, 驱动输出端在水平第一方向 上移动 ; 第三驱动装置, 驱动输出端在水平第二方向上移动, 其中, 水平第二方向与水平第 一方向相垂直。 0008 进一步地, 本发明的点胶工装还包括 : 第。
12、一输送装置, 输送待点胶件在水平第一方 向上移动。 0009 进一步地, 第一输送装置包括 : 水平止挡部, 具有阻挡待点胶件在水平第一方向上 移动的阻挡位置以及避让该待点胶件的避让位置 ; 第四驱动件, 驱动水平止挡部在竖直方 向上移动。 0010 进一步地, 第一输送装置包括 : 第一环形输送件, 支撑待点胶件 ; 第二环形输送 件, 支撑该待点胶件 ; 第一环形输送件与第二环形输送件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 第一 环形输送件和 / 或第二环形输送件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其中, 水平第二方向 与水平第一方向相垂直。 0011 进一步地, 本发明的点胶工装还包括 : 第四丝杆, 。
13、第四丝杆具有第四螺纹段和轴向 止挡部 ; 第一安装件,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第一环形输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 一安装件上,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 第一环形输送件随第一安装件的移动而移动, 第一安装件 包括丝杆配合部, 丝杆配合部具有与第四螺纹段配合的第四螺纹孔 ; 第二安装件, 固定设 说 明 书 CN 103962281 A 4 2/6 页 5 置, 第二环形输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安装件上, 第二安装件包括丝杆安装部, 第四丝杆 可枢转地设置在丝杆安装部上, 轴向止挡部与丝杆安装部配合以阻挡该第四丝杆沿轴向移 动。 0012 进一步地, 第一输送装置还包括 : 第五驱动装置, 具有。
14、第一转动轴 ; 第一转动轮, 以沿第一转动轴的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一转动轴上, 第一转动轮驱动第一环形输 送件转动,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 第一转动轮随第一环形输送件的移动而移动。 0013 进一步地, 胶液输送装置还包括 : 称重装置 ; 胶液盛放装置, 放置在称重装置上 ; 胶液输送软管, 与胶液盛放装置相连通, 点胶工装还包括软管定位件, 软管定位件具有穿设 胶液输送软管的定位孔。 0014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由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出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因此, 操作员只需将待点胶件放置在输出端下方即可, 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输出端到达点胶位置, 无需像背景技术描述的操作员手持热熔。
15、胶枪对待点胶件进行点胶操作。 由于控制装置控制 输出端的启闭, 因此, 控制装置能够精确控制经输出端流出的出胶量, 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 出胶量大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知, 本发明的点胶工装不仅能够降低劳动强度, 而且能够避 免胶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5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本发明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 0016 图 1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点胶工装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2 示出了图 1 的点胶工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3 示出了图 2 的点胶工装的 A 处放。
16、大示意图 ; 0019 图 4 示出了图 1 的点胶工装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5 示出了图 1 的点胶工装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6 示出了图 1 的点胶工装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 0022 图 7 示出了图 6 的点胶工装的局部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3 其中, 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 0024 10、 胶液输送装置 ; 11、 输出端 ; 12、 称重装置 ; 13、 胶液盛放装置 ; 14、 胶液输送软 管 ; 15、 软管定位件 ; 16、 加热连接块 ; 17、 热熔胶枪阀 ; 18、 加热块连接板 ; 19、 隔热垫块 ; 20、。
17、 第一驱动装置 ; 21、 第一伺服电机 ; 22、 第一丝杠 ; 23、 第一滑动件 ; 24、 第一止挡件 ; 25、 联轴器 ; 26、 第一安装板 ; 27、 第一导轨 ; 30、 转向驱动装置 ; 31、 本体 ; 32、 枢转部 ; 40、 第二 驱动装置 ; 41、 第二伺服电机 ; 42、 第二丝杠 ; 43、 第二滑动件 ; 44、 第二止挡件 ; 45、 第二安 装板 ; 46、 辅助导轨 ; 50、 第三驱动装置 ; 51、 第三伺服电机 ; 52、 第三丝杠 ; 53、 第三滑动件 ; 54、 第三止挡件 ; 60、 第一输送装置 ; 61、 水平止挡部 ; 62、 第。
18、四驱动件 ; 63、 第一环形输送件 ; 64、 第二环形输送件 ; 65、 第一安装件 ; 66、 第二安装件 ; 67、 第五驱动装置 ; 68、 第一转动轴 ; 69、 第一转动轮 ; 71、 第四丝杆 ; 72、 转盘手柄 ; 73、 第三环形输送件 ; 74、 第四环形输送件 ; 77、 第六驱动装置 ; 78、 第二转动轴 ; 79、 第三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3962281 A 5 3/6 页 6 0025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6 如图 1 。
19、和图 3 所示, 本实施例的点胶工装包括胶液输送装置 10、 第一驱动装置 20 和控制装置 ( 图中未示出 )。胶液输送装置 10 具有输出端 11, 第一驱动装置 20 驱动输出 端 11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控制装置控制输出端 11 的启闭。控制装置优选为电磁阀。本实 施例的点胶工装用于热熔胶的涂覆。 0027 应用本实施例的点胶工装, 由于第一驱动装置 20 驱动输出端 11 在竖直方向上移 动, 因此, 操作员只需将待点胶件 ( 例如 PCB 板 ) 放置在输出端 11 下方即可, 第一驱动装置 20 驱动输出端 11 到达点胶位置, 无需像背景技术描述的操作员手持热熔胶枪对待点胶件 。
20、进行点胶操作。由于控制装置控制输出端 11 的启闭, 因此, 控制装置能够精确控制经输出 端 11 流出的出胶量, 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出胶量大的问题。由上述分析可知, 本实施例的 点胶工装不仅能够降低劳动强度, 而且能够避免胶液的浪费。此外, 针对有毒的胶液, 采用 本实施例的点胶工装进行点胶, 能够避免操作人员近距离接触胶液, 保障了员工的身体健 康。 0028 如图2和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胶液输送装置10还包括称重装置12、 胶液盛放 装置 13 和胶液输送软管 14。胶液盛放装置 13 放置在称重装置 12 上, 称重装置 12 能够显 示胶液盛放装置13和其内的胶液的重量, 这。
21、样, 就能够确定胶液盛放装置13内的胶液是否 达到使用量下限。胶液输送软管 14 与胶液盛放装置 13 相连通, 胶液输送软管 14 能够适应 不同环境的需要, 为输出端 11 的移动提供方便。如图 4 所示, 本实施例的点胶工装还包括 软管定位件 15, 软管定位件 15 具有穿设胶液输送软管 14 的定位孔, 这样, 方便了胶液输送 软管 14 的定位, 防止胶液输送软管 14 与其他设备产生干涉。胶液输送装置 10 还包括报警 器, 报警器与称重装置 12 电连接。针对在常温下为固态的胶, 胶液盛放装置 13 优选为热熔 胶机。 0029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胶液。
22、输送装置 10 还包括加热连接块 16 和热熔 胶枪阀 17。输出端 11 位于热熔胶枪阀 17 上, 热熔胶枪阀 17 通过加热连接块 16 与胶液盛 放装置 13 相连通。胶液输送装置 10 使用前由操作人员将热熔胶条添加到热熔胶机的内缸 中, 开启热熔胶机电源, 按热熔胶条加热的工艺要求将热熔胶机的内缸的加热温度设定为 180 度, 胶液输送软管 14 的加热保温温度设定为 200 度, 加热连接块 16 的加热温度设定为 200 度。当各点加热升温达到设定温度后, 按下启动按钮, 热熔胶机内缸已熔化的热熔胶通 过齿轮泵经胶液输送软管 14 传输到加热连接块 16 处, 通过外部电磁阀气。
23、动控制热熔胶枪 阀 17 开启, 热熔胶从输出端 11 流出并对 PCB 主板上的元器件进行点胶处理。 0030 为了保证输出端11采用斜角的方式将热熔胶打在PCB主板上的元器件的侧壁上, 以确保点胶处理符合标准。如图 3 所示, 本实施例的点胶工装还包括转向驱动装置 30, 转 向驱动装置 30 包括本体 31 和可枢转地设置在本体 31 上的枢转部 32, 本体 31 在竖直方向 上可移动地设置并驱动枢转部 32 进行转动, 枢转部 32 的枢转轴线水平设置, 输出端 11 固 定在枢转部 32 上。随着枢转部 32 的转动, 输出端 11 能够朝向不同的方向, 能够保证将热 熔胶打在 P。
24、CB 主板上的元器件的侧壁上。热熔胶枪阀 17 固定在枢转部 32 上以实现输出端 11 固定在枢转部 32 上。转向驱动装置 30 优选为气动摆台。加热连接块 16 以及热熔胶枪 阀 17 均通过加热块连接板 18 与枢转部 32 连接。第一驱动装置 20 驱动本体 31 在竖直方 说 明 书 CN 103962281 A 6 4/6 页 7 向上移动以实现输出端 11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0031 为了防止加热连接块 16 的高温对转向驱动装置 30 造成使用影响, 如图 3 所示, 枢 转部 32 与加热块连接板 18 之间安装了隔热垫块 19。 0032 如图 1 和图 4 所示, 本。
25、实施例的点胶工装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 40 和第三驱动装置 50, 第二驱动装置 40 驱动输出端 11 在水平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三驱动装置 50 驱动输出端 11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移动, 其中, 水平第二方向与水平第一方向相垂直。采用上述结构, 能 够实现输出端11位于允许空间内的任一点上, 方便对PCB主板上的不同元器件进行点胶处 理。优选地, 第二驱动装置 40 驱动第一驱动装置 20 以实现驱动输出端 11 在水平第一方向 上移动, 第三驱动装置 50 驱动第二驱动装置 40 以实现驱动输出端 11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移 动。优选地, 枢转部 32 的枢转轴线与水平第二方向平行。 0033。
26、 若输出端 11 的移动位置精度不高及稳定性不好, 在反复点胶的过程中会造成异 常现象, 导致点胶处理达不到质量要求。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驱动装置 20 包括第一伺服电机 21、 第一丝杠 22、 第一滑动件 23 和第一止挡件 24。第一丝杠 22 与第 一伺服电机 21 驱动配合的第一丝杠 22, 第一丝杠 22 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第一丝杠 22 具有 第一螺纹段。第一滑动件 23 具有与第一螺纹段配合的第一螺纹孔, 输出端 11 固定在第一 滑动件 23 上。第一止挡件 24 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第一止挡件 24 阻挡第一滑动件 23 绕第 一丝杠 22 的。
27、轴线转动。第一伺服电机 21 的精度比较高, 通过正转或反转来驱动第一丝杠 22 转动即可实现第一滑动件 23 的移动, 进而带动输出端 11 精确的移动到指定位置。优选 地, 第一丝杠 22 通过联轴器 25 与第一伺服电机 21 驱动配合, 第一滑动件 23 为第一滑块, 第一止挡件 24 为第一止挡板, 第一伺服电机 21 通过第一安装板 26 固定在第一止挡件 24 上。此外, 第一止挡件 24 上设置有第一导轨 27, 第一滑动件 23 上设置有容纳第一导轨 27 的容纳通孔。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 可以用气缸代替第一伺服电机 21。 0034 同理, 如图 4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28、 第二驱动装置 40 同样包括第二伺服电机 41、 第 二丝杠42、 第二滑动件43和第二止挡件44, 第三驱动装置50同样包括第三伺服电机51、 第 三丝杠 52、 第三滑动件 53 和第三止挡件 54, 并且第二驱动装置 40 以及第三驱动装置 50 均 为第一驱动装置 20 的结构和配合关系类似。第二驱动装置 40 还包括第二安装板 45, 第二 止挡件 44 固定在第二安装板 45 上, 第二安装板 45 的一端规定在第三滑动件 53 上, 另一端 与辅助导轨 46 配合, 采用上述结构, 第二驱动装置 40 的移动更平稳。 0035 如图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软管定位件15为两个。
29、, 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二止挡件44 上, 另一个通过管夹安装座固定在第二滑动件 43 上。软管定位件 15 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 二定位板, 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均具有定位半孔, 两个定位半孔组成定位孔, 并且第一 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扣合连接。 0036 如图 1、 图 6 和图 7 所示, 本实施例的点胶工装还包括第一输送装置 60, 第一输送 装置 60 输送待点胶件在水平第一方向上移动。通过设置第一输送装置 60 能够实现 PCB 板 点胶的自动化, 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 并且避免操作人员近距离接触胶液, 保障了员工的身 体健康。 0037 如图 6 和图 7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
30、输送装置 60 包括水平止挡部 61 和第四驱 动件 62。水平止挡部 61 具有阻挡待点胶件在水平第一方向上移动的阻挡位置以及避让该 待点胶件的避让位置。第四驱动件 62 驱动水平止挡部 61 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当待点胶件 说 明 书 CN 103962281 A 7 5/6 页 8 在第一输送装置 60 的输送下到达预定位置, 此时, 第四驱动件 62 驱动水平止挡部 61 达到 阻挡位置, 对待点胶件起到定位的作用, 方便输出端 11 准确的将胶液点到待点胶位置。点 胶处理完成后, 第四驱动件62驱动水平止挡部61达到避让位置, 待点胶件在第一输送装置 60 的输送下到达下一道工序。第四。
31、驱动件 62 优选为气缸。 0038 如图 6 和图 7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输送装置 60 还包括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和 第二环形输送件 64。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和第二环形输送件 64 均支撑待点胶件 ; 第一环形 输送件 63 与第二环形输送件 64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 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在水平第 二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其中, 水平第二方向与水平第一方向相垂直。 通过在水平第二方向 上可移动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能够改变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和第二环形输送件 64 之间的距 离, 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待点胶件, 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点胶工装的适应性。此外, 第二环形。
32、 输送件 64 也可以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优选地, 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和第二环 形输送件 64 均为链条, 当然, 也可以是传输带。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 第一输送装置 60 可 以只具有一个比较宽的环形输送带。 0039 如图 6 和图 7 所示, 本实施例的点胶工装还包括第四丝杆 71、 第一安装件 65 和第 二安装件 66, 第四丝杆 71 具有第四螺纹段和轴向止挡部。第一安装件 65 在水平第二方向 上可移动地设置, 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件 65 上, 在水平第二方向 上, 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随第一安装件 65 的移动而移动, 第一安装件 65。
33、 包括丝杆配合部, 丝 杆配合部具有与第四螺纹段配合的第四螺纹孔。第二安装件 66 固定设置, 第二环形输送件 64 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安装件 66 上, 第二安装件 66 包括丝杆安装部, 第四丝杆 71 可枢转 地设置在丝杆安装部上, 轴向止挡部与丝杆安装部配合以阻挡该第四丝杆 71 沿轴向移动。 通过转动第四丝杆 71 即可实现第一安装件 65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 轴 向止挡部为转盘手柄72。 第一安装件65的下方设置有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导轨, 第一 安装件 65 与该导轨配合以实现第一安装件 65 稳定地移动。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 可以通 过气缸来驱动第一安装件 。
34、65 移动。 0040 如图 6 和图 7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输送装置 60 还包括第五驱动装置 67 和第 一转动轮69, 第五驱动装置67具有第一转动轴68。 第一转动轮69以沿第一转动轴68的轴 向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一转动轴 68 上, 第一转动轮 69 驱动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转动,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 第一转动轮 69 随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的移动而移动。在本实施例中, 第 五驱动装置 67 为电机, 第一转动轮 69 为链轮, 第一转动轴 68 为六方轴, 第一转动轴 68 可 转动地穿设在第一安装件 65 上。此外, 第一转动轴 68 上还设置有第二转动轮, 第。
35、二转动轮 驱动第二环形输送件 64 转动。第一转动轮 69 的朝向第一安装件 65 的一端具有台阶外圆, 该台阶外圆与滚动轴承轴孔配合装配 , 该滚动轴承的外圆与第一安装件 65 的台阶内孔配 合装配 , 用卡弹将第一转动轮 69 与滚动轴承安装在第一安装件 65 上 , 六方轴与第一转动 轮 69 的六方内孔配合处于直线滑动配合状态。 0041 如图6和图7所示, 本实施例的点胶工装还包括第二输送装置, 第二输送装置位于 第一输送装置 60 的上游, 也就是说, 待点胶件经第二输送装置输送到第一输送装置 60 上。 第二输送装置与第一输送装置 60 的结构相似, 区别仅在于, 第二输送装置上。
36、不设置水平止 挡部 61 和第四驱动件 62, 具体地, 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三环形输送件 73、 第四环形输送件 74、 第六驱动装置 77、 第二转动轴 78 和第三转动轮 79。同理, 第三环形输送件 73 可转动地 说 明 书 CN 103962281 A 8 6/6 页 9 设置在第一安装件 65 上,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 第三环形输送件 73 随第一安装件 65 的移动 而移动, 第四环形输送件 74 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安装件 66 上, 第三转动轮 79 驱动第三环 形输送件 73 转动, 在水平第二方向上, 第三转动轮 79 随第三环形输送件 73 的移动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
37、 第一输送装置 60 或第二输送装置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用于感 应待点胶件。 0042 需要打胶的 PCB 主板从第二输送装置传入, 通过水平止挡部 61 对 PCB 主板边缘进 行档料定位处理, 同时, 外部 PLC 控制第一输送装置 60 停止转动, 第一环形输送件 63 和第 二环形输送件 64 停止传输。待打胶完成后, 由第四驱动件 62 带动水平止挡部 61 抬起, 同 时外部 PLC 控制第五驱动装置 67 转动带动 PCB 主板传输到下到工序。在第一块 PCB 主板 打胶的同时, 从第二输送装置传入的第二块PCB主板到第一输送装置60与第二输送装置的 接头处时, 安装。
38、于第一输送装置 60 上的光电传感器感应到来料, 由外部 PLC 控制第二输送 装置停止传动, 第三环形输送件 73 和第四环形输送件 74 停止传输, 第二块 PCB 主板停止等 待传输, 如此自动循环传输操作。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 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962281 A 9 1/5 页 10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62281 A 10 2/5 页 11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62281 A 11 3/5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62281 A 12 4/5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62281 A 13 5/5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62281 A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