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铌贝氏体球铁材料及其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铌贝氏体球铁材料及其生产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0012A43申请公布日20120125CN102330012ACN102330012A21申请号201110257519422申请日20110902C22C37/04200601C22C33/10200601C21D5/0020060171申请人上海大学地址200444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72发明人翟启杰孙小亮闫永生华勤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05代理人顾勇华54发明名称含铌贝氏体球铁材料及其生产工艺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铌贝氏体球铁及其生产工艺,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材料配方(WT)C3538,SI2428,MN1522,MO0205。
2、,CU0508,NB0206。组织特征为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碳化物和球状石墨,力学特征为HRC4749,AK1315J/CM2。其生产工艺包括(1)铸造工艺,按配方配料后熔炼;出炉温度为14501500,浇注温度为140020;采用冲入法球化,球化剂为FESIMG8RE7,用量为18WT;采用75SIFE孕育,用量为10WT;(2)热处理工艺,900奥氏体化,保温3H,空冷到300进行中温转变,保温2H。本材料用于耐磨性铸件,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易行,采用铌的合金化后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
3、N102330022A1/1页21一种含铌贝氏体球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球铁材料的化学成分为C3538WT,SI2428WT,MN1522WT,MO0205WT,CU0508WT,NB0206WT,余量为FE;经过热处理后组织特征为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碳化物和球状石墨,力学性能为HRC4749,AK1315J/CM2。2一种含铌贝氏体球铁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生产工艺具有以下的工艺过程(1)铸造工艺熔炼工艺采用铸造生铁、废钢、硅铁、锰铁、钼铁、纯铜、铌铁为原材料,按C3538WT,SI2428WT,MN1522WT,MO0205WT,CU0508WT,NB0206WT,余量为FE进行配料,在。
4、中频感应炉熔炼;出炉前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炉料全部熔化后,在1400取适量铁液浇成454MM的光谱试样,用光谱仪分析以调整铁液化学成分;出炉温度为14501500,浇注温度为140020;球化工艺采用冲入法球化,球化剂为FESIMG8RE7,用量为18WT,将球化剂破碎成小块,放入处理包底部,然后在球化剂上面覆盖孕育剂、珍珠岩集渣剂,冲入1/22/3铁液,待铁液沸腾结束时,再冲入其余铁液;处理完毕后加集渣剂彻底扒渣;孕育工艺采用75SIFE孕育,用量为10WT,在球化处理时将一半的孕育剂覆盖在球化剂上,另一半孕育剂在加铁水时放入;(2)热处理工艺将铸件加热到900奥氏体化,保温3H,空冷到300。
5、进行中温转变,保温2H,空冷至室温,使其发生贝氏体转变。权利要求书CN102330012ACN102330022A1/3页3含铌贝氏体球铁材料及其生产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铌贝氏体球铁及其生产工艺,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贝氏体球墨铸铁是一种优良的抗磨材料,在性能上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及抗冲击疲劳性能,综合性能较高。贝氏体球铁拥有的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使其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如用在耐磨、耐冲击、高强度、高韧性和耐疲劳的场合。在抗磨零件如衬板、磨段、锤头、棒球、板锤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0003贝氏体球墨铸铁有三种生产方法。一是等温淬火工艺。该工艺首先将球铁进行奥氏体。
6、化,然后迅速淬入一定温度的盐浴中保温适当的时间,随后出炉空冷至室温。这种工艺这种工艺耗能、耗时严重,对铸件尺寸大小和形状也有种种限制。二是连续冷却淬火工艺。该工艺是将高温奥氏体化后的铸件立即淬入特定的淬火介质中,经连续冷却获得奥贝组织的生产方法。这工艺适合性能要求不高的贝氏体球铁铸件。三是合金化铸态工艺。该工艺要求铸件在冷却过程中避开珠光体转变鼻子温度,以防转变成珠光体,然后又能连续地通过贝氏体区,使之形成贝氏体。通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3040镍和0610钼等。这种工艺加入大量合金元素,生产成本高。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利用铌合金化的经热处理得到贝氏体球铁,开发具有良好性价比的含铌贝氏体球。
7、墨铸铁,提供一种优异性能的耐磨性材料,适合冶金、矿山、建材、电力等工业领域的应用。000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00061、一种含铌贝氏体球铁材料,其主要化学成分(WT)C3538,SI2428,MN1522,MO0205,CU0508,NB0206,余量为FE。经过热处理后组织特征为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碳化物和球状石墨,力学特征为HRC4749,AK1315J/CM2。铌元素增强奥氏体稳定性,促进贝氏体组织的形成,并能细化组织,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冲击韧性。00072、一种含铌贝氏体球铁生产工艺,包括铸造工艺和热处理工艺。0008(1)铸造工艺采用铸造生铁、废钢、硅铁、锰铁、钼铁、纯。
8、铜、铌铁为原材料,按质量百分比(WT)C3538,SI2428,MN1522,MO0205,CU0508,NB0206,余量为FE进行配料,在中频感应炉中熔炼。出炉前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炉料全部熔化后,在1400取适量铁液浇成454MM的光谱试样,用光谱仪分析以调整铁液化学成分。出炉温度为14501500,浇注温度为140020。采用冲入法球化,球化剂为FESIMG8RE7,用量为18WT,将球化剂破碎成小块,放入处理包底部,然后在球化剂上面覆盖孕育剂、珍珠岩集渣剂,冲入1/22/3铁液,待铁液沸腾结束时,再冲入其余铁液。处理完毕后加集渣剂彻说明书CN102330012ACN102330022A。
9、2/3页4底扒渣。采用75SIFE孕育,用量为10WT,在球化处理时将一半的孕育剂覆盖在球化剂上,另一半孕育剂在加铁水时放入。0009(2)热处理工艺将铸件加热到900奥氏体化,保温3H,空冷到300进行中温转变,保温2H,空冷至室温,使其发生贝氏体转变。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铸件,可以利用铸造余热,在900左右高温落砂,空冷至300进行中温转变。0010铌在奥氏体中形成有限固溶,使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从而提高其淬透性。铌具有强孕育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球化,使晶粒细化、共晶团尺寸减小,使碳脱溶时扩散距离缩短,有利于降低奥氏体碳浓度,从而有利于贝氏体的形核和长大。还能形成NBC弥散在基体中,有效。
10、防止金属变形过程中晶间滑移,阻碍裂纹的扩展。因此,用铌来替代镍生产贝氏体球墨铸铁,并利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可以降低材料的成本。0011与目前普遍使用的贝氏体球铁工艺相比,在球墨铸铁中加入铌合金化,热处理得到的贝氏体球铁,具有优异的性能。铌增强奥氏体稳定性,使贝氏体转变温度降低,延长贝氏体转变的孕育期,增大转变过冷度,促进贝氏体组织的形成,并能细化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冲击韧性。铌改变C曲线,使珠光体转变曲线右移,从而在奥氏体组织在空冷条件下避开珠光体高温转变,从而节省了热处理的成本。0012本发明的特点一利用铌的合金化的得到贝氏体球铁,提高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其淬透性。铌在奥氏体中形成有。
11、限固溶,还能形成NBC硬质相,提高基体的硬度。铌使晶粒细化,从而有利于贝氏体的形核和长大。二采用空冷加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生产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0013图1为不含铌贝氏体球铁组织。0014图2为含铌025WT贝氏体球铁组织。具体实施方式0015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0016实施例1含铌贝氏体球铁材料化学成分(WT)C36,SI25,MN20,MO03,CU05,NB025,余量为FE。在中频感应炉熔炼,出炉前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炉料全部熔化后,在1400取适量铁液浇成454MM的光谱试样,用光谱仪分析以调整铁液化学成分。出炉温度为1500,浇注温度为14。
12、00。0017采用冲入法球化,球化剂为FESIMG8RE7,用量为18WT,将球化剂破碎成小块,放入处理包底部,然后在球化剂上面覆盖孕育剂、珍珠岩集渣剂,冲入1/22/3铁液,待铁液沸腾结束时,再冲入其余铁液,处理完毕后加集渣剂彻底扒渣。0018采用75SIFE孕育,用量为10WT,在球化处理时将一半的孕育剂覆盖在球化剂上,另一半孕育剂在加铁水时放入。0019铸件经900奥氏体化,保温3H,空冷到300进行中温转变,保温2H,空冷至室温。其组织特征为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碳化物和球状石墨,力学特征为HRC483,说明书CN102330012ACN102330022A3/3页5AK136J/CM2。与同成分不含铌的材料力学特征为HRC452,AK122J/CM2相比,硬度和冲击韧性都有所提高。从组织对比,如图1和图2所示,加入铌后,贝氏体组织增多,且组织细化。说明书CN102330012ACN102330022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30012ACN102330022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30012A。